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3張PPT)專題學習:孝親敬老,傳承家風學習目標1、積累并理解從古至今的孝親敬老故事,講述動人孝行,適當進行評價。2、搜集中國古代關于“孝”的論述,了解孝文化的內涵,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孝親敬老的優良傳統。3、理解家訓、家書、家規的思想內涵,傳承優良家風。“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莫過于我們坐在一起,你卻在玩手機?!边@是網上流傳很廣的一句話,當這句話成為現實時,多少會有一些悲涼。近日,青島市民張先生與弟弟妹妹相約去爺爺家吃晚飯,飯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孫子孫女說說話,但面前的孩子們卻個個抱著手機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盤子離席 。羊有跪乳之恩,牛有舐犢之情,大地乃萬物之源,父母是我們的生命之本。古人有云“百善孝為先”,“孝”也是一個家庭形成良好家風的基礎。這節課,我們一起從認識“孝”開始,《孝親敬老,傳承家風》。激情導入一、分享動人孝行1、搜集古代孝親敬老故事。你知道《二十四孝圖》里面的故事嗎?1、涌泉躍鯉(姜詩) 2、聞雷泣墓(王裒) 3、乳姑不?。ㄌ品蛉耍?br/>4、臥冰求鯉(王祥) 5、恣蚊飽血(吳猛) 6、扼虎救父(楊香)7、哭竹生筍(孟宗) 8、嘗糞憂心(黔婁) 9、棄官尋母(朱壽昌)10、滌親溺器(黃庭堅) 11、拾葚異器(蔡順) 12、扇枕溫衾(黃香)13、埋兒奉母(郭巨) 14、懷橘遺親(陸績) 15、行傭供母(江革)16、刻木事親(丁蘭) 17、賣身葬父(董永) 18、戲彩娛親(老萊子)19 、鹿乳奉親(郯子) 20、蘆衣順母(閔子騫) 21、百里負米(子路)22 、嚙指痛心(曾參) 23、親嘗湯藥(劉恒) 24、孝感動天(舜)《二十四孝圖》里面的故事,哪些值得我們效仿?哪些在今天已不宜提倡?1、親嘗湯藥、百里負米、嚙指痛心、蘆衣順母、拾葚異器、滌親溺器、棄官尋母、行傭供母讓人動容,大多值得效仿。2、戲彩娛親、懷橘遺親、扇枕溫衾,不禁讓人會心一笑,似乎也可一試。3、埋兒奉母、賣身葬父現在是不允許的。4、哭竹生筍、刻木事親,恣蚊飽血、臥冰求鯉、涌泉躍鯉、嘗糞療疾、扼虎救父、孝感動天雖然有至孝至誠之心,但不少內容具有迷信色彩,在今天看來不免有些可笑,都應予以拋棄。你能講述一個自己喜歡的《二十四孝圖》里面的故事嗎?漢文帝劉恒是漢高祖第三子,他以仁孝之名,聞于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后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拾葚異器:蔡順,漢代人,少年喪父,事母甚孝。當時值王莽之亂,又遇饑荒,柴米昂貴,只得拾桑葚子充饑。一天巧遇赤眉軍,義軍士兵厲聲問道:“為什么把紅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放在兩個簍子里?”蔡順回答說:“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紅色的桑葚留給自己吃?!背嗝架姂z憫他的孝心,送給他三斗白米,一頭牛帶回去供奉他的母親以示敬意。百里負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挖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鐘之多。坐在壘雪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里能夠再得呢?!笨鬃淤潛P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生時盡力,死后思念啊?!?br/>行傭供母:江革,東漢人,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亂中,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欲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辟\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后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雇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一、分享動人孝行2、了解當今時代孝行楷模。通過各種媒介了解當今時代心懷感恩、孝親敬老的典范人物的孝行。感恩號"板車載母游中華:一位母親、兩個兒子、37雙磨破的鞋、17天跨越了37000公里,這是一段感恩的旅程,鑄就的是中華孝子的典范。2011年,為了實現母親旅行的夙愿,年近花甲的王凱王銳兄弟自己動手制作了一輛重達700斤的“感恩號”人力“板房車”。哥倆帶著八旬老母,從家鄉黑龍江蘭西縣出發,開始了一段漫長的感恩孝心之旅。兄弟倆拉著板車,跋山涉水、風餐露宿,一步一個腳印地一路向南,用時517天,途經北京等1000多個城市和鄉鎮,行程18000公里,最遠到達香港。800多個所經過地方的郵戳,見證了他們的感恩之旅。他們的善舉、孝舉、壯舉、義舉,創造了人間奇跡。6歲獨自入大山,10年采藥為救父:父親患上矽肺病,當時只有6歲的徐建威,開始了整整10年的上山采藥救父之路,用稚嫩的雙手延續著父親脆弱的生命。徐建威的父親徐德銓生前是一個石匠,長期打石頭使他患上了嚴重的矽肺病,從5歲開始,徐建威就跟著僅有一點勞動能力的父親上山采藥。7歲時,父親病情惡化,只能躺在家里靠草藥和針劑維持生命。每個周末和寒暑假,當別的孩子盡情玩耍的時候,徐建威卻獨自一人踏上艱難的采藥之路,無論刮風下雪、寒冬酷暑,從未停歇。在徐建威的悉心照料下,父親一次次闖過病危關,堅強地活了10年后去世。一、分享動人孝行3、設計“孝親敬老”板報。1、設計板報時,要注意圖文并茂,如果是電子板報,還可以插入音像素材。2、除了講述孝行故事,還要注意對人物的行為、品格進行恰如其分的評價,語言要富有感染力。3、可以引述前人的名言警句,也可以引用給全國道德模范和“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的頒獎詞,還可以自行撰寫。板報示例二、理解“孝”的內涵。聽圣人論孝道結合你的漢字知識積累,說說你對“孝”字的理解。孝,善事父母者。上半部分從老,下半部分從子,子承老也。意即子能承其親,并能順其意。所以孝就是子女尊敬和順從父母,進行奉養。搜集古人有關“孝”的論述,閱讀、討論,理解“孝”的內涵。1、孝,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說文解字·老部》)2、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論語·為政》)3、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論語·為政》)4、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論語·里仁》)5、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萬章上》)6、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容。(《禮記·祭義》)7、人之孝行,根于誠篤,雖繁文末節不至,亦可以動天地、感鬼神。(袁采《袁氏世范》)1、晚輩對長輩的敬與養稱為孝,孝是子女的本分和責任。2、孟武伯問什么是孝。孔子說:“要讓你的父母只為你的疾病擔憂?!?br/>3、子游問什么是孝??鬃诱f:“今天所謂的孝,說的是能養活父母就行了。家中的狗和馬,也都被養活著。如果不敬父母,又怎么區分呢?”4、孔子說:侍奉父母,對他們的缺點應該委婉地勸止,如果自己的意見沒有被采納,仍然要對他們恭敬,不加違抗。只在心里憂愁而不怨恨。6、如果孝子對父母有深深的愛戴,心中就必然充滿和順之氣;心中充滿和順之氣,臉上就一定會表現為和顏悅色;臉上有和顏悅色,則整個人的態度必定委婉柔順。7、人們的孝行,如果根源于真誠篤信的情感,即使有某些繁文縟節沒有做到,也可以感動天地鬼神。從“孝”的價值、如何盡“孝”等角度,理解“孝”的內涵。1、“孝”的價值:孝是子女的本分和責任。2、如何盡“孝”:不要做讓父母為你擔憂的事;對待父母要內心愛戴,態度恭敬;侍奉父母要態度柔順,語言委婉。結合自己的學習與生活實際,說說當代青少年該如何盡“孝”。1、努力做好自己,別讓長輩擔心;2、用長輩喜愛的方式,去愛他們;3、不涉及原則的問題,多順從少抱怨;4、不要過分在意形式,隨時隨地及時去做。多些關心多些承擔多些陪伴三、傳承優良家風。了解家風:什么是家風?有什么特點、作用?家風,又稱門風,是指一個家庭或家族世代相傳的風尚和生活作風,是家庭或家族成員共同遵守的價值準則和生活規范。家風是家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家庭成員的道德行為和生活方式具有深遠的影響。家風的特點:1、長期培育:家風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家庭長期培育和傳承。2、文化價值:家風體現了一個家庭的文化價值,如勤勞、節儉、忠誠、孝順等。3、行為規范:家風規定了家庭成員的行為標準,如尊敬長輩、誠實守信、勤奮學習等。4、精神風貌:家風反映了家庭成員的精神風貌和氣質,是家庭文化的獨特表現。家風的作用:1、道德約束:家風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對家庭成員的道德行為進行約束和規范。2、文化傳承:家風是家族文化的傳承載體,有助于保持家族文化的連續性和獨特性。3、社會示范:良好的家風可以為社會樹立榜樣,促進社會風氣的健康發展。4、現代意義:通過家風的傳承和實踐,可以培養具有良好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的公民。學習家風:家訓、家書、家規是家風常見的文字載體,搜集材料,理解其中的思想內涵。1、《禮》云:“欲不可縱,志不可滿?!弊种婵烧槠錁O,情性不知其窮,唯在少欲知足,為立涯限爾。(顏之推《顏氏家訓·止足》)2、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死不得葬大瑩中。不從吾志非吾子若孫也。(包拯家規,見《宋史·包拯傳》)3、乖僻自是,悔誤必多;頹惰自甘,家道難成。(朱用純《朱子家訓》)4、一個人無論學什么或作什么,只要有熱情,有恒心,不要那種無著落的與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個人主義的虛榮心,總是會有進步的。(毛澤東1947年10月8日給毛岸英的信)學習家風:諸葛亮的《誡子書》是家訓的典范,結合自己的學習,談談認識。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諸葛亮晚年寫給他八歲兒子諸葛瞻的家書,短短八十六字,卻蘊含著無盡的智慧與深沉的父愛。在這篇家書中,諸葛亮以修身、治學、立志為筆,以寧靜、淡泊、明志為墨,繪就了一幅關于人生修養與追求的絕美畫卷。諄諄教誨,如涓涓細流,滋潤著我們的心田;字字珠璣,似指路明燈,照亮我們前行的方向。學習家風:你知道哪些著名的家訓?《誡伯禽書》:是中國第一部家訓。周成王親政后,將魯地封給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誡兒子說:德行寬裕卻恭敬待人,就會得到榮耀;土地廣大卻克勤克儉,就沒有危險;祿位尊盛卻謙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貴;人眾兵強卻心懷敬畏,就能常勝不??;聰明睿智卻總認為自己愚鈍無知,就是明哲之士;博聞強記卻自覺淺陋,那是真正的聰明。這六點都是謙虛謹慎的美德。《顏氏家訓》:是漢民族歷史上第一部內容豐富,體系宏大的家訓,也是一部學術著作。作者顏之推,是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他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處世哲學、思想學識,寫成《顏氏家訓》一書訓誡子孫。全書共有七卷計二十篇,主要是以傳統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講如何修身、治家、處世、為學等。《包拯家訓》:包拯以公廉著稱,剛直不阿,執法如山。他在晚年為子孫后代制定了一條家訓,云:“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后,不得葬于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边@則家訓是他生前對子孫的告誡,并讓其子包珙刊石,豎于堂屋東壁,以照后世。這寥寥三十七字,凝聚著包公的一身正氣、兩袖清風,雖千載之下,亦足為世人風范。《誨學說》:歐陽修在教導二兒子歐陽奕努力學習時寫下《誨學說》:“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然玉之為物,有不變之常德,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人之性,因物則遷,不學,則舍君子而為小人,可不念哉?”歐陽修在家訓中希望兒子能繼續養成讀書的習慣,并從書中學會做人的道理。“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父母養育子女,歷盡辛苦,呵護備至,不求回報;作為子女的我們,則應充滿感恩之心,孝敬雙親。同時,我們還應更進一步,將孝敬雙親的心意,擴大到敬愛所有的長輩;聽從長輩的諄諄教誨,將優良家風傳承、發揚下去。古人有言:“家之興替,在于禮義,不在于富貴貧賤。”做好修身、齊家,才有社會和諧和國家富強,希望我們每個人從自己做起,孝親敬老,傳承優良家風,推動社會文明進步!課堂小結練習反饋1、與父母、祖輩一起,撰寫或修改自己家的家訓、家規。注意語句簡潔凝練,同時配上對其內容的具體解釋。可以通過書法作品或數字化作品的形式呈現家訓、家規,也可以以班級為單位召開“我的家風”展示會。練習反饋2、學校舉行“孝德與感恩”的主題班會活動,活動前,學校給大家分發的繪本上有如下一幅插圖。請你描述圖畫內容并談談你的體會。這幅插圖描繪了一個四口之家,爸爸在給奶奶洗腳,媽媽在給奶奶梳頭發,小孩也學著媽媽的樣子踩在凳子上給媽媽梳頭發的畫面;這幅圖體現了孝親敬老的傳統美德在三代人之間傳遞和延續。練習反饋3、請根據下面的材料,概括“孝”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內涵。①孝,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墩f文解字·老部》②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論語·為政》③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薄墩撜Z·學而》①奉養,贍養父母;②敬親,對父母不僅是物質供養,還要敬和愛;③立德,無論父母生前還是死后,都能做言行一致的好人。1、搜集整理古代關于“孝”和家風、家訓的論述和故事;2、與父母、祖輩一起商議,撰寫或修改自己家的家訓、家規。家庭作業下 課Thanks!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