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13 與朱元思書第2課時統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初讀課文02課堂小結04教材課后習題05CONTENTS 教學目錄學情回顧01精讀課文03積累拓展06上節課了解了作者、“駢文”的特點以及重點字詞,并且疏通了文意。這節課我們進一步賞析《與朱元思書》。1.品讀文章的第1段,思考作者總寫了什么。登舟縱目的總體感受:風煙俱凈,天山共色。江上放舟的自由情態:從流飄蕩,任意東西。2.富陽在富春江的下游,桐廬則在其上游,因此作者是溯江而上,這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也是富春江的最佳游程。請問作者是怎樣評價這段游程的?奇山異水,天下獨絕。3.作者第2—3段具體描繪富春江的奇山異水。“異”表現在哪里?“奇”表現在哪里?①江水清澈之異: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②江流氣勢磅礴之異:急湍甚箭,猛浪若奔。③奇: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4.作者分別從什么感官角度來描繪富春江的奇山異水?①視覺:山峰、樹木②聽覺:泉水、鳥叫、蟬鳴、猿啼5.文章的最后兩句描寫了山上的樹木,齊讀這幾句,思考:作者抓住了樹木的什么特點來寫的?樹木茂密。這兩句是寫山谷中樹木蔽天,景象幽深,陽光只偶爾從疏枝葉隙間漏射下來。給人欣欣向榮、積極向上之感。6.本文在描繪景色時,手法多樣。請你任選其中一種手法,結合文章具體內容簡要分析。示例一:寫水,采用動靜結合的寫法,既寫出了江水的靜態美,也寫出了江水的動態美,動靜形成鮮明的對比,展示了江水的千姿百態。示例二:寫山,通過感官描寫,從視覺角度寫山的形貌,從聽覺角度寫群峰中的各種聲響,突出了山的生命活力。示例三:作者采用借景抒情的寫法,不僅寫了眼前所見之景,還觸景生情,抒發了自己的感慨。這些感慨將大自然的幽靜安閑與世俗社會的喧鬧繁雜進行對比,表達了作者厭棄塵俗、熱愛自然的思想情感。 1.豐富精湛的寫景方法首先,抓住突出特征描寫景物,寫出水的清澈與湍急,山的動感與生機。其次,視角多樣,有俯視,有平視,有仰視,還有遠眺。最后,采用多種技巧,如夸張、比喻、對偶,動靜結合,多感官調用,等等。2.駢散相融的語言特色文章用駢體,多用四字短句,或對句,句式整齊,讀來朗朗上口。偶有散句穿插其中,使句式富有變化,別具一番參差錯落的韻致。本文從作者行船游江的真實感受起筆,著力描繪自富陽至桐廬一帶富春江的奇山異水,以鮮明生動的筆觸描繪了秀美的自然風光,抒發了作者厭倦仕途、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與朱元思書奇山異水寄情山水意欲歸隱總寫分述奇山異水,天下獨絕一、朗讀并背誦課文。說一說,文中所寫的山水“獨絕”在哪里 山水“獨絕”在山奇水異。山勢連綿陡峭,直插云天;山中萬物欣榮,天籟動聽,光影多變。水靜處,清澈透明,千丈見底;水急處,甚箭若奔。二、面對富春江的“奇山異水”,作者有什么樣的感想 你如何理解這種感想 ①作者發出了“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的感慨。②這種感慨由景而生,符合我們見到美景時的自然反應,反襯出景物的怡人。同時也表達了作者鄙棄名利、寄情山水的情感和想要歸隱山林、享受美景的愿望,也可能含有勸慰朱元思放下公務、享受美景之意。三、解釋下列加紅詞的含義,并指出其用法。1.任意東西2.負勢競上2.橫柯上蔽向東或向西,方位名詞作動詞。向上,方位名詞作動詞。在上面,方位名詞作狀語。四、吳均的《與施從事書》《與顧章書》和《與朱元思書》并稱“吳均三書”,都是描寫山水的名篇,學者錢鍾書認為其成就可與《水經注》中的寫景段落相提并論。閱讀課文以外的兩“書”,進一步體會吳均寫景文章的特點。與施從事書故鄣縣東三十五里有青山,絕壁干天,孤峰入漢。綠嶂百重,清川萬轉。歸飛之鳥,千翼競來。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維霜,春蘿被徑。風雨如晦,雞鳴不已。信足蕩累頤物,悟衷散賞。【參考譯文】故鄣縣往東三十五里有座青山,陡峭的山崖高出天際,獨立的山峰直入云霄。青翠的山巒重重疊疊,清清的河水千回萬轉。歸來的鳥,爭先恐后地飛來,喝水的猿猴,手臂相接。秋露變為霜,春草覆蓋著小路。風雨突來時如同夜晚,雞叫聲連續不斷。我深信這些景物可使人消除疲勞,怡養性情,內心領會,從而抒發贊美之情。與顧章書仆去月謝病,還覓薜蘿。梅溪之西,有石門山者,森壁爭霞,孤峰限日;幽岫(xiù)含云,深溪蓄翠;蟬吟鶴唳(lì),水響猿啼,英英相雜,綿綿成韻。既素重幽居,遂葺(qì)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饒竹實;山谷所資,于斯已辦。仁智所樂,豈徒語哉!【參考譯文】我上個月因病辭官,回到家鄉尋找隱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門山,眾多峭壁與早晚的彩霞爭高下,獨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陽;幽深的洞穴里彌漫著云霧,深谷中積聚著翠綠的潭水;蟬在低吟,鶴在高鳴,水聲清越,猿猴啼叫,和諧動聽的聲音相互混雜,聲調悠長有音韻之美。我既然向來推崇隱居,就在那山上修筑了房子。幸好菊花、竹米多;隱居山谷所需要的東西,在這里自己都備辦好了。這地方被仁人志士喜愛,豈是虛言啊!(共26張PPT)古人說: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與自然融為一體是文人學士的共同追求。他們用心靈觀察體會自然萬物之美,賦予山水靈性、情感以至生命。吳均的《與朱元思書》為我們留下了獨具特色的富春江景,讓我們悉心體味、盡情觀賞。13 與朱元思書第1課時統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學習目標01必備知識02必記字詞03初讀課文04CONTENTS 教學目錄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熟讀成誦,在反復朗讀中形成初步的語感。2.品味語言、描繪畫面,體會富春江景色之美。3.學習本文描寫景物的方法,領會作者愛慕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吳均(469-520),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學家。梁武帝天監初年為吳興主簿,累遷奉朝請。后因私撰《齊春秋》,觸犯梁武帝被免官。不久又奉詔撰《通史》,事未竟而卒。吳均“文體清拔有古氣”,時稱“吳均體”。今存詩歌140余首,多為友人贈答、贈別之作。音韻和諧,風格清麗,屬于典型的齊梁風格,但語言明暢,用典貼切,無堆砌之弊。吳均善于以駢文寫書信,今存《與施從事書》《與朱元思書》《與顧章書》三篇,俱以寫景見長,文筆清麗,韻味雋永,是齊梁山水小品中的駢體佳作。本文是作者寫給友人朱元思的信的一部分,最早見于初唐類書《藝文類聚》。《藝文類聚》在選輯作品時,往往根據不同類別的要求進行摘錄。因此,現在我們所讀到的《與朱元思書》,一般認為并非吳均寫給朱元思的信的全文,而僅是其中描繪富春江雄奇秀麗景致的一部分。這部分寫景文字清新美麗,作為一篇獨立的小品文,傳誦至今。駢文駢文,也稱“四六文”,起源于漢末,盛行于六朝,唐宋古文運動后漸衰。駢文有以下特點:(1)句式上,以四六句為主,講究對仗,兩兩相對;(2)聲韻上,講究平仄,韻律和諧;(3)語言上,重視辭藻的華麗,多用典。鳶飛戾天( )縹碧( )軒邈( )嚶嚶成韻( )泠泠( )橫柯( )yuānpiǎomiǎoyīnɡkēlínɡ通假字(1)蟬則千轉不窮(“轉”,同“囀”,鳥叫聲,這里指蟬鳴)(2)窺谷忘反(“反”,同“返”,返回)古今異義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古義:表示約數。今義:允許)蟬則千轉不窮 [古義:止,息。今義:生活貧困,缺少錢財(跟“富”相對)]鳶飛戾天者 (古義:至、到達。今義:罪過;乖張)一詞多義天下獨絕(獨一無二的,絕妙)猿則百叫無絕(斷絕)負勢競上(向上)橫柯上蔽(在上面)絕上詞類活用風煙俱凈(凈,形容詞作動詞,消散,散凈)任意東西(東西,名詞作動詞,向東或向西)猛浪若奔(奔,動詞作名詞,飛奔的馬)負勢競上(競,動詞作狀語,爭著 )望峰息心(息,使動用法,使……平靜,平息)認真閱讀課文及課下注釋,疏通文意。記錄疑難問題,將自主學習沒有解決的問題記錄下來,用于探究研讀時解決。1.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詞。2.標記出有疑問的地方,在旁邊批注問題。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皆,都到表示約數獨一無二的,絕妙的1共同的顏色向東或向西(漂流)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譯文:沒有一絲風,煙霧都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樣的顏色。(我乘船)隨著江流漂蕩,任憑船隨意向或向西(漂流)。從富陽到桐廬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奇山異水,天下獨一無二。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 甚箭,猛浪若奔。淺青色急流的水飛奔的馬2“甚于箭”,意思是比箭還快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譯文:江水都是淺青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一望到底。游動的魚兒和細小的石頭,可以直接看見,毫無障礙。湍急的流水比箭還快,洶涌的巨浪就像飛奔的馬。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 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濃密的樹木,使人看了有寒涼之意沖擊,撞擊擬聲詞,形容水聲清越發出同“囀”,鳥鳴,這里指蟬鳴鳥鳴聲3軒,高。邈,遠。這里均作動詞用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至,到達平息名利之心籌劃、治理同“返”,返回樹木的枝干互相掩映俗稱老鷹,兇猛而善高飛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譯文:夾著江水的兩岸的高山上,都生長著濃密的樹木,使人看了有寒涼之意,(山巒)憑借(高峻的)地勢,爭著向上,仿佛都在爭著往高處遠處伸展,群山互相爭著高聳,筆直地指向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譯文:泉水沖擊巖石,發出清越的聲音;美麗的鳥兒互相和鳴,鳴聲嚶嚶,和諧動聽。蟬長久地叫個不停,猿猴長時間地叫個不斷。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譯文:那些極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也會)平息名利之心;那些籌劃人世間的俗務的人,看到(這些幽深的)山谷,(也會)流連忘返。橫斜的樹枝在上面交錯遮蔽,(擋住了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間仍顯得昏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還能見到陽光。第二部分(2-3)總寫自富陽至桐廬間的山水之美,點出其特征——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具體描繪了水之“異”——江水清澈、江流湍急;山之“奇”——山勢峻拔、情趣盎然。第一部分(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3.與朱元思書.mp3 第3單元 13《與朱元思書》第1課時.pptx 第3單元 13《與朱元思書》第2課時.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