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4張PPT)古今一輪月千載寄情思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書畫家、詞人、詩人,是豪放詞派的代表。和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蘇”。作者簡介這首詞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時所作。詞前的小序交待了寫詞的過程:“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蘇軾因為與當權(quán)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自求外放,輾轉(zhuǎn)在各地為官。他曾經(jīng)要求調(diào)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會。公元1074年(熙寧七年)蘇軾差知密州。到密州后,這一愿望仍無法實現(xiàn)。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當空,銀輝遍地,詞人與胞弟蘇轍分別之后,已七年未得團聚。此刻,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背景(苦悶 、矛盾)1.本詞以什么為線索?上下兩闋各寫了什么內(nèi)容?表達了詞人怎樣的心情?上闋:月下飲酒下闋:對月懷人(樂觀、曠達)明月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思考探究上片寫飲酒問月,由向往天上轉(zhuǎn)化為喜愛人間生活;寫詞人的想象,他在天上、人間徘徊、矛盾,從中也提示了作者退隱與做官的抉擇和困惑。下片寫對月懷人,由感傷離別轉(zhuǎn)化為探求人生哲理,表達美好的祝愿。全詞想象豐富,意境深遠,哲理深刻,反映了作者政治失意而想歸隱,但積極的心態(tài),終于戰(zhàn)勝了消極避世的念頭,表現(xiàn)了他灑脫、曠達的胸襟和樂觀的心態(tài)。2.“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反映了詞人怎樣的心理?“欲”和“恐”寫出詞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戀人間的矛盾心理,深刻地表達出詞人留戀人世、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合作探究3.“高處不勝寒”有怎樣深刻的含義?不僅指詞人禁不住高處的寒冷,還指他不愿回朝廷做官,厭惡朝中的勾心斗角;沒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單冷清;禁不住人世間的人情冷暖,世態(tài)炎涼等含義。4.從煉字的角度賞析“起舞弄清影”妙在何處?“弄”有“做出”的意思,表明舞姿的不斷變化,使人想象到美妙的舞姿。“清影”意為“清冷的影子”,營造了孤獨、凄清的氛圍,表現(xiàn)了詞人的孤獨、苦悶。5.從煉字的角度賞析“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轉(zhuǎn)”和“低”準確生動地描繪了月光的移動,暗示夜已深;“無眠”準確地表現(xiàn)了離別之人因不能團聚而難以入眠的情景,表現(xiàn)了作者對親人的思念之深。6.從修辭角度賞析“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運用擬人、反問的修辭,似乎是埋怨月亮故意捉弄人,其實是寫親人不能團聚的惆悵,抒發(fā)了詞人思念親人的感情。7.賞析“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生不都是一帆風順的,要有豁達的胸襟,樂觀地面對人生的挫折與不幸。8.請欣賞千古名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唯愿兄弟(親人)彼此珍重,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賞一輪明月。表達了詞人對天下離人的美好祝愿和積極樂觀的曠達胸懷!9.自古以來,這首詞都被認為是中秋詞中最著名的一首,你能說說 這首詞為什么千百年來膾炙人口嗎?①情懷樂觀、曠達。全詞表達了詞人曠達的胸襟和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②借與明月對話,探討人生的意義,耐人尋味。③想象豐富,意境闊大。這首詞借中秋賞月,表達了詞人對生活的熱愛和樂觀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以及對親人的美好祝愿。主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yù)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