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65張PPT)開國大典課前導入1949年10月1日——一個舉世矚目的日子。這一天,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了!你們能想象當時的盛況嗎?現在,就讓我們跟隨作者走進這一天,去看一看當時的情景,見證那激動人心的時刻吧!助學資料李普(1918-2010)生平介紹:原名李前管,李普是他在《新華日報》撰稿的筆名。1949年10月1日,隨毛澤東等國家領導人一起登上天安門城樓,報道了開國大典這一激動人心的場面。主要作品:《開國大典》《我們的民主傳統》《開國前后的信息》《記劉帥》等。1949年,新華社特派記者李普和同事李千峰一起參加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和開國大典的報道。10月1日,天安門廣場上聚集了30萬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典禮。李普見證了中國歷史上最為重要的時刻,并創作了《開國大典》這個作品。背景資料生字樂園我會寫(政府)(首府)(欄目)(匯集)(閱覽)(一盞)(賓客)(制度)政府賓閱制坦欄匯盞(坦白)距(距離)隆(隆重)(宣言)宣結構:左右結構部首:阝組詞:隆起 轟隆 隆重造句:中秋節在我國是一個隆重的節日。書寫指導:左窄右寬。右上是“夂”,下邊的短橫不要忘。lóng點擊播放坦隆不要丟了橫不要寫成橫注意紅框部分,不要寫錯哦多音字(lóng)隆重 隆冬(lōng)黑咕隆咚隆辨析在“轟隆”“黑咕隆咚”等詞語里讀lōng,其他情況一般讀lóng 。例句隆(lóng)冬臘月的夜晚,窗外黑咕?。╨ōng)咚的。由弓和表示箭的矢組合而成,合起來表拉弓射箭之義。趣識字——射甲骨文金文篆書楷書在弓箭的右邊加了一只手。規范化簡化解詞義①聚集。( )②突然發作;(事變)突然發生。( )③形容力量強,聲勢大。( )④到自己應到的位置上。 ( )⑤莊重而嚴肅。( )⑥恭敬莊嚴地站著。( )匯集爆發排山倒海就位莊嚴肅立辨一辨相同點:這兩個詞都有“突然發生”的意思。不同點: ①“爆發”用于具體事物,如火山,也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運動、力量、情緒等。②“暴發”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體事物。爆發 暴發火山爆發山洪暴發相同點:這三個詞都有“把事情告訴別人,讓別人知道”的意思。不同點: ①“宣告”多用于重大事情,帶有莊嚴、嚴肅的色彩。②“宣讀”指在集會上向群眾朗讀(布告、文件等)。③ “宣布”多用于強制性或約束性強的事,適用范圍較廣。宣告 宣讀 宣布辨一辨相同點:這兩個詞都有“看”的意思。不同點: ①“瞻仰”指恭敬地看,多用于與逝者有關的事物。②“參觀”指往遠處看,往將來看。瞻仰 瞻望初讀感知1.默讀課文,給課文劃分段落,并梳理層次。2.想一想:課文是按什么順序敘述開國大典盛況的?第一部分(1-4):交代了開國大典的時間和地點,介紹了典禮開始前天安門廣場的情況。大典前第二部分(5-13):大典開始,毛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國旗并宣讀公告,進行閱兵式。大典中第三部分(14-15):閱兵式完畢后,群眾游行,大典結束。大典后時間順序大典前大典中大典后初讀課文后,開國大典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隆重的、熱烈的、莊嚴的。隆重熱烈莊嚴課前導入上節課我們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這節課讓我們繼續和作者一起走進最隆重、最盛大的典禮儀式場面,一起重溫那莊嚴盛大的的歷史時刻。想想從群眾入場到游行結束,課文寫了哪幾個場面。群眾入場宣布成立升旗鳴炮宣讀公告閱兵式群眾游行品讀鑒賞默讀1—4自然段,了解大典開始前會場上的情況。在文中找到相應的詞句畫下來,說說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時間地點參會人員范圍廣參會人數眾多1大典前(1—4)廣場形狀按照先橫后豎的順序介紹天安門廣場的布置紅色的宮燈和旗幟襯托了喜慶、隆重的氣氛23感受到會場喜慶、莊嚴、隆重的氣氛八面紅旗白石橋天安門城樓電動旗桿4期待典禮急切、激動人群海洋紅旗波浪生動地寫出參加典禮的人數之多,場面之恢弘場面一:群眾入場(4)車站人山人海紅旗的海洋閱讀第1—4段,說一說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開國大典前的隆重場面的。①參會人員范圍廣,來自各階層②參會人數眾多③群眾來得早,六點鐘就有人入場④群眾熱情高漲、整齊有序大典中(5—13)56愛戴領袖熱愛新中國表明中國人民終于站起來了,獲得了自由和解放,成為國家的主人。聲音大,氣勢宏偉場面二:宣布成立(5—7)7“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這句話在文中出現了幾次?有什么作用?兩次運用反復的修辭手法,使感情逐步遞進,渲染了當時莊嚴、熱烈的氣氛,表達了中國人民為新中國誕生而歡欣鼓舞的心情。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經過無線電的廣播,傳到了哪些地方?會出現什么樣的場景?放飛想象的翅膀,描繪一下。提示:1.可以邊讀課文邊想象,感受人們的心情。2.運用語言、動作等描寫,寫生動。這聲音傳到了農村,傳到了田間地頭,村前村后。人們紛紛走出家門,敲鑼打鼓,載歌載舞,歡呼著:“毛主席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新中國萬歲!”這聲音傳到了學校,老師們和同學們個個綻開了笑臉,慶祝祖國的誕生。同學們手拿鮮花,揮舞國旗,唱啊,跳啊,表達不盡內心的激動和喜悅?!霸缸鎳睒s富強,越來越好!”校園上空不斷回蕩著這響亮的祝福話語。8表現了人民對國旗的尊重,激動、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表明人民獲得解放,從此翻身做主人。恭敬地看(多用于與逝者有關的事物)場面三:升旗鳴炮(8—9)9這兩個數字有什么特殊含義?五十四我國的五十四個民族(1949年統計)二十八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英勇奮斗的二十八年(1921—1949)場面四:宣讀公告(10)10描寫了毛主席宣讀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時人們歡呼的熱烈場面,表現了人們激動、喜悅的心情第5—10自然段寫了典禮中的幾次掌聲?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三次①:下午三點,毛主席出現在主席臺上時(第5段)②:升國旗時,禮炮響起來后(第9段)③:當聽到“選舉了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這句話時(第10段)從中體會到社會各界人士對毛主席的擁護和愛戴。在三十萬人中,有人民群眾,也有眾多的國家領導人,作者為什么只重點突出了毛主席?毛主席領導中國人民取得革命的勝利,是開國大典中最主要的人物,是三十萬人中的一個最具代表性的“點”。小結:選“點”要聚焦典型場面五:閱兵式(11—13)11過渡句,承上啟下整體描寫(面)受檢閱部隊緩緩入場,氣勢恢宏12閱讀第12自然段,說說有哪些部隊參加了閱兵式。“點”的描寫“面”的描寫點面結合讀讀寫閱兵式的部分,說說課文是怎樣點面結合寫場面的。按照入場順序,具體寫海軍、步兵、炮兵、戰車、騎兵各兵種方隊的特點點總體上寫各方隊整齊劃一、雄壯有序面戰士們挺著胸膛站在戰車上,像鋼鐵巨人一樣。你能從修辭角度說說上面這句話的好處嗎?運用比喻手法,寫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高大的形象和閱兵隊伍的威武雄壯,表現了人們對人民軍隊的贊美和為人民軍隊感到自豪的感情。海軍步兵炮兵師炮兵師戰車師戰車師騎兵師13把嗓子都喊啞把手掌都拍麻不斷歡呼鼓掌還覺得不能夠有了自己的軍隊默讀第5—13段,對比大典中前三個場面和閱兵式中的“點”“面”描寫,你有什么發現?對比宣布成立升旗鳴炮宣讀公告(5—10)閱兵盛況(11—13)前三個場面中“點”的描寫分散,閱兵式中“點”的描寫很集中。前三個場面是一點一面,閱兵式是一次羅列多個點。點面結合中,不僅“點”的選擇要有代表性,點面的組合方式也可以富有變化。你從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閱兵式的莊嚴?海軍著裝統一步兵齊步行進炮兵一字形前進戰車師整齊前進挺胸站立騎兵師五馬并行完全一致空軍飛機人字形飛過氣勢磅礴、恢弘莊嚴14場面六:群眾游行(14)動作、語言描寫動作、語言描寫表明人們仍舊沉浸在開國大典的喜悅氣氛之中,從側面表現了中國人民當家做主的幸福感。從群眾隊伍入場到群眾游行,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從哪些詞語中能看出來?時間順序早上六點鐘到了正午下午三點整閱兵式開始閱兵式完畢晚上九點半傍晚15你是怎么理解最后一句話的?紅流游行隊伍喻指這句話一語雙關,不僅指火把發出的光照亮了整個北京城,還象征著新中國的成立,使中國永遠擺脫了黑暗,獲得了光明。板書設計大典前(1—4)人員廣泛大典中(5—13)大典后(14—15)場面熱鬧宣布成立升旗鳴炮宣讀公告閱兵盛況——群眾游行,光明充滿北京城主旨提煉這篇文章按照時間順序敘述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舉行開國大典的盛況,突出了典禮喜慶、莊嚴、隆重、熱烈的氣氛,展現了毛主席的領袖風采,揭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表達了中國人民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無比自豪、激動的心情。課外拓展形容場面熱鬧的四字詞語張燈結彩 歡聲雷動 載歌載舞 熱火朝天車水馬龍 人聲鼎沸 門庭若市 人山人海高朋滿座 摩肩接踵 燈火輝煌 鑼鼓喧天詞語積累表現愛國主題的詩句1.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唐 戴叔倫《塞上曲二首》(其二)2.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唐·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3.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唐 王昌齡《出塞》4.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宋 陸游《示兒》5.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