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0張PPT)同學們,在兩千三百多年前的濠水之濱,有一對好友進行了一場精彩的辯論,這兩個人就是莊子和惠子。今天,我們將觀看這場辯論賽,召開班級討論會,進行情境表演,分享閱讀感悟。游于濠梁之上莊子二則學習目標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學生能解釋 “固、安” 等實詞、虛詞,課上隨機提問檢測,準確作答率超80%,并在課后小測中正確翻譯重點句子。通過小組討論梳理論辯邏輯,課后繪制思維導圖,課堂匯報展示,教師依據邏輯清晰度、表達流暢性打分評價。對比儒墨思想,撰寫200字感悟短文,教師從觀點獨特性、論證合理性點評,引導學生領會莊子思想。《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節選自《莊子·秋水》(《莊子》中的又一長篇,用偏首的兩個字作為篇名,中心是討論人應怎樣去認識外物)是其中的一篇語錄體議論文,創作于戰國時代,記敘了莊子與惠子二人在濠水橋上游玩時進行的一場小辯論。背景資料莊子(約前369一前286),名周,宋國蒙(今河南商丘東北)人,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繼承并發展了老子的思想,與老子并稱“老莊”。莊子對待生活的態度是:一切順其自然,“安時而處順”、“知其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靜無為”。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莊子辯手介紹辯手介紹惠子惠施,即惠子,戰國中期宋國人。著名的政治家、哲學家,他是名家學派的開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惠子是合縱抗秦的最主要的組織人和支持者,他主張魏國、齊國和楚國聯合起來對抗秦國,并建議齊、魏互尊為王。讀千古之辯任務一聽讀課文莊子與惠子 / 游于 / 濠梁之上。莊子曰:“鰷魚 / 出游從容,是 / 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 / 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 / 我不知 / 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 / 不知子矣;子 / 固 / 非魚也,子 / 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 / 循其本。子曰‘汝 / 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 / 吾知之 / 而問我,我知之 / 濠上也。”tiáoháoxúnrǔ自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節奏和停頓。莊子與惠子游 于 濠梁之上。莊子曰:“鰷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游玩在濠水上的橋一種白色小魚悠閑自得怎么怎么能知道譯文莊子與惠施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說:“白魚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閑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惠施說:“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說:“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疏通文意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固然本來完全,肯定譯文惠子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肯定(是這樣)!”疏通文意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追溯話題本源你譯文莊子說:“請追溯話題本源。你說‘你哪里知道魚是快樂的’等等,說明你已經知道我知道魚快樂而問我,我是在濠水上知道的。”助詞,用于句末表停頓既然已經在疏通文意文言常識一詞多義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固(副詞,固然)子固非魚也(本來)之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助詞,的)我知之濠上也(代詞,代帶魚之樂)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古今異義判斷句怎么安知魚之樂古義:今義:安全結實,牢固固然固不知子矣古義:今義:鰷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也:表判斷語氣。文言常識析千古之辯任務二二人爭論的焦點是什么?辯莊子:知正方觀點:鰷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不知反方觀點:子之不知魚之樂辯莊子是否知道魚的快樂辯題展示辯論重演情境表演:根據情境在“曰”前添加修飾性詞語(語氣、神態、動作)莊子( )曰:“鰷(tiáo)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 )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 )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 )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 )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欣喜地戲謔地反問濃眉倒豎不甘示弱眼珠子一轉話鋒一轉辯論重演情境表演: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雙方在論辯中的語氣變化。莊子曰:“鰷(tiáo)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輕松愉悅反問質疑針鋒相對勝券在握從容超然辯術賞析莊子與惠子的論辯十分巧妙,結合具體語句,試說說巧妙在哪里?第一回合莊子曰:“鰷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本回合,莊子避開正面回答惠子的問題,而采取反問的方法回答,以“非我者不知我”,推論“不知我者”不知“我知魚”,據理力爭,足見他的機智。辯論之術一:避其鋒芒,反守為攻辯術賞析辯術賞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惠子采用邏輯推理,首先承認不是莊子,故不知道莊子,然后照此推理,莊子不是魚,因此也不知魚之樂。辯論之術二: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二回合辯術賞析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莊子返回爭論的起點,回轉話題,偷換概念,把惠子的“安知”(原意“怎么知道”)解釋成“從哪里知道”,機智而巧妙地化解了惠子的發難。莊子的機智靈活躍然紙上。辯論之術三:回轉話題,偷換概念第三回合辯手評選你認為莊子與惠子的辯論,誰勝誰負?從故事的結果和講述人的角度看,莊子勝。結尾處,莊子返回爭論的起點,偷換概念,避重就輕地將惠子的發難化解了,辯論是以莊子的發言結束的。從邏輯上,惠子勝。惠子更多的是一種尋根究底的認知態度。莊子是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偷換概念,才得以在爭論中維持自己的觀點,而這種做法顯然是有悖于邏輯判斷規則的。辯手評選如果你是莊子,最后如何辯論踩可能在邏輯上也贏呢 悟千古之辯任務三辯論感悟這場“魚之樂”的辯論體現了莊子和惠子二人各自怎樣的思想?辯論感悟莊子為什么堅持認為“出游從容”的魚兒很快樂?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莊子·齊物證論》(和萬物平等共生,與外界契合無間)以我觀物,物皆著我色彩。——(清)王國維《人間詞話》(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事物,所以身邊的事物都帶有我自己的主觀色彩。)助讀資料:辯論感悟莊子為什么堅持認為“出游從容”的魚兒很快樂?這緣于莊子的思想和他當時的心境。莊子追求“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即和萬物平等共生,與外界契合無間。魚“樂”,其實是莊子愉悅心境的投射與外化。他來到濠水的橋上,感到快樂,于是見到“出游從容”的魚兒,便覺得魚兒也很快樂。同時莊子還推崇“自然”,反對“人為”,魚兒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戲,這是符合莊子的思想的,由此,他斷定魚“樂”便是理所當然的事了。莊子的理念辯論感悟莊子追求“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即和萬物平等共生,與外界契合無間,文中的“魚之樂”,其實就是他愉悅心境的投射和外化。惠子偏重于知識性的判斷,論辯語言嚴密,邏輯性強,對事物的認知持以尋根究底的態度,缺乏美學意義上的欣賞。莊子智辯,重欣賞好辯,重分析惠子辯論感悟在這場巧妙絕倫的辯論中,你更欣賞誰 因為莊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對待周圍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機智善辯。示例一:欣賞莊子因為惠子機智好辯,善于抓住對方的漏洞,對于事物有著尋根問底的認知態度。示例二:欣賞惠子“從莊子的身上我們看到了道家所倡導的自然、寬容。“莊子對我來說,不是一種學問,而是一種活法,圣賢能讓我們活的更通透。”易中天于丹《莊子心得》辯論感悟莊惠之交莊子送葬,過惠子之墓,顧謂從者曰:“郢人堊(è,石灰)慢(指玷污)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斲(zhuó,砍,削)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斲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聞之,召匠石曰:‘嘗試為寡人為之。’匠石曰:‘臣則嘗能斲之。雖然,臣之質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質:對手)矣!吾無與言之矣。”——《莊子·徐無鬼》莊子送葬運斤成風----運:揮動;斤:斧頭。揮動斧頭,風聲呼呼。比喻手法純熟,技術高超。莊子送葬,經過惠子的墓地,回過頭來對跟隨的人說:“郢地有人將白堊土涂抹他的鼻尖,如蒼蠅翅膀大小,讓匠石用斧子削掉這個白點。匠石揮動斧子,只聽呼呼作響,鼻尖上的堊土盡皆削除而鼻子卻一點也沒傷著,郢人站在那里也若無其事不失常態。宋元君知道了這件事,召見匠石說:‘你為我也這么試試’。匠石說:‘我確實曾經能夠砍掉鼻尖上的堊土。雖然真有這樣事,但可以與我搭檔的伙伴已經死去很久了。’自從惠子離開了人世,與我搭檔的伙伴沒了,再也沒有可以與之論辯的對手了!”譯文莊惠之交惠子死后,莊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對談的人了。在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純厚真摯之情。能設出這個妙趣的寓言,來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誼,如此神來之筆,非莊子莫能為之。【惠子】【莊子】力辯求真隔離巧辯尚美相融氛圍:輕松閑適,詩意盎然板書設計避其鋒芒,反守為攻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回轉話題,偷換概念寫作特色1、夾敘夾議。節節敘事,節節議論,議論方式靈活多變,以寓言故事的形式表達思想,增強了說服力。2、想象奇特,氣勢磅礴,富有浪漫主義。3、運用夸張、比喻等多種修辭手法,營造了雄渾開闊的意境4、采用對話的形式,兩人一句接著一句,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將這場論辯深化,顯示了精彩的詭辯藝術。5、筆法輕松,充滿機智與幽默。課堂小結本文通過寫莊子、惠子在濠梁之上關于“魚之樂”的辯論,表現了莊子機智、巧妙的辯論風格,也表現了莊子“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思想境界。如今,面對物欲橫流的社會,我們需要呼喚莊子精神的回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我們應以一種詩意的眼光、從容閑適的心境來看待世界。讓我們用從容、灑脫、自由、快樂的心去發現生活中的美!讓我們打開莊子之門,讓生活多一些詩意!課堂寄語1.解釋下列加紅的詞語(1)請循其本( )(2)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 )追溯已經2.翻譯下面的句子。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是完全可以肯定的!課堂檢測作業布置1.梳理本文辯證邏輯,繪制思維導圖。2.對比儒墨思想,撰寫200字感悟短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