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8張PPT)語文園地交流平臺第1課時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 ——[英]培根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巴金通過這六年的學習,你養成了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同學一起交流吧。好習慣是種子在成長中細心呵護收獲成功好習慣一 ——愛閱讀。四大名著外國名著提高閱讀品味每天閱讀長期堅持多讀名著好習慣二 ——勤思考,勤做筆記。讀書批注讀書筆記加深對作品的理解邊讀邊思考做批注讀書筆記好習慣三 ——修改習作常見的修改符號修改習作提高寫作能力激發寫作興趣認真朗讀反復修改習作完成好習慣四 ——勤問勤查學到知識獲得方法勤查資料向人請教遇到問題查閱資料向人請教說說自己養成的好習慣。學習時要集中精神書山有路勤為徑溫故而知新勤于思考,舉一反三——養成專注的習慣——養成勤奮學習的習慣——養成及時復習的習慣——養成靈活學習的習慣詞句段運用(1)你能借助文言文里學過的字的意思,推想下面詞語的意思嗎?走馬觀花不以為然赴湯蹈火過猶不及yóu自愧弗如kuì聲淚俱下jù在學習《兩小兒辯日》的時候,我知道了“湯”有“熱水”的意思,所以“赴湯蹈火”的意思可能是……諸兒競走取之——《王戎不取道旁李》走跑。走馬觀花:騎馬跑著欣賞花木。原形容志得意滿的心情。后來也形容對事物觀察不仔細,只是大致了解一下。其人弗能應也——《自相矛盾》弗自愧弗如:由于比不上他人而感到羞愧。弗若之矣——《學弈》弗不全、都。聲淚俱下:一邊訴說,一邊哭泣。形容十分悲傷。雖與之俱學——《學弈》俱取之,信然。——《王戎不取道旁李》然如此。不以為然:不認為是對的。曰,非然也。——《學弈》然這樣。到,到了。及日中則如盤盂——《兩小兒辯日》及過猶不及:超過標準就如同沒有達到標準一樣,都不符合標準。赴湯蹈火:奔向熱水,踩在烈火上。比喻不畏艱險,奮不顧身。熱水。及其日中如探湯——《兩小兒辯日》湯詞句段運用第2課時讀下面的句子,聯系課文內容體會引用的好處。你在習作中是否也引用過名人名言?和同學交流。科學的靈感,絕不是坐等可以等來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這個句子出自課文《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作者引用了華羅庚所說的話是為了證明:“見微知著、善于發問并不斷探索的能力,不是憑空產生的”這一觀點。便于讀者接受增強文章說服力這個句子出自課文《為人民服務》,作者引用司馬遷的話是為了說明死的意義有兩種。增強文章的文學色彩引發讀者的閱讀興趣更好地論證觀點增強文章的說服力拓展運用——在習作中如何運用引用的手法。◇ 引用的類別直接引用(明引):引用的內容加上引號(“ ”),指明出處。間接引用(暗引):不說明引文的出處,將其編織在自己的話語中。如何選擇應用的形式——根據表達的需要來選擇。◇ 引用的內容必須準確一定要忠于原文,不隨意捏造、編纂。內容要完整,不能斷章取義。即使只引用了部分內容,也要引用意思相對完整的一個片段。引用時忌掐頭去尾,挑三揀四,以免給讀者造成片面的認識,甚至是誤解。書寫提示柳公權《玄秘塔碑》書法是無聲的音樂,無言的詩,無形的畫。趙孟 (1254—1322) 字子昂,號松雪道人。元代著名書法家、畫家、詩人。他創“趙體”書,與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并稱“楷書四大家”。名家介紹了解《三門記》《三門記》(局部)又名《玄妙觀重修三門記》。該書法作品的文章由宋末元初文人牟巘(yǎn)撰寫,記載了蘇州玄妙觀重新修繕殿門一事。欣賞書法作品運筆自然點畫圓潤多姿結構嚴謹端正平正寬綽雜糅行書筆法秀麗柔美 穩健大方日積月累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周易》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荀子》茍利于民,不必法古;茍周于事,不必循舊。——《淮南子》ɡǒuxúnxúnhuái《周易》即《易經》,是傳統經典之一,相傳系周人所作,故名。內容包括《經》《傳》兩個部分。《禮記》又名《小戴禮記》,成書于漢,為西漢禮學家戴圣所編。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主要寫先秦的禮制。《荀子》是戰國時期荀子和弟子們整理或記錄他人言行的哲學著作。全書共32篇,其觀點與荀子的一貫主張是一致的。《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西漢皇族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所編。該書在繼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礎上,糅合了陰陽五行、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周易》意思:事物發展到了極點,就要發生變化,發生變化才會使事物的發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斷發展。“變”“通”遇事不必死鉆牛角,懂得通融、屈伸。變通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意思:如果能夠一天新,就應保持天天新,新了還要更新。洗澡引申精神上的洗禮品德上的修煉思想上的改造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荀子》意思:靛青這種染料是從藍草里提取的,然而卻比藍草的顏色更青。人通過學習可以提升自己學生超過老師后人勝過前人茍利于民,不必法古;茍周于事,不必循舊。——《淮南子》意思:如果對人民有好處,就不必效法古人的制度;如果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襲舊的規矩。不斷改進、不斷創新有利于人民、有利于事業感謝觀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