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8張PPT)4 孫權勸學司馬光走近作者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人,居涑(sù )水鄉,世稱涑水先生。晚年自 號迂叟。卒謚文正,追封溫國公,世稱司馬溫公。著有《司馬文正公集》 《稽古錄》。知識鏈接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編年體通史,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1362年的歷史。它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宋神宗認為此書“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所以命名為《資治通鑒》(資:幫助。治:治理。通:貫通。鑒:借鑒。)。它成為后代帝王必讀的書籍之一。清代學者王鳴盛說:“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也。”《資治通鑒》知識鏈接近代著名學者梁啟超評價它說:“司馬溫公《通鑒》,亦天地一大文也。其結構之宏偉,其取材之豐贍,使后世有欲著通史者,勢不能不據以為藍本,而至今卒未有能逾之者焉。溫公亦偉人哉!”毛澤東自稱曾十七次批注過《資治通鑒》,并評價說:“每讀都獲益匪淺。一部難得的好書噢……中國有兩部大書,一曰《史記》,一曰《資治通鑒》,都是有才氣的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編寫的……《通鑒》里寫戰爭,真是寫得神采飛揚,傳神得很,充滿了辯證法。”預習檢測讀準字音卿qīnɡ豈qǐ邪yé涉獵shè孰shú更ɡènɡ遂suì蒙ménɡ即jí知識鏈接文言文翻譯五字法留:國號、年號、地名、人名、書名、官名等。替:現代漢語雙音詞替換古代漢語單音詞。調:調整語序,使之符合現代漢語的表達習慣。補:補充省略成分,使意思完整。刪:刪去沒有實在意義的詞,不譯。卿孤博士阿蒙大兄古代稱呼古代君對臣,長輩對晚輩以及朋友之間表示親切的第二人稱。古代王侯的自稱。古代專管經濟傳授的學官。表示親昵的意思。長兄。疏通文意翻 譯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管事了,不能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托。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做經學博士嗎?只是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你說事務繁多,比起我來怎么樣 我經常讀書,自己認為大有益處。”疏通文意蒙乃 始就學。及 魯肅過尋陽,與蒙論 議,大 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 晚乎!”肅遂 拜蒙母,結友而別。于是開始從事到,等到經過和討論商議非常驚奇才干和謀略如今,現在不再是士1.男子2.讀書人3.泛指軍人4.獄官擦拭另,另外就看待怎么知曉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無實義遲于是,就叩拜表順接的連詞疏通文意翻 譯呂蒙于是開始學習。等到魯肅經過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討論商議(軍政大事),非常驚奇地說:“你現在的才干和謀略,不再是原來那個吳下阿蒙了!”呂蒙說:“讀書人分別三日,就要用新的眼光來看待,老兄你知曉這件事怎么這么晚呢!”魯肅于是(去)叩拜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然后分別了。一、通假字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重點積累通“耶”,語氣詞。但當涉獵當涂掌事助動詞,應當動詞,正二、一詞多義見往事耳大兄何見事之晚乎了解認清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古:研究 今:治理)三、古今異義1.蒙辭以軍中多務(古:推托 今:文辭,言辭)3.及魯肅過尋陽(古:等到 今:以及)5.但當涉獵(古:只是 今:轉折連接詞,但是)4.即更刮目相待(古:重新,另外 今: 更加)6.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古:當時掌管經學的學官 今:學位名稱)8.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古:古時王侯的自稱 今:獨自,孤獨 )7.見往事耳(古:歷史 今:過去的事)“吳下阿蒙”原指三國時期吳國大將呂蒙。意思是說人沒有學問的意思。現在多在前面加一個否定詞,用在他人有了轉變方面,凡學識大進,或地位從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窮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語。(例句)你還不知道嗎?小王通過學習,已經掌握了兩門外語,可不再是當年的吳下阿蒙了。“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來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別人,要估計到別人的進步。(例句)聽了少管所的“現身說法”報告后,小明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你對他可要刮目相待哦。成語學習內容探究1.文章題目是《孫權勸學》,孫權是怎樣勸呂蒙學習的?——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因為“當涂掌事”,身份重要,“不可不學”。】——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耶?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但當涉獵,見往事耳”,繼而指出,“學”的目的和方法;】【“卿言多務,孰若孤?”進而現身說法,這是指出“學”的可能性。】【孫權首先向呂蒙指出“學”的必要性。】【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這是用自己的體會,強調學習的作用。】內容探究2.孫權勸學的效果如何?使呂蒙無可推托,“乃始就學”。3.呂蒙學習的效果如何?(你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呂蒙的學習效果?)(肅)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側面描寫】神態描寫大驚表現魯肅十分驚奇、難以置信的神態語言描寫驚奇贊嘆的語氣。表現魯肅對呂蒙才干和謀略的巨大變化的折服和贊嘆。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魯肅與呂蒙結友,是因為他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意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愛才敬才,二人志趣相投。突出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結友感受人物朗讀課文,請仔細揣摩文章中人物對話的語氣。(1)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孫權語氣堅決果斷,鄭重嚴肅,既是嚴格要求,又充滿關心、期望,希望呂蒙能勝大任。語重心長,諄諄告誡。】(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前一句表反問語氣,對呂蒙辭學有責備之意;后一句則說得語重心長,言辭懇切,足見對呂蒙的關心、愛護。】感受人物(3)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孫權從自己的切身體會來談,現身說法,語氣殷切。】(4)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魯肅既感到十分驚訝,又由衷地為呂蒙的進步而感到高興,驚異、贊許之態呼之欲現。】【表示感嘆語氣,并非對魯肅不滿,而是表現出呂蒙對自己才略長進后感到很自豪、自得。】(5)“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歸納形象孫權你怎么看文中的三個人物?請結合文章分析。魯肅呂蒙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善勸,好學,親近、關心部下。】(肅)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愛才,敬才】“蒙乃始就學”“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聽勸,學有所成。理清思路質疑探究1、呂蒙的變化對你有什么啟示?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和事,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12開卷有益,人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增長才干。3要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4不能找借口,輕言放棄。質疑探究2.你認為文中的三個人,誰是主人公?主人公是呂蒙。寫孫權,是為了寫孫權勸學,這是呂蒙發奮學習的原因;寫魯肅,是為了從側面表現呂蒙發奮學習的效果,得到了地位高于呂蒙,學識豐富的魯肅的夸贊、敬佩,更可表明呂蒙才干謀略的長進非同一般。成語積累吳下阿蒙(士別三日,)刮目相待/看課堂總結1.筆墨簡約,言簡意賅。全文只寫了孫權勸學和魯肅“與蒙論議”兩個片斷,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緊接著就寫出結果,而不寫出呂蒙如何好學,他的才略是如何長進的。寫事情的結果,也不是直接寫呂蒙如何學而有成,而是通過魯肅與呂蒙的對話生動地表現出來。寫孫權勸學,著重以孫權的勸說之言,來表現他的善勸,而略去呂蒙的對話,僅以“蒙辭以軍中多務”一句寫呂蒙的反應,并僅以“蒙乃始就學”一句寫呂蒙接受了勸說。寫魯肅“與蒙論議”,著重以二人富有風趣的一問一答,來表現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而略去二人“論議”的內容,并僅以“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一句作結。課堂總結2.詳略得當的敘述安排。文章重點寫了孫權勸學及勸學的結果,對于呂蒙的學習過程則一筆帶過,而后通過魯肅的嘆學來揭示呂蒙學習的結果,即“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這樣的描寫既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又節省了筆墨。本文是一篇精短的文言文故事,全文雖只有一百余字,但將人物的形象刻畫得生動傳神。我們在平時的寫作中,也可以借用本文“詳略得當”這一寫法,將文章寫得生動形象。謂辭見乃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