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第二單元 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學習目標1.通過查閱關于真理標準問題討論的相關歷史文獻,明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提高對黨的思想路線的政治認同。2.結合重大科學實驗活動的過程及其影響,理解實踐的科學內涵,明確實踐的特點,能夠區分現實生活中實踐的不同類型,培養科學精神。3.結合實踐的客觀物質性特征,培養奮斗精神;結合實踐的主觀能動性特征,培養創造精神;結合實踐的社會歷史性特征,培養協作精神和公共參與素養。第四課 探索認識的奧秘第一框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1.認識(1)含義: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 反映。(2)形式: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人們對客觀世界的兩種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認識過程的兩個不同階段。(3)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區別與聯系。①區別:內涵上:感性認識是人們在實踐基礎上由感覺器官直接感受到的關于事物的 、事物的外部聯系、事物的各個方面的認識;理性認識是人們借助抽象思維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達到關于事物的 、全體、內部聯系和事物自身規律性的認識。能動現象本質認識與實踐形式上:感性認識是感覺、知覺和表象;理性認識是概念、判斷和推理。水平上:感性認識是認識的 階段;理性認識是認識的 階段。②聯系: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深化為理性認識,理性認識 于感性認識,二者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具有辯證統一關系。【提醒】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都有正確與錯誤之分,正確的認識能夠指導實踐順利發展,而錯誤的認識則會導致人們的實踐活動產生挫折。初級高級依賴實踐是人們改造 的物質性活動以人為主體、以 為對象內涵要素實踐特性作為一種 、 活動,實踐可以把人們頭腦中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客觀世界客觀事物直接現實性2.實踐(1)含義。(2)基本形式。①改造自然的生產實踐。②變革社會的實踐。③探索世界規律的 活動。科學實驗【提醒】改造自然的生產實踐,即人們的物質生產活動,這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3)特點。①客觀物質性:實踐的基本要素包括實踐的主體、實踐的對象和實踐的手段。它們都是客觀的;實踐活動的過程是物質相互作用的過程,這個過程及其結果是受客觀事物及其 制約的,也具有客觀性。②主觀能動性:在改造自然獲取物質生活資料的實踐中,人創造出自然中原來沒有的新的物質生活資料;在改造社會的實踐中,人創造出新的社會結構和社會關系。運動規律③社會歷史性:實踐不是單個人的孤立的活動,而是處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的人的活動;人的實踐活動是歷史地發展著的。【提醒】孤立的活動不等于單個人的活動。任何實踐都是在一定社會關系中進行的,實踐具有社會性,孤立的活動是不存在的,但孤立的活動并不等于單個人的活動,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既可以采取集體行動,也可以表現為單個人的活動,無論采取哪種方式,都是社會性的活動。實踐的社會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動,并不排斥單個人的活動。同時,單個人的活動也不排斥實踐的社會性。1.實踐是認識的 、在實踐活動中,人們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觀物質對象發生關系,從而獲得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拓展】實踐是認識的來源,但獲得認識的途徑卻有兩種:一是直接經驗,二是間接經驗。對于整個人類來講,任何認識都來自實踐,不是來自自己的親身實踐,就是來自別人的實踐;對于個人來說,并非所有認識都要親自去獲得。來源實踐是認識的基礎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 、、(1)認識產生于實踐的需要。(2)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這些工具延伸了人類的認識器官,促進人類認識的發展。(3)實踐鍛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人類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著自己的 ,提高自己判斷和推理的能力,從而推動認識不斷深化。3.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 、(1)實踐處在主觀和客觀的交匯點上。動力主觀世界唯一標準(2)通過實踐,人們可以把自己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為 的存在。(3)在這一過程中,人們把指導自己實踐的認識和實踐所產生的結果加以對照,從而檢驗認識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客觀事物。[思考小測]在數學中,利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時,不僅要注意方程解得是否正確,還要檢驗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問題的實際意義。運用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的道理舉例說明這一點。提示:如球隊參與比賽的勝場次數不能為分數;人們的消費支出不能為負數等。現實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1)認識從實踐中來,最終還要回到實踐中去。(2)認識本身不是目的, 才是認識的目的。【拓展】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強調的是認識在實踐的基礎上“從無到有”;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強調的是認識在實踐中“深化和發展”;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強調的是實踐能夠把主觀和客觀聯系起來加以比較和對照;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強調的是認識要回到實踐中去,服務于實踐,突出認識的終極意義。改造世界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是哲學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習了本框知識后,某校高二(1)班決定開展一次主題探究活動,請你參與并完成下列任務。任務一:知道科學實驗屬于實踐活動材料一 某大學的研究人員在雜志上發表了一篇論文。論文的第一作者和他的同事,采用3D生物打印策略,打印出一個左心室模型,并進一步分析了該模型的功能,觀察到了心律失常相關的電生理行為和心室收縮現象。問題探究(1)結合材料,說明科學實驗是實踐的一種基本形式。答案: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科學實驗的主體是人,對象是客觀世界的發展規律,它通過一定的手段,具有客觀物質性、主觀能動性和社會歷史性;科學實驗以一定的理論假設為動機,通過科研人員分工協作和接續奮斗,在實踐中證實或證偽某一結論,可以把人們頭腦中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因而科學實驗是實踐的一種基本形式。任務二:探究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材料二 有學者說:“我們的研究團隊已經證明了,我們可以采用心臟的細胞和膠原蛋白來打印出部分心臟,這是擁有真正心臟功能的部分,比如一個心臟瓣膜或者一個跳動的心室。”(2)某大學的研究人員觀察到了“心律失常相關的電生理行為和心室收縮現象”與證明了“我們可以采用心臟的細胞和膠原蛋白來打印出部分心臟”分別是認識的何種形式 其主要特點是什么 (3)結合材料,說明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答案:前者屬于感性認識,主要特點是由感覺器官直接感受到的關于事物的現象、事物的外部聯系、事物的各個方面;后者屬于理性認識,主要特點是人們借助抽象思維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達到關于事物的本質、全體、內部聯系和事物自身規律性的認識。答案: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科學實驗作為探究規律的實踐活動,是檢驗一種認識是否具有真理性的重要手段。任務三:理解實踐與認識的關系材料三 對于3D生物打印領域來說,與之前采用其他材料作出的突破相比,自由形式可逆嵌入懸浮水凝膠技術(以下簡稱“FRESH技術”)的發現是真正令人感到興奮的。因為它可以用膠原支架打印出大規模的人體器官。對于FRESH技術,其不僅限于膠原蛋白的3D打印,纖維蛋白、藻酸鹽、透明質酸等多種軟性凝膠均可采用該技術來實現3D打印,這就為組織工程學提供了一個強大的、適用性廣泛的平臺。著眼于未來,FRESH技術在再生醫學領域的許多方面都能得以應用,從傷口修復到器官生物工程,橫跨多個方向。(4)結合材料暢想3D生物打印技術在“健康中國”建設中的應用場景,分享對“實踐是認識的目的”的認識。答案:實踐是認識的目的,3D生物打印技術可以創建出擁有復雜功能的組織結構,并能將其進一步嵌入活細胞或復雜的血管系統中,可以開辟疾病治療的重要途徑,服務于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美好生活。一、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核心突破二、準確理解實踐的概念1.揭示其內涵(1)實踐的主體是人。實踐是人類特有的活動,不同于動物的本能活動。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只有人的活動,才稱得上實踐,但并非人的一切活動都是實踐活動。(2)實踐的對象是客觀世界。實踐是發生在人與自然界、人與社會之間的活動,只有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才是實踐。那些對主觀世界的改造,如學生的學習、停留在人的頭腦或口頭上的活動(如“思考”“辯論”等)不是實踐。(3)實踐是連接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橋梁,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2.注意其外延(1)不能擴大實踐的外延:不能認為“實踐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或“實踐是人們改造整個世界的活動”。(2)不能縮小實踐的外延:不能認為“實踐是人們改造自然界的活動”或“實踐是人們改造社會的活動”。三、實踐的特點特點 理解 側重點客觀物質性 ①實踐的基本要素包括實踐的主體、實踐的對象和實踐的手段,它們都是客觀的。②實踐活動的過程及其結果是受客觀事物及其運動規律制約的 強調實踐受客觀因素的影響主觀能動性 實踐是人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 強調實踐受主觀因素的影響社會歷史性 ①社會性:實踐是處在一定社會關系中的人的活動。②歷史性:人的實踐活動是歷史地發展著的 社會性,強調實踐受橫向因素的影響;歷史性,強調實踐受縱向因素的影響四、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四個方面的表現表現 側重點 認識誤區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強調了人的一切知識,不管是親身實踐獲得的直接經驗,還是通過學習獲得的間接經驗,都來源于實踐 將認識的來源等同于獲得認識的途徑;認為認識來源于人腦或書本等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側重強調實踐是隨著社會條件的變化發展不斷向前發展的,由此推動著人們的認識不斷向前發展 把認識絕對化,思想僵化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強調了兩點:一是原因,這是由實踐是連接主觀和客觀的橋梁和紐帶的特點決定的;二是“唯一”,除此之外沒有任何標準 把科學理論作為檢驗標準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強調了認識不能脫離實踐,否則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 認識的根本目的是獲得真理偉大的科學家善于從寬廣的自然領域中得到美的啟示。在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海森堡建立矩陣力學的過程中,他們無不透過美的外表,觀察到自然深處和諧的秩序,體悟到無所不在的規律的力量,并把揭示這種規律視為神圣的使命。這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 )①審美活動在科學原理的建構過程中始終居于主導地位 ②自在事物的聯系與人為事物的聯系沒有確定的界限 ③把握世界秩序性和統一性是科學探索的崇高目標 ④人的認識活動是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統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典題示范解析:審美活動在科學原理的建構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但不是始終居于主導地位,①錯誤;自在事物的聯系與人為事物的聯系有確定的界限,②錯誤;偉大的科學家無不透過美的外表,觀察到自然深處和諧的秩序,體悟到無所不在的規律的力量,并把揭示這種規律視為神圣的使命,這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把握世界秩序性和統一性是科學探索的崇高目標,人的認識活動是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統一,③④正確。答案:D(2024·廣東)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領銜的8家科研團隊聯合攻關,揭示了農作物耐鹽堿機制,為主要作物的耐鹽堿分子育種奠定了理論基礎。科研團隊進行的田間實驗表明,AT1基因的利用不僅能夠使高粱籽粒產量和全株生物量增加,還可用于改善主要禾本科作物水稻、小麥、小米和玉米等的耐鹽堿性。這表明( )①人們在探究農作物耐鹽堿實踐中,推動認識不斷深化 ②實踐具有能動性,田間實驗是客觀見之于主觀的過程 ③我們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建立事物間新的具體聯系 ④實踐是認識的目的,該認識為鹽堿地利用提供新思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針對訓練解析:人們通過田間實驗來揭示農作物的耐鹽堿機制,這體現了在探究農作物耐鹽堿的實踐中,人們的認識得到了不斷的深化和發展,①正確;實踐不是客觀見之于主觀的過程,而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過程,即把人的意識中的東西變為現實存在的東西,②錯誤;聯系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調整原有的聯系,建立新的聯系,而不是根據自身需要建立新的聯系,③排除;材料中提到的研究不僅揭示了農作物的耐鹽堿機制,還為鹽堿地的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這表明了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即通過實踐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解決實際問題,④正確。答案:B課堂回眸第二單元 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第四課 探索認識的奧秘第一框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1.人類首次直接拍攝到的黑洞位于代號為M87的星系內,距離地球5 500萬光年之遠,照片是黑洞存在的直接“視覺”證據,從強引力場的角度驗證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由此可見( )①人類的實踐活動具有直接現實性的特點 ②人類意識可以改造浩瀚的宇宙萬物 ③實踐是連接主觀與客觀的橋梁 ④客觀世界是物質的,具有可知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材料表明客觀世界是物質的,具有可知性,實踐是連接主觀與客觀的橋梁,③④符合題意;①在材料中未體現,排除;②夸大了意識的作用,錯誤。答案:D2.杜威認為,實踐是人類應對環境的一種活動,這種活動和動物適應環境的活動相比,只有高下程度的差異,沒有本質的區別。這一觀點的主要錯誤在于( )A.否認了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B.否認了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C.否認了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D.否認了實踐具有社會性解析:杜威的觀點否認了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否認了實踐是人有目的、有意識地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是人類特有的活動,B項符合題意;材料不涉及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直接現實性、社會性等,A、C、D三項與題意不符。答案:B3.2023年6月,科學家利用“中國天眼”FAST發現了一個軌道周期僅為53分鐘的脈沖星雙星系統,從觀測上證實了蜘蛛類脈沖星從“紅背”向“黑寡婦”系統演化的理論。對脈沖星的觀測研究,有助于揭示更多宇宙奧秘。這一發現表明( )①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認識發展的動力 ②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③實踐是認識的根本目的和最終歸宿 ④航天實驗能夠延伸人類的認識器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科學家利用“中國天眼”FAST發現了一個軌道周期僅為53分鐘的脈沖星雙星系統,從觀測上證實了蜘蛛類脈沖星從“紅背”向“黑寡婦”系統演化的理論,體現了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認識發展的動力,①符合題意;從觀測上證實了蜘蛛類脈沖星從“紅背”向“黑寡婦”系統演化的理論,體現了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②符合題意;材料未體現實踐是認識的根本目的和最終歸宿,③不符合題意;新的認識工具“中國天眼”能夠延伸人類的認識器官,航天實驗屬于實踐活動,④錯誤。答案:A4.隨著科技的進步,尤其是“互聯網+”的發展,出現了代駕、陪購師等新興職業。這些新興職業在給社會帶來效率或便利的同時,也面臨著如何規范的問題,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刻不容緩。由此可見 ( )A.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 B.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C.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D.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解析:新興職業的出現和存在的問題,需要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來進行規范,這表明人們在實踐中不斷遇到新問題、產生新要求,推動著人們進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即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D項符合題意;A、B兩項強調的是實踐的特點,不符合題意;C項強調實踐是認識的目的,不符合題意。答案:D5.人工智能機器人“AI醫生”能“讀圖”識別影像,能“認字”讀懂病例,甚至像醫生一樣“思考”,還能通過自身“學習”大量病例和醫學知識來完成初步診斷,出具診斷報告,給出治療建議。人工智能醫療正從前沿技術轉變為現實應用。對此,以下認識正確的有 ( )①“AI醫生”的實踐活動能夠緩解我國醫療人力資源緊張的現狀 ②“AI醫生”延伸了人類的認識器官,有助于提高人類醫療水平 ③“AI醫生”受到廣泛關注說明事物的價值取決于人們的需要 ④“AI醫生”是人類實踐的產物,其診斷結果需要接受實踐的檢驗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活動,“AI醫生”只是人類的工具,不能進行實踐活動,①說法錯誤;事物的價值是由人的需要和客觀事物的屬性兩方面決定的,③說法錯誤;人工智能機器人“AI醫生”能“讀圖”識別影像,能“認字”讀懂病例,甚至可以出具診斷報告,給出治療建議等,這說明了“AI醫生”延伸了人類的認識器官,有助于提高人類醫療水平,②正確;“AI醫生”作為人類實踐的產物,其診斷結果仍然需要接受實踐的檢驗,④正確。答案:C6.隨著科學技術和產業革命融合的不斷加速,人類遇到了人口、食物、能源、生態、環境、健康等問題,這些問題僅靠任何單一門學科或一大門類科學都不能有效解決。交叉學科是在學科交叉的基礎上,通過深入交融,創造一系列新的概念、理論、方法,展示出一種新的認識論,構架出新的知識結構,形成一個新的更豐富的知識范疇。2021年,由物理科學、信息科學等多學科融合形成的交叉學科——量子信息科學,首次進入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結合材料并運用實踐與認識關系的知識,闡述交叉學科產生的原因。答案:①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也是認識的目的。②交叉學科在人類解決重大發展問題的實踐中產生,多學科融合而成的交叉學科能夠推動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搶占科技制高點,增強綜合國力。課時評價作業(九)人的認識從何而來(對應課時評價作業第20頁)[學考達標]1.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共產黨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重大時代課題,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產物。這表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①具有客觀物質性 ②是一種感性認識 ③是一種理性認識 ④來源于社會實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①錯誤;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不是對事物現象的認識,②錯誤,③正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認識是實踐的產物,④正確。答案:D2.17世紀中葉,英國科學家使用誕生不久的顯微鏡觀察軟木塞,發現了植物細胞,開啟了近現代生物學的大門。我國科學家的重要科研成果剪接體的高分辨率三維結構的背后也站著一個默默無聞的英雄——冷凍電子顯微鏡。顯微鏡在生物科學發現中的作用表明( )①實踐活動是主體、客體和手段三者的有機統一 ②人類認識水平的提高決定了實踐條件的提高 ③科學實驗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 ④實踐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離不開實踐的手段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顯微鏡在生物科學發現中的作用表明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實踐活動是主體、客體和手段的有機統一,實踐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離不開實踐的手段,①④符合題意;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條件的提高決定了人類認識水平的提高,②錯誤;改造自然的生產實踐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③錯誤。答案:B3.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重申并強調了“五個必由之路”。這“五個必由之路”是我黨在長期實踐中得出的至關重要的規律性認識,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又一次豐富和發展。走好“必由之路”是對黨和人民奮斗歷史的最好致敬,更是贏得未來、創造新的偉業的關鍵所在。這體現了( )①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②實踐的基本要素包括實踐的主體和實踐的對象 ③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于支配地位,起決定作用 ④要立足關鍵部分,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材料中指出“五個必由之路”是我黨在長期實踐中得出的至關重要的規律性認識,這體現了實踐是認識的基礎,①正確;實踐的基本要素包括實踐的主體、實踐的對象和實踐的手段,②錯誤且不符合題意;走好“必由之路”是贏得未來、創造新的偉業的關鍵所在,這體現了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于支配地位,起決定作用,③正確;要立足整體,而不是立足關鍵部分,④錯誤。答案:A4.2023年6月8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團隊,通過對谷子種質資源的基因組變異和群體結構分析,組裝了我國谷子第一個高質量圖基因組,系統闡明了谷子起源及馴化改良的過程,并創制了谷子圖基因組精準高效的育種方法,為培育谷子突破性品種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技術路徑。這一研究過程體現了( )①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獲得的理性認識與認識對象的聯系是直接的 ②認識和理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實踐水平的高低和成就的大小 ③人們能夠按照對事物運動規律的認識和自身內在需要去改造事物 ④實踐為認識提供新的物質條件可以幫助人們深入探索世界的奧妙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理性認識與認識對象的聯系是間接的,不是直接的,①錯誤;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團隊的研究發現表明認識和理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實踐水平的高低和成就的大小,說明人們能夠按照對事物運動規律的認識和自身內在需要去改造事物,②③正確;材料不涉及實踐提供新的物質條件,也就不涉及“實踐為認識提供新的物質條件可以幫助人們深入探索世界的奧妙”,④不符合題意。答案:C5.人工智能研究團隊公布的報告指出,機器人會通過不斷試錯,記住那些能幫助它們完成某一任務的符號單詞和信號,并將這些信息存儲在自己的循環神經網絡中,從而學會了彼此合作和交流。隨著研究人員提出的任務不斷加碼,語言也不斷進化,最終,機器人學會了通過用不同的單詞組成句子彼此交流,從而協同工作。這一研究表明 ( )①通過科技手段使機器人具有了主觀能動性 ②機器人在其實踐活動中增強了自身學習能力 ③對人的思維模擬使機器人具有了交流功能 ④實踐水平的提高促進了人類認識能力的提升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人的意識具有主觀能動性,機器人不具有主觀能動性,①說法錯誤;實踐是人特有的活動,②說法錯誤;機器人學會了通過用不同的單詞組成句子彼此交流,從而協同工作,這一研究表明實踐水平的提高促進了人類認識能力的提升,對人的思維模擬使機器人具有了交流功能,③④正確且符合題意。答案:D6.“改革貴在行動,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下列與這句話蘊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②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③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④空談誤國,實干興邦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題干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性。①“要躬行”、④“實干”都強調實踐的重要性,符合題意;②論述的是思考與學習的重要性,③強調勤奮、思考的重要性,都不符合題意。答案:B7.(2024·廣東江門)唐宋之際,由于地理環境不同,制瓷原料有差異,南方多青瓷,北方多白瓷,瓷器“南青北白”的格局形成。宋室南遷后,那些身懷絕技的北方工匠隨之南下來到景德鎮,加入實力原本就已雄厚的制瓷大軍。景德鎮瓷業漸漸南北融匯,集行業大成。這體現了( )①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其過程是物質相互作用的過程 ②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不同時代實踐的水平會有不同 ③人類社會具有物質性,本質上是一個客觀的物質體系 ④意識具有直接現實性,能創造出全新的物質生活資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題意強調景德鎮瓷業能最終集行業大成,這一過程是客觀的,是地理環境、制瓷原料、制瓷工匠等相互作用的過程,這體現了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其過程是物質相互作用的過程,①符合題意;根據材料可知,唐宋之際和宋室南遷后,景德鎮的制瓷水平是不同的,這體現了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不同時代實踐的水平會有不同,②符合題意;材料沒有體現人類社會的物質性,③不符合題意;意識不具有直接現實性,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④表述錯誤。答案:A[能力提升]8.下列說法與漫畫《過溝》(作者:豐榮景)蘊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過溝A.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B.世上無難事,只要勤思考C.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 D.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解析:漫畫中一個人采取行動跨過去了,還有兩個人在討論過溝的方案。據此可知,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實踐才是認識的目的,D項與漫畫寓意相符,應選;A項強調了量的積累的重要性,B項強調要發揮主觀能動性,C項強調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均與漫畫寓意不符。答案:D9.中核集團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團隊對嫦娥五號月球土壤樣品進行中子活化分析研究,準確測定了月壤樣品中40多種元素的含量,而且分析出元素間存在明顯關聯規律。此研究成果對于加深人類對月球演化的認識以及我國后續對月球進行探測與資源開發和利用具有重要意義。由此可見( )①一切物質都具有的反應特性是人類意識產生的物質基礎 ②意識具有直接現實性,可以把觀念變成現實 ③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的反映 ④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材料未涉及人類意識的產生,①不符合題意;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可以把觀念變成現實,②錯誤;中核集團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團隊對嫦娥五號月球土壤樣品進行中子活化分析研究,準確測定了月壤樣品中40多種元素的含量,而且分析出元素間存在明顯關聯規律,表明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的反映,③正確;此研究成果對于加深人類對月球演化的認識以及我國后續對月球進行探測與資源開發和利用具有重要意義,說明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④正確。答案:D10.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藝創作迎來了新的春天,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也逐漸從“有沒有”發展為“好不好”。在這一背景下,廣大文藝工作者砥礪奮進,創造出大量叫好又叫座的優秀作品,其中既有如《覺醒年代》《理想照耀中國》一樣“破壁出圈”的紅色正劇,也不乏《山海情》《大江大河》等反映時代氣象、謳歌奮斗精神的影視佳作。結合材料,運用實踐與認識關系的知識,分析文藝創作“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答案:①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扎根生活才能在社會實踐中創造文化,離開社會實踐,文藝創作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②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扎根生活才能深入了解人民群眾,關注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才能適應新情況,回答新問題,才能為文藝創作提供更豐富的資源。③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文藝創作只有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從人民群眾的實踐中汲取營養,才能創造出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文化作品。④實踐是認識的目的。文藝創作只有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才能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11.(2024·廣東江門)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隨著神舟十八號乘組進入空間站,我國首次在軌水生生態研究項目——“太空養魚”開始實施,這將是我國在這個領域科研從0到1的突破。科學家為此次來到太空之家的4條斑馬魚精心設計了一個小型水生生態系統,以開展太空環境對脊椎動物生長發育、生態系統運行與物質循環的影響研究,驗證在未來的深空探索中人類建立起自給自足的生態系統的可能性。斑馬魚與人類基因組的相似度高達87%,科學家可以通過觀察斑馬魚在太空環境中的生長發育和行為,深入了解脊椎動物在微重力環境下的適應機制,為人類航天活動提供重要的參考,對于理解人類生命科學、疾病預防和治療以及藥物研發等具有重要意義。結合材料,運用“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知識,說明太空養魚實驗的重要價值。答案:①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認識的來源和發展動力,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和認識的目的。②適應了我國未來深空探索實踐活動的需要,填補了我國科研領域空白,深入了解脊椎動物在微重力環境下的適應機制,獲得對生命發展規律認識上的躍升,驗證未來人類在太空中建立起自給自足的生態系統的可能性,為促進人類生命科學的進步、疾病預防和治療以及藥物研發提供新思路。PAGE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二單元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第四課第一框人的認識從何而來練習含答案.doc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二單元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第四課第一框人的認識從何而來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