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6張PPT)與 妻 書林覺民學習目標1.文化理解與傳承了解林覺民及《與妻書》,了解黃花崗起義。2.整體感知內容閱讀文章,讀準字音,整體感知文本內容。3.語言能力建構準確理解文章重要的文言文字詞和語法現象。黃花崗起義黃花崗起義是1911年4月革命黨人在廣州舉行的起義,又稱廣州起義。1911年4月27日下午5時30分,黃興率130余名敢死隊員直撲兩廣總督署,發動了中國同盟會的第十次武裝起義——廣州起義。敢死隊突入總督署,總督張鳴岐逃走,起義軍焚毀總督署后在東轅門外與水師提督李準派來彈壓起義的北洋軍短兵相接。起義軍浴血奮戰,終因寡不敵眾而不幸失敗。起義失敗后,黃興負傷撤回香港,喻培倫、方聲洞、林覺民等革命志士犧牲。中國同盟會會員潘達微先生不顧清朝當局禁令,以《平民日報》記者的公開身份,5月3日,組織群眾把散落并已腐爛的七十二位烈士的遺骨收殮安葬于廣州郊外的紅花崗,并將紅花崗改為黃花崗,史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孫中山在美國芝加哥得悉起義失敗,認為此役義軍的勇敢英烈,為世界各國所未曾有,革命之聲威從此愈振。稱這次起義雖然失敗,“然其影響世界各國實非常之大,而我海內外之同胞,無不以此而大生奮感”。孫中山還在《黃花崗烈士事略》序文中高度評價。林覺民林覺民(1887年-1911年5月),字意洞,號抖飛,漢族,福建閩縣(今福州市區)人。中國民主的先驅,革命烈士。少年之時,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學說。留學日本期間,加入中國同盟會。1911年春回國,4月24日寫下絕筆《與妻書》,4月27日與革命黨人參加廣州起義,轉戰途中受傷力盡被俘,后從容就義,史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創作背景1911年,林覺民受同盟會第十四支部派遣回閩,聯絡革命黨人,籌集經費,招募志士赴廣州參加起義。他依依不舍地告別家人,率第一批義士從馬尾港上船赴香港。黃花崗起義的前三天,即4月24日,林覺民與戰友在香港濱江樓同宿。待戰友們入睡后,他想到即將到來的轟轟烈烈而殘酷的起義以及自己的龍鐘老父、弱妻稚子,思緒翻涌,不能自己,徹夜疾書,在一塊白方巾上給妻子陳意映寫下這封最后的家書。在寫《與妻書》的同時,林覺民還給他父親林孝穎先生寫了一封不到40字的信。起義失敗后,有人秘密將這兩封信在半夜里塞進林覺民家門縫里,第二天清晨家人才發現這兩封信。整體感知注意重點字詞讀音稱心快意 chèn幾家能彀 gòu必不能禁 jīn雙棲之所 qī使之肖我 xiào當哭相和也 hè依依旁汝 bàng通假字稱心快意,幾家能彀 彀,同“夠”詞類活用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第一個“老”,是形容詞活用作動詞,尊敬2.稱心如意快,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愉快一詞多義與與妻書 動詞,給,給予吾誠愿與汝相守以死 介詞,和,同,跟吾與(汝)并肩攜手 連詞,表并列,和、同與使吾先死也,無寧汝先吾而死 連詞,表選擇,與其其助天下人愛其所愛 代詞,他們卒不忍獨善其身 代詞,自己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 代詞,代腹中之物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則又望其真有 代詞,代鬼吾亦望其言是實 代詞,那些汝不能舍吾,其時時于夢中得我乎 副詞,表推測、估計,大概汝其勿悲 副詞,表祈使,可要,當古今異義詞汝可以模擬得之模擬,古義:想像、揣摩。今義:模仿文言句式倒裝句鐘情如我輩者,能忍之乎 定語后置天下人之不當死而死與不愿離而離者,不可數計定語后置重點句子翻譯1.然遍地腥云,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彀?譯文:但是現在滿地都是血腥,街道上都是惡狼走狗,有幾家老百姓能稱心如意地生活呢?2.天下人之不當死而死與不愿離而離者,不可數計,鐘情如我輩者,能忍之乎譯文:天下的人不應當死卻死了和不愿意分離卻分離了的人,不能用數字來計算,像我們這樣愛情專一的人,能忍受這種事情嗎?3.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譯文:這是我敢于毅然去死而不顧你的原因啊!課后作業1.熟讀課文,利用工具書和課文注釋疏通文意。2.上網查找關于林覺民及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事跡,適當摘抄。與 妻 書林覺民學習目標1.理解能力目標梳理文章層次,概括文章內容2.鑒賞能力目標學習記敘、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作方法3.文化理解與傳承體會林覺民等烈士“為天下人謀永福”的精神課文的基本結構第一部分(1): 交代寫信的原因和悲痛的心情。第二部分(2--6):圍繞“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這種舍生取義的精神,展開“吾至愛汝”的纏綿 悱惻和“為天下人謀永福”的慷慨悲歌。第三部分(7、8):再訴“吾不能舍汝”的永別的哀痛。請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貫穿全文的是一個字“情”字,請你說一說本文抒發了幾種情感對妻子的愛戀和不舍之情 對黑暗現實的憤恨之情對死別的悲哀和傷痛之情 為“國事”獻身的豪邁之情兒女情長 英雄氣壯直接抒情吾至愛汝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吾誠愿與汝相守以死吾愛汝至吾幸而得汝吾今不能見汝矣作者怎樣表現兒女情長?作者怎樣表現兒女情長?寄情于事三憶:汝憶否:某夕關于夫妻先死、后死的爭議。回 憶:新婚時甜蜜的生活情景。又回憶:兩次遠行,欲告又止,未能將實情告訴妻子的原因和心情。作者怎樣表現兒女情長?“一囑”“三愿”一囑:囑咐后事(善撫幼孩,使之肖我,教其以父志為志;清靜過日)三愿:一愿九泉之下“哭相和”二愿真有鬼三愿心電感應有道,是實助天下人愛其所愛 為天下人謀永福也志林覺民為什么拋下雙親、愛妻、稚子,勇于就死?作者筆下的“今日之中國”1.遍地腥云,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彀?2.天災可以死,盜賊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輩處今日之中國,國中無地無時不可以死。3.天下人不當死而死與不愿離而離者,不可數計。社會黑暗,人民災難深重。一邊是至愛的妻子,一邊愿是為之慷慨赴死之“志”,請找出作者把“兒女情長”與“英雄壯志”關聯在一起的句子。1.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來,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2.吾充吾愛汝之心,助天下人愛其所愛,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顧汝也。3.汝體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為念,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4.今日吾與汝幸雙健。天下人不當死而死與不愿離而離者,不可數計,鐘情如我輩者,能忍之乎?5.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卒不忍獨善其身。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至愛汝愛妻之至情為天下人謀永福也報國之至理寫作手法:記敘、議論、抒情1.抒情是主要表達方式“吾至愛汝”“吾真真不能忘汝也”等——感情真摯,不可遏抑2.運用記敘三憶往事——寓情于事,傳達愛妻之至情3.在記敘抒情的基礎上的議論“今日之中國”“今日事勢”——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難林覺民其人1.“少年不望萬戶侯”。2.與進步同學在福建城北自辦私學。成立讀報所,訂閱進步報刊。3.林覺民尤善講演,發表演說,全閩大學堂的學監聽他演說后說:“亡大清者,必此輩也!”4.1907年林覺民告別陳意映,東渡日本自費留學,專攻日語5.1908年轉入慶應大學學習文科,專攻哲學,兼習英、德兩國語言。加入了中國同盟會,成為福建分會的骨干成員。6.1911年4月27日,參加黃興領導的廣州起義。林覺民隨黃興勇猛作戰,受傷力盡被俘。被捕后,林覺民面對清廷廣州將軍張鳴歧與水師提督李準的會審。根據相關記載,林覺民“侃侃而談,暢論世界大勢,以筆立言,立盡兩紙,書至激烈處,解衣磅礴,以手捶胸”。他告訴兩人,“只要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國家安強,則死也瞑目”。李準被這個剪短發、穿西裝,會說好幾國外語的革命者所折服,甚至動了惻隱之心,勸張鳴岐為國留才!張鳴歧則認為,這個“面貌如玉、心腸如鐵、心地光明如雪,稱得上奇男子”的林覺民,抱定了“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必死決心,如果留給了革命黨,實為后患。1911年4月27日黃昏,林覺民在廣州天字碼頭被槍殺,年僅24歲。林覺民,聰慧、多才、多情、忠貞、英勇無畏、舍生取義。《與妻書》中那番直面死亡時仍有憾恨須要言說的痛楚,那在大愛與私情間掙扎不已的人性,才是其真正動人心魄的調性與底色。稟父書 林覺民不孝兒覺民叩稟:父親大人,兒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補于全國同胞也。大罪乞恕之。1.同是赴死前給親人的家書,流露著濃濃的親情。(《與妻書》主要表達了對妻子的至愛,《稟父書》則充滿了對父親、對家人的深情)2.同是舍小家為國家,烈士英勇無畏的獻身精神是一致的。請把林覺民烈士的《與妻書》和《稟父書》進行對比,找出這兩封書信的相同點。七十二健兒,酣戰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國子,愁看秋雨濕黃花小結 與妻書 林覺民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兒女情長 英雄氣壯纏綿悱惻 慷慨悲歌課后作業閱讀梁衡的散文《百年革命,三封家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