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8《陳太丘與友期行》第二單元 2024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授課教師:********班 級:********時 間:********幻燈片 1:封面課程名稱:《陳太丘與友期行》課時:第 1 課時學科:語文年級:七年級幻燈片 2:課程導入展示圖片:呈現一幅古代人們在亭臺樓閣間相約見面的畫面,畫面中一人在焦急等待,另一人匆匆趕來。提問引導:“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和朋友相約出行是常有的事。但如果約定的時間到了,朋友卻遲遲未到,你們會怎么做呢?在古代,也有這樣一個關于友人相約的故事。今天,讓我們走進《陳太丘與友期行》,看看故事中的人物在面對這種情況時,有著怎樣的舉動和態度?!?br/>幻燈片 3:作者及作品介紹劉義慶簡介:劉義慶(403 - 444),字季伯,南朝宋時期著名文學家,彭城(今江蘇徐州)人,世居京口(今江蘇鎮江)。他出身南朝宋宗室,武帝時世襲王位,后被封臨川王,官至兗州刺史、都督加開府儀同三司。劉義慶為人喜好文學,廣招四方文學之士,其組織編撰的筆記小說集《世說新語》,成為六朝志人小說的杰出代表。這部作品語言精煉、生動傳神,對后世小說發展影響深遠。《世說新語》介紹:《世說新語》主要記敘了漢末至東晉士族階層人物的言談軼事,全面反映了當時士族的生活方式與精神面貌。書中故事涵蓋諸多方面,像 “周處除三害”“望梅止渴”“擊鼓罵曹” 等,都成為后世戲曲小說的重要素材;“新亭對泣”“子猷獻戴” 等也演變成常用的歷史典故。該書經梁代劉孝標作注,旁征博引,學術價值極高,更為后人所重視?!蛾愄鹋c友期行》便選自《世說新語 方正》篇,“方正” 意為行為、品行正直,此篇多記載人物的正直言行,通過這篇文章,我們能一窺當時人們對正直品性的推崇。幻燈片 4:字詞學習重點字詞展示:尊君在不(fǒu)、非人哉(zāi)、相委而去(wěi)、友人慚(cán)、下車引之(yǐn)、太傅(fù)、舍去(shě)、奕(yì)等。字詞讀音:詳細標注字詞的正確讀音,可結合拼音,教師領讀,讓學生跟讀,特別強調 “不” 為通假字,通 “否”,讀 “fǒu”;“哉”“慚”“引” 等字的讀音也要準確掌握。字詞釋義:解釋重點字詞含義,“尊君” 是對別人父親的尊稱;“不” 通 “否”,表疑問;“哉” 語氣詞,相當于 “啊”;“委” 意為舍棄;“慚” 指慚愧;“引” 表示拉,這里有友好的意思;“太傅” 為官職名;“舍去” 即不再等候就走了;“奕” 可用于人名。詞語造句:給出例句輔助理解,如 “請問尊君在家嗎?”“他這種相委而去的行為,實在讓人失望。”“面對大家的指責,他感到十分慚?!?br/>幻燈片 5: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朗讀要求: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停頓。特別關注文中對話的語氣,嘗試初步感受人物的情感和性格。思考問題: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涉及哪些人物?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從文中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思考它們在文中的作用。幻燈片 6:梳理文章情節情節梳理:起因:陳太丘與友人相約在中午出行,約定的時間過了,友人卻沒有來,陳太丘便不再等候就離開了。經過:友人到達后,詢問陳太丘的兒子陳元方,得知陳太丘已走,便發怒罵陳太丘 “非人哉”。陳元方則有理有據地反駁友人,指出友人既無信(約定中午卻未按時到)又無禮(當著兒子的面罵父親)。結果:友人聽后感到慚愧,下車想要拉元方表示友好,元方卻頭也不回地走進了家門。情節圖示:用簡單的流程圖展示文章情節,如:陳太丘與友期日中→過中友不至,太丘舍去→友至問元方,怒責太丘→元方反駁友人→友人慚而引之,元方入門不顧。幻燈片 7:精讀重點段落(一)段落呈現:展示課文中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br/>賞析要點:簡潔敘事:這幾句話用極為簡潔的語言,將故事的基本信息交代得清清楚楚?!捌谛小?表明兩人相約出行;“期日中” 明確了約定的時間;“過中不至” 說明友人遲到;“太丘舍去” 體現陳太丘的守時,在等待無果后選擇離開;“去后乃至” 則補充說明友人到達的時間,為后文的沖突埋下伏筆。短短幾句話,就將事情的起因和人物的初步行動呈現出來,展現了文言文語言簡潔而表意豐富的特點。人物性格初現:從陳太丘 “過中舍去” 的行為,可以初步看出他是一個守時、有原則的人;而友人的遲到,也暗示了他可能缺乏時間觀念,為后文其無禮的表現做了鋪墊。小組討論:“在生活中,如果你是陳太丘,面對友人的遲到,你會等多久?為什么?”幻燈片 8:課堂小結總結內容:回顧本節課所學,包括作者劉義慶及《世說新語》的相關知識、重點字詞的掌握、文章情節的梳理以及對重點段落的初步賞析。強調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對故事的內容有了清晰的了解,也感受到了文言文的獨特魅力。布置作業:熟讀課文,背誦課文。完成課后練習中關于字詞理解和句子翻譯的部分。思考:陳元方和友人分別是怎樣的人?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下節課我們將深入探討人物形象。5課堂檢測4新知講解6變式訓練7中考考法8小結梳理1復習引入2新知講解3典例講解學習目錄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跟別人約定。假如有一天,你和同學約定星期天上午九點到公園玩,可是到了時間他還不來,你會怎么做 (請1-2名同學作答)古人也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他們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 今天我們來學習《陳太丘與友期行》,看看古人是如何處理與人約定的事情的。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問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庇讶?便怒曰:“非人哉! 與人期行,相委而去?!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庇讶?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fǒu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出語氣與節奏,力求讀出文言文的古雅韻味。新知探究學習任務一:初讀課文 , 疏通文意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相約同行。期,約定。正午時分。丟下(他)而離開。舍,舍棄。去,離開。才不,同“否”。尊君,對別人父親的尊稱。新知探究學習任務一:初讀課文 , 疏通文意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語氣詞,表示感嘆。相,表示動作偏指一方。委,舍棄。對人謙稱自己的父親。拉,牽拉。回頭看。新知探究學習任務一:初讀課文 , 疏通文意譯文: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定正午時分。過了正午(朋友)仍然沒到,陳太丘(便)丟下(他)而離開。(陳太丘)離開后朋友才到。(太丘的兒子)陳元方當時才七歲,正在大門外玩耍,朋友便問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回答說:“等您很久沒有來,已經離開了。”這位朋友便發火罵道:“真不是人!和朋友相約同行,(卻)丟下我走了?!痹秸f道:“您和家父約定正午時分,到了正午您卻不來,這是不守信用;對著孩子罵他的父親,這是沒有禮貌。”朋友聽后感到慚愧,便從車上下來牽拉陳元方(道歉),元方頭也不回地進了自家的大門。新知探究學習任務一:初讀課文 , 疏通文意通假字尊君在不“不”同“否”一詞多義名詞,信用形容詞,誠信信則是無信與朋友交而不信乎文言句式省略句去后乃至(“乃”前省略主語“友”)待君久不至(“待”前省略主語“家君”)新知探究學習任務一:初讀課文 , 疏通文意古今異義下車引之古義:約定 今義:日期古義:離開 今義:到、往古義:拉 今義:引導古義:丟下 今義:委屈、委托太丘舍去陳太丘與友期行相委而去元方入門不顧古義:回頭看 今義:注意、照管新知探究學習任務一:初讀課文 , 疏通文意詞類活用意動用法,感到慚愧名詞用作狀語,在門外名詞用作動詞,約定期日中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友人慚新知探究學習任務一:初讀課文 , 疏通文意1.研讀課文第一句“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這句話交代了哪些內容?這句話交代了故事的人物(陳太丘和他的朋友)、事件(相約出行)以及時間(正午)。新知探究學習任務二:分組討論 , 內容解讀2.“尊君”“君”“家君”各指什么?尊君:對別人父親的尊稱。君:有禮貌地稱呼對方,相當于今天的“您”。家君:對人謙稱自己的父親。新知探究學習任務二:分組討論 , 內容解讀3.文中有幾個人物?從文中可以看出他們分別是什么樣的人?陳太丘:嚴格遵守約定,不姑息不守信的人。友人:無信無禮,但知錯能改。元方:率直方正,聰明機靈,懂得維護父親的尊嚴。新知探究學習任務二:分組討論 , 內容解讀4.你認為在“友人慚,下車引之”時元方“入門不顧”是否失禮?①認為元方“失禮”,理由是:元方批評友人無禮,自己更應做到有禮——友人已經認錯,又是父親的朋友,是長輩,即使有錯,也應以禮待之。新知探究學習任務二:分組討論 , 內容解讀②認為元方“不失禮”,理由是:友人失信又失禮,行為不端,態度惡劣,元方必須用“入門不顧”的態度維護自己和父親的尊嚴,這是堅持原則的一種體現,同時也是給友人一個難忘的教訓。新知探究學習任務二:分組討論 , 內容解讀5.《陳太丘與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為、品性正直,合乎道義。文中哪些地方能夠體現陳元方的“方正” 陳元方據理抗辯,小小年紀就表現出“方正”之氣:第一,他懂得“信”的重要。父親依照約定行事,當他的朋友失約時,決然舍去。元方也從父親身上知道了“交友以信”的道理。新知探究學習任務二:分組討論 , 內容解讀第二,他懂得“禮”的重要。友人言而無信,失了約不自省,反而怒罵別人,元方據理抗辯,有理有據,有禮有節,落落大方。第三,他以“入門不顧”的行為,維護了父親和自己的尊嚴。新知探究學習任務二:分組討論 , 內容解讀探究:學了這篇課文,你受到了怎樣的啟發?①我們要誠實守信,做言而有信的人。②我們要知錯能改,善于反思自己的缺點和錯誤。③我們要學會寬容,得饒人處且饒人。④為人要方正,辦事要光明磊落,敢于堅持原則。……新知探究學習任務二:分組討論 , 內容解讀1. 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2分)尊君在不( ) 舍去( )··1星題 積累運用fǒushě2.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7分)(1)陳太丘與友期行__________________(2)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3)去后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車引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元方入門不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過中不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約定丟下離開才拉回頭看到,到來3.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D點撥:A項,同“否”/表示否定;B項,代詞,指元方/助詞,的;C項,表順承,可譯為“就”/與“俄”連用,表示“不久,一會兒”;D項,連詞,均可譯為“就”。4. 根據提示默寫句子。(4分)(1)《陳太丘與友期行》中陳元方用來反駁友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陳太丘與友期行》一文中描述友人在元方的據理反駁下深感慚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友人慚 下車引之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5. 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每題2分,共8分)(1)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 (2)友人慚,下車引之。 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是正午時分。友人感到慚愧,從車上下來拉元方。(3)日中不至,則是無信。 (4)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正午(您)沒到,就是沒有信用。正午已過(他)還沒到,太丘丟下(他)而離開,(太丘)走后(那人)才到。在這堂課中,我們通過初讀課文,疏通了文意,積累了文言詞匯;經過分組討論,深入解讀了人物形象,感受到了古人對誠信和禮儀的重視,也領略了古代兒童的聰慧和良好的品德。拓展延伸時,也明白了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這篇《陳太丘與友期行》雖篇幅短小,卻意義深遠,希望大家能將學到的誠信、守禮等品質銘記于心。課堂小結謝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