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夜書所見核心素養(yǎng)目標思維發(fā)展與提升通過對詩句的分析、想象畫面以及探討詩人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聯(lián)想、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從詩句表面深入挖掘詩人內心復雜的情感,學會批判性思考,提升思維的深度與廣度。學生能夠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夜書所見》。正確認讀和書寫本課生字詞,理解詩句中重點字詞的含義,如“蕭蕭”“挑”“促織”“籬落”等,積累豐富的古代詩詞詞匯,提升對古典詩詞語言的理解與運用能力。語言建構與運用核心素養(yǎng)目標文化傳承與理解了解古詩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和文化內涵,體會古代文人借景抒情、思鄉(xiāng)念親的情感表達方式。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增強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和熱愛之情,激發(fā)傳承和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責任感。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引導學生感悟古詩的韻律美、節(jié)奏美和意境美,培養(yǎng)對古典詩詞的審美鑒賞能力。鼓勵學生通過想象、繪畫、語言描述等方式,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自己對古詩意境的理解和感受,提升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一)導入秋天是美麗的季節(jié),但同時也是容易引起人們愁思的季節(jié)。古代有一位漂泊異鄉(xiāng)的詩人葉紹翁,他就發(fā)出了這樣的感慨。(二)作者簡介葉紹翁,南宋中期詩人,字嗣宗,號靖逸。他的詩以七言絕句最佳,其詩多寫田園風光,尤擅長借景抒情,表達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和人生感慨。(三)寫作背景南宋時期,國家動蕩不安,戰(zhàn)爭頻繁,許多人被迫離開家鄉(xiāng),四處漂泊。葉紹翁也身處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長期客居他鄉(xiāng),過著居無定所的生活。在一個秋天的夜晚,葉紹翁獨自一人在外散步。秋風瑟瑟,落葉紛飛,周圍的一切都顯得那么凄涼。這時,他看到遠處籬笆下有一盞燈亮著,還有孩子們捉蟋蟀的身影,這一幕勾起了他對家鄉(xiāng)和童年生活的回憶,于是他有感而發(fā),寫下了這首《夜書所見》。(四)朗讀節(jié)奏夜書所見【宋】葉紹翁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shàotiǎoxiāocùlí(五)字詞讀寫與注釋送挑sòngtiǎo送給送別挑戰(zhàn)挑事(五)字詞讀寫與注釋挑造句:我向哥哥發(fā)起挑(tiǎo)戰(zhàn),要與他進行挑(tiāo)水比賽。tiāo (挑水)(挑選)(挑三揀四)tiǎo (挑戰(zhàn))(挑事)(挑撥是非)(五)字詞讀寫與注釋【重點字詞注釋】蕭蕭:形容風聲。梧葉:梧桐樹的葉子。送寒聲:送來陣陣寒意。客情:旅客思鄉(xiāng)之情。挑:用細長的東西撥弄。促織:俗稱蟋蟀,也叫蛐蛐。籬落:籬笆。(六)詩句詳解【第一句“蕭蕭梧葉送寒聲”】【意思】蕭蕭秋風吹動梧桐樹的葉子,送來陣陣寒意。【深入理解】引導學生想象畫面,秋風呼呼地吹著,梧桐樹的葉子紛紛飄落,發(fā)出蕭蕭的聲響,讓人感覺到一絲涼意。這里詩人通過描寫秋風、梧葉和寒聲,營造出一種怎樣的氛圍?(凄涼、冷清)(六)詩句詳解【第二句“江上秋風動客情”】【意思】江上吹來的秋風,觸動了詩人作為旅客的思鄉(xiāng)之情。【深入理解】詩人客居他鄉(xiāng),看到江上的秋風,心中涌起了怎樣的情感?為什么秋風會“動客情” (因為秋風帶來了秋天的氣息,秋天是萬物凋零的季節(jié),容易讓人感到孤獨和寂寞,而詩人又遠離家鄉(xiāng),所以秋風觸動了他對家鄉(xiāng)和親人的思念之情。)(六)詩句詳解【第三句“知有兒童挑促織”】【意思】詩人知道有兒童在捉蟋蟀。【深入理解】詩人并沒有親眼看到兒童捉蟋蟀,他是怎么知道的呢?(從下一句“夜深籬落一燈明”可以推斷出,深夜里籬笆下有一盞燈亮著,詩人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猜測可能是孩子們在捉蟋蟀。)這一句詩讓你感受到了什么?(孩子們的天真活潑,充滿童趣)(六)詩句詳解【第四句“夜深籬落一燈明”】【意思】深夜里,籬笆下有一盞燈亮著。【深入理解】在這凄涼、冷清的秋夜,遠處籬笆下的那盞明燈顯得格外醒目。這盞燈給詩人帶來了什么?(一絲溫暖和慰藉,同時也勾起了他對童年生活的回憶。)(七)全文翻譯蕭蕭秋風吹動梧桐樹的葉子,送來陣陣寒意。江上吹來的秋風,觸動了我這個漂泊在外的旅客的思鄉(xiāng)之情。我知道有兒童在捉蟋蟀,因為深夜里籬笆下有一盞燈亮著。(八)詩句賞析【前兩句賞析】【借景抒情】詩人通過描寫蕭蕭的秋風、飄落的梧葉和江上的寒風,營造出一種凄涼、冷清的氛圍,烘托出自己漂泊在外的孤獨和寂寞之情。這種借景抒情的手法,讓讀者能夠更深刻地感受到詩人內心的情感。(八)詩句賞析【后兩句賞析】【以樂襯哀】詩人看到遠處籬笆下孩子們捉蟋蟀的歡樂場景,與自己孤獨的處境形成鮮明對比。這種以樂景寫哀悼的手法,更加突出了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和內心的寂寞。(九)拓展閱讀古代思鄉(xiāng)人——游子古代的游子是指在外旅行或在外居住的人。因為古代沒有電話、互聯(lián)網,那時的交通、通信極其困難。如果想要寫封信,需托別人順路送給家人,經過數天、甚至數月家人才能收到。思鄉(xiāng)是古代詩詞中的一個重要題材,古代文人考入仕途后四處為官,遠離家鄉(xiāng),便寫下很多思念家鄉(xiāng)的詩句,來表達客居他鄉(xiāng)的游子漂泊凄涼孤寂的心境以及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九)拓展閱讀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靜夜思》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杜甫《月夜憶舍弟》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宋之問《渡漢江》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春望》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溫庭筠《商山早行》(十)課堂總結通過學習這首詩,我們感受到了詩人葉紹翁在秋夜中思念家鄉(xiāng)的孤寂之情。同時,也讓我們明白了,無論身處何地,家鄉(xiāng)永遠是我們心中最溫暖的港灣。希望同學們能夠珍惜現(xiàn)在與家人在一起的時光,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