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臧克家臧克家 (1905-2004),詩人,從小受家庭影響,喜歡古典詩歌和民歌。現代詩人,山東諸城人。1930年,國立青島大學入學考試中以三句雜感詩被獨具慧眼的主考——文學院院長聞一多先生破格錄取。學習期間經常出入聞先生的辦公室和家中,向先生請教,受先生影響很大,于1933年出版了轟動一時的詩集《烙印》。1932年開始寫新詩,以一篇《老馬》成名,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詩集《烙印》,這是他最具影響的作品。此后,他陸續出版的詩集,長詩有《罪惡的黑手》《自己的寫照》《泥土的歌》《寶貝兒》《生命的零度》等十多部。被譽為“農民詩人” 。最著名的詩作《有的人》。作者簡介聞一多的代表作有詩集《紅燭》《死水》,學術著作《神話與詩》《唐詩雜論》等。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了組詩《七子之歌》,表達了深摯的愛國之情。人物介紹圍繞題目,在臧克家的筆下,聞一多先生有哪兩個身份?以此文章分為幾個部分?課文研讀文章"學者"和“革命者”兩個方面寫聞一多的“說與做”,在不同的身份下他都是怎么說,怎么做的呢?表現了聞一多什么品質?默讀課文,完成下表。身份 特征 材料 品質學者 “做”再“說” “做”了也不“說” 《唐詩雜論》 鍥而不舍瀝盡心血《楚辭校補》 《古典新義》 革命者 “說”了 就“做” 參加示威游行 勇敢無畏不怕犧牲言行一致起草政治傳單 群眾大會演說 作為學者的聞一多,可以記述的事情有很多,作者為什么單選寫作《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三本書的情況加以表現?作者所選的材料有典型性,能以少勝多,這三件事已經把聞一多先生嚴謹刻苦的治學態度、孜孜不倦鉆探寶藏的治學精神表現出來了。從這個部分,你看到了一個怎么樣的學者?(1)他為什么要做這些事?(2)把“衰微的民族”比作病人,把自己比作醫生,文化藥方是什么?——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從民族文化史中找尋到能喚醒國人、激勵國人的精神)(3)怎么做的?忘記了……貪得……一個又一個大的……密密麻麻的小楷兩個“又”聞一多先生有這樣一句名言:“詩人的主要天賦是愛,愛他的祖國,愛他的民族。”在他的眼里,做一個中國人比作一個文學家更重要。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革命家身份1、聞一多先生在革命家方面是怎么說,怎么做的呢?請你從課文當中找到相關語句。言行一致2、他做了什么?說了什么?研讀文本——走近聞一多"說了就做”的聞一多先生又是一個怎樣的革命家呢?他究竟說了什么,又做了什么呢?結合原文加以闡述。研讀文本——走近聞一多他向全國人民呼喊,叫人民起來,反對獨裁,爭取民主!明知兇多吉少,而聞一多先生大無畏地站在群眾大會上,大罵特務,慷慨淋漓,并指著這群敗類說:“你們站出來!你們站出來!”(悲憤)說研讀文本——走近聞一多他“說”了。說得真痛快,動人心,鼓斗志 氣沖斗牛,聲震天地!他“說”了:“我們要準備像李先生一樣,前腳跨出大門,后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說通過朗讀,仔細體會描寫語言和動作的詞語,我們收獲了一位大無畏的革命家。(堅定)跨不準備研讀文本——走近聞一多做①起稿政治傳單②在群眾大會上大罵特務③ 參加游行示威,昂首挺胸,長須飄飄。(外貌描寫和細節描寫)言行一致大無畏視死如歸的大勇革命烈士!請談談你對文章最后一段“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的理解?理解句子的含義可以從以下三步著手:①確定并理解關鍵詞;②聯系上下文;③結合文章主旨,即作者的寫作目的。主旨感悟——禮贊聞一多體會句子中,紅色詞語的含義 句 子 含義1、他并沒有先“說”,但他“做”了。“做”了, 他自己也沒有“說”。 宣告,告白吹噓、自詡2、他“說”了,跟著的是“做”。 他“說”了就“做”。 對革命的宣傳和動員,對反動派的揭露和斥責3、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 使民族文化繁榮昌盛起來的方法聞一多作為學者時的“說”和“做”,與作為民主戰士時的“說”和“做”有哪些不同?彼此有無關聯?試根據課文內容做簡要分析。1.作為學者,聞一多先生前期為了探索救國救民的出路而潛心學術,不畏艱辛,廢寢忘食,數十年如一日,終于在學術上取得累累碩果。作為民主戰士,聞一多先生后期積極投身民主運動,敢于為人民講話,面對兇殘的敵人無所畏懼,視死如歸,體現出民主戰士的大勇,成為中國革命知識分子的楷模。聞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對社會認識的變化。但作為一名卓越的學者,一名偉大的愛國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卻是始終如一的。品味細節描寫,分析表達方式1.本文通過細節描寫來展現聞一多先生的人物形象,結合文中一兩個例子,說說這種寫法的好處。(1)“目不窺園,足不下樓”“頭發凌亂”“睡得很少”。表現了聞一多先生的刻苦精神。(2)“一個又一個大的四方竹紙本子,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蟻排衙”。(3)抓住聞一多先生“演講”中最“慷慨淋漓”的“你們站出來”這一句話,以及“昂首挺胸,長須飄飄”的從容姿態。表現出聞一多先生一絲不茍的嚴謹態度。突出了聞一多先生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品味細節描寫,分析表達方式2.除了描寫以外,議論在本文的結構中起著怎樣的作用?本文表達上的一大特點是夾敘夾議。作者實際上是以議論來結構文章的。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敘述的綱領,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總結,這兩處都是議論。第八、九兩段是第二部分的綱,最后一段則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總結,這兩處也都是議論。這篇文章多次用到照應,有首尾照應,有行文前后的多次照應,有行文與題目的照應。多種方式的照應,使文章的結構嚴謹,而且形成了一種旋律,一種氣勢,加強了文章的感染力。而所有這些照應,又幾乎全是議論。由此可見議論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仰之彌高,越高,攀得越起勁;鉆之彌堅,越堅,鉆得越鍥而不舍。品味語言仰看起來越高,攀登起來就越起勁;鉆研起來越困難,就會鉆研地越鍥而不舍。整齊的句式,敘議結合,寫出了聞一多對“說”與“做”的態度和原則——嚴謹踏實、勇往直前、堅持不懈。文中有些語句引發的感受與思考很豐富,試結合下列語句揣摩并體會其表達效果。2.他要給我們衰微的民族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開一劑救濟的文化藥方”是比喻的說法,指尋找使我國民族文化繁榮昌盛起來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聞先生過了十多年“書齋生活”,企圖從文化上尋找振興民族的途徑。3.1930年到1932年,“望聞問切”也還只是在“望”的初級階段。“望聞問切”是擬人的說法,把我們的民族比作一個病人,說明聞一多當時從文化研究上來探求救國的方法,也還僅僅是邁出了第一步。4. 深宵燈火是他的伴侶,因它大開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深夜只有孤燈相伴,本應感到寂寞,但聞一多卻樂在其中,全力進行學術研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聞一多詩《靜夜》,表現詩人對祖國前途和人民命運的關切。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現聞先生深夜潛心研究的怡然自適,與“大開光明之路”一脈相承。寫作鑒賞1.結構嚴謹。作者用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總領全文,前半部分寫聞一多先生“做了再說”“做了也不一定說”,表現聞一多先生作為“學者的方面”的態度和原則;后半部分寫聞一多先生“‘說’了就‘做’”,表現聞一多先生作為“革命家的方面”的言行一致。在前半部分與后半部分之間,用了總承上文和總起下文的句子,使文章銜接緊密,過渡自然。2.選材精當,中心突出。所選材料講究典型性。對于聞一多作為“學者的方面”,只選取了《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三本書的情況加以表現;對于他作為“革命家的方面”則選取起稿政治傳單、發表群眾大會演說、參加游行示威這三件事作為例證。聞先生一生經歷復雜,著作繁多,可以記述的事情很多,作者只從大量材料中選取這六件事,就已經把聞一多先生的嚴謹刻苦的治學態度、無私無畏的斗爭精神、澎湃執著的愛國熱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表現得淋漓盡致。3.夾敘夾議,前后照應。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敘述的綱領,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總結,這兩處都是議論。第八、九段是第二部分的綱領,最后兩段則是第三部分,也是全文的總結,這兩處也都是議論。文中多次用到照應,有首尾照應,有行文前后的照應,也有行文與題目的照應。多種方式的照應使文章的結構嚴謹,而且形成了一種旋律、一種氣勢,加強了文章的感染力。而所有的這些照應,又幾乎全是議論。由此可見議論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聞一多學者:做了再說做了不說《唐詩雜論》《楚辭校補》《古典新義》革命家:說了就做起稿政治傳單群眾大會演說參加游行示威行的高標卓越的學者大勇的烈士口的巨人記敘聞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現了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崇高品格,贊揚了他為國家、為民族、為民主獻身的精神。本文主要內容本文用夾敘夾議的方法記述了聞一多先生作為學者方面和作為革命家方面的所說所做,表現了聞一多先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贊揚了他為國家、為民族、為民主獻身的精神。我們不僅要學習作者的寫作技巧,更重要的是學習聞一多先生崇高的品格與精神,并把它們貫徹落實到我們平時的實際行動當中,熱愛祖國,保衛祖國。課堂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