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7.2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 【鞏固訓練】-2024-2025學年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三政治與法治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7.2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 【鞏固訓練】-2024-2025學年高中政治統編版必修三政治與法治

資源簡介

第七課 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
7.2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 鞏固訓練
1.(24-25高一下·全國·課前預習)在習近平法治思想引領下,法治中國建設蹄疾步穩、有力有序,全面依法治國實踐邁出新的堅實步伐。新時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 )
①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②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③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④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詳解】①: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我國的奮斗目標,不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①不符合題意。
②③: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②③說法正確。
③: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的具體措施、表現,④不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C。
2.(24-25高一下·全國·課前預習)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原則,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
A.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全面依法治國的一項基本原則
B.堅持法治與德治相結合要求將道德統一到法律中來
C.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是指一切法律活動都應當交給全體人民來完成
D.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就是要拒絕移植和借鑒其他國家的制度和經驗
【答案】A
【詳解】A: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都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都必須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A正確。
B:全面依法治國不是要將道德統一到法律中來,而是要發揮法律和道德的不同作用,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B錯誤。
C: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必須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全面依法治國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但并不是一切法律活動都應當交由全體人民來完成,C錯誤。
D:全面依法治國要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汲取中華法律文化精華,借鑒國外法治有益經驗,D錯誤。
故本題選A。
3.(24-25高三上·天津·期末)2024年9月13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新修訂的國防教育法。國防教育法規定,國家在全體公民中開展以愛國主義為核心,以履行國防義務為目的,與國防和軍隊建設有關的理論、技能、法律、心理等方面的國防教育。對此,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
A.要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支撐作用
B.我國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C.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最高立法權,完善我國的法律體系
D.全國人大常委會作為全國人大的職能部門,履職能力不斷提高
【答案】B
【詳解】A:應是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A說法錯誤。
B:國防教育法規定,國家在全體公民中開展以愛國主義為核心,以履行國防義務為目的,與國防和軍隊建設有關的理論、技能、法律、心理等方面的國防教育,這體現了我國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B符合題意。
C:全國人大是我國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行使最高立法權,全國人大常委會不能行使最高立法權,C說法錯誤。
D:全國人大常委會是全國人大的常設機關,不是全國人大的職能部門,D說法錯誤。
故本題選B。
4.(24-25高一上·江蘇南通·期末)開展反腐敗斗爭,自覺同特權思想作堅決斗爭,以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和執著精準發力、持續發力,堅決打贏反腐敗斗爭攻堅戰持久戰。開展反腐敗斗爭( )
①表明我們黨勇于自我革命 ②是用斗爭手段解決人民內部矛盾
③堅持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說明黨在依法履行政治統治職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詳解】①③:反腐敗表明黨勇于自我革命,和特權作斗爭,也說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①③入選。
②:斗爭手段解決敵我對抗性矛盾,人民內部矛盾通過說服教育等方式,②錯誤。
④:黨不是國家機關,不履行政治統治職能,④錯誤。
故本題選B。
5.(24-25高三上·安徽·階段練習)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法律表現形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根本制度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此,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
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內在要求
②建設什么樣的法治體系,是由國家的基本國情和國際形勢決定的
③堅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④要從法治上提供制度化方案,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詳解】③④:材料強調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關系,通過對總書記的話進行分析可知,堅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也說明要從法治上提供制度化方案,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③④符合題意。
①: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①錯誤。
②:建設什么樣的法治體系是由一個國家的基本國情決定的,②錯誤。
故本題選D。
6.(24-25高三上·重慶·期中)進入新時代以來,巫溪縣因地制宜開展十件“小案小事”治理專項行動和“德法相伴,文明相隨”行政執法主題實踐活動,用“五美城鄉,文明巫溪”凝聚人心,用榜樣的力量浸潤民風,在五十四萬巫溪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找到了道德涵養與法治建設相融合的實踐密碼,走出了一條城鄉精神文明建設的新路子。這一做法( )
①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②堅持了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③體現了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
④開啟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新局面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詳解】①:我國已經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而不是這一做法才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①錯誤。
④:該選項夸大了該做法的作用,④錯誤。
②③:用“五美城鄉,文明巫溪”凝聚人心,用榜樣的力量浸潤民風,在五十四萬巫溪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找到了道德涵養與法治建設相融合的實踐密碼,說明堅持了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體現了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②③正確。
故本題選C。
7.(24-25高一上·浙江·期中)“十個明確”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最為核心關鍵的組成部分,是支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四梁八柱”。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
①明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②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五位一體
③明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
④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詳解】①:明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①正確。
②: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是五位一體、戰略布局是四個全面,②排除。
③: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是新發展理念和發展戰略的內容,不屬于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明確的內容,③排除。
④: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④正確。
故本題選C。
8.(23-24高一下·河南·期末)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首次審議了《愛國主義教育法草案》。草案規定,把愛國主義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并在每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國家和社會舉行多種形式的慶祝活動,集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這( )
①說明德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 ②說明道德是人們心中的法律
③體現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④基于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詳解】①: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①說法錯誤。
②④:國家通過立法來強調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目的是提高人們愛國情懷,這是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是基于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而“道德是人們心中的法律”強調的是道德的作用,②與題意不符,④正確。
③:國家通過立法來強調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體現了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③正確。
故本題選D。
9.(24-25高三上·江西·階段練習)2024年法律新規主要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修訂、《會計法》的修改、《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的實施,以及《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加強等,上述法律法規的修改實施意味著( )
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更加完善
②全面依法治國的目標最終得到了實現
③我國對社會公平正義的保障更為堅實
④法的政治職能逐步被社會職能所替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詳解】①③:從材料中2024年法律新規主要包括的內容,可以看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更加完善,我國對社會公平正義的保障更為堅實,①③符合題意。
②:目前全面依法治國的目標還沒有完成,②排除。
④:法在國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職能,又具有社會職能,法律的政治職能不能被社會職能替代。④排除。
故本題選A。
10.(24-25高三上·山東濟南·開學考試)2024年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70周年。從2023年3月到2024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共審議法律案34件,通過其中21件,包括制定法律6件、修改法律8件、作出有關法律問題和重大問題的決定7件。共聽取審議“一府兩院”22個報告,檢查5件法律實施情況,組織開展2次專題詢問、7項專題調研,作出2項決議。這表明全國人大常委會( )
①行使國家立法權,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②用好憲法賦予人大的監督權,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
③不斷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實現建設法治中國目標
④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推動黨的自我革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詳解】①②:從2023年3月到2024年3月,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做好立法和法律監督工作,這表明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國家立法權,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用好憲法賦予人大的監督權,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①②符合題意。
③: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全面實現建設法治中國目標”說法不妥,③錯誤。
④:材料中全國人大常委會在行使國家立法權,不涉及黨內法規體系和黨的自我革命,④不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A。
11.(24-25高二上·湖南·開學考試)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法安天下,德潤人心。前者靠法律懲戒,后者靠制度約束和文化熏陶。以德治國是基礎,依法治國是手段。由此可知( )
①既要重視法律的教化作用,又要重視道德的規范作用
②要實現法律與道德相輔相成、法治與德治相得益彰
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
④法律的懲戒作用遠遠優于制度約束和文化熏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詳解】①:既要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要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①錯誤。
②: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法安天下,德潤人心,由此可知要實現法律與道德相輔相成、法治與德治相得益彰,②正確。
③:以德治國是基礎,依法治國是手段,由此可知必須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③正確。
④:法律懲戒與制度約束和文化熏陶并沒有誰優誰劣的比較,④錯誤。
故本題選C。
12.(23-24高一下·廣東惠州·階段練習)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關系黨執政興國,關系人民幸福安康,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下列關于依法治國的表述正確的是( )
①要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
②依法治國是我國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
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是馬克思主義
④建設法治社會是全面依法治國總目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詳解】①:黨的領導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要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①符合題意。
②:法律是治國之重器,依法治國是我國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②符合題意。
③:習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③說法錯誤。
④: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④說法錯誤。
故本題選A。
13.(23-24高一下·全國·課后作業)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法治國家的制度前提是( )
A.建立科學完備的法律體系 B.國家行政機關依法行政
C.司法機關公正司法、嚴格執法 D.加強法制教育,增強法制觀念
【答案】A
【詳解】A:只有建立了科學完備的法律體系,才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所以“建立科學完備的法律體系”是法治國家的制度前提,A項正確。
BCD:三項均是法治國家的具體表現,BCD排除。
故本題選A。
14.(15-16高三上·北京朝陽·期末)中共中央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重大任務及18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涵蓋依法治國各個方面,為法治中國建設描繪出新的路線圖。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
①是實現中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②首要問題是讓部分維權意識薄弱的公民尊法、信法、守法、用法
③總目標是糾正一些黨政領導干部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
④要落實改革舉措,直面法治建設的突出問題,回應人民群眾期待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詳解】②③:依法治國的前提是有法可依,并非是讓部分維權意識薄弱的公民尊法、信法、守法、用法;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②③錯誤。
①:從依法治國的必要性角度分析,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實現中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①符合題意。
④:“要落實改革舉措,直面法治建設的突出問題,回應人民群眾期待”說明依法治國的要求,④符合題意。
故本題選B。
15.(23-24高一下·全國·課后作業)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必須堅持厲行法治,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為深化依法治國實踐,成立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加強對法治中國建設的統一領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
①必須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
②總目標是糾正黨政領導干部的違法行為
③保證人民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
④旨在促進部分維權意識薄弱的公民學法、懂法、守法、用法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A
【詳解】①③: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人民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①③符合題意。
②: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②說法錯誤。
④:任何公民都需要學法、懂法、守法、用法,④說法錯誤。
故本題選A。
二、材料分析題
16.(24-25高一下·全國·課后作業)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立善法于天下,則天下治。”《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不僅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制度成果和制度自信,也為人類法治文明的進步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編纂民法典的任務要求。全國人大常委會10次審議,多次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3次組織全國人大代表研讀討論,針對意見反映集中、爭議較大的問題專門召開座談會……對社會經濟生活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作出有針對性的新規定,成就了一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點、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
民法典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立法表達。民法典貫徹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基本原則,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人們向上向善。民法典關于生命無價、人身自由、人格尊嚴、性別平等、尊重隱私等內容,豐富了社會主義文化的內涵,有利于推動社會道德觀念的進步。民法典用一個個法條映照出中華民族的價值追求,在“民”與“法”之間彰顯為民情懷。
結合材料,運用《政治與法治》的知識,談談在新時代,我國如何“立善法”以實現“天下治”。
【答案】①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民法典是根據黨中央決策部署,在黨的領導下編纂的。②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在民法典編纂過程中全國人大常委會廣泛聽取民意,回應人民群眾的利益關切,堅持立法為民靠民。③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傳統美德融入立法,堅持了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④民法典體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征和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堅持了從中國實際出發。
【分析】背景素材:《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頒布過程
考點考查:全民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
能力考查: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
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
【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題為措施類主觀題,要求談談在新時代,我國如何“立善法”以實現“天下治”。需要運用全面依法治國的原則知識,從國家的角度來分析其方法。
第二步:審材料,通過標點符號、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編纂民法典的任務要求→可聯系全面依法治國的原則,說明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有效信息②:全國人大常委會10次審議,多次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3次組織全國人大代表研讀討論,針對意見反映集中、爭議較大的問題專門召開座談會→可聯系全面依法治國的原則,說明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
有效信息③:民法典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立法表達→可聯系全面依法治國的原則,說明要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
有效信息④:對社會經濟生活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作出有針對性的新規定,成就了一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點、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可聯系全面依法治國的原則,說明要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時政信息等相結合。
17.(24-25高一下·全國·課后作業)活動1:從建立憲法宣誓制度,設立國家憲法日,到國歌法、國旗法、國徽法構成落實憲法規定的國家象征與標志的重要制度;從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首部民法典,到審議通過監察法、國家安全法、外商投資法等重要基礎性法律……黨的十八大以來,截至2022年9月,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新制定法律70件,修改法律238件,通過有關法律問題和重大問題的決定99件,作出法律解釋9件。迄今現行有效法律共293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日臻完善。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無不以法治為依憑、用法治作保障、由法治來貫徹。
結合材料,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則的角度,說明我國是如何建設法治中國的。
【答案】①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保證法治中國建設的正確方向。
②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科學民主立法,使法律體現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與德治相得益彰。
④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須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切實保證憲法法律有效實施。
⑤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同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相適應,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進法治理論創新。
【分析】背景素材:建設法治中國
考點考查: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則的有關知識
能力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述事物
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
【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題要求說明我國是如何建設法治中國的。屬于體現說明類主觀題,需要從材料中提取有效關鍵信息,并調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則的有關知識來分析說明設問。
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
關鍵詞①: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設。→可從黨的領導角度說明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保證法治中國建設的正確方向。
關鍵詞②: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新制定和修改法律。→可從人民的角度說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科學民主立法。
關鍵詞③: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需要用法治作保障、由法治來貫徹。→可從法和德的關系角度說明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關鍵詞④:治黨治國治軍,無不以法治為依憑。→可聯系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關鍵詞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設根據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完善。→可聯系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信息等相結合。
(
1
)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第七課 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
7.2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 鞏固訓練
1.(24-25高一下·全國·課前預習)在習近平法治思想引領下,法治中國建設蹄疾步穩、有力有序,全面依法治國實踐邁出新的堅實步伐。新時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 )
①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②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
③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④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4-25高一下·全國·課前預習)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原則,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
A.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全面依法治國的一項基本原則
B.堅持法治與德治相結合要求將道德統一到法律中來
C.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是指一切法律活動都應當交給全體人民來完成
D.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就是要拒絕移植和借鑒其他國家的制度和經驗
3.(24-25高三上·天津·期末)2024年9月13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新修訂的國防教育法。國防教育法規定,國家在全體公民中開展以愛國主義為核心,以履行國防義務為目的,與國防和軍隊建設有關的理論、技能、法律、心理等方面的國防教育。對此,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
A.要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支撐作用
B.我國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C.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最高立法權,完善我國的法律體系
D.全國人大常委會作為全國人大的職能部門,履職能力不斷提高
4.(24-25高一上·江蘇南通·期末)開展反腐敗斗爭,自覺同特權思想作堅決斗爭,以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和執著精準發力、持續發力,堅決打贏反腐敗斗爭攻堅戰持久戰。開展反腐敗斗爭( )
①表明我們黨勇于自我革命 ②是用斗爭手段解決人民內部矛盾
③堅持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說明黨在依法履行政治統治職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4-25高三上·安徽·階段練習)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法律表現形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根本制度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此,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
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內在要求
②建設什么樣的法治體系,是由國家的基本國情和國際形勢決定的
③堅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④要從法治上提供制度化方案,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4-25高三上·重慶·期中)進入新時代以來,巫溪縣因地制宜開展十件“小案小事”治理專項行動和“德法相伴,文明相隨”行政執法主題實踐活動,用“五美城鄉,文明巫溪”凝聚人心,用榜樣的力量浸潤民風,在五十四萬巫溪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找到了道德涵養與法治建設相融合的實踐密碼,走出了一條城鄉精神文明建設的新路子。這一做法( )
①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②堅持了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③體現了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
④開啟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新局面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24-25高一上·浙江·期中)“十個明確”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最為核心關鍵的組成部分,是支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四梁八柱”。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
①明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②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五位一體
③明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
④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23-24高一下·河南·期末)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首次審議了《愛國主義教育法草案》。草案規定,把愛國主義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并在每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國家和社會舉行多種形式的慶祝活動,集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這( )
①說明德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 ②說明道德是人們心中的法律
③體現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④基于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4-25高三上·江西·階段練習)2024年法律新規主要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的修訂、《會計法》的修改、《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的實施,以及《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加強等,上述法律法規的修改實施意味著( )
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更加完善
②全面依法治國的目標最終得到了實現
③我國對社會公平正義的保障更為堅實
④法的政治職能逐步被社會職能所替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24-25高三上·山東濟南·開學考試)2024年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70周年。從2023年3月到2024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共審議法律案34件,通過其中21件,包括制定法律6件、修改法律8件、作出有關法律問題和重大問題的決定7件。共聽取審議“一府兩院”22個報告,檢查5件法律實施情況,組織開展2次專題詢問、7項專題調研,作出2項決議。這表明全國人大常委會( )
①行使國家立法權,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②用好憲法賦予人大的監督權,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
③不斷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實現建設法治中國目標
④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推動黨的自我革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24-25高二上·湖南·開學考試)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法安天下,德潤人心。前者靠法律懲戒,后者靠制度約束和文化熏陶。以德治國是基礎,依法治國是手段。由此可知( )
①既要重視法律的教化作用,又要重視道德的規范作用
②要實現法律與道德相輔相成、法治與德治相得益彰
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
④法律的懲戒作用遠遠優于制度約束和文化熏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23-24高一下·廣東惠州·階段練習)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關系黨執政興國,關系人民幸福安康,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下列關于依法治國的表述正確的是( )
①要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
②依法治國是我國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
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是馬克思主義
④建設法治社會是全面依法治國總目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23-24高一下·全國·課后作業)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法治國家的制度前提是( )
A.建立科學完備的法律體系 B.國家行政機關依法行政
C.司法機關公正司法、嚴格執法 D.加強法制教育,增強法制觀念
14.(15-16高三上·北京朝陽·期末)中共中央提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重大任務及18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涵蓋依法治國各個方面,為法治中國建設描繪出新的路線圖。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
①是實現中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②首要問題是讓部分維權意識薄弱的公民尊法、信法、守法、用法
③總目標是糾正一些黨政領導干部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
④要落實改革舉措,直面法治建設的突出問題,回應人民群眾期待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5.(23-24高一下·全國·課后作業)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必須堅持厲行法治,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為深化依法治國實踐,成立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加強對法治中國建設的統一領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
①必須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
②總目標是糾正黨政領導干部的違法行為
③保證人民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
④旨在促進部分維權意識薄弱的公民學法、懂法、守法、用法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二、材料分析題
16.(24-25高一下·全國·課后作業)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立善法于天下,則天下治。”《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不僅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制度成果和制度自信,也為人類法治文明的進步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了編纂民法典的任務要求。全國人大常委會10次審議,多次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3次組織全國人大代表研讀討論,針對意見反映集中、爭議較大的問題專門召開座談會……對社會經濟生活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作出有針對性的新規定,成就了一部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點、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
民法典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立法表達。民法典貫徹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基本原則,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人們向上向善。民法典關于生命無價、人身自由、人格尊嚴、性別平等、尊重隱私等內容,豐富了社會主義文化的內涵,有利于推動社會道德觀念的進步。民法典用一個個法條映照出中華民族的價值追求,在“民”與“法”之間彰顯為民情懷。
結合材料,運用《政治與法治》的知識,談談在新時代,我國如何“立善法”以實現“天下治”。
17.(24-25高一下·全國·課后作業)活動1:從建立憲法宣誓制度,設立國家憲法日,到國歌法、國旗法、國徽法構成落實憲法規定的國家象征與標志的重要制度;從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首部民法典,到審議通過監察法、國家安全法、外商投資法等重要基礎性法律……黨的十八大以來,截至2022年9月,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新制定法律70件,修改法律238件,通過有關法律問題和重大問題的決定99件,作出法律解釋9件。迄今現行有效法律共293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日臻完善。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無不以法治為依憑、用法治作保障、由法治來貫徹。
結合材料,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則的角度,說明我國是如何建設法治中國的。
(
1
)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岢岚县| 吉木萨尔县| 吉安市| 苍山县| 乐业县| 辰溪县| 衢州市| 锡林郭勒盟| 侯马市| 陆河县| 衡阳市| 托里县| 平阳县| 綦江县| 曲沃县| 台前县| 金阳县| 鸡西市| 东丰县| 临城县| 五大连池市| 宜宾县| 通许县| 扎鲁特旗| 饶河县| 滦南县| 古蔺县| 嵊泗县| 页游| 隆德县| 内江市| 本溪市| 融水| 福清市| 通海县| 察雅县| 吉木乃县| 彰化市| 江达县| 双峰县| 珲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