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滿江紅.小住京華秋瑾學習目標能夠有感情的朗誦詞作,把握詞作的內容。壹能夠賞析詞句,學習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貳能夠體會詞人的思想情感。叁作者簡介秋瑾(1875—1907),原名秋閨瑾,字璿(xuán)卿,號競雄,別署鑒湖女俠。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中國民主革命烈士。她的作品基調高昂,語言剛健清新。有《秋瑾詩詞》《秋女士遺稿》等存世。1903年春,王廷鈞用錢捐得戶部主事官職,秋瑾隨夫入京。時值八國聯軍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機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敗,決心獻身救國事業,而其夫無心國事。中秋節,秋瑾與丈夫王廷鈞發生沖突,離家出走,寓居北京阜成門外泰順客棧,此時的秋瑾已經下決心沖破家庭牢籠,投身革命。不久即東渡日本留學。這首詞是她在中秋節的述懷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舊禮教的束縛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悶彷徨和與傳統決裂的勇氣、決心。背景鏈接朗讀課文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苦將儂/強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自由朗讀【誦讀指導】朗讀時,上片語速放慢,讀出詞人的失落、幽怨之情;下片語速較快,語調高昂。“青衫濕!”一句,語速緩慢沉重,讀出悲傷嘆惋之感。課文注釋我暫時居住在京城,轉眼間又到了中秋佳節。籬笆下面的黃色菊花都已盛開,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過一般明凈。譯文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過一般明凈。拭,擦。秋容如拭精讀賞析開篇交代寫作的地點、時間“早又是”隱隱透露出對時光匆匆、歲月流逝的感慨一個“拭”字,寫秋色澄明,十分傳神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早又是拭用典,運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國破,又反思八年婚姻的“風味”課文注釋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苦將儂強派作蛾眉,殊未屑!《史記·項羽本紀》載:公元前202年楚漢交兵時,楚軍被圍在垓(ɡāi)下(今安徽靈璧東南),項羽夜聞四面漢軍都唱楚歌,以為楚地盡失,喪失信心,引兵突圍至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自刎而死。后用“四面楚歌”比喻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困境。四面歌殘終破楚秋瑾1896年在湖南結婚,至寫這首詞時,恰為八年。八年風味思念浙江故鄉。思浙我。儂蛾眉指女子細長而略彎的眉毛。這里借指女子。殊很,甚。未屑不屑,輕視。意思是不甘心做女子。四面的歌聲漸歇,我也終如漢之破楚,結婚八年來一人徒勞地思念浙江故鄉。(老天)苦苦地讓我做一個女子,我很不甘心啊!譯文精讀賞析“強派”“殊未屑”等詞語強烈表達了詞人身為女子的不甘,既道出了命運的不公,也表現了詞人與天命抗爭、與傳統決裂的勇氣和決心苦將儂強派作蛾眉,殊未屑!強派殊未屑上片:中秋時節,小住京華,秋容滿眼,觸景生愁。國家嚴峻的局勢,婚姻家庭的束縛,都如千斤重擔壓在詞人柔弱的肩頭,強烈的不甘流露在字里行間。課文注釋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屬類,范圍。列今生我雖然不能身為男子,加入男兒的行列,但是我的心,卻比男子的還要剛烈。想想平日我一顆真誠的心,常為別人激動。譯文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在形式上,這一組三字短句斬截有力,“列”與“烈”兩字同音,使此句朗讀起來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在內容上,通過身與心的對比與反襯,寫出了詞人不是男兒勝似男兒的豪邁氣概,表現出“鑒湖女俠”的“競雄”精神。反問,強烈抒發詞人即使不為世人理解也要勇往直前的堅定信念。精讀賞析課文注釋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莽莽人世。莽紅塵指因悲嘆無知音而落淚。語出白居易詩《琵琶行》: “江州司馬青衫濕。”青衫濕那些俗人心胸狹窄,有誰能懂我呢?無路可走的時候難免要經受磨難挫折。莽莽人世之中,哪里才能找到知音呢?(想到這些)眼淚打濕了我的衣襟!譯文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借用白居易的《琵琶行》典故,抒發了難覓知音的孤寂。精讀賞析青衫濕下片:寫詞人雖有凌云壯志,但知音難覓的迷茫,表達她參加革命前的復雜心理。找出詞中運用的典故并簡要分析。(1)“為籬下黃花開遍”化用陶淵明“采菊東籬下”和李清照“人比黃花瘦”的詩句。找出詞中運用的典故并簡要分析。(2)“四面歌殘終破楚”《史記·項羽本紀》中漢軍破楚的故事。比喻說明自己終于沖破家庭牢籠(3)“不因人熱”典故出自《東觀漢記·梁鴻傳》:“比舍先炊已,呼鴻及熱釜炊。鴻曰:‘童子鴻不因人熱者也。’滅灶更燃火。”漢時梁鴻不趁他人熱灶燒火煮飯。比喻為人孤僻高傲,也比喻不依賴別人。此處反用其語,有“處冷地而舉熱腸”(秋瑾《致琴文書》)之義。惟其如此。才有了她憤然東渡,獻身革命事業的豪然壯舉;才有了“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秋瑾《黃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見日俄戰爭地圖》),誓把革命進行到底的撼人氣概。(4)“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青衫濕”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馬青衫濕”,極言作者對自己前途的擔心和憂慮。再讀課文,體會詞人的感情。喜悅激動:(1)“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沖破牢籠,獲得自由,悠然自得。(2)“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投身革命,報效國家,豪情萬丈。苦悶憂愁:(1)“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中秋佳節,獨自一人,倍感孤獨。(2)“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沖破牢籠,面對未來,擔心不已。苦悶憂愁:((3)“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投身革命,報效國家,知音難覓。相同點:①感情上都與愛國緊密聯系;②風格上都具有豪放、開闊、雄壯的特點。不同點:感情的側重點略有不同。《漁家傲·秋思》是與思鄉緊緊聯系的;《江城子·密州出獵》是表達希望得到國家重用的心愿;《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更多的是表達壯志未酬的抑郁、憤慨;《滿江紅》(小住京華)則是表達要擺脫家庭的束縛,挽救國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婦女獨立與解放。對比閱讀本課的四首詞,說說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豪放詞特點總結一、題材內容:視野廣闊,多寫軍情國事。二、情感:將個人命運與國家民族命運結合、情感表達多慷慨激昂。三、風格特征:恢弘雄壯,氣勢豪放。這首詞抒發了詞人對寄生無聊生活的厭倦和對沖破封建束縛,為國家的前途命運而奮斗的強烈向往之情,表達了詞人匡扶天下、救民于水火的凌云壯志。課文主旨滿江紅中秋景美,心情苦悶知音難覓,堅定報國籬下黃花秋容如拭身心矛盾俠肝義膽知音難覓豪情壯志赤膽忠心徒思浙殊未屑結構梳理典型考題1.根據提示默寫詩詞名句。(1)秋瑾《滿江紅》(小住京華)一詞中用典故描寫出沖出家庭牢籠,思念家鄉生活的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滿江紅》(小住京華)中最能體現秋瑾不甘落后于須眉的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面歌殘終破楚身不得 男兒列心卻比 男兒烈八年風味徒思浙2.下列對《滿江紅》(小住京華)這首詞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寫中秋時節的京城之景:京城的秋天在菊花的映襯下更加爽朗潔凈。“秋容如拭”表達出詞人對秋色的喜愛之情。B.“苦將儂強派作蛾眉”說明表面上過著貴婦人的生活,實則奴仆不如的“八年風味”。“殊未屑”表明詞人對貴婦人的生活并不留戀,反而加以蔑視。C.“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運用“身”與“心”的對比與反襯,“列”與“烈”音諧而意不同,表達詞人的抱負志向,意氣壯烈。D.“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表達詞人對人際關系、自身處境的極度失望。把眼前的困境看作“苦其心志”的磨煉,顯現出秋瑾的英雄氣概。A【解析】A項中“表達出詞人對秋色的喜愛之情”表述有誤。“秋容如拭”反襯出詞人的苦悶心情,并非寫對秋色的喜愛。拓展延伸黃海舟中日人索句①并見日俄戰爭地圖秋 瑾萬里乘風去復來②,只身東海挾春雷。忍看圖畫移顏色③,肯④使江山付劫灰?濁酒不銷憂國淚,救時應仗出群才。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注釋】①日人索句:指詩人的日本友人請她作詩。②“萬里”句:指詩人乘船往返于中日兩國。③“忍看”句:不忍看地圖上顏色的變化(即日俄對中國領土的侵占和爭奪)。④肯:豈肯。秋瑾自號“鑒湖女俠”,簡要分析下面兩首詩詞是如何體現其“俠”的精神的。[參考答案]《黃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見日俄戰爭地圖》中,“只身東海挾春雷”“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寫詞人為追求革命,獨自一人伴隨著滾滾春雷穿越東海往返。就算是拼得十萬將士拋頭顱灑熱血,也要讓這顛倒的乾坤大地重歸正軌。體現了詞人愿為祖國而拋頭顱灑熱血的崇高俠義志向。《滿江紅》下片中“身不得,……因人常熱”意思是:今生我雖然不能身為男子,加入男子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還要剛烈。想想平日我對國對民赤膽忠心,并常常為他人、為國家、為民族的憂患而心潮起伏、熱血沸騰。這是詞人“俠”的精神的體現。滿江紅秋 瑾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苦將儂強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