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美麗的顏色》深度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精準掌握 “燥熱、瀝青、熒光、鐳、釙、熾熱、猝至” 等字詞的音形義,能結合語境辨析 “和(hé/hè/huó)”“創(chuàng/chuāng)” 等多音字詞,區分 “燥 / 噪 / 躁”“熔 / 溶 / 榕” 等形近字的用法(如 “燥熱” 因 “火” 致熱,“噪音” 因 “口” 發聲,“煩躁” 因 “心” 不安)。2、梳理文章以 “極端的艱苦” 與 “極大的快樂” 為線索的敘事結構,能清晰概括三個部分的核心內容(環境描寫→實驗過程→發現場景)。3、結合文中三次 “美麗的顏色” 的描寫(第 18/21/22 段),分析標題的表層含義(鐳的物理顏色)與深層含義(科學精神、人格魅力)。【過程與方法】1、通過 “圈點批注法”,在文中標記體現 “艱苦” 與 “快樂” 的關鍵詞句(如 “棚屋像鍋爐”“被新領域吸引”),并撰寫 20 字以內的批注。2、開展 “對比閱讀活動”:將文中實驗環境描寫與當代實驗室圖片對比,體會居里夫婦的堅守;將傳記敘事與科學報告片段對比,感受傳記的情感溫度。3、小組合作完成 “人物精神圖譜”:從 “科研態度、面對困境、名利觀” 三個維度,提煉居里夫婦的品質,并結合文本實例佐證。4、運用 “細節品讀法”,分析 “瑪麗身體前傾,熱切地望著” 等動作描寫,體會文字背后的情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居里夫婦 “以苦為樂、堅韌執著” 的科學精神,理解 “真正的快樂源于對理想的熱愛”。認同 “淡泊名利、造福人類” 的價值觀,思考 “美麗” 的多元內涵(不僅是外在形態,更是內在品格)。激發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培養嚴謹求實的學習態度。【教學重難點】類型 內容 突破策略重點 1. “艱苦” 與 “快樂” 的辯證關系;2. “美麗的顏色” 的象征意義。 1. 用表格對比 “艱苦” 與 “快樂” 的具體表現,標注二者的轉化關系;2. 繪制 “標題含義思維導圖”,從 “物 — 事 — 人” 三層拆解。難點 1. 傳記 “真實性” 與 “文學性” 的統一;2. 細節描寫中蘊含的情感。 1. 分組查找 “真實元素”(日記引用、時間節點)與 “文學元素”(比喻、擬人),進行辯論式分析;2. 角色扮演:想象居里夫婦發現鐳時的心理,補全對話。【教學準備】多媒體資源:居里夫婦工作棚屋圖片、鐳在黑暗中發光的視頻、當代實驗室紀錄片片段、《居里夫人傳》中 “放棄專利” 的節選文字。學習單:包含 “艱苦 / 快樂詞句對照表”“人物精神圖譜框架”“細節品讀任務卡”。實物道具:瀝青塊(模擬實驗材料)、放大鏡(象征 “細致觀察”)。【教學過程】第一課時:走進 “艱苦與快樂” 的科研世界(一)情境導入:“美麗的顏色” 之問(7 分鐘)展示三組對比圖片:圖 1:金碧輝煌的諾貝爾獎頒獎廳;圖 2:破舊漏雨的棚屋實驗室。圖 3:鐳在黑暗中發出的藍綠色微光(配文字:“這是人類第一次看見鐳的顏色”)。提問鏈:“如果‘美麗’是華麗,棚屋為何與‘美麗’有關?”“鐳的顏色為何被稱為‘美麗’?僅僅因為它好看嗎?”導入:今天我們通過艾芙 居里的文字,解鎖 “美麗的顏色” 背后的故事 —— 它藏在艱苦里,也藏在熱愛中。(二)初讀文本:夯實基礎,梳理脈絡(15 分鐘)作者與傳記認知補充資料:艾芙 居里在《居里夫人傳》序言中寫道:“我想記錄的不是諾貝爾獎,而是父母在棚屋里的日日夜夜。” 提問:“這體現了傳記的什么特點?”(聚焦真實生活與精神)。快速判斷:下列哪項不屬于傳記的 “真實性” 體現?(A. 引用居里夫人日記;B. 虛構實驗細節;C. 記錄實驗時間)。字詞通關與語境運用聽寫 + 辨析:“熾熱”(chì,強調溫度高)與 “炙熱”(zhì,強調情感烈),文中用 “熾熱” 形容對科學的熱情,為何更準確?造句練習:用 “筋疲力盡” 和 “和顏悅色” 寫一句話,體現居里夫婦的工作狀態(如:“他們筋疲力盡地攪拌瀝青,卻對燒杯中和顏悅色地笑著”)。整體脈絡梳理速讀課文,完成學習單 “分層填空”:“第一部分(1-6 段)寫______,第二部分(7-19 段)寫______,第三部分(20-26 段)寫______。”明確線索:用紅筆圈出文中反復出現的 “艱苦” 與 “快樂” 相關詞語,發現二者貫穿全文。(三)精讀探究:解碼 “艱苦” 與 “快樂”(20 分鐘)“極端的艱苦” 具象化小組任務:用 “五感法” 梳理描寫(視覺:棚屋破舊;聽覺:雨打屋頂;觸覺:冬天凍僵;嗅覺:瀝青氣味;感覺:窒息),并在黑板繪制 “艱苦場景示意圖”。延伸思考:“沒有通風罩” 意味著什么?(鐳有放射性,暗示對健康的損害),結合居里夫人晚年因輻射患病的資料,體會其犧牲精神。“極大的快樂” 溯源自主批注:在文中劃出描寫 “快樂” 的句子,用 “★” 標注程度(1 顆★到 3 顆★),并說明理由(如 “最美好快樂的幾年” 標 3 顆★,因直接點明程度)。小組討論:“快樂” 的來源有哪些?(①探索未知的興奮;②夫妻合作的默契;③對科學的純粹熱愛)。辯證分析:苦與樂的關系出示觀點:“艱苦是快樂的敵人。” 結合文本反駁這一觀點(如:艱苦的環境反而讓他們更專注,快樂因克服困難而更強烈)。總結:艱苦是客觀條件,快樂是主觀選擇,二者在對科學的熱愛中達成統一。(四)作業布置(3 分鐘)基礎層:摘抄 “艱苦” 與 “快樂” 的典型句各 5 句,用不同顏色標注。提升層:寫一段 100 字的話,描述 “如果我是棚屋里的一盞燈,我會看到什么?”(需體現艱苦與快樂)。第二課時:解碼 “美麗的顏色” 與傳記魅力(一)復習導入:“苦樂天平” 游戲(5 分鐘)出示上節課梳理的 “艱苦” 與 “快樂” 詞句,學生用手勢比劃 “天平傾斜度”,并說明理由(如 “看到鐳的那一刻,快樂遠遠重于艱苦”)。過渡:“這份超越艱苦的快樂,最終凝結成了‘美麗的顏色’。”(二)聚焦標題:“美麗的顏色” 的三層含義(18 分鐘)第一層:期待中的顏色(第 18 段)齊讀:“我希望它有很美麗的顏色。” 提問:“‘希望’一詞體現了什么?”(對科學的憧憬,探索的動力)。對比:如果換成 “我覺得它會有顏色”,表達效果有何不同?(“希望” 更顯情感溫度)。第二層:發現時的顏色(第 21-22 段)播放鐳發光視頻,結合文中描寫:“在黑暗中,在寂靜中,兩個人的臉都轉向這些微光”,提問:“為何強調‘黑暗’與‘寂靜’?”(反襯鐳光的珍貴,突出專注)。“‘轉向’這個動作像什么?”(引導學生聯想到 “父母看向熟睡的孩子”,體會 “母愛般的珍視”)。第三層:精神的顏色(全文)小組合作:從文中找出體現居里夫婦 “精神美麗” 的事例(如放棄專利、堅持實驗),填寫 “精神顏色卡”(示例:“淡泊名利色 —— 放棄鐳的專利,造福人類”)。總結:標題既指鐳的物理色,更指科學家的精神色(堅韌、淡泊、熱愛)。(三)品味文體:傳記的 “真實” 與 “文學” 之美(15 分鐘)真實性體現找證據:文中哪些地方能證明是 “真實記錄”?(引用日記 “我們生活中最美好快樂的幾年”、具體實驗步驟 “攪拌瀝青”)。補充資料:展示居里夫婦實驗室的原始照片,與文中 “棚屋” 描寫對比,驗證真實性。文學性體現品修辭:“鐳要保持它的神秘性,絲毫不希望人類認識它”—— 擬人手法的作用?(生動寫出提取鐳的艱難,賦予科學探索故事性)。析細節:“瑪麗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找,找到一張有草墊的椅子,坐下了”—— 為何要寫 “草墊椅子”?(體現棚屋簡陋,反襯她的專注平靜)。對比活動出示科學報告片段:“1898 年,居里夫婦在瀝青鈾礦中發現鐳,其提取過程需反復提純。”與文中描寫對比:“他們之間的柔情和他們智力上的熱情,把他們結合在一起”—— 討論:傳記為何要加入情感描寫?(讓讀者更易共情,感受科學家的人性光輝)。(四)拓展升華:“美麗的顏色” 在當下(5 分鐘)討論:“當代社會,哪些人或事也擁有‘美麗的顏色’?”(如戍邊戰士的堅守、科研人員的默默奉獻)。微寫作:“我心中的‘美麗顏色’是______,因為______”(150 字)。(五)作業布置(2 分鐘)必做:完成學習單 “傳記特征分析表”(從 “真實”“文學” 兩欄填寫實例)。選做:閱讀《居里夫人傳》中 “一戰期間用 X 光機救死扶傷” 的章節,寫 300 字讀后感。【板書設計】《美麗的顏色》——艾芙·居里線索:艱苦 → 快樂(環境/設備/身體) (熱愛/發現/默契)標題含義:1. 鐳的微光(藍綠)2. 探索的魅力(期待→發現)3. 精神的光輝(堅韌/淡泊/奉獻)傳記特點:真實(日記/事實)+ 文學(細節/情感)【教學評價】過程性評價:批注質量:是否準確抓住 “艱苦” 與 “快樂” 的關鍵詞(如 “凍僵”“英勇時期”)。小組合作:“人物精神圖譜” 是否有文本支撐(如 “嚴謹治學” 對應 “反復提純”)。終結性評價:微寫作《我心中的 “美麗顏色”》:是否結合文本精神,體現個性化理解。作業 “傳記特征分析表”:能否準確區分真實元素與文學元素。【教學反思】學生可能對 “鐳的放射性危害” 缺乏認知,需提前補充相關科普知識,避免誤解 “不戴防護” 是不嚴謹。對 “傳記文學性” 的理解可能停留在 “用了比喻”,需引導結合情感表達分析,如 “轉向鐳” 的動作背后是熱愛。可增加跨學科活動:與物理課聯動,了解鐳的放射性原理,深化對 “科研艱難” 的理解。通過以上設計,既夯實了文本基礎,又通過多樣活動深化了對主題和文體的理解,同時注重情感熏陶與能力遷移,力求課堂充實且有深度。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31張PPT)第二單元美麗的顏色新課導入居里夫人不僅是在世界范圍內極具影響力的物理學家與化學家,還是巴黎大學史上首位女教授,并且兩度榮獲諾貝爾獎。她和丈夫本有機會憑借科研成果獲取巨額財富,然而他們卻選擇放棄申請專利,將研究成果毫無保留地公之于眾,以此造福全人類。如今,我們將借助傳記《美麗的顏色》,一同走近這位偉大的女性。我幸運地同居里夫人有20年崇高而真摯的友誼。我對她的人格的偉大越來越感到欽佩。影視資料素養目標領會這篇文章作為傳記所具備的主要特征。 體會文章的語言風格,感受文字中蘊含的情感。了解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跡以及關于鐳的相關知識。 體會文章的語言風格,品味文字中蘊含的情感韻味。 知曉居里夫婦發現鐳的經過和人物傳記的主要特點,初步學會運用引號。 知曉居里夫人提煉鐳的歷程,體會科學家在艱難環境中所展現出的人格魅力。 學習居里夫婦在科學研究中那種刻苦鉆研、堅韌執著、以苦為樂的精神,感受科學家樸實淡泊的人格魅力。作者簡介艾芙·居里(1904年12月6日-2007年10月22日),法國著名科學家皮埃爾·居里與瑪麗·居里的次女,伊雷娜·約里奧·居里之妹。她是一位優秀的音樂教育家和人物傳記作家,同時也是一名記者。艾芙·居里曾撰寫母親傳記《居里夫人傳》,該書第二卷中的《美麗的顏色》被選為人教版八年級語文教材第10課的內容。 艾芙·居里嫁給了美國駐希臘大使亨利·理查森·拉博尼斯(Henry Richardson Labouisse, Jr.),兩人于1954年11月19日結婚。艾芙·居里致力于為婦女和兒童提供幫助,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工作。她的丈夫小亨利·理查森·拉波尼斯在1965年代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被 艾芙·居里是家中唯一一個沒有選擇成為科學家并獲得諾貝爾獎的人。背景資料這部作品由居里夫人的女兒艾芙 居里在母親離世三年后創作而成。書中不僅詳盡講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還介紹了比埃爾 居里的事跡,尤其重點刻畫了居里夫婦的工作精神與處事態度。書中引用了大量居里夫婦的書信和日記,結尾處還附錄了居里夫人一生所獲獎金、獎章的情況,以及她擁有的名譽頭銜等內容,是一部出色的人物傳記。 作為一位卓越的科學家,居里夫人在短短八年時間里,先后斬獲了兩門不同學科的最高科學獎項 —— 諾貝爾物理學獎和諾貝爾化學獎。除此之外,她一生中還獲得了無數其他科學榮譽,稱得上是智慧卓越、成果豐碩。本文選自《居里夫人傳》第二卷(商務印書館 1984 年版),部分內容有刪減。人物傳記一般有兩類一類是記述自己的生平,一類是記述他人的生平。傳記最大的特點就是“實錄”。傳記可繁可簡,一般按時間順序來記敘。人物傳記的特征有兩個一是真實性,二是文學性。人物傳記是通過對人物的生平事跡進行系統描述、介紹的一種文學作品形式。生字詞微妙 燥熱 瀝青 驟雨 窒息 吹噓 熒光 筋疲力盡 和顏悅色 鐳 釙 熾熱 猝至咽喉 沉淀 熔化 踱 輪廓zàolìzhòuzhìxūyínɡjīnhépōchìcùyāndiànrónɡduóléi化學元素kuò與“光”有關,注意下面是“火”形近字( )創造( )創口創chuànɡchuānɡ( )和顏悅色( )曲高和寡( )和面( )和稀泥和héhèhuó( )釘子( )釘扣子釘dīnɡdìnɡ讀qǔhuò表“創傷、損傷”之意時,讀chuānɡ表“開始、初次”之意時,讀chuànɡ( )籠罩籠lǒnglóng( )牢籠( )癥狀癥zhèngzhēng( )癥結形近字熒( )熒光螢( )螢火蟲瑩( )晶瑩踱( )踱步渡( )渡河鍍( )鍍金燥( )燥熱噪( )噪音躁( )煩躁zàoduózàodù熔( )熔化溶( )溶液榕( )榕樹rónɡrónɡdùrónɡyínɡyínɡzàoyínɡ燥:干燥,缺少水分噪:與聲音有關躁:與脾氣秉性有關以義辨形詞語解釋詞語 釋義微妙 深奧玄妙,難以捉摸。熾熱 溫度高,極熱。熾,(火)旺。窒息 因缺氧或呼吸系統障礙,導致呼吸困難,甚至停止呼吸。吹噓 夸張地宣揚。清晰 清楚。景況 情況。筋疲力盡 形容非常疲勞,一點兒力氣也沒有了。和顏悅色 形容態度和藹可親。課文分層第三部分(20-26段)03寫居里夫婦終于發現鐳的場景。第一部分(1-6段)01寫居里夫婦極端艱苦的實驗環境和簡陋的實驗設備。02寫在艱苦的工作條件下,瑪麗和她的丈夫為提煉鐳而進行著艱難的拼搏。第二部分(7-19段)總領下文,“艱苦而微妙的快樂”領起下文,設置懸念,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朗讀第1自然段,說說第1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2-6自然段,圈劃出文中表現條件簡陋艱苦的詞句和居里夫人對此所持的看法,并分析其作用。棚屋的破舊夏天:“燥熱”冬天:“凍僵”工作環境-惡劣沒有把有害氣體排出去的“通風罩”工作設備-簡陋從側面襯托出居里夫婦對工作的熱忱和堅毅執著的品質。面對這樣的工作條件與工作強度,居里夫人卻說:“然而我們生活中最美好而且最快樂的幾年,還是在這個簡陋的舊棚屋中度過的。”“雖然我們的工作條件給我們許多困難,但是我們仍然覺得很快樂。”“這個時期是我丈夫和我的共同生活中的英勇時期。”在如此艱苦的工作條件下,做著如此困難的工作,居里夫人怎么說?她的感覺是什么?從居里夫人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哪些優秀的精神品格?堅定的信念對科學研究具有極大熱情時刻保持專注n科研注重效率,懂得分工的重要性,并任勞任怨。文中哪些地方可以讀出“美好”與“快樂”?感謝這種意外的發現,在這個時期里,我們完全被那展開在我們面前的新領域吸引住了。01寧靜和堅守讓他們專心研究,這是一種快樂。02科學家們被吸引住了,說明他們沉迷、沉醉于科學,這也是令他們快樂的事情。03這種抵抗他們的材料迷住了他們。他們之間的柔情和他們智力上的熱情,把他們結合在一起。04瑪麗·居里現在又要在一個殘破的小屋里,嘗到新的極大的快樂了。“極大”,突出這種快樂是達到頂點的快樂,寫出了瑪麗·居里對科研工作的熱愛。這是一種奇異的新的開始,這種艱苦而且微妙的快樂,兩次都挑選了最簡陋的布景。“微妙”,是深奧玄妙的意思,在這里修飾“快樂”,說明這種快樂的非凡、深遠,其內涵與意義是不可言盡的。但是鐳要保持它的神秘性,絲毫不希望人類認識它。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鐳”以人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生動幽默地表現了“鐳”的難以提取,“鐳”的發現是一個及其艱辛的過程。“領域”,在這里指他們的學術范圍,后面的“夢境”又將其形象化,將其比喻為美妙的境界,這就將居里夫婦熱愛科學的情懷又一次顯現了出來。穿過院子,比埃爾把鑰匙插入鎖孔,那扇門嘎嘎地響著,他們走進他們的領域,走進他們的夢境。環境描寫,語言、動作描寫和細節描寫,表現了比埃爾和瑪麗看到鐳時的驚喜,以及瑪麗對鐳的熱愛。“看哪……看哪!”這位年輕夫人低聲說著。她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找,找到一張有草墊的椅子,坐下了。在黑暗中,在寂靜中,兩個人的臉都轉向這些微光,轉向這射線的神秘來源,轉向鐳,轉向他們的鐳!瑪麗身體前傾,熱切地望著,她此時的姿勢,就像一小時前在她睡著了的孩子床頭看著孩子一樣。不矛盾,因為“艱苦”指科研條件的艱苦,而“快樂”是主觀感受上的快樂,是指居里夫人對自己從事的科學事業的熱愛。這種“艱苦”和“快樂”矛盾嗎?標題《美麗的顏色》的含義:既指鐳放射出的美麗顏色,也指居里夫婦美麗的人格和科學精神。文章中共有三處提到了“美麗的顏色”,它們分別出現在第18段、第21段和第22段。鐳是居里夫婦用了很長時間才提煉出來的,他們希望鐳有美麗的顏色,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們對科學的向往,對實驗前景充滿信心和希望。這個物理學家和顏悅色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麗的顏色。”第18段第21段瑪麗說:“不要點燈!”接著輕輕地笑了笑,再說:“你記得你對我說‘我希望它有很美麗的顏色’的那一天嗎?”此處“美麗的顏色”照應第18段,表現了居里夫婦對自己工作的熱愛,對科學發展的極大熱情。第22段鐳不只有“美麗的顏色”,它還自動發光!此處“美麗的顏色”是指鐳作為一種金屬其本身具有的顏色。鐳不只有“美麗的顏色”,它還自動發光!此處“美麗的顏色”是指鐳作為一種金屬其本身具有的顏色。將居里夫人對待科學就像對待自己無比珍愛的孩子一樣的母愛一般的情懷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這些描寫使文章更加生動,更能讓讀者具體地感受到居里夫婦喜悅、激動、幸福的心情。作者對居里夫婦發現鐳的場景進行了很多細節描寫,這樣寫有哪些好處?課文中多次引用居里夫人的日記,說說引用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這些部分補充了歷史細節,展示出傳主的心理感受,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性。同時變換了文章的敘事節奏,使行文更加生動。寫作特色生動細致的描寫。本文最大的寫作特點是生動細致的描寫,如對殘破棚屋的2描寫,從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天氣和簡陋的設備的描寫,反映出工作條件的艱苦利托出居里夫婦熱愛科學、沉醉癡迷科學甚至獻身科學的精神;再如對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神態的描寫,表現出他們的偉大品質。恰當、具體的引用。本文多處引用居里夫人的筆錄,一方面增強了文中記事的真實性、可信性,另一方面更直接地表現了居里夫人的內心世界,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比如:“然而我們生活中最美好而且最快樂的幾年,還是在這個簡陋的棚屋中度過的,我們把精力完全用在工作上……”本文以 “極端的艱苦” 與 “極大的快樂” 為線索,描繪了居里夫婦提取鐳時的工作狀態,既生動展現出他們對鐳的深厚情感,也體現出這份愛戀催生的、毫不退縮且異常堅定的工作熱情。同時,文章還講述了居里夫婦在簡陋環境中研究并最終成功提取鐳的過程,以此彰顯科學家們堅持不懈、苦中作樂的科研精神,也對居里夫婦樂觀的生活態度和嚴謹的治學作風給予了肯定與贊揚。課堂總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0《 美麗的顏色》課件.doc 10《 美麗的顏色》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