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4張PPT)泊秦淮杜牧目錄學習目標壹重點難點貳課堂導入叁探究新知肆課堂練習伍知識總結&課后作業陸學習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感受詩歌的節奏美和韻律美,背誦古詩詞。2.結合詩人的生活經歷,體會詩歌中蘊含的情感,賞析詩句的煉字之妙。3.激發熱愛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重點難點學習重點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感受詩歌的節奏美和韻律美,背誦古詩詞。2.結合詩人的生活經歷,體會詩歌中的情感,賞析詩句的煉字之妙。學習難點1.結合詩人的生活經歷,體會詩歌中的情感,賞析詩句的煉字之妙。3.激發熱愛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課堂導入同學們,當我們漫步在霓虹璀璨的江畔時,可曾想過千年前的詩人如何凝視繁華背后的隱憂?今天讓我們穿越時空,回到晚唐煙雨迷蒙的秦淮河畔。這里曾有畫舫凌波,商女淺唱,但杜牧卻在《后庭花》的柔靡曲調中聽出了亡國之音。這位心懷天下的詩人,用短短四句勾勒出醉生夢死的盛世危局。當我們展開詩卷,不僅要觸摸文字的溫度,更要思考:在紙醉金迷的表象之下,歷史究竟埋藏著怎樣的警示?若杜牧穿越千年看到今天的我們,又會發出怎樣的詠嘆?文學常識了解作者 杜牧杜牧,晚唐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西安)人。出身名門,祖父杜佑官至宰相。26歲中進士,歷任監察御史、黃池等州刺史,終官中書舍人。擅七絕,詩文俊爽峭健,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代表作《泊秦淮》《阿房宮賦》借古諷今,抒發憂國情懷。晚年編訂《樊川文集》,其詠史懷古詩筆力遒勁,在晚唐文壇獨樹一幟。文學常識寫作背景杜牧生活于晚唐時期,這時的唐王朝內外憂患,戰亂不斷,民不聊生。晚唐時局已經危機四伏,但統治者卻不以國事為重,視國政為兒戲,整日過著醉生夢死,尋歡作樂的生活。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兩岸,歷來是達官貴們享樂游宴的場所,“秦淮”也逐漸成為奢靡生活的代稱。詩人夜泊于此,眼見燈紅酒綠,耳聞淫歌艷曲,觸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國勢日衰,當權者昏庸荒淫,便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泊秦淮》。探究新知1.學習誦讀,感知文意。3.學習寫法,品讀語言。2.感知內容,理解情感。1.學習誦讀,理解詩意。學習誦讀讀準節奏讀出韻腳感知詩意泊秦淮杜 牧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lǒnɡ學習誦讀泊秦淮杜 牧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秦淮:即秦淮河,發源于江蘇句容大茅山與溧水東廬山兩山間,經南京流入長江。相傳為秦始皇南巡會稽時開鑿的,用來疏通淮水,故稱秦淮河。歷代均為繁華的游賞之地。煙:煙霧。籠:籠罩。泊:停泊。商女:以賣唱為生的歌女。后庭花:歌曲《玉樹后庭花》的簡稱。南朝陳皇帝陳叔寶(即陳后主)溺于聲色,作此曲與后宮美女尋歡作樂,終致亡國,所以后世把此曲作為亡國之音的代表。學習誦讀迷離月色和輕煙籠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賣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國之恨,隔著江水仍在高唱著玉樹后庭花。理解詩意泊秦淮杜牧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2.感知內容,理解情感。感知內容自由誦讀全詩,思考:1.詩歌首句描繪的畫面有何特點?有何作用?2.第二句在結構上有什么作用?3.結合背景資料,說說你對詩歌后兩句的理解。1.詩歌首句描繪的畫面有何特點?有何作用?感知內容互文:景物:畫面:作用:煙籠寒水月籠沙。月色和輕煙籠罩著寒水和沙灘;煙、月、水、沙(籠、寒);迷朦冷寂的秦淮夜景(籠、寒);渲染出朦朧、凄涼的氣氛,奠定了全詩傷感、憂愁的基調。2.第二句寫了什么內容?在結構上有什么作用?感知內容承上啟下1.“夜泊秦淮” 承接上句的寫景交代時間和地點,同時也照應詩題;2.“近酒家”為下文“商女” 的出場做鋪墊。夜泊秦淮近酒家理解情感3.結合背景資料,說說你對詩歌后兩句的理解。【材料1】杜牧生活于晚唐時期,這時的唐王朝內外憂患,戰亂不斷,民不聊生。晚唐時局已經危機四伏,但統治者卻不以國事為重,視國政為兒戲,整日過著醉生夢死,尋歡作樂的生活。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兩岸,歷來是達官貴們享樂游宴的場所,“秦淮”也逐漸成為奢靡生活的代稱。詩人夜泊于此,眼見燈紅酒綠,耳聞淫歌艷曲,觸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國勢日衰,當權者昏庸荒淫,便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泊秦淮》。【材料2】后庭花是詩歌《玉樹后庭花》的簡稱。南朝陳皇帝陳叔寶(即陳后主)溺于聲色,作此曲與后宮美女尋歡作樂,不理朝政,終致亡國,所以后世稱此曲為“亡國之音”。理解情感3.結合背景資料,說說你對詩歌后兩句的理解。【材料3】玉樹后庭花麗宇芳林對高閣,新妝艷質本傾城。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后庭。譯文樓殿高閣前有芳林花草競相爭春,妃子們本就貌美如花,加上盛裝打扮,更顯出傾城之貌。妃子們的嬌羞容態光彩照人,起初想要進門又停下。她們走出閨閣,含情脈脈地笑迎君王。她們的臉就像帶著晶瑩雨露的鮮花,她們的美態就如玉樹那樣秀麗,流光溢彩,照耀后宮。理解情感3.結合背景資料,說說你對詩歌后兩句的理解。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表面:諷刺歌女不知曲中意。實則:諷刺聽歌之人只顧尋歡作樂,不關心國家命運。借古諷今:諷刺當朝統治者貪圖享樂,不關心國事,表達了作者的憂憤之情。曲筆理解情感3.結合對全詩內容的感知,說說你對詩歌主題的理解。這首詩是詩人夜泊秦淮時觸景感懷之作,借陳后主因荒淫享樂終至亡國的歷史,諷刺那些不從中汲取教訓而醉生夢死的晚唐統治者,表現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無比關切和深深的憂慮。3.學習寫法,品讀語言。1.誦讀體會,詩歌是通過什么方法來增強情感的表達效果的?分析寫法寓情于景:煙籠寒水月籠沙月色和輕煙籠罩著寒冷的水面和沙灘,描繪了一幅迷朦冷寂的秦淮夜景圖,渲染出朦朧、凄涼的氣氛,奠定了全詩傷感、憂愁的基調。1.誦讀體會,詩歌是通過什么方法來增強情感的表達效果的?分析寫法曲筆(借古諷今)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運用曲筆的寫作手法,借古諷今,借商女諷刺統治者,表現了詩人對統治階級荒淫無度的憤怒,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憂慮。1.誦讀體會,詩歌是通過什么方法來增強情感的表達效果的?分析寫法用典: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引用了南朝陳后主(陳叔寶)作曲《玉樹后庭花》,尋歡作樂終致亡國的典故,借古諷今,表現了詩人對統治階級荒淫無度的憤怒,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憂慮。品讀語言2.任選角度賞析自己喜歡的詩句。提示:可以從煉字、情感、手法、畫面、意象等角度考慮,選擇自己理解最深入的一句詩進行賞析。注意表達要充分,格式要正確。品讀語言2.任選角度賞析自己喜歡的詩句。寫法角度:月色和輕煙籠罩著寒水和沙灘,描繪了一幅迷朦冷寂的秦淮夜景圖,寓情于景,渲染出朦朧、凄涼的氣氛,奠定了全詩傷感、憂愁的基調。煙籠寒水月籠沙品讀語言2.任選角度賞析自己喜歡的詩句。煉字角度:兩個“籠”字連用,將輕煙、淡月、寒水、細沙四種景物融為一體,貼切傳神地描繪出秦淮河兩岸迷朦冷寂的景象。煙籠寒水月籠沙品讀語言2.任選角度賞析自己喜歡的詩句。寫法角度:引用了南朝陳后主(陳叔寶)作曲《玉樹后庭花》,尋歡作樂終致亡國的典故,運用曲筆,借古諷今,表現了詩人對統治階級荒淫無度的憤怒,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憂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品讀語言2.任選角度賞析自己喜歡的詩句。煉字角度:“猶”,不應當如此而仍然如此。當時的唐王朝已處在風雨飄搖之中,而歌女看客們“猶”唱、“猶”聽,在這衰世之年,不以國事為懷,反用這種亡國之音來尋歡作樂,這怎能不使詩人產生歷史又將重演的隱憂呢?這個“猶”字,把歷史和現實巧妙的連為一體,委婉又深沉。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1.詩詞中要盡量避免重復用字,但是這首詩的第一句“煙籠寒水月籠沙”卻有重復的字,請結合全詩分析這樣寫的妙處。課堂練習示例一:“籠”字是“籠罩”之意,詩人連用兩個“籠”字,巧妙地將煙、水、月、沙四種景物融為一體;繪出秦淮河邊朦朧淡雅的景色,營造出迷蒙冷寂的意境。示例二:兩個“籠”字,既運用了互文見義的手法,又構成了音調的回環往復之妙;適合傳達含蓄深曲的情感,為下文的抒情蓄勢。課堂練習2.杜牧在詩歌中擅長把“治亂興亡之跡”也就是“治世亂世、興國亡國的舊跡”融入詩歌中,請你結合詩歌后兩句說說詩人是如何借“治亂興亡之跡”表達情感的。示例:詩歌后兩句借古諷今,借陳后主因荒淫享樂終至亡國的歷史,諷刺不從中汲取教訓而醉生夢死的晚唐統治者,表現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無比關切和深深憂慮。知識總結主旨上:這首詩是詩人夜泊秦淮時觸景感懷之作,借陳后主因荒淫享樂終至亡國的歷史,諷刺那些不從中汲取教訓而醉生夢死的晚唐統治者,表現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無比關切和深深的憂慮。寫法上: 1.借古諷今;2.寓情于景。1、背誦、默寫詩歌,整理筆記;2、積累、整理古詩中的用典名句,了解這些典故的內容和含義。課后作業道阻且長 行且將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