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中考語文復習專題五 議論文閱讀 課件(共98張PPT)+學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中考語文復習專題五 議論文閱讀 課件(共98張PPT)+學案

資源簡介

考點一 把握論點
1.議論文的概念:議論文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直接表達自己的觀點和主張的常用文體。議論文是以理服人。
2.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鮮明的論點,確鑿的論據,嚴密的論證)。
通俗地講,論點是解決“需要證明什么”,論據是解決“用什么來證明”,論證是解決“怎樣證明”。
3.論點
論點是作者在文中加以闡述和證明的主張和看法,是文章的靈魂。一般都是陳述的語氣,在形式上應該是一個完整的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斷句,表達作者明確的態度。論點的基本要求是:觀點正確,認真概括,有實際意義。
注意:反問句與比喻句不能作為論點。
4.論點的分類
(1)中心論點:作者在文章中最主要的見解,議論文一般只有一個中心論點。
(2)分論點:用于補充與證明中心論點,是為中心論點服務的,分論點之間可以是并列或遞進關系。并不是每篇議論文都有分論點。
5.論點的位置
有些文中標題即論點,有些則在首段提出論點,或在結尾段總結全文重申論點,還有些文章需要結合具體論述的內容總結中心論點。
1.(2024·威海中考)請概括本文中心論點。
2.(2024·濱州中考)根據你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結合語境,在第③段橫線上填寫一個合適的句子。
3.(2023·煙臺中考)通讀全文,你得到了怎樣的“交友之道”?
4.(2023·淄博中考)本文的觀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點溯源]
1.認真閱讀課文,說說作者提出了什么論點。(九上《敬業與樂業》課后“思考探究”)
[答案] 作者在開篇提出中心論點:“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2.通讀全文,看看這封書信主要表達了作者什么觀點。(九上《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課后“思考探究”)
[答案] 作者的觀點是:英法聯軍遠征中國并燒毀圓明園,是一次野蠻的偷竊和洗劫,是強盜行為,必將受到歷史的制裁。
3.閱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1)作者批駁的觀點是什么?(2)作者主張的觀點是什么?(九上《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課后“思考探究”)
[答案] (1)作者批駁的觀點是: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2)作者主張的觀點是: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
典題 (2024·威海中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保持健康身心,書寫開闊人生
康 巖
①提起“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很多人可能知道他的“禾下乘涼夢”,但不清楚他年輕時還有個“體育報國夢”。袁隆平一輩子熱愛運動、堅持鍛煉。進入耄耋之年后,他依然擁有年輕的心態,自稱80后、90后。身心健康的袁隆平,在科研道路上不怕失敗、不斷攀登高峰,給青年人樹立了榜樣。
②強健的體魄、陽光的心態,是青年成長成才的重要前提。對于青年人來說,只有把身心健康牢牢抓在手上,讓身心素質更好更強,才能在成長之路上經得住風雨、受得住磨礪、扛得住摔打,書寫更加開闊的人生。今天,物質生活的豐富、科學技術的發展,帶來了諸多便利,也讓一些人養成了不健康的生活習慣。過度陷入“宅”生活、久坐不運動、長期沉迷虛擬世界等,都不利于身心健康。此外,青年人也難免會有“成長的煩惱”。面對一時的挫折、壓力,如何調節身心,保持健康飽滿的狀態,對青年人的成長十分重要。
③“完全人格,首在體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體育處在重要的位置。我們常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健康是人生的財富。體魄越強健,奮發向上的根基才越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理念,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經常參加勞動和體育鍛煉,在“野蠻其體魄”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是新時代青年應有的生活狀態。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曾談到,正是當年在清華園養成的良好鍛煉習慣,才使得他在緊張的學術研究中能夠保持旺盛的精力。青年人既要靜下來多學習,也要動起來勤鍛煉;既把學習搞得好好的,又把身體搞得棒棒的,才能為人生積蓄遠航的動力。
④“成長是螺旋式的上升!”今年夏天,奧運冠軍丁寧的畢業致辭火了。經歷過困難和失敗的砥礪、面對未知挑戰的忐忑,她勇敢說出“人生本就不是一次或者暫時的勝負定成敗的”,自信達觀、積極向上的青春風采,感染了不少人。自信飛揚是青春。無論是敞開心扉去結交朋友,還是培養興趣愛好讓內心充盈,抑或是在飽覽自然風光中開闊心胸,青年人要通過多種方式怡情養性,涵養面對困難不消沉、面對壓力愈堅韌的心境,形成健康、樂觀、向上的品格,讓對未來發展的信心斗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成為內心的主旋律、向前奔跑的動力源。
⑤青年人處于“拔節孕穗期”,要想身心健康、茁壯成長,還要加強道德修養,以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塑形打底。從現在做起、從日常點滴做起,用真、善、美雕琢自己,用健康情趣、高尚情操陶冶自己,努力做一個心靈純潔、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人,努力做一個有文化修養、有人文關懷、有責任擔當的人,才能舒展青春最美的模樣。
⑥“青年之文明,奮斗之文明也,與境遇奮斗,與時代奮斗,與經驗奮斗。”百余年前,李大釗同志寫下的這段話,依舊發人深省。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肩負著國家的未來、時代的重擔。塑造健康的體魄,淬煉昂揚的精神,積極投身時代發展的潮流、強國有我的實踐,新時代的大舞臺上必將書寫更多青年人的精彩故事。
(選自《人民日報》,有刪改)
請概括本文中心論點。
                                        
                                        
                                        
                                        
                                        
                                        
[解析] 本題考查論點的概括。本文的中心論點是:青年人要保持健康的身心,才能書寫開闊的人生。文章開篇以袁隆平為例,指出身心健康對其科研成就的重要性,引出關于青年人要重視身心健康的話題。接著從青年人養成不健康生活習慣、面對挫折壓力需要調節身心等方面論述了青年人保持身心健康的必要性。然后分別從“體育鍛煉”“怡情養性”“加強道德修養”等方面闡述了青年人保持身心健康的途徑和方法。最后強調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肩負重任,只有塑造健康體魄,淬煉昂揚精神,投身時代發展實踐,才能書寫精彩故事。整篇文章圍繞“青年人”和“保持健康身心”“書寫開闊人生”之間的關系展開論述,邏輯清晰,論證有力,中心論點明確突出。
[答案] 青年人要保持健康的身心,才能書寫開闊的人生。
方法指導
提取和歸納中心論點的方法
通讀全文,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弄清作者是對什么問題而發議論的,針對所談問題的看法是什么。
1.位置分析法。(1)看標題(題目)。議論文的標題有兩種,一種是論題式標題。論題不是論點,論題是作者論述的對象和范圍,而論點是作者對論題所持的看法。對于論題式的標題,只要找到文章中回答論題的語句,也就找到了中心論點。另一種是論點式的標題,看標題,就找到了中心論點。(2)看開頭。許多議論點往往開門見山,直截了當地亮出作者的觀點,因為議論文的思路一般是先提出問題,再分析問題,然后解決問題。(3)看中間。有的文章中間某個承上啟下的句子就是中心論點。(4)看結尾。一些議論文,特別是“總分式”或“層層遞進式”結構的文章,開頭提出問題,再經過多角度論證,作者往往在結尾會重申中心論點。這類文章的中心論點,往往就在結尾。篇末揭示論點,注意一些標志性詞語或總結性的話語。
2.論據判斷法。如果不能快而準確地判斷文章的中心論點,我們可以從論據切入做出解答。論據的作用就是支撐論點,分析論據,把握論據的思想內核,是確定論點的好方法,既簡潔,準確率又高。
3.標志詞判斷法。可以通過“認為”“必須”“由此可見”“要”“是”“不是”等表示肯定或否定的關鍵詞來尋找論點。
4.歸納提煉法。有些議論文有分論點而沒有中心論點,則需要分析綜合幾個分論點進而概括中心論點。
論點的表述三注意
1.表達必須是完整的陳述句,一般不用感嘆句、祈使句和疑問句。
2.不要運用修辭手法。
3.一般不要用文中的引言作為論點,因為引言是論據之一。
提取和歸納分論點的方法
1.從中心論點入手。分論點從屬于中心論點,受中心論點的統領與支配。在鎖定總說性質的中心論點的前提下,找出從屬性質的分說觀點即可。
2.從不同角度入手。分論點是從不同角度對中心論點進行補充與證明的。可以通過研讀文本中相近或相反的論證角度,提煉分論點。
3.從段落關系入手。分論點之間往往是并列關系,表現在段落層次上也是并列式。各段落開頭或結尾句意相關、形式相近的中心句,常常就是分論點。
4.注意“首先、其次、然后”“第一、第二、最后”等標志詞。
注意:分論點的概括要正確、全面,不可有遺漏。
★答題模板: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
2.這一段(部分)的分論點是……
(2024·濱州中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青年應練好干事創業的“內功”
段立國
①金秋十月,神舟十七號出征太空。航天員湯洪波、唐勝杰、江新林組成中國空間站建造任務啟動以來平均年齡最小的航天員乘組。年齡最小的唐勝杰不到34歲,從坦克兵到空軍飛行員再到航天員“三連跳”的江新林35歲,兩度造訪中國空間站的湯洪波48歲。他們從土生土長的“農村娃”成長為航天員的人生歷程,生動展現了進德修業、弘毅篤行、逐夢青春的新時代青年形象。三位航天員的精彩故事再一次清晰而有力地告訴我們,當代青年建功立業的舞臺無比廣闊、夢想成真的前景無比光明,青年練好干事創業的“內功”,便不乏人生出彩的機會。
②練好“內功”是成長成才的根本。任何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青年處在人生發展的關鍵時期,影響人生事業發展的因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內在綜合素質才是決定成長成才的根本所在。青年的人生道路風景無限,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如果沒有道德品質、理想信念、精神意志、專業素養等“內功”方面的深厚修為,極易憾失機遇、受挫于困頓。“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練好“內功”,是青年更好利用外部條件干事創業的堅強底氣,是青年成長成才的基本規律。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德與才,是青年干事創業不可或缺的兩駕“馬車”。以德潤身,才華方能適得其用;以才為輔,德便能更好發揮成效。德與才有機統一,德始終發揮統帥作用。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是黨和人民選賢任能的基本標準,同時也是青年琢玉成器的內在持守。當前社會多元思潮相互激蕩、各種誘惑層出不窮、機遇與挑戰交織并存,這對青年干事創業的德才雙修提出了更高要求。錘煉品德修為,始終應將愛國作為青年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對國家、人民、民族之愛愈深沉,青年愈能將“小我融入大我”,錨定人生發展的正軌而不隨波逐流,愈是能夠以剛健勇毅的堅強意志不斷攀登事業高峰。增長真才干,應著力求得真學問、練就過硬本領,使專業知識、業務能力、認知水平緊跟時代發展之需,增強馳而不息的青春之力。
④練好“內功”志在篤行致遠。青年練好“內功”,應力求將其轉化為干事創業的行動力。朝氣蓬勃是青年人的鮮明精神標識,青年時光是人一生中干事創業的黃金時期。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德才業互促,致力于“改變世界”,如此才是青年練好“內功”的目標所向。廣大青年遍布社會各個行業領域,若人人能將各自的崗位作為實現報國之志的奮斗舞臺,站穩人民立場,敢擔當肯作為,就一定能以實際行動服務奉獻于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征程中,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人民的幸福是新時代賦予青年的歷史重任。
⑤青年最富有朝氣、最富有夢想。青年以青春之我建設青春之中國,青春之中國也必為青年提供青春之舞臺。唐勝杰在采訪中說:“中國科技的發展、祖國的強大,讓我們有機會能夠在短時間里實現自己的愿望。”少年強則國強,同樣國強則少年強。有強大的祖國做后盾,年輕人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青年人生逢其時更應不負時代,練好“內功”,以青春之我為青春之中國增光添彩。
(摘編自《光明日報》)
根據你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結合語境,在第③段橫線上填寫一個合適的句子。
                                        
                                        
                                        
                                        
                                        
[解析] 本題考查理解補充分論點。結合“德與才,是青年干事創業不可或缺的兩駕‘馬車’……同時也是青年琢玉成器的內在持守”以及根據上下段落首句的格式我們可以概括為:練好“內功”應修德與增才并重。
[答案] 練好“內功”應修德與增才并重
考點二 分析論據
1.論據
概念:支撐論點的材料,是作者用來證明論點的事實和道理。論據包括事實材料和道理材料。論據基本要求是:真實可靠,充分典型。
2.論據的種類
(1)事實論據:現實事例、歷史事實、統計數據等。作用是真實有力地論證觀點,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2)道理論據:經過實踐檢驗的真理、名人名言、格言、諺語、原理、定律、公式、法律等。作用是具有權威性和科學性,使論證更具說服力。
3.論據的要求
(1)要真實。論據必須真實可信,人物與事實要相符。
(2)要準確。注意論據與論點的一致性,必須依據論點把握論據本質特點,用確切的語言進行表述。
(3)要典型。論據要有代表性,盡可能是大家所共知的;所引用的名言、格言應有一定的權威性。
(4)要簡潔。表述力求簡潔流暢,不能超過規定的字數。
1.(2024·濱州中考)下面哪則材料可以作為第④段的論據?請簡述理由。
2.(2023·煙臺中考)下面材料是否可以作為本文論據?為什么?
3.(2024·四川雅安中考)我們身邊也有很多平凡且有正能量的人物,請你選擇一個可以作為本文論據的“正能量”事跡,作簡要概述。
4.(2024·齊齊哈爾中考)請從下列名言中選擇最恰當的一句作為本文的道理論據,并闡述理由。
[考點溯源]
1.作者在談到“有業之必要”時,舉了孔子和百丈禪師的兩個事例;在談到“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時,列出了四個原因。參照這兩種寫法,試著為“有業之必要”列舉幾條理由,或為“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幾個事例。(九上《敬業與樂業》課后“積累拓展”)
[答案] “有業之必要”的理由:(1)可以謀生,使自己在經濟上獨立,在人格上自尊,不需要依賴他人,仰人鼻息,受人牽制;(2)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安頓,不至于無所事事、煩悶無聊;(3)使自己的生活起居有規律,有利于健康養生;(4)在從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挫折、煩惱,是對個人意志和品性、能力和才干的鍛煉;(5)事業上的小小成功,都會增強自信心與成就感,給人帶來精神滿足;(6)有創造性的成就,是對生命價值的肯定。
“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的例子:居里夫婦在成噸的工業廢渣中提煉“鐳”,幾年如一日,非常艱辛與枯燥,但他們懷著找到“鐳”的夢想,從不認為這項工作是無聊的,從不抱怨叫苦。
2.文中提到了四種“中國的脊梁”,你知道歷史上哪些人物具有這樣的品行?課外查找資料,搜集相關的人物事跡,與同學交流。(九上《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課后“積累拓展”)
[答案] 埋頭苦干的人——張衡、李時珍等;拼命硬干的人——王安石、戚繼光等;為民請命的人——海瑞、包拯等;舍身求法的人——商鞅、譚嗣同、李大釗等。
典題 (2024·濱州中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文本見“考點一 把握論點”之“即時訓練”)
下面哪則材料可以作為第④段的論據?請簡述理由。
【材料一】 85后航天員桂海潮的故事激勵了許多學子。當年高考時,他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同學眼中,學生時代的桂海潮就特別勤奮刻苦,遇到不懂的問題,“無論下多大功夫也要搞明白”。
【材料二】 太原理工大學的王煜塵,懷揣科研報國的理想信念,成為中國極地科考史上在站時間最長的大學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鄧宇皓,把青春奮斗融入祖國的科技事業,在“九章”和“九章二號”光量子計算原型機的研制中作出突出貢獻;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的陸亦煒,曾獲世界技能大賽花藝項目世界冠軍,堅定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解析] 本題考查論據的運用。第④段主要討論了青年練好“內功”應如何轉化為干事創業的行動力,并強調青年應將各自崗位作為實現報國之志的奮斗舞臺,站穩人民立場,敢擔當肯作為。材料二描述了太原理工大學的王煜塵、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鄧宇皓以及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的陸亦煒,他們分別懷揣科研報國的理想信念,將青春奮斗融入祖國的科技事業,并在各自領域取得了突出成就。這些例子與第④段的觀點高度契合,即青年應該通過實際行動服務奉獻于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體現了練好“內功”并轉化為干事創業行動力的精神。因此,材料二可以作為第④段的論據。而材料一主要講述了桂海潮的勤奮刻苦,雖然也體現了青年的積極品質,但并未直接涉及如何將“內功”轉化為行動力的主題,因此不適合作為第④段的論據。
[答案] 材料二可以作為第④段的論據,因為它具體描述了不同領域的青年如何懷揣理想信念,將青春奮斗融入祖國的科技事業,并作出突出貢獻,這符合第④段強調的“廣大青年遍布社會各個行業領域,若人人能將各自的崗位作為實現報國之志的奮斗舞臺,站穩人民立場,敢擔當肯作為,就一定能以實際行動服務奉獻于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觀點。而材料一主要描述的是桂海潮的勤奮刻苦,與第④段的主題關聯不夠直接。
方法指導
分析論據的特點
1.明確論據類型。論據分為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事實論據包括史實、典型事例、統計數據等。作用:真實有力地論證了論點,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道理論據包括經過實踐檢驗的真理、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原理定律等。作用:具有權威性和科學性,使論證更具說服力。
2.結合具體論據分析。事實論據一般可根據其長短判斷其是詳細還是簡略;也可根據材料的國別、古今判斷是否豐富。
論據的補、選、換
1.補寫論據:①確定論點。論據是用來證明論點的,補寫論據前一定要找出對應的論點。②確定補寫內容。事實論據,要選取準確、典型的事例進行補寫,所選事例必須符合論點。道理論據,要選取有權威的名家名言、俗語警句等,間接引用不能曲解原意。③整合語言。要確保思路清晰,語言通順、流暢、有文采。
2.選、換論據:①確定論點。無論是針對全文還是某段,一定要先確定論點。②對比分析。將所給論據與論點進行對比,看所給論據是否與論點吻合,如果吻合就保留(選擇),如果不吻合就刪或換。
(2023·煙臺中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交友之道,擇友為先
許海兵
①朋友是人生中一筆寶貴財富,因志趣相投而結下的友情會給人們帶來共鳴與激情,因志同道合而產生的友誼會給人們帶來前進的動力。正因如此,真摯的友情、深厚的友誼,歷來被人們所推崇和傳頌。人生在世,不可能沒有朋友,也不可能不結交朋友,結朋交友本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事情。
②交友之道,擇友為先。“友正直者日益,友邪柔者日損。”只有選擇品德高尚、情趣高雅、志向高遠的朋友,才能在人生道路上互相幫助、相互砥礪,共同提升、共同進步。倘若選擇了品行不端之人作朋友,就等于雪入墨池,雖融為水,其色愈污,從此意志開始消沉,生活開始墮落,最終大好人生也會葬送在這樣的“朋友”手中。
③在擇友方面,古代先賢早有良訓,明代著名理學家蘇浚在其《雞鳴偶記》一文中提出了“四友”之說,頗值得借鑒。所謂“四友”,即“畏友、密友、昵友、賊友”四類朋友。他說:“道義相砥,過失相規,畏友也;緩急可共,死生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飴,游戲征逐,昵友也;利則相攘,患則相傾,賊友也。”
④由此可見,“畏友”就是要在思想品行上互相促進,有優點互相學習,有缺點互相批評,以求共同提高,從而有利于雙方的品德修養不斷提升。“密友”就是要在各方面互相幫助,連生死之事都可以互相托付,以求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昵友”就是只知道互相說好話,一起吃喝玩樂,在思想行為上雖然沒有過分之處,但往往是非不分,更談不上互相批評了,表面上看似你我不分,實際上并沒有什么真情實意。“賊友”就是為了一個“利”字而互相利用,沒有明顯沖突時可以為“友”,一旦出現利益沖突就是你死我活了。
⑤“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身處什么樣的朋友圈,往往會變成什么樣的人。因此,交朋友必交“畏友”和“密友”,絕對不可以交“昵友”和“賊友”。交友要擇善而交、擇義而交,這絕不是雞毛蒜皮的小事,而是關系個人命運乃至國家事業前途的大事。
⑥交友作為一種雙向選擇,我們必須擦亮眼睛,分良莠、辨忠奸,正確處理好公與私、義與利、是與非的關系,讓交朋結友真正成為成就人生的助力。
(選自《月讀》,有改動)
下面材料是否可以作為本文論據?為什么?
【材料】 戰國時,孫臏與龐涓本是一對同窗好友。孫臏的才能略高一點,讓龐涓心生妒忌。龐涓就利用自己先到魏國并深得魏王重用的機會,密招孫臏入魏,施借刀殺人之計,使孫臏被施以臏刑(古代剔除膝蓋骨的酷刑)。
                                        
                                        
[解析] 本題考查選擇論據。閱讀材料可知,該材料記敘了龐涓因妒忌孫臏的才能而設計陷害的故事。根據文章“‘賊友’就是為了一個‘利’字而互相利用,沒有明顯沖突時可以為‘友’,一旦出現利益沖突就是你死我活了”可知,龐涓是典型的“賊友”。因此,可作為文章的一條反面論據,以突出文章的論點。
[答案] 可以。理由:龐涓是典型的“賊友”。因此,可作為文章的一條反面論據,以突出文章的論點。
考點三 論證方法
1.論證
概念:論證是運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是論點與論據之間的邏輯關系紐帶。議論文中的論點和論據是通過論證組織起來的。論證的基本要求是:推理必須符合邏輯。
2.議論文的表達方式
(1)議論文中的記敘,往往概括性很強,作用:用事實證明某一觀點或主張。
(2)議論文中時而有生動形象的描寫,作用:更鮮明生動地證明了某一觀點。
(3)議論中的抒情,作用:會使議論更有感染力,更深入人心。
3.論證方式:
議論文從論證方式看,一般分為立論和駁論兩種。我們寫議論文一般以立論為主。
(1)立論:立論是對一定的事件或問題從正面闡述作者的見解和主張的論證方法。首先要做到對論述的問題有正確主張,觀點鮮明,論據充分,有不可辯駁的說服力;其次,要言之有序,言之有理,合乎邏輯。
(2)駁論:駁論是就一定的事件和問題發表議論,揭露和駁斥錯誤的、反動的見解或主張,從而確立自己正確的見解或主張。駁論方式有①駁論點:用事實直接駁斥對方的論點;假定對方論點是正確的,再以此為論據,推出一個錯誤結論,從而駁倒對方論點;證明與對方論點相矛盾的論點是正確的,從而駁倒對方的論點。②駁論據:通過駁斥對方的論據來駁倒對方的論點,即揭穿對方論據的虛假。③駁論證:通過駁斥對方的論證來駁倒對方的論點,即指出對方論證過程中的錯誤,指出對方的論證不能推出論點。
4.論證方法
(1)舉例論證:用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來證明論點。一般有“如”“比如”“例如”“譬如”等標志。
(2)道理論證:用名言、定理等來證明論點。一般有“某某說”“俗話說”、格言警句、名人名言等標志。
(3)比喻論證:借助比喻的方法來形象地證明論點。一般有“如”“好像”“是”等標志。
(4)對比論證:將兩個事物或一個事物的正反兩方面加以比較來證明論點。一般有“相反”“反之”“但是”等標志。
1.(2024·濰坊中考)文中第⑥段主要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簡要分析其作用。
2.(2023·泰安中考)選文第②段未使用到的論證方法是(  )
3.(2023·日照中考)下列對原文論證手法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考點溯源]
議論性文章常用的論證方法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等。本文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試舉例說明。(九上《敬業與樂業》課后“思考探究”)
[答案] 作者舉百丈禪師不做事就不吃飯和佝僂丈人承蜩的例子,屬于舉例論證;在論述要敬業這個分論點時,既從正面說“凡做一件事,便把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無論別的什么好處,到底不肯犧牲我現做的事來和他交換”,又從反面說“一個人對于自己的職業不敬,從學理方面說,便是褻瀆職業之神圣;從事實方面說,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結果自己害自己”,這屬于正反對比論證;引用莊子、孔子、朱熹、曾文正等人的話,屬于道理論證;在說到職業樂趣時,用了賽球的比喻,屬于比喻論證。通過運用這些論證方法,材料與觀點得以緊密聯系起來,并對觀點起到支持作用。
典題 (2024·濰坊中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古文字:開啟中華文明的管鑰
代 生
①漢字由起源到成熟體系的甲骨文、金文、戰國文字,以及后期篆書、隸書等的綿延發展,都承載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
②古文字的起源發展與中華文明基本同步。中國新石器時代中晚期是中華文明起源的時代。在距今8 000多年的河南舞陽賈湖遺址,出土了刻劃在龜甲、骨器、陶器和石器上的大量原始文字。其中,龜甲上的刻符,有形似眼睛的“目”字,還有像門的“戶”字,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具有文字屬性的符號之一。帶有刻符的背甲與腹甲恰是“天圓地方”的象征,這是古人宇宙觀的反映,也是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體現。
③在安徽蚌埠雙墩文化遺址發現的象形、會意符號,與距今5 000多年的大汶口遺址的符號一樣,屬于早期文字。距今4 000多年的山西臨汾陶寺遺址出土的扁壺上,“文”“堯”二字清晰可見,表明該遺址與堯都平陽密切相關。文字的起源和早期發展,是中華民族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識。
④古文字資料也證實夏王朝存在。學界梳理出的“王城崗—新密新砦—二里頭文化”夏文化發展譜系,得到更多學者認可。二里頭文化遺址發現的許多刻劃符號,可以在甲骨文中找到相同或相似的字。據古文字學者研究,清華大學收藏的戰國楚簡中“西邑”指的就是夏王朝。因為在周代文獻中,周人稱商王朝為“商邑”“大邑商”,夏商周時代都邑代表的就是“國家”。此外,杞人是夏后裔,甲骨文、金文中的“杞”“杞侯”等記載反映了夏人后裔在商代得到繼封,說明夏王朝真實存在。又如,經王國維等論證,甲骨文資料印證了《史記·殷本紀》商族先公先王世系的可靠性,而諸多先公乃至甲骨文的“成唐”“大乙”——商湯,既是商代開國君王,又曾是夏代部族首領。這足以說明,甲骨文、金文等資料是印證夏王朝確不可疑的重要證據。
⑤古文字的內涵塑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品格。古人造字即賦予字形以豐富文化內涵,正確解讀古文字,是了解上古歷史文化的重要途徑。以“文”字為例,字形本義是胸有文身,體現了古人審美觀念。《尚書·堯典》中記載堯的品格“文”(以文為美,強調和諧)與陶寺遺址扁壺的“文”字密切相關。“文”成為那個時代的重要標識。西周文王之“文”就借鑒了“文”的內涵,后來他又在“文”的理念基礎上創立了禮樂文明制度。尚“文”之風不僅影響周代社會風貌,還持續影響中國古代社會,塑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品格。由文身之俗到“文”字之形,再到審美與理念,“文”字所蘊含的思想在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中意義重大。
⑥古文字的使用體現了早期文明的特點。夏商周是中華文明的早期發展階段,但每個時代的特點并不相同,這在古文字的形體演變和記錄中有所體現。中國文字的發明與農耕文明密切相關,文字的使用與農耕祭祀和祖先崇拜有密切聯系。比如,甲骨文主要是記錄商王占卜、祭祀的文字,與宗教祭祀、王朝政治生活息息相關。大量的銘文記錄了周人對祖先的祭祀,他們雖然信仰天命卻不迷信天命,反映出更多理性精神,如強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兄弟孝友,父子和諧,等等。戰國時期的文字與商和西周的文字有著極大不同,其書寫風格和字形呈現出地域差異和多元特點,用字之法也有不同,而文字書寫的特點正是百家爭鳴的體現。
⑦因此說,古文字是開啟中華文明的管鑰。揭示古文字的起源、發展及其蘊含的豐富思想和歷史價值,對于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只有深入探究古文字深刻的文化意蘊,闡發其在中華文明傳承發展中的作用,才能準確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
(選自《光明日報》,有刪改)
文中第⑥段主要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簡要分析其作用。
                                        
                                        
                                        
                                        
                                        
                                        
[解析] 本題考查對論證方法的理解及作用分析。結合“比如,甲骨文主要是記錄商王占卜、祭祀的文字……而文字書寫的特點正是百家爭鳴的體現”的內容可知,作者在這一段中,精心挑選了三個具有代表性的歷史時期——商代的甲骨文、周代的銘文以及戰國時期的文字,通過具體闡述它們各自的特點及其與當時社會、文化的緊密聯系,來支撐和證明“古文字的使用體現了早期文明的特點”這一分論點,運用了舉例論證。這些具體的實例不僅豐富了文章的內容,還使得論證過程更加具體、生動,有助于讀者更直觀地理解古文字在早期文明中的重要作用。同時,這些實例的引入也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使得“古文字的使用體現了早期文明的特點”這一觀點更加可信和有力。
[答案] 運用了舉例論證(或事實論證)的方法。通過列舉甲骨文、銘文和戰國時期文字的不同特點及其與當時社會、文化的緊密聯系,如甲骨文記錄商王占卜、祭祀,銘文反映周人理性精神及人際關系,戰國時期文字書寫風格的地域差異和多元特點等,具體有力地論證了“古文字的使用體現了早期文明的特點”這一分論點,使得論證更加具體、生動,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和可信度。
方法指導
論證方法有四種:道理論證(理論論證)、事實論證(舉例論證)、比喻論證和正反對比論證,一般按如下方法完成:
1.判斷句子或語段使用了哪種論證方法,首先要了解常見的4種論證方法的特點,然后根據特點找語言標志或特征標志詞來辨別。(1)舉例論證:以事實為論據證明論點的方法。所舉事例簡明概括,真實可靠,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常常有“如”“比如”“譬如”等語言標志。(2)道理論證:用名人的言論,公眾所承認的道理或古語、諺語、俗語等來證明觀點。道理論證多用引號標明所引用的內容或有“某某曾說”等。(3)對比論證:論證一個問題時,將另一個問題和它對照,從而具體鮮明地將論述的問題論證透徹。可以是全面對比、部分對比,也可以是事實對比、道理對比。語言標志有兩種:一是“反之”“但是”等,二是運用反義詞。(4)比喻論證:運用比喻,用人們淺顯易懂的事物或道理來證明不容易理解的事物或深刻的道理,從而證明論點。語言標志有“好像”“似的”“簡直是”等。
2.特別需要提醒的是,所有的分析必須結合文章的具體內容展開。
★答題模板:1.舉例論證:使用事例論證的論證方法,舉……(概括事例),論證了……(如果有分論點,則寫出它證明的分論點,否則寫中心論點),從而使論證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2.道理(引用)論證:使用了引用論證的論證方法,通過引用……,證明……的觀點,使論證更有說服力(或更有趣味性,更吸引讀者)、權威性。
3.比喻論證:使用比喻論證的論證方法,將……比作……,證明了……的觀點,從而把抽象深奧的道理闡述得生動形象、淺顯易懂。
4.對比論證:使用了對比論證的論證方法,將……和……加以比較,突出(強調)了……的觀點。
(2024·青海中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無用的境界
黃鈺琦
①無用是一種哲學境界,也是一種存在狀態,無用即大用。“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莊子·人間世》中這樣寫道。山中的林木因為不是良木,反而得以保全,長成參天大樹。可見,無用往往在關鍵之時有大用。文中所寫,表面上說的是林木,實則講的是人生哲理,也在講述莊子的故事。莊子一生困頓,崇尚自由而不應楚威王之聘,在官場上沒有名氣,一生落魄。世俗之人看莊子,無功無祿,覺得莊子是無用的。但若論超凡脫俗,莊子是漆園傲吏,也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更是一位真正的智者。一生逍遙世外,他獲得的,其實是真正的自由。
②無用的第一重境界是“總得花看能幾日,最難留惜是芳時”。世間事物紛繁復雜,世人以為詩酒音樂是無用之物,往往因此錯過人間諸多美好。作詩,乘舟遠去,蘇軾在“裊裊風蒲亂,猗猗水荇長”中感悟無用之樂,“不知何所樂,竟夕獨酣歌”。蘇軾成也詩詞,敗也詩詞,詩詞既記載著他的沉浮,也是反哺他的精神食糧。酌酒,遠望,李白在“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中感悟無用之樂,“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作詩時飲酒,賞月時也飲酒,酒賦予李白詩情逸興,為他的人生增添無限瀟灑。沒有酒這無用之物,就沒有李白這有用之人。靜坐,撫琴,王維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中感悟無用之樂,“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不僅參禪悟理,學莊信道,還精通詩書畫樂。可見,真正讓人精神高貴的東西,大多無用。
③無用的第二重境界是“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在成功學盛行的當下,有用無用成了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最常見的標準。世人習慣于追逐有用之事,如功名,如利祿,但生命中的大多有用之事是被動的,忽略了內心深處的喜好,很容易讓人身心疲憊。而無用之事似與成功相離,獨忠于自己的喜愛與內心,是人世間最孤獨的事。但只要鐘情于所愛,縱使無用又如何?所愛之事給人內心深處帶去的震撼經久不息,是人世間最瀟灑的事,能使人獲得極高的精神愉悅。陶淵明“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隱居山林,躬耕田園。這相比于蜚聲官場、榮華富貴實在是無用得很,但就在這無用之中,他悟到了“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自然真意,樂夫天命,那么隨心,那么自如。最終他成了中國第一位山水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誰能說他的一生無用?李漁說:“一種本性特別喜歡的東西可以當藥。”無用的喜歡可以治愈生活的疲倦,帶來身心的愉悅。
④無用的第三重境界是“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從水窮到云起,正如一個人在修行中一而再、再而三地面對抉擇。旁人的三言兩語、生活的無奈,都可能成為摧毀無用之物的利刃。如果因此而生退心,就要把念頭回到初心上。初發時,內心空無一物,似是無用,回望過去,我們不是已經走了相當長的路程了嗎?春日晴好,看到盛開的玉蘭,不該以有用無用看待,而應想到“霓裳片片晚妝新,束素亭亭玉殿春”。若要使無用之物在生命中綻放,唯有以自適之心觀世事,超凡脫俗,享受這一刻的美好,抓住心靈顫動的那一剎那,你的人生又是何等的幸福美好。守護無用之物,一定要抵住紛擾,堅持己心。
⑤春江花月,詩酒年華,悲歡離合,人生諸多無用事,亦可演繹別樣的精彩。
(摘自《讀者》,有刪改)
請你從第③自然段中找出任意一種論證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解析] 本題考查論證方法。第③自然段中使用了舉例論證的方法。作者以陶淵明為例,闡述了他選擇隱居山林、躬耕田園這一看似無用的生活方式,卻最終悟到了自然真意,成了中國第一位山水田園詩人,并被譽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這一例子有力地證明了“無用之事”在人生中也能帶來深刻的體悟和巨大的成就,從而支撐了本段論點:“無用之事似與成功相離,但獨忠于自己的喜愛與內心,能使人獲得極高的精神愉悅”。第③自然段還使用了道理論證的方法。在第③自然段中,作者通過闡述一種普遍認可的觀念或道理,即“無用之事似與成功相離,但獨忠于自己的喜愛與內心,是人世間最孤獨也是最瀟灑的事,能使人獲得極高的精神愉悅”,來支持其論點。作者通過分析世人追逐有用之事(如功名、利祿)而忽略內心喜好所帶來的身心疲憊,與鐘情于無用之事(如個人所愛、興趣所在)所能帶來的精神愉悅形成對比,從而強調了無用之事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和價值。這種對比論證方式不僅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還使讀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無用即大用”的哲學思想。
[答案] 道理論證:引用了“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的詩句及李漁“一種本性特別喜歡的東西可以當藥”的話,充分有力地論證了無用的喜歡可以治愈生活的疲倦,帶來身心愉悅的觀點,從而使論證更權威,更有說服力。
對比論證:將有用之事與無用之事進行對比,突出強調了無用之事有大用的觀點,使觀點更鮮明、突出。
舉例論證:舉了陶淵明的例子,證明了無用即大用的觀點,使論證更加真實可信,增強了說服力。(任選其一作答即可)
考點四 論證思路
議論文的結構
論證的基本結構層次:三段論式的結構。提出問題(是什么)→分析問題(為什么)→解決問題(怎么辦)也即:引論本論結論常見的論證結構:
1.總分總式結構:這是文章運用最多的一種結構方式。在論證思路中,有的是先總說后分說,有的先分說后總說或者先總說后分說再總說。這就是“總—分—總”式結構方式。
2.對照式結構:在論證思路中,把兩種事物(或意見)加以對比,或者是用另一種事物(或意見)來烘托某一種事物(或意見),這就是對照式。
3.層進式結構:在論證思路中,由淺入深,層層深入,步步推進,這就是遞進式結構。它的特點是各層的前后順序有嚴格要求,不能隨意變更。一般議論文采取先提出問題,再分析問題,然后解決問題的思路,即體現了層進式結構的特點。
4.并列式結構:在論證思路中,為了論述的方便,將文章的中心論點分解成幾個平行的、并列的分論點,或是把論據并列起來,論證的幾個層次或段落之間的關系是平行的,這就是并列式。
1.(2024·濰坊中考)本文論述思路嚴密。請以文章第②~④段為例進行分析。
2.(2024·濱州中考)簡要分析文章第②段的論證思路。
3.(2023·淄博中考)下面對文章結構層次的劃分,最合理的一項是(  )
[考點溯源]
1.認真閱讀課文,說說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進行闡釋和論證的。(九上《敬業與樂業》課后“思考探究”)
[答案] 從“有業之必要”“要敬業”“要樂業”三個方面進行闡釋和論證的。
2.文中是從哪幾個方面進行論證作者觀點的。(九上《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課后“思考探究”)
[答案] 作者從描摹、贊嘆圓明園之美和揭露英法聯軍強盜行為兩個方面進行論述。
典題 (2024·濱州中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文本見“考點一 把握論點”之“即時訓練”)
簡要分析文章第②段的論證思路。
                                        
                                        
                                        
[解析] 本題考查論證思路。閱讀文章第②段可知:首先,提出本段觀點:練好“內功”是成長成才的根本。其次闡述了內在綜合素質是青年成長成才的根本所在;然后,引用王安石和魏征的名言進行闡述論證,解釋了為什么內在綜合素質是根本所在;最后,“練好‘內功’,是青年更好利用外部條件干事創業的堅強底氣,是青年成長成才的基本規律”總結了練好“內功”對青年成長成才的重要性。
[答案] 首先提出本段觀點:練好“內功”是成長成才的根本;其次闡述了內在綜合素質才是決定青年成長成才的根本所在,接著運用道理論證的方法,解釋了為什么內在綜合素質是根本所在;最后總結練好“內功”對青年成長成才的重要性。
方法指導
分析論證思路的答題步驟
第一步:審清題干,確定答題區間。一般題干都會直接點明作答范圍。
第二步:通讀答題語段(或者全文)的內容,明確答題范圍中所提及的論點。
第三步:勾畫出能提示論證方法、揭示主旨或者結論的關鍵詞句,簡單對全文(或者語段)劃分層次。
第四步:按照順序分析每個層次,對論點論據等具體內容分析先說了什么,后說了什么,在論證過程中使用了什么論證方法進行論證,或舉……的例子,或引用……的內容,或將……與……進行對比,指出所論證的觀點(或道理)。
第五步:在把握文章段落(或語段)層次的基礎上,整合語言,分析概括論證思路。表述時加上表關系的詞語,如“首先”“然后”“接著”“最后”等,將文章內容用這些詞連綴即可。
★答題模板:1.某段。先提出觀點(本段論題)……(作者觀點)。接著(然后)分析(論證)……。最后再次強調(點明)……。
2.某幾段。第×段+概述段落內容(可從論證方法入手)。第×段+具體內容……(注:按段落順序,用關系詞連接本段論證的內容)。
3.全文。①論點在結尾:首先列舉了/引用了……的事例(典故、傳說、寓言)或引用名言,然后得出……結論/證明了……觀點/揭示……的目的,提出中心論點,最后總結全文。②論點在開頭:首先/直接提出……論點/觀點,或首先通過寫……的事例(典故、傳說、寓言)或引用名言,提出……的論點,引出……的論題,接著用……事例或名言,從正面/反面進行論證,最后得出……的結論。
(2024·濰坊中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文本見“考點三 論證方法”之“典題講解”)
本文論述思路嚴密。請以文章第②~④段為例進行分析。
                                        
                                        
                                        
[解析] 本題考查論證思路。閱讀文章可知,第②段主要介紹了古文字起源與中華文明起源的同步性,并通過河南舞陽賈湖遺址出土的原始文字符號為例,展示了這些符號的文字屬性及其所反映的古人宇宙觀,從而強調了這些符號作為中華文明起源重要體現的意義。第③段主要介紹了在中國不同地區發現的早期文字符號,包括安徽蚌埠雙墩文化遺址和大汶口遺址的象形、會意符號,以及山西臨汾陶寺遺址出土的清晰可見的“文”和“堯”二字。這些發現表明,文字的起源和早期發展是中華民族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第④段主要內容是古文字資料為夏王朝的存在提供了確鑿證據。通過學界認可的夏文化發展譜系、二里頭文化遺址的刻劃符號與甲骨文的相似性、戰國楚簡中的“西邑”指代夏王朝、甲骨文和金文中關于夏人后裔的記載,以及甲骨文資料印證《史記·殷本紀》中商族先公先王世系的可靠性,多方面證明了夏王朝的真實存在。據此可知,文章第② ~ ④段通過清晰的時間線索、層層遞進的邏輯關系以及充分多樣的論據,構建了嚴密的論述體系,有力地闡述了古文字在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答案] 這三段內容緊密圍繞古文字與中華文明的關系展開:第②段介紹了古文字起源與中華文明同步;第③段介紹了早期文字的發展與文明社會的標識;第④段介紹了古文字證實夏王朝存在,從起源、發展到歷史實證,層層遞進,充分展示了古文字在中華文明傳承中的重要地位。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98張PPT)
第二部分 閱讀與鑒賞
專題五 議論文閱讀
1.議論文的概念:議論文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直接表達自己的觀點和主張的常用文體。議論文是以理服人。
2.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鮮明的論點,確鑿的論據,嚴密的論證)。
通俗地講,論點是解決“需要證明什么”,論據是解決“用什么來證明”,論證是解決“怎樣證明”。
考點一 把握論點
3.論點
論點是作者在文中加以闡述和證明的主張和看法,是文章的靈魂。一般都是陳述的語氣,在形式上應該是一個完整的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斷句,表達作者明確的態度。論點的基本要求是:觀點正確,認真概括,有實際意義。
注意:反問句與比喻句不能作為論點。
4.論點的分類
(1)中心論點:作者在文章中最主要的見解,議論文一般只有一個中心論點。
(2)分論點:用于補充與證明中心論點,是為中心論點服務的,分論點之間可以是并列或遞進關系。并不是每篇議論文都有分論點。
5.論點的位置
有些文中標題即論點,有些則在首段提出論點,或在結尾段總結全文重申論點,還有些文章需要結合具體論述的內容總結中心論點。
1.(2024·威海中考)請概括本文中心論點。
2.(2024·濱州中考)根據你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結合語境,在第③段橫線上填寫一個合適的句子。
3.(2023·煙臺中考)通讀全文,你得到了怎樣的“交友之道”?
4.(2023·淄博中考)本文的觀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點溯源]
1.認真閱讀課文,說說作者提出了什么論點。(九上《敬業與樂業》課后“思考探究”)
[答案] 作者在開篇提出中心論點:“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
2.通讀全文,看看這封書信主要表達了作者什么觀點。(九上《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課后“思考探究”)
[答案] 作者的觀點是:英法聯軍遠征中國并燒毀圓明園,是一次野蠻的偷竊和洗劫,是強盜行為,必將受到歷史的制裁。
3.閱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1)作者批駁的觀點是什么?(2)作者主張的觀點是什么?(九上《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課后“思考探究”)
[答案] (1)作者批駁的觀點是: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2)作者主張的觀點是:我們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
典題 (2024·威海中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保持健康身心,書寫開闊人生
康 巖
①提起“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很多人可能知道他的“禾下乘涼夢”,但不清楚他年輕時還有個“體育報國夢”。袁隆平一輩子熱愛運動、堅持鍛煉。進入耄耋之年后,他依然擁有年輕的心態,自稱80后、90后。身心健康的袁隆平,在科研道路上不怕失敗、不斷攀登高峰,給青年人樹立了榜樣。
②強健的體魄、陽光的心態,是青年成長成才的重要前提。對于青年人來說,只有把身心健康牢牢抓在手上,讓身心素質更好更強,才能在成長之路上經得住風雨、受得住磨礪、扛得住摔打,書寫更加開闊的人生。今天,物質生活的豐富、科學技術的發展,帶來了諸多便利,也讓一些人養成了不健康的生活習慣。過度陷入“宅”生活、久坐不運動、長期沉迷虛擬世界等,都不利于身心健康。此外,青年人也難免會有“成長的煩惱”。面對一時的挫折、壓力,如何調節身心,保持健康飽滿的狀態,對青年人的成長十分重要。
③“完全人格,首在體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體育處在重要的位置。我們常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健康是人生的財富。體魄越強健,奮發向上的根基才越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理念,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經常參加勞動和體育鍛煉,在“野蠻其體魄”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是新時代青年應有的生活狀態。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曾談到,正是當年在清華園養成的良好鍛煉習慣,才使得他在緊張的學術研究中能夠保持旺盛的精力。青年人既要靜下來多學習,也要動起來勤鍛煉;既把學習搞得好好的,又把身體搞得棒棒的,才能為人生積蓄遠航的動力。
④“成長是螺旋式的上升!”今年夏天,奧運冠軍丁寧的畢業致辭火了。經歷過困難和失敗的砥礪、面對未知挑戰的忐忑,她勇敢說出“人生本就不是一次或者暫時的勝負定成敗的”,自信達觀、積極向上的青春風采,感染了不少人。自信飛揚是青春。無論是敞開心扉去結交朋友,還是培養興趣愛好讓內心充盈,抑或是在飽覽自然風光中開闊心胸,青年人要通過多種方式怡情養性,涵養面對困難不消沉、面對壓力愈堅韌的心境,形成健康、樂觀、向上的品格,讓對未來發展的信心斗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成為內心的主旋律、向前奔跑的動力源。
⑤青年人處于“拔節孕穗期”,要想身心健康、茁壯成長,還要加強道德修養,以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塑形打底。從現在做起、從日常點滴做起,用真、善、美雕琢自己,用健康情趣、高尚情操陶冶自己,努力做一個心靈純潔、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人,努力做一個有文化修養、有人文關懷、有責任擔當的人,才能舒展青春最美的模樣。
⑥“青年之文明,奮斗之文明也,與境遇奮斗,與時代奮斗,與經驗奮斗。”百余年前,李大釗同志寫下的這段話,依舊發人深省。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肩負著國家的未來、時代的重擔。塑造健康的體魄,淬煉昂揚的精神,積極投身時代發展的潮流、強國有我的實踐,新時代的大舞臺上必將書寫更多青年人的精彩故事。
(選自《人民日報》,有刪改)
請概括本文中心論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考查論點的概括。本文的中心論點是:青年人要保持健康的身心,才能書寫開闊的人生。文章開篇以袁隆平為例,指出身心健康對其科研成就的重要性,引出關于青年人要重視身心健康的話題。接著從青年人養成不健康生活習慣、面對挫折壓力需要調節身心等方面論述了青年人保持身心健康的必要性。然后分別從“體育鍛煉”“怡情養性”“加強道德修養”等方面闡述了青年人保持身心健康的途徑和方法。最后強調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肩負重任,只有塑造健康體魄,淬煉昂揚精神,投身時代發展實踐,才能書寫精彩故事。整篇文章圍繞“青年人”和“保持健康身心”“書寫開闊人生”之間的關系展開論述,邏輯清晰,論證有力,中心論點明確突出。
[答案] 青年人要保持健康的身心,才能書寫開闊的人生。
方法指導
提取和歸納中心論點的方法
通讀全文,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弄清作者是對什么問題而發議論的,針對所談問題的看法是什么。
1.位置分析法。(1)看標題(題目)。議論文的標題有兩種,一種是論題式標題。論題不是論點,論題是作者論述的對象和范圍,而論點是作者對論題所持的看法。對于論題式的標題,只要找到文章中回答論題的語句,也就找到了中心論點。另一種是論點式的標題,看
標題,就找到了中心論點。(2)看開頭。許多議論點往往開門見山,直截了當地亮出作者的觀點,因為議論文的思路一般是先提出問題,再分析問題,然后解決問題。(3)看中間。有的文章中間某個承上啟下的句子就是中心論點。(4)看結尾。一些議論文,特別是“總分式”或“層層遞進式”結構的文章,開頭提出問題,再經過多角度論證,作者往往在結尾會重申中心論點。這類文章的中心論點,往往就在結尾。篇末揭示論點,注意一些標志性詞語或總結性的話語。
2.論據判斷法。如果不能快而準確地判斷文章的中心論點,我們可以從論據切入做出解答。論據的作用就是支撐論點,分析論據,把握論據的思想內核,是確定論點的好方法,既簡潔,準確率又高。
3.標志詞判斷法。可以通過“認為”“必須”“由此可見”“要”“是”“不是”等表示肯定或否定的關鍵詞來尋找論點。
4.歸納提煉法。有些議論文有分論點而沒有中心論點,則需要分析綜合幾個分論點進而概括中心論點。
論點的表述三注意
1.表達必須是完整的陳述句,一般不用感嘆句、祈使句和疑問句。
2.不要運用修辭手法。
3.一般不要用文中的引言作為論點,因為引言是論據之一。
提取和歸納分論點的方法
1.從中心論點入手。分論點從屬于中心論點,受中心論點的統領與支配。在鎖定總說性質的中心論點的前提下,找出從屬性質的分說觀點即可。
2.從不同角度入手。分論點是從不同角度對中心論點進行補充與證明的。可以通過研讀文本中相近或相反的論證角度,提煉分論點。
3.從段落關系入手。分論點之間往往是并列關系,表現在段落層次上也是并列式。各段落開頭或結尾句意相關、形式相近的中心句,常常就是分論點。
4.注意“首先、其次、然后”“第一、第二、最后”等標志詞。
注意:分論點的概括要正確、全面,不可有遺漏。
★答題模板: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
2.這一段(部分)的分論點是……
(2024·濱州中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青年應練好干事創業的“內功”
段立國
①金秋十月,神舟十七號出征太空。航天員湯洪波、唐勝杰、江新林組成中國空間站建造任務啟動以來平均年齡最小的航天員乘組。年齡最小的唐勝杰不到34歲,從坦克兵到空軍飛行員再到航天員“三連跳”的江新林35歲,兩度造訪中國空間站的湯洪波48歲。他們從土生土長的“農村娃”成長為航天員的人生歷程,生動展現了進德修業、弘毅篤行、逐夢青春的新時代青年形象。三位航天員的精彩故事再一次清晰而有力地告訴我們,當代青年建功立業的舞臺無比廣闊、夢想成真的前景無比光明,青年練好干事創業的“內功”,便不乏人生出彩的機會。
②練好“內功”是成長成才的根本。任何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青年處在人生發展的關鍵時期,影響人生事業發展的因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內在綜合素質才是決定成長成才的根本所在。青年的人生道路風景無限,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如果沒有道德品質、理想信念、精神意志、專業素養等“內功”方面的深厚修為,極易憾失機遇、受挫于困頓。“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練好“內功”,是青年更好利用外部條件干事創業的堅強底氣,是青年成長成才的基本規律。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德與才,是青年干事創業不可或缺的兩駕“馬車”。以德潤身,才華方能適得其用;以才為輔,德便能更好發揮成效。德與才有機統一,德始終發揮統帥作用。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是黨和人民選賢任能的基本標準,同時也是青年琢玉成器的內在持守。當前社會多元思潮相互激蕩、各種誘惑層出不窮、機遇與挑戰交織并存,這對青年干事創業的德才雙修提出了更高要求。錘煉品德修為,始終應將愛國作為青年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對國家、人民、民族之愛愈深沉,青年愈能將“小我融入大我”,錨定人生發展的正軌而不隨波逐流,愈是能夠以剛健勇毅的堅強意志不斷攀登事業高峰。增長真才干,應著力求得真學問、練就過硬本領,使專業知識、業務能力、認知水平緊跟時代發展之需,增強馳而不息的青春之力。
④練好“內功”志在篤行致遠。青年練好“內功”,應力求將其轉化為干事創業的行動力。朝氣蓬勃是青年人的鮮明精神標識,青年時光是人一生中干事創業的黃金時期。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德才業互促,致力于“改變世界”,如此才是青年練好“內功”的目標所向。廣大青年遍布社會各個行業領域,若人人能將各自的崗位作為實現報國之志的奮斗舞臺,站穩人民立場,敢擔當肯作為,就一定能以實際行動服務奉獻于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時代征程中,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人民的幸福是新時代賦予青年的歷史重任。
⑤青年最富有朝氣、最富有夢想。青年以青春之我建設青春之中國,青春之中國也必為青年提供青春之舞臺。唐勝杰在采訪中說:“中國科技的發展、祖國的強大,讓我們有機會能夠在短時間里實現自己的愿望。”少年強則國強,同樣國強則少年強。有強大的祖國做后盾,年輕人施展才干的舞臺無比廣闊,青年人生逢其時更應不負時代,練好“內功”,以青春之我為青春之中國增光添彩。
(摘編自《光明日報》)
根據你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結合語境,在第③段橫線上填寫一個合適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考查理解補充分論點。結合“德與才,是青年干事創業不可或缺的兩駕‘馬車’……同時也是青年琢玉成器的內在持守”以及根據上下段落首句的格式我們可以概括為:練好“內功”應修德與增才并重。
[答案] 練好“內功”應修德與增才并重
考點二 分析論據
1.論據
概念:支撐論點的材料,是作者用來證明論點的事實和道理。論據包括事實材料和道理材料。論據基本要求是:真實可靠,充分典型。
2.論據的種類
(1)事實論據:現實事例、歷史事實、統計數據等。作用是真實有力地論證觀點,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2)道理論據:經過實踐檢驗的真理、名人名言、格言、諺語、原理、定律、公式、法律等。作用是具有權威性和科學性,使論證更具說服力。
3.論據的要求
(1)要真實。論據必須真實可信,人物與事實要相符。
(2)要準確。注意論據與論點的一致性,必須依據論點把握論據本質特點,用確切的語言進行表述。
(3)要典型。論據要有代表性,盡可能是大家所共知的;所引用的名言、格言應有一定的權威性。
(4)要簡潔。表述力求簡潔流暢,不能超過規定的字數。
1.(2024·濱州中考)下面哪則材料可以作為第④段的論據?請簡述理由。
2.(2023·煙臺中考)下面材料是否可以作為本文論據?為什么?
3.(2024·四川雅安中考)我們身邊也有很多平凡且有正能量的人物,請你選擇一個可以作為本文論據的“正能量”事跡,作簡要概述。
4.(2024·齊齊哈爾中考)請從下列名言中選擇最恰當的一句作為本文的道理論據,并闡述理由。
[考點溯源]
1.作者在談到“有業之必要”時,舉了孔子和百丈禪師的兩個事例;在談到“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時,列出了四個原因。參照這兩種寫法,試著為“有業之必要”列舉幾條理由,或為“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幾個事例。(九上《敬業與樂業》課后“積累拓展”)
[答案] “有業之必要”的理由:(1)可以謀生,使自己在經濟上獨立,在人格上自尊,不需要依賴他人,仰人鼻息,受人牽制;(2)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安頓,不至于無所事事、煩悶無聊;(3)使自己的生活起居有規律,有利于健康養生;(4)在從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挫折、煩惱,是對個人意志和品性、能力和才干的鍛煉;(5)事業上的小小成功,都會增強自信心與成就感,給人帶來精神滿足;(6)有創造性的成就,是對生命價值的肯定。
“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的例子:居里夫婦在成噸的工業廢渣中提煉“鐳”,幾年如一日,非常艱辛與枯燥,但他們懷著找到“鐳”的夢想,從不認為這項工作是無聊的,從不抱怨叫苦。
2.文中提到了四種“中國的脊梁”,你知道歷史上哪些人物具有這樣的品行?課外查找資料,搜集相關的人物事跡,與同學交流。(九上《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課后“積累拓展”)
[答案] 埋頭苦干的人——張衡、李時珍等;拼命硬干的人——王安石、戚繼光等;為民請命的人——海瑞、包拯等;舍身求法的人——商鞅、譚嗣同、李大釗等。
典題 (2024·濱州中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文本見“考點一 把握論點”之“即時訓練”)
下面哪則材料可以作為第④段的論據?請簡述理由。
【材料一】 85后航天員桂海潮的故事激勵了許多學子。當年高考時,他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同學眼中,學生時代的桂海潮就特別勤奮刻苦,遇到不懂的問題,“無論下多大功夫也要搞明白”。
【材料二】 太原理工大學的王煜塵,懷揣科研報國的理想信念,成為中國極地科考史上在站時間最長的大學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鄧宇皓,把青春奮斗融入祖國的科技事業,在“九章”和“九章二號”光量子計算原型機的研制中作出突出貢獻;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的陸亦煒,曾獲世界技能大賽花藝項目世界冠軍,堅定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考查論據的運用。第④段主要討論了青年練好“內功”應如何轉化為干事創業的行動力,并強調青年應將各自崗位作為實現報國之志的奮斗舞臺,站穩人民立場,敢擔當肯作為。材料二描述了太原理工大學的王煜塵、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鄧宇皓以及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的陸亦煒,他們分別懷揣科研報國的理想信念,將青春奮斗融入祖國的科技事業,并在各自領域取得了突出成就。這些例子與第④段的觀點高度契合,即青年應該通過實際行動服務奉獻于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體現了練好“內功”并轉化為干事創業行動力的精神。因此,材料二可以作為第④段的論據。而材料一主要講述了桂海潮的勤奮刻苦,雖然也體現了青年的積極品質,但并未直接涉及如何將“內功”轉化為行動力的主題,因此不適合作為第④段的論據。
[答案] 材料二可以作為第④段的論據,因為它具體描述了不同領域的青年如何懷揣理想信念,將青春奮斗融入祖國的科技事業,并作出突出貢獻,這符合第④段強調的“廣大青年遍布社會各個行業領域,若人人能將各自的崗位作為實現報國之志的奮斗舞臺,站穩人民立場,敢擔當肯作為,就一定能以實際行動服務奉獻于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觀點。而材料一主要描述的是桂海潮的勤奮刻苦,與第④段的主題關聯不夠直接。
方法指導
分析論據的特點
1.明確論據類型。論據分為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事實論據包括史實、典型事例、統計數據等。作用:真實有力地論證了論點,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道理論據包括經過實踐檢驗的真理、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原理定律等。作用:具有權威性和科學性,使論證更具說服力。
2.結合具體論據分析。事實論據一般可根據其長短判斷其是詳細還是簡略;也可根據材料的國別、古今判斷是否豐富。
論據的補、選、換
1.補寫論據:①確定論點。論據是用來證明論點的,補寫論據前一定要找出對應的論點。②確定補寫內容。事實論據,要選取準確、典型的事例進行補寫,所選事例必須符合論點。道理論據,要選取有權威的名家名言、俗語警句等,間接引用不能曲解原意。③整合語言。要確保思路清晰,語言通順、流暢、有文采。
2.選、換論據:①確定論點。無論是針對全文還是某段,一定要先確定論點。②對比分析。將所給論據與論點進行對比,看所給論據是否與論點吻合,如果吻合就保留(選擇),如果不吻合就刪或換。
(2023·煙臺中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交友之道,擇友為先
許海兵
①朋友是人生中一筆寶貴財富,因志趣相投而結下的友情會給人們帶來共鳴與激情,因志同道合而產生的友誼會給人們帶來前進的動力。正因如此,真摯的友情、深厚的友誼,歷來被人們所推崇和傳頌。人生在世,不可能沒有朋友,也不可能不結交朋友,結朋交友本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事情。
②交友之道,擇友為先。“友正直者日益,友邪柔者日損。”只有選擇品德高尚、情趣高雅、志向高遠的朋友,才能在人生道路上互相幫助、相互砥礪,共同提升、共同進步。倘若選擇了品行不端之人作朋友,就等于雪入墨池,雖融為水,其色愈污,從此意志開始消沉,生活開始墮落,最終大好人生也會葬送在這樣的“朋友”手中。
③在擇友方面,古代先賢早有良訓,明代著名理學家蘇浚在其《雞鳴偶記》一文中提出了“四友”之說,頗值得借鑒。所謂“四友”,即“畏友、密友、昵友、賊友”四類朋友。他說:“道義相砥,過失相規,畏友也;緩急可共,死生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飴,游戲征逐,昵友也;利則相攘,患則相傾,賊友也。”
④由此可見,“畏友”就是要在思想品行上互相促進,有優點互相學習,有缺點互相批評,以求共同提高,從而有利于雙方的品德修養不斷提升。“密友”就是要在各方面互相幫助,連生死之事都可以互相托付,以求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昵友”就是只知道互相說好話,一起吃喝玩樂,在思想行為上雖然沒有過分之處,但往往是非不分,更談不上互相批評了,表面上看似你我不分,實際上并沒有什么真情實意。“賊友”就是為了一個“利”字而互相利用,沒有明顯沖突時可以為“友”,一旦出現利益沖突就是你死我活了。
⑤“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身處什么樣的朋友圈,往往會變成什么樣的人。因此,交朋友必交“畏友”和“密友”,絕對不可以交“昵友”和“賊友”。交友要擇善而交、擇義而交,這絕不是雞毛蒜皮的小事,而是關系個人命運乃至國家事業前途的大事。
⑥交友作為一種雙向選擇,我們必須擦亮眼睛,分良莠、辨忠奸,正確處理好公與私、義與利、是與非的關系,讓交朋結友真正成為成就人生的助力。
(選自《月讀》,有改動)
下面材料是否可以作為本文論據?為什么?
【材料】 戰國時,孫臏與龐涓本是一對同窗好友。孫臏的才能略高一點,讓龐涓心生妒忌。龐涓就利用自己先到魏國并深得魏王重用的機會,密招孫臏入魏,施借刀殺人之計,使孫臏被施以臏刑(古代剔除膝蓋骨的酷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考查選擇論據。閱讀材料可知,該材料記敘了龐涓因妒忌孫臏的才能而設計陷害的故事。根據文章“‘賊友’就是為了一個‘利’字而互相利用,沒有明顯沖突時可以為‘友’,一旦出現利益沖突就是你死我活了”可知,龐涓是典型的“賊友”。因此,可作為文章的一條反面論據,以突出文章的論點。
[答案] 可以。理由:龐涓是典型的“賊友”。因此,可作為文章的一條反面論據,以突出文章的論點。
考點三 論證方法
1.論證
概念:論證是運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是論點與論據之間的邏輯關系紐帶。議論文中的論點和論據是通過論證組織起來的。論證的基本要求是:推理必須符合邏輯。
2.議論文的表達方式
(1)議論文中的記敘,往往概括性很強,作用:用事實證明某一觀點或主張。
(2)議論文中時而有生動形象的描寫,作用:更鮮明生動地證明了某一觀點。
(3)議論中的抒情,作用:會使議論更有感染力,更深入人心。
3.論證方式:
議論文從論證方式看,一般分為立論和駁論兩種。我們寫議論文一般以立論為主。
(1)立論:立論是對一定的事件或問題從正面闡述作者的見解和主張的論證方法。首先要做到對論述的問題有正確主張,觀點鮮明,論據充分,有不可辯駁的說服力;其次,要言之有序,言之有理,合乎邏輯。
(2)駁論:駁論是就一定的事件和問題發表議論,揭露和駁斥錯誤的、反動的見解或主張,從而確立自己正確的見解或主張。駁論方式有①駁論點:用事實直接駁斥對方的論點;假定對方論點是正確的,再以此為論據,推出一個錯誤結論,從而駁倒對方論點;證明與對方論點相矛盾的論點是正確的,從而駁倒對方的論點。②駁論據:通過駁斥對方的論據來駁倒對方的論點,即揭穿對方論據的虛假。③駁論證:通過駁斥對方的論證來駁倒對方的論點,即指出對方論證過程中的錯誤,指出對方的論證不能推出論點。
4.論證方法
(1)舉例論證:用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來證明論點。一般有“如”“比如”“例如”“譬如”等標志。
(2)道理論證:用名言、定理等來證明論點。一般有“某某說”“俗話說”、格言警句、名人名言等標志。
(3)比喻論證:借助比喻的方法來形象地證明論點。一般有“如”“好像”“是”等標志。
(4)對比論證:將兩個事物或一個事物的正反兩方面加以比較來證明論點。一般有“相反”“反之”“但是”等標志。
1.(2024·濰坊中考)文中第⑥段主要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簡要分析其作用。
2.(2023·泰安中考)選文第②段未使用到的論證方法是(  )
3.(2023·日照中考)下列對原文論證手法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考點溯源]
議論性文章常用的論證方法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等。本文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試舉例說明。(九上《敬業與樂業》課后“思考探究”)
[答案] 作者舉百丈禪師不做事就不吃飯和佝僂丈人承蜩的例子,屬于舉例論證;在論述要敬業這個分論點時,既從正面說“凡做一件事,便把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無論別的什么好處,到底不肯犧牲我現做的事來和他交換”,又從反面說“一個人對于自己的職業不敬,從學理方面說,便是褻瀆職業之神圣;從事實方面說,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結果自己害自己”,這屬于正反對比論證;引用莊子、孔子、朱熹、曾文正等人的話,屬于道理論證;在說到職業樂趣時,用了賽球的比喻,屬于比喻論證。通過運用這些論證方法,材料與觀點得以緊密聯系起來,并對觀點起到支持作用。
典題 (2024·濰坊中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古文字:開啟中華文明的管鑰
代 生
①漢字由起源到成熟體系的甲骨文、金文、戰國文字,以及后期篆書、隸書等的綿延發展,都承載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
②古文字的起源發展與中華文明基本同步。中國新石器時代中晚期是中華文明起源的時代。在距今8 000多年的河南舞陽賈湖遺址,出土了刻劃在龜甲、骨器、陶器和石器上的大量原始文字。其中,龜甲上的刻符,有形似眼睛的“目”字,還有像門的“戶”字,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具有文字屬性的符號之一。帶有刻符的背甲與腹甲恰是“天圓地方”的象征,這是古人宇宙觀的反映,也是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體現。
③在安徽蚌埠雙墩文化遺址發現的象形、會意符號,與距今
5 000多年的大汶口遺址的符號一樣,屬于早期文字。距今4 000多年的山西臨汾陶寺遺址出土的扁壺上,“文”“堯”二字清晰可見,表明該遺址與堯都平陽密切相關。文字的起源和早期發展,是中華民族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識。
④古文字資料也證實夏王朝存在。學界梳理出的“王城崗—新密新砦—二里頭文化”夏文化發展譜系,得到更多學者認可。二里頭文化遺址發現的許多刻劃符號,可以在甲骨文中找到相同或相似的字。據古文字學者研究,清華大學收藏的戰國楚簡中“西邑”指的就是夏王朝。因為在周代文獻中,周人稱商王朝為“商邑”“大邑商”,夏商周時代都邑代表的就是“國家”。此外,杞人是夏后裔,甲骨文、金文中的“杞”“杞侯”等記載反映了夏人后裔在商代得到繼封,說明夏王朝真實存在。又如,經王國維等論
證,甲骨文資料印證了《史記·殷本紀》商族先公先王世系的可靠性,而諸多先公乃至甲骨文的“成唐”“大乙”——商湯,既是商代開國君王,又曾是夏代部族首領。這足以說明,甲骨文、金文等資料是印證夏王朝確不可疑的重要證據。
⑤古文字的內涵塑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品格。古人造字即賦予字形以豐富文化內涵,正確解讀古文字,是了解上古歷史文化的重要途徑。以“文”字為例,字形本義是胸有文身,體現了古人審美觀念。《尚書·堯典》中記載堯的品格“文”(以文為美,強調和諧)與陶寺遺址扁壺的“文”字密切相關。“文”成為那個時代的重要標識。西周文王之“文”就借鑒了“文”的內涵,后來他又在“文”的理念基礎上創立了禮樂文明制度。尚“文”之風不僅影響周代社會風貌,還持續影響中國古代社會,塑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品格。由文身之俗到“文”字之形,再到審美與理念,“文”字所蘊含的思想在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中意義重大。
⑥古文字的使用體現了早期文明的特點。夏商周是中華文明的早期發展階段,但每個時代的特點并不相同,這在古文字的形體演變和記錄中有所體現。中國文字的發明與農耕文明密切相關,文字的使用與農耕祭祀和祖先崇拜有密切聯系。比如,甲骨文主要是記錄商王占卜、祭祀的文字,與宗教祭祀、王朝政治生活息息相關。大量的銘文記錄了周人對祖先的祭祀,他們雖然信仰天命卻不迷信天命,反映出更多理性精神,如強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兄弟孝友,父子和諧,等等。戰國時期的文字與商和西周的文字有著極大不同,其書寫風格和字形呈現出地域差異和多元特點,用字之法也有不同,而文字書寫的特點正是百家爭鳴的體現。
⑦因此說,古文字是開啟中華文明的管鑰。揭示古文字的起源、發展及其蘊含的豐富思想和歷史價值,對于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只有深入探究古文字深刻的文化意蘊,闡發其在中華文明傳承發展中的作用,才能準確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
(選自《光明日報》,有刪改)
文中第⑥段主要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簡要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考查對論證方法的理解及作用分析。結合“比如,甲骨文主要是記錄商王占卜、祭祀的文字……而文字書寫的特點正是百家爭鳴的體現”的內容可知,作者在這一段中,精心挑選了三個具有代表性的歷史時期——商代的甲骨文、周代的銘文以及戰國時期的文字,通過具體闡述它們各自的特點及其與當時社會、文化的緊密聯系,來支撐和證明“古文字的使用體現了早期文明的特點”這一分論點,運用了舉例論證。這些具體的實例不僅豐富了文章的內容,還使得論證過程更加具體、生動,有助于讀者更直觀地理解古文字在早期文明中的重要作用。同時,這些實例的引入也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使得“古文字的使用體現了早期文明的特點”這一觀點更加可信和有力。
[答案] 運用了舉例論證(或事實論證)的方法。通過列舉甲骨文、銘文和戰國時期文字的不同特點及其與當時社會、文化的緊密聯系,如甲骨文記錄商王占卜、祭祀,銘文反映周人理性精神及人際關系,戰國時期文字書寫風格的地域差異和多元特點等,具體有力地論證了“古文字的使用體現了早期文明的特點”這一分論點,使得論證更加具體、生動,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和可信度。
方法指導
論證方法有四種:道理論證(理論論證)、事實論證(舉例論證)、比喻論證和正反對比論證,一般按如下方法完成:
1.判斷句子或語段使用了哪種論證方法,首先要了解常見的4種論證方法的特點,然后根據特點找語言標志或特征標志詞來辨別。(1)舉例論證:以事實為論據證明論點的方法。所舉事例簡明概括,真實可靠,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常常有“如”“比如”“譬如”等語言標志。(2)道理論證:用名人的言論,公眾所承認的道理或古語、諺語、俗語等來證明觀點。道理論證多用引號標明所引用的內
容或有“某某曾說”等。(3)對比論證:論證一個問題時,將另一個問題和它對照,從而具體鮮明地將論述的問題論證透徹。可以是全面對比、部分對比,也可以是事實對比、道理對比。語言標志有兩種:一是“反之”“但是”等,二是運用反義詞。(4)比喻論證:運用比喻,用人們淺顯易懂的事物或道理來證明不容易理解的事物或深刻的道理,從而證明論點。語言標志有“好像”“似的”“簡直是”等。
2.特別需要提醒的是,所有的分析必須結合文章的具體內容展開。
★答題模板:1.舉例論證:使用事例論證的論證方法,舉……(概括事例),論證了……(如果有分論點,則寫出它證明的分論點,否則寫中心論點),從而使論證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2.道理(引用)論證:使用了引用論證的論證方法,通過引用……,證明……的觀點,使論證更有說服力(或更有趣味性,更吸引讀者)、權威性。
3.比喻論證:使用比喻論證的論證方法,將……比作……,證明了……的觀點,從而把抽象深奧的道理闡述得生動形象、淺顯易懂。
4.對比論證:使用了對比論證的論證方法,將……和……加以比較,突出(強調)了……的觀點。
(2024·青海中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無用的境界
黃鈺琦
①無用是一種哲學境界,也是一種存在狀態,無用即大用。“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莊子·人間世》中這樣寫道。山中的林木因為不是良木,反而得以保全,長成參天大樹。可見,無用往往在關鍵之時有大用。文中所寫,表面上說的是林
木,實則講的是人生哲理,也在講述莊子的故事。莊子一生困頓,崇尚自由而不應楚威王之聘,在官場上沒有名氣,一生落魄。世俗之人看莊子,無功無祿,覺得莊子是無用的。但若論超凡脫俗,莊子是漆園傲吏,也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更是一位真正的智者。一生逍遙世外,他獲得的,其實是真正的自由。
②無用的第一重境界是“總得花看能幾日,最難留惜是芳時”。世間事物紛繁復雜,世人以為詩酒音樂是無用之物,往往因此錯過人間諸多美好。作詩,乘舟遠去,蘇軾在“裊裊風蒲亂,猗猗水荇長”中感悟無用之樂,“不知何所樂,竟夕獨酣歌”。蘇軾成也詩詞,敗也詩詞,詩詞既記載著他的沉浮,也是反哺他的精神食糧。酌酒,遠望,李白在“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中感悟無用之樂,“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作詩時飲酒,賞月時
也飲酒,酒賦予李白詩情逸興,為他的人生增添無限瀟灑。沒有酒這無用之物,就沒有李白這有用之人。靜坐,撫琴,王維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中感悟無用之樂,“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不僅參禪悟理,學莊信道,還精通詩書畫樂。可見,真正讓人精神高貴的東西,大多無用。
③無用的第二重境界是“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在成功學盛行的當下,有用無用成了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最常見的標準。世人習慣于追逐有用之事,如功名,如利祿,但生命中的大多有用之事是被動的,忽略了內心深處的喜好,很容易讓人身心疲憊。而無用之事似與成功相離,獨忠于自己的喜愛與內心,是人世間最孤獨的事。但只要鐘情于所愛,縱使無用又如何?所愛之事給人內心深處帶去的震撼經久不息,是人世間最瀟灑的事,能使人獲得極高的精神愉悅。陶淵明“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
山”,隱居山林,躬耕田園。這相比于蜚聲官場、榮華富貴實在是無用得很,但就在這無用之中,他悟到了“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自然真意,樂夫天命,那么隨心,那么自如。最終他成了中國第一位山水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誰能說他的一生無用?李漁說:“一種本性特別喜歡的東西可以當藥。”無用的喜歡可以治愈生活的疲倦,帶來身心的愉悅。
④無用的第三重境界是“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從水窮到云起,正如一個人在修行中一而再、再而三地面對抉擇。旁人的三言兩語、生活的無奈,都可能成為摧毀無用之物的利刃。如果因此而生退心,就要把念頭回到初心上。初發時,內心空無一物,似是無用,回望過去,我們不是已經走了相當長的路程了嗎?春日晴好,看到盛開的玉蘭,不該以有用無用看待,而應想到“霓裳片片晚妝新,束素亭亭玉殿春”。若要使無用之物在生命中綻放,唯有以自適之心觀世事,超凡脫俗,享受這一刻的美好,抓住心靈顫動的那一剎那,你的人生又是何等的幸福美好。守護無用之物,一定要抵住紛擾,堅持己心。
⑤春江花月,詩酒年華,悲歡離合,人生諸多無用事,亦可演繹別樣的精彩。
(摘自《讀者》,有刪改)
請你從第③自然段中找出任意一種論證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考查論證方法。第③自然段中使用了舉例論證的方法。作者以陶淵明為例,闡述了他選擇隱居山林、躬耕田園這一看似無用的生活方式,卻最終悟到了自然真意,成了中國第一位山水田園詩人,并被譽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這一例子有力地證明了“無用之事”在人生中也能帶來深刻的體悟和巨大的成就,從而支撐了本段論點:“無用之事似與成功相離,但獨忠于自己的喜愛與內心,能使人獲得極高的精神愉悅”。第③段自然還使用了道理論證的方法。在第③自然段中,作者通過闡述一種普遍認可的觀念或道理,
即“無用之事似與成功相離,但獨忠于自己的喜愛與內心,是人世間最孤獨也是最瀟灑的事,能使人獲得極高的精神愉悅”,來支持其論點。作者通過分析世人追逐有用之事(如功名、利祿)而忽略內心喜好所帶來的身心疲憊,與鐘情于無用之事(如個人所愛、興趣所在)所能帶來的精神愉悅形成對比,從而強調了無用之事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和價值。這種對比論證方式不僅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還使讀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無用即大用”的哲學思想。
[答案] 道理論證:引用了“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的詩句及李漁“一種本性特別喜歡的東西可以當藥”的話,充分有力地論證了無用的喜歡可以治愈生活的疲倦,帶來身心愉悅的觀點,從而使論證更權威,更有說服力。
對比論證:將有用之事與無用之事進行對比,突出強調了無用之事有大用的觀點,使觀點更鮮明、突出。
舉例論證:舉了陶淵明的例子,證明了無用即大用的觀點,使論證更加真實可信,增強了說服力。(任選其一作答即可)
考點四 論證思路
議論文的結構
論證的基本結構層次:三段論式的結構。提出問題(是什么)→分析問題(為什么)→解決問題(怎么辦)也即:引論本論結論常見的論證結構:
1.總分總式結構:這是文章運用最多的一種結構方式。在論證思路中,有的是先總說后分說,有的先分說后總說或者先總說后分說再總說。這就是“總—分—總”式結構方式。
2.對照式結構:在論證思路中,把兩種事物(或意見)加以對比,或者是用另一種事物(或意見)來烘托某一種事物(或意見),這就是對照式。
3.層進式結構:在論證思路中,由淺入深,層層深入,步步推進,這就是遞進式結構。它的特點是各層的前后順序有嚴格要求,不能隨意變更。一般議論文采取先提出問題,再分析問題,然后解決問題的思路,即體現了層進式結構的特點。
4.并列式結構:在論證思路中,為了論述的方便,將文章的中心論點分解成幾個平行的、并列的分論點,或是把論據并列起來,論證的幾個層次或段落之間的關系是平行的,這就是并列式。
1.(2024·濰坊中考)本文論述思路嚴密。請以文章第②~④段為例進行分析。
2.(2024·濱州中考)簡要分析文章第②段的論證思路。
3.(2023·淄博中考)下面對文章結構層次的劃分,最合理的一項是
(  )
[考點溯源]
1.認真閱讀課文,說說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進行闡釋和論證的。(九上《敬業與樂業》課后“思考探究”)
[答案] 從“有業之必要”“要敬業”“要樂業”三個方面進行闡釋和論證的。
2.文中是從哪幾個方面進行論證作者觀點的。(九上《就英法聯軍遠征中國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課后“思考探究”)
[答案] 作者從描摹、贊嘆圓明園之美和揭露英法聯軍強盜行為兩個方面進行論述。
典題 (2024·濱州中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文本見“考點一 把握論點”之“即時訓練”)
簡要分析文章第②段的論證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考查論證思路。閱讀文章第②段可知:首先,提出本段觀點:練好“內功”是成長成才的根本。其次闡述了內在綜合素質是青年成長成才的根本所在;然后,引用王安石和魏征的名言進行闡述論證,解釋了為什么內在綜合素質是根本所在;最后,“練好‘內功’,是青年更好利用外部條件干事創業的堅強底氣,是青年成長成才的基本規律”總結了練好“內功”對青年成長成才的重要性。
[答案] 首先提出本段觀點:練好“內功”是成長成才的根本;其次闡述了內在綜合素質才是決定青年成長成才的根本所在,接著運用道理論證的方法,解釋了為什么內在綜合素質是根本所在;最后總結練好“內功”對青年成長成才的重要性。
方法指導
分析論證思路的答題步驟
第一步:審清題干,確定答題區間。一般題干都會直接點明作答范圍。
第二步:通讀答題語段(或者全文)的內容,明確答題范圍中所提及的論點。
第三步:勾畫出能提示論證方法、揭示主旨或者結論的關鍵詞句,簡單對全文(或者語段)劃分層次。
第四步:按照順序分析每個層次,對論點論據等具體內容分析先說了什么,后說了什么,在論證過程中使用了什么論證方法進行論證,或舉……的例子,或引用……的內容,或將……與……進行對比,指出所論證的觀點(或道理)。
第五步:在把握文章段落(或語段)層次的基礎上,整合語言,分析概括論證思路。表述時加上表關系的詞語,如“首先”“然后”“接著”“最后”等,將文章內容用這些詞連綴即可。
★答題模板:1.某段。先提出觀點(本段論題)……(作者觀點)。接著(然后)分析(論證)……。最后再次強調(點明)……。
2.某幾段。第×段+概述段落內容(可從論證方法入手)。第×段+具體內容……(注:按段落順序,用關系詞連接本段論證的內容)。
3.全文。①論點在結尾:首先列舉了/引用了……的事例(典故、傳說、寓言)或引用名言,然后得出……結論/證明了……觀點/揭示……的目的,提出中心論點,最后總結全文。②論點在開頭:首先/直接提出……論點/觀點,或首先通過寫……的事例(典故、傳說、寓言)或引用名言,提出……的論點,引出……的論題,接著用……事例或名言,從正面/反面進行論證,最后得出……的結論。
(2024·濰坊中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文本見“考點三 論證方法”之“典題講解”)
本文論述思路嚴密。請以文章第②~④段為例進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題考查論證思路。閱讀文章可知,第②段主要介紹了古文字起源與中華文明起源的同步性,并通過河南舞陽賈湖遺址出土的原始文字符號為例,展示了這些符號的文字屬性及其所反映的古人宇宙觀,從而強調了這些符號作為中華文明起源重要體現的意義。第③段主要介紹了在中國不同地區發現的早期文字符號,包括安徽蚌埠雙墩文化遺址和大汶口遺址的象形、會意符號,以及山西臨汾陶寺遺址出土的清晰可見的“文”和“堯”二字。這些發現表明,文字的起源和早期發展是中華民族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第④段主要內容是古文字資料為夏王朝的存在提供了確鑿證據。通
過學界認可的夏文化發展譜系、二里頭文化遺址的刻劃符號與甲骨文的相似性、戰國楚簡中的“西邑”指代夏王朝、甲骨文和金文中關于夏人后裔的記載,以及甲骨文資料印證《史記·殷本紀》中商族先公先王世系的可靠性,多方面證明了夏王朝的真實存在。據此可知,文章第② ~ ④段通過清晰的時間線索、層層遞進的邏輯關系以及充分多樣的論據,構建了嚴密的論述體系,有力地闡述了古文字在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答案] 這三段內容緊密圍繞古文字與中華文明的關系展開:第②段介紹了古文字起源與中華文明同步;第③段介紹了早期文字的發展與文明社會的標識;第④段介紹了古文字證實夏王朝存在,從起源、發展到歷史實證,層層遞進,充分展示了古文字在中華文明傳承中的重要地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陆丰市| 定边县| 吉木萨尔县| 盈江县| 宁晋县| 襄垣县| 乌鲁木齐市| 扶绥县| 黎城县| 济宁市| 且末县| 获嘉县| 榆林市| 乐亭县| 榆树市| 丰城市| 青岛市| 株洲市| 申扎县| 酒泉市| 镇安县| 金昌市| 禄丰县| 宁波市| 凤台县| 英吉沙县| 乾安县| 黄大仙区| 新昌县| 白银市| 民权县| 阳曲县| 大庆市| 扶绥县| 秀山| 乌什县| 乌拉特后旗| 南丹县| 大关县| 凤山市| 和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