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大道之行也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學習目標1.翻譯并背誦課文,掌握相關文言詞句。2.了解孔子“大同”社會的思想意義。背景知識本文是《禮記·禮運》開頭部分里的一段話,主旨是闡明理想中的“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原文此前還有一段文字記述孔子說這番話的來由,照錄如下:昔者,仲尼與蠟賓(參加國君在年終舉行的祭典,蠟,讀zhà),事畢,出游于觀(讀guān,宮門外兩旁的臺樓)之上,喟然而嘆,仲尼之嘆,蓋嘆魯也(意思是魯國已經喪失了國禮)。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學生)在側,曰:“君子何嘆?”(孔子何嘆?)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賢),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趕上),而有志焉。”從前,孔于曾加過魯國的蠟祭。祭祀結束后,他出來在宗廟門外的樓臺上游覽,不覺感慨長嘆。孔子的感嘆,大概是感嘆魯國的現狀。言偃在他身邊問道“老師為什么嘆息?”孔子回答說:“大道實行的時代,以及夏、商、周三代英明君王當政的時代,我孔丘都沒有趕上,我對它們心向往之。孔子是因為生活在變亂紛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現一個太平盛世。題目解析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會或人類社會的最高階段。儒家推崇的上古時代的政治制度,可以理解為治理社會的最高準則。是指執政者施行大道,則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會。大道之行也——《禮記·禮運》文體知識意《禮記》是戰國至秦漢年間 家思想的資料匯編。又叫《 》。相傳是西漢 編撰,與《 》《 》合稱“三禮”。 內容主要是記載和論述先秦的 ,________, 記錄___________等的問答,記述 。儒儀禮小戴禮記孔子和弟子修身作人的準則禮制、禮儀解釋儀禮儒家經典戴圣儒家經典之“四書”:儒家經典之“五經”:《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詩經》 《尚書》 《禮記》《周易》 《春秋》之“五經”中的《禮》周禮字詞積累選賢與能( )講信修睦( )矜寡孤獨( )男有分( )貨惡其棄于地也( )jǔmùguānfènwù整體感知正字音,明節奏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jǔguānfènwùwèiwéizhǎng疏通文意意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 賢 與 能,講 信 修 睦。是施行品德高尚的人誠信培養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有賢德、有才能的人選出來(給大家辦事),(人人)講求誠信,崇尚和睦。同“舉”,推舉有才能的人疏通文意意故人不獨親其 親,不獨 子 其 子, 使 老 有所 終, 壯 有所 用, 幼 有所 長, 矜、 寡、 孤、 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 分,女有 歸。動詞,以……為親同“鰥”,老而無妻幼而無父老而無子職分,職守女子出嫁因此人們不單單奉養自己的父母,不單單撫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使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使幼童能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男子要有職業,女子要及時婚配。父母動詞,以……為子子女老年人終其天年為社會效力順利成長幼童老而無夫供養......的人疏通文意意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對于財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們都愿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是故 謀 閉 而不興, 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 謂 大同。因此奸詐之心閉塞興起興起這叫作因此,奸詐之心閉塞而不會興起,盜竊財物和造反害人的事不會發生,所以(家家戶戶)都不用關大門了,這就叫作“大同”社會。造反作亂害人的事門文章翻譯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有賢德、有才能的人選出來(給大家辦事),(人人)講求誠信,崇尚和睦。因此人們不單單奉養自己的父母,不單單撫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使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使幼童能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男子要有職業,女子要及時婚配。對于財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們都愿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因此,奸詐之心閉塞而不會興起,盜竊財物和造反害人的事不會發生,所以(家家戶戶)都不用關大門了。這就叫作“大同”社會。文言字詞選賢與能與,同“舉”,推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通假字詞類活用矜寡孤獨矜,同“鰥”,老而無妻。親:以……為親;子:以……為子。合作探究1.總領全文的語句是什么?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合作探究2.本文是從哪幾方面來說明“大同”社會的特征的?“大同”社會的特征1.人人都受到社會的關愛2.人人都能安居樂業3.貨盡其用,人盡其力天下為公天下無惡合作探究4.“大同”社會跟陶淵明描繪的“世外桃源”有無相似點?有。“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據“大同”社會的體制構想出來的,是藝術地再現“大同”社會的生活風貌。3.什么是“大道”,什么是“大同”?大道,可以理解為治理社會的最高準則;大同,可以理解為儒家的理想社會或人類社會的最高階段。板書設計大道之行也概括大同社會的根本特征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詳述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滿足生存需要滿足發展需要滿足精神愉悅的需要總結全文,折射現實課堂檢測一、詞語理解,句子翻譯1.解釋文中加點字詞,并翻譯全文。大道之行( )也,天下為公( )。選賢( )與( )能( ),講信( )修( )睦( )。故( )人不獨親( )其親( )。施行公共的品德高尚同“舉”才干出眾誠信培養和睦氣氛所以以……為親父母課堂檢測不獨子( )其子( ),使老有所終( ),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 )、寡(老而無夫 )、孤( )、獨( )、廢疾( )者( )皆有所養,男有分( ),女有歸( )。以……為子子女善終同“鰥”老而無妻幼而無父老而無子有殘廢而不能做事……的人職分,職守女子出嫁課堂檢測貨惡( )其棄( )于地也,不必藏( )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 )謀閉而不興( ),盜竊亂賊( )而不作( ),故外戶( )而不閉( )。是謂大同。憎恨扔私藏所以興起作亂害人的事興起門關閉課堂檢測二、內容理解1.內容理解(填空)簡答題。(1)“______”是治理社會的最高準則。“大同”社會的綱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道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課堂檢測(2)選舉社會管理者的標準是“____”和“____”,即要求“ ”。(用成語填空)(3)在“大同”社會里,現實社會中的“_____”和“__________”等諸多黑暗現象將不復存在,代之而興的是一個“______________”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賢能德才兼備謀盜竊亂賊外戶而不閉課堂檢測(4)本文從哪幾方面闡明“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從三個方面闡明基本特征: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愛;人人都能安居樂業;貨盡其用,人盡其力。課堂檢測(5)依據“故外戶而不閉”這句話,你知道可提取一個怎樣的成語嗎 結合現實,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夜不閉戶。(理解略)課堂檢測(6)孔子宣揚的“大同”社會能成為現實嗎 你是怎樣看待的 這是一道開放性試題:答是與否都可。這個社會里沒有剝削和壓迫,人人平等,兩千多年來它一直是許多進步思想家和社會改革家向往的目標。課堂總結《大道之行也》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宏偉瑰麗的社會藍圖。在那里,人們生活著并快樂著。盡管這個理想社會在小生產的基礎上不可能成為現實,但二千多年來它一直是許多進步思想家和社會改革家心中永不磨滅的夢。就是這個夢,牽系著古圣先賢,牽系著時人,追尋的腳步永不停息!中華兒女:齊心協力!勇往直前!奮斗“個人夢”!實現“中國夢”!課后作業1、背誦并默寫課文。2、預習23課《馬說》。課程結束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