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9張PPT)語文園地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這一單元我學會了預測,這增加了我閱讀的樂趣,也提高了我閱讀的效率。預測讓我變換了閱讀的方式,以前就是一直讀,現在我會停下來去猜一猜接下來的故事情節。在圖書館里選書時,我會先根據封面上的書名和插圖猜猜書的大致內容。學習了怎樣預測后,我讀書更仔細了,注意到了更多的細節。一邊讀一邊預測后面的內容,我感受到了閱讀的樂趣,也更好地理解了文章的意思。如果我們在課外閱讀、日常生活等情境中也運用預測,根據已有的線索猜測故事的發展和結局,這樣還可以增加讀書、觀影的樂趣。1. 同學們組成四人小組交流。2. 每組推薦一位同學說一本自己看過的書的書名或一篇讀過的文章的題目,并把它寫在黑板上。3. 其他同學根據書名預測一下內容。讀一讀。恒心 神圣 萌發 妥當車軸 閣樓 培植 厘米.......我通過查字典認識了這些加點的字。.我通過查字典知道,“圣”應查“又”部,“軸”應查“車”部。我用部首查字法查“艸”部,認識“萌”;“閣”是形聲字,形符是“門”,聲符是“各”,本義是古代放在門上用來防止門自合的長木樁。我用部首查字法 查“土”部,認讀“培”。“培”本義為保護植物或墻堤等,在根基部分加土。我通過掌握字形結構,認識“閣”。半包圍結構,可以查相應的半包圍部首“門”來認識這個字。我以漢字溯源的方式加深對“軸”的認知。“軸”:左半部分為“車”,其形像古代的車子;右半部分為“由”,表示軸可以在輪子的轂中穿入或抽出。“軸”的本義是車軸。書寫: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忄”豎畫正直,兩點居豎畫中上部。“亙”橫向筆畫平行均勻;“日”上寬下窄,大小適中,下橫宜長。組詞:恒心 永恒hénɡ書寫:上下結構。上寬下窄。“又”撇捺開張。“土”兩橫平行,豎畫正直,大小適中。上下中心對齊,重心安穩。組詞:圣潔 神圣shènɡ書寫:上下結構。“艸”橫畫宜長,兩豎稍向中斜。“日”略短,上下等寬;“月”窄長,橫折鉤比撇略長。下部橫畫均勻平行排列。組詞:萌發 萌芽ménɡ書寫:上下結構。組詞:妥當 穩妥tuǒ書寫:左右結構。左長右短,左窄右寬。“車”橫向筆畫平行,豎畫正直。“由”框形端正,上寬下窄,豎畫正直居中。組詞:車軸 卷軸zhóu書寫:半包圍結構。組詞:閣樓 閣下ɡé書寫: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土”橫畫短斜,豎畫正直,提與橫距離適中。“咅”上點居中;中間點撇距離適中;下橫宜長;“口”上寬下窄,中心正對上點。組詞:培養 培植péi書寫:半包圍結構。“廠”上橫不宜長,撇畫舒展。“里”橫向筆畫平行,間距均勻;框形上寬下窄;豎畫居中,正而直;底橫宜長。組詞:厘米 厘清lí讀下面的句子,說說你有什么發現?◇ 她滿懷信心地說:“我會準時趕到那里的。”◇“小蜘蛛,你吃飽了嗎?”老屋問。◇“不要緊,”小公雞說道,“第一次能這樣就很不錯了。”“提示語的位置不一樣”(分別在前、在后、在中間)引號的用法也不同(分別在后面、前面、兩頭)提示語在前,引號在后。◇ 她滿懷信心地說:“我會準時趕到那里的。”◇“不要緊,”小公雞說道,“第一次能這樣就很不錯了。”◇“小蜘蛛,你吃飽了嗎?”老屋說。提示語在中間,引號在兩邊。提示語在后,引號在前。冒號句號逗號根據例句給下面的句子加上標點,使句子意思表達更完整。例句:媽媽摸了摸我的頭,心疼地說:“好點兒了嗎?以后可要注意身體呀!”好點兒了嗎?以后可要注意身體呀! 媽媽摸了摸我的頭,心疼地說好點兒了嗎? 媽媽摸了摸我的頭,心疼地說 以后可要注意身體呀!“”。”“,“”學習下面的修改符號,并試著用修改符號修改自己的習作。1.李老師以經走了。2.他穿著一件灰色的上衣,一頂藍色的帽子。3.菜園里種了很多蔬菜,有土豆、黃瓜、西瓜和西紅柿。已戴著表示改正表示增補表示刪除認識三種修改符號:改正符號增補符號刪除符號使用修改符號修改下面病句。我想座著休息一會兒。通過這次學習,受到深刻的教育。校園里飄揚著五顏六色的紅旗。這三種符號分別有什么作用?你知道怎樣用修改符號修改病句嗎?小組交流。改正符號增補符號刪除符號對句子中錯別字、詞的改正對句子中漏掉部分的增補對多余部分的刪除不遷怒,不貳過。 ——《論語》愛人若愛其身。 ——《墨子》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孟子》與人善言,暖于布帛;傷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都是關于如何待人的名言。不遷怒,不貳過。 ——《論語》不把怒氣轉移到別人身上,同樣的錯誤不犯兩次。愛人若愛其身。 ——《墨子》愛別人就像愛自己一樣。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 ——《孟子》仁愛的人愛別人,有禮的人尊敬別人。與人善言,暖于布帛;傷人以言,深于矛戟。 ——《荀子》和人說善意的話,比布帛還要溫暖;出言傷人,比長矛利戟的傷害還要大。下面幾句都是和仁愛有關的名言警句,讀讀背背,抄在摘抄本上。人而不仁,如禮何? ——《論語》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論語》博愛之謂仁。 ——《原道》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