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必修下冊第三單元逐層閱讀,在對文本內容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把握文章主題與思想內涵。感受屠呦呦、加來道雄在探求真理中所表現的人格魅力及精神品質。感受文本的語言張力,感受語言的邏輯思維之美,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學習追求實證的科學精神,激發求知欲、探索欲,培養良好的性格品質。探討文本表現的思想內涵,感受文本的語言張力與語言邏輯思維之美,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在對文本內容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把握文章的主題與思想內涵。小組合作探究法,比較法,讀寫結合法,討論法4課時情境導入希臘神話中聰明的俄狄浦斯以其非凡的聰明才智除掉了危害忒拜民眾的人面獅身女妖斯芬克斯,被忒拜人民擁戴為王,但當瘟疫襲來時,卻毫無對策。對抗瘟疫疾病在人類歷史上也是永恒的主題,從神農嘗百草、張仲景寫《傷寒論》、李時珍寫出《本草綱目》,等等,中國對治療疾病的探索從未停止,這中間中醫的博大精神越來越被世界所認可。2015年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中國本土從事中醫藥研究的科學家——屠呦呦,她用一株小草改變了曾被一種叫瘧疾的沉疴所困擾的世界。今天,我們一起去學習她的文章,感受這種“一生只為一事來”的科學精神與情懷。學習活動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生,藥學家,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屠呦呦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2011年9月,獲得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2015年10月,因發現青蒿素治療瘧疾的新療法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2016年2月14日,榮獲2015年度感動中國人物。2016年4月21日,入選《時代周刊》公布的2016年度“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2017年1月2日,被授予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是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首次授予女性科學家。一、了解作者以屠呦呦研究員為代表的一代代中醫人才,辛勤耕耘,屢建功勛,為發展中醫藥事業、造福人類健康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評)01屠呦呦的研發對人類的生命健康貢獻突出。她的研究跟所有其他科研成果都不同,為科研人員打開了一扇嶄新的窗戶。(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評委讓·安德森評價)02春草鹿呦呦: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漬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現。為了一個使命,執著于千百次實驗。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華,深深植入當代世界,幫人類渡過一劫。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今有嘉賓,德音孔昭。(感動中國頒獎)03人物評價二、辨析字音目睹(dǔ) 精髓(suǐ) 相悖(bèi)砒(pī)霜 繁衍(yǎn) 瑰(guī)寶俗稱打擺子,中醫稱“正瘧”、溫瘧。是一種以周期性寒戰和高熱為主要癥狀的嚴重疾病,通過受感染的蚊蟲叮咬傳播給人。于夏秋季發病較多,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一年四季都可以發病,并且容易流行。瘧疾02青蒿素(Artemisinin)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分子式為C15H22O5,青蒿素是治療瘧疾耐藥性效果最好的藥物,也是當下治療瘧疾的最有效最重要手段。青蒿素01三、知識鏈接一、初讀,整體感知文本內容1. 結合文本概括青蒿素的發展歷程,并從文中找出每個階段中你認為能夠表現其艱難的關鍵詞或關鍵句,并加以說明。發現青蒿素的抗瘧性——從分子到藥物——普及和傳播——超越青蒿素數字背后反映出研究工作的繁復,揭示了青蒿素研究工作的艱難。2000種中草藥、640種具有抗瘧效應的成分、200種中藥、380余種成分。歷程關鍵詞理由關鍵詞1理由為了尋求答案,我們查找了大量的文獻。唯一提到青蒿減輕瘧疾癥狀的記錄,出現在葛洪所著的《肘后備急方》,里面寫道: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中國古代文獻資料浩如煙海,而句子中又用了唯一這個詞,可見研究之艱難。關鍵詞2理由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我們很難對新藥進行臨床試驗。為了幫助瘧疾病人,我和我的同事勇敢地做志愿者,第一個嘗試青蒿提取物,確認其對人安全無毒。研究環境惡劣,但仍排除萬難們進行了豐富的臨床試驗。在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幫助下,我們確定了青蒿素的結構,1977年在《科學通報》發表,并迅速被《化學文摘》所收錄。然而,當時的大環境不允許我們發表任何論文,除了少數幾篇中文文章。這句話反映出青蒿素在傳播過程中遇到的艱難。關鍵詞3理由由于化學穩定性的考量,有機化學家們起初不認為雙氫青蒿素,一類青蒿素的衍生物,是好的藥物。創新研究遭遇到否定危機。關鍵詞4理由2.結合文本,總結青蒿素發展艱難的原因。01020304發現青蒿素的抗瘧性:文獻檢索和實驗工作的浩大,實驗條件的艱苦。從分子到藥物:藥物臨床實驗的繁雜以及成藥過程的反復驗證。普及和傳播:國內科研環境遭遇到時代的束縛,導致中國醫藥發展與世界的交流缺失。超越青蒿素:創新的實驗遭到傳統化學家的質疑。3.中醫藥對人類健康有哪些貢獻?①中醫療效好且相對安全,現在已經被歐美國家用于臨床測試。②用藥品種靈活調整,劑量可酌情增減。③中醫的“活血”以緩解瘀血的核心準則在西方也得到應用。④將中國醫藥的藥效和血流的生物力學性質相結合,形成一個新學科“生物力藥理學”。⑤中國醫藥有助于戰勝世上危害人類生命的疾病,提升世界人民的健康和幸福。二、速讀,梳理文章邏輯結構青蒿素:人類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概述提取青蒿素一事介紹科研的關鍵里程中醫藥學的貢獻發現提取傳播超越總分總一般特殊個別一般學習活動一、精讀,分析人物性格特點從屠呦呦的自我介紹中,你認識到了她哪些方面的品質特征?方法指導叁肆伍貳從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通過對小說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心理以及正面和側面等描寫進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從分析情節入手。在情節的展開中,通過描寫人物的外貌、行為和心理,展現人物的鮮明個性。因此,賞析人物形象,可以從情節入手,據情節論人。從分析環境入手。人物的成長變化、人物形象(性格)的形成與社會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什么樣的典型環境塑造什么樣的典型性格。如《祝福》一課中祥林嫂的性格特點就帶有明顯的時代環境的烙印。從人物關系、作者議論(評價)、其他人物的評價入手。壹從文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經歷、教養、氣質等方面來入手。因為這些直接決定人物的言行,影響人物的形象(性格)。分析示例01我從1955年開始中草藥的研究。大學畢業后,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那些彌足珍貴的日子里,我對中草藥的好奇心轉換成強烈的動力,特別是在研究所安排我脫產全時學習中國傳統醫學那兩年半的時間里。——充滿對中醫藥領域的熱愛。020304青蒿素是人類征服疾病進程中的一小步。——謙虛而又展現了永不止步的科研精神。1959年至1962年,我脫產參加中醫培訓,這些課程是專門為具有西醫背景的專業人士所設計的。這兩年半的訓練使我發現中國傳統醫學的豐富寶藏,并領悟關于人性和宇宙的中國傳統哲學精妙思想。——對學習充滿熱情。在項目的第一階段,我們調查了2000種中草藥,確定了640個可能具有抗瘧效應的成分。從200種中藥中提取了380余種成分用于老鼠模型測試其抗瘧效果,然而進展甚微。——嚴謹從事醫學實驗的精神05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我們很難對新藥進行臨床試驗。為了幫助瘧疾病人,我和我的同事勇敢地做志愿者,第一個嘗試青蒿提取物,確認其對人安全無毒。我們隨后赴海南對瘧疾病人進行臨床治療,結果振奮人心:病人癥狀迅速消失!——排除萬難,堅定不移地進行臨床實驗的決心。0607由于化學穩定性的考量,有機化學家們起初不認為雙氫青蒿素,一類青蒿素的衍生物,是好的藥物。然而,我們在評價青蒿素的時候,發現雙氫青蒿素較青蒿素更加穩定,而且十倍有效。更重要的是,雙氫青蒿素治療的病人,重復犯病率小很多。——對自己醫學研究成果的肯定和堅持。青蒿素是中國醫學給予人類的一份珍貴禮物。和其他植物化學的發現在藥物開發中的應用相比,青蒿素的歷程相對短暫。但這絕不是中醫智慧的唯一果實。——對中醫醫學價值有著強烈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二、研讀,探究人物精神品質以《我眼中的屠呦呦》為題,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來探討屠呦呦精神的時代意義。提示:屠呦呦是我國醫學界的英雄,結合國家所倡導的英雄精神去分析才能有時代感,在習近平主席所倡導的英雄精神中有幾點可以借鑒:①崇尚英雄精神是從中汲取優秀的品質和精神:英雄精神是“精忠報國”的愛國精神、英雄精神是“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精神信仰、英雄精神是“死在戈壁灘、埋在青山頭”的奉獻精神、英雄精神是“臥薪嘗膽”的奮斗精神。②銘記英雄精神是永葆中華民族戰斗力的精神力量。“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 英雄們的事跡和精神都是激勵我們中華民族前行的強大力量。③傳承英雄精神是激勵我們實現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習近平在《之江新語》中提到,“學所以益才也。礪所以致刃也”。我們就是要善于向先進典型學習,在一點一滴中完善自己,從小事小節上修煉自己,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學習先進、保持先進、趕超先進。探討時代意義可以從崇尚、銘記和傳承三個方向來談。一是要崇尚屠呦呦身上那種為中國乃至世界醫學發展奉獻終身的初心二是要銘記屠呦呦為醫學發展所作出的貢獻以及以她為代表的中國醫學家們砥礪前行的偉大精神三是要傳承這種精神,并把它作為在時代奮斗里的精神標配,以此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初讀文本,嘗試概括文章語言之美的表現。①語言敘述之精煉。文章沒有運用濃墨重彩的筆調來描述青蒿素的發展,而是使用非常精練的語言高度概括了青蒿素的發展,簡單準確,不矯揉造作,展現了嚴謹的科學態度。②語言敘述之平靜。屠呦呦的敘事語言是非常平靜的,平靜語言之下蘊藏的是她那顆對科學研究的扎實態度,對個人榮譽取得的云淡風輕。③語言邏輯之嚴謹。屠呦呦的語言邏輯思維非常嚴謹,清晰地呈現了青蒿素發展歷程,并在文章的末尾對中醫精神進行了升華。討論分享你身邊發生的或者你所了解的為中醫事業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人和事。提示橘井泉香:葛洪《神仙傳·蘇仙公傳》記載:蘇耽由于德行出眾,在漢文帝的時受天命為天仙。蘇耽在超脫凡俗時告知母親:“明年天下將流行瘟疫,咱們家庭院中的井水和橘樹能治療瘟疫。患瘟疫的人,給他井水一升,橘葉一枚,服下就能治愈。”后來果然瘟疫肆虐,前來求取井水、橘葉的人絡繹不絕,都被治愈了。于是醫學史上就有了“橘井泉香”的典故。杏林春暖:三國時有位醫生叫董奉,與華佗、張仲景齊名,號稱“建安三神醫”。他給人治病從不收錢,但要求被治好的人每人植杏樹五棵,輕病患者每人種一棵。幾年后,杏樹蔚然成林。董奉在此修身養性,這片杏林被稱為“董仙杏林”。每逢杏熟,董奉張榜公告,凡是到此買杏者不收銀錢,而是用稻谷換取。董奉又用換來的稻谷救濟貧民百姓。因此,后世常用“杏林春暖”“譽滿杏林”等詞稱頌醫生醫術的高明和醫德高尚。懸壺濟世:《后漢書·方術列傳》記載著一個傳說:東漢時有個叫費長房的人,偶見街上有一賣藥的老翁,懸掛著一個藥葫蘆兜售丸散膏丹。賣了一陣,街上行人漸漸散去,老翁就悄悄鉆入葫蘆之中。費長房看得真切,遂買了酒肉,恭敬地拜見老翁。后來,費長房隨老翁進入葫蘆十余日學得方術,返回故里時家人都以為他死了,原來已過了十余年。從此,費長房能醫百病,驅瘟疫,普濟眾生。不為良相,便為良醫:據史書記載,這句話是宋代名儒范仲淹所言。相傳范仲淹去祠堂求簽,當問簽得知自己不可以做宰相時,便又求一簽,說如果不能當宰相,愿意當良醫。當人們問及緣由,他回答說既然當不成宰相普濟萬民,可以當良醫為人民消除痛苦、利澤蒼生。張仲景在《傷寒論》中說“進則救世,退則救民”,表達的也是同樣的意思。這就是“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由來,范仲淹及當時的名儒的選擇使中醫藥的地位得以提高,是因為中醫藥治病救人和儒學的治國平天下有很大的相似性。撰寫對聯,歌頌屠呦呦的偉大精神。示例:鳴鹿呦呦,春風又發青蒿葉;啼鶯恰恰,橘井常流泉水香。為國人爭氣名傳百代,替中藥揚威功在千秋。慧女鉆研中國素,青蒿沐浴太陽紅。呦呦鹿鳴為萃青蒿素,款款心動決勝瘧原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