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8張PPT)高中語文開學第一課“語”君 初 相 識恰 似 故 人 歸原因一:培根鑄魂,傳承文化日本侵略者占領東北時期,除了使用屠刀,還妄圖從文化上來摧毀中國人。他們成立偽教育部,強迫學生學習日語,禁止說中文。這套教育體系實行數年之后,導致大量東北學生基本只會說日語,漢語只會幾句常用話。許多東北低年級學生只知自己是滿洲人,而不知自己是中國人。這是十分可怕的,如果一個民族的語言被同化被消滅,那么這個民族就很危險了。原因二:培養審美,提升內涵《莊子》中記載了這樣一則寓言——惠子說:“我有一個頂大頂大的葫蘆,大到可以當水缸用,可惜它的皮兒太薄,裝滿水就承受不住水的壓力而立刻垮掉;如果把大葫蘆一剖兩半當作水瓢來用,可又沒有足夠的地方能放下它。當水缸不行,當水瓢也不行,這個大葫蘆也太沒用了!一氣之下我就把它砸碎了?!?br/>莊子笑了笑說:“這個大葫蘆怎么能沒有用呢?你何不把它綁在腰上,跳進江湖中愜意地暢游一番呀!要我說,你的心被蓬草給塞住了,還是不開竅?。 ?br/>原因二:培養審美,提升內涵語文遠不能只是“知識”,只是“有用”;語文應該超越“知識”,需要“無用之用”,語用、意趣、情懷、審美、邏輯、文化……這些看似抽象的要素恰是語文核心素養的體現。只有超越考試,才能贏得考試。原因二:培養審美,提升內涵每天睡前照鏡子反省,我怎么可以這么帥?想你有錢任性別睡了,起來嗨你咋不上天呢我讀書少,你可別騙我emo文學——玉樹臨風美少年,攬鏡自顧夜不眠。——山河遠闊,人間星河,無一是你,無一不是你。——家有千金,行止由心。——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閣下何不因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君莫欺我不識字,人間安得有此事。——無人與我立黃昏,無人問我粥可溫。生活中的語文很有魅力!love three things in this world.Sun moon and you.Sun for morning,moon for night,and you forever,浮世三千,吾愛有三。日、月、卿。日為朝,月為暮,卿為朝朝暮暮。歌詞里有語文電影里有語文那些觸及內心的臺詞……1、堅強的人只能救贖自己,偉大的人才能拯救他人。2、我有莫扎特陪我,在我腦子里,在我心里。這就是音樂的美妙所在,他們無法把它從你這兒奪走,你們對音樂沒有這種感受嗎?有了它,你才不會忘記,這世上有一些地方不是用石頭圍起來的,在你內心深處,有一些東西是他們奪不走摸不到的,只屬于你一個人,希望。3、在這個世界上,做一個好人,要比做一個沒原則的人,付出更多的代價。……游戲里有語文李白: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甄姬:若輕云之蔽月,若流風之回雪。莊周:蝴蝶是我,我就是蝴蝶。扁鵲:生存還是死亡?這是個問題!出自我國唐代李白的《俠客行》一詩中。出自曹植的《洛神賦》:髣髴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改編自莊周的作品《莊子》:“不知周之夢為蝴蝶歟,蝴蝶之夢為周歟?”出自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原句為“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值得考慮的問題?!?br/>原因三:語文分值高,是學習的基礎高中語文是最容易拉開差距的學科。得語文者得天下!福建省第三名泉州市高考文科狀元語文150分 數學124分英語142分 歷史74分地理94分 生物94分總分678分鐘南山作為抗疫英雄、功勛人物,他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特別提到語文,他說:“我經過了至少七十幾年的學習,最大的體會就是要學好基本功,只有具備了最基本的知識以后,你才能夠往上走。學好基本功,最重要的就是要學好語文,這樣才懂得如何對事情進行分析總結?!?br/>數學家蘇步青在擔任復旦大學校長時曾經說過,“如果允許復旦大學單獨招生考試,我的意見是第一堂課就考語文,考后就批卷子。不合格的,以下的功課就不要考了。語文你都不行,別的是學不通的?!?br/>解數學題時,審題分析需要語文,證明詮釋需要語文,答題歸納也需要語文。近年高考在數學、化學、物理等科目中為了強化語文學科重要性,大量增加題目字數,并在題干中加入古文,以這種方式變相增大試題難度。原因四:準確表達,有效交際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女排:誰都贏不了;男足:誰都贏不了。我一把把把把住了。人要是行,干一行行一行,一行行行行行。要是不行,干一行不行一行,一行不行行行不行。5. 用毒毒毒蛇,毒蛇會不會被毒死?6. 校長說:“校服上除了?;談e別別的?!?br/>請挑戰!語文學得好的人,往往既會說,又會寫;既會做人,又會做事。他們可以酣暢淋漓地表達觀點,也靜得下心來潛心專研。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會讓人感到平和,從而獲得更多的發展機遇。翻看歷史,晏子使楚、完璧歸趙、燭之武退秦師、諸葛亮舌戰群儒,可以說很大程度上都是靠語文。董宇輝以賣貨為“副業”、以講課為“主業”,成為直播界一股清流。初中語文初中的時候,一節課教你和面,作業和面;一節課教你搟皮,作業搟皮;直到教會你包餃子,考試就考包餃子。高中語文高中了,一節課教會你包餃子,作業是回家蒸包子;考試的時候,考的是烙餡餅。你要學會舉一反三,找到不同和相同的規律。高中,該靠思維吃飯了。全國卷結構及題型(150分) 考試時長:150分鐘 題號 板塊 分值 題型一(一) 現代文閱讀I 議論文、說明文 19分(5題) 單選題3+問答2一(二) 現代文閱讀II 小說、散文 16分(4題) 單選2+問答2二 古詩文閱讀 35分 古文(20分) 單選3+翻譯2 +簡答1古詩(9分) 單選1+簡答1理解性默寫(6分) 填空3三 基礎及表達運用 20分(5題) 單選1+問答3+填空3四 寫作 60分(1題) 作文近三年高考語文試題結構與題型2025年全國新高考I卷考情分析2025年全國新高考I卷題型變化閱讀Ⅰ【材料選取創新】:以《花經》中種植入門問答為材料,采用問答體,形式新穎。這種結構使行文邏輯嚴密、語言淺近易懂,將復雜知識轉化為易懂內容,同時凸顯勞動教育和工匠精神,蘊含教育哲理。【題型設計創新】:第4 小題要求考生理解原文結構脈絡,推測作者行文邏輯,找出邏輯缺環并提出全新問題,考查信息整合與邏輯推理能力,且不設唯一答案,鼓勵個性化思考。第 5 小題強調教考銜接,通過與教材選篇《種樹郭橐駝傳》比較,打破單一文本格局,提供更多觀察視角。2025年全國新高考I卷題型變化閱讀Ⅲ【材料組合創新】:四則材料來源豐富,包括《左傳》《列女傳》《韓詩外傳》《考信錄》,內容渾然一體。文獻來源以先秦兩漢為主,題材涵蓋史實、故事、議論,語言風格多樣,多文本組合有利于考查不同考生的文言文閱讀水平。【考查要求創新】:第14 小題要求考生具備辯證和批判性思維能力,能夠綜合材料、提取信息、歸納思想,并針對崔述觀點談自己的認識,對思維能力要求較高。2025年全國新高考I卷題型變化寫作【主題設計創新】:“民族魂” 作文題圍繞抗戰勝利 80 周年紀念主題,由閱讀 Ⅱ 材料和補充材料組成,體現統編教材教學理念,彰顯教考銜接與延伸閱讀導向。【能力考查創新】:要求考生基于審美體驗寫作,調動閱讀積累和文化積淀,以真誠文字表達情感和認識,避免套路化和概念化,考查文學審美與寫作能力,對語文核心素養要求高。必修(上/下)8學分。根據學生全面發展需要設置,全修全考,是普通高中學生發展的共同基礎。選擇性必修(上/中/下)6學分。根據學生個性發展和升學考試需要設置,選修選考。參加高考的學生必選。選修(6冊)12學分。學校根據實際情況統籌規劃,學生自主選擇修習,學而備考。這套教材由溫儒敏任總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發行,2019年編訂問世。有必修教材上下2冊,選擇性必修教材上中下3冊,共計5冊。后續還有選修教材6冊。課堂教學,注重積累作文立意,加強訓練作文素材,專題積累書單推薦經典文本●興趣拓展●必讀書目經典文本羅貫中《三國演義》、曹雪芹《紅樓夢》、吳敬梓《儒林外史》、魯迅《吶喊》和《彷徨》、矛盾《子夜》、巴金《家》、老舍《四世同堂》、沈從文《邊城》、路遙《平凡的世界》;塞萬提斯《堂吉訶德》、雨果《悲慘世界》、巴爾扎克《歐也妮·葛朗臺》、狄更斯《大衛·科波菲爾》、列夫·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羅曼·羅蘭《約翰·克里斯朵夫》、海明威《老人與海》、莫迫桑短篇小說、契訶夫短篇小說、歐·亨利短篇小說興趣拓展《人類簡史》《小顧聊繪畫》《小顧聊神話》《中國古代文化常識》科普類《不原諒也沒關系》《遇見未知的自己》《夢的解析》《悲劇的誕生》心理類《半小時漫畫中國史》《半小時漫畫世界史》《全球通史》《易中天中華史》歷史類以教材為中心202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新高考Ⅰ卷)23.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人工智能的應用,越來越多的問題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們的問題是否會越來越少?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選擇性必修中冊第一單元單元學習任務工具篇一、準備字典《現代漢語詞典》第五版《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六版工具篇二、準備三個筆記本1、摘抄本:用作同一主題的素材積累(名人名言、新聞熱點、人物素材、文藝作品等)每周摘抄內容:4個成語+2則素材(要有日期)舉例:光風霽月:形容雨過天晴時萬物明凈的景象,也比喻開闊的胸襟和心地。2、筆記本:課堂記錄(專題知識點:字詞音形義、典故成語、文常知識、答題方法等)3、默寫本:用于平時默寫,錯別字在旁邊訂正并抄寫3遍(必須用紅筆),默寫不合格者,須按規定時間重新默寫。規矩篇(1)早讀:不許遲到!站立式早讀,大聲朗讀,前20分鐘自背,后10分鐘抽查,背誦必默寫。(篇目長的前一天就要背,第二天早讀要抽查?。?br/>(2)課堂:語文課上只有語文!預習:閱讀課文、知人論世、研讀注釋、圈點勾畫、批注思考。復習:整理、記憶、理解、消化。(3)作業:按時獨立完成,書寫工整!VS我回過身去,子彈正中眉心。十三四歲的夏天,在路上撿到一支槍。因為年少無知,扣下扳機。沒有人死,也沒有人傷。我認為自己開了空槍。后來三十歲或者更老,走在路上,聽到背后有隱隱約約的風聲。——讀者在史鐵生《我與地壇》中寫下的評論我們學過很多的詩、古文、課文。很多時候,我們都在想學習這些東西有什么意義?誰又會像古人一樣,整天說著這些文縐縐的話呢?可是,在整個高中階段,也許我們會經歷刷題刷到崩潰想放聲大哭的時刻,也許會有考前焦慮,吃不下飯,輾轉難寐的時刻,也許我們會迷茫、會失落、會想放棄,會在一個又一個夜晚咬緊牙關卻又孤軍奮戰,如果你讀過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我們會在崩潰與失落的時候想起:“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等到高考畢業,你們去外地求學,遠離家鄉,在車站、在機場,在一次次別離與父母大包小包為你送行時,你們才會明白朱自清的《背影》,這里面藏著的,是父母沉甸甸的愛。等到你們大學畢業,各奔東西,多年后重聚再一起,再想重溫年少時光時,你可能會在一瞬間隱約記起那句詩: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當畢業了找工作,我們想起了孔乙己的長衫。當擠進了大城市,見到世界繁華卻跟自己沒幾分關系,我們想起了送東陽馬生序。當考研考公上岸,我們想起了中舉的范進。當工資發下來時,我們才真切地理解了,魯迅先生在《燈下漫筆》里說的:換到了現銀,沉墊墊地墜在懷中,似乎這就是我的性命的斤兩。這樣的時刻,太多太多。那些學生時代學的一篇篇課文、讀過的古詩就像是過去的“子彈”當我們三十歲的時候忽然聽到子彈呼嘯的風聲傳來再回首,也許會淚流滿面。教育是一個閉環。我們的一生,都在等待著一場與文學的重逢。愿大家可以愛上語文不止為了考試更為了浪漫詩意的生活感謝聆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