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 | 語文學科語文園地三【核心素養目標】文化自信:學習根據語境理解句子想要表達的意思。語言運用:品析語句,學會快速概括語句的意思的方法。思維能力:在閱讀文章時,既要讀得快,又要能及時捕捉有用的信息。審美創造:學會品析優美詞句,并且可以有感情地讀出或寫出優美生動的好詞好句。【教學目標】1.能交流、總結創造性復述故事的方法。2.體會意思相近的俗語和成語的不同表達效果;能結合示例,把牛郎織女見面的情節說得更具體。3.朗讀、背誦古詩《乞巧》。【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導入:本單元我們學習了兩篇特別有意思的民間故事,還記得是什么嗎?(《獵人海力布》《牛郎織女》)讀到好的故事,同學們是不是忍不住要跟別人分享,講給別人聽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語文園地》。二、學習“交流平臺”1.如何才能把故事講得有趣呢?(1)轉變角色講故事。可以把自己設想成故事中的人物,以他的口吻講述,如講《獵人海力布》,用海力布的口吻講述,會更加親切,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引導:誰來試著用海力布的口吻講述《獵人海力布》的開頭?(2)大膽想象,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節。也可以大膽想象,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節,如講《牛郎織女》,可以說說老牛是怎么知道織女下凡時間的。(3)變換順序講故事。還可以變換情節的順序,先講故事中最不可思議的地方,設置一些懸念吸引聽眾。如,先說有一塊石頭是一位獵人變的,再講獵人海力布的故事。2.練習講故事:把故事講完整。在別人眼里,李冰是個乖學生,而張強則是個調皮搗蛋的學生。放學后,他們乘同一輛公共汽車回家,路上發現一個小偷在偷錢包。你想想看,后面的故事會怎樣?預設:我認為如果“乖學生”會站出來揭發小偷,故事就顯得很平淡了。如果想讓故事一波三折,最好是張強挺身而出,用他很“搗蛋”的方法制止了小偷的違法行為,李冰的表現反而不如張強。小組討論,先確定要用哪種方法來講故事,在小組內說一說,再互相提意見完善故事。二 詞句段運用(一)1.活動:區分俗語與成語的表達效果,我能行。(1)指名讀詞語,說說你的發現。(右邊的一列為成語,左邊的一列為俗語;每行左右相對應的俗語與詞語意思相近。)(2)引導學生思考:意思相近的成語和俗語,在說話或講故事時用哪種形式更合適呢?(3)全班交流:這兩種形式在表達效果上有什么不同?這兩種形式分別適合在什么情況下使用?(4)教師小結:俗語更加通俗易懂,適合在與他人聊天、講故事的時候用;成語言簡意賅,適合在寫文章的時候使用。2.小練習。(1)下列成語可以用哪些俗語替換?課件出示:禍不單行—— 一丘之貉—— 寡不敵眾——謹小慎微—— 得過且過—— 咎(jiù)由自取——越俎(zǔ)代庖(páo)—— 欲蓋彌彰——禮尚往來—— 自相矛盾——(2)學生練寫后,教師適時指導。課件出示:禍不單行——屋漏偏逢連夜雨 一丘之貉——天下烏鴉一般黑寡不敵眾——好虎抵不住群狼 謹小慎微——走路生怕踏死螞蟻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咎由自取——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越俎代庖——狗拿耗子,多管閑事 欲蓋彌彰——此地無銀三百兩禮尚往來——來而不往非禮也 自相矛盾——自己打自己嘴巴(3)請從右側的俗語中選擇一個說句子。【設計意圖】“詞句段運用”讓學生仔細體會這兩組詞語表達效果上的不同,指導學生理解俗語與成語的不同特點和作用,最后再進行一個小練習,進一步體會俗語與成語在表達上的不同效果。第二課時【教學過程】一 詞句段運用(二)1.活動:仿照示例說具體,我能行。(1)出示例文,比較交流:你發現這兩段話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這兩段文字都完整地講述了狼和小羊之間發生的故事)有什么不同點?仔細讀一讀,并總結方法。(2)學生交流反饋。(3)仿照例文,把牛郎織女初次見面的情節說具體。步驟一:學生先靜靜地想象,并聯系上下文,思考自己要加入哪些內容。步驟二:與同桌交流自己想增添的內容,并聽聽同學的建議。步驟三:班內討論。教師現場給予學生一些指導。2.展示評議。評價標準:是否加入了動作、神態、語言、心理等描寫;句子是否通順;有沒有抓住重點進行復述。【設計意圖】“詞句段運用”要求仿照示例將牛郎織女第一次相見時的故事情節說具體,設計活動時從示例出發,引導學生觀察、感知,提煉出將故事情節說具體的方法,并通過對人物神態、動作、語言的創編,對故事情節進行合理想象和描述,從而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習得創造性復述故事的方法。二 日積月累1.活動一:我會讀。(1)同學們,前面我們講了關于牛郎織女的民間故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有關這個民間故事的古詩——《乞巧》。(2)介紹詩人林杰。(3)出示《乞巧》,讓學生自由朗讀,讀出詩的節奏。課件出示:乞巧①[唐]林杰七夕今宵②看碧霄③,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4)出示注釋,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意思。課件出示:注釋:①乞巧:指的是農歷七月初七,相傳這一天女孩子會在庭院里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所以這一天被稱作“乞巧節”。②今宵:今夜。宵,夜晚。③碧霄:青天。霄,天空。詩意:七夕的晚上,仰望著碧藍的夜空,想象天河兩邊的牛郎織女終于在鵲橋上相會。家家戶戶一邊觀賞秋月,一邊乞巧(對月穿針),穿過的紅線該有幾萬條吧!(5)出示古代少女乞巧的畫面,讀出心愿。(6)引讀:“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少女們乞求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強烈啊!請齊讀全詩。(7)熟讀成誦。2.活動二:我來說。(1)“牽牛織女渡河橋”,你還知道哪些與牛郎織女動人的民間故事有關的詩詞呢?指生交流。(2)拓展詩文,讀一讀秦觀的《鵲橋仙》,說一說:從哪些詞句中可以看出這首詞和牛郎織女的故事有關?【設計意圖】“日積月累”編排的是《乞巧》這首與民間故事有關的古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尋找相關資料,讓學生在交流中初步了解古詩的意思,還可以鼓勵學生從乞巧節中開始拓展了解其他與民間故事有關的古詩,并熟讀成誦。在創設的情境中,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7張PPT)語文園地三(部編)五年級上本單元我們讀了特別有意思的民間故事,讀到了好的故事,忍不住要跟別人分享,講給別人聽。那么如何才能把故事講得有趣呢?交流平臺創造性復述的方法轉變角色講故事可以把自己設想成故事中的人物,以他的口吻講述,如,講《獵人海力布》,用海力布的口吻講述,會更加親切,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如《獵人海力布》開頭可以這樣講:我是個獵人,名叫海力布。我待人可熱心啦,鄉親們都非常喜歡我。有一天,我在深山里打獵,從一只老鷹嘴里救了一條小白蛇,原來這條小白蛇是龍王的女兒。龍王為了報答我,把嘴里含著的一顆寶石送給了我,我把這顆寶石含在嘴里,就能聽懂動物說的話。從此以后,我打獵非常方便,打的獵物多了,分給鄉親們的獵物也就多了。但小白蛇告誡我不要將鳥獸的話告訴別人,否則我就會變成石頭。也可以大膽想象,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節,如講《牛郎織女》,可以說說老牛是怎么知道織女下凡時間的。2.大膽想象,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節牛郎養的這頭牛是天上的金牛星下凡。有一次和月老一起喝酒,兩個人喝到一半的時候,月老上廁所。這時候金牛星看見月老桌子上的姻緣簿,很好奇就翻開來看。恰好看到牛郎織女是一對夫妻。正看到一半,月老回來了。后來金牛星因為違反天條被貶下凡,變成一頭牛,正好是牛郎養的那頭牛。于是他就告訴牛郎關于織女的故事。還可以變換情節的順序,先講故事中最不可思議的地方,設置一些懸念吸引聽眾。如,先說有一塊石頭是一位獵人變的,再講獵人海力布的故事。3.變換順序講故事把故事講完整。在別人眼里,李冰是個乖學生,而張強則是個調皮搗蛋的學生。放學后,他們乘同一輛公共汽車回家,路上發現一個小偷在偷錢包。你想想看,后面的故事會怎樣?練一練我認為如果“乖學生”會站出來揭發小偷,故事就顯得很平淡了。如果想讓故事一波三折,最好是張強挺身而出,用他很“搗蛋”的方法制止了小偷的違法行為,李冰的表現反而不如張強。詞句段運用讀一讀,說說你的發現。鼻子都氣歪了 氣急敗壞前怕狼后怕虎 畏首畏尾盼星星盼月亮 望眼欲穿打開天窗說亮話 直言不諱吃水不忘挖井人 飲水思源俗語成語意思相近在說話或講故事時用哪種形式更合適呢?讀下面兩組句子,體會加點詞語在表達效果上的不同。盼星星盼月亮,我終于等到了全家人一起去郊游的日子。媽媽望眼欲穿,焦急地等待著從國外回來的兒子。..........今天我為什么找你呢,打開天窗說亮話吧,就是來麻煩你幫忙辦一件事兒的。老師直言不諱地指出了我思想上存在的問題,對我幫助很大。...........成語俗語通俗易懂與他人聊天、講故事言簡意賅寫文章下列成語可以用哪些俗語替換?禍不單行——一丘之貉——寡不敵眾——謹小慎微——得過且過——屋漏偏逢連夜雨天下烏鴉一般黑好虎抵不住群狼走路生怕踏死螞蟻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咎由自取——越俎代庖——欲蓋彌彰——禮尚往來——自相矛盾——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狗拿耗子,多管閑事此地無銀三百兩來而不往非禮也自己打自己嘴巴jiùzǔpáo選擇一個俗語說句子。詞句段運用比較交流:你發現這兩段話有什么共同的特點?有什么不同點?仔細讀一讀,并總結方法。都完整地講述了狼和小羊之間發生的故事。第2課時1.增添的內容:①增加狼的動作和它具體的心理活動;②補充狼的神態和小羊說話的樣子;③補充狼和小羊說話的內容與語氣提示語。方法總結2.改變的內容:①改用口語化的詞語,如“飲水”改成“喝水”;②把比較概括的詞語所表達的意思具體敘述出來,如“惱羞成怒”。方法總結仿照例文,把牛郎織女初次見面的情節說具體。步驟:先靜靜地想象,并聯系上下文,思考要加入哪些內容。與同桌交流自己想增添的內容,并聽聽同學的建議。班內討論。展開評議。評價標準 評價加入動作、神態、心理等描寫★句子通順★抓住重點進行復述★讀一讀下面的古詩,說一說古詩的意思。乞 巧[唐]林 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日積月累林杰(831-847),字智周,兒時非常聰明,傳說六歲就能賦詩。《全唐詩》存其詩兩首。《乞巧》是唐代詩人林杰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名詩。詩人簡介①乞巧:古代節日,在農歷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這一天,女孩子會在庭院里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所以這一天又被稱為“乞巧節”。②碧霄:指浩瀚無際的青天。③幾萬條:比喻多。注 釋七夕的夜晚,仰望著碧藍的天空,想象著天河兩邊的牛郎織女終于在鵲橋上相會。家家戶戶一邊觀賞秋月,一邊乞巧(對月穿針),穿過的紅線該有幾萬條吧!詩 意七 夕[唐]杜 牧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拓展延伸迢迢牽牛星《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語文園地三 教案.docx 語文園地三 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