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核心素養目標文化自信感受文中自然之美,體會中國文學描繪自然的傳統,增強文化認同感,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進大自然的愿望。語言運用會認“洼、印”等6個生字,會寫“鋪、泥”等13個字,會寫“水泥、放晴”等15個詞語。能運用多種方法理解“明朗、凌亂“等詞語的意思,并與同學交流理解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筆下水泥道的美,能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仿照課文用幾句話寫出自己上學或放學路上看到的景色。核心素養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像作者一樣細致觀察生活中的事物,發現平凡事物中的美。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通過課文描寫在腦海中構建出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畫面,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力。思維能力引導學生感受文中所描繪的鋪滿金色梧桐葉的水泥道的美,包括色彩美、意境美等,提高學生對自然美的審美感知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力,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這種美的感受,如繪畫、寫作等。審美創造(一)導入你在上學、放學的路上,觀察過景色的變化嗎?(二)作者簡介張秋生:著名兒童文學家,他的作品風格清新自然,充滿童趣,常常以獨特的視角描繪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他善于從平凡的生活場景中發現美,并通過生動的文字展現出來,《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就是他的經典作品之一,希望同學們通過學習這篇課文,也能學會用敏銳的眼睛去發現生活中的美。(三)字詞教學它們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三)字詞教學左窄右寬左右等寬左寬右窄半包圍“品字形”結構(四)初讀課文,理清脈絡1.整體感知【明確】課文講述了一夜秋風,一夜秋雨后,“我”在上學路上發現法國梧桐樹葉落在水泥道上,把水泥道裝扮得非常美麗的故事。(四)初讀課文,理清脈絡【明確】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寫一夜秋風秋雨之后,天放晴了,“我”背著書包上學去。第二部分(第3-9自然段):具體描寫了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景。第三部分(第10-11自然段):寫“我”發出“門前的水泥道真美啊“的感嘆。(五)合作探究自由朗讀第1 ~ 4自然段,邊讀邊圈畫出“我”去上學時看到的景象。天空 地面 水洼都是什么樣子的?探究一 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五)合作探究??!多么明朗的天空。。你是怎么理解“明朗”一詞的?(1)找近義詞“晴朗”。(2)聯系上文的“天開始放晴了” 。(3)聯系生活實際中所看到的晴朗天空的樣子。找近義詞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五)合作探究邊想象畫面邊朗讀第1 ~ 4自然段。讀得舒緩一些讀得語氣強烈一些(五)合作探究自由讀第5 ~ 8自然段,找一找這一部分難理解的詞語,用前面學到的方法來理解這些詞語。熨帖凌亂(1)查字典。(1)聯系上文的“排列得并不規則”(2)聯系下文的“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2)反義詞:“整齊”“規則”(3)課文插圖(五)合作探究自由朗讀第9 ~ 11自然段,然后思考:平常普通的水泥道,“我”為什么會覺得“真美啊”?因為“我”仔細觀察,用心感受,才能發現普通事物的美。(五)合作探究圈畫出“我”在放學回家路上看到的景物。探究二 比較閱讀,完成小練筆(五)合作探究“閱讀鏈接”中的內容與課文中第5~7自然段,同樣是寫上學或放學路上看到的景物,這兩部分內容在寫法上有什么不一樣?《自報家門》的片段是對多種景物進行簡略的描寫;課文中第5~7自然段是圍繞著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路進行細致的描寫。1.賞析重點段落(六)課文賞析思考: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水泥道的美的?【明確】從顏色方面:“金色”的落葉、“棕紅色”的小雨靴,描繪出秋天色彩的豐富。從形狀方面:把落葉比作“金色小巴掌”,把小雨靴比作“棕紅色的小鳥”,形象生動。從作者的感受方面:“我”走在水泥道上,覺得自己好像也成了美景的一部分,“愉快地蹦跳著,歌唱著”,體現出作者對水泥道的喜愛之情。2.體會寫作手法(六)課文賞析明確:觀察細致:作者對落葉的形狀、排列,水泥道的樣子等都進行了細致入微的觀察。巧用修辭: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使描寫更加生動有趣,讓讀者如臨其境。(八)課堂總結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總結了理解詞語的幾種方法,比如找近義詞或反義詞、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查字典、借助插圖等。學會了運用課文和“閱讀鏈接”中的描寫方法仿寫自己上學或放學路上的景色。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