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第二課時《蒹葭》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詩經》中的一首極其優美的抒情詩《蒹葭》。《蒹葭》被譽為中國的第一首朦朧詩。朦朧最容易產生美感,產生聯想。在我們揭開《蒹葭》朦朧面紗之前讓我們先來欣賞一首鄧麗君演唱的由《蒹葭》改寫的當代抒情歌曲。1.誦讀這兩首詩,把握好語氣語調,讀出韻律和節奏。2.了解《詩經》重章疊句的特點和賦比興的手法。3.把握兩首詩歌內在的情韻。學海導航,明確目標學習目標晞 ( ) 躋( )xījīchí( ) sì( )jiān jiā( )坻涘蒹葭認讀課文,積累詞語讀讀寫寫(一)古今異義1.道阻且長古義:艱險;今義:阻擋,阻礙。2.道阻且右古義:彎曲;今義:方位詞,跟“左”相對。3.蒹葭蒼蒼古義:茂盛的樣子;今義:頭發灰白或蒼茫的意思。記記背背(三)名句積累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二)一詞多義右:左右采之道阻且右(名詞作狀語,在右邊)(形容詞,彎曲)解讀課文,理解文意聽讀課文整體感知根據課下注釋疏通文義,并將不懂之處畫出來。原文: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蘆葦。溯洄:逆流而上。溯游:順流而下。宛:好像、仿佛。注釋:一片蘆葦很茂盛,露水珠兒結成霜。心上人兒,正在水的那一邊。逆流而上去尋她,道路艱難又漫長。順流而下去尋她,恍若站在水中央。譯文:原文: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晞:干。湄:岸邊,水與草相接的地方。躋:高。坻:水中的高地。注釋:一片蘆葦又密又繁,露水珠兒不曾干。心上人兒,正在那岸邊。逆流而上去尋她,道路險阻又高難。順流而下去尋她,恍若站在水中高地上。譯文:原文: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未已:還沒有完。涘:水邊。右:彎曲。沚:水中的小塊陸地。注釋:一片蘆葦密茫茫,露水珠兒還沒有完。心上人兒,正在那水邊。逆流而上去尋她,道路險阻又曲折。順流而下去尋她,恍若站在水中的小塊陸地上。譯文:品讀課文,賞析語句1. 開篇描寫景物有什么作用?【合作交流】用水邊的秋景起興,給人以凄清之感。2. 全詩重章疊句有何作用?【合作交流】重章疊句更顯韻味悠長,一再“溯洄”“溯游”,幾度求索,表現了主人公對心儀女子的情真意切。反復詠唱,強烈地表達了主人公殷切、焦急、惆悵的心情,強化了詩歌的抒情性和音樂美。3. 談談每章的前兩句寫景,后六句寫人的樣式有怎樣的含義和作用?【合作交流】首先,由景生情,寫景部分,以蒹葭和白露,給人蕭瑟冷落之感,既烘托了環境氣氛,又流露出主人公凄婉的感情。每章三、四句,寫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表現主人公的惆悵之情。每章五到八句,寫道路的險阻,表現主人公對愛情的執著追求和悵惘情懷。這樣構思,給詩歌增加了朦朧美。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間位置都是模糊的,給人以霧里看花、若隱若現、朦朧縹緲之感。研讀課文,突破難點1.《蒹葭》中的“伊人”究竟為何人?【合作交流】長期以來,人們對《蒹葭》主題的解讀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直接導致了對詩中“伊人”形象有多重理解。持“愛情說”者,認為“伊人”是意中人;持“政治說”者,認為“伊人”是賢能之人;持“理想說”者,認為“伊人”象征著理想。其實,無論“伊人”是何人,指的是什么,詩歌中的主人公都是經歷了許多波折,一直苦苦追尋著“伊人”。這其實體現了一種深刻的人生意義,美好的事物總是可望難即的,不管最后主人公是否尋得“伊人”,這追尋過程本身就具有極大的意義。2.《關雎》和《蒹葭》在內容情感和表現形式上有什么異同?【合作交流】相同點:《關雎》和《蒹葭》都屬于《詩經》中的“國風”,都是當時的民歌;都運用了“興”的手法,借景抒情,托物寄意;都大量使用重章疊句的藝術形式,反復詠唱;在語言形式上大多四言一句,二二拍,一般隔句用韻,但并不拘泥,而是富于變化;都使用了雙聲疊韻詞,富于聲韻美。不同點:《關雎》是一首熱情的戀歌,表現了對愛情和婚姻大膽執著的追求,感情坦率樸素、健康明朗、熱烈濃郁;《蒹葭》一詩則含蓄委婉地抒發了對“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無限情意,全詩充滿難言的惆悵和傷感。《關雎》敘事線索明晰,畫面形象可見;《蒹葭》意境含蓄,場景朦朧,情感韻味更加濃郁。2通讀課文,歸納中心中心意思《蒹葭》生動地再現了一個執著地尋求愛情的青年形象,突出了追尋之路的艱難與漫長,表達了尋而無果的無限惆悵之情。通讀課文,總結寫法1.運用“興”的手法。本詩同樣采用了“興”的藝術手法。每章的開頭兩句即以秋景起興。“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這些景物描寫展現了秋天清晨河邊的蒼蒼蘆葦沾滿了霜露的景象,給人以蕭瑟冷落之感。此情此景,使得熱戀者感到分外的凄涼,更加思念“在水一方”的戀人,于是他去尋找自己愛慕的戀人,從而引起正文。2.采用重章疊句的表現形式。本詩采用了重章疊句的表現形式,詩人在重復中變換個別詞語,寫出了白露從凝結為霜到融化為水而逐漸干完的過程,表現出時間的推移。主人公的執著,也在這種一唱三嘆中得到了盡情的宣泄。3.虛實結合。本詩在虛實結合方面運用恰當,把實際情景同想象、幻想交織在一起,增強了藝術感染力。詩中實寫河流等,而所謂“伊人”則是虛寫。每章都是先寫秋景,寫心上人路遠難尋,結尾卻用“宛在”一轉,似乎“她”就在面前。顯然,這里寫的是一種想象。而這一想象,這一虛幻之景的出現,卻深刻地描繪出了一位癡情者的心理狀態,描繪出了他對戀人的強烈感情。學習完本課后,八年級某班擬開展以“讀讀《詩經》”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請你參與并完成下列任務。(1)【讀詩句,說成語】據不完全統計,我們日常運用的成語,有一百多個出自《詩經》。請根據詩句提取成語并解釋。①“兢兢業業,如霆如雷。”(《詩經·大雅·云漢》)成語: 解釋:②“羔裘豹飾,孔武有力。”(《詩經·鄭風·羔裘》)成語: 解釋:③“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大雅·抑》)成語: 解釋:讀寫活動,拓展遷移實踐活動:讀讀《詩經》(2)【讀名句,說啟示】《詩經》中的許多詩句已經演化成為名言警句,下面是習近平主席引用過的名句,你從中得到了哪些啟示?詩句: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典出:《詩經·大雅·蕩》釋義:沒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能做到善始善終。(3)【讀詩句,猜人名】無論是古人還是今人,都喜歡從《詩經》中取名字。請根據下面的詩句說出歷史上以此取名的人物與某身份。“祝祭于祊,祀事孔明。”(《詩經·小雅·楚茨》),“孔明”,完備周詳,莊重而有條不紊。(1)①成語:兢兢業業 解釋:小心謹慎,認真負責。②成語:孔武有力 解釋:非常威武有力。③成語:投桃報李 解釋:他送給我桃,我拿李子回送他,泛指相互贈答,友好往來。(2)【示例】做任何事情都要善始善終,這樣才會得到最好的結果。(3)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參考答案】謝謝聆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