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學習目標反復誦讀,達到背誦體會本詞的藝術特色感悟詩人的內心世界作者簡介辛棄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別號稼軒居士,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墻鎮四鳳閘村)人。南宋官員、將領,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有《稼軒長短句》他 21歲參加抗金義軍,后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堅持抗金,但不被采納,不斷受到主和派的打擊,曾長期閑居。其詞多抒寫希望收復失地,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內心悲憤,揭露南宋的屈辱投降,也有歌頌祖國大好河山的作品。《破陣子》是一首自抒英雄情懷并用激勵友人的壯詞。陳亮與辛棄疾同屬主戰派,又同遭打擊。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詞中表達了作者渴望馳騁疆場,為國建功立業的愿望,但又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感慨。作品介紹了解詞牌破陣子,詞牌名,又名“十拍子”等。定格為晏殊《破陣子·海上蟠桃易熟》,此調雙調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韻。代表作有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等。本詞選自《稼軒長短句集》。陳同甫,名亮,南宋婺州(現在浙江省金華縣)人,同辛棄疾是好朋友。賦,寫作。壯詞,雄壯的詞。朗讀詩詞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huī)下炙(zhì),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dí)盧/飛快,弓/如霹靂(pī lì)/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自由朗讀【誦讀指導】朗讀時,上片描寫軍旅生活、閱兵場面的內容,朗讀節奏要稍快,聲音要洪亮;下片讀抒發豪情的內容時,語調要高昂,氣勢要豪邁,最后一句氣勢陡轉而下,語調應低沉悲憤,要讀出無奈、失落之感。課文注釋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夢中回到。夢回連在一起的眾多軍營。連營醉意里挑亮油燈觀看寶劍,夢中回到響著號角聲的軍營。譯文精讀賞析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八百里分翻運用對偶的修辭手法及“八百里”的典故,描寫了將士們雄豪壯美的軍營生活。“分”“翻”二字,動感強烈課文注釋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意思是,把酒食分給部下享用。八百里,指牛,這里泛指酒食。《世說新語·汰侈》載:晉王愷有良牛,名“八百里駁”。王濟與之比射,以此牛為賭物,愷輸,殺牛作炙。麾下,軍旗下面,指部下。炙,烤熟的肉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原指瑟,這里泛指樂器。翻,演奏。塞外聲,指悲壯粗獷的軍樂。五十弦翻塞外聲把酒食分給部下享用,軍中的樂器演奏著悲壯粗獷的軍樂,在秋天的戰場上檢閱軍隊。譯文戰場。沙場課文注釋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戰馬像的盧馬那樣跑得飛快。的盧,額部有白色斑點的馬。《三國志·蜀書·先主傳》注引《世語》:劉備在荊州遇險,他所騎的的盧馬“一踴三丈”,助他脫險。馬作的盧飛快響雷,震雷。這里喻指射箭時弓弦的響聲。霹靂戰馬像的盧馬那樣跑得飛快,弓弦的聲音如響雷一般使人心驚。我一心想著替君主完成收復北方失地的國家大事,博得生前身后美名。可惜(我壯志未酬,)已白發叢生!譯文了結,完成。了卻天下事這里指收復北方失地的國家大事。可憐可惜。下片緊承上文,前四句描繪戰事,末句一聲感嘆凝聚詞人萬千感慨,由夢境返回現實,化“雄壯”為“悲壯”,抒發了詞人壯志難酬的悲憤。上片描述軍旅生活,前兩句將鏡頭定在軍營之中,三到五句每句寫一事,“分麾下炙”“翻塞外聲”“沙場點兵”,都是作者熱愛且抹不掉的關于軍中生活的回憶,作者對從軍殺敵、建功立業的渴望清晰地躍然紙上。壯詞的“壯”體現在:豪壯——酒氣盛雄壯——場面大、聲音響、速度快、志氣高悲壯——現實悲品讀雄壯討論:這首詞是圍繞題目中哪個詞語展開的呢?“壯詞”,這首詞很多方面都投射出了豪放、雄壯。品讀雄壯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寂靜的深夜,詞人酒后醉里,挑燈看劍,滿腹心事,萬千惆悵,難遣難消。睡夢中回到了那軍帳連綿、號角聲聲的軍營歲月。品讀雄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通過對奏樂啖肉的軍營生活的描寫,有力地烘托出一種豪邁熱烈的氣氛。“沙場秋點兵”一句則肅穆威嚴,勾勒出一位豪情滿懷、臨敵出征的將軍形象。秋日馬肥樂曲雄壯,沙場點兵意氣昂揚。至此為本詞的上片,此時的辛棄疾雖然過著閑適的生活,但依舊抹不去關于軍中生活的回憶,對從軍殺敵,建功立業的渴望清晰地躍然紙上。品讀雄壯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緊承上文描繪戰事,選取了戰場上最具典型特征的馬和弓來寫。相傳劉備荊州遇難,逃跑時陷于襄陽城西檀溪中,所騎的盧一躍三丈跳上溪岸,方甩掉追兵。辛棄疾在夢中戰場上的戰馬如的盧般神俊,射箭時弓弦的響聲如霹靂般震耳。品讀雄壯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既點名了此戰的目的,也闡述了詞人的抱負,表達了作者要輔佐君王完成收復北方的大業、贏取功名的雄心壯志和愛國熱情。醉后入夢。吹角夢回,連營分炙、塞外翻弦、沙場點兵、疆場馳騁,都彰顯著雄壯,而夢醒卻是“可憐白發生”!感悟悲壯可憐白發生“可憐”二字正是表達自己長期閑居壯志難酬的郁悶、惆悵之情。與本詞開頭處那個“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的失意英雄形象遙相呼應,一反夢中的意氣昂揚之勢。寫作特點從內容上看,前九句大氣磅礴意氣風發,皆被最后一句輕輕擊垮,短短五字,化雄壯為悲壯,理想夢境與痛苦現實形成強烈映照。從結構上看,打破了詞必須上下分片的一般定格。此外,在布局方面也頗具特色首句突然發端,接句凌空直上,之后陡然下落,戛然而止,出人意表,扣人心弦,產生強烈的藝術效果。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軍旅生活抒發情懷吹角連營分麾下炙雄偉壯觀了卻天下事贏得身后名可憐白發生悲憤慨嘆徒有雄心壯志難酬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結構梳理主旨歸納這首詞通過對邊塞秋季肅殺景象的描寫,表現了戍邊將士塞外生活的艱辛,表達了他們思鄉憂國的情懷,含蓄地表達了詞人對朝廷腐朽、軟弱,不修武備、不重邊功的憤懣不平。詞人風采一位清代文學評論家蔣世焜說:“詞至稼軒,縱橫博大,痛快淋漓,風雨紛飛,魚龍百變,真詞壇飛將軍也。”1206年,宋金再度交戰,辛棄疾卻在大病中與世長辭,臨終最后一句話還是 “殺賊,殺賊!”“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當后人再次凝望,辛棄疾依舊散發著無盡的人格魅力和風采。風格 相同不同抒情方式 相同不同拓展延伸對比《江城子·密州出獵》與《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在風格與抒情方式上的異同。《江城子》:豪放之中更多了些曠達、豪邁、灑脫,具有浪漫氣息;《破陣子》:豪放之中更多了些豪壯、勁健、悲慨,具有英雄氣概都是景中含情都屬于豪放詞《江城子》是直抒胸臆,以情帶景;《破陣子》先寫詞人自我形象,再寫過去的戰爭場景,最后抒發報國無門的感慨,情景交融,不可分割典型考題1.根據提示默寫詩詞名句。(1)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描寫戰斗驚險場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直接表達他的報國情懷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2.下列對《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這首詞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詞是辛棄疾寫給志同道合的朋友陳同甫的,“壯詞”即豪放之詞。B.這首詞上下兩片共十句,節奏緊湊,繪聲繪色,形象生動。C.上片實寫軍旅生活。看寶劍,聽號角,分麾下炙,翻塞外聲,沙場點兵,都是作者熱愛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記憶。D.下片一、二句寫馬快弦急,戰斗激烈,從側面襯托了人的意氣風發、英勇無畏,從氣氛上向人們預示著戰事的勝利。C【解析】C項結合“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可知,“看寶劍”是實寫,“聽號角,分麾下炙,翻塞外聲,沙場點兵”都是作者的回憶,是虛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