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2張PPT)第2課 說和做—— 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學習目標1.梳理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學習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重點)2.關注文中的細節描寫,理解細節描寫的作用。(重點)3.勾畫精彩語句,揣摩體味其含義和表達效果。(難點)課堂探究一、速讀課文,整體感知,梳理文脈1.請你結合標題《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找到文中與之相關的關鍵句,并根據這些語句出現的位置談談其作用。出現的位置 結構上的作用 內容上的作用開門見山,直接點題;引起懸念;總領下文3~7段用別人對待說和做的態度和聞一多對待說和做的態度做對比,突出聞一多的務實肯干和謙虛淡泊1~2段承上啟下總結聞一多作為學者“做了再說,做了不說”的特點,引出他作為革命家的事跡總結全文,點明主旨贊美聞一多敢說敢做/勇敢無畏、言行一致的品質7~9段18~20段二、細讀文章,了解人物,感悟精神2.文章中的聞一多先生不僅是詩人和學者,更是革命家。不同身份的他在“說”和“做”的方面有著不同的特點、不同的事跡、不同的精神品質。請你默讀文章,圈點勾畫,了解聞一多其人其事,然后小組合作完成下表,并在班級交流展示。身份 特點 相關事例 精神品質學者和詩人“做”了再“說”,“做”了也不“說”撰寫《唐詩雜論》撰寫《楚辭校補》研究“古典新義”鍥而不舍、瀝盡心血、嚴謹治學革命家“說”了就“做”起稿政治傳單群眾大會演說參加游行示威勇敢無畏、不怕犧牲、言行一致三、品鑒詞句,抓住細節,體會情感3.沒有細節描寫,就沒有有血有肉有個性的人物形象。作者在具體的事例中加入了不少細節描寫,使我們對聞一多先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1)請你找出打動你的兩處細節,與同桌分享其精彩之處。(2)結合上題中的表格以及打動你的細節,寫下你對文章結尾“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的理解,并在小組內分享。 ........ (1)作者在具體的事例中,加入了不少細節。比如:①“目不窺園,足不下樓”“頭發凌亂”“睡得很少”等細節,表現了聞一多的刻苦精神。②“一個又一個大的四方竹紙本子,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蟻排衙”,則表現出聞一多一絲不茍的嚴謹態度。③聞先生演講中的“慷慨淋漓”的“你們站出來”這一句話,描繪了他“昂首挺胸,長須飄飄”的從容姿態,突出聞一多大無畏的革命精神。 (2)這句話贊頌了聞一多為爭取民主大聲疾呼、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也贊頌了其務實肯干、執著研究的精神;表明聞一多的“說”和“做”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光輝榜樣。(言之有理即可) 課后練習一、知識強化1.掌握字形字音:根據拼音寫出詞語,或給加點字詞標注讀音。(1)杜甫晚年,疏懶得“一月不shū tóu( )”。(2)聞先生xīn bú zài yān( ),bào qiàn( )地道一聲:“zhì xù( )不在我的范圍以內。”(3)一個又一個大的四方竹紙本子,寫滿了密密麻麻的xiǎo kǎi( ),如群蟻排衙。(4)在李公樸同志被害之后,警報dié qǐ( ),形勢緊張,明知兇多吉少,而聞先生大無畏地在群眾大會上,大罵特務,kāng kǎi lín lí( )。建議用時:15分鐘 實際用時: 分鐘梳頭心不在焉抱歉秩序小楷迭起慷慨淋漓目不窺園wù瀝盡心血míqiè澎湃2. 積累運用詞語:解釋成語意思,并造句。(1)兀兀窮年: 造句: (2)氣沖斗牛: 造句: 一年到頭辛苦勞動,勤勞不懈。略。形容氣勢之盛可以直沖云霄。略。3. 品味鑒賞語句:本文作者臧克家是中國現代詩人,文中很多語句讀起來像詩,能引發豐富的感受與思考。請你從以下四句話中任選其二,分析其表達效果。(1)仰之彌高,越高,攀得越起勁;鉆之彌堅,越堅,鉆得越鍥而不舍。(2)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3)深宵燈火是他的伴侶,因它大開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4)他潛心貫注,心會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樓”的主人。 .......... (1)語句化用典故,句式工整,富于感情,表達了對聞一多鉆研精神的贊美之情。 (2)“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是比喻的說法,指尋找使中華民族繁榮昌盛的方法。自20世紀 20年代末起,聞一多過了十多年“書齋生活”,企圖從文化上尋找振興民族的途徑。 (3)“它”指深夜燈火。深夜只有孤燈相伴,本來應感到寂寞,聞一多則不然,他在一盞孤燈下,全力進行學術研究,成績斐然。“漂白了四壁”引自聞一多的詩《靜夜》,這首詩表達了他對祖國前途和人民命運的關切。課文中引用“漂白了四壁”,意在表現聞一多深夜從事學術研究那種怡然自適的情景,與“大開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脈相承。 (4)“潛心貫注”和“心會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說用心極專極深,除學術研究外,沒有別的任何事使他分心。引用別人所稱“何妨一下樓主人”,更是說明他用心之專。(任選其二) 二、能力提升煙斗上小人兒的話宗 璞①一九九九年是聞一多先生百年冥壽。他離開我們已經五十余年了,人們只能從照片里瞻仰他的風采。有一張照片傳布最廣,也最能顯出聞先生的詩人氣質、學者風度。他側著頭,口含煙斗。在畫面的煙斗上有一個小人兒,那就是我。②我在照片里坐了四十多年,一九九一年在醫院中才發現那是我。我真是高興。這張照片成為我的護身符,當我和各種魔怪(包括病魔)戰斗時,每想到這照片,想到聞先生,就覺得增添了力量。③聞先生倡導說真話,他要做到怎么想就怎么說。抗戰后期,他發表許多言論,尖銳批評最高統治者,絲毫不顧及自身安危。他這種大無畏精神,上薄云天。他無所畏懼,但他對同事朋友是寬厚的,常替別人著想,從未聞有刻薄傷人之言。我想,他對統治者的憤怒是站在人民的利益上,而不是站在一己的利益上,而對于個人之間的摩擦(總會有的)是不放在心上的,可以說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表率。④聞先生的革命精神包含了詩人氣質,“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死水》)“春光從一張張的綠葉上爬過……仿佛有一群天使在空中邏巡……忽地深巷里迸出一聲清籟:‘可憐可憐我這瞎子,老爺太太!’”(《春光》)他以無比的深情關懷著整個社會。我喜歡《也許》這首葬歌:“我把黃土輕輕蓋著你,我叫紙錢兒緩緩地飛。”這又是另一種深情,看透了生死,似淺淡,卻長遠的深情。聞先生著有《<九歌>古歌舞劇懸解》,這是他根據屈原《九歌》寫的歌舞劇本,想象力真豐富。我非常想看它的演出。另一個愿望是看愛羅先珂《桃色的云》上演。我想今生是看不到了。⑤最近,聞惠羽小妹送我一本聞先生的《詩經通義》。這是一部草稿,經聞惠羽校補成書。我翻閱后,見一字一詞注釋得詳盡,更體會到“何妨一下樓主人”的精神。古人說,“三年不窺園,絕慶吊之禮”,才能做一點學問。做學問需要這種不窺園、不下樓的精神。一九四七年,我在南開大學上學。五六月間,舉行了一次詩歌晚會,紀念聞一多。馮至從北京來參加,做了講演。會后,我寫了一首詩,那是我第一首發表的新詩。現摘一段在這里,詩的題目是《我從沒有這樣接近過你》。我從沒有這樣接近過你。真的,我從沒有這樣接近過你。在大家沉重的臉中我看見了你的臉。在大家嗚咽的聲音里我聽到了你的聲音。我今天才找到了你,找到了你。找到你在我們中間。⑥聞一多是永遠在青年中間的,他的精神永遠年輕。這些年,我們不大想起聞一多了,遠離了他的精神,而我們是多么需要他的精神!對強暴大無畏,對普通人深具同情,富有想象力的審美眼光,還有踏實認真甘坐冷板凳的治學態度——我知道“何妨一下樓”中只有冷板凳。⑦再來看一看那張照片。一九四五年初,西南聯大悠悠體育會組織去石林,邀請聞先生參加。聞先生帶了立雕(韋英)兄弟和我及鐘越同往。那時去石林要乘火車,騎小馬,到尾澤小學打地鋪。到幾個地方看景致都是步行,大家都是很能走路的。記得有一天中午,在一個小店打尖。聞先生要了米線,每個孩子一碗,招呼我們先吃。后來在長湖畔舉行了聯歡會,照片便是那時出世的。⑧我坐在煙斗上,并不感到云霧繚繞的飄飄然,而是感到焦慮沉重——是因為坐在煙斗上嗎 我感到沉重,因為我們離聞一多遠了;感到焦慮,因為我們似乎并不知道究竟已經離聞一多有多遠。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于風廬(選自《回憶紀念聞一多》,武漢出版社1999年版,有刪改) .. 聞一多是一位寬厚的朋友——常替別人著想,從不說刻薄傷人之言;也是一位親切的長輩——小店打尖時,聞先生先招呼孩子們吃米線,這樣的細節體現了他關愛他人、照顧晚輩的品質。 4. 在宗璞《煙斗上小人兒的話》中,我們再次感受到了聞一多“說”和“做”的特點。除此之外,本文還為我們呈現了一個怎樣的聞一多呢 請你結合文中事例談談你對聞一多的新認識。5. 宗璞寫了一首詩《我從沒有這樣接近過你》,卻又在文章結尾說“我感到沉重,因為我們離聞一多遠了”,你如何理解她的這種感受 ..... 《我從沒有這樣接近過你》表達了對聞一多先生的懷念之情,在1947年紀念聞一多的詩歌晚會上,宗璞回憶起了聞一多先生的面容和精神,聞一多的精神永遠年輕,永遠留在青年心中,所以她說“我從沒有這樣接近過你”。而寫作這篇文章時,已是1998年,宗璞認為這些年人們遺忘、遠離了聞一多的精神,所以她感到沉重,感覺“我們離聞一多遠了”。 (選做)6.文章第④段說“聞先生的革命精神包含了詩人氣質”,請你結合文章及下面的材料,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大家都知道聞先生是一位詩人。他的《紅燭》,尤其他的《死水》,讀過的人很多。這些集子的特色之一,是那些愛國詩。新文學運動以來,許多作者都認識了文學的政治性和社會性而有所表現,可是聞先生認識得特別親切,表現得特別無畏。但是他并不忽略語言的技巧,大家都記得他是提倡詩的新格律的人,也是創造詩的新格律的人。他創造自己的詩的語言,并且創造自己的散文的語言。詩大家都知道,不必細說;散文如《唐詩雜論》,可惜只有五篇,那經濟的字句,那完密而短小的篇幅,簡直是詩。我聽他近來的演說,有兩三回也是這么精悍,字字句句好似稱量而出,卻又那么自然流暢。(摘編自朱自清《中國學術界的大損失——悼聞一多先生》 .. 聞一多寫了許多愛國詩,他特別強調文學的政治性和社會性。但同時,他的詩作既以無比的深情關懷著整個社會,又不忽略語言的技巧,有詩意美。所以作者說“聞先生的革命精神包含了詩人氣質”。 (選做)三、綜合探究7.閱讀聞一多的《死水》或《靜夜》,從藝術特色或作者的精神追求等角度做簡單批注。死 水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不如多扔些破銅爛鐵,爽性潑你的剩菜殘羹。也許銅的要綠成翡翠,鐵罐上銹出幾瓣桃花;再讓油膩織一層羅綺,霉菌給他蒸出些云霞。讓死水酵成一溝綠酒,漂滿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們笑聲變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溝絕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幾分鮮明。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聲。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這里斷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讓給丑惡來開墾,看他造出個什么世界。 ........ 《死水》藝術特色:(1)講究修辭,力求用詞豐富精美而不重復。(2)體式極嚴,從外形看,每句九字,每節四句,排列起來方正整齊,形成均衡美、對稱美;從內在的韻律看,每節押韻,讀起來節奏分明,音韻鏗鏘。 《死水》中作者的精神追求(即詩歌主題):詩中的“一溝絕望的死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象征。詩人抓住死水之“死”,節節逼近,把“絕望”的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詩的最后一節,表現出他對黑暗不存幻想,堅信丑惡產生不了美,但也并非心如死灰,發出“不如讓給丑惡來開墾,看它造出個什么世界”的憤激之言。在絕望中飽含著希望,在冷峻里灌注著一腔愛國主義的熱血是這首詩的主題思想。 這燈光,這燈光漂白了的四壁;這賢良的桌椅,朋友似的親密;這古書的紙香一陣陣地襲來;要好的茶杯貞女一般的純法;受哺的小兒唼呷在母親懷里,鼾聲報道我大兒康健的消息……這神秘的靜夜,這渾圓的和平,我喉嚨里顫動著感謝的歌聲。但是歌聲馬上又變成了詛咒,靜夜!我不能,不能受你的賄賂。誰希罕你這墻內尺方的和平!我的世界還有更遼闊的邊境。這四墻既隔不斷戰爭的喧囂,你有什么方法禁止我的心跳 靜 夜最好是讓這口里塞滿了沙泥,如其他只會唱著個人的休戚!最好是讓這頭顱給田鼠掘洞,讓這一團血肉也去喂著尸蟲;如果只是為了一杯酒,一本詩,靜夜里鐘擺搖來的一片閑適,就聽不見了你們四鄰的呻吟,看不見寡婦孤兒抖顫的身影,戰壕里的痙攣,瘋人咬著病榻,和各種慘劇在生活的磨子下。幸福!我如今不能受你的私賄,我的世界不在這尺方的墻內。聽!又是一陣炮聲,死神在咆哮。靜夜!你如何能禁止我的心跳 ........ 《靜夜》藝術特色:(1)語言自然流暢,不假雕飾。(2)詩的韻律節奏較規整,全篇二十八行,兩行一韻,每行字數也大致相等,讀起來跌宕起伏,如行云流水。(3)詩歌著力寫內心的感受,具有強烈的抒情氣氛。(4)采用了對比、反襯等手法,前半部分寫室內的寧靜,用一組組的形象渲染烘托;中間部分用自己心靈感受的變化突然轉折,把詩的意境引向室外更遼闊的天地,“感謝的歌聲”“又變成了詛咒”,詩人在奮力擺脫這種個人生活的小天地。接著,又通過一段對只關心個人的思想的譴責,轉向對人民苦難生活的描繪,前后形成截然不同的藝術對比,產生了激奮人心的藝術效果。 .... 《靜夜》中作者的精神追求(即詩歌主題):詩人通過靜夜的一段切身感受,袒露自己的胸懷,對四墻之外普通人民因戰爭所遭受的苦難表示了深深的關切,個人天地的安寧和社會的劇烈動蕩,是其描述的兩極,作者以靜夜里書齋的安寧同遠處的戰爭苦難相對比,發出了對只關心個人安樂的那種庸俗之人的強烈譴責。 8.請你在課后觀看央視網紀錄片《人物》 (聞一多),走近這位天真、浪漫、富有激情的詩人,感受這位民主斗士身上的氣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