資源簡介 (共23張PPT)選擇性必修下冊第四單元科學論著與科普作品中的理性與感性之美——《自然選擇的證明》與《宇宙的邊疆》聯讀科學探索是求真的事業,推動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人類對自然的認識不斷拓展,科學精神逐漸成為不同文化的共識。讓我們熱愛科學,走進科學的殿堂,崇尚科學,探索科學的奧秘。探索科學的奧秘學習目標1.了解達爾文及《物種起源》,了解卡爾·薩根及其學術作品。2.理解兩篇文章基本觀點和文章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把握整體思路。3.比較鑒賞兩篇文章的表達方式和語言風格,體會嚴密的論辯邏輯。4.感受文章中科學嚴謹的精神,辯證地認識宇宙和人類的關系。任務一:理解科學觀點,把握內容邏輯活動1:了解文章寫作背景及寫作目的篇目 出處 作者及寫作背景 寫作目的《自然選擇的證明》《宇宙的邊疆》篇目 出處 作者及寫作背景 寫作目的《自然選擇的證明》 《物種起源 綜述和結論》 達爾文 1831年,達爾文參加“貝格爾號”的環球旅行。沿途考察各地的地質、動植物的特性,采集標本,并將自己的發現做了詳細的觀察筆記。他發現了不同地區生物物種的關系,堅信了研究生物特性的決心。1842年,達爾文完成了《物種起源》的簡要提綱,經過了十幾年的刻苦研究,終于在1859年出版了《物種起源》。 為了證明自然選擇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這一觀點,同時駁斥特創論的觀點。《宇宙的邊疆》 《宇宙》第一章 卡爾·薩根 1976年夏秋,作為“海盜號”著陸器飛行成像團隊的一員,作者和上百個科學家一道參與了火星勘測行動。這是人類第一次把航天器降落在其他行星上,可謂開創歷史。他們收獲了驚人的成果,由此制作了為期三年、名為《宇宙》的紀錄片。本書為紀錄片的解說詞。 為了介紹宇宙的全景,為了激起廣大讀者熱愛科學、探索宇宙的好奇心。活動2:從文章內容來看,兩篇文章分別闡述科學原理和科學事實,圍繞各自的寫作目的分別是如何闡釋科學原理或科學事實的?他們的闡述思路是否嚴密?梳理思路,展示導圖,進行分析解說。任務一:理解科學觀點,把握內容邏輯《自然選擇的證明》闡述科學發現及規律 邏輯順序論述自然選擇下有變異發生,用事實證明自然選擇的原則。第一層如:馴養生物個體的微小差異逐漸積累,在不長的時期產生巨大效果;很多時候,亞種和變種甚至物種很難區分;同一屬內的許多物種很繁盛,卻仍然有大量變種;生物的演化、改良、滅絕,可以規劃大小不等的類群;生物的穩定性與變異的緩慢性;自然界物種的美感。而特創論都不能解釋這些現象。用事實證明我們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生物的遺傳與變異。第二層將觀察視野推向更廣闊的時間和空間推進證明物種是自然選擇的。生物的地理分布的重要事實、生物的地理遷徙及生物的物種變異等都是特創論無法解釋的。第三層即進化論觀點:物種是自然選擇的,遵循適者生存、擇優棄劣的法則。第一部分:提出自然選擇學說。第二部分:闡述證明這一學說的觀點。同時駁斥特創論的觀點。圍繞寫作目的,指向非常明確集中,邏輯清晰嚴密。全文以立為主,邊立邊破。《宇宙的邊疆》解說科學事實 空間順序由近及遠,又由遠到近。由小到大,又由大到小,條理非常清晰。星際、星系地球宇宙中心恒星太陽系原因:其一,就宇宙的演化來看,因為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所以作者也按這樣的順序介紹宇宙的構成;其二,這是電視片的解說詞,從攝影的角度來看,先整體后局部便于把握。好處:1.作為純客觀的說明對象來解說,能夠更清晰、直觀地介紹宇宙的空間概況。2.空間尺度由大到小,從整體到局部,順序清楚,層次分明,符合讀者思維習慣。3.由宇宙反觀地球,就是人類的未來之路,作者由廣闊的宇宙,穿過無盡的空間,最終回到人類家園的探索發現過程,與“人類的未來取決于我們對這個宇宙的了解程度”的認識相契合。小結:《自然選擇的證明》中,作者觀察、概括生物界的變異和遺傳現象,進行科學的分析和推理,同時與特創論進行對比,證明自然選擇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邏輯嚴密,深入淺出。《宇宙的邊疆》按照空間順序介紹宇宙、星系等,引導我們認識宇宙和人類的關系,讓抽象而浩大的宇宙空間與人類的認知相關聯。無論是學術論著還是科普文章,其行文內核的共同特征是理性。任務二:體會并比較科學論著與科普作品的表達特點你覺得兩篇文章在表達上有什么不同?哪篇更偏向理性?哪篇更偏向感性?請你根據以下活動展開探究。閱讀課文,勾畫能體現表達特點的句子并進行分析。活動1:批注分析每個小組內部匯總探討,自由誦讀各自所畫線的句子,思考歸納它們的句式特征、語言特征、表達效果以及表達作用。活動2:探討總結在分析這兩篇文章的基礎上,探討科普類文章中的理性之美和感性之美。活動3:深入探究活動1:批注分析閱讀課文,勾畫能體現表達特點的句子并進行分析。示例:由于①每個物種都有按照幾何級數過度繁殖的趨向,而且②各個物種中變異了的后代,可以通過其習性及構造的多樣化去占據自然條件下多種多樣的生活場所,以滿足數量不斷增加的需要,所以③自然選擇的結果就更傾向于保存物種中那些最為歧異的后代。(《自然選擇的證明》)解釋:由于①,而且②,所以③,一個因果復句內包含一個遞進,用一個長句表達,邏輯清晰,得出了結論③。體現論述的嚴密性。《自然選擇的證明》我們可望在自然條件下看到生物的變異。解釋:“可望”是有希望,可能的意思,說明自然條件下的變異并沒有確鑿證據,只是有這種可能,用“可望”符合實際情況。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理解為什么自然界處處充滿著美,這很大一部分應歸功于自然選擇。解釋:“在一定程度上”“很大一部分”是表示程度范圍的詞語,作者運用這些詞語體現了語言的準確性、嚴密性。《自然選擇的證明》根據本能是通過自然選擇而緩慢獲得的這種觀點,當我們發現某些動物的本能并不完美和易于發生錯誤,甚而許多本能還會使其他動物受害時,就無需大驚小怪。解釋:這個單句的核心觀點在條件狀語部分,傳達“本能是通過自然選擇而緩慢獲得的”這一科學發現。句子的主干部分是這一前提下的一個自然的結論。運用長單句,邏輯性、學術性強。雖然兩個地區具有適于同一物種生活的相同的自然條件,①但如果兩個地區長期隔離的話,②它們之間的生物存在極大的差異,人們也就不必為怪了,③因為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是一切關系中最重要的。解釋:第一層為轉折關系,第二層為假設關系,第三層為因果關系。這個多重復句的核心意思是說如果兩個地區長期隔離,它們之間的生物會存在極大的差異。運用多重復句,論述邏輯嚴密,專業性強。《宇宙的邊疆》我們心情激動,感嘆不已,如同回憶起許久以前的一次懸崖失足那樣令人暈眩戰栗。解釋:化抽象為形象,讓人如同親身感受到了探索宇宙奧秘時的心情。近來,我們已經開始向大海涉足,當然,海水才剛剛沒及我們的腳趾,充其量也只不過濺濕我們的踝節。解釋:“大海”比喻宇宙太空,“腳趾”和“踝節”比喻人類對宇宙的探索才剛剛起步。用比喻的手法,達到通俗易懂、普及大眾的效果。“才剛剛沒及”“充其量也只不過”體現了科普文章嚴謹的科學性。《宇宙的邊疆》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們召喚。解釋:用“召喚”一詞,貼切地表達出了我們對宇宙的向往之情,宇宙如同母親一樣,在呼喚她的子女去更加深入地了解她。一束光每秒鐘傳播18.6萬英里,約30萬千米,也就是7倍于地球的周長。解釋:把光在每秒內通過的距離和地球周長做比較,使我們對光的速度有了具體可感的認識。宇宙間有若干千億(1011)個星系。每個星系平均由1000億個恒星組成。解釋:列數字,使人們對事物的大小、數量有一個清晰的了解。《宇宙的邊疆》其中有些是孤獨的徘徊者,大部分則群集在一起,擠作一團,在大宇宙的黑夜里不停地飄蕩。解釋:作者善于運用擬人的手法。如文中,形象貼切,能夠讓讀者更加深刻地想象到這些星系的存在狀態。但是從遠處著眼,星系更多地使人想起一堆動人的發現物——貝殼,或許是珊瑚——大自然在宇宙的汪洋里創造的永恒的產物。解釋:運用比喻的手法,充分體現了解說詞的語言特點:生動優美,充滿詩意情趣。把科普講解地生動形象,能更有效地激發人們的興趣。有些恒星穩重端莊地轉動著;有些恒星狂熱地旋轉著,弄得自己面貌全非,成了扁圓形。解釋:運用擬人手法,通過生動形象的描述,向我們展示了不同恒星的“性情”:有的穩重沉靜,有的急切躁動。讀來生動有趣,妙趣橫生。活動2:探討總結每個小組內部匯總探討,自由誦讀各自所畫線的句子,思考歸納它們的句式特征、語言特征、表達效果以及表達作用。小組合作填寫下面的表格:《自然選擇的證明》 《宇宙的邊疆》句式特點語言特征表達效果表達作用學術語言、嚴謹求實、限制謹慎邏輯嚴密、語意豐富、專業性強長句,用因果復句學術論證、創立新學說詩化語言、畫面感強、善用修辭富有激情、生動形象、激發想象短句,用比喻修辭科普解說,激起人們探索興趣偏理性偏感性活動3:深入探究兩篇課文都具有理性之美,但因其寫作目的不同,呈現出了不同的語言特色,《自然選擇的證明》更偏于理性之美,《宇宙的邊疆》更偏于感性之美。請在分析這兩篇文章的基礎上,探討科普類文章中的理性之美和感性之美。科學類作品中的理性之美體現在多個角度:①道德層面:理性之美是求真求善的精神體現。尊重常理的、客觀公正的、回到原點的思考,是現代公民的基本品質。②表達層面:理性之美是邏輯體系的思維呈現。科學的體系化的思維,嚴謹求實的論證態度,是現代公民負責任寫作的基本能力。③創新層面:理性之美是質疑思辨的能力體現。大膽質疑,勇于創新,有利于培養具有創造力的現代化人才。理性之美是對自然科學理論物化出的科技成果的形象美的表達,依賴于人的主觀感覺,有事實成分,也有虛化成分,還有聯想想象,它比藝術形象(比如文學作品的語言)美更為精巧、準確、宏偉、壯觀。科普作品通過形象生動的介紹,往往會激起讀者對科學技術的強烈興趣和探索欲。感性之美通學習兩篇課文,獲得了哪些認識和思想上的收獲?1.進一步認識了生物進化論的基本原理“適者生存,擇優棄劣”。2.人要敢于突破從眾心理、走出思維沼澤,勇于嘗試、大膽創新。3.辯證地認識達爾文的進化論,用歷史的眼光和現代的思維來看待它。通學習兩篇課文,獲得了哪些認識和思想上的收獲?1.人類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過是晨空中飛揚的一粒塵埃”。2.人類關心的大多數問題,對宇宙來說更是微不足道、無關緊要的。3.人類是勇敢、光榮的,他們以渺小的身軀,來探索廣闊的宇宙,人類在渺小之中迸發出偉大。4.宇宙對我們來說似乎是個很遙遠的概念,但我們和宇宙是密不可分的。5.人類是幸運的,因為我們擁有地球,我們棲居在目前所發現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上,并在這里生存繁衍,生生不息,創造出了輝煌燦爛的文明。拓展閱讀兩部科學著作中的其他章節。再 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