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7張PPT)未選擇的路弗羅斯特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屈原有“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志向,辛棄疾有“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感嘆,魯迅也有“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樣的想法。人們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條路,把人生的選擇比作對路的選擇。美國詩人弗羅斯特的這首《未選擇的路》有著特別的意蘊,它正是借寫自然界的道路來表達對人生之路的思考。新課導入【羅伯特·弗羅斯特】(1874—1963年),美國詩人,曾四度獲得普利策獎。被稱之為美國文學中的桂冠詩人。【代表作】《新罕布什爾》《詩歌選集》《又一片牧場》等。關于作者弗羅斯特經常與好朋友托馬斯在鄉間散步。托馬斯總不停地想要選擇一條能向弗羅斯特展示奇異植物或奇特風景的路。但每次散完步,托馬斯都要為做出的選擇后悔,為錯過的風景長吁短嘆。弗羅斯特從這種為本來可能發生什么而后悔的行為中悟到了一些東西。弗羅斯特在各種因素影響下有感而發,從而創作出了這首詩。創作背景學習任務一:朗讀詩歌,研討詩意進入任務朗讀詩歌,讀準字音、節奏,讀出感情。黃色的/樹林里/分出/兩條路,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佇立,我/向著/一條路/極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叢林深處。但我/卻選了/另外一條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顯得/更誘人,更美麗;雖然/在這條/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那天清晨/落葉滿地,兩條路/都未經/腳印污染。啊,留下一條路/等改日再見!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恐怕我/難以/再回返。也許/多少年后/在某個地方,我將/輕聲嘆息/將往事/回顧:一片/樹林里/分出/兩條路——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第一節,寫詩人站在道路岔口,遭遇道路選擇的尷尬與無奈,陷入沉思。(佇立、思索)第二節,寫詩人選擇了一條極富挑戰的道路,這條道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顯得更誘人,更美麗”。(決定、選擇)第三節,寫詩人踏上自己選擇的路。但他卻留戀著那條未選擇的路,擔心踏上一條錯誤的路而難以返回。(選擇之后的悵惘)第四節,寫詩人對未來的遙想。將來回顧往事,那條未選擇的路是不是比已選擇的路更好些呢?但是現實已經不能回頭了。(多年后的回顧、嘆息)2.全詩共四小節,四節詩各表達了什么意思?3.請同學們自由談談本詩中最令自己感動的詩句或詞。學習任務二:分析學習象征手法1.怎樣理解詩歌中所說的“路”?這是什么表現手法?表面說的是自然界的道路,而實際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來表達對人生之路的思考。這是一種象征手法。2.詩人雖然寫了自己所選擇的路,但重點都放在未選擇的路上,這是為什么呢?這主要是為了深化主題。詩人感嘆人生有許多道路可供選擇,但一個人往往只能走一條路,其他許多條路因為人生短暫而只能放棄。人生道路的選擇帶有偶然性、隨意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讓人想念,更讓人留戀。詩人不寫已選擇的道路,而重在對未選擇的道路發出感嘆,更能打動讀者的心靈,讓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選擇問題。學習任務三:對比分析,獲得啟發1.在詩歌表現出的情緒上,《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和《未選擇的路》有什么不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表現得積極樂觀,而《未選擇的路》則表現得有些憂郁。兩首詩都富有哲理,且具有人情味。《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給人以鼓舞,使人笑對人生;《未選擇的路》對于人生選擇的思索,反映了人們普遍的心理,更容易引起共鳴。2.這兩首詩可能對人產生怎樣的影響?課堂小結同學們,學了這兩首詩,我們或許對于人生會有更多的思考。怎樣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如何面對人生的艱難困苦,的確是個決定命運的重大問題。俗話說“一失足成千古恨”“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我們要注重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培養堅定積極的性格,進而正確地選擇和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愿大家都能努力學習,健康成長!板書設計未選擇的路佇立決定悵惘回顧、嘆息(思索)(選擇)(選擇之后)(多年之后)(共17張PPT)外國詩兩首1.了解詩人和詩歌的創作背景;能夠流利并有感情地吟誦詩歌;理解詩歌蘊含的人生哲理。(語言運用)2.反復品讀,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詩歌中蘊含的思想感情和哲理;拓展延伸,嘗試寫詩,以提高詩歌鑒賞能力。(思維能力)3.反復朗讀,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審美創造)4.學習詩人對待生活的積極態度,感受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觀。(文化自信)任務目標同學們,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陽光時時灑滿我們的心田,但風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覺得生活欺騙了你,你將會如何面對?俄國詩人普希金為此寫了一首詩,普希金詩作的語言熱烈深沉,在本詩中給了我們一番特別的叮嚀和囑托,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共同學習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讓我們體會詩歌有哲理意味的語言特點,學會面對生活的一切。新課導入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普希金學習任務一:朗讀詩歌,把握內容了解作者及創作背景,理清詩歌的大體意思。進入任務【普希金】(1799—1837年),俄國著名的文學家、現代俄國文學的奠基人、19世紀俄國浪漫主義文學主要代表,被譽為“俄國文學之父”,被許多人認為是俄國最偉大的詩人。他的作品是俄國民族意識高漲以及貴族革命運動在文學上的反應。【代表作】詩歌《自由頌》《致大海》《致恰達耶夫》等;小說《上尉的女兒》《黑桃皇后》;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等。1.作者介紹《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寫在普希金因作品抨擊專制暴政,呼喚人民追求自由,觸怒沙皇,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時俄國革命正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仍沒有喪失希望與斗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2.背景介紹3.在了解背景的前提下,朗讀詩歌。(1)聽錄音,劃分節奏,把握語氣。(2)聽范讀,把握讀音。(3)自由誦讀。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郁的日子里/須要鎮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現在/卻常是憂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4.思考:“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指的是什么?詩歌的兩部分各表現了怎樣的內容?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艱難困苦甚至不幸而身處逆境。作者寫這首詩時正被流放,正義被沙皇專制所扼殺。第一部分寫如果身處逆境,不必悲傷,要耐心等待,快樂的日子一定會到來。(勸告)第二部分寫要永遠向往美好的未來,現在雖處逆境,當時過境遷,往事都將成為親切的回憶。(希望)學習任務二:再讀詩歌,體會哲理品味、揣摩詩中作者表達的情感、蘊含的哲理。作者所處的時代沙皇專制統治相當嚴酷,革命勢力一時還不足以與之抗爭,只能等待。1.結合時代背景回答,面對逆境,作者就只有耐心等待,不予抗爭嗎?一方面,強調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另一方面,人生的體驗應該是豐富多樣的,逆境也是一筆財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2.怎樣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正確對待挫折,堅信未來是光明的、美好的,表達了詩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3.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人生態度?沒有具體形象,只是以勸告的口吻說明哲理。而一般的詩歌藝術形象都比較生動鮮明。4.與一般詩歌相比,這首詩有什么不同?學習任務三:聯系實際,體驗反思1.齊讀詩歌,注意詩的節奏,分出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當堂背誦詩歌。2.聯系自己的生活經歷,談談在學習生活中,我們應該秉承怎樣的人生態度?板書設計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面對挫折勿悲傷:勸告永遠向往美好未來:希望正確面對挫折堅信未來光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pptx 《未選擇的路》.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