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新課導入莊周曾夢見自己變成一只蝴蝶,輕舞飛揚、飄然快樂。于是他全然忘記了自己是莊周。醒來之后,莊子對于自己究竟是莊周還是蝴蝶感到驚奇詫異。仔細想想,不知是莊周做夢變成蝴蝶了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在這里,莊子提出了一個哲學問題——人如何認知真實?如果夢足夠真實,人沒有任何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夢。《莊子》二則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學習目標了解莊子的作品及其思想主張;積累常用文言詞語,整體把握課文大意。(重點)理解寓言闡述的道理。(難點)學習莊子追求逍遙灑脫的人生態度,無所恃的絕對自由的精神境界。(難點)作者簡介莊子(約前369—前286),名周,戰國時宋國蒙人,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與老子并稱“老莊”,后人稱之為“南華真人”。莊子生活在社會矛盾極其尖銳的時代,做過漆園吏。他不滿現實,不與統治階級合作,據傳楚王曾以千金相邀為相,被其拒絕。《莊子》是莊周及其后學的著作集,為道家經典之一。《莊子》一書,據《漢書·藝文志》記載有52篇,現在僅存33篇,分為內篇、外篇、雜篇,內篇7篇為莊子所作,外篇15篇和雜篇11篇一般認為是其弟子和后世學者所著。《莊子》散文在先秦諸子中獨具風格,文章已完全突破了語錄形式而發展成為專題論文。作品簡介《南華經》字詞積累鯤( ) 徙( ) 摶( )南冥( ) 濠梁( ) 鰷魚( )kūnxǐtuánmínɡháotiáo······聽讀感知課文誦讀 之 聽讀課文朗讀感知課文誦讀 之 讀準字音、讀準節奏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 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míngkūnxǐxiétuányé疏通文意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 翼若垂天之云。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北海里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 而 為鳥,其名為鵬。叫,是取獨變化成為鯤很大,不知道它有幾千里;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叫鵬。的鵬的脊背,不知道有幾千里;當它用力鼓動翅膀飛的時候,它的翅膀就好像懸掛在天空的云。翅膀好像第一層:描寫鯤鵬的外形。的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夸張、頂真、比喻鼓動疏通文意南冥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斷,……是……南海,是天然形成的水池。《齊諧》者,志怪者也。《齊諧》是記載怪異事物的書。《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 以 六月息者也。”離開憑借《齊諧》上說:“鵬遷往南海時,振翅擊水而行,激起三千里的波濤浪花。它乘著旋風盤旋飛至九萬里的高空,它憑借著六月的大風離開了北海。”是鳥也, 海運則將徙 于南冥。這只鳥,海水運動時就要遷徙到南海去。就遷徙到狀語后置,應理解為“以六月息者去也”。取獨取獨引用、夸張修辭疏通文意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 以 息相 吹也。山野中的霧氣,空氣中的塵埃,都是生物用氣息吹拂的結果。第二層:仰視鯤鵬飛南冥。取獨用氣息吹拂天之 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 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表示選擇,是……還是……取獨湛藍盡頭到通“耶”表疑問,嗎。天色湛藍,是它真正的顏色嗎?還是因為天空高遠而看不到盡頭呢?大鵬從天空往下看,也不過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樣罷了。罷了第三層:想象大鵬從高空俯視的情景。文言字詞怒用力鼓動翅膀發怒是這判斷動詞運海水運動海上運輸息風休息野馬山野中的霧氣,奔騰如野馬。生存在大自然中的未經馴服的馬。古今異義古義:今義:古義:今義:古義:今義:古義:今義:古義:今義:文言字詞◆詞類活用水擊三千里(名詞作狀語,在水面上)志怪者也(形容詞用作名詞,怪異的事物)南冥者,天池也。名詞作形容詞。天,天然。文言字詞◆特殊句式判斷句:南冥者,天池也(“……者,……也”表判斷《齊諧》者,志怪者也(“……者,……者也”表判斷)文言字詞以去以六月息者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詞,憑借)(介詞,用)◆一詞多義其其名為鯤不知其幾千里也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代詞,它的)(代詞,它,指代鯤)(連詞,表選擇,是……還是……)文言字詞息去以六月息者也。(氣息,這里指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這里指有生命的東西呼吸所產生的氣息)通假字北冥有魚 “冥”同“溟”,海 。文本解讀1.文章標題為“北冥有魚”,后來怎么又寫鳥了?鳥是由魚變化而來的。鯤生活在北海里,北海雖大,可是畢竟有形有限,不能夠完全自由。大鵬是鳥,翱翔在天空,天空在古人的觀念中是無邊無際的。要想逍遙游,就得變成鵬。2.文章開頭用了哪些句子描寫鯤鵬之大?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文本解讀3.鳥為什么要遷徙到南冥?南冥是天然的大池,是鳥心目中的理想境地,是精神的自由。4.文中引用《齊諧》的話有什么作用?證明對鵬的描寫是真實可信的。5.試賞析“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以豐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張描述了大鵬由北海遷往南海時擊水而行、乘風而上的壯觀景象。6.大鵬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樣描寫這一形象的呢?碩大無比、力大無窮、志存高遠、善借長風。大鵬形象:主旨歸納這則故事以大鵬南飛作比喻,說明世上的萬物無論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處在不同的束縛之中,因此,大鵬狀似逍遙,其實還沒有達到真正的逍遙。藝術特色1.巧借寓言,富有哲理。莊子運用大鵬南飛憑借風的力量的故事,講述了大鵬飛翔受到了風的限制,還是有所依賴的,所以大鵬還是有所待,并沒有達到真正的逍遙,說理形象,寓意深遠。2.對比鮮明,道理明確。那些山野中的游氣(“野馬”)、飛塵(“塵埃”),空中的活動之物(“生物”),皆由風相吹而動。與鯤、鵬相比,它們實在是太渺小了,但它們要能夠動起來,依然要有所憑借,即有所“待”。顯然,它們也沒有達到逍遙。藝術特色3.想象豐富,意境開闊。“大鵬”“野馬”“塵埃”都展現了莊子豐富的想象力,想象雄奇瑰麗,汪洋恣肆,跌宕多姿,用形象、生動的故事來說明一個它們都有所待,沒有達到真正的逍遙的道理。藝術特色作業布置1、背誦《北冥有魚》全文;2、完成《新課程學習輔導》里與《北冥有魚》有關的內容3、預習文言文《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課程結束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