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考點一 字音、字形中考常考多音字1.拗:拗口(ào) 執拗(niù) 拗斷(ǎo)2.磅:磅秤(bàng) 磅礴(páng)3.剝:剝皮(bāo) 抽絲剝繭(bō)4.薄:薄餅(báo) 薄暮(bó) 薄荷(bò)5.刨:刨冰(bào) 刨根問底(páo)6.屏:屏息、屏氣凝神(bǐng) 屏障(píng) 屏營(bīng)7.泊:漂泊、泊秦淮(bó) 湖泊(pō)8.顫:顫抖(chàn) 寒顫、顫栗(zhàn)9.澄:澄澈(chéng) 澄沙(dèng)10.攢:攢成(cuán) 積攢(zǎn)11.撮:撮合、撮著吃(cuō) 一撮胡子(zuǒ)12.當:銳不可當(dāng) 勾當、當鋪(dàng)13.菲:芳菲(fēi) 妄自菲薄(fěi)14.冠:冠冕(guān) 冠軍(guàn)15.號:號叫(háo) 號角、號稱(hào)16.嚇:恐嚇、恫嚇(hè) 驚嚇(xià)17.橫:橫七豎八、橫行霸道(héng) 蠻橫、橫禍(hèng)18.藉:狼藉(jí) 慰藉(jiè)19.稽:無稽之談、滑稽(jī) 稽首(qǐ)20.嚼:味同嚼蠟(jiáo) 咀嚼(jué)21.角:角落、角度(jiǎo) 角色、角逐(jué)22.解:解剖(jiě) 押解、解差、解元(jiè) 渾身解數(xiè)23.勁:勁頭、用勁(jìn) 剛勁有力、遒勁(jìng)24.禁:忍俊不禁(jīn) 禁止、嚴禁(jìn)25.露:露臉、露馬腳(Iòu) 暴露、鋒芒畢露(lù)26.泥:拘泥(nì) 泥土、泥濘(ní)27.塞:要塞、邊塞(sài) 堵塞(sè) 瓶塞(sāi)28.宿:宿舍、風餐露宿(sù) 半宿、三天兩宿(xiǔ) 星宿(xiù)29.肖:惟妙惟肖、肖像(xiào) 姓肖(xiāo)30.咽:哽咽、嗚咽(yè) 下咽、狼吞虎咽(yàn) 咽喉(yān)易寫錯詞語(括號內為易錯字)弊病(蔽) 迥然(炯) 滄桑(倉) 脈搏(膊) 急躁(燥) 矯健(驕) 蹂躪(揉) 部署(布) 強悍(捍) 凋敝(蔽) 憧憬(瞳) 寂寞(莫) 松弛(馳) 云霄(宵) 羈絆(拌) 砥礪(詆) 妨礙(防) 真諦(締) 教誨(悔) 震撼(憾) 萎靡(糜) 蟄伏(蜇) 針砭(貶) 震撼(振) 沮喪(詛) 贍養(瞻) 恪守(格) 縝密(慎)舶來品(泊) 必需品(須) 岔路口(叉) 爆冷門(暴)喝倒彩(采) 金剛鉆(鋼) 綠茵場(蔭) 水龍頭(籠)文縐縐(謅) 水蒸氣(汽) 發祥地(詳) 化妝品(裝)別出心裁(栽) 川流不息(穿) 殫精竭慮(憚) 黯然失色(暗) 并行不悖(背) 倉皇失措(煌) 金碧輝煌(壁) 世外桃源(園) 銷聲匿跡(消) 形銷骨立(消) 走投無路(頭)典題 (2024·山東省統考)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學校開展了“何謂中國”主題系列活動。你和同學小魯、小元在一個小組,參加下面的活動。小魯準備了一篇作品參加活動。文傳中華泱泱華夏 追溯千年萬古河山 我們激情滿懷孕育出(絢 炫)爛的中華文化 新時代新征程行走于神州大地 中華文化文化的印記 豐富厚重的內(含 涵)融入身邊的點點滴滴 博大深邃的智慧吃到舌尖上的滿足 自強不息的精神聽見耳旁邊的悠遠 兼收并蓄的胸懷刻入基因中的抑揚 天下大同的愿景流進血脈里的婉轉 都是我們立于世界的穿越歷史風雨 自信之基依舊光彩容顏 力量之源文中加點字的讀音和括號中的字形,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絢 shuò 含 xù B.炫 sù 含 chǔC.炫 shuò 涵 chǔ D.絢 sù 涵 xùD [本題考查字音、字形。根據積累作答。“絢爛”指光彩耀眼,色彩明亮燦爛。“追溯”的“溯”讀作“sù”。“內涵”內在的涵養。“兼收并蓄”的“蓄”讀作“xù”。]方法指導辨析字音四妙招1.看是否符合漢語拼音規則。結合《漢語拼音方案》,判斷所提供的字音是否符合拼寫規則:聲調規則(一般按照a、o、e、i、u、ü的順序標調,iu、ui出現時,標在后面的元音上;輕聲音節不標調)、增加規則(i、in、ing單獨成音節,前面要加“y”;u前沒有聲母時,前面加“w”)、省略規則(i上標調省略上面的圓點,“ü、üe、üan、ün”與“j、q、x”相拼時,省略“ü”上面的兩點,與“n、l”相拼不省略)、隔音符號規則。2.避免多音字、形聲字、形近字誤讀。要注重常考易錯字的積累。積累多音字可根據語境定音,根據讀音辨義;積累形聲字,要注意古今語音的演變,考題中出現的大部分形聲字不能根據聲旁推斷讀音;積累形近字要分清細微差別,避免誤讀。3.掌握一些特殊字的書面語與口語的區別。如:血(xuè)液(書面語)、流血(xiě)(口語)。4.重視方言與普通話讀音的差異。重點是聲調和聲母。辨析字形六方法1.以音辨形。因形近而產生的錯別字,如果讀音有異,可憑借讀音來辨別。例如:“氣慨”“撲溯迷離”,根據形近字讀音的差別,只要一讀,就會發現:“慨”讀“kǎi”,“概”讀“gài”,此處應為“概”;“溯”讀“sù”,“朔”讀“shuò”,此處應為“朔”。2.以形辨形。對于因不辨形聲字形旁而產生的錯別字,可以通過分析形旁來推斷。例如:“拌腳石”,鎖定偏旁進行分析,“拌”從“手”,是“攪和、爭吵”的意思;而“絆”從“纟”,是“擋住或纏住,使跌倒或使行走不方便”的意思。故應為“絆”。3.以義辨形。因不明詞義或誤解詞義而造成的錯別字,可以采用逐一釋義的方式來推斷。例如:“穿流不息”,用逐一釋義的方式看,成語“川流不息”的意思是“像水流那樣不停流淌,形容行人、車馬等來往不斷”,因此“穿”不合詞義,應為“川(河流)”。4.結構推形。有的詞語,特別是成語,往往結構對稱,詞義也相對應。如果書寫錯誤,就可通過對相應字字形的辨析推斷出來。例如:“察顏觀色”,結構上是并列關系,根據對應位置字的意義相同或相關、詞性相同的特點,就可以看出“顏”與“色”不相對,“色”是臉色,而不是顏色,因此“顏”應為“言(語言)”。5.來源推形。對于因不了解詞語來源而寫錯的字,可以采用聯想來源的方式推斷。例如:“世外桃園”這個錯例,“世外桃源”與陶淵明有關,他曾寫下著名的《桃花源記》,因此“源”不能誤寫為“園”。6.語境推形。特定的語境需用特定的詞語,可以依據語境的限定來判斷字形的正誤。例如:“他倆為了迷惑敵人,化妝成夫妻。”“化妝”的意思是“用脂粉等使容貌美麗”,而依據語境應是“假扮”的意思,所以“化妝”應改為“化裝”。1.(2024·東營中考改編)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問題。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黃河穿越黃土高原,奔至齊魯大地,攜帶大量泥沙從東營入海,年均造陸13.8平方公里。滄海桑田,大河息壤,這里被譽為共和國最年輕的土地。河海交匯、生態濕地、珍稀bīn危鳥類等獨具特色的生態旅游資源,令人心馳神往。……黃河口生態旅游區現有鳥類373種,其中國家級保護鳥類91種,是全球鳥類重要的中轉站、越冬地和繁殖地。遷徙,是鳥類生命周期中風險最高的行為,對遷飛路線和棲息地生態有嚴苛的要求。黃河口生態旅游區處在全球鳥類重要的遷飛通道上,每年近600萬只鳥兒組成無數“飛行編隊”穿梭忙碌,被形象地稱為“鳥類國際機場”。根據拼音寫漢字和給加點字注音,都正確的一項是( )A.瀕 xī B.濱 xīC.瀕 qī D.濱 qīC [本題考查字音、字形。瀕危(bīn wēi):指接近危險的境地,快要滅亡、消失。通常用于形容物種、語言、文化等面臨滅絕或消失的危險狀態。棲息(qī xī):指(動物)在僻靜處歇息,多指鳥類。后來也用來指人居住或停留。]2.(2024·濱州中考)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問題。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冬天就像幸福常常珊珊來遲,好戲也每每最后出場。它以朔風為前導,“正是霜風飄斷處,寒鷗驚起一雙雙”。不光寒鷗,樹上的葉子也被寒風盡數吹落,光影斑駁、色彩相雜,為大地鋪就柔軟的地毯。也許你喜歡春的生機盎然、夏的熱烈粗獷、秋的碩果累累,但我更喜歡冬的沉穩敦厚。冬天就像一副油畫,近看,或許有些駁雜、粗糙,遠看則渾厚、豐富。描繪它時,大自然調動了太多的藝術靈感,在超然俊拔中展現山水的雄渾,于蒼勁剛毅中又穿插雋永的詩情。它的豐富與質感不同于照片定格的瞬間,僅靠眼睛觀賞遠遠不夠,要用心去慢慢領悟。過濾了春天的嫵媚、夏天的熱情、秋天的蕭瑟,冬天帶給我們的除了寒冷,還有寒冷后面的細膩、真誠與柔情。(1)文段中加點字的讀音不正確的一項是( )A.盎然(àng) B.粗獷(guǎng)C.粗糙(cāo) D.蒼勁(jìn)D [本題考查常見易誤讀字。D項有誤,“蒼勁”中的“勁”讀作“jìng”。](2)文段中的畫線詞語,書寫正確的一項是( )A.朔風 珊珊來遲 B.一副 碩果累累C.蕭瑟 沉穩敦厚 D.細膩 超然俊拔C [本題考查常見易錯字。A項,“珊珊來遲”應為“姍姍來遲”。B項,“一副”應為“一幅”。D項,“超然俊拔”應為“超然峻拔”。]3.(2023·泰安中考)下列各句中加點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這時舷(xián)窗已經燒得黑乎乎的,我坐在里面,懷抱操作盒,屏(píng)息凝神地等待著配合程序。B.我吃了一嚇,趕忙抬起頭,卻見一個凸顴(quán)骨,薄嘴唇,五十歲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兩手搭在髀(pí)間。C.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bài)谷,棒上系(xì)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D.哦,逝去的多少歡樂和憂戚(qī),我枉(wǎng)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畫!哦!多少年來你豐潤的生命,永在寂靜的諧奏里勃發。D [本題考查字音辨析。A項,“píng”應讀“bǐng”。B項,“pí”應讀“bì”。C項,“bài”應讀“bǐ”,“xì”應讀“jì”。]4.(2023·泰安中考)下列各句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絡繹不絕,士農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業,無所不備。B.要論中國人,必須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匡騙,卻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C.在我認識的一些前輩和同輩里,重視語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做則,鞠躬盡粹,葉圣陶先生應該說是第一位。D.那時自己對人情事故還不懂,好聽點說,心還像素絲樣純潔,什么爭訟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識領域的。A [本題考查字形辨析。B項,“匡騙”應為“誆騙”。C項,“以身做則”應為“以身作則”,“鞠躬盡粹”應為“鞠躬盡瘁”。D項,“人情事故”應為“人情世故”。]考點二 詞語(含成語)運用常考近義詞語辨析1.必需·必須:“必需”為動詞,指一定要有;不可少。側重于不可或缺。“必須”為副詞,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一定要;也用來加強命令語氣。2.承載·承擔:“承載”指托著物體,承受它的重量。一般與文化、精神搭配。“承擔”指擔負;擔當。一般與責任搭配。3.傳承·傳遞:“傳承”指傳授和繼承。多用于文化、技藝等。“傳遞”指由一方交給另一方;輾轉遞送。多用于較具體的事物。4.度過·渡過:“度過”多用于與時間推移有關的情況。“渡過”指由此岸到達彼岸,有通過的意思。5.法治·法制:“法治”,動詞,指根據法律治理國家和社會。“法制”,名詞,指法律制度體系,包括一個國家的全部法律、法規以及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監督等。6.果斷·武斷:“果斷”形容有決斷,不猶豫,褒義詞。“武斷”形容言行主觀片面,貶義詞。7.堅忍·堅韌:“堅忍”指(在艱苦困難的情況下)堅持而不動搖;“堅韌”指堅固有韌性。8.截止·截至:“截止”指(到一定時期)停止,不再進行了。強調“停止”。“截至”指到某個日期,可能還要延續下去。強調“時間”。9.品味·品位:“品味”作動詞時,指仔細體會、玩味;作名詞時,指(物品的)品質和風味,也指格調和趣味。“品位”,名詞,泛指人或事物的品質、水平。10.權利·權力:“權利”指法律賦予人實現其利益的一種力量(跟“義務”相對應);“權力”指政治上的強制力量,也指職責范圍內的支配力量。常考成語誤用類型一、望文生義1.天衣無縫:形容事物(多指詩文、話語等)嚴密,沒有一點兒破綻。(不能理解為服裝精致得體)2.味同嚼蠟:多指文章或講話枯燥無味。(不能理解為大餐、食物)3.摩肩接踵:形容人很多,很擁擠。(不能理解為親密的意思)4.藏污納垢:比喻包容壞人壞事。(不能理解為隱藏污垢、不干凈的東西)5.婦孺皆知:婦女、小孩都知道,指人人都知道。(不能單指婦女和兒童知道)二、褒貶誤用1.雨后春筍:春雨過后連連破土而出的竹筍。比喻大量涌現的新事物。(含褒義)2.尋章摘句:指讀書時只摘記一些漂亮詞句,不深入研究;也指寫作只堆砌現成詞句,缺乏創造性。(含貶義)3.嘆為觀止:指贊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極點。(含褒義)4.見異思遷:看到別的事物就改變原來的主意,指意志不堅定,喜愛不專一。(含貶義)5.無所不為:沒有什么不干的,多指什么壞事都干。(含貶義)三、對象誤用1.戛然而止:形容聲音突然中止。(不能用于其他對象)2.巧奪天工:精巧的人工勝過天然,形容技藝極其精巧。(僅指人工技藝,不用于自然事物)3.妙手回春:稱贊醫生醫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專指醫術。(不能用于其他方面)4.天倫之樂:指家庭中親人團聚的快樂。(只形容親人之間)5.駭人聽聞:使人聽了非常吃驚。(多指社會上發生的壞事)四、語義重復1.忍俊不禁:指忍不住笑。(不能與“笑”連用)2.銷聲匿跡:不再公開講話,不再出頭露面。(不能與“隱藏”連用)3.津津樂道:很感興趣地談論。(不能與“說”連用)4.強聒不舍:嘮嘮叨叨說個沒完。(不能與“說個不停”連用)5.莘莘學子:眾多的學子。(不能與“眾多”等詞連用)五、謙敬錯位1.誨人不倦:教育人極有耐心,從不厭倦。(敬辭,多形容別人)2.當之無愧:承受得起某種評價、稱號或榮譽,毫無愧色。(敬辭,不可形容自己)3.洗耳恭聽:專心地聽。(謙辭,請人講話時說的客氣話)4.班門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謙辭,只能用于自己)典題 (2024·山東省統考)你們小組負責展館布置。小元在下面四塊展板上分別寫了主題詞,其中加點成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唱念做打,技藝精湛;生旦凈丑,精彩紛呈。臉譜奇妙,唱腔婉轉,人物表演惟妙惟肖,故事情節跌宕起伏,盡顯世間百態。 書有五體,搖曳多姿;墨分五色,摹繪風流。舞文弄墨,彰顯書畫藝術的高雅志趣,體現了中國人“天人合一”的哲學追求。 絲竹有韻,五音多情。曲如流水,悅耳動聽;聲若天籟,余音繞梁。或蘊超然物外之趣,或表凜然傲骨之意,足以壯志抒懷。 一磚一瓦,筑精益求精之品;一榫一卯,顯獨具匠心之工。飛檐斗拱,是凝固的音樂,是定格的舞蹈,寄托著浪漫的安身夢。A B C DB [本題考查成語和熟語。成語(熟語)使用中的常見錯誤有望文生義、主觀臆斷、對象不當、張冠李戴等。B項,舞文弄墨,原指歪曲法律條文作弊,現多指玩弄文字技巧。感彩含貶義。這里描述的是“書畫藝術的高雅志趣”,用“舞文弄墨”不符合語境。]方法指導近義詞辨析三角度1.詞義的角度(1)詞義范圍。如“包括”和“囊括”都有“包含”的意思,但范圍的大小不同。“包括”常指其中一部分,不一定是全部;“囊括”是全部包羅在內。(2)詞義輕重。如“信任”,相信而敢于托付,語義較輕;“信賴”,信任并依靠,既包含“信任”的語義,又增添了新的語義,語義較重。(3)詞義側重點。如“詭辯”著重在“詭”,即欺詐、狡猾;“狡辯”著重在“狡”,即狡猾。2.用法的角度(1)適用對象。如“撫養”是指長輩對晚輩,年長者對年幼者;“贍養”指晚輩對長輩,年幼者對年長者。(2)搭配習慣。如“堅定”常與“立場”“方向”等詞語搭配,“堅強”常與“意志”“性格”等詞語搭配。3.色彩角度(1)感彩。如“鼓動”是中性詞,好的方面、壞的方面都可用;“鼓舞”是褒義詞,指使振作起來,增強信心和勇氣,用在好的方面;“煽動”是貶義詞,有鼓動別人做壞事之意,用在壞的方面。(2)語體色彩。如“商量”多用于口語,屬于口頭語體;“商榷”多用于正式場所,屬于書面語體。成語辨析五小招1.看適用對象,不張冠李戴有些成語有特定的適用對象,如果把握不準,就極易造成誤用。如“花枝招展”用于女子,“鶴立雞群”對象是人,“馬革裹尸”用于軍人,“豆蔻年華”專指女子十三四歲時,“萍水相逢”只能形容素不相識的人偶然相遇;等等。2.辨感彩,不褒貶誤用成語從感彩上可分為褒義、中性、貶義,在使用過程中,必須辨明褒貶,否則就容易造成褒詞貶用或貶詞褒用的錯誤。如同樣指“用盡心思謀劃”,“殫精竭慮”是褒義詞,“處心積慮”是貶義詞。3.探成語來源,不望文生義成語的意義是約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如果不仔細辨析,僅憑構成詞語的字面判斷,就極易造成望文生義的錯誤。如“風口浪尖”比喻社會斗爭極為激烈、尖銳的地方。與風浪無關。“正襟危坐”形容嚴肅或拘謹的樣子。與整理衣服、坐姿無關。4.看所在語境,不前后重復有一些成語本身的意思與句子前后有重復,造成失誤。如“當它突然戛然而止的時候,世界出奇地寂靜”,“戛然而止”已含有“突然”的意思。再如“忍俊不禁地笑”,也是語義重復。5.判主客身份,不謙敬錯位有些成語是謙辭,只能對自己;有些成語是敬辭,只能對別人。如果辨別不準,便會犯謙敬錯位的錯誤。如“蓬蓽生輝”是謙辭,一般用于表示“由于別人到自己家里來或張掛別人給自己題贈的字畫等而使自己非常光榮”。不能用在別人身上。1.(2024·東營中考改編)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問題。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黃河穿越黃土高原,奔至齊魯大地,( )大量泥沙從東營入海,年均造陸13.8平方公里。滄海桑田,大河息壤,這里被譽為共和國最年輕的土地。河海交匯、生態濕地、珍稀瀕危鳥類等獨具特色的生態旅游資源,令人( )。從黃河口乘船順河而下,你可以看到黃色的水注入藍色的大海,形成一條黃藍相匯的飄帶,( )。遠望樓上,除了盡看河海交匯的氣魄,還可以春觀蘆葦添新綠,秋望堿蓬大地紅,最能豐富內心的色彩。( )在秋冬之交,站在高處遠眺,大地像是覆蓋了一層紅地毯,如霞似火。依次填入語段中括號內的詞語,正確的一項是( )A.攜帶 心馳神往 涇渭分明 尤其B.攜帶 心猿意馬 平分秋色 因此C.捎帶 心馳神往 平分秋色 尤其D.捎帶 心猿意馬 涇渭分明 因此A [本題考查詞語運用。第一空,“攜帶”指隨身帶著;照顧,幫助。“捎帶”指順便,附帶。此處指黃河奔至齊魯大地,帶著大量泥沙從東營入海,應選“攜帶”。第二空,“心馳神往”指心神飛到(向往的地方),形容非常向往。“心猿意馬”指心意好像猴子跳、馬奔跑一樣控制不住,形容心里東想西想,安靜不下來。此處指這里獨具特色的生態旅游資源令人非常向往,應選“心馳神往”。第三空,“涇渭分明”指涇河水清,渭河水渾,涇河的水流入渭河時,清濁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平分秋色”比喻雙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此處指黃色的水注入藍色的大海,形成一條黃藍相匯的飄帶,界限清楚,應選“涇渭分明”。第四空,“尤其”表示更進一步,突出強調。“因此”表示因果關系。此處指秋冬之交站在高處遠眺,大地像是覆蓋了一層紅地毯,如霞似火,這種景象更為突出,應選“尤其”。]2.(2024·濟寧中考改編)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問題。“咚!咚!咚!”不遠處傳來一陣牛皮大鼓聲,參加競渡的18條龍船緩緩(露相/亮相);這些體形狹長的“水上蛟龍”龍頭高昂,龍尾翹起,龍睛閃爍,龍須飄飄,威風凜凜。只見一艘25米長的龍船上,40多位漢子摩拳擦掌:鼓手站在船中央,手上的鼓棒稍稍抬起,時刻準備著擊鼓鳴響;劃手們身體前傾,雙手推槳,嚴陣以待;船頭和船尾處的舵手看起來十分(淡定/淡泊),他們望著遠處的彎道,若有所思。突然,“嗶”的一聲哨響,龍船上的幾十支槳應聲而動,船如離弦的箭一般向前沖去,河道里瞬間泛起驚濤駭浪。河面上鼓號震天,河畔的看臺上有將近2 000位觀眾吶喊助威,場面蔚為壯觀!依次選用文中括號里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A.亮相 淡定 B.露相 淡泊C.亮相 淡泊 D.露相 淡定A [本題考查詞語的辨析運用。第一空,“亮相”是戲曲演員上下場時或一節舞蹈、武打完畢后,在一個短促的停頓中所做的塑像式姿勢。有突出地顯示人物的精神狀態的作用。“露相”指露出本來面目,顯露出某種表現。文中指龍船出現在觀眾面前,故用“亮相”。第二空,“淡定”形容一種冷靜、鎮定、從容的態度。“淡泊”指對于名利冷淡,不看重;也指家道清貧;恬淡寡欲。文中指舵手很冷靜,故用“淡定”。]3.(2023·泰安中考)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運用正確的一項是( )A.他不在,我心照不宣地知道他在哪兒,就飛跑到存放眼睛的那個小房間。他果然在里面,看著大屏幕。B.其怡情也,最見于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于夸夸其談之中;其長才也,最見于處世判事之際。C.過去見一位作者出外寫生,兩個禮拜就畫了一百多張,這當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認識對象,更不可能創造意境。D.我猜想關鍵一定在母鴨的叫聲上,因為從外表看來,不管是那只家養的白鴨還是麝香鴨,都和真正的水鴨長得天各一方。C [A項,“心照不宣”指彼此心里明白,不必明說。此處用來形容“我”單方面知道他在哪兒,屬于對象誤用。B項,“夸夸其談”指說話或寫文章浮夸,不切實際,含貶義。根據語境可知,此處褒貶誤用。C項,“浮光掠影”形容印象不深刻。此處形容作者對對象的認識不深刻,使用正確。D項,“天各一方”指彼此相隔遙遠,難于相見。此處形容白鴨、麝香鴨與真正的水鴨之間長相區別明顯,屬于望文生義。]考點三 病句修改常見病句類型一、搭配不當1.主謂搭配不當主要表現為主語(句子的被陳述對象)或謂語(對主語動作或狀態的陳述或說明)由并列短語充當,謂語不能陳述主語。示例:晚會過后,她那優美的舞姿,動聽的歌聲,還回響在我耳邊。(主語“舞姿”與謂語“回響”不搭配。應改為:晚會過后,她那優美的舞姿浮現在我的眼前,那動聽的歌聲,還回響在我耳邊。)2.動賓搭配不當主要表現為兩個動詞與一個賓語[動作(動詞)的接受者]或一個動詞帶兩個以上賓語時,賓語與動詞不搭配。示例:這家博物館大膽地創新,利用“云端”開設網上展廳,提高數字化建設的步伐。(動詞“提高”與“數字化建設的步伐”搭配不當。應將“提高”改為“加快”。)3.主賓搭配不當主語和賓語中心語不能搭配。示例:我國的森林面積已經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這得益于國家重點生態工程的穩步實施。(“森林面積成為國家”搭配不當,應刪去“的森林面積”。)4.一(兩)面與兩(一)面搭配不當前面一句兩面,后面一句一面;或者前面一句一面,后面一句兩面。示例:我們能不能培養出“四有”新人,是關系到我們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大事,也是教育戰線的根本任務。(兩面對一面,刪去“能不能”。)5.關聯詞語搭配不當關聯詞應該成對搭配,并與語意相符。示例:只要增加收入,才能使糧食生產穩步增長。(“只要”與“才能”搭配不當。“只要”改為“只有”。)二、語序不當1.多項定語的語序不當語序排列規律:表示領屬或時間、處所;指稱代詞或數量短語;動詞或動詞性短語;形容詞或形容詞性短語;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簡記為:“屬、指(數)、動、形、名”。示例:植物園里(表處所)那(指示代詞)幾朵(數量詞)剛剛盛開(動詞)的紅色(形容詞)卡羅拉(名詞)月季被人摘走了。2.多項狀語語序不當語序排列規律:表目的或原因的介賓短語;表時間的名詞或介賓短語;表處所的名詞或介賓短語;表范圍、頻率等的副詞;表情態的形容詞;表對象的介賓短語。示例:那位失主為表謝意(表目的),昨天(表時間)在電視臺(表處所)又(表頻率)誠摯地(表情態)為他(表對象)點了一首歌。3.虛詞語序不當語序排列規律:(1)關聯詞的位置:復句中,分句同一個主語時,關聯詞在主語后邊;分句主語不同,關聯詞在主語前邊。(2)虛詞位置:“把”字句和“被”字句中的否定副詞放在“把”“被”之前。示例1:不僅語文有利于增強人們的文化自信,而且在弘揚革命文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兩個分句同一個主語,將“不僅”放到“語文”后面。)示例2:如果把眼前的事情不趕快做完,就會耽誤后面的工作。(“不”字應移到“把”之前。)4.并列短語(詞)、分句語序不當在一個句子中,要注意并列短語(詞)的先后、輕重、大小的關系,遵循一定的邏輯關系。示例:對祖國悠久歷史、燦爛文化的理解和認同,是發展和培育愛國主義情感的重要條件。(將“發展”和“培育”調換位置。)三、成分殘缺1.主語殘缺一般是介詞的使用造成主語殘缺。示例:在央視的文化欄目《國家寶藏》中,通過守護人的講述,使觀眾看到了國寶的“前世今生”。(去掉“通過”或“使”。)2.謂語殘缺缺少謂語中心語。示例:最近又發動了全面的質量大檢查運動,要在這個運動中建立與加強技術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建立”前缺少謂語,應加動詞“完成”。)3.賓語殘缺缺少賓語中心語。示例:她給我描繪了除夕農民包餃子,初一清晨全家在一起吃餃子、放鞭炮。(在“放鞭炮”后面添加“的情景”。)四、語義重復指成分累贅多余,造成重復啰唆。示例:大約數百萬左右青年學生參加了“鄉村振興”活動,把汗水揮灑在希望的田野上。(“大約”和“左右”語義重復,刪去其中一個。)五、結構混亂1.句式雜糅把兩種不同的句法結構混雜在一個表達式中,結果造成語句結構混亂、語意糾纏。示例:這本雜志的讀者對象主要是面向中學生以及一些文學愛好者。(把“主要對象是”和“面向中學生”兩個句子雜糅在一起,應刪掉“面向”或“的讀者對象”。)2.中途易轍在語言表達中,一句話說了一半,忽然另起爐灶,又來了一句,造成句子之間沒有銜接。示例:參加這次活動的演員們,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前兩個小句說的是“演員們”,第三小句另起爐灶說的是對“演員們”的“評價”。在“給予”前加“觀眾”或把“給予了”改為“得到了”。)六、表意不明1.存在歧義主要是數量詞語的位置不對、并列短語關聯不明確、省略不當、停頓不當等。示例:為強化創新意識,學校專門開設展臺,展出了十幾個學生制作的飛機模型。(“十幾個”既可以理解為“十幾個飛機模型”,也可以理解為“十幾個學生”,應改為“學生制作的十幾個飛機模型”或“由十幾個學生制作的飛機模型”。)2.指代不明有些句子因代詞或名詞性短語指代不明產生歧義。示例:老王和老李是我的忘年交,他60多歲了,很喜歡蒔花弄草。(“他”指代不明,可改為“老王”或“老李”。)七、不合邏輯1.前后矛盾前面的說法與后面的說法自相矛盾,彼此沖突,它包括時間、數量、范圍、動作、位置、狀態等多方面的矛盾。示例:這篇作文真難寫,我用了整整兩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才寫好交卷。(前后矛盾,將“整整”或“左右”刪去。)2.否定不當否定不當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不”“沒有”“否認”“否則”等否定詞的多次出現造成否定不當;二是“杜絕”“忌”等隱蔽性否定詞的誤用造成否定不當。示例:為了防止這類事故不再發生,我們加強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防止”“不再”構成雙重否定,這等于說“為了讓交通事故再次發生”。應改為“為了防止這類交通事故再次發生”。)3.分類不當指將不同范疇的概念劃為同一范疇或將具有主從關系(如學生與中學生)、交叉關系(工人與青年)的概念并列使用。示例:當前大多數的中學生認為較難的學科有語文、英語、物理和作文。(“作文”不屬于學科,將“和作文”刪去。)4.不合事理句子表達的語義與通常的事理相悖,不能使人信服。示例:春節期間,這個市的3 000多名消防隊員,放棄休假,始終堅守在各自執勤的崗位上。(“放棄休假”,從事理上講不通。)典題 (2024·山東省統考)展館出口處,小魯在留言墻上寫了一句感言:中國藝術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是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對至真至美不懈追求的結果。這句話有語病,請寫出修改后的句子。 [解析] 本題考查病句的修改。首先閱讀句子,結合病句的類型判斷出屬于哪種病句,然后找到對應的修改方法。試題中的句子屬于結構混亂中的句式雜糅,題目中的句子把“的原因”和“的結果”雜糅在一起了,修改方法是刪去“的原因”或“的結果”。[答案] (示例一)中國藝術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是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對至真至美的不懈追求。(示例二)中國藝術取得輝煌成就,是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對至真至美不懈追求的結果。方法指導修改原則1.真實性原則。要保持句子的原意,不要違背原意,另起爐灶。2.針對性原則。要針對病句的實際情況進行修改。哪兒有語病,就改哪兒;是什么語病,就用什么方法來修改。3.經濟性原則。要“多就少改”,如可以調整語序的盡量不增刪,可以改一處的就不要改兩處等。做題步驟第一步:讀句子,借助語感找病灶,別扭的地方往往就是有語病的地方。第二步:看標志,找到病因好下藥。標志詞重點看介詞,判斷是否缺少主語;看動詞,判斷動賓是否搭配得當,是否缺少賓語;看并列短語,判斷是否語序不當、搭配不當、不合邏輯;看到兩面詞(雙面詞),判斷是否搭配不當;看否定詞,判斷是否否定不當;看關聯詞,判斷關聯詞搭配是否得當,關聯詞位置是否恰當;看到數量詞和約數詞,判斷是否前后矛盾或語義重復;看判斷詞,判斷主賓搭配是否得當;看代詞,判斷是否指代不明;看到“縮小”“減少”“降低”等詞語,判斷是否出現與倍數連用的錯誤。第三步:四改法,規范操作保準確。增:針對成分殘缺,補上殘缺成分。刪:針對重復贅余、句式雜糅,刪去多余字詞短語。換:針對搭配不當,換上恰當的字詞。調:針對語序不當,調整字詞句的順序。第四步:復查修改后的句子,確保通順,不出現新的語病。1.(2024·濟寧中考改編)下面這句話有語病,請寫出修改后的句子。河面上發出鼓號震天,河畔邊的看臺上有將近2 000余位觀眾吶喊助威,場面蔚為壯觀! [解析] 本題考查病句修改。“河面上發出鼓號震天”屬于搭配不當,應改為“河面上鼓號震天”;“河畔邊”屬于語意重復,“畔”就有“邊”的意思,應去掉“邊”;“將近”與“余”前后矛盾,應去掉一個。[答案] 河面上鼓號震天,河畔的看臺上有將近2 000位觀眾吶喊助威,場面蔚為壯觀!2.(2024·煙臺中考改編)閱讀探究下面的材料。隨著科技的飛速進步,人工智能(AI)已逐漸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人臉識別技術作為AI領域的一個重要應用,正廣泛應用于安全監控、金融支付、身份驗證等多個領域。但是,由于人臉識別技術的高度精確性,使隱私泄露的風險概率大大增強,一旦數據被濫用或泄露,后果不堪設想。誤識和濫用的可能性也引發了公眾對于技術可靠性的擔憂。因此,規范AI人臉識別技術的發展勢在必行。(節選自《中國經濟周刊》)材料中的畫線句有兩處語病,請提出修改意見。由于人臉識別技術的高度精確性,使隱私泄露的風險概率大大增強,一旦數據被濫用或泄露,后果不堪設想。 [解析] 本題考查病句的修改。材料中的畫線句因介詞誤用導致主語殘缺,應刪去“由于”或“使”;句中“風險概率”與“增強”搭配不當,應將“增強”改為“提高”。[答案] 刪去“由于”或“使”;將“增強”改為“提高”。3.(2024·濱州中考)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1991年,鄒平丁公遺址發現了一座龍山文化城址,入選“1991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在此地發現了“陶書”,使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提前了約800年左右,引起國內外轟動。B.“世界數學泰斗”劉徽,今山東濱州人,魏晉時期數學家,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進小數概念的人。著有《九章算術注》和《海島算經》。C.通過濱州市博物館館藏的“黃河河道變遷圖”,讓我們知道在古代南到博興北到無棣都曾有過黃河故道。D.“兵家鼻祖”孫武所著《孫子兵法》揚名海內外。在濱州,很多中小學開展了多種孫子文化校本課程。B [本題考查病句辨析。A項,重復啰唆,可刪掉“約”或“左右”。C項,成分殘缺,可刪掉“通過”或“讓”。D項,搭配不當,可將“開展”改為“開設”。]考點四 標點符號常用標點符號用法一、點號用法:點號的作用是點斷,主要表示停頓和語氣。分為句末點號和句內點號。1.句號(。):用于句末,表示陳述語氣。使用句號主要根據語段前后有較大停頓、帶有陳述語氣和語調,并不取決于句子的長短;有時也可表示較緩和的祈使語氣和感嘆語氣。2.問號(?):用于句末,表示疑問語氣(包括反問、設問等疑問類型)。選擇問句中,通常只在最后一個選項的末尾用問號,各個選項之間一般用逗號隔開。3.嘆號(!):用于句末,主要表示感嘆語氣,也可表示強烈的祈使語氣、反問語氣等。用于擬聲詞后,表示聲音短促或突然。表示聲音巨大或聲音不斷加大時,可疊用嘆號;表達強烈語氣時,也可疊用嘆號,最多疊用三個嘆號。4.逗號(,):句內點號。復句內各分句之間的停頓,一般都用逗號。還用于下列各種語法位置:(1)較長的主語之后。(2)句首的狀語之后。(3)較長的賓語之前。(4)帶句內語氣詞的主語(或其他成分)之后,或帶句內語氣詞的并列成分之間。(5)較長的主語中間、謂語中間或賓語中間。(6)前置的謂語之后或后置的狀語、定語之前。5.頓號(、):句內點號。用于并列詞語之間。用于需要停頓的重復詞語之間。用于某些序次語(不帶括號的漢字、數字或“天干地支”類序次語)之后。6.分號(;):句內點號。表示復句內部并列關系的分句(尤其當分句內部還有逗號時)之間的停頓。表示非并列關系的多重復句中第一層分句(主要是選擇、轉折等關系)之間的停頓。7.冒號(:):句內點號。用于總說性或提示性詞語(如“說”“例如”“證明”等)之后,表示提示下文。表示總結上文。用在需要說明的詞語之后,表示注釋和說明。用于書信、講話稿中稱謂語或稱呼語之后。二、標號用法:標號的作用是標明,主要標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詞語)的特定性質和作用。包括引號、括號、破折號、省略號、著重號、連接號、間隔號、書名號、專名號、分隔號。1.引號(“”‘’):標示語段中直接引用的內容。標示需要著重論述或強調的內容。標示語段中具有特殊含義而需要特別指出的成分,如別稱、簡稱、反語等。當引號中還需要使用引號時,外面一層用雙引號,里面一層用單引號。在書寫帶月、日的事件、節日或其他特定意義的短語(含簡稱)時,通常只標引其中的月和日;需要突出和強調該事件或節日本身時,也可連同事件或節日一起標引。2.破折號(——):標示注釋內容或補充說明(也可用括號)。標示插入語(也可用逗號)。標示總結上文或提示下文(也可用冒號)。標示話題的轉換。標示聲音的延長。標示話語的中斷或間隔。標示引出對話。標示事項列舉分承。用于副標題之前。用于引文、注文后,標示作者、出處或注釋者。3.省略號(……):標示引文的省略。標示列舉或重復詞語的省略。標示語意未盡。標示說話時斷斷續續。標示對話中的沉默不語。標示特定的成分虛缺。在標示詩行、段落的省略時,可連用兩個省略號(即相當于十二連點)。4.書名號(《 》〈 〉):標示書名、卷名、篇名、刊物名、報紙名、文件名等。標示電影、電視、音樂、詩歌、雕塑等各類用文字、聲音、圖像等表現的作品的名稱。標示全中文或中文在名稱中占主導地位的軟件名。標示作品名的簡稱。當書名號中還需要書名號時,里面一層用單書名號,外面一層用雙書名號。典題 (2023·泰安中考改編)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運用正確的一項是( )A.讀者也許不曾到過北方,不知道北方的景物是怎樣的?現在讀到這兩句,領會著作者的意境,想象中的眼界就因而擴大了。B.“水經注”里提到的“旅人橋”,大約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了。C.“熱,熱得像……地獄。呀,天啊,這是什么,草原的風?!”這時我剛把手從水中拿出來,微風吹在濕手上涼絲絲的。D.如今的城里人一見面,就問,你是住兩居室還是三居室啊?……喔,兩居室窄巴點,三居室雖說并不富余,也算小康了。D [本題考查標點符號用法的辨析。A項,“讀者也許不曾到過北方,不知道北方的景物是怎樣的”是陳述句,句尾應使用句號;B項,作為一本地理著作,“水經注”前后應用書名號;C項,“這是什么”發出疑問,其后應用問號。]方法指導標點辨析題的四方法1.理解文意。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辨析標點使用是否正確,要考慮標點對文意的表達是否有妨礙,要注意分析文意對標點使用的限制。2.分析結構。解答標點題時要分析句子的結構,不能讓標點影響句子的結構而造成語病,或因層次不清而影響句意的表達。如單句內部不能用句末點號(句號、問號、嘆號);復句的各分句之間不能使用頓號。3.揣摩語氣。注意揣摩整個句子的語氣,選擇恰當的標點符號。判斷句子的語氣要從整個句子去考慮,不能只看其中的一個或幾個詞語。如有的句中雖有疑問詞,但整個句子表達的是陳述語氣,句末就只能用句號,而不能用問號。4.弄清功用。掌握每一種標點符號的功用,特別是那些易混淆的標點,更需了解它們的區別,正確判斷和使用。高頻出題標點使用歸納1.問號使用:(1)連續問句,每個問句句末均用問號;(2)選擇問句,在句末用問號,句中用逗號;(3)倒裝句,問號放在句末,句中用逗號;(4)有的句子雖使用了疑問詞,但整個句子不是疑問句,句末不用問號;(5)問話中含有稱呼的,問號一律用在句末;(6)嘆詞如“啊”“唉”等單獨使用并帶有疑問語氣時,后面要用問號。2.頓號使用:(1)相鄰的數字表概數的地方不能用頓號,表確數的地方必須用頓號;(2)并列詞語之間有了“和”“及”等連詞,連詞前不再用頓號;(3)并列謂語和并列補語之間不用頓號,而用逗號;(4)并列詞語的最后兩項使用連詞而不用頓號;(5)列舉的書名號之間不用頓號;(6)引號連用,表示并列關系,中間不用頓號。3.引號使用:(1)只把別人的話的大意說出,不照原樣引述,不用引號;(2)引文獨立成句,意思完整,句末點號放在引號里面;(3)引用之語未獨立成句,點號(問號、感嘆號除外)放在后引號的外面;(4)引文之內又有引文時,外邊的一層用雙引號,里面一層用單引號,倘若單引號之內又有引文,那又要用雙引號,依次類推;(5)說話人在前,所說話在后,用冒號+引號;(6)說話人在中間,所說話在兩邊,用引號+逗號+引號;(7)所說話在前,說話人在后,用引號+句號;(8)引用之語不確切,有“說”也不用引號;(9)特殊稱謂和強調,諷刺反語和否定,簡稱綽號象聲詞,節日紀念數字日,要用引號。4.括號使用:(1)不是注釋語不能用括號;(2)括號內的注釋語解釋句子中的詞語時,括號緊挨著它所解釋的詞語,用在點號前,不需停頓時,括號后不用點號;(3)句內括注內如果有標點,那么最末一個標點(問號、感嘆號除外)應省去;(4)括號內的注釋語是解釋整個句子時,括號在整個句子結束后出現,用在點號后面;(5)句外括注內若有標點,可照樣不動,也可不用。5.冒號使用:(1)冒號的提示作用管轄到句子末尾;(2)在“話+某某說+話”的插入語格式中,“說”后不能用冒號,而用逗號;(3)“即、乃、是”等字的后面不能再用冒號;(4)同一個句子中不能套用兩個冒號。6.省略號使用:(1)用了“等”“等等”就不能再用省略號;(2)省略號前是個完整的句子的,省略號前應使用句末標點,表示省略的是句子;(3)省略號前不是完整句子的,省略號前一般不用點號,表示省略的是詞語、短語;(4)如果省略的是一大段或幾段文字,就用十二個圓點表示,單獨成行,不頂格。1.(2024·濱州中考)下列各項中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①千工易尋,一匠難求。②在如牛皮紙薄的鋼板上焊接長征火箭“心臟”,不出一個漏點,把“蛟龍號”潛水器密封精度控制在頭發絲的1/50。③大國工匠以久久為功的鉆研和創新,成就了一個個“高光時刻”,有力托舉了中國制造、中國建造、中國創造。④“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只有掌握一技之長,才能在自己的賽道上創造不凡業績,成就出彩人生。A.第①句運用對偶、第②句運用比喻和夸張的修辭手法。B.第②句“漏點”后面逗號應改為分號,“1/50”后面句號應改為省略號。C.第③句中加點的“大國工匠”“久久為功”“高光時刻”“有力托舉”四個短語結構一致。D.第④句中畫線句是條件復句,強調了掌握一技之長的重要性。A [本題考查修辭、短語、復句、標點。A項,第②句沒有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2.(2024·天津中考)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內的標點符號,最恰當的一項是( )諸葛亮□誡子書□云:“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淡泊”是一種看淡財富和名利的態度,一種不為外界誘惑的品質□“寧靜”則是一種精神狀態,一種修身養性之道。面對外界的誘惑,唯有固守本心,以淡泊為槳,以寧靜為帆,才能不為名利所絆,行穩致遠。A.“” ”。 ; B.“” 。” ,C.《》 。” ; D.《》 ”。 ,C [本題考查標點符號的用法。“誡子書”是作品名稱,用書名號;“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是直接引語,后面用句號、引號;“一種不為外界誘惑的品質”是并列分句的一部分,后面用分號。]3.(2023·淄博中考)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A.央視著名節目《感動中國》被譽為“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感動”的深層含義其實是精神價值的傳承。B.擺脫線材束縛,將手機與充電板輕輕貼合,即可隨放隨充——手機無線充電在生活中已隨處可見。C.國家智慧教育讀書平臺依托數字技術,匯聚優質資源,營造互動場景,展示閱讀成果,為廣大學生和社會公眾提供豐富多彩的讀書空間。D.“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庭作為社會的細胞,是連接個人與國家、社會的天然紐帶。D [D項,“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是獨立引用,引號外的句號應移到引號內。]考點五 句子銜接排序句子銜接排序題的三種文體1.記敘性語段:語段的句子常常以時間、空間或事情的發展過程(起因、經過和結果)為序。2.說明性語段:往往把事理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后面,因為材料是用來說明事理的,材料的內部又遵循一定的順序(時間、空間、邏輯)。3.議論性語段:常常把觀點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中間,把總結句放在后面,結構形式為提出論點、分析論點、總結論點。認識句子銜接題句子銜接題是指在題干中設置一種語言環境,出題者從這種語言環境中抽出一個或多個句子,或隱去原句,或打亂順序,讓我們根據對文意的整體把握和感知,找出最適合語境的一項或重新排列成語意連貫的一段話。這類題由題干項和銜接項兩部分組成,要求一個語段的各個句子之間,在內容上和形式上都能接得上,脈絡清晰,文氣順暢。認識句子排序題句子排序題就是給出一組打亂了順序的句子,要求我們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重新進行排列,使其組成一段意思連貫、句意完整的話。這類題目主要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解答排序題,不僅要求我們要具備一定的閱讀領悟能力,更要具備較強的邏輯分析能力。從近年來排序題的命題來看,所選的語段材料一般層次都非常清晰。主要有空間順序、時間順序和邏輯順序,其中邏輯順序最為復雜,有因果關系、層遞關系、主次關系、總分關系、并列關系,以及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等多種。同學們只要能準確判斷出各句之間的關系,再運用相應技巧,一般都能找到正確答案。典題1 (2024·濱州中考)依次在橫線處填入句子,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古往今來,不知多少人讀過杜詩,又有多少人從中汲取了精神能量,提升了人生境界。后代就有這樣一位讀者,認真閱讀杜詩,人生得到升華,這位讀者就是文天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文天祥說,我看到的、想到的、經受到的,杜甫都寫過,我把杜詩重新組合起來,就可以表達我要訴說的一切②這充分證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華經典詩詞蘊含強大的精神力量③文天祥在監獄里讀杜詩,又把這些詩句重新組裝成新詩,這樣的《集杜詩》足足有200首之多④《集杜詩》告訴我們,支撐文天祥寧死不屈、舍生取義的,就有杜甫的光輝詩篇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C.③④①② D.③①④②D [本題考查句子的銜接排序能力。③先說文天祥在監獄里讀杜詩,又把這些詩句重新組裝成新詩,①再說文天祥這樣做的目的,④說明《集杜詩》的意義,②進行總結,即:③①④②。]典題2 (2024·甘肅中考)在語段橫線上填寫句子,排序最恰當的一項是( )甘肅境內長城的修建始于戰國時期的秦國。秦國以及秦、漢、明等朝代都在此修筑長城。________①甘肅境內現有秦、漢、明等各時期的長城遺址,素有“長城天然博物館”之稱。②明長城主要位于河西走廊和蘭州、白銀、臨夏、慶陽等市(州),明長城修建充分貫徹和實踐了“因地制宜”的基本思路。③漢長城主要分布在河西地區,自永登起而西行,一直到羅布泊附近,浩浩蕩蕩數千里。④秦長城自臨洮起而東行,蜿蜒400多公里,橫跨臨洮、渭源、隴西、通渭、靜寧、鎮原、環縣和華池等縣。A.②④③① B.④③①②C.③①④② D.①④③②D [本題考查句子的排序。四個選項中第①句與②③④句是總分關系,可作為首句,②③④句分別按秦、漢、明三代順序,可知應為④③②。因此順序應該為:①④③②。]方法指導“六看”做對語句銜接題1.看陳述對象(主語)是否一致:在連貫的語句中,前后各句的陳述對象(即句子的主語)應當保持一致。2.看語句內容是否呼應:前文提出幾種事物、幾個問題,后面的內容上要前后呼應,順序不能顛倒。3.看語句的結構是否相同:在分述幾個對象或同一對象的幾個方面時,要注意句子或短語格式的一致性。短語類型有并列短語、偏正短語、動賓短語、后補短語、主謂短語、連謂短語、介詞短語等,常見的句式有判斷句、被動句、把字句、否定句、疑問句、排比句、比喻句等。銜接句子時,如果破壞了這種前后照應,語句也就失去了連貫性,銜接也就不恰當了。4.看語句情境氛圍是否協調:在描寫或抒情的語句或語段中,要表現出一種特定的意境,或喜或悲,或褒或貶,或明快或低沉,在同一段文字里,前后語言的風格應保持一致。5.看關鍵性語言標志:即要抓住關鍵字眼、總領句、總結句、相同句式等,有些句子的上句句尾與下句的句首有相同詞語相互承接,有些句子的上下句有關聯詞語、指示代詞、序數詞以及“又、再、也”等語言標志。比如“因此”表示總結或結果,應放在表示原因句子的后面。6.看首尾句,理清寫作思路,明確語句結構和關系:不同體裁的語段,思路也會有所不同:記敘性語段常以事情的發展變化、情感變化、時間變化、地點轉換等為寫作思路;議論性語段常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為寫作思路;說明性語段往往遵循時間順序、空間順序或邏輯順序。我們可以在理清語段寫作思路的基礎上給句子排序。語段的結構一般有:總分總式、并列式、層進式。具體的句子之間有并列、轉折、對比、承接、遞進、因果、總分等關系,我們可以先確定首句和尾句,然后再排列中間句。也可以從局部入手,然后再向整體擴展。“兩招”搞定句子排序題第一招:從選項入手,確定首句選項只有4個,也就是文段首句最多只有4種可能。所以我們在做題時必須從選項入手,先判定文段首句。那就需要考生熟練掌握常見的首句特征,以及不能作為首句的句子特征。常見的首句特征及判斷標志詞:(1)背景引入。如,隨著……;當前;近年來;近日;自……以來。(2)下定義。如,……是……;……通常用來表示……;……是指。(3)提出論點。如,有人指出……;有人說……;通常認為……不能作為首句的句子特征:(1)存在指代不明的指代詞。如,其中;這些;那些;此類。(2)存在關聯詞的后件。如,所以……;因此;但是;另一方面;而且。(3)解釋說明。如,比如……;以……為例。第二招:分析文段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確定了首句后,圍繞首句的內容,確定正文的邏輯關系,常見的正文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有:一是按時間順序組合;二是按空間順序組合;三是按邏輯順序組合(一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規律,如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由淺到深,由感性到理性等;二是客觀事物內部固有的邏輯關系順序,如由原因到結果,由輕到重等)。1.(2024·濟寧中考改編)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問題。“咚!咚!咚!”不遠處傳來一陣牛皮大鼓聲,參加競渡的18條龍船緩緩亮相;這些體形狹長的“水上蛟龍”龍頭高昂,①________________,龍睛閃爍,龍須飄飄,威風凜凜。只見一艘25米長的龍船上,40多位漢子摩拳擦掌:鼓手站在船中央,手上的鼓棒稍稍抬起,時刻準備著擊鼓鳴響;劃手們身體前傾,雙手推槳,嚴陣以待;船頭和船尾處的舵手看起來十分淡定,他們望著遠處的彎道,若有所思。突然,“嗶”的一聲哨響,龍船上的幾十支槳應聲而動,②________________,河道里瞬間泛起驚濤駭浪。河面上鼓號震天,河畔的看臺上有將近2 000位觀眾吶喊助威,場面蔚為壯觀!在文中兩處橫線上依次填入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A.①龍尾翹起 ②船如脫韁的馬一般向前沖去B.①翹起龍尾 ②船如離弦的箭一般向前沖去C.①翹起龍尾 ②船如脫韁的馬一般向前沖去D.①龍尾翹起 ②船如離弦的箭一般向前沖去D [本題考查語句的運用銜接。可用排除法。第一空,根據句式協調的原則,上文“龍頭高昂”為主謂結構,下文應與之保持一致,應選“龍尾翹起”,排除B、C兩項。第二空,根據語境“龍船上的幾十支槳應聲而動”,“離弦的箭”有方向性且箭與船的形狀相似,比“脫韁的馬”更合適,排除A項。]2.(2024·河南中考)小組成員寫了一段與河南小麥育種有關的文字,中間幾句的順序有待推敲。請你重新排列出最恰當的順序,將句子序號依次填在橫線上,使該段文字語意連貫。河南是全國小麥主產區,小麥種植面積、單位面積產量、總產量均居全國第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進了優質小麥品種的更新換代,為河南小麥的豐產作出了突出貢獻。①每一個優質麥種都凝聚著育種人的智慧②多個“第一”的背后,優質麥種是關鍵③創新集成了多套小麥育種技術體系④河南小麥育種人綜合利用遠緣雜交、分子標記等技術[解析] 本題考查句子排序。②承接“第一”引出“麥種”,①再說育種人的智慧,④點明育種技術,③再說育種體系。即②①④③。[答案] ②①④③3.(2024·聊城市茌平區一模)下面是南沙同學關于“讀書的樂趣”的演講提綱,排列順序正確的一項是( )①為什么讀書?讀書就是在樂趣之中求真善美。②讀書是我們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讓我們在閱讀中沉淀,在書香中成長。③讀書可以不斷啟蒙自己,更新自己,是之謂“求真”。④讀書的樂趣發自內心,讀書可以陶冶性情,是之謂“求美”。⑤讀書,對我來說,是一種享受。⑥讀書是為了安身立命,是為了不斷的精神追求,是之謂“求善”。A.①⑤④③⑥② B.⑤①③⑥④②C.②⑤④⑥③① D.①②⑥④③⑤B [本題考查句子排序。根據⑤中的“讀書,對我來說,是一種享受”這一總結性話語,可知為第一句。②③④⑥說的都是讀書的好處,所以應該在①后,然后按著真善美的順序,排列為③⑥④,②是總結。故排列順序為⑤①③⑥④②。]考點六 仿寫(含對聯)常考修辭手法修辭手法 分類 特點闡釋比喻 明喻 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和喻體(用來做比喻的事物)用“像”“好像”“仿佛”“如同”“宛如”“好比”“……似的”等比喻詞連接。暗喻 本體和喻體之間用“是”“就是”“變成”“成為”“等于”等詞語,或者破折號來連接。借喻 本體和比喻詞都不出現,而是借用喻體直接代替本體。比擬 擬人 把物當作人來寫,賦予物以人的動作行為或思想感情。擬物 把人當作物來寫,或把甲物當乙物來寫。排比 短語 排比 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密切相關的三個或更多的短語或句子排列起來。 ①形式上,構成排比的語句至少要三個,而且結構要相同或相似。②內容上,構成排比的各項在語意上是相關的,但內容不能重復或相互包容。句子 排比夸張 擴大 夸張 把人或事物故意往大、多、快、長、強等方面說,使它超過事物本身。縮小 夸張 把人或事物故意往小、少、慢、短、弱等方面說。超前 夸張 把后出現的事物說是先出現的,或者是同時出現的。對偶 正對 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補、相襯的對偶形式。反對 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對的對偶形式。串對 又叫流水對,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系的對偶形式。反復 連續 反復 中間無其他詞語間隔。間隔 反復 中間有其他的詞語。設問 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問題,然后自己回答。反問 又叫激問、反詰、詰問,用疑問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問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問表肯定,只問不答,答案暗含在反問句中。仿寫的類型1.嵌入式:要求仿寫的內容鑲嵌在語段當中,既有上文的語境,又有下文的語境。2.續寫式:要求仿寫的句子是在給定了上文語境的基礎上,承接上文語句的續寫,在內容上具有連貫性。3.命(話)題式:除給定例句外,還給定一個主(話)題。4.限定式:給定例句,并附加其他限定,譬如以××為開頭等。5.自由式:給定例句,在選材和立意上充分自由。對聯的特點1.字數相等、斷句一致。上下聯的字數要相同,中間的斷句位置也要相同。2.詞性相對、位置相同。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相對的詞要在相同的位置上面,相同位置上的詞平仄盡量相對。3.平仄相合、音調和諧。也就是上聯以仄聲結尾,下聯以平聲結尾,平仄相合。4.內容相關、上下銜接。上下聯的含義一定要相關,但是不能重復,上下聯內容一定要銜接起來。典題1 (2024·山東省統考)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學校開展了“何謂中國”主題系列活動。你和同學小魯、小元在一個小組,參加下面的活動。小魯準備了一篇作品參加活動。文傳中華泱泱華夏 追溯千年萬古河山 我們激情滿懷孕育出絢爛的中華文化 新時代新征程行走于神州大地 中華文化文化的印記 豐富厚重的內涵融入身邊的點點滴滴 博大深邃的智慧吃到舌尖上的滿足 自強不息的精神__________ 兼收并蓄的胸懷刻入基因中的抑揚 天下大同的愿景流進血脈里的婉轉 都是我們立于世界的穿越歷史風雨 自信之基依舊光彩容顏 力量之源請你聯系上下文在橫線處補寫一句話。 [解析] 本題考查仿寫、補寫。整段文字描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遠影響。分析上下文句子可知,“吃到”“刻入”“流進”,都是動詞;“舌尖上的滿足”“基因中的抑揚”“血脈里的婉轉”都是名詞性短語,都是中華文化中具體的、可感知的方面。補寫的句子需要與上下文在結構和意義上都保持一致,同樣描述中華文化的某個方面。如:聽見耳旁邊的悠遠。[答案] (示例一)聽見耳旁邊的悠遠(示例二)看到雙眸中的絢爛典題2 (2024·聊城市陽谷二模)新春之際,同學們來到校門口,看到校門口的對聯寓意很好,于是便把它記錄了下來。對聯包含以下詞語,請你把這些詞語組合起來,按照上下聯的順序,完整地書寫在橫線上。擎砥柱 智通八方 學貫中西 鑄棟梁 屆屆英才 代代良師上聯: 下聯: [解析] 本題考查對聯常識。根據對聯常識,對聯的上下聯的句式必須一致。“屆屆英才”和“代代良師”結構一致,“智通八方”和“學貫中西”結構一致,“擎砥柱”和“鑄棟梁”結構一致。故可組成對聯“屆屆英才智通八方擎砥柱”“代代良師學貫中西鑄棟梁”。上聯的末字必須是仄聲,下聯的末字必須是平聲。“柱”為仄聲,是上聯,“梁”為平聲,是下聯。[答案] (1)上聯:屆屆英才智通八方擎砥柱下聯:代代良師學貫中西鑄棟梁方法指導仿寫句子四步驟第一步:審題目要求。審清句式、修辭、句子數量、字數等方面的要求。第二步:析例句特點。分析例句運用的修辭手法(常考修辭手法有比喻和排比)、句式特點、語法特點(重點分析詞性)、感彩等,在仿寫時與例句保持一致。第三步:求語意相連。仿句必須與前后句語意連貫。第四步:驗答題規范。驗證仿句在內容、句式上是否符合題目要求,語言表述是否流暢。擬寫對聯四原則1.對偶原則:要求上下聯字數相等、詞性相對、結構相應。2.內容相關原則:要求上下聯必須圍繞同一話題,內容上或互補,或對立,或承接。3.避免重復原則:避免上下聯同一位置出現同一詞語,也避免同一個字出現在上下聯不同的位置。4.上仄下平原則:即上聯末字押仄聲韻,下聯末字押平聲韻,這個原則在考題中一般放得較寬。1.(2024·聊城市茌平區一模)三年來,我們讀了不少經典作品,請從下面課文中任選一篇,就你難忘的內容或主題,仿照示例,擬寫一句話,并寫出相應的作品名稱。《背影》 《我的叔叔于勒》 《我愛這土地》 《范進中舉》示例:一片笑聲,盡現世態炎涼。(《孔乙己》) [解析] 本題考查仿寫句子。解答此題,要注意對文章內容高度概括,把握中心,仿寫的句子要和例句保持一致,符合語境。例句由兩個分句構成,第一句是偏正短語,概括課文內容;第二句概括課文中心。[答案] (示例一)一個背影,凝聚父愛力量。(《背影》)(示例二)一封家書,勾起發財幻夢。(《我的叔叔于勒》)(示例三)一聲設問,道盡赤子之心。(《我愛這土地》)(示例四)一個巴掌,打出市儈嘴臉。(《范進中舉》)2.(2024·聊城市東昌府區三模)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小軒寫了一副對聯,表達對老師的感恩之情,小軒邀請你根據上聯,寫出下聯。上聯:一片丹心育桃李下聯: [解析] 本題考查擬寫對聯。根據提示“表達對老師的感恩之情”和上聯“一片丹心育桃李”可知,可以“三尺講臺”對“一片丹心”,以“載師恩”對“育桃李”。[答案] (示例)三尺講臺載師恩3.(2023·臨沂中考改編)下面是小文同學寫的演講稿《做自強不息的奮進者》部分內容。閱讀后完成題目。自強不息是激昂的音符,能譜寫出催人奮進的樂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人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從“臥薪嘗膽”“懸梁刺股”到“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泱泱華夏,自強自立之君子,比比皆是。新時代的青年,有的為國立“芯”,讓超級計算機的“中國速度”揚威世界;有的攻堅“卡脖子”技術,爭當AR領域創新的領跑者……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時代的進步,要求青年開闊視野,創新思維,自強不息,為國家和民族貢獻自己的力量!請仿照畫波浪線的部分,在橫線處補寫一個句子,使上下文語意連貫。 [解析] 本題考查仿寫和續寫。根據例句格式,句式結構是:自強不息是+名詞性偏正短語(形容詞+名詞),能+動詞+名詞性偏正短語(形容詞+名詞),依據此結構仿寫即可。[答案] (示例)自強不息是響亮的號角,能吹奏出激動人心的旋律。考點七 口語交際教材中的口語交際一、講述(八上)1.注意講述的對象和場合。講述要有對象和場合意識。同樣的內容,對象不同,講述的方式就要有所不同。要注意講述的場合,根據場合的特點調整講述的方式。2.要重點突出,條理清楚,運用一些說話技巧。要讓人明白你講的中心內容是什么,事情的前因后果、來龍去脈怎樣。講述者還需要運用一些敘事技巧,增強講述的效果。3.注意口語表達的特點。講述時,要多用口語,避免過于書面化的表達,盡量不用生僻詞語和專門術語。要盡量使用簡單的句式,多用短句,少用長句。二、復述與轉述(八上)1.復述需要有原材料,包括書面的文章和聽到的故事、新聞、一般信息等口頭材料。注意要點 詳細復述 簡要復述對原材料 的處理 盡量完整地保留原材料的內容,做適當壓縮。 根據要求選取內容要點。邏輯條理 沿用原來順序,或稍加調整,注意條理清楚。 適當進行綜合、概括,要點之間要有內在聯系。語言表達 轉換為自己的語言,多用口語,語言表達準確、清晰、連貫。 轉換為自己的語言,語言表達準確、簡明、連貫。2.轉述一般是信息的傳遞,要求傳遞得準確、完整,不改變事實,把握重點,不遺漏要點,并要求根據轉述的對象,改變人稱、時間、空間等。三、應對(八下)在日常交往中,當有人向我們提問、建議或者質疑,采取恰當的方式做出回應,就是應對。做好應對的前提是認真聆聽對方的話語,準確理解其意圖,把握其觀點態度。在此基礎上,依據當時的話語情境,快速調動思維,迅速做出反應,就能做到隨機應變、巧妙應對了。1.做好應對,首先要準確判斷對方的態度。如果對方是一般性的詢問,要做出客觀的回答;如果是善意的玩笑、誠懇的致歉,可報以善意的幽默、自嘲;如果是惡意的刁難和譏諷,就要選擇恰當的方式,給予有力的回應。2.要掌握一定的應對技巧。特別是面對一些特殊場合,如國際交往、答記者問或其他正式場合的交流等,或者遇到一些故意的刁難,就要注意采用一定的應對技巧。四、即席講話(八下)1.即席講話,要根據特定的背景、場合決定說什么和怎么說,以取得較佳的講話效果。有經驗的講話者常常能就地取材,以當時的人、事、景、物、情作為切入點,這樣不僅能讓自己的講話妥當、得體,還容易引起聽者的共鳴。除此之外,講話者還要認真聆聽,可以由他人的發言引出自己的話。2.即席講話不宜長篇大論,要觀點明確,針對性強。不能模棱兩可,含糊其詞;也不能東拉西扯,離題萬里。3.成功的即席講話,大多有著鮮明的語言特色,或機智敏捷,或幽默詼諧,或精練雋永,或簡潔明快,或優美動人,或情真意切。五、討論(九上)1.討論的原則:緊扣議題,言無不盡,包容合作。2.注意問題:(1)討論要圍繞著議題展開,有的放矢,突出重點,切不可東拉西扯,離題萬里;(2)每個參與討論者都要積極發言;(3)討論問題時,會出現不同觀點的碰撞甚至交鋒,要理性客觀地發表意見,坦誠謙虛地對待不同看法,保證討論在互相信任、互相幫助的氛圍中進行。3.遵守的規則:(1)預先公布相關要求;(2)主持人要保持中立;(3)參與者發言機會均等;(4)發言的觀點要明確;(5)發言時間與次數受限;(6)不同問題依次討論;(7)就事論事,文明表達;(8)尊重發言的完整性。六、辯論(九下)1.辯論準備:(1)組織辯論隊伍:雙方辯手各4名,分別是一辯、二辯、三辯和四辯。一辯提出觀點;二辯、三辯補充一辯的發言,并對對方一辯的觀點提出質疑,在自由辯論時,二辯、三辯一般也要發揮主力作用;四辯總結陳詞。(2)設計辯論提綱。辯論的兩大基本元素是“論”與“辯”。“論”就是“立”——正面論證己方觀點正確;“辯”就是“破”——辯駁對方的錯誤或疏漏之處。(3)對辯練習。2.辯論實施:辯論賽一般分為立論、攻辯、自由辯論和總結陳詞等幾個環節。在每個環節,正方和反方輪流發言,所用時間大致相等。3.辯論的原則和技巧:(1)表達清晰,聲情并茂;(2)觀點鮮明,協同作戰;(3)善于聆聽,快速反應;(4)語言嚴謹準確,簡潔有力;(5)辯論既是“智商”的交鋒,也是“情商”的考驗。典題 (2023·濱州中考改編)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小題。2023年3月以來,淄博燒烤火了,吸引了全國各地游客“赴淄趕烤”。最是一城好風景,半緣煙火半緣君。燒烤出圈,美在“淄”味,更美在淄博人。他們的熱情比火爐更熾熱,魯C車主劉先生自覺禮讓外地車輛;暖心大姨主動為排隊游客分發灌湯包;商家店主張老板自發提供免費住所……每個淄博人都想游客所想、盡自己所能,一個個微鏡頭串聯出淄博這座城市的溫度。(節選自淄博市政府官網,有刪改)假若你是材料中被禮讓的外地車主、正在排隊的游客、被提供免費住所的旅人,請任選一種情境,用得體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當時的心情。 [解析] 本題考查口語交際。解答時,從被禮讓的外地車主、正在排隊的游客、被提供免費住所的旅客中任選一種情境和身份,表達出感謝、感動即可。表達要流暢得體。如:被禮讓的外地車主會說:“謝謝您!一個禮讓的舉動,讓我感受到淄博人的熱情真誠,感受到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答案] (示例一)被禮讓的外地車主:“謝謝您!一個禮讓的舉動,讓我感受到淄博人的熱情真誠,感受到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示例二)正在排隊的游客:“一份美味的灌湯包,包含著淄博人的淳樸厚道、熱情誠懇。雖然還沒有品嘗到燒烤的滋味,但我已經相信,淄博燒烤不會讓我失望!”方法指導口語交際表達五注意1.注意對象,恰當使用稱呼語。口語交際有很強的情境性,答題時要分析情境,分析清楚對象的身份、年齡、情緒、心理等。2.注意說話的場合,根據場合的特點調整講述的方式。3.注意明確說話的觀點。說話觀點一定要鮮明,不能模棱兩可;理由闡述要充分,可聯系自身生活實際來談。4.注意使用敬辭和謙辭,敬辭如“您”“請”“請允許”“能不能”“好嗎”“謝謝”“別客氣”“對不起”“打擾您了”“沒關系”“請原諒”“麻煩您了”“再見”;謙辭如“過獎”“不敢當”“包涵”“賜教”“冒昧”。5.注意字數限制。要堅持“簡明”的原則,即以盡可能少的語言,傳遞盡可能多的信息,并取得最佳的表達效果。口語交際各種題型解題秘籍題型1:勸說1.有針對性。明確勸說對象、勸說目的,找到勸說切入點,讓對方接受自己的勸說。2.尊重對方。態度要誠懇,稱呼要恰當,用語要禮貌,說話要得體。3.講究技巧。可正面勸說,直擊要點;可側面勸導,聯系實例;可巧用激將法,因勢利導。★答題模板:稱呼+委婉表明觀點+解決辦法+鼓勵或象征性的詢問。題型2:邀請語1.明確目標。了解被邀請方身份,注意稱呼禮貌;結合語境,掌握邀請目標。2.表明身份。要介紹自己,說明來意。3.表明邀請要點,如時間、地點、活動名稱等。4.委婉地詢問對方是否能夠出席。★答題模板:稱呼+自我介紹+請求內容+征詢、歡迎或感謝的話。題型3:開場白1.明確參與活動的對象,采用合適的稱呼語和問候語。2.緊扣活動主題,介紹活動的內容、方式等要素。3.營造氛圍,引出下面即將開始的活動(或節目),注意語言要有感染力和號召力。★答題模板:稱謂+問候語+原因、目的或意義(鼓勵語)+導入語(激情洋溢的)。題型4:串詞1.確定串聯點和情境,擴展語句。2.運用修辭、表現手法、詩詞歌賦等,使語言富有文采。抒情重于敘述;多排比、重復句,多擬人;語言優美,要求朗朗上口、鏗鏘有力,講究抑揚頓挫。3.用祈使句引出活動。題型5:結束語1.明確參與活動的對象,采用合適的稱呼語。2.抓住活動情境及主題思想。★答題模板:宣布活動圓滿結束+祝賀獲獎者+感謝與會領導、承辦者等的付出+總結活動目的或意義+提出希望,展望未來。題型6:頒獎詞1.抓住人物的主要事跡,簡單概括。2.縱深挖掘,彰顯人物的精神。體現人物的閃光點、人格魅力等。3.將人物事跡、精神以及對人物的贊美之情有機融合在一起。4.言簡義豐,富有韻律美。盡量使用駢句,運用多種修辭手法、描寫方法等,使語言生動形象,讀起來朗朗上口。題型7:采訪提問1.對象要明確。考慮采訪對象的身份、地位、知識水平等因素。2.提問要切題。采訪提問主題明確,讓受訪者有話可說。3.問話有針對性,有深度。采訪語所設置的問題要能觸及事件的本質,反映事物的本來面貌。4.用語要得體。注意采訪對象,因境設辭,恰當用語。題型8:提建議1.緊緊圍繞所要解決的問題,從不同角度提出解決方案,一般從國家、社會、學校、個人四個角度來講。2.要聯系生活實際,力求能夠針對性地解決問題。3.希望他人怎么做,一定要明確表達出來,讓人一目了然。4.追求新點子、找到新方法、提出新建議、擬定新思路等。題型9:推薦語1.人物推薦語:①概括人物的主要事跡。②抓住人物的品質特征,準確描述,闡明理由。③對人物準確陳述與評價。2.自我介紹、推薦語:①明確需自薦什么,如角色、崗位等。②闡述與自薦主題相關的優點。③條理清晰,言簡意賅。3.景區推薦語:①介紹景區的名稱、位置、特色等基本情況。②追溯歷史淵源、民風民俗故事。③富有激情,充滿贊賞。4.書籍、歌曲、舞蹈、畫作等推薦語。①寫明作品名稱、作者、演奏者等。②介紹作品主要內容,包括其思想內涵、人物形象、寫作特色、音樂特色、造型等方面。③值得學習的地方或地位、影響。1.(2024·棗莊市市中區二模)海韻中學組織“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主題研學活動。策劃組決定邀請家長參加活動啟動儀式。請你根據要求,通知家長參加。策劃組組長:各位同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主題活動即將啟動,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活動意義,我們準備邀請家長們后天下午兩點在學校報告廳參加主題活動啟動儀式。請同學們回去轉告。第二天晚上,爸爸出差回來,你向爸爸轉告這件事。你說: [解析] 本題考查信息轉述和邀請。解答時,首先明確對象和情境。爸爸剛出差回來,需要用比較輕松親切的語氣和他說話。然后,完整轉述信息,包括活動主題、時間、地點、參與者等關鍵信息。最后,表達邀請,詢問爸爸是否有時間參加,體現對爸爸的尊重。合情合理即可。[答案] (示例一)爸爸,您出差辛苦了!我們學校“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主題活動啟動儀式明天下午兩點在學校報告廳舉行,邀請家長參加。您有時間嗎?(示例二)爸爸,您回來啦!我們學校有個活動,明天下午兩點在報告廳舉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主題活動啟動儀式,還邀請家長參加,您要是有空,我們一起去吧。2.(2024·甘肅中考)“五一”假期,志愿者小文在嘉峪關懸壁長城看到有小學生在城墻上刻字。如果你是小文,該怎樣勸阻這個孩子?請結合方框內《甘肅省長城保護條例》的有關內容作答。第十五條 禁止在長城上從事下列活動:(一)取土、取磚(石)、開溝、挖渠;(二)種植、養殖、放牧;(三)刻劃、涂污或者擅自攀爬、踩踏;…… [解析] 本題考查口語交際之勸阻。解答時,開頭應有稱呼,然后結合“刻劃、涂污或者擅自攀爬、踩踏”向小學生說明不能在城墻上刻字的原因,要注意語句連貫,語言得體。[答案] (示例)小朋友,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咱們甘肅頒布的《甘肅省長城保護條例》第十五條明確規定禁止在長城上刻劃、涂污,我們應該保護長城,不要在城墻上刻字,好嗎?3.2024年新年伊始,11名赴哈爾濱研學旅行的“小砂糖橘”在網絡爆火,讓冰雪研學直接“火”出圈。班級同學圍繞“少兒是否適合冰雪研學”這一話題展開了辯論。請你為正反雙方分別闡述一條觀點。正方觀點1:研學讓孩子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正方觀點2:(1) 。反方觀點1:孩子年齡太小,安全隱患多。反方觀點2:(2) 。[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辯論詞的擬寫。辯論詞的擬寫需要注意立場清晰、論據充分、語言精練且富有邏輯性。正方觀點2,研學旅行不僅能讓孩子們看到更廣闊的世界,還能在實際操作中鍛煉他們的自主能力和生存技能。例如,冰雪研學中的滑雪、制作雪雕等活動,都需要孩子們自己動手,這既能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也能提升他們面對困難、挑戰自我的勇氣。反方觀點2,孩子的認知能力和記憶力有限,并指出年齡太小的孩子可能無法理解和記住研學過程中遇到的復雜知識或技能。冰雪研學涉及的知識面廣泛,包括地理、物理、藝術等多個領域,這對于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可能過于復雜,他們看過的東西可能會很快忘記,無法形成長期記憶。根據以上分析作答即可。[答案] (1)(示例一)研學能鍛煉自主能力和生存技能,增強自我挑戰的能力。(示例二)冰雪研學能激發孩子們對自然和科學的熱愛,培養他們對冰雪運動的興趣,為其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2)(示例一)研學內容太難,年齡太小的孩子容易忘記。(示例二)冰雪研學費用高昂,普通家庭難以承擔,可能導致教育資源的不平等,對部分孩子不公平。4.班級定于本周五下午3點在班級召開“不負龍年韶華,共赴美好未來”主題班會,特邀請語文姜老師參加并作指導。作為邀請人,見到姜老師后,你該怎么說? [解析] 本題考查口語交際之邀請語。邀請他人要注意說話的態度語氣,注意用語文明禮貌,稱呼適當,將有關事宜交代清楚,言簡意賅,不要啰唆。[答案] (示例)姜老師,您好!咱們班定于本周五下午3點在班級召開“不負龍年韶華,共赴美好未來”主題班會,誠摯邀請您參加并給予指導。全班同學期待您的到來。中考新考法(情境綜合等)科學設計試卷結構,明確規定主觀性和客觀性試題的比例,倡導設計基于情境的探究性、開放性、綜合性試題。考試命題應以情境為載體,依據學生在真實情境下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評定其素養水平。命題情境可以從日常生活、文學體驗、跨學科學習,也可以從個人、學校、社會等角度設置。日常生活情境指向真實具體的社會生活,關注學生在生活場景中的語言實踐,凸顯語言交際活動的對象、目的和表述方式。文學體驗情境側重強調學生在文學作品閱讀中體驗豐富的情感,嘗試用不同的方式進行創意表達;強調參與當代文化生活,關注學生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體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情境化試題具有診斷學生學科素養發展情況、測評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發展狀況、評估學生高階思維發展水平、喚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情感體驗等方面的作用。此試題命題情境共分三類,本期聚焦日常生活情境和文學體驗情境。(2024·濰坊中考)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問題。深秋黃昏,野花開過了,_ 甲 。野草樸實而感性,裸露的身體在落日里漸漸休眠,沉靜之美非人工所能。眺望中,湖濱蒼涼悲壯,凝固之色、簫瑟之氣, 乙 。世界諱莫如深,野草執拗(堅忍/堅韌), 丙 。①相比自以為是、傲慢自大的人,我更愿意崇拜和信任這片黃綠相間、生機盎然的世界。受陽光雪水的恩慧,草原開出的花也格外鮮艷奪目。(因為/雖然)經歷的夏季太短,大多時日暴露于冷風之中,但是②它們美妙而坦誠的靈魂,總有不被馴服的野性。生物之間普遍平等,此生存法則早已在牧人心中根深締固。③植物內在的自然節奏和循環,同樣隱藏著深刻的生存智慧。④堅強的野草養育著蕓蕓眾生,這是率性的生命之舞。大地的歡樂、自由,酣暢淋漓。萬物生息,各有歸止。愛無等差,誰也沒有什么值得炫耀的(資本/資格),誰也沒有目空一切、恃強凌弱的(資本/資格)。無論星辰還是海洋,無論野草還是參天大樹,這種寬容豁達,是一切生命生生不息的精髓所在。(1)下列詞語的字形和加點字的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簫瑟 諱(wěi)莫如深 傲慢自大B.執拗(niù) 生機盎然 根深締固C.恩慧 蕓蕓眾生 酣暢淋漓(lì)D.炫耀 恃(shì)強凌弱 寬容豁達D [本題考查字音字形。A項,“簫瑟”應寫作“蕭瑟”,“諱莫如深”的“諱”應讀作“huì”;B項,“根深締固”應寫作“根深蒂固”;C項,“恩慧”應寫作“恩惠”,“酣暢淋漓”的“漓”應讀作“lí”。 ](2)依次選用括號內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A.堅忍 因為 資格 資本B.堅忍 雖然 資本 資格C.堅韌 雖然 資格 資本D.堅韌 因為 資本 資格B [本題考查詞義辨析和關聯詞。堅忍,指堅持而不動搖;堅韌,指堅固有韌性。句中指野草不會被深秋的蕭瑟之意所動搖,應選“堅忍”。因為,是因果關系;雖然,是轉折關系。聯系后文“但是它們美妙而坦誠的靈魂,總有不被馴服的野性”可知,“但是”表轉折,應選“雖然”。資格,為獲得某一特殊權利而必須具備的先決條件;資本,比喻借以謀取利益的某種事物。前句中指萬物生息都應平等,誰也沒有能憑借的“事物”而值得炫耀,應選“資本”;后句中指誰也沒有恃強凌弱的先天條件,應選“資格”。 ](3)將下列語句依次填入文段甲、乙、丙三處,與原文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①懶散的光線在草原上跳躍②又異常脆弱敏感③使草原陷入靜思默想A.①③② B.②③①C.③①② D.③②①A [本題考查語序銜接。句①“懶散的光線在草原上跳躍”,與甲處前文“深秋黃昏,野花開過了”相吻合,寫出深秋的黃昏,光線昏黃,灑在野草野花的草原上,應填入甲處。句②“又異常脆弱敏感”,與丙處前文“野草執拗堅忍”相吻合,表達出野草雖然堅忍,但在秋天蕭瑟之氣的浸染下也顯得脆弱敏感。句③“使草原陷入靜思默想”,本句為使動句,應與前文的主語相銜接,乙處前文“湖濱蒼涼悲壯,凝固之色、蕭瑟之氣”中的“凝固之色、蕭瑟之氣”可作為句③的主語,表達秋天的凝固之色、蕭瑟之氣讓草原陷入靜默,應填入乙處。正確的順序應為①③②。 ](4)下面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蒼涼悲壯”“鮮艷奪目”“參天大樹”三個短語的結構各不相同。B.“自以為是”意思是認為自己正確,多指主觀、不虛心,其反義詞是“虛懷若谷”。C.“此生存法則”中的“此”是指示代詞“這個”,在句子中指“生物之間普遍平等”。D.“誰也沒有什么值得”中的“誰”與“舍我其誰”中的“誰”意義和用法相同。A [本題考查短語結構和詞義辨析。A項有誤,“蒼涼悲壯”和“鮮艷奪目”是并列短語,“參天大樹”是偏正短語。 ](5)對文中畫橫線句子語言特點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句①運用對比手法,更加突出了“我”對草原這一生機盎然世界的崇拜和信任。B.句②運用擬人手法,“美妙而坦誠”“不被馴服”凸顯了野花堅毅頑強的品格。C.句③抒情,由植物內部自然的節奏和循環,引發對植物深刻生存智慧的贊美。D.句④運用比喻,用“率性的生命之舞”生動形象地表現出萬物生息的和諧狀態。D [本題考查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的運用。D項有誤,“句④運用比喻”表述錯誤。根據“堅強的野草養育著蕓蕓眾生,這是率性的生命之舞”分析可知,此處僅有“率性的生命之舞”,沒有本體與比喻詞,不屬于比喻的修辭手法;“養育著蕓蕓眾生”中的“養育”屬于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野草賦予(共200張PPT)第一部分 積累與運用專題一 語言文字運用中考常考多音字1.拗:拗口(ào) 執拗(niù) 拗斷(ǎo)2.磅:磅秤(bàng) 磅礴(páng)3.剝:剝皮(bāo) 抽絲剝繭(bō)4.薄:薄餅(báo) 薄暮(bó) 薄荷(bò)5.刨:刨冰(bào) 刨根問底(páo)考點一 字音、字形6.屏:屏息、屏氣凝神(bǐng) 屏障(píng) 屏營(bīng)7.泊:漂泊、泊秦淮(bó) 湖泊(pō)8.顫:顫抖(chàn) 寒顫、顫栗(zhàn)9.澄:澄澈(chéng) 澄沙(dèng)10.攢:攢成(cuán) 積攢(zǎn)11.撮:撮合、撮著吃(cuō) 一撮胡子(zuǒ)12.當:銳不可當(dāng) 勾當、當鋪(dàng)13.菲:芳菲(fēi) 妄自菲薄(fěi)14.冠:冠冕(guān) 冠軍(guàn)15.號:號叫(háo) 號角、號稱(hào)16.嚇:恐嚇、恫嚇(hè) 驚嚇(xià)17.橫:橫七豎八、橫行霸道(héng) 蠻橫、橫禍(hèng)18.藉:狼藉(jí) 慰藉(jiè)19.稽:無稽之談、滑稽(jī) 稽首(qǐ)20.嚼:味同嚼蠟(jiáo) 咀嚼(jué)21.角:角落、角度(jiǎo) 角色、角逐(jué)22.解:解剖(jiě) 押解、解差、解元(jiè) 渾身解數(xiè)23.勁:勁頭、用勁(jìn) 剛勁有力、遒勁(jìng)24.禁:忍俊不禁(jīn) 禁止、嚴禁(jìn)25.露:露臉、露馬腳(Iòu) 暴露、鋒芒畢露(lù)26.泥:拘泥(nì) 泥土、泥濘(ní)27.塞:要塞、邊塞(sài) 堵塞(sè) 瓶塞(sāi)28.宿:宿舍、風餐露宿(sù) 半宿、三天兩宿(xiǔ) 星宿(xiù)29.肖:惟妙惟肖、肖像(xiào) 姓肖(xiāo)30.咽:哽咽、嗚咽(yè) 下咽、狼吞虎咽(yàn) 咽喉(yān)易寫錯詞語(括號內為易錯字)弊病(蔽) 迥然(炯) 滄桑(倉) 脈搏(膊) 急躁(燥) 矯健(驕) 蹂躪(揉) 部署(布) 強悍(捍) 凋敝(蔽) 憧憬(瞳) 寂寞(莫) 松弛(馳) 云霄(宵) 羈絆(拌) 砥礪(詆) 妨礙(防) 真諦(締) 教誨(悔) 震撼(憾) 萎靡(糜) 蟄伏(蜇) 針砭(貶) 震撼(振) 沮喪(詛) 贍養(瞻) 恪守(格) 縝密(慎)舶來品(泊) 必需品(須) 岔路口(叉) 爆冷門(暴)喝倒彩(采) 金剛鉆(鋼) 綠茵場(蔭) 水龍頭(籠)文縐縐(謅) 水蒸氣(汽) 發祥地(詳) 化妝品(裝)別出心裁(栽) 川流不息(穿) 殫精竭慮(憚) 黯然失色(暗) 并行不悖(背) 倉皇失措(煌) 金碧輝煌(壁) 世外桃源(園) 銷聲匿跡(消) 形銷骨立(消) 走投無路(頭)典題 (2024·山東省統考)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學校開展了“何謂中國”主題系列活動。你和同學小魯、小元在一個小組,參加下面的活動。小魯準備了一篇作品參加活動。文傳中華泱泱華夏 追溯千年萬古河山 我們激情滿懷孕育出(絢 炫)爛的中華文化 新時代新征程行走于神州大地 中華文化文傳中華文化的印記 豐富厚重的內(含 涵)融入身邊的點點滴滴 博大深邃的智慧吃到舌尖上的滿足 自強不息的精神聽見耳旁邊的悠遠 兼收并蓄的胸懷刻入基因中的抑揚 天下大同的愿景流進血脈里的婉轉 都是我們立于世界的穿越歷史風雨 自信之基依舊光彩容顏 力量之源文中加點(紅色)字的讀音和括號中的字形,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絢 shuò 含 xù B.炫 sù 含 chǔC.炫 shuò 涵 chǔ D.絢 sù 涵 xù√D [本題考查字音、字形。根據積累作答。“絢爛”指光彩耀眼,色彩明亮燦爛。“追溯”的“溯”讀作“sù”。“內涵”內在的涵養。“兼收并蓄”的“蓄”讀作“xù”。]方法指導辨析字音四妙招1.看是否符合漢語拼音規則。結合《漢語拼音方案》,判斷所提供的字音是否符合拼寫規則:聲調規則(一般按照a、o、e、i、u、ü的順序標調,iu、ui出現時,標在后面的元音上;輕聲音節不標調)、增加規則(i、in、ing單獨成音節,前面要加“y”;u前沒有聲母時,前面加“w”)、省略規則(i上標調省略上面的圓點,“ü、üe、üan、ün”與“j、q、x”相拼時,省略“ü”上面的兩點,與“n、l”相拼不省略)、隔音符號規則。2.避免多音字、形聲字、形近字誤讀。要注重常考易錯字的積累。積累多音字可根據語境定音,根據讀音辨義;積累形聲字,要注意古今語音的演變,考題中出現的大部分形聲字不能根據聲旁推斷讀音;積累形近字要分清細微差別,避免誤讀。3.掌握一些特殊字的書面語與口語的區別。如:血(xuè)液(書面語)、流血(xiě)(口語)。4.重視方言與普通話讀音的差異。重點是聲調和聲母。辨析字形六方法1.以音辨形。因形近而產生的錯別字,如果讀音有異,可憑借讀音來辨別。例如:“氣慨”“撲溯迷離”,根據形近字讀音的差別,只要一讀,就會發現:“慨”讀“kǎi”,“概”讀“gài”,此處應為“概”;“溯”讀“sù”,“朔”讀“shuò”,此處應為“朔”。2.以形辨形。對于因不辨形聲字形旁而產生的錯別字,可以通過分析形旁來推斷。例如:“拌腳石”,鎖定偏旁進行分析,“拌”從“手”,是“攪和、爭吵”的意思;而“絆”從“纟”,是“擋住或纏住,使跌倒或使行走不方便”的意思。故應為“絆”。3.以義辨形。因不明詞義或誤解詞義而造成的錯別字,可以采用逐一釋義的方式來推斷。例如:“穿流不息”,用逐一釋義的方式看,成語“川流不息”的意思是“像水流那樣不停流淌,形容行人、車馬等來往不斷”,因此“穿”不合詞義,應為“川(河流)”。4.結構推形。有的詞語,特別是成語,往往結構對稱,詞義也相對應。如果書寫錯誤,就可通過對相應字字形的辨析推斷出來。例如:“察顏觀色”,結構上是并列關系,根據對應位置字的意義相同或相關、詞性相同的特點,就可以看出“顏”與“色”不相對,“色”是臉色,而不是顏色,因此“顏”應為“言(語言)”。5.來源推形。對于因不了解詞語來源而寫錯的字,可以采用聯想來源的方式推斷。例如:“世外桃園”這個錯例,“世外桃源”與陶淵明有關,他曾寫下著名的《桃花源記》,因此“源”不能誤寫為“園”。6.語境推形。特定的語境需用特定的詞語,可以依據語境的限定來判斷字形的正誤。例如:“他倆為了迷惑敵人,化妝成夫妻。”“化妝”的意思是“用脂粉等使容貌美麗”,而依據語境應是“假扮”的意思,所以“化妝”應改為“化裝”。243題號11.(2024·東營中考改編)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問題。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黃河穿越黃土高原,奔至齊魯大地,攜帶大量泥沙從東營入海,年均造陸13.8平方公里。滄海桑田,大河息壤,這里被譽為共和國最年輕的土地。河海交匯、生態濕地、珍稀bīn危鳥類等獨具特色的生態旅游資源,令人心馳神往。……243題號1黃河口生態旅游區現有鳥類373種,其中國家級保護鳥類91種,是全球鳥類重要的中轉站、越冬地和繁殖地。遷徙,是鳥類生命周期中風險最高的行為,對遷飛路線和棲息地生態有嚴苛的要求。黃河口生態旅游區處在全球鳥類重要的遷飛通道上,每年近600萬只鳥兒組成無數“飛行編隊”穿梭忙碌,被形象地稱為“鳥類國際機場”。根據拼音寫漢字和給加點(紅色)字注音,都正確的一項是( )A.瀕 xī B.濱 xī C.瀕 qī D.濱 qī√243題號1C [本題考查字音、字形。瀕危(bīn wēi):指接近危險的境地,快要滅亡、消失。通常用于形容物種、語言、文化等面臨滅絕或消失的危險狀態。棲息(qī xī):指(動物)在僻靜處歇息,多指鳥類。后來也用來指人居住或停留。]243題號12.(2024·濱州中考)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問題。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冬天就像幸福常常珊珊來遲,好戲也每每最后出場。它以朔風為前導,“正是霜風飄斷處,寒鷗驚起一雙雙”。不光寒鷗,樹上的葉子也被寒風盡數吹落,光影斑駁、色彩相雜,為大地鋪就柔軟的地毯。也許你喜歡春的生機盎然、夏的熱烈粗獷、秋的碩果累累,但我更喜歡冬的沉穩敦厚。冬天就像一副油畫,近看,或許有些駁雜、粗糙,遠看則渾厚、豐富。描繪它時,大自然調動了太多的藝術靈感,在超然俊拔中243題號1展現山水的雄渾,于蒼勁剛毅中又穿插雋永的詩情。它的豐富與質感不同于照片定格的瞬間,僅靠眼睛觀賞遠遠不夠,要用心去慢慢領悟。過濾了春天的嫵媚、夏天的熱情、秋天的蕭瑟,冬天帶給我們的除了寒冷,還有寒冷后面的細膩、真誠與柔情。(1)文段中加點(紅色)字的讀音不正確的一項是( )A.盎然(àng) B.粗獷(guǎng)C.粗糙(cāo) D.蒼勁(jìn)√D [本題考查常見易誤讀字。D項有誤,“蒼勁”中的“勁”讀作“jìng”。]243題號1(2)文段中的畫線詞語,書寫正確的一項是( )A.朔風 珊珊來遲 B.一副 碩果累累C.蕭瑟 沉穩敦厚 D.細膩 超然俊拔√C [本題考查常見易錯字。A項,“珊珊來遲”應為“姍姍來遲”。B項,“一副”應為“一幅”。D項,“超然俊拔”應為“超然峻拔”。]243題號13.(2023·泰安中考)下列各句中加點(紅色)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這時舷(xián)窗已經燒得黑乎乎的,我坐在里面,懷抱操作盒,屏(píng)息凝神地等待著配合程序。B.我吃了一嚇,趕忙抬起頭,卻見一個凸顴(quán)骨,薄嘴唇,五十歲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兩手搭在髀(pí)間。C.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bài)谷,棒上系(xì)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D.哦,逝去的多少歡樂和憂戚(qī),我枉(wǎng)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畫!哦!多少年來你豐潤的生命,永在寂靜的諧奏里勃發。√D [本題考查字音辨析。A項,“píng”應讀“bǐng”。B項,“pí”應讀“bì”。C項,“bài”應讀“bǐ”,“xì”應讀“jì”。]243題號14.(2023·泰安中考)下列各句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絡繹不絕,士農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業,無所不備。B.要論中國人,必須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匡騙,卻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C.在我認識的一些前輩和同輩里,重視語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做則,鞠躬盡粹,葉圣陶先生應該說是第一位。D.那時自己對人情事故還不懂,好聽點說,心還像素絲樣純潔,什么爭訟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識領域的。√243題號1A [本題考查字形辨析。B項,“匡騙”應為“誆騙”。C項,“以身做則”應為“以身作則”,“鞠躬盡粹”應為“鞠躬盡瘁”。D項,“人情事故”應為“人情世故”。]考點二 詞語(含成語)運用常考近義詞語辨析1.必需·必須:“必需”為動詞,指一定要有;不可少。側重于不可或缺。“必須”為副詞,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一定要;也用來加強命令語氣。2.承載·承擔:“承載”指托著物體,承受它的重量。一般與文化、精神搭配。“承擔”指擔負;擔當。一般與責任搭配。3.傳承·傳遞:“傳承”指傳授和繼承。多用于文化、技藝等。“傳遞”指由一方交給另一方;輾轉遞送。多用于較具體的事物。4.度過·渡過:“度過”多用于與時間推移有關的情況。“渡過”指由此岸到達彼岸,有通過的意思。5.法治·法制:“法治”,動詞,指根據法律治理國家和社會。“法制”,名詞,指法律制度體系,包括一個國家的全部法律、法規以及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監督等。6.果斷·武斷:“果斷”形容有決斷,不猶豫,褒義詞。“武斷”形容言行主觀片面,貶義詞。7.堅忍·堅韌:“堅忍”指(在艱苦困難的情況下)堅持而不動搖;“堅韌”指堅固有韌性。8.截止·截至:“截止”指(到一定時期)停止,不再進行了。強調“停止”。“截至”指到某個日期,可能還要延續下去。強調“時間”。9.品味·品位:“品味”作動詞時,指仔細體會、玩味;作名詞時,指(物品的)品質和風味,也指格調和趣味。“品位”,名詞,泛指人或事物的品質、水平。10.權利·權力:“權利”指法律賦予人實現其利益的一種力量(跟“義務”相對應);“權力”指政治上的強制力量,也指職責范圍內的支配力量。常考成語誤用類型一、望文生義1.天衣無縫:形容事物(多指詩文、話語等)嚴密,沒有一點兒破綻。(不能理解為服裝精致得體)2.味同嚼蠟:多指文章或講話枯燥無味。(不能理解為大餐、食物)3.摩肩接踵:形容人很多,很擁擠。(不能理解為親密的意思)4.藏污納垢:比喻包容壞人壞事。(不能理解為隱藏污垢、不干凈的東西)5.婦孺皆知:婦女、小孩都知道,指人人都知道。(不能單指婦女和兒童知道)二、褒貶誤用1.雨后春筍:春雨過后連連破土而出的竹筍。比喻大量涌現的新事物。(含褒義)2.尋章摘句:指讀書時只摘記一些漂亮詞句,不深入研究;也指寫作只堆砌現成詞句,缺乏創造性。(含貶義)3.嘆為觀止:指贊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極點。(含褒義)4.見異思遷:看到別的事物就改變原來的主意,指意志不堅定,喜愛不專一。(含貶義)5.無所不為:沒有什么不干的,多指什么壞事都干。(含貶義)三、對象誤用1.戛然而止:形容聲音突然中止。(不能用于其他對象)2.巧奪天工:精巧的人工勝過天然,形容技藝極其精巧。(僅指人工技藝,不用于自然事物)3.妙手回春:稱贊醫生醫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專指醫術。(不能用于其他方面)4.天倫之樂:指家庭中親人團聚的快樂。(只形容親人之間)5.駭人聽聞:使人聽了非常吃驚。(多指社會上發生的壞事)四、語義重復1.忍俊不禁:指忍不住笑。(不能與“笑”連用)2.銷聲匿跡:不再公開講話,不再出頭露面。(不能與“隱藏”連用)3.津津樂道:很感興趣地談論。(不能與“說”連用)4.強聒不舍:嘮嘮叨叨說個沒完。(不能與“說個不停”連用)5.莘莘學子:眾多的學子。(不能與“眾多”等詞連用)五、謙敬錯位1.誨人不倦:教育人極有耐心,從不厭倦。(敬辭,多形容別人)2.當之無愧:承受得起某種評價、稱號或榮譽,毫無愧色。(敬辭,不可形容自己)3.洗耳恭聽:專心地聽。(謙辭,請人講話時說的客氣話)4.班門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謙辭,只能用于自己)典題 (2024·山東省統考)你們小組負責展館布置。小元在下面四塊展板上分別寫了主題詞,其中加點(紅色)成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唱念做打,技藝精湛;生旦凈丑,精彩紛呈。臉譜奇妙,唱腔婉轉,人物表演惟妙惟肖,故事情節跌宕起伏,盡顯世間百態。書有五體,搖曳多姿;墨分五色,摹繪風流。舞文弄墨,彰顯書畫藝術的高雅志趣,體現了中國人“天人合一”的哲學追求。絲竹有韻,五音多情。曲如流水,悅耳動聽;聲若天籟,余音繞梁。或蘊超然物外之趣,或表凜然傲骨之意,足以壯志抒懷。一磚一瓦,筑精益求精之品;一榫一卯,顯獨具匠心之工。飛檐斗拱,是凝固的音樂,是定格的舞蹈,寄托著浪漫的安身夢。A B C D√B [本題考查成語和熟語。成語(熟語)使用中的常見錯誤有望文生義、主觀臆斷、對象不當、張冠李戴等。B項,舞文弄墨,原指歪曲法律條文作弊,現多指玩弄文字技巧。感彩含貶義。這里描述的是“書畫藝術的高雅志趣”,用“舞文弄墨”不符合語境。]方法指導近義詞辨析三角度1.詞義的角度(1)詞義范圍。如“包括”和“囊括”都有“包含”的意思,但范圍的大小不同。“包括”常指其中一部分,不一定是全部;“囊括”是全部包羅在內。(2)詞義輕重。如“信任”,相信而敢于托付,語義較輕;“信賴”,信任并依靠,既包含“信任”的語義,又增添了新的語義,語義較重。(3)詞義側重點。如“詭辯”著重在“詭”,即欺詐、狡猾;“狡辯”著重在“狡”,即狡猾。2.用法的角度(1)適用對象。如“撫養”是指長輩對晚輩,年長者對年幼者;“贍養”指晚輩對長輩,年幼者對年長者。(2)搭配習慣。如“堅定”常與“立場”“方向”等詞語搭配,“堅強”常與“意志”“性格”等詞語搭配。3.色彩角度(1)感彩。如“鼓動”是中性詞,好的方面、壞的方面都可用;“鼓舞”是褒義詞,指使振作起來,增強信心和勇氣,用在好的方面;“煽動”是貶義詞,有鼓動別人做壞事之意,用在壞的方面。(2)語體色彩。如“商量”多用于口語,屬于口頭語體;“商榷”多用于正式場所,屬于書面語體。成語辨析五小招1.看適用對象,不張冠李戴有些成語有特定的適用對象,如果把握不準,就極易造成誤用。如“花枝招展”用于女子,“鶴立雞群”對象是人,“馬革裹尸”用于軍人,“豆蔻年華”專指女子十三四歲時,“萍水相逢”只能形容素不相識的人偶然相遇;等等。2.辨感彩,不褒貶誤用成語從感彩上可分為褒義、中性、貶義,在使用過程中,必須辨明褒貶,否則就容易造成褒詞貶用或貶詞褒用的錯誤。如同樣指“用盡心思謀劃”,“殫精竭慮”是褒義詞,“處心積慮”是貶義詞。3.探成語來源,不望文生義成語的意義是約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如果不仔細辨析,僅憑構成詞語的字面判斷,就極易造成望文生義的錯誤。如“風口浪尖”比喻社會斗爭極為激烈、尖銳的地方。與風浪無關。“正襟危坐”形容嚴肅或拘謹的樣子。與整理衣服、坐姿無關。4.看所在語境,不前后重復有一些成語本身的意思與句子前后有重復,造成失誤。如“當它突然戛然而止的時候,世界出奇地寂靜”,“戛然而止”已含有“突然”的意思。再如“忍俊不禁地笑”,也是語義重復。5.判主客身份,不謙敬錯位有些成語是謙辭,只能對自己;有些成語是敬辭,只能對別人。如果辨別不準,便會犯謙敬錯位的錯誤。如“蓬蓽生輝”是謙辭,一般用于表示“由于別人到自己家里來或張掛別人給自己題贈的字畫等而使自己非常光榮”。不能用在別人身上。1.(2024·東營中考改編)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問題。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黃河穿越黃土高原,奔至齊魯大地,( )大量泥沙從東營入海,年均造陸13.8平方公里。滄海桑田,大河息壤,這里被譽為共和國最年輕的土地。河海交匯、生態濕地、珍稀瀕危鳥類等獨具特色的生態旅游資源,令人( )。從黃河口乘船順河而下,你可以看到黃色的水注入藍色的大海,形成一條黃藍相匯的飄帶,( )。遠望樓上,除了盡看河海交匯的氣魄,還可以春觀蘆葦添新綠,秋望堿蓬大地紅,最能豐富內心的色彩。( )在秋冬之交,站在高處遠眺,大地像是覆蓋了一層紅地毯,如霞似火。依次填入語段中括號內的詞語,正確的一項是( )A.攜帶 心馳神往 涇渭分明 尤其B.攜帶 心猿意馬 平分秋色 因此C.捎帶 心馳神往 平分秋色 尤其D.捎帶 心猿意馬 涇渭分明 因此√A [本題考查詞語運用。第一空,“攜帶”指隨身帶著;照顧,幫助。“捎帶”指順便,附帶。此處指黃河奔至齊魯大地,帶著大量泥沙從東營入海,應選“攜帶”。第二空,“心馳神往”指心神飛到(向往的地方),形容非常向往。“心猿意馬”指心意好像猴子跳、馬奔跑一樣控制不住,形容心里東想西想,安靜不下來。此處指這里獨具特色的生態旅游資源令人非常向往,應選“心馳神往”。第三空,“涇渭分明”指涇河水清,渭河水渾,涇河的水流入渭河時,清濁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平分秋色”比喻雙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此處指黃色的水注入藍色的大海,形成一條黃藍相匯的飄帶,界限清楚,應選“涇渭分明”。第四空,“尤其”表示更進一步,突出強調。“因此”表示因果關系。此處指秋冬之交站在高處遠眺,大地像是覆蓋了一層紅地毯,如霞似火,這種景象更為突出,應選“尤其”。]2.(2024·濟寧中考改編)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問題。“咚!咚!咚!”不遠處傳來一陣牛皮大鼓聲,參加競渡的18條龍船緩緩(露相/亮相);這些體形狹長的“水上蛟龍”龍頭高昂,龍尾翹起,龍睛閃爍,龍須飄飄,威風凜凜。只見一艘25米長的龍船上,40多位漢子摩拳擦掌:鼓手站在船中央,手上的鼓棒稍稍抬起,時刻準備著擊鼓鳴響;劃手們身體前傾,雙手推槳,嚴陣以待;船頭和船尾處的舵手看起來十分(淡定/淡泊),他們望著遠處的彎道,若有所思。突然,“嗶”的一聲哨響,龍船上的幾十支槳應聲而動,船如離弦的箭一般向前沖去,河道里瞬間泛起驚濤駭浪。河面上鼓號震天,河畔的看臺上有將近2 000位觀眾吶喊助威,場面蔚為壯觀!依次選用文中括號里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A.亮相 淡定 B.露相 淡泊C.亮相 淡泊 D.露相 淡定√A [本題考查詞語的辨析運用。第一空,“亮相”是戲曲演員上下場時或一節舞蹈、武打完畢后,在一個短促的停頓中所做的塑像式姿勢。有突出地顯示人物的精神狀態的作用。“露相”指露出本來面目,顯露出某種表現。文中指龍船出現在觀眾面前,故用“亮相”。第二空,“淡定”形容一種冷靜、鎮定、從容的態度。“淡泊”指對于名利冷淡,不看重;也指家道清貧;恬淡寡欲。文中指舵手很冷靜,故用“淡定”。]3.(2023·泰安中考)下列各句中加點(紅色)的成語運用正確的一項是( )A.他不在,我心照不宣地知道他在哪兒,就飛跑到存放眼睛的那個小房間。他果然在里面,看著大屏幕。B.其怡情也,最見于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于夸夸其談之中;其長才也,最見于處世判事之際。C.過去見一位作者出外寫生,兩個禮拜就畫了一百多張,這當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認識對象,更不可能創造意境。D.我猜想關鍵一定在母鴨的叫聲上,因為從外表看來,不管是那只家養的白鴨還是麝香鴨,都和真正的水鴨長得天各一方。√C [A項,“心照不宣”指彼此心里明白,不必明說。此處用來形容“我”單方面知道他在哪兒,屬于對象誤用。B項,“夸夸其談”指說話或寫文章浮夸,不切實際,含貶義。根據語境可知,此處褒貶誤用。C項,“浮光掠影”形容印象不深刻。此處形容作者對對象的認識不深刻,使用正確。D項,“天各一方”指彼此相隔遙遠,難于相見。此處形容白鴨、麝香鴨與真正的水鴨之間長相區別明顯,屬于望文生義。]考點三 病句修改常見病句類型一、搭配不當1.主謂搭配不當主要表現為主語(句子的被陳述對象)或謂語(對主語動作或狀態的陳述或說明)由并列短語充當,謂語不能陳述主語。示例:晚會過后,她那優美的舞姿,動聽的歌聲,還回響在我耳邊。(主語“舞姿”與謂語“回響”不搭配。應改為:晚會過后,她那優美的舞姿浮現在我的眼前,那動聽的歌聲,還回響在我耳邊。)2.動賓搭配不當主要表現為兩個動詞與一個賓語[動作(動詞)的接受者]或一個動詞帶兩個以上賓語時,賓語與動詞不搭配。示例:這家博物館大膽地創新,利用“云端”開設網上展廳,提高數字化建設的步伐。(動詞“提高”與“數字化建設的步伐”搭配不當。應將“提高”改為“加快”。)3.主賓搭配不當主語和賓語中心語不能搭配。示例:我國的森林面積已經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這得益于國家重點生態工程的穩步實施。(“森林面積成為國家”搭配不當,應刪去“的森林面積”。)4.一(兩)面與兩(一)面搭配不當前面一句兩面,后面一句一面;或者前面一句一面,后面一句兩面。示例:我們能不能培養出“四有”新人,是關系到我們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大事,也是教育戰線的根本任務。(兩面對一面,刪去“能不能”。)5.關聯詞語搭配不當關聯詞應該成對搭配,并與語意相符。示例:只要增加收入,才能使糧食生產穩步增長。(“只要”與“才能”搭配不當。“只要”改為“只有”。)二、語序不當1.多項定語的語序不當語序排列規律:表示領屬或時間、處所;指稱代詞或數量短語;動詞或動詞性短語;形容詞或形容詞性短語;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簡記為:“屬、指(數)、動、形、名”。示例:植物園里(表處所)那(指示代詞)幾朵(數量詞)剛剛盛開(動詞)的紅色(形容詞)卡羅拉(名詞)月季被人摘走了。2.多項狀語語序不當語序排列規律:表目的或原因的介賓短語;表時間的名詞或介賓短語;表處所的名詞或介賓短語;表范圍、頻率等的副詞;表情態的形容詞;表對象的介賓短語。示例:那位失主為表謝意(表目的),昨天(表時間)在電視臺(表處所)又(表頻率)誠摯地(表情態)為他(表對象)點了一首歌。3.虛詞語序不當語序排列規律:(1)關聯詞的位置:復句中,分句同一個主語時,關聯詞在主語后邊;分句主語不同,關聯詞在主語前邊。(2)虛詞位置:“把”字句和“被”字句中的否定副詞放在“把”“被”之前。示例1:不僅語文有利于增強人們的文化自信,而且在弘揚革命文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兩個分句同一個主語,將“不僅”放到“語文”后面。)示例2:如果把眼前的事情不趕快做完,就會耽誤后面的工作。(“不”字應移到“把”之前。)4.并列短語(詞)、分句語序不當在一個句子中,要注意并列短語(詞)的先后、輕重、大小的關系,遵循一定的邏輯關系。示例:對祖國悠久歷史、燦爛文化的理解和認同,是發展和培育愛國主義情感的重要條件。(將“發展”和“培育”調換位置。)三、成分殘缺1.主語殘缺一般是介詞的使用造成主語殘缺。示例:在央視的文化欄目《國家寶藏》中,通過守護人的講述,使觀眾看到了國寶的“前世今生”。(去掉“通過”或“使”。)2.謂語殘缺缺少謂語中心語。示例:最近又發動了全面的質量大檢查運動,要在這個運動中建立與加強技術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建立”前缺少謂語,應加動詞“完成”。)3.賓語殘缺缺少賓語中心語。示例:她給我描繪了除夕農民包餃子,初一清晨全家在一起吃餃子、放鞭炮。(在“放鞭炮”后面添加“的情景”。)四、語義重復指成分累贅多余,造成重復啰唆。示例:大約數百萬左右青年學生參加了“鄉村振興”活動,把汗水揮灑在希望的田野上。(“大約”和“左右”語義重復,刪去其中一個。)五、結構混亂1.句式雜糅把兩種不同的句法結構混雜在一個表達式中,結果造成語句結構混亂、語意糾纏。示例:這本雜志的讀者對象主要是面向中學生以及一些文學愛好者。(把“主要對象是”和“面向中學生”兩個句子雜糅在一起,應刪掉“面向”或“的讀者對象”。)2.中途易轍在語言表達中,一句話說了一半,忽然另起爐灶,又來了一句,造成句子之間沒有銜接。示例:參加這次活動的演員們,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前兩個小句說的是“演員們”,第三小句另起爐灶說的是對“演員們”的“評價”。在“給予”前加“觀眾”或把“給予了”改為“得到了”。)六、表意不明1.存在歧義主要是數量詞語的位置不對、并列短語關聯不明確、省略不當、停頓不當等。示例:為強化創新意識,學校專門開設展臺,展出了十幾個學生制作的飛機模型。(“十幾個”既可以理解為“十幾個飛機模型”,也可以理解為“十幾個學生”,應改為“學生制作的十幾個飛機模型”或“由十幾個學生制作的飛機模型”。)2.指代不明有些句子因代詞或名詞性短語指代不明產生歧義。示例:老王和老李是我的忘年交,他60多歲了,很喜歡蒔花弄草。(“他”指代不明,可改為“老王”或“老李”。)七、不合邏輯1.前后矛盾前面的說法與后面的說法自相矛盾,彼此沖突,它包括時間、數量、范圍、動作、位置、狀態等多方面的矛盾。示例:這篇作文真難寫,我用了整整兩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才寫好交卷。(前后矛盾,將“整整”或“左右”刪去。)2.否定不當否定不當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不”“沒有”“否認”“否則”等否定詞的多次出現造成否定不當;二是“杜絕”“忌”等隱蔽性否定詞的誤用造成否定不當。示例:為了防止這類事故不再發生,我們加強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防止”“不再”構成雙重否定,這等于說“為了讓交通事故再次發生”。應改為“為了防止這類交通事故再次發生”。)3.分類不當指將不同范疇的概念劃為同一范疇或將具有主從關系(如學生與中學生)、交叉關系(工人與青年)的概念并列使用。示例:當前大多數的中學生認為較難的學科有語文、英語、物理和作文。(“作文”不屬于學科,將“和作文”刪去。)4.不合事理句子表達的語義與通常的事理相悖,不能使人信服。示例:春節期間,這個市的3 000多名消防隊員,放棄休假,始終堅守在各自執勤的崗位上。(“放棄休假”,從事理上講不通。)典題 (2024·山東省統考)展館出口處,小魯在留言墻上寫了一句感言:中國藝術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是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對至真至美不懈追求的結果。這句話有語病,請寫出修改后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題考查病句的修改。首先閱讀句子,結合病句的類型判斷出屬于哪種病句,然后找到對應的修改方法。試題中的句子屬于結構混亂中的句式雜糅,題目中的句子把“的原因”和“的結果”雜糅在一起了,修改方法是刪去“的原因”或“的結果”。[答案] (示例一)中國藝術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是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對至真至美的不懈追求。(示例二)中國藝術取得輝煌成就,是勤勞智慧的中國人民對至真至美不懈追求的結果。方法指導修改原則1.真實性原則。要保持句子的原意,不要違背原意,另起爐灶。2.針對性原則。要針對病句的實際情況進行修改。哪兒有語病,就改哪兒;是什么語病,就用什么方法來修改。3.經濟性原則。要“多就少改”,如可以調整語序的盡量不增刪,可以改一處的就不要改兩處等。做題步驟第一步:讀句子,借助語感找病灶,別扭的地方往往就是有語病的地方。第二步:看標志,找到病因好下藥。標志詞重點看介詞,判斷是否缺少主語;看動詞,判斷動賓是否搭配得當,是否缺少賓語;看并列短語,判斷是否語序不當、搭配不當、不合邏輯;看到兩面詞(雙面詞),判斷是否搭配不當;看否定詞,判斷是否否定不當;看關聯詞,判斷關聯詞搭配是否得當,關聯詞位置是否恰當;看到數量詞和約數詞,判斷是否前后矛盾或語義重復;看判斷詞,判斷主賓搭配是否得當;看代詞,判斷是否指代不明;看到“縮小”“減少”“降低”等詞語,判斷是否出現與倍數連用的錯誤。第三步:四改法,規范操作保準確。增:針對成分殘缺,補上殘缺成分。刪:針對重復贅余、句式雜糅,刪去多余字詞短語。換:針對搭配不當,換上恰當的字詞。調:針對語序不當,調整字詞句的順序。第四步:復查修改后的句子,確保通順,不出現新的語病。1.(2024·濟寧中考改編)下面這句話有語病,請寫出修改后的句子。河面上發出鼓號震天,河畔邊的看臺上有將近2 000余位觀眾吶喊助威,場面蔚為壯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題考查病句修改。“河面上發出鼓號震天”屬于搭配不當,應改為“河面上鼓號震天”;“河畔邊”屬于語意重復,“畔”就有“邊”的意思,應去掉“邊”;“將近”與“余”前后矛盾,應去掉一個。[答案] 河面上鼓號震天,河畔的看臺上有將近2 000位觀眾吶喊助威,場面蔚為壯觀!2.(2024·煙臺中考改編)閱讀探究下面的材料。隨著科技的飛速進步,人工智能(AI)已逐漸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人臉識別技術作為AI領域的一個重要應用,正廣泛應用于安全監控、金融支付、身份驗證等多個領域。但是,由于人臉識別技術的高度精確性,使隱私泄露的風險概率大大增強,一旦數據被濫用或泄露,后果不堪設想。誤識和濫用的可能性也引發了公眾對于技術可靠性的擔憂。因此,規范AI人臉識別技術的發展勢在必行。(節選自《中國經濟周刊》)材料中的畫線句有兩處語病,請提出修改意見。由于人臉識別技術的高度精確性,使隱私泄露的風險概率大大增強,一旦數據被濫用或泄露,后果不堪設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題考查病句的修改。材料中的畫線句因介詞誤用導致主語殘缺,應刪去“由于”或“使”;句中“風險概率”與“增強”搭配不當,應將“增強”改為“提高”。[答案] 刪去“由于”或“使”;將“增強”改為“提高”。3.(2024·濱州中考)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1991年,鄒平丁公遺址發現了一座龍山文化城址,入選“1991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在此地發現了“陶書”,使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提前了約800年左右,引起國內外轟動。B.“世界數學泰斗”劉徽,今山東濱州人,魏晉時期數學家,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進小數概念的人。著有《九章算術注》和《海島算經》。C.通過濱州市博物館館藏的“黃河河道變遷圖”,讓我們知道在古代南到博興北到無棣都曾有過黃河故道。D.“兵家鼻祖”孫武所著《孫子兵法》揚名海內外。在濱州,很多中小學開展了多種孫子文化校本課程。√B [本題考查病句辨析。A項,重復啰唆,可刪掉“約”或“左右”。C項,成分殘缺,可刪掉“通過”或“讓”。D項,搭配不當,可將“開展”改為“開設”。]考點四 標點符號常用標點符號用法一、點號用法:點號的作用是點斷,主要表示停頓和語氣。分為句末點號和句內點號。1.句號(。):用于句末,表示陳述語氣。使用句號主要根據語段前后有較大停頓、帶有陳述語氣和語調,并不取決于句子的長短;有時也可表示較緩和的祈使語氣和感嘆語氣。2.問號(?):用于句末,表示疑問語氣(包括反問、設問等疑問類型)。選擇問句中,通常只在最后一個選項的末尾用問號,各個選項之間一般用逗號隔開。3.嘆號(!):用于句末,主要表示感嘆語氣,也可表示強烈的祈使語氣、反問語氣等。用于擬聲詞后,表示聲音短促或突然。表示聲音巨大或聲音不斷加大時,可疊用嘆號;表達強烈語氣時,也可疊用嘆號,最多疊用三個嘆號。4.逗號(,):句內點號。復句內各分句之間的停頓,一般都用逗號。還用于下列各種語法位置:(1)較長的主語之后。(2)句首的狀語之后。(3)較長的賓語之前。(4)帶句內語氣詞的主語(或其他成分)之后,或帶句內語氣詞的并列成分之間。(5)較長的主語中間、謂語中間或賓語中間。(6)前置的謂語之后或后置的狀語、定語之前。5.頓號(、):句內點號。用于并列詞語之間。用于需要停頓的重復詞語之間。用于某些序次語(不帶括號的漢字、數字或“天干地支”類序次語)之后。6.分號(;):句內點號。表示復句內部并列關系的分句(尤其當分句內部還有逗號時)之間的停頓。表示非并列關系的多重復句中第一層分句(主要是選擇、轉折等關系)之間的停頓。7.冒號(:):句內點號。用于總說性或提示性詞語(如“說”“例如”“證明”等)之后,表示提示下文。表示總結上文。用在需要說明的詞語之后,表示注釋和說明。用于書信、講話稿中稱謂語或稱呼語之后。二、標號用法:標號的作用是標明,主要標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詞語)的特定性質和作用。包括引號、括號、破折號、省略號、著重號、連接號、間隔號、書名號、專名號、分隔號。1.引號(“”‘’):標示語段中直接引用的內容。標示需要著重論述或強調的內容。標示語段中具有特殊含義而需要特別指出的成分,如別稱、簡稱、反語等。當引號中還需要使用引號時,外面一層用雙引號,里面一層用單引號。在書寫帶月、日的事件、節日或其他特定意義的短語(含簡稱)時,通常只標引其中的月和日;需要突出和強調該事件或節日本身時,也可連同事件或節日一起標引。2.破折號(——):標示注釋內容或補充說明(也可用括號)。標示插入語(也可用逗號)。標示總結上文或提示下文(也可用冒號)。標示話題的轉換。標示聲音的延長。標示話語的中斷或間隔。標示引出對話。標示事項列舉分承。用于副標題之前。用于引文、注文后,標示作者、出處或注釋者。3.省略號(……):標示引文的省略。標示列舉或重復詞語的省略。標示語意未盡。標示說話時斷斷續續。標示對話中的沉默不語。標示特定的成分虛缺。在標示詩行、段落的省略時,可連用兩個省略號(即相當于十二連點)。4.書名號(《 》〈 〉):標示書名、卷名、篇名、刊物名、報紙名、文件名等。標示電影、電視、音樂、詩歌、雕塑等各類用文字、聲音、圖像等表現的作品的名稱。標示全中文或中文在名稱中占主導地位的軟件名。標示作品名的簡稱。當書名號中還需要書名號時,里面一層用單書名號,外面一層用雙書名號。典題 (2023·泰安中考改編)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運用正確的一項是( )A.讀者也許不曾到過北方,不知道北方的景物是怎樣的?現在讀到這兩句,領會著作者的意境,想象中的眼界就因而擴大了。B.“水經注”里提到的“旅人橋”,大約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了。C.“熱,熱得像……地獄。呀,天啊,這是什么,草原的風?!”這時我剛把手從水中拿出來,微風吹在濕手上涼絲絲的。D.如今的城里人一見面,就問,你是住兩居室還是三居室啊?……喔,兩居室窄巴點,三居室雖說并不富余,也算小康了。√D [本題考查標點符號用法的辨析。A項,“讀者也許不曾到過北方,不知道北方的景物是怎樣的”是陳述句,句尾應使用句號;B項,作為一本地理著作,“水經注”前后應用書名號;C項,“這是什么”發出疑問,其后應用問號。]方法指導標點辨析題的四方法1.理解文意。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辨析標點使用是否正確,要考慮標點對文意的表達是否有妨礙,要注意分析文意對標點使用的限制。2.分析結構。解答標點題時要分析句子的結構,不能讓標點影響句子的結構而造成語病,或因層次不清而影響句意的表達。如單句內部不能用句末點號(句號、問號、嘆號);復句的各分句之間不能使用頓號。3.揣摩語氣。注意揣摩整個句子的語氣,選擇恰當的標點符號。判斷句子的語氣要從整個句子去考慮,不能只看其中的一個或幾個詞語。如有的句中雖有疑問詞,但整個句子表達的是陳述語氣,句末就只能用句號,而不能用問號。4.弄清功用。掌握每一種標點符號的功用,特別是那些易混淆的標點,更需了解它們的區別,正確判斷和使用。高頻出題標點使用歸納1.問號使用:(1)連續問句,每個問句句末均用問號;(2)選擇問句,在句末用問號,句中用逗號;(3)倒裝句,問號放在句末,句中用逗號;(4)有的句子雖使用了疑問詞,但整個句子不是疑問句,句末不用問號;(5)問話中含有稱呼的,問號一律用在句末;(6)嘆詞如“啊”“唉”等單獨使用并帶有疑問語氣時,后面要用問號。2.頓號使用:(1)相鄰的數字表概數的地方不能用頓號,表確數的地方必須用頓號;(2)并列詞語之間有了“和”“及”等連詞,連詞前不再用頓號;(3)并列謂語和并列補語之間不用頓號,而用逗號;(4)并列詞語的最后兩項使用連詞而不用頓號;(5)列舉的書名號之間不用頓號;(6)引號連用,表示并列關系,中間不用頓號。3.引號使用:(1)只把別人的話的大意說出,不照原樣引述,不用引號;(2)引文獨立成句,意思完整,句末點號放在引號里面;(3)引用之語未獨立成句,點號(問號、感嘆號除外)放在后引號的外面;(4)引文之內又有引文時,外邊的一層用雙引號,里面一層用單引號,倘若單引號之內又有引文,那又要用雙引號,依次類推;(5)說話人在前,所說話在后,用冒號+引號;(6)說話人在中間,所說話在兩邊,用引號+逗號+引號;(7)所說話在前,說話人在后,用引號+句號;(8)引用之語不確切,有“說”也不用引號;(9)特殊稱謂和強調,諷刺反語和否定,簡稱綽號象聲詞,節日紀念數字日,要用引號。4.括號使用:(1)不是注釋語不能用括號;(2)括號內的注釋語解釋句子中的詞語時,括號緊挨著它所解釋的詞語,用在點號前,不需停頓時,括號后不用點號;(3)句內括注內如果有標點,那么最末一個標點(問號、感嘆號除外)應省去;(4)括號內的注釋語是解釋整個句子時,括號在整個句子結束后出現,用在點號后面;(5)句外括注內若有標點,可照樣不動,也可不用。5.冒號使用:(1)冒號的提示作用管轄到句子末尾;(2)在“話+某某說+話”的插入語格式中,“說”后不能用冒號,而用逗號;(3)“即、乃、是”等字的后面不能再用冒號;(4)同一個句子中不能套用兩個冒號。6.省略號使用:(1)用了“等”“等等”就不能再用省略號;(2)省略號前是個完整的句子的,省略號前應使用句末標點,表示省略的是句子;(3)省略號前不是完整句子的,省略號前一般不用點號,表示省略的是詞語、短語;(4)如果省略的是一大段或幾段文字,就用十二個圓點表示,單獨成行,不頂格。1.(2024·濱州中考)下列各項中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①千工易尋,一匠難求。②在如牛皮紙薄的鋼板上焊接長征火箭“心臟”,不出一個漏點,把“蛟龍號”潛水器密封精度控制在頭發絲的1/50。③大國工匠以久久為功的鉆研和創新,成就了一個個“高光時刻”,有力托舉了中國制造、中國建造、中國創造。④“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只有掌握一技之長,才能在自己的賽道上創造不凡業績,成就出彩人生。A.第①句運用對偶、第②句運用比喻和夸張的修辭手法。B.第②句“漏點”后面逗號應改為分號,“1/50”后面句號應改為省略號。C.第③句中加點(紅色)的“大國工匠”“久久為功”“高光時刻”“有力托舉”四個短語結構一致。D.第④句中畫線句是條件復句,強調了掌握一技之長的重要性。√A [本題考查修辭、短語、復句、標點。A項,第②句沒有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2.(2024·天津中考)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內的標點符號,最恰當的一項是( )諸葛亮□誡子書□云:“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淡泊”是一種看淡財富和名利的態度,一種不為外界誘惑的品質□“寧靜”則是一種精神狀態,一種修身養性之道。面對外界的誘惑,唯有固守本心,以淡泊為槳,以寧靜為帆,才能不為名利所絆,行穩致遠。A.“” ”。 ; B.“” 。” ,C.《》 。” ; D.《》 ”。 ,√C [本題考查標點符號的用法。“誡子書”是作品名稱,用書名號;“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是直接引語,后面用句號、引號;“一種不為外界誘惑的品質”是并列分句的一部分,后面用分號。]3.(2023·淄博中考)下列句子中,標點符號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A.央視著名節目《感動中國》被譽為“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感動”的深層含義其實是精神價值的傳承。B.擺脫線材束縛,將手機與充電板輕輕貼合,即可隨放隨充——手機無線充電在生活中已隨處可見。C.國家智慧教育讀書平臺依托數字技術,匯聚優質資源,營造互動場景,展示閱讀成果,為廣大學生和社會公眾提供豐富多彩的讀書空間。D.“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庭作為社會的細胞,是連接個人與國家、社會的天然紐帶。√D [D項,“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是獨立引用,引號外的句號應移到引號內。]考點五 句子銜接排序句子銜接排序題的三種文體1.記敘性語段:語段的句子常常以時間、空間或事情的發展過程(起因、經過和結果)為序。2.說明性語段:往往把事理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后面,因為材料是用來說明事理的,材料的內部又遵循一定的順序(時間、空間、邏輯)。3.議論性語段:常常把觀點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中間,把總結句放在后面,結構形式為提出論點、分析論點、總結論點。認識句子銜接題句子銜接題是指在題干中設置一種語言環境,出題者從這種語言環境中抽出一個或多個句子,或隱去原句,或打亂順序,讓我們根據對文意的整體把握和感知,找出最適合語境的一項或重新排列成語意連貫的一段話。這類題由題干項和銜接項兩部分組成,要求一個語段的各個句子之間,在內容上和形式上都能接得上,脈絡清晰,文氣順暢。認識句子排序題句子排序題就是給出一組打亂了順序的句子,要求我們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重新進行排列,使其組成一段意思連貫、句意完整的話。這類題目主要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解答排序題,不僅要求我們要具備一定的閱讀領悟能力,更要具備較強的邏輯分析能力。從近年來排序題的命題來看,所選的語段材料一般層次都非常清晰。主要有空間順序、時間順序和邏輯順序,其中邏輯順序最為復雜,有因果關系、層遞關系、主次關系、總分關系、并列關系,以及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等多種。同學們只要能準確判斷出各句之間的關系,再運用相應技巧,一般都能找到正確答案。典題1 (2024·濱州中考)依次在橫線處填入句子,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古往今來,不知多少人讀過杜詩,又有多少人從中汲取了精神能量,提升了人生境界。后代就有這樣一位讀者,認真閱讀杜詩,人生得到升華,這位讀者就是文天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文天祥說,我看到的、想到的、經受到的,杜甫都寫過,我把杜詩重新組合起來,就可以表達我要訴說的一切②這充分證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華經典詩詞蘊含強大的精神力量③文天祥在監獄里讀杜詩,又把這些詩句重新組裝成新詩,這樣的《集杜詩》足足有200首之多④《集杜詩》告訴我們,支撐文天祥寧死不屈、舍生取義的,就有杜甫的光輝詩篇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C.③④①② D.③①④②√D [本題考查句子的銜接排序能力。③先說文天祥在監獄里讀杜詩,又把這些詩句重新組裝成新詩,①再說文天祥這樣做的目的,④說明《集杜詩》的意義,②進行總結,即:③①④②。]典題2 (2024·甘肅中考)在語段橫線上填寫句子,排序最恰當的一項是( )甘肅境內長城的修建始于戰國時期的秦國。秦國以及秦、漢、明等朝代都在此修筑長城。________①甘肅境內現有秦、漢、明等各時期的長城遺址,素有“長城天然博物館”之稱。②明長城主要位于河西走廊和蘭州、白銀、臨夏、慶陽等市(州),明長城修建充分貫徹和實踐了“因地制宜”的基本思路。③漢長城主要分布在河西地區,自永登起而西行,一直到羅布泊附近,浩浩蕩蕩數千里。④秦長城自臨洮起而東行,蜿蜒400多公里,橫跨臨洮、渭源、隴西、通渭、靜寧、鎮原、環縣和華池等縣。A.②④③① B.④③①②C.③①④② D.①④③②√D [本題考查句子的排序。四個選項中第①句與②③④句是總分關系,可作為首句,②③④句分別按秦、漢、明三代順序,可知應為④③②。因此順序應該為:①④③②。]方法指導“六看”做對語句銜接題1.看陳述對象(主語)是否一致:在連貫的語句中,前后各句的陳述對象(即句子的主語)應當保持一致。2.看語句內容是否呼應:前文提出幾種事物、幾個問題,后面的內容上要前后呼應,順序不能顛倒。3.看語句的結構是否相同:在分述幾個對象或同一對象的幾個方面時,要注意句子或短語格式的一致性。短語類型有并列短語、偏正短語、動賓短語、后補短語、主謂短語、連謂短語、介詞短語等,常見的句式有判斷句、被動句、把字句、否定句、疑問句、排比句、比喻句等。銜接句子時,如果破壞了這種前后照應,語句也就失去了連貫性,銜接也就不恰當了。4.看語句情境氛圍是否協調:在描寫或抒情的語句或語段中,要表現出一種特定的意境,或喜或悲,或褒或貶,或明快或低沉,在同一段文字里,前后語言的風格應保持一致。5.看關鍵性語言標志:即要抓住關鍵字眼、總領句、總結句、相同句式等,有些句子的上句句尾與下句的句首有相同詞語相互承接,有些句子的上下句有關聯詞語、指示代詞、序數詞以及“又、再、也”等語言標志。比如“因此”表示總結或結果,應放在表示原因句子的后面。6.看首尾句,理清寫作思路,明確語句結構和關系:不同體裁的語段,思路也會有所不同:記敘性語段常以事情的發展變化、情感變化、時間變化、地點轉換等為寫作思路;議論性語段常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為寫作思路;說明性語段往往遵循時間順序、空間順序或邏輯順序。我們可以在理清語段寫作思路的基礎上給句子排序。語段的結構一般有:總分總式、并列式、層進式。具體的句子之間有并列、轉折、對比、承接、遞進、因果、總分等關系,我們可以先確定首句和尾句,然后再排列中間句。也可以從局部入手,然后再向整體擴展。“兩招”搞定句子排序題第一招:從選項入手,確定首句常見的首句特征及判斷標志詞:(1)背景引入。如,隨著……;當前;近年來;近日;自……以來。(2)下定義。如,……是……;……通常用來表示……;……是指。(3)提出論點。如,有人指出……;有人說……;通常認為……不能作為首句的句子特征:(1)存在指代不明的指代詞。如,其中;這些;那些;此類。(2)存在關聯詞的后件。如,所以……;因此;但是;另一方面;而且。(3)解釋說明。如,比如……;以……為例。第二招:分析文段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確定了首句后,圍繞首句的內容,確定正文的邏輯關系,常見的正文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有:一是按時間順序組合;二是按空間順序組合;三是按邏輯順序組合(一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規律,如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由淺到深,由感性到理性等;二是客觀事物內部固有的邏輯關系順序,如由原因到結果,由輕到重等)。1.(2024·濟寧中考改編)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問題。“咚!咚!咚!”不遠處傳來一陣牛皮大鼓聲,參加競渡的18條龍船緩緩亮相;這些體形狹長的“水上蛟龍”龍頭高昂,①________________,龍睛閃爍,龍須飄飄,威風凜凜。只見一艘25米長的龍船上,40多位漢子摩拳擦掌:鼓手站在船中央,手上的鼓棒稍稍抬起,時刻準備著擊鼓鳴響;劃手們身體前傾,雙手推槳,嚴陣以待;船頭和船尾處的舵手看起來十分淡定,他們望著遠處的彎道,若有所思。突然,“嗶”的一聲哨響,龍船上的幾十支槳應聲而動,②________________,河道里瞬間泛起驚濤駭浪。河面上鼓號震天,河畔的看臺上有將近2 000位觀眾吶喊助威,場面蔚為壯觀!在文中兩處橫線上依次填入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A.①龍尾翹起 ②船如脫韁的馬一般向前沖去B.①翹起龍尾 ②船如離弦的箭一般向前沖去C.①翹起龍尾 ②船如脫韁的馬一般向前沖去D.①龍尾翹起 ②船如離弦的箭一般向前沖去√D [本題考查語句的運用銜接。可用排除法。第一空,根據句式協調的原則,上文“龍頭高昂”為主謂結構,下文應與之保持一致,應選“龍尾翹起”,排除B、C兩項。第二空,根據語境“龍船上的幾十支槳應聲而動”,“離弦的箭”有方向性且箭與船的形狀相似,比“脫韁的馬”更合適,排除A項。]2.(2024·河南中考)小組成員寫了一段與河南小麥育種有關的文字,中間幾句的順序有待推敲。請你重新排列出最恰當的順序,將句子序號依次填在橫線上,使該段文字語意連貫。河南是全國小麥主產區,小麥種植面積、單位面積產量、總產量均居全國第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進了優質小麥品種的更新換代,為河南小麥的豐產作出了突出貢獻。①每一個優質麥種都凝聚著育種人的智慧②多個“第一”的背后,優質麥種是關鍵③創新集成了多套小麥育種技術體系④河南小麥育種人綜合利用遠緣雜交、分子標記等技術[解析] 本題考查句子排序。②承接“第一”引出“麥種”,①再說育種人的智慧,④點明育種技術,③再說育種體系。即②①④③。[答案] ②①④③3.(2024·聊城市茌平區一模)下面是南沙同學關于“讀書的樂趣”的演講提綱,排列順序正確的一項是( )①為什么讀書?讀書就是在樂趣之中求真善美。②讀書是我們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讓我們在閱讀中沉淀,在書香中成長。③讀書可以不斷啟蒙自己,更新自己,是之謂“求真”。④讀書的樂趣發自內心,讀書可以陶冶性情,是之謂“求美”。⑤讀書,對我來說,是一種享受。⑥讀書是為了安身立命,是為了不斷的精神追求,是之謂“求善”。A.①⑤④③⑥② B.⑤①③⑥④②C.②⑤④⑥③① D.①②⑥④③⑤√B [本題考查句子排序。根據⑤中的“讀書,對我來說,是一種享受”這一總結性話語,可知為第一句。②③④⑥說的都是讀書的好處,所以應該在①后,然后按著真善美的順序,排列為③⑥④,②是總結。故排列順序為⑤①③⑥④②。]考點六 仿寫(含對聯)常考修辭手法修辭手法 分類 特點闡釋比喻 明喻 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和喻體(用來做比喻的事物)用“像”“好像”“仿佛”“如同”“宛如”“好比”“……似的”等比喻詞連接。暗喻 本體和喻體之間用“是”“就是”“變成”“成為”“等于”等詞語,或者破折號來連接。借喻 本體和比喻詞都不出現,而是借用喻體直接代替本體。修辭手法 分類 特點闡釋比擬 擬人 把物當作人來寫,賦予物以人的動作行為或思想感情。擬物 把人當作物來寫,或把甲物當乙物來寫。排比 短語排比 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密切相關的三個或更多的短語或句子排列起來。①形式上,構成排比的語句至少要三個,而且結構要相同或相似。②內容上,構成排比的各項在語意上是相關的,但內容不能重復或相互包容。句子排比修辭手法 分類 特點闡釋夸張 擴大夸張 把人或事物故意往大、多、快、長、強等方面說,使它超過事物本身。縮小夸張 把人或事物故意往小、少、慢、短、弱等方面說。超前夸張 把后出現的事物說是先出現的,或者是同時出現的。修辭手法 分類 特點闡釋對偶 正對 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補、相襯的對偶形式。反對 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對的對偶形式。串對 又叫流水對,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系的對偶形式。修辭手法 分類 特點闡釋反復 連續反復 中間無其他詞語間隔。間隔反復 中間有其他的詞語。設問 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問題,然后自己回答。反問 又叫激問、反詰、詰問,用疑問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問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問表肯定,只問不答,答案暗含在反問句中。仿寫的類型1.嵌入式:要求仿寫的內容鑲嵌在語段當中,既有上文的語境,又有下文的語境。2.續寫式:要求仿寫的句子是在給定了上文語境的基礎上,承接上文語句的續寫,在內容上具有連貫性。3.命(話)題式:除給定例句外,還給定一個主(話)題。4.限定式:給定例句,并附加其他限定,譬如以××為開頭等。5.自由式:給定例句,在選材和立意上充分自由。對聯的特點1.字數相等、斷句一致。上下聯的字數要相同,中間的斷句位置也要相同。2.詞性相對、位置相同。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相對的詞要在相同的位置上面,相同位置上的詞平仄盡量相對。3.平仄相合、音調和諧。也就是上聯以仄聲結尾,下聯以平聲結尾,平仄相合。4.內容相關、上下銜接。上下聯的含義一定要相關,但是不能重復,上下聯內容一定要銜接起來。典題1 (2024·山東省統考)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學校開展了“何謂中國”主題系列活動。你和同學小魯、小元在一個小組,參加下面的活動。小魯準備了一篇作品參加活動。文傳中華泱泱華夏 追溯千年萬古河山 我們激情滿懷孕育出絢爛的中華文化 新時代新征程行走于神州大地 中華文化文化的印記 豐富厚重的內涵融入身邊的點點滴滴 博大深邃的智慧文傳中華吃到舌尖上的滿足 自強不息的精神__________ 兼收并蓄的胸懷刻入基因中的抑揚 天下大同的愿景流進血脈里的婉轉 都是我們立于世界的穿越歷史風雨 自信之基依舊光彩容顏 力量之源請你聯系上下文在橫線處補寫一句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題考查仿寫、補寫。整段文字描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遠影響。分析上下文句子可知,“吃到”“刻入”“流進”,都是動詞;“舌尖上的滿足”“基因中的抑揚”“血脈里的婉轉”都是名詞性短語,都是中華文化中具體的、可感知的方面。補寫的句子需要與上下文在結構和意義上都保持一致,同樣描述中華文化的某個方面。如:聽見耳旁邊的悠遠。[答案] (示例一)聽見耳旁邊的悠遠(示例二)看到雙眸中的絢爛典題2 (2024·聊城市陽谷二模)新春之際,同學們來到校門口,看到校門口的對聯寓意很好,于是便把它記錄了下來。對聯包含以下詞語,請你把這些詞語組合起來,按照上下聯的順序,完整地書寫在橫線上。擎砥柱 智通八方 學貫中西 鑄棟梁 屆屆英才 代代良師上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題考查對聯常識。根據對聯常識,對聯的上下聯的句式必須一致。“屆屆英才”和“代代良師”結構一致,“智通八方”和“學貫中西”結構一致,“擎砥柱”和“鑄棟梁”結構一致。故可組成對聯“屆屆英才智通八方擎砥柱”“代代良師學貫中西鑄棟梁”。上聯的末字必須是仄聲,下聯的末字必須是平聲。“柱”為仄聲,是上聯,“梁”為平聲,是下聯。[答案] (1)上聯:屆屆英才智通八方擎砥柱下聯:代代良師學貫中西鑄棟梁方法指導仿寫句子四步驟第一步:審題目要求。審清句式、修辭、句子數量、字數等方面的要求。第二步:析例句特點。分析例句運用的修辭手法(常考修辭手法有比喻和排比)、句式特點、語法特點(重點分析詞性)、感彩等,在仿寫時與例句保持一致。第三步:求語意相連。仿句必須與前后句語意連貫。第四步:驗答題規范。驗證仿句在內容、句式上是否符合題目要求,語言表述是否流暢。擬寫對聯四原則1.對偶原則:要求上下聯字數相等、詞性相對、結構相應。2.內容相關原則:要求上下聯必須圍繞同一話題,內容上或互補,或對立,或承接。3.避免重復原則:避免上下聯同一位置出現同一詞語,也避免同一個字出現在上下聯不同的位置。4.上仄下平原則:即上聯末字押仄聲韻,下聯末字押平聲韻,這個原則在考題中一般放得較寬。1.(2024·聊城市茌平區一模)三年來,我們讀了不少經典作品,請從下面課文中任選一篇,就你難忘的內容或主題,仿照示例,擬寫一句話,并寫出相應的作品名稱。《背影》 《我的叔叔于勒》 《我愛這土地》 《范進中舉》示例:一片笑聲,盡現世態炎涼。(《孔乙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題考查仿寫句子。解答此題,要注意對文章內容高度概括,把握中心,仿寫的句子要和例句保持一致,符合語境。例句由兩個分句構成,第一句是偏正短語,概括課文內容;第二句概括課文中心。[答案] (示例一)一個背影,凝聚父愛力量。(《背影》)(示例二)一封家書,勾起發財幻夢。(《我的叔叔于勒》)(示例三)一聲設問,道盡赤子之心。(《我愛這土地》)(示例四)一個巴掌,打出市儈嘴臉。(《范進中舉》)2.(2024·聊城市東昌府區三模)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小軒寫了一副對聯,表達對老師的感恩之情,小軒邀請你根據上聯,寫出下聯。上聯:一片丹心育桃李下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題考查擬寫對聯。根據提示“表達對老師的感恩之情”和上聯“一片丹心育桃李”可知,可以“三尺講臺”對“一片丹心”,以“載師恩”對“育桃李”。[答案] (示例)三尺講臺載師恩3.(2023·臨沂中考改編)下面是小文同學寫的演講稿《做自強不息的奮進者》部分內容。閱讀后完成題目。自強不息是激昂的音符,能譜寫出催人奮進的樂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人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從“臥薪嘗膽”“懸梁刺股”到“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泱泱華夏,自強自立之君子,比比皆是。新時代的青年,有的為國立“芯”,讓超級計算機的“中國速度”揚威世界;有的攻堅“卡脖子”技術,爭當AR領域創新的領跑者……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時代的進步,要求青年開闊視野,創新思維,自強不息,為國家和民族貢獻自己的力量!請仿照畫波浪線的部分,在橫線處補寫一個句子,使上下文語意連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題考查仿寫和續寫。根據例句格式,句式結構是:自強不息是+名詞性偏正短語(形容詞+名詞),能+動詞+名詞性偏正短語(形容詞+名詞),依據此結構仿寫即可。[答案] (示例)自強不息是響亮的號角,能吹奏出激動人心的旋律。考點七 口語交際教材中的口語交際一、講述(八上)1.注意講述的對象和場合。講述要有對象和場合意識。同樣的內容,對象不同,講述的方式就要有所不同。要注意講述的場合,根據場合的特點調整講述的方式。2.要重點突出,條理清楚,運用一些說話技巧。要讓人明白你講的中心內容是什么,事情的前因后果、來龍去脈怎樣。講述者還需要運用一些敘事技巧,增強講述的效果。3.注意口語表達的特點。講述時,要多用口語,避免過于書面化的表達,盡量不用生僻詞語和專門術語。要盡量使用簡單的句式,多用短句,少用長句。二、復述與轉述(八上)1.復述需要有原材料,包括書面的文章和聽到的故事、新聞、一般信息等口頭材料。注意要點 詳細復述 簡要復述對原材料的處理 盡量完整地保留原材料的內容,做適當壓縮。 根據要求選取內容要點。邏輯條理 沿用原來順序,或稍加調整,注意條理清楚。 適當進行綜合、概括,要點之間要有內在聯系。語言表達 轉換為自己的語言,多用口語,語言表達準確、清晰、連貫。 轉換為自己的語言,語言表達準確、簡明、連貫。2.轉述一般是信息的傳遞,要求傳遞得準確、完整,不改變事實,把握重點,不遺漏要點,并要求根據轉述的對象,改變人稱、時間、空間等。三、應對(八下)在日常交往中,當有人向我們提問、建議或者質疑,采取恰當的方式做出回應,就是應對。做好應對的前提是認真聆聽對方的話語,準確理解其意圖,把握其觀點態度。在此基礎上,依據當時的話語情境,快速調動思維,迅速做出反應,就能做到隨機應變、巧妙應對了。1.做好應對,首先要準確判斷對方的態度。如果對方是一般性的詢問,要做出客觀的回答;如果是善意的玩笑、誠懇的致歉,可報以善意的幽默、自嘲;如果是惡意的刁難和譏諷,就要選擇恰當的方式,給予有力的回應。2.要掌握一定的應對技巧。特別是面對一些特殊場合,如國際交往、答記者問或其他正式場合的交流等,或者遇到一些故意的刁難,就要注意采用一定的應對技巧。四、即席講話(八下)1.即席講話,要根據特定的背景、場合決定說什么和怎么說,以取得較佳的講話效果。有經驗的講話者常常能就地取材,以當時的人、事、景、物、情作為切入點,這樣不僅能讓自己的講話妥當、得體,還容易引起聽者的共鳴。除此之外,講話者還要認真聆聽,可以由他人的發言引出自己的話。2.即席講話不宜長篇大論,要觀點明確,針對性強。不能模棱兩可,含糊其詞;也不能東拉西扯,離題萬里。3.成功的即席講話,大多有著鮮明的語言特色,或機智敏捷,或幽默詼諧,或精練雋永,或簡潔明快,或優美動人,或情真意切。五、討論(九上)1.討論的原則:緊扣議題,言無不盡,包容合作。2.注意問題:(1)討論要圍繞著議題展開,有的放矢,突出重點,切不可東拉西扯,離題萬里;(2)每個參與討論者都要積極發言;(3)討論問題時,會出現不同觀點的碰撞甚至交鋒,要理性客觀地發表意見,坦誠謙虛地對待不同看法,保證討論在互相信任、互相幫助的氛圍中進行。3.遵守的規則:(1)預先公布相關要求;(2)主持人要保持中立;(3)參與者發言機會均等;(4)發言的觀點要明確;(5)發言時間與次數受限;(6)不同問題依次討論;(7)就事論事,文明表達;(8)尊重發言的完整性。六、辯論(九下)1.辯論準備:(1)組織辯論隊伍:雙方辯手各4名,分別是一辯、二辯、三辯和四辯。一辯提出觀點;二辯、三辯補充一辯的發言,并對對方一辯的觀點提出質疑,在自由辯論時,二辯、三辯一般也要發揮主力作用;四辯總結陳詞。(2)設計辯論提綱。辯論的兩大基本元素是“論”與“辯”。“論”就是“立”——正面論證己方觀點正確;“辯”就是“破”——辯駁對方的錯誤或疏漏之處。(3)對辯練習。2.辯論實施:辯論賽一般分為立論、攻辯、自由辯論和總結陳詞等幾個環節。在每個環節,正方和反方輪流發言,所用時間大致相等。3.辯論的原則和技巧:(1)表達清晰,聲情并茂;(2)觀點鮮明,協同作戰;(3)善于聆聽,快速反應;(4)語言嚴謹準確,簡潔有力;(5)辯論既是“智商”的交鋒,也是“情商”的考驗。典題 (2023·濱州中考改編)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小題。2023年3月以來,淄博燒烤火了,吸引了全國各地游客“赴淄趕烤”。最是一城好風景,半緣煙火半緣君。燒烤出圈,美在“淄”味,更美在淄博人。他們的熱情比火爐更熾熱,魯C車主劉先生自覺禮讓外地車輛;暖心大姨主動為排隊游客分發灌湯包;商家店主張老板自發提供免費住所……每個淄博人都想游客所想、盡自己所能,一個個微鏡頭串聯出淄博這座城市的溫度。(節選自淄博市政府官網,有刪改)假若你是材料中被禮讓的外地車主、正在排隊的游客、被提供免費住所的旅人,請任選一種情境,用得體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當時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題考查口語交際。解答時,從被禮讓的外地車主、正在排隊的游客、被提供免費住所的旅客中任選一種情境和身份,表達出感謝、感動即可。表達要流暢得體。如:被禮讓的外地車主會說:“謝謝您!一個禮讓的舉動,讓我感受到淄博人的熱情真誠,感受到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答案] (示例一)被禮讓的外地車主:“謝謝您!一個禮讓的舉動,讓我感受到淄博人的熱情真誠,感受到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示例二)正在排隊的游客:“一份美味的灌湯包,包含著淄博人的淳樸厚道、熱情誠懇。雖然還沒有品嘗到燒烤的滋味,但我已經相信,淄博燒烤不會讓我失望!”方法指導口語交際表達五注意1.注意對象,恰當使用稱呼語。口語交際有很強的情境性,答題時要分析情境,分析清楚對象的身份、年齡、情緒、心理等。2.注意說話的場合,根據場合的特點調整講述的方式。3.注意明確說話的觀點。說話觀點一定要鮮明,不能模棱兩可;理由闡述要充分,可聯系自身生活實際來談。4.注意使用敬辭和謙辭,敬辭如“您”“請”“請允許”“能不能”“好嗎”“謝謝”“別客氣”“對不起”“打擾您了”“沒關系”“請原諒”“麻煩您了”“再見”;謙辭如“過獎”“不敢當”“包涵”“賜教”“冒昧”。5.注意字數限制。要堅持“簡明”的原則,即以盡可能少的語言,傳遞盡可能多的信息,并取得最佳的表達效果。口語交際各種題型解題秘籍題型1:勸說1.有針對性。明確勸說對象、勸說目的,找到勸說切入點,讓對方接受自己的勸說。2.尊重對方。態度要誠懇,稱呼要恰當,用語要禮貌,說話要得體。3.講究技巧。可正面勸說,直擊要點;可側面勸導,聯系實例;可巧用激將法,因勢利導。★答題模板:稱呼+委婉表明觀點+解決辦法+鼓勵或象征性的詢問。題型2:邀請語1.明確目標。了解被邀請方身份,注意稱呼禮貌;結合語境,掌握邀請目標。2.表明身份。要介紹自己,說明來意。3.表明邀請要點,如時間、地點、活動名稱等。4.委婉地詢問對方是否能夠出席。★答題模板:稱呼+自我介紹+請求內容+征詢、歡迎或感謝的話。題型3:開場白1.明確參與活動的對象,采用合適的稱呼語和問候語。2.緊扣活動主題,介紹活動的內容、方式等要素。3.營造氛圍,引出下面即將開始的活動(或節目),注意語言要有感染力和號召力。★答題模板:稱謂+問候語+原因、目的或意義(鼓勵語)+導入語(激情洋溢的)。題型4:串詞1.確定串聯點和情境,擴展語句。2.運用修辭、表現手法、詩詞歌賦等,使語言富有文采。抒情重于敘述;多排比、重復句,多擬人;語言優美,要求朗朗上口、鏗鏘有力,講究抑揚頓挫。3.用祈使句引出活動。題型5:結束語1.明確參與活動的對象,采用合適的稱呼語。2.抓住活動情境及主題思想。★答題模板:宣布活動圓滿結束+祝賀獲獎者+感謝與會領導、承辦者等的付出+總結活動目的或意義+提出希望,展望未來。題型6:頒獎詞1.抓住人物的主要事跡,簡單概括。2.縱深挖掘,彰顯人物的精神。體現人物的閃光點、人格魅力等。3.將人物事跡、精神以及對人物的贊美之情有機融合在一起。4.言簡義豐,富有韻律美。盡量使用駢句,運用多種修辭手法、描寫方法等,使語言生動形象,讀起來朗朗上口。題型7:采訪提問1.對象要明確。考慮采訪對象的身份、地位、知識水平等因素。2.提問要切題。采訪提問主題明確,讓受訪者有話可說。3.問話有針對性,有深度。采訪語所設置的問題要能觸及事件的本質,反映事物的本來面貌。4.用語要得體。注意采訪對象,因境設辭,恰當用語。題型8:提建議1.緊緊圍繞所要解決的問題,從不同角度提出解決方案,一般從國家、社會、學校、個人四個角度來講。2.要聯系生活實際,力求能夠針對性地解決問題。3.希望他人怎么做,一定要明確表達出來,讓人一目了然。4.追求新點子、找到新方法、提出新建議、擬定新思路等。題型9:推薦語1.人物推薦語:①概括人物的主要事跡。②抓住人物的品質特征,準確描述,闡明理由。③對人物準確陳述與評價。2.自我介紹、推薦語:①明確需自薦什么,如角色、崗位等。②闡述與自薦主題相關的優點。③條理清晰,言簡意賅。3.景區推薦語:①介紹景區的名稱、位置、特色等基本情況。②追溯歷史淵源、民風民俗故事。③富有激情,充滿贊賞。4.書籍、歌曲、舞蹈、畫作等推薦語。①寫明作品名稱、作者、演奏者等。②介紹作品主要內容,包括其思想內涵、人物形象、寫作特色、音樂特色、造型等方面。③值得學習的地方或地位、影響。243題號11.(2024·棗莊市市中區二模)海韻中學組織“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主題研學活動。策劃組決定邀請家長參加活動啟動儀式。請你根據要求,通知家長參加。策劃組組長:各位同學,“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主題活動即將啟動,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活動意義,我們準備邀請家長們后天下午兩點在學校報告廳參加主題活動啟動儀式。請同學們回去轉告。第二天晚上,爸爸出差回來,你向爸爸轉告這件事。你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3題號1[解析] 本題考查信息轉述和邀請。解答時,首先明確對象和情境。爸爸剛出差回來,需要用比較輕松親切的語氣和他說話。然后,完整轉述信息,包括活動主題、時間、地點、參與者等關鍵信息。最后,表達邀請,詢問爸爸是否有時間參加,體現對爸爸的尊重。合情合理即可。243題號1[答案] (示例一)爸爸,您出差辛苦了!我們學校“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主題活動啟動儀式明天下午兩點在學校報告廳舉行,邀請家長參加。您有時間嗎?(示例二)爸爸,您回來啦!我們學校有個活動,明天下午兩點在報告廳舉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主題活動啟動儀式,還邀請家長參加,您要是有空,我們一起去吧。243題號12.(2024·甘肅中考)“五一”假期,志愿者小文在嘉峪關懸壁長城看到有小學生在城墻上刻字。如果你是小文,該怎樣勸阻這個孩子?請結合方框內《甘肅省長城保護條例》的有關內容作答。第十五條 禁止在長城上從事下列活動:(一)取土、取磚(石)、開溝、挖渠;(二)種植、養殖、放牧;(三)刻劃、涂污或者擅自攀爬、踩踏;……243題號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題考查口語交際之勸阻。解答時,開頭應有稱呼,然后結合“刻劃、涂污或者擅自攀爬、踩踏”向小學生說明不能在城墻上刻字的原因,要注意語句連貫,語言得體。[答案] (示例)小朋友,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咱們甘肅頒布的《甘肅省長城保護條例》第十五條明確規定禁止在長城上刻劃、涂污,我們應該保護長城,不要在城墻上刻字,好嗎?243題號13.2024年新年伊始,11名赴哈爾濱研學旅行的“小砂糖橘”在網絡爆火,讓冰雪研學直接“火”出圈。班級同學圍繞“少兒是否適合冰雪研學”這一話題展開了辯論。請你為正反雙方分別闡述一條觀點。正方觀點1:研學讓孩子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正方觀點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方觀點1:孩子年齡太小,安全隱患多。反方觀點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3題號1[解析] 本題考查的是辯論詞的擬寫。辯論詞的擬寫需要注意立場清晰、論據充分、語言精練且富有邏輯性。正方觀點2,研學旅行不僅能讓孩子們看到更廣闊的世界,還能在實際操作中鍛煉他們的自主能力和生存技能。例如,冰雪研學中的滑雪、制作雪雕等活動,都需要孩子們自己動手,這既能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也能提升他們面對困難、挑戰自我的勇氣。反方觀點2,孩子的認知能力和記憶力有限,并指出年齡太小的孩子可能無法理解和記住研學過程中遇到的復雜知識或技能。冰雪研學涉及的知識面廣泛,包括地理、物理、藝術等多個領域,這對于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可能過于復雜,他們看過的東西可能會很快忘記,無法形成長期記憶。根據以上分析作答即可。243題號1[答案] (1)(示例一)研學能鍛煉自主能力和生存技能,增強自我挑戰的能力。(示例二)冰雪研學能激發孩子們對自然和科學的熱愛,培養他們對冰雪運動的興趣,為其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2)(示例一)研學內容太難,年齡太小的孩子容易忘記。(示例二)冰雪研學費用高昂,普通家庭難以承擔,可能導致教育資源的不平等,對部分孩子不公平。243題號14.班級定于本周五下午3點在班級召開“不負龍年韶華,共赴美好未來”主題班會,特邀請語文姜老師參加并作指導。作為邀請人,見到姜老師后,你該怎么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3題號1[解析] 本題考查口語交際之邀請語。邀請他人要注意說話的態度語氣,注意用語文明禮貌,稱呼適當,將有關事宜交代清楚,言簡意賅,不要啰唆。[答案] (示例)姜老師,您好!咱們班定于本周五下午3點在班級召開“不負龍年韶華,共赴美好未來”主題班會,誠摯邀請您參加并給予指導。全班同學期待您的到來。中考新考法(情境綜合等)科學設計試卷結構,明確規定主觀性和客觀性試題的比例,倡導設計基于情境的探究性、開放性、綜合性試題。考試命題應以情境為載體,依據學生在真實情境下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評定其素養水平。命題情境可以從日常生活、文學體驗、跨學科學習,也可以從個人、學校、社會等角度設置。日常生活情境指向真實具體的社會生活,關注學生在生活場景中的語言實踐,凸顯語言交際活動的對象、目的和表述方式。文學體驗情境側重強調學生在文學作品閱讀中體驗豐富的情感,嘗試用不同的方式進行創意表達;強調參與當代文化生活,關注學生對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體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情境化試題具有診斷學生學科素養發展情況、測評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發展狀況、評估學生高階思維發展水平、喚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情感體驗等方面的作用。此試題命題情境共分三類,本期聚焦日常生活情境和文學體驗情境。(2024·濰坊中考)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問題。深秋黃昏,野花開過了, 甲 。野草樸實而感性,裸露的身體在落日里漸漸休眠,沉靜之美非人工所能。眺望中,湖濱蒼涼悲壯,凝固之色、簫瑟之氣, 乙 。世界諱莫如深,野草執拗(堅忍/堅韌), 丙 。①相比自以為是、傲慢自大的人,我更愿意崇拜和信任這片黃綠相間、生機盎然的世界。受陽光雪水的恩慧,草原開出的花也格外鮮艷奪目。(因為/雖然)經歷的夏季太短,大多時日暴露于冷風之中,但是②它們美妙而坦誠的靈魂,總有不被馴服的野性。生物之間普遍平等,此生存法則早已在牧人心中根深締固。③植物內在的自然節奏和循環,同樣隱藏著深刻的生存智慧。④堅強的野草養育著蕓蕓眾生,這是率性的生命之舞。大地的歡樂、自由,酣暢淋漓。萬物生息,各有歸止。愛無等差,誰也沒有什么值得炫耀的(資本/資格),誰也沒有目空一切、恃強凌弱的(資本/資格)。無論星辰還是海洋,無論野草還是參天大樹,這種寬容豁達,是一切生命生生不息的精髓所在。(1)下列詞語的字形和加點(紅色)字的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簫瑟 諱(wěi)莫如深 傲慢自大B.執拗(niù) 生機盎然 根深締固C.恩慧 蕓蕓眾生 酣暢淋漓(lì)D.炫耀 恃(shì)強凌弱 寬容豁達√D [本題考查字音字形。A項,“簫瑟”應寫作“蕭瑟”,“諱莫如深”的“諱”應讀作“huì”;B項,“根深締固”應寫作“根深蒂固”;C項,“恩慧”應寫作“恩惠”,“酣暢淋漓”的“漓”應讀作“lí”。 ](2)依次選用括號內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A.堅忍 因為 資格 資本B.堅忍 雖然 資本 資格C.堅韌 雖然 資格 資本D.堅韌 因為 資本 資格√B [本題考查詞義辨析和關聯詞。堅忍,指堅持而不動搖;堅韌,指堅固有韌性。句中指野草不會被深秋的蕭瑟之意所動搖,應選“堅忍”。因為,是因果關系;雖然,是轉折關系。聯系后文“但是它們美妙而坦誠的靈魂,總有不被馴服的野性”可知,“但是”表轉折,應選“雖然”。資格,為獲得某一特殊權利而必須具備的先決條件;資本,比喻借以謀取利益的某種事物。前句中指萬物生息都應平等,誰也沒有能憑借的“事物”而值得炫耀,應選“資本”;后句中指誰也沒有恃強凌弱的先天條件,應選“資格”。 ](3)將下列語句依次填入文段甲、乙、丙三處,與原文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①懶散的光線在草原上跳躍②又異常脆弱敏感③使草原陷入靜思默想A.①③② B.②③①C.③①② D.③②①√A [本題考查語序銜接。句①“懶散的光線在草原上跳躍”,與甲處前文“深秋黃昏,野花開過了”相吻合,寫出深秋的黃昏,光線昏黃,灑在野草野花的草原上,應填入甲處。句②“又異常脆弱敏感”,與丙處前文“野草執拗堅忍”相吻合,表達出野草雖然堅忍,但在秋天蕭瑟之氣的浸染下也顯得脆弱敏感。句③“使草原陷入靜思默想”,本句為使動句,應與前文的主語相銜接,乙處前文“湖濱蒼涼悲壯,凝固之色、蕭瑟之氣”中的“凝固之色、蕭瑟之氣”可作為句③的主語,表達秋天的凝固之色、蕭瑟之氣讓草原陷入靜默,應填入乙處。正確的順序應為①③②。 ](4)下面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蒼涼悲壯”“鮮艷奪目”“參天大樹”三個短語的結構各不相同。B.“自以為是”意思是認為自己正確,多指主觀、不虛心,其反義詞是“虛懷若谷”。C.“此生存法則”中的“此”是指示代詞“這個”,在句子中指“生物之間普遍平等”。D.“誰也沒有什么值得”中的“誰”與“舍我其誰”中的“誰”意義和用法相同。√A [本題考查短語結構和詞義辨析。A項有誤,“蒼涼悲壯”和“鮮艷奪目”是并列短語,“參天大樹”是偏正短語。 ](5)對文中畫橫線句子語言特點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句①運用對比手法,更加突出了“我”對草原這一生機盎然世界的崇拜和信任。B.句②運用擬人手法,“美妙而坦誠”“不被馴服”凸顯了野花堅毅頑強的品格。C.句③抒情,由植物內部自然的節奏和循環,引發對植物深刻生存智慧的贊美。D.句④運用比喻,用“率性的生命之舞”生動形象地表現出萬物生息的和諧狀態。√D [本題考查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的運用。D項有誤,“句④運用比喻”表述錯誤。根據“堅強的野草養育著蕓蕓眾生,這是率性的生命之舞”分析可知,此處僅有“率性的生命之舞”,沒有本體與比喻詞,不屬于比喻的修辭手法;“養育著蕓蕓眾生”中的“養育”屬于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野草賦予了人的情態,寫出脆弱而又頑強的野草是大自然循環中的重要一環,表現出大自然萬物生息的和諧狀態。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中考語文復習專題一語言文字運用學案.docx 中考語文復習專題一語言文字運用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