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0張PPT)屠呦呦1.體會科學家的好奇心、求真精神、團結協作精神和創新精神,為造福社會的信念與毅力。2.了解獲獎感言的體裁,體會其準確嚴謹、樸素自然、平實易懂的語言特色。3.培養學生心懷天下,為人類共同發展做貢獻的情懷。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孫思邈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張仲景3 作者簡介屠呦呦(1930.12—):藥學家,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1930年生于浙江寧波,其名字取自《詩經·小雅》中的詩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蘋。”。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藥學系。1955年畢業后一直在中國中醫研究院(2005 年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工作。成就: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2019年1月14日,屠呦呦入BBC“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3 作者簡介2011年9月,獲得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2015年10月,因發現青蒿素治療瘧疾的新療法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2016年2月14日,榮獲2015年度感動中國人物。2016年4月21日,入選《時代周刊》公布的2016年度“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 以屠呦呦研究員為代表的一代代中醫人才,辛勤耕耘,屢建功勛,為發展中醫藥事業、造福人類健康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評)3 人物評價 春草鹿呦呦: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漬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現。為了一個使命,執著于千百次實驗。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華,深深植入當代世界,幫人類渡過一劫。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今有嘉賓,德音孔昭。(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 屠呦呦的研發對人類的生命健康貢獻突出。她的研究跟所有其他科研成果都不同,為科研人員打開了一扇嶄新的窗戶。(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評委讓·安德森評價)瘧疾瘧疾是經按蚊叮咬或輸入帶瘧原蟲者的血液而感染瘧原蟲所引起的周期性發作的蟲媒傳染病。本病是一種急性傳染病,主要表現為全身發冷、發熱、多汗,長期多次發作后,可引起貧血和脾腫大。瘧疾在全球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流行,是人類最古老的疾病之一。在1940年代,我國每年的瘧疾感染病例高達3000萬,直接受瘧疾威脅的人口在3.5億左右。地處熱帶的云南思茅更為嚴重(如今普洱市市區)。季羨林曾在《賦得永久的悔》中這樣描述:1938年和1948年,這里暴發了兩次惡性瘧疾,每兩個人中就有一個患病死亡,清末七八萬人口的市鎮,新中國成立時僅剩九百余人,人口損失超過85%。所以瘧疾一直是一個全球廣泛關注且亟待解決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每 年 4月 26日 是 “ 全 國 瘧 疾 日 ”戰勝,揭示了青蒿素對困擾了人類幾千年的疾病——瘧疾的療效解釋說明青蒿素 :人類 征服 疾病 的 一小步明確了青蒿素的醫藥學地位和里程碑意義,顯示了作者的謙虛態度點明了這篇獲獎感言的科研對象以兩個并列的名詞作為標題,將青蒿素的發現置于人類征服疾病的宏大背景中,簡明扼要地闡明了發現青蒿素的重大意義。“一小步”突出了其對人類作出的巨大貢獻,滿含民族自豪感,又表現了作者謙遜的胸懷。文體介紹科普文是把已有的科學知識、科學方法,以及融于其中的科學思想和精神,通過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而使之為讀者所理解的文章。科普文特點:科學性(實用性、知識性、客觀性)文學性(會運用描寫、修辭、表現手法)通俗性(通俗易懂、趣味性強)科普文章中常見的說明方法①舉例子:舉生活中人們熟悉的、真實的事物來說明,使文章更加具體,更有說服力,更客觀地說明事物。②打比方:利用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作比喻,使抽象的事物變得具體,使深奧的問題變得淺顯,使陌生的事物變得熟悉。③下定義:用簡明的語言對某一概念的本質特征作規定性的說明,更科學、更本質、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④作詮釋:從一個側面就事物的某一個特點作解釋,具體形象地說明事物的特點,便于讀者理解。⑤引資料:引經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諺語、文獻、詩詞、歌謠、傳說等進行說明,使說明的內容更具體、更充實、更有趣味性。⑥列數字:引用準確無誤的數字,使所要說明的事物準確化,以便讀者理解。⑦作比較:用具體的或熟悉的事物和說明對象比較,突出事物的特點,使讀者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⑧分類別:將被說明的對象,有序地按照一定的標準劃分成不同的類別,一類一類地加以說明,幫助讀者掌握說明對象的特征,理清頭緒。【品析語言】演講稿在較為隆重的儀式上和某些公眾場合發表的講話文稿,是人們在工作和社會生活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文體。1.用來交流思想、感情,表達 主張、見解2.用來介紹自己的學習、工作情況和經驗等作用:演講稿具有宣傳、鼓動、教育和欣賞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講者的觀點、主張與思想感情傳達給聽眾以及讀者,使他們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產生共鳴。主要有以下特點要使講話易被聽眾聽清、聽懂,演講詞所提出的問題應是聽眾所關注的問題,所講內容的深淺也應符合聽眾的接受水平。演講既要注意當時的時代氣氛,又要了解演講的具體場合。就要條理清楚,層次分明,否則,所講內容雖豐富、深刻,但散亂如麻,缺乏邏輯性,亦會影響講話效果。條理性針對性鮮明性演講的語言,應通俗易懂,明白曉暢。句子不要太修飾不要太多,不宜咬文嚼字,要合乎口語,具有說話的特點。同時,也應該講究文采,以便雅俗共賞。通俗性演講的內容必須表明自己的主張,闡明自己的見解。贊成什么,反對什么,表揚什么,批評什么,均應做到立場鮮明、態度明確,不能含糊。演講既要冷靜地分析,又要有誠摯熱烈的感情,這樣才能使講話既有說服力,又有鼓動性。適當的感情色彩字 音青 蒿 素瑰 寶瘧 疾 nüèhāo精 髓 suǐguī相 悖肆 虐nüèbèi羥 基qiǎng衍 生 物yǎn拯 救zhěng砒 霜pī君臣佐使:方劑學術語,系方劑配伍組成的基本原則。原指君主、臣僚、僚佐、使者四種人起著不同的作用。后指中藥處方中各味藥的不同作用。戰勝,揭示了青蒿素對困擾了人類幾千年的疾病——瘧疾的療效解釋說明青蒿素 :人類 征服 疾病 的 一小步明確了青蒿素的醫藥學地位和里程碑意義,顯示了作者的謙虛態度點明了這篇獲獎感言的科研對象以兩個并列的名詞作為標題,將青蒿素的發現置于人類征服疾病的宏大背景中,簡明扼要地闡明了發現青蒿素的重大意義。“一小步”突出了其對人類作出的巨大貢獻,滿含民族自豪感,又表現了作者謙遜的胸懷。【閱讀文章】閱讀提示:青蒿素的發現,為世界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抗瘧藥,挽救了全球數百萬人的生命。2011年9月,屠呦呦獲得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本文根據屠呦呦2011年接受拉斯克獎時的演講及同年發表于《自然醫學》雜志的論文編寫而成。閱讀時,請關注小標題,把握各部分主要信息并劃分層次。1.請大家默讀全文,結合文章里的小標題,想一想:這篇文章主要寫了哪些內容?結合小標題,我們可以了解到,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以下內容:①屠呦呦和自己的團隊是如何發現青蒿素的抗瘧功效的②屠呦呦和自己的團隊是如何把青蒿素從分子變成藥物的③青蒿素的發現是如何影響世界的④關于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⑤中醫藥學對世界性醫學難題的貢獻2、本文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試簡要分析。① 用小標題領起各部分內容,簡明概括。本文用五個小標題提綱挈領概括了青蒿素從發現到制成藥物經過的不同階段,介紹了中醫藥學對人類作出的貢獻。讓讀者一目了然。② 采用了“總—分—總”、由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順序行文,過渡自然,條理清晰。第二部分總寫發現、提取青蒿素的經過,第三、四、五部分具體寫研究工作的過程,第六部分總括中醫藥學的貢獻,結構嚴謹。先寫青蒿素的研究普及,再寫對雙氫青蒿素的認識以及它們的聯合應用,這是一個由一般到特殊的過程,符合對事物的認知規律。前五部分寫青蒿素的貢獻,最后一部分寫中醫藥學的貢獻,這是由個別到一般的過程,順理成章,升華了文章內容。課文構成引言主要內容發表獲獎感言,簡要概述發現、提取青蒿素的經過并對中醫藥的未來進行了展望具體介紹發現青蒿素的背景、過程,以及青蒿素研究取得的初步成果發現青蒿素的抗瘧療效經過親身嘗試、臨床治療、正式命名、尋找優質青蒿、藥物生產、試用青蒿素膠囊,最終打開了開發新抗瘧藥物的大門從分子到藥物影響世界確定青蒿素分子的立體結構,在國內、國際引起熱烈反響隨著研究的深入,將青蒿素衍生物雙氫青蒿素發展成新藥物,青蒿素聯合療法在世界廣泛應用發展與超越復方用藥、辨證施治療法和有效方藥的積累對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積極貢獻,并對中醫藥的美好前景充滿希望中醫藥學的貢獻3、本文結構1.從第三段看,哪些因素促成屠呦呦發現并提取出青蒿素?① 自己熱衷于中草藥研究。② 領悟了有關人體和宇宙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③ 運用現代科學和技術,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醫藥學的精髓。2. 為什么先寫研究工作的背景而不直接寫研究工作的過程?① 寫瘧疾重新肆虐,突出研究工作的使命感。② 寫“523 項目”和中醫研究院的任命,突出了國家規劃和院所領導的作用。③ 強調團隊的作用,不獨自貪功,客觀公正。3. 把引用的內容“ 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 刪掉好不好?原因:不好。① 通過引文,讀者可以更直觀地領悟“漬”“絞”等古方要領對研究工作帶來的啟發,更形象地反映傳統醫書的價值。② 省去引文,表面上看似簡潔,實則使語言干癟不生動,損減了文章的說服力。4. 發現青蒿素的初期經歷了怎樣的過程?① 研究者做志愿者,嘗試提取物。② 在海南對病人進行臨床治療。③ 分離提純抗瘧的有效成分。【梳理信息】——研習“發現青蒿素的抗瘧療效”“從分子到藥物”部分結合本部分內容,簡要概括發現青蒿素抗瘧療效及成藥過程。①“523項目”任命屠呦呦領導抗瘧藥研究工作。②屠呦呦帶領團隊開始從中草藥中尋找有抗瘧療效的成分。③搜集了2000種中草藥,加熱提取,進展甚微。④受《肘后備急方》啟發,改為低溫提取保存抗瘧有效成分。⑤成功得到安全性高的中性提取物。⑥作為第一批志愿者嘗試青蒿提取物,確認其對人體的安全性。⑦分離提純,找到了青蒿素熔點發現其分子結構,并將其命名為“青蒿素”。⑧將青蒿素天然分子變為藥物,1973年秋,青蒿素膠囊,取得了明確的療效。【梳理信息】——研習“影響世界”“發展與超越”部分結合本部分內容,簡要概括青蒿素是如何走向世界并成功進行自我超越的?①1979年,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授予其“國家發明獎”,表彰青蒿素的發現。②1981年,瘧疾化療科學工作組第四次會議在京召開,作的抗瘧報告引起世界關注。③1986年,青蒿素成為我國新藥審批辦法實施以來的第一個一類新藥。④來將療效更高、復發率更低的雙氫青蒿素發展成新的藥物。⑤2002年,世界衛生組織推薦采用青蒿素作為一線藥物治療瘧疾。①發現提取階段。發現青蒿素的提取物有一定的抗瘧效果,并通過查閱《肘后備急方》,改變傳統的加熱提取方式,抗瘧效果提幅度提升;②臨床試驗階段。開展臨床試驗,以身試險確認青蒿素提取物對人體的安全性,并奔赴海南開展治療工作;③分離提純階段。分離提純,得到抗瘧的有效成分。④制成藥物階段。將分離出來的天然成分變成藥物。【梳理信息】——研習“中醫藥學的貢獻”部分中醫藥學對人類健康的貢獻有哪些?請簡要概括。中國醫學的貢獻藥名(治療方案)青蒿素治療病癥瘧疾砒霜白血病老年癡呆石杉堿甲活血化瘀芍藥苷心血管疾病防止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后的血管再狹窄保健運動聯合使用某些活血中藥防止動脈粥樣硬化4、發現青蒿素的初期經歷了怎樣的過程?① 研究者做志愿者,嘗試提取物。② 在海南對病人進行臨床治療。③ 分離提純抗瘧的有效成分。5、青蒿素的“發展和超越”具體指的是什么?雙氫青蒿素有哪些優勢?將雙氫青蒿素發展成新的藥物。2002年世衛組織推薦使用青蒿素作為一線藥物治療瘧疾。優勢:① 雙氫青蒿素比青蒿素的效果大大提高。② 雙氫青蒿素治療的病人,復發率很低。③ 在分子中引入羥基,也給發展新的青蒿素衍生物創造了更多的機會。④ 可嘗試用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治療其他疾病。6.研發抗瘧藥物青蒿素經歷了哪些重要階段?在每一個階段屠呦呦及其團隊都做了哪些工作?進展如何?序號階段準備工作內容及進展1接受任命,組建團隊。23項目起步轉折突破收集眾多方藥,測試提取物,進展甚微。發現青蒿提取物有一定抗瘧效果;提取到安全性高的中性提取物,并獲得動物實驗的成功。屠呦呦及同事做志愿者,親自試驗提取物的安全性;隨后在臨床治療中病人癥狀迅速消失。45臨床試驗提純命名分離提純出抗瘧有效成分C15H22O5并將之命名為“ 青蒿素” 。體會科研艱辛,感受科學精神再讀課文,看看屠呦呦及其團隊在研發青蒿素過程中歷經了哪些艱辛,由此體現出了她們怎樣的科學精神?請填寫下面表格。大量地試驗,從成百上千種方藥中提取了上百種提取物;不辭辛勞的治學精神鍥而不舍的實證精神將380余種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測試,進展甚微;青蒿提取物有一定的抗瘧效果,但實驗結果很難重復;查 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找大量文獻獲啟示,改為低溫攝取。新藥的臨床試驗很難開展,和同事勇做志愿者,親自嘗試青蒿提取物。勇于實踐的獻身精神藥物生產急需青蒿素含量高的青蒿,523工程中的合作者在 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四川找到了這樣的青蒿。將療效更好、復發率更低的雙氫青蒿素發展成新的藥物。 不斷超越的創新精神①瘧疾威脅人類健康長達數千年,有抗瘧藥物的客觀需求,這一研究工作具有強烈的使命感;客觀方面主觀方面②中國政府重視與國際方面的合作,并啟動“523項目”來抗擊瘧疾。③團隊的力量。有一個由專業研究者組成的研究團隊。①屠呦呦從小飽含對醫學的敬畏和好奇,并將好奇轉化為熱衷,積極投身于醫學工作中;②有扎實的知識儲備,專業能力強;并且重視中醫藥學的傳承,善于從前人的經驗中汲取經驗,勇于創新;熱切希望中醫藥學進一步發揮威力,造福人類;③埋頭苦干、鍥而不舍的科研精神。面對多重困難,堅持研究與實驗;④吃苦耐勞、迎難而上、甘于犧牲的奉獻精神。查閱大量醫藥典籍,積極開展臨床試驗;⑤治病救人、造福人類的高度責任感。她的科學研究與國家民族的需要以及世界人民的幸福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9 課堂小結本文通過對青蒿素的發現、臨床實驗和實際應用的敘寫,表現了屠呦呦及其團隊堅持目標、勇于探索、不畏艱難的科研精神,同時也表達了傳統中醫藥學精華在現代技術條件下,必將得到有效利用,造福全人類的觀點。你認為屠呦呦的事例適用于哪些作文主題?素材組合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