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4張PPT)小說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小說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環境肖像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結構組成作用(序幕)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尾聲)展示人物性格表現作品主題自然環境社會環境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景物及人物活動的空間,用以烘托氣氛、襯托人物的心情、表現人物感情等。交代事件發生的社會背景、時代特征,襯托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揭示文章主題。1.通讀作品,圈點勾畫。2.閱讀補充資料,了解作家作品及故事的時代背景。先安安靜靜地讀20分鐘吧……學習活動一:閱讀作品,知人論世1、茹志鵑(1925年9月13日--1998年10月7日),_______代著名女作家,浙江杭州人。擅長寫抒情心理小說。身為一名女性,茹志鵑的筆調_______、________,作品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特色。還能夠從較小的角度去反映時代本質。2、《百合花》是茹志鵑______(前期/后期)代表作品。寫的是______________時期的故事。3、作者為什么要寫這部作品?當清新俊逸前期細節豐富傳神解放戰爭情節單純明快“我寫《百合花》的時候,正是反右派斗爭處于緊鑼密鼓之際,社會上如此,我家庭也如此。我丈夫王嘯平處于岌岌可危之時,我無法救他,只有每天晚上,待孩子睡后,不無悲涼地思念起戰時的生活,和那時的同志關系。腦子里像放電影一樣,出現了戰爭時接觸到的種種人。戰爭使人不能有長談的機會,但是戰爭卻能使人深交。有時僅幾十分鐘,幾分鐘,甚至只來得及瞥一眼,便一閃而過,然而人與人之間,就在這個一剎那里,便能夠肝膽相照,生死與共?!彼?,《百合花》是她“在匝匝憂慮之中,緬懷追念時得來的產物”。1、鐵凝,姓屈,1957年生,______代著名作家,河北趙縣人。她的小說常以__________為表現對象,通過平凡的日常事物的描寫,來揭示人物的心靈世界,并借助人物心靈深處的觸動傳達_____________的情緒。2、《哦,香雪》是鐵凝的代表作品。寫的是______________時期的故事。3、簡述作者創作這篇小說的時代背景。當普通人生活具有時代特征改革開放之初《哦,香雪》創作于1982年改革開放初期,改革開放第四年。小說發表于1982年6月,并獲得全國優秀短片小說獎及首屆“青年文學創作獎”。鐵凝曾下鄉四年,與一群十八九歲的年輕姑娘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這些女孩成為鐵凝小說中人物的原型。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改革開放,中國社會發生了巨大變革,中國文學也深受影響。鐵凝的小說反映了20世紀80年代初改革開放后的中國走向文明、開放的痛苦與喜悅。學習活動二:梳理概括,理清情節1.分別概述兩篇小說的主要情節。2.按照故事發展順序(開端——發展——高潮——結尾)理清情節發展脈絡。開端(1~23段):小通訊員送“我”去前沿包扎所發展(24~43段):小通訊員隨“我”借被子高潮(44~57段):小通訊員壯烈犧牲結局(第58、59段):新媳婦執意獻出新被子《百合花》情節概括:1946年中秋節,通訊員送文工團的女戰士“我”到前沿包扎所,“我”們到包扎所后向一個剛過門三天的新媳婦借被子,后來通訊員犧牲,新媳婦用自己的新婚被子送他最后一程。開端:1—3段,火車來到臺兒溝發展:4—55段,姑娘們迎接火車(1)4—42段,姑娘們看火車(2)43—55段,姑娘們與火車上的人做生意高潮:56—71段,香雪換鉛筆盒(1)56—62段,香雪渴望鉛筆盒(2)63—71段,香雪換回鉛筆盒結局:72—82段,香雪夜歸《哦,香雪》情節概括:每天只停留一分鐘的火車給寧靜的山村臺兒溝帶來波瀾,香雪用積攢的四十個雞蛋換了向往已久的塑料鉛筆盒。學習活動三:圈畫批注,賞析人物賞析兩篇小說中五個主要的人物形象:通訊員,新媳婦、“我”、香雪、鳳嬌。圈畫語句,結合文本加以分析、概括其形象特征。方法指導分析人物形象之“五從”從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關注細節)從分析情節入手從分析環境入手從小說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經歷、教養等方面入手從人物間的關系、作者的議論(評價)、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評價入手結合小說人物的外貌、神態、動作、語言、心理等正面、側面描寫,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點。情節一般是通過描寫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沖突以及因此引起的人物之間的關系、人物命運的變化來展開的。人物的成長變化、人物形象(性格)的形成與社會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典型環境塑造典型性格。每個人的身上都鮮明地體現著時代的烙印。決定人物的言行,影響人物的性格。準確分析幾個人物之間的關系,確定主次,從他們之間的復雜關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作者的評論或其他人物的評價,更是主要人物性格特征的直接體現。①憨厚樸實,拘謹靦腆。比如,帶路時的沉默、“張皇”等動作、神態細節突出了小通訊員那種忸怩的神態、拘謹局促的心理。從借被子失敗的情節,看出他的憨厚樸實、不善言辭。②善解人意,關心他人。比如,走走停停,給“我”兩個饃饃等細節體現出他關心“我”。當他意識到自己借東西的方式方法有問題,可能會給群眾造成不良影響時,就馬上松松爽爽地跟“我”前去解釋。而借到被子以后,知道這是人家新婚時唯一的嫁妝,心里又立刻感到不安,又要把被子再送回去。③不畏犧牲,舍己為人。為了保護擔架隊員英勇捐軀。④天真純潔,充滿朝氣,對生活和自然無比熱愛。即將發起總攻的時刻,還在槍筒上插上幾根樹枝和野菊花。小通訊員①美麗純潔靦腆。“長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彎彎的眉,額前一溜蓬松松的劉海?!备医徽剷r,總是臉扭向里面,盡咬著唇笑。要解開傷員的衣服,拭洗身上的污泥血跡時,她“紅著臉,同意了,不過只答應做我的下手”。②淳樸善良、精神高尚。她聽說借被子是為了打仗為了老百姓之后,把自己唯一的嫁妝借給了部隊;到了包扎所,她又主動把被子“鋪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塊門板上”,小通訊員犧牲后,當衛生員動手要揭掉小通訊員身上的百合花被子時,新媳婦“劈手奪過被子”的細節,寫出了新媳婦用自己的新被子為小通訊員入殮時的那種果斷、堅毅不容商量的態度。新媳婦“我”既是小說的敘述者,也是作品中的一個藝術形象。“我”接受支援前線包扎所的任務,借被子,與小通訊員去前沿包扎所的路上,主動找他搭話,主動認老鄉,在包扎所護理傷員,反映出“我”的勇敢、大方、樂觀、善做工作;知道被子來歷后,跟通訊員開玩笑,反映出“我”的善解人意、開朗樂觀。“我”注意:小說中的“我”不同于散文中的“我”,他是小說中的人物,不是作者自己。“我的作用?”可嘗試從以下方面進行賞析:1.情節:線索/推動情節發展2.人物:突顯主人公形象3.主題:突顯小說主題4.效果:增強真實性“我”1.情節:線索/推動情節發展2.人物:突顯主人公形象3.主題:突顯小說主題4.效果:增強真實性1.我邀請小同鄉一起借被子,才有了接下來的故事,我是故事的推動者;2.通過描寫我細膩的心理活動,讓通訊員的形象更加豐滿,有利于人物的塑造;3.我對通訊員之死的心疼和惋惜,也讓我們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和革命戰士的偉大,彰顯了小說的主旨;4.我是故事的親歷者和見證者,增加了故事的真實性。“香雪”①美麗清純。在乘客的眼里,香雪的眼睛是“潔如水晶的”,令人信任的;面孔是“潔凈的”,嘴唇是“柔軟得宛若紅緞子似的”。②純真無邪。看火車時,她跑在最前面,火車來子,她卻縮到最后頭。別的姑娘可以就“小白臉”“北京話”調笑,香雪卻不敢搭腔,甚至聽了就臉紅。③渴求進取。她是臺兒溝唯一考上初中的人,別的姑娘注意的不是婦女頭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蓋還小的手表,而香雪注意的則是車廂里的學生書包。姑娘們總是用雞蛋、 紅棗等土產換回自己喜愛的發卡、香皂、紗巾和尼龍襪,而香雪則渴望用一籃子雞蛋換一個自動鉛筆盒。④淳樸自尊。女同學們對她的嘲笑,使她意識到貧窮是不光彩的,得到了鉛筆盒,她執意將那一籃雞蛋留下;香雪渴望臺兒溝改變現狀,變得富足。⑤堅毅執著。為了換取鉛筆盒,她在停車一分鐘的間隙里,毅然踏進了火車。為此,她甘愿被父母責怪,而且一個人摸黑走了三十里的山路。“香雪”從鳳嬌關注金圈圈、手表、發卡、紗巾等裝飾品的細節中,可以鳳嬌看出她對物質的渴求,對新生活的純樸向往;從她和“北京話”對話中,可以讀出她的勇敢、潑辣;從她與“北京話”做買賣的情節中,可以看出她的質樸、善良。“鳳嬌”思考:兩部作品中人物的“青春”各有什么特點?《哦,香雪》表現的是改革開放初期,山村青年想要擺脫貧困和封閉的渴望,她們有著對外界現代生活的好奇和向往。她們的好奇和向往反映了那個時代人們普遍的訴求,從這些小人物身上折射出時代進步的洪流。《百合花》表現革命戰爭年代的年輕人追求民族解放和自由進步的青春,他們既有為革命不惜犧牲生命的品質,也熱愛生活、熱愛美好事物,他們不是“高大全”式的完美英雄,更接近那個時代的普通人,我們從他們身上看到了時代的真善美。點贊“我”最喜歡的青年人作家鐵凝在談到她筆下的香雪時說:“世上最純潔、美麗的情感就是少女的夢想。盡管它幼稚、虛無縹緲甚至可笑,盡管它也許是人性中最為軟弱的部分,但同時也是最寶貴的一種情感。作為美的對象,它可以洗滌人性中那些功利的、自私的、丑陋的部分,至少可以作為這些東西的反襯和對照。我寫他們,那是因為我真心地熱愛他們,即使是自私、愚昧、落后,也總那么真切,那么感人。”請仿照這段文字,以“為_______點贊”為題,為自己最喜歡的人物寫一段點評性的抒情文字。學習活動四:賞析物象,理解主題結合小說內容,說說兩篇小說中的典型物象的象征意義及其作用。“百合花”清麗、純潔、淡雅等特點,象征著性格美,人性美、人情美。既體現為通訊員、新媳婦高尚純潔美好的心靈,也體現了軍民之間、戰士之間純潔美好的魚水情。“百合花”裝飾的被子將“我”、通訊員、新媳婦聯結在一起,成了形象鮮明的藝術整體;體現了作者對戰爭年代素不相識的人們建立的美好情感的歌頌;喻示著美好的未來。“鉛筆盒”是文化和知識的象征,是現代文明的象征;也是一種心愿、追求和自尊的象征。對香雪而言,鉛筆盒就像暗夜里的明燈,照著她在追求知識、追求文明的路上奮然前行,鉛筆盒具文化啟蒙的意義;表達了香雪對知識和現代文明的渴望。“大山”象征著封閉、傳統“火車”象征著開放、現代作家茅盾說《百合花》“是我最近讀過的幾十個短篇中間最使我滿意,也最使我感動的一篇”,美國作家稱贊《哦,香雪》表達了“一種人類能夠共同感受到的東西”。請說說這兩篇小說感動人心的原因。《百合花》表現了戰爭年代人與人之間的圣潔情感,以及普通人的善良、淳樸。正義戰爭的目的正是為了保護人的生命,保護和平的生活以及人類美好純潔的感情。盡管小說沒有正面描寫戰爭場面,但以一種別樣的方式高揚了正義。美好的人性、溫暖的情感和正義的行為正是感動人心的源泉,具有穿透時空的力量。《哦,香雪》通過對香雪等鄉村少女的生動描摹,表現了山里姑娘的純樸善良和美好的心靈,表達了姑娘們對山外文明的向往和追求,更表現了中國在改革開放后擺脫封閉、愚昧和落后,走向開放、文明與進步的痛苦與喜悅。這是人類不斷進步的必然趨勢,因此,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人們,都能認同文中傳達的精神追求。學習活動五:小說化詩兩篇小說在審美取向上追求詩美效果,請結合小說的敘事特點、審美追求、語言風格等方面,談談你的閱讀體會。茅盾評論《百合花》:“它是結構謹嚴,沒有閑筆的短篇小說,但同時它又富于情詩的風味?!?br/>孫犁談《哦,香雪》:這篇小說,從頭到尾都是詩,它是一瀉千里的,始終一致的。這是一首純凈的詩,是清泉。它所經過的地方,也都是純凈的境界。兩篇小說都注重表現人與人之間的純真美好的感情。“在同一時刻忽然完全靜止了,靜得那樣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訴說著自己的虔誠”語言充滿詩意美,重視營造氛圍,有詩的象征和意境,抒情性強。“仿佛是在同一時刻聽到了大山無聲的命令”“哦,五彩繽紛的一分鐘,你飽含著臺兒溝的姑娘們多少喜怒哀樂”在敘事上,兩篇小說雖然都以宏大的時代為背景,《百合花》故事發生于1946年的解放戰爭時期,《哦,香雪》以改革開放初期為背景,但都不以情節取勝,選材以小見大,《百合花》沒有正面描寫戰爭的殘酷和慘烈,《哦,香雪》沒有曲折復雜的情節和激烈的矛盾沖突。從《百合花》和《哦,香雪》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篇,用詩歌的形式表現小說的內容、主題或人物形象。要求:運用意象,抒發真情實感,不少于10行。課堂練筆右鍵更改圖片本單元的作品抒發的都是青春情懷。作品中的哪些地方最讓你感動?哪些是你以前從未留意,而讀過之后感觸很深的?哪些已經點燃了你思考人生、積極向上的熱情?結合這單元的作品,從你感觸最深的一點出發,與同學就“青春價值”這一話題展開討論交流,發表自己的看法。在語文《教學參考用書》中,《百合花》的主題被概括為:“塑造了通訊員和新媳婦這兩個平凡而又感人的人物形象,歌頌了他們為革命甘愿獻出一切的崇高品質,表現了軍民之間和同志之間純潔真摯的深厚感情?!?br/>你同意這個評價嗎?除此之外,你對這篇小說的主題,還有別的理解嗎?作家幾次談到她在戰爭年代那簡陋的包扎所工作時的深切感受:傷員一個個從前線抬下來,“光從臉上看去,除了顏色有些灰黃以外,一個個都是熟睡中的小伙子。我要看見他坐起來,看見他羞澀地笑。……我就著天上大個兒的圓月,翻看他們的符號,記錄他們的姓名、單位。心里不可遏止地設想著他們的家庭、親人、朋友,他們生前的種種愿望……”“他還只剛剛開始生活,還沒有涉足過愛情的幸福?!耶敃r主要想的就是這些,至于主題是什么,副主題又是什么,主要事件又是什么,我都沒有考慮過。”(茹志鵑《我寫<百合花>的經過》)“我麻木地愛上了要有一個新娘子的構思。為什么要新娘子,不要姑娘也不要大嫂子?現在我可以坦白交待,原因是我要寫一個正處于愛情的幸福之漩渦中的美神,來反襯這個年輕的、尚未涉足愛情的小戰士?!保ㄈ阒均N《我寫<百合花>的經過》)百合花:一曲青春與生命的挽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