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5張PPT)茶 館1.梳理人物及身份,理清戲劇的情節結構。2.把握戲劇的沖突,分析人物形象及背后深層含義。3.賞析語言藝術特色,感受老舍的戲劇寫作特色。學習目標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北京滿族正紅旗人。中國現代小說家、作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北京人藝編劇 ,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作者介紹長篇小說: 《老張的哲學》、《離婚》、《駱駝祥子》、《四世同堂》 …中篇小說: 《月牙兒》、《我這一輩子》 …短篇小說: 《柳家大院》、《斷魂槍》 …劇 本: 《龍須溝》、《茶館》、《方珍珠》…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北京的市民生活,他善于描繪城市貧民的生活和命運,以他們的日常生活為背景,將北京特有的歷史、環境、文物、風俗、民情、世態、習慣、語言等融合成一個整體,自成一個完整豐滿、“京味”十足的藝術世界。他的作品在微笑中蘊含著嚴肅和悲哀,以獨特的幽默風格和濃郁的民族色彩,以及從內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賞而贏得了廣大的讀者。《茶館》是老舍于1956年創作的話劇。《茶館》分三幕,以老北京一家叫裕泰的大茶館的興衰變遷為背景,展示了從清末到北洋軍閥時期再到抗戰勝利以后的近50年間的北京社會風貌和各階層不同人物的生活變遷。作者介紹知識拓展(1)話劇以演員的對話和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的戲劇形式,具有舞臺性、直觀性、綜合性、對話性等特點。(2)劇本學作品中的一種體裁,指戲劇藝術的文學部分,它直接規定了戲劇的題材、主題、人物、情節、語言和結構,是戲劇演出的基礎和依據。(3)分類按題材不同:歷史劇、紀實劇、兒童劇等。按劇作長度不同:獨幕劇、多幕劇、短劇。按創作方法不同:古典主義戲劇、浪漫主義戲劇等。按矛盾沖突性質與人物命運的結局呈現出的價值取向不同:喜劇、悲劇和正劇。1.人物臺詞:包括對話、獨白、旁白和唱詞。2.舞臺說明:包括人物形象特征、心理活動、情感變化和場景、氣氛的描寫,時間、地點、人物上下場和動作的說明,對燈光、布景、效果等藝術處理的要求等。3.戲劇沖突:戲劇受演出的時間空間條件限制,只有具有集中而強烈的矛盾沖突,才能吸引觀眾,沒有沖突就沒有戲劇,所以戲劇沖突是構成戲劇的根本因素。知識拓展話劇三要素人物 身份 人物 身份王利發 馬五爺唐鐵嘴 宋恩子、吳祥子劉麻子 秦仲義常四爺 龐太監松二爺 婦人黃胖子 康六二德子 李三裕泰茶館的掌柜相面術士,喜抽大煙靠說媒拉纖、拐賣人口掙線的地痞無賴滿族旗人,松二爺好友滿族旗人,常四爺好友黑社會頭面人物,專管官府管不了的民事糾紛善撲營的打手地方紳士,專與洋人打交道北衙門辦案人員(偵輯)地主鄉紳,茶館地契的擁有者,講維新,想實業救國總管太監,伺候皇族失業農婦,打算賣孩子小妞失業農民,進北京賣女兒康順子裕泰茶館的跑堂1.梳理主要人物及其身份1.主要事件:二德子跟常四爺因一句“無心之語”而挑釁,被馬五爺壓下來主要人物:松二爺、常四爺、馬五爺、二德子主要矛盾:“打”還是“不打”的矛盾社會折射:流氓橫行,欺壓同胞;清政府腐敗懦弱;帝國主義勢力對中國的侵略與壓制2.梳理情節與矛盾2.主要事件:康六因家貧而賣女,但因價格和買主而心生遲疑主要人物:康六、劉麻子主要矛盾:“價高”還是“價低”的矛盾(并非是“賣”與“不賣”的矛盾,因為一定會賣,不賣會死)社會折射:農民破產,民不聊生3.主要事件:劉麻子向松二爺推銷洋表主要人物:松二爺、常四爺、劉麻子主要矛盾:“洋”和“土”的矛盾社會折射: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商品傾銷與經濟侵略(攫取中國白銀),社會上重洋貶土的思想風氣越來越重4.主要事件:大家在討論黃胖子、二德子所調停的矛盾(兩家人為了一只鴿子而產生問題)主要人物:黃胖子、二德子、常四爺、松二爺、李三、老人主要矛盾:“重鳥”和“輕人”的矛盾社會折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現實。上層人們為一只鴿子大打出手,卻不關注社會上受苦受難的窮人死活。5.主要事件:面對賣女的鄉婦,秦仲義與常四爺針鋒相對主要人物:秦仲義、常四爺、小妞、鄉婦、龐太監主要矛盾:“爛肉面救餓”與“實業救國”的矛盾;“祖宗”與“維新”矛盾社會折射:大背景,維新運動失敗,但維新意識與救亡意識已經深入人心。6.主要事件:茶客們討論維新、譚嗣同,被王利發制止“莫談國事”;劉麻子與龐太監談人口買賣價格;宋恩子、吳祥子逮捕常四爺與松二爺,黃胖子不敢插手。主要人物:王利發、劉麻子、龐太監、常四爺、松二爺、宋恩子、吳祥子主要矛盾:“談”與“不談”的矛盾;“維新變法”和“鐵桿子莊稼”的矛盾;“十兩”與“二百兩”的矛盾;“要完”與“愛國”的矛盾社會折射:旗人群體的好吃懶做和生活窘迫;人販子的心狠無恥;清政府特務統治的嚴酷。7.主要事件:康六將康順子賣給龐太監主要人物:龐太監、劉麻子、康六、康順子、鄉婦、小妞主要矛盾:“買”與“賣”的矛盾;“賣”與“不賣”的矛盾這些沖突表現了什么樣的現實?這是人民與舊時代的沖突。正直、善良的人民無法擺脫厄運的襲擊,那些異常活躍的渣滓,卻橫行霸道,作威作福。作者把矛盾的焦點直接指向那個時代,人物與人物之間每一個小的沖突都暗示了人民與時代的沖突。王利發的求情,二德子的蠻橫,劉麻子的掙昧心錢,宋恩子、吳子祥的濫捕無辜等,都表現了封建帝國末日的黑暗,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思考有人說“大清國要完了”是本幕的總綱,你認可這種說法嗎?結合課文談談看法。認可。①“大清國要完了”一句是常四爺在目睹了種種丑惡社會現實后發出的種種感慨,也是作者創作這一幕的宗旨。②這一幕展現的背景是大清國在所有不同側面和層次都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走向崩潰、滅亡是必然的。③從統治階級——一般階級——平民階級,每一個階層都在不同程度的朽壞,因此“大清國要完了”。思考1.耿直剛強,嫉惡如仇: 看不慣社會黑暗,敢于仗義執言。2.有強烈的愛國心與正義感: 關心國家命運,憂慮時局。3.自尊自愛,不卑不亢: 雖是旗人,但不靠“鐵桿莊稼”混日子,自食其力(后文體現更明顯,但第一幕已有伏筆),對權貴不諂媚。4.性格沖動,鋒芒畢露: 說話直接,容易得罪人。常四爺旗人、有閑階級3.結合具體文本,分析人物性格常四爺:我看哪,大清國要完!(茶客們聞言大驚失色)常四爺:完不完的,不在乎給窮人一碗面吃!鄉下呀,打一斤面票,還得貼二斤小米!年頭兒亂哄哄的,兵荒馬亂…… (接著他看到兩個穿灰大褂的特務宋恩子、吳祥子進來,故意提高聲音) 哼!我就不佩服吃洋飯的!常四爺旗人、有閑階級直接抨擊時政關心民生疾苦公開表示對洋人走狗的蔑視3.結合具體文本,分析人物性格二德子:怎么著?我碰不了洋人,還碰不了你嗎?馬五爺:(在不顯眼處)二德子,你好威風啊!(二德子聞聲立刻蔫了,向馬五爺請安)常四爺:(對馬五爺)這位爺,您圣明,您給評評理!馬五爺:……我還有事,再見!(揚長而去,不理常四爺)常四爺:(愣了半天)邪!這倒是個怪人!常四爺旗人、有閑階級面對挑釁,毫不畏懼,據理力爭正直、相信公理性格單純直率3.結合具體文本,分析人物性格1.膽小怕事,懦弱無能:遇事退縮,毫無主見,缺乏反抗精神。2.講究體面,窮講究:即使落魄也要維持旗人的“體面”和規矩,尤其體現在對黃鳥的珍愛和對喝茶的講究上。3.善良但糊涂:本性不壞,對朋友(常四爺)有感情,但思想糊涂,看不清時局,沉溺于過去。4.依賴性強:精神上依賴常四爺,經濟上依賴“鐵桿莊稼”(雖已岌岌可危)。松二爺3.結合具體文本,分析人物性格旗人、有閑階級(常四爺說出“大清國要完”后)松二爺:(低聲地)四爺,咱們走吧!常四爺:怕什么?松二爺:我,我總覺得這茶館里……有耳朵!松二爺旗人、有閑階級膽小怕事松二爺:(小心翼翼地)王掌柜!您這兒有爛肉面沒有?王利發:您二位得著!(對后面喊)爛肉面兩碗!松二爺:等等!那什么……王掌柜,您這兒的爛肉面,是一碗一個鍋挑兒吧?王利發:松二爺,您放心!錯不了!都是老規矩!松二爺:(滿意地點頭,又想起什么)還有我那黃鳥兒,您給留神看著點兒,別讓貓叼了去!講究體面,愛鳥如命3.結合具體文本,分析人物性格1.年輕氣盛,雄心勃勃:是新興民族資本家的代表,懷揣實業救國的理想。2.精明干練,有魄力:做事果斷,目標明確(要開工廠)。3.自負高傲,目空一切:看不起舊事物(如龐太監代表的封建勢力),對底層(如王利發)帶著一種居高臨下的俯視。4.具有維新思想:主張變法維新,興辦實業救國。秦仲義裕泰茶館的房東、維新浪潮中成長起來的民族資本家3.結合具體文本,分析人物性格3.結合具體文本,分析人物性格秦仲義:用不著說那些!我沒工夫跟你多費話。告訴你吧,我要把城里的買賣都收了,籌足了資本,到城外去辦工廠!那才救得了窮人,那才能抵制外貨,那才能救國! (對王利發揮手)好了,我再說一遍,我正忙著呢!秦仲義裕泰茶館的房東、維新浪潮中成長起來的民族資本家雄心勃勃,實業救國秦仲義:龐老爺!您在這兒哪?聽說您安享清福,閉門念佛,怎么今天肯出來走走?龐太監:我?……哼!秦仲義:您聰明,二爺!可您也得替我想想啊!您看,我這么大個攤子,全得我一個人兒張羅!(龐太監諷刺維新派)秦仲義:(冷笑)您說的對,老太爺!年頭兒是變了,連您這號兒的都坐不住了! (說完,昂然而去)自負高傲,蔑視舊勢力3.結合具體文本,分析人物性格王利發裕泰茶館的掌柜小商人階級(線索人物)1.精明圓滑,善于應酬:深諳世故,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力求八面玲瓏。2.謹小慎微,膽小怕事:在亂世中只想守住祖業,安分守己過日子,極力避免惹禍上身。3.勤勞本分,有生存智慧:苦心經營茶館,不斷改良(貼“莫談國事”紙條),適應環境以求生存。4.善良但軟弱:對窮苦人(如康六)有同情心,但不敢得罪權貴,只能明哲保身。對常四爺、松二爺:“常四爺!松二爺!您二位得著!”(熱情招呼,記住老主顧喜好)。對秦仲義:“喲!秦二爺!您怎么這么閑在,想起下茶館來了?也沒帶個底下人?”(恭敬中帶著奉承,察言觀色)。對唐鐵嘴:“唐先生,你外邊蹓蹓吧!”(雖看不起,但也給點面子,不直接轟)。對龐太監:“龐老爺!您吉祥!您里邊請!”(畢恭畢敬,不敢怠慢)。(常四爺和二德子起沖突)王利發:(急忙跑過來)哥兒們,都是街面上的朋友,有話好說!德爺,您后邊坐!(試圖調解,息事寧人)。(常四爺說出“大清國要完”)王利發:(趕緊過去)常四爺!咱們還是莫談國事吧!(并指著墻上新貼的紙條)“莫談國事”!王利發裕泰茶館的掌柜小商人階級(線索人物)精明圓滑,善于應酬謹小慎微,膽小怕事常四爺是黑暗社會中的一抹亮色,正直愛國但鋒芒太露,注定悲劇。松二爺是沒落旗人的典型,善良懦弱,沉溺于過去,缺乏生存能力。秦仲義代表著新興的、充滿理想但也脫離民眾的力量,其救國之路充滿荊棘。王利發則是底層小業主的縮影,精明、善良、勤勞,但在腐朽的社會制度和強權壓迫下,其謹小慎微的生存之道最終也難以保住一方小小的茶館。總結老舍先生通過第一幕中這四個主要人物及其互動,生動地勾勒出戊戌政變失敗后晚清社會的眾生相,展現了不同階層人物在時代巨變中的性格、命運和掙扎,為全劇的悲劇結局埋下了深刻的伏筆。1.“圖卷戲”:卷軸畫式的平面結構4.體會作者創作的藝術特色《茶館》沒有一個統一的情節,也沒有一個非此不可的中心人物,只是像畫卷一樣,將一個個人物展覽進去,把一個個情節鑲嵌進去。劇中所有人物的活動,都是截取他們在茶館中的一個橫截面,這些畫面組織起來便構成了一幅卷軸畫,隨著劇情的發展逐步展開。2.爐火純青的北京口語(京味兒語言)這是老舍語言最顯著的標志。他熟練運用地道的北京方言、俚語、俗語、俏皮話,使人物對話生動鮮活,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地方色彩。讓讀者/觀眾仿佛置身于老北京的街頭巷尾、茶館酒肆之中,感受到最真實、最質樸的市井生活情態。例如,常四爺的耿直豪爽、松二爺的懦弱酸腐、王利發的圓滑世故、唐鐵嘴的油滑無賴,都通過他們極具京味特色的語言表現得淋漓盡致。例:“您圣明”、“好家伙”、“那叫一個地道”、“熬著吧”、“撒紙錢”……3.高度個性化的人物語言善于為不同身份、地位、性格、職業的角色“量體裁衣”,設計出符合其特點的獨特語言。每個人物一張口,其性格、處境、甚至命運就躍然紙上。通過語言精準刻畫人物,推動劇情,揭示社會關系和時代背景。無需過多外在描寫,聽其言便可知其人。例如:王利發語言圓滑、世故、謙恭、謹慎,充滿商人的精明和生存智慧(“您圣明”、“我按著我父親遺留下的老辦法,多說好話,多請安,討人人的喜歡,就不會出大岔子!”)。常四爺語言耿直、豪爽、敢作敢當,帶著旗人的驕傲和落魄后的硬氣(“我愛大清國,可是誰愛我呢?”、“我餓著,也不能叫鳥兒餓著!”)。松二爺語言酸腐、懦弱、膽小怕事(“大清國到底是亡了… 唉!”、“我,我,我見了官兒就哆嗦!”)。老舍的幽默是深沉的、含淚的、帶有強烈諷刺意味的。他善于在人物可笑的言行、自相矛盾的話語、荒誕的處境中,揭示社會的黑暗、人性的扭曲和時代的悲劇。這種幽默不是簡單的搞笑,而是笑中帶淚,發人深省。它讓觀眾在會心一笑或忍俊不禁之后,感受到深深的悲涼和對社會現實的批判。4.幽默與諷刺(含淚的笑)唐鐵嘴把抽鴉片和白面兒說成是“兩大強國伺候我一個人”,這種自鳴得意的無恥,是對帝國主義毒害和國民麻木的辛辣諷刺。松二爺在饑餓困頓中仍講究“玩鳥”的派頭,其迂腐可笑背后是時代巨變下小人物無法適應、走向毀滅的悲哀。特務吳祥子、宋恩子以“辦案”為名敲詐勒索,冠冕堂皇的話語下是赤裸裸的壓迫,極具諷刺性。5.凝練含蓄,富有潛臺詞(“白描”與“留白”)老舍的語言看似平實樸素,如同“白描”,實則高度凝練,蘊含豐富。他往往通過簡短的對話、動作性語言或沉默,傳達出復雜的人物心理、社會關系和深刻的主題思想,給讀者/觀眾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間(“留白”)。潛臺詞是指在某一話語的背后,所隱藏著的那些沒有直接、明白表達出來的意思;在戲劇的臺詞中沒有直接說出但觀眾通過思考都能領悟得出來的言語。暗含著“大清國要完了”的深層含義。一語三關,既是指棋局,又暗示受害者的命運,還象征著腐朽的清王朝,甚至是其他兩幕的隱形結局,也達到了老舍“埋葬三個舊時代”的創作目的。臺詞:“將!你完了!”結合第一幕的舞臺說明,思考其作用有哪些?提示表演:輔助演員表演。說明背景:①介紹劇情背景(人物、時代特征、具體事件);②介紹文化背景(逗鳥、喝茶、爛肉面);③說明舞臺背景(場景擺設、道具使用、人物狀態);④為劇情展開渲染氛圍深層思考。老舍在《茶館》中的語言藝術,是京味兒口語的典范,是刻畫人物的神筆,是幽默諷刺的利刃,是凝練含蓄的詩篇,更是承載時代洪流的方舟。他將最鮮活的生活語言提煉為高度藝術化的戲劇語言,讓每個人物的聲音都成為時代交響樂中獨特而深刻的音符,共同奏響了舊中國必然滅亡的悲愴挽歌和對光明未來的深沉呼喚。這種“話到人到”、意蘊深遠、悲喜交融的語言藝術,是《茶館》不朽魅力的核心所在,也是老舍作為語言大師的巔峰成就。課堂總結老舍的語言藝術最終服務于深刻的主題表達。他通過各色人物的語言,生動展現了半殖民地半封建舊中國的黑暗腐朽、社會各階層(尤其是底層市民)的悲慘命運、人性的善惡交織以及時代的變遷。人物語言本身就是時代的回響。 語言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感和深刻的社會批判力量,使《茶館》成為一幅用語言繪制的、反映中國近代社會變遷的史詩性畫卷。課堂總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