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課外古詩詞誦讀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文化自信:啟發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文化自信:啟發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1語言運用:流暢而富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并背誦。2思維能力:了解詩歌背景,理解詩句的意思,把握詩歌內容;結合內容調動想象,品味詩歌意境,理解詩人表現的思想感情。3核心素養4竹里館課外古詩詞誦讀王維課文導入置身幽深靜謐的竹林中,聽一曲禪音,不由地讓人心神滌蕩煩惱皆無。今天請同學們隨我一同穿越到盛唐去結識一位兼通音樂、工書畫、懂禪禮佛的偉大詩人王維。感受音韻美竹里館王維獨 坐 / 幽 篁 里,彈 琴 / 復 長 嘯。深 林 / 人 不 知,明 月 / 來 相 照。huángxiào【譯文】獨自一人坐在幽深寂靜的竹林里,一邊彈著琴一邊清脆地發出長嘯的聲音。在這片幽深的竹林里,沒有人知道(我在這里),只有一輪明月來(與我)相伴。感受意境美壹請簡要分析“ 竹 ”這一藝術形象在詩中的作用。貳詩中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詩中的竹與夜色、明月一起,營造了幽深靜謐的氛圍,烘托了詩中撫琴者特立獨行、自在放曠的形象,表現出詩人醉心美好自然、厭棄紛雜俗世的志趣。詩中描述了詩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著安寧與自在的生活,時而獨坐冥想,時而彈琴,時而長嘯,無人來擾,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現出如詩如畫的美景,表現了詩人淡泊的生活態度和高雅的生活情趣。1.《竹里館》寫夜靜人寂,明月相伴的句子是: , 。2.《竹里館》中表現詩人高雅的日常情趣的句子是: , 。3.詩人選擇“獨坐”“人不知”的隱居生活,卻不覺得孤獨的原因是:, 。獨坐幽篁里 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 明月來相照深林人不知 明月來相照隨堂練習4.有人認為這首詩具有“以聲寫靜、以動襯靜”的藝術特色,你同意嗎?請簡述理由。同意。①詩人在寫月夜幽靜的同時,又寫“彈琴”“長嘯”,這是以聲響烘托出靜寂,即“以聲寫靜”;②以動態的景象“彈琴”“長嘯”來渲染、反襯靜態的景象,烘托出一種更寧靜的環境,即“以動襯靜”。春夜洛城笛聞課外古詩詞誦讀李白課文導入鄉愁,可以說是中國詩歌中一個歷久常新的主題,每個落日的黃昏,每個月圓的夜晚,每陣西風里斷雁的叫聲,都會牽動游子的離愁別緒,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去感受那濃郁的鄉愁。解題春 夜 洛 城 聞 笛詩題中得到了哪些信息?地點 :題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時間 :“春夜”點出季節及具體時間。事情 :“聞笛”一個春天的夜晚,李白在洛城聽到了笛聲初讀課文春夜洛城聞笛李白誰家 / 玉笛 / 暗 / 飛聲,散入 / 春風 / 滿 / 洛城。此夜 / 曲中 / 聞 / 折柳,何人 / 不起 / 故園 / 情。sànzhé陣陣悠揚的笛聲,從誰的家中飄出?(它)隨著春風飄揚,傳遍洛陽全城。就在今夜,聽到哀傷的《折揚柳》,有誰能不生發思鄉之情呢?【譯文】深入研究壹詩歌“誰家玉笛暗飛聲”中的“暗”字妙在何處?“暗”字為一句關鍵。“誰”、“暗”相照應,寫出“聞”時的精神狀態,先聽到飛聲,追尋它的來處,卻不知何人所吹,從何而來,所以說是暗中飛出,笛聲暗送。因為不知笛聲來自何處,更不見吹笛者為何人,下此“暗”字,自是十分確當。與“誰家”照應“暗”字點題,展現出夜晚的特點。與“誰家”照應。表達了笛聲傳來是悄然而無痕跡的。深入研究貳賞析 “散入春風滿洛城 ”中“散、滿”字的妙處 。散“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勻、遍布。笛聲“散入春風”,隨著春風傳到各處,勾出了多少旅人的情思。滿“滿”字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觀感覺的極度夸張。“滿洛城”,仿佛無處不在,無處不聞。“滿”字從“散”字引繹而出,二者密合無間。深入研究《折楊柳》是古代關于惜別的一首名曲,“柳”和“留”是諧音,后人在送別中常有折柳的習俗,來 表達挽留、不舍 之意。古人送別時折柳,盼望親人歸來也折柳。據說“柳”諧“ 留 ”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別情。《折楊柳》曲傷離惜別 ,其音哀怨幽咽。所以,詩人聽到這《折柳》曲,便引起 客愁鄉思 。一般說,久居他鄉的人,白天還沒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鄉 。《折柳》為全詩點睛,亦即“聞笛”的題義所在。叁詩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明詩情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深深思念。隨堂練習1、《春夜洛城聞笛》中寫詩人聽到《折楊柳》曲調,不覺思念自己的家鄉和親人的一句是: , 。2、《春夜洛城聞笛》中描寫笛聲隨春風而傳遍洛陽城的詩句是: , 。3、《春夜洛城聞笛》中詩人由己及人,想到此時許多聞聽笛聲的游子,又有誰能不被喚起濃濃的思鄉情詩句是: , 。4.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詩歌一、二兩句的畫面內容。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在一個春風沉醉的晚上,不知從何而來的一曲低回嗚咽的笛聲傳入耳際,曲聲隨著春風飄揚,傳遍洛陽城的每一個角落。- 岑 參 -逢入京使課外古詩詞誦讀課文導入在唐代有這樣一位詩人,他曾自言:“功名只應馬上取,真正英雄一丈夫。”他也曾自我表白:“萬里奉王事,一身無所求,也知塞垣苦,豈為妻子謀。”他是著名邊塞詩人,作品積極昂揚,表現了將士們奮勇殺敵的果敢與堅毅。他就是岑參。約 715—769 年朗讀理解故園 / 東望 / 路漫漫,雙袖 / 龍鐘 / 淚不干。馬上 / 相逢 / 無紙筆,憑君 / 傳語 / 報平安。朗讀詩歌,讀準字音,注意節奏《逢入京使》岑參向東遙望長安家園路途遙遠,思想的淚沾濕雙袖模糊面容。在馬上匆匆相逢沒有紙和筆,只托你給我的家人報個平安。深入探究請從情感的角度,賞析“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想象細節描寫人物當時的神態和對話)一方面有對帝京、故園思念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現了詩人渴望建功立業的豪邁胸襟,柔情與豪情交織相融,感人至深。“逢”字點出了題目,在趕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為入京使者的故人,正好托故人帶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無紙筆,也顧不上寫信了,只好托故人帶個口信。深入探究一、二句“龍鐘”“淚不干”的濃重色彩與三、四句的“憑君傳語報平安”的輕描淡寫是否有些矛盾 你是怎樣理解的?不矛盾。“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沒有紙筆,趕緊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達了思鄉的深情。這“傳語”二字,寄托了詩人全部的思鄉之情;而“平安”二字,卻是家人最掛懷的訊息。純樸的描寫流露出詩人遠涉邊塞的思鄉懷親之情。本文主旨這首詩描寫了詩人遠涉邊塞,逢回京使者,托帶平安口信安慰家人的典型場面,表達了濃烈的思鄉之情,同時又蘊含著渴望功名之情。抒發了作者報國與親情難兩全的復雜情感。隨堂練習1.《逢入京使》中運用夸張手法傳達惜別深情的詩句是:, 。2.《逢入京使》中抒發思鄉之情的句子是:, 。3.《逢入京使》中詩人借故人捎口信表達對家鄉親人無限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 。4.在《逢入京使》中表達作者樂觀豁達的胸襟的句子是:, 。故園東望路漫漫 雙袖龍鐘淚不干馬上相逢無紙筆 憑君傳語報平安馬上相逢無紙筆 憑君傳語報平安馬上相逢無紙筆 憑君傳語報平安5.簡要賞析“雙袖龍鐘淚不干”中“龍鐘”一詞的妙處。“龍鐘”在這里是沾濕的意思,它形象地描繪了詩人對親人無限眷念而情不自禁流淚的情態。- 韓 愈 -晚 春課外古詩詞誦讀課文導入說說印象中的春天?有哪些描寫春天的詩句?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游園不值》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惠崇春江晚景》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錢塘湖春行》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絕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憶江南.江南好》朗讀詩歌,讀準字音,注意節奏草樹 / 知春 / 不久歸,百般 / 紅紫 / 斗芳菲。楊花 / 榆莢 / 無才思,惟解 / 漫天 / 作雪飛。《晚春》韓愈花草樹木知道春天即將歸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腳步,紛紛爭奇斗艷。就連那沒有美麗顏色的楊花和榆錢也不甘寂寞,隨風起舞,好像漫天飛雪。讀詩意賞詩情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擬人的修辭手法詩的前兩句運用了怎樣的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哪些字用得好?請賞析。這一擬人手法的運用,描摹了晚春花草燦爛的情態,極有效地表達了詩人珍惜春天和時光的美好情懷。詩中一個“ 知 ”字,一個“ 斗 ”字,將花草樹木賦予了人的思維、人的情感和人的動作行為,使那些花草樹木有了留春惜時的生命特征。賞詩情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作者寫沒有姿色的楊花榆莢運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詩人借“楊花榆莢”表達了什么樣的愿望?后兩句寫楊花榆莢“無才思”和“惟解”又一次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了“楊花榆莢”以鮮活的生命力,積極向上的思想激情, 進而更好的表達了詩人珍惜春天、珍惜時光的美好愿望 。賞詩情這兩句詩從另一角度思考,似乎是在啟示讀者,“楊花榆莢無才思”尚且能“惟解漫天作雪飛”,每個人難免有各種缺陷,關鍵在于要有自知之明,善于揚長避短,用于展示自己的個性,不自我菲薄,而是樂觀自信,昂揚進取,積極發揮自己的自身潛能,有所作為,在人生的舞臺上亮出自己的風采。歸納主旨本篇是一首寫晚春景物的詩作品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通過對沒有任何姿色的楊花、榆莢也化作雪花隨風飛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表達了詩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時也提示人們應抓住時機,乘時而進,創造美好的未來。隨堂練習1.《晚春》中寫花兒珍惜最后的美好春光爭芳斗艷,盡顯生命本色的詩句是: 。2.《晚春》一詩中,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晚春時節花草樹木爭芳斗艷的美麗景象的詩句是: , 。3.《晚春》中詩人通過“草木”有“知”、惜春爭艷的場景描寫,反映自己對春天大好風光的珍惜之情的句子是: , 。百般紅紫斗芳菲草樹知春不久歸 百般紅紫斗芳菲草樹知春不久歸 百般紅紫斗芳菲4.韓愈《晚春》一詩中,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晚春時節花草樹木競相開放,爭妍斗艷的美麗景象的兩句是: , 。5.寫楊花、榆莢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隨風飛舞,加入了留春行列的是: , (韓愈《晚春》)草樹知春不久歸 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