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8張PPT)統編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 10 古詩三首 馬詩你們都知道有關馬的哪些知識呢?古代人非常喜歡馬,他們通過不同的方式歌詠馬,贊美馬,表達了人們的共同愿望。今天,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一首歌詠馬的詩——《馬詩》。新課導入作者介紹李賀(790年—816年),字長吉。河南府福昌縣昌谷鄉(今河南省宜陽縣)人, 祖籍隴西郡。唐朝中期浪漫主義詩人,與詩仙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后世稱李昌谷。自由讀《馬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馬 詩[唐]李賀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yān shānsìjīn luò nǎo初讀古詩《馬詩》是唐代詩人李賀創作的一組詩,一共有二十三首,我們今天學習的這首是第五首。新課導入生字學習yān shān燕 山 似 金 絡 腦sìjīn luò nǎosì (似乎)shì (似的)似yān (燕山)yàn (燕子)燕生字組詞絡:絡紗我會寫絡右上是“夂”。左右結構聯絡 網絡 經絡字詞學習絡luò【大漠】【燕山】【鉤】【何當】【金絡腦】古代的一種兵器,形似月牙。廣闊無邊的大沙漠指燕然山,今蒙古國境內杭愛山。理解詞語何時將要。用黃金裝飾的馬籠頭。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意思。什么時候才能夠帶上黃金裝飾的馬籠頭,在秋高氣爽的戰場上奔馳殺敵呢?再讀一讀,讀出問句語氣。品讀古詩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讀一讀這句詩,說一說:這是一匹什么樣的馬?貴重的馬——“金絡腦”矯健的馬——“快”奔跑的馬——“走”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說說這是一匹怎樣的馬?你是從哪里體會到的?貴重的馬矯健的馬品讀古詩月似鉤月亮彎彎的形狀古時的一種彎刀在“大漠”“燕山”這樣的特定環境下,“月似鉤”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武器和疆場征戰的場景。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比喻品讀古詩寫景:邊疆戰場清冷悲涼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抒情:馳騁疆場建功立業思考:運用以前學過的方法,自讀后思考:這首詩寫了什么?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悟詩情詩人借這首古詩表達了自己怎樣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以良馬寓自己,表達了詩人渴望早日為祖國建功立業的遠大抱負,“何當”一詞又表現出詩人因不被賞識無所作為的憤懣之情。理詩句、明詩意馬 詩[唐]李賀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體會寫法這首詩僅僅是在寫馬嗎?請結合老師出示的資料,想想作者想要表達怎樣的情感?悟詩情理詩句、明詩意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指燕然山,今蒙古國境內杭愛山,這里借指邊塞。廣闊無邊的大沙漠古代的一種兵器,形似月牙沙漠的景象(課后第一題)再次朗讀這首詩,讀出作者報效國家、建功立業的期望,以及不被重用的苦悶,特別是三四句,語調激昂一些。馬詩[唐]李賀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這是一匹在什么環境中奔跑的馬?從哪里看出來?這是一匹在大漠中奔跑的馬。這是一匹在晚上奔跑的馬。這是一匹在秋天奔跑的馬。品讀古詩馬詩[唐]李賀龍脊貼連錢,銀蹄白踏煙。無人織錦韂,誰為鑄金鞭。拓展積累作者簡介李賀為唐宗室鄭王李亮的后裔,但家道沒落。童年即能詞章,15、16歲時,已以工樂府詩與先輩李益齊名。李賀也想通過科考出仕,報效國家,卻經歷坎坷。李賀父名晉肅,“晉”、“進”同音,與李賀爭名的人,就說他應避父諱不舉進士,韓愈作《諱辨》鼓勵李賀應試,無奈禮部官員昏庸草率,李賀雖應舉赴京、卻未能應試,遭饞落第。后來只做了三年奉禮郎,沒有機會讓他施展,懷才不遇,壯志難酬,如同一匹被困在馬廄里的千里馬……總結這首詩,既是寫馬,也是寫人。馬,希望縱橫大漠、快踏清秋,在廣闊無邊的天地里自由地奔馳;人,也希望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機會。《馬詩》這首詩用托物言志的表現手法,詩人 ,通過寫馬表達了自己愿意為國家的遠大志向和強烈渴望,同時也表達了自己 的感慨與憤懣。以馬自喻建功立業懷才不遇課堂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