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61張PPT)金言巧勸 篤志力學孫權勸學《資治通鑒》學 習 目 標在把握課文中的文言實詞的基礎 上,理解文中語 氣詞和稱謂語的 含 義 。分析人物對話,把握人物的性格 特點;領會文章 的裁剪技巧和帶 給讀者的啟示。學習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等方法,理 解文章大意。030102歷央的星空,因為有眾多杰出的人物而更加光輝燦爛,學校 擬開展《資治通鑒》杰出人物故 事分享會,我班準備以《孫權勸 學》為藍木叁與故事分享活動, 請你完成相應任務,為出彩故事 分享會做準備。任務二 疏通文意 ·講講勸學故事任務三 鏈接資料 ·認識文中人物任務一 觀看視頻 ·說說課文出處任務四 精讀對話 · 賞析人物形象比讀原著 ·體悟裁剪技巧以古為鑒 ·獲得閱讀啟示任 務 群任務五任務六任務一:觀看視頻 ·說說課文出處1 陽 乃 毒1 言乎肅遂拜蒙母結友任務一:觀看視頻 ·說說課文出處>本文節選自《資治通鑒》,請觀看視頻,完成有關文學常識填空。資治通鑒部書讀透干年十 月 丁 商 腑 日 有 食 白前鼉列侯之同或雕列 虞 之 國 干巷 事 十大宗孝吝帝中面盛壹大六祀任務一:觀看視頻 ·說說課文出處《資治通鑒》,北宋 司馬光 主持編纂的一部 編年體 通 史。記 載了從戰 國 到 五代 共1362年間的史事,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 系為主,兼及經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宋神宗以其“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 ”,將其命名為《資治通鑒》。編年體是我國傳統史書的一種體裁,以年 代 為線索編排有關歷 史事件的史書體例。司馬光(1019-1086),字君 實,謚號文正,陜州夏縣(今屬山西)人, 北宋 政治_ 家、 史學_家,主張“祖宗之法不可變”,竭力反對王安石 變法。主持編纂了《資治通鑒》,有《司馬文正公集》傳世。別1 陽 乃 毒1 言任務二:疏通文意 ·講講勸學故事乎肅遂拜蒙母結友任務二:疏通文意 · 講講勸學故事>聽讀課文,然后自由讀一讀,讀準字音和停頓,初步理解課文大意。孫權勸學《資治通鑒》初,權/謂呂蒙曰:“卿 (qīng) /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 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wéi) 博士邪 (yé)! 但 當/涉 (shè) 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 (shú)/ 若/孤 孤/常讀 書,自以為/ 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 大驚曰: “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 下 阿 蒙 ! ” 蒙 曰 : “士別三日,即更 (gèng )/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suì) 拜蒙母,結友/而別。溫馨提示:文言語句的翻譯常用的方法:① 留 —-國號、年號、地名、人名等可以保 留,直接使用;② 替 —-用現代漢語雙音節詞替換古代漢語 單音節詞;③ 調 —-調整語序,使其符合現代漢語的表 達習慣;④ 補-— 補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⑤ 刪 —-刪去無實在意義的詞,不譯。溫馨提示:復述需尊重原文,但可以進行適當想象、聯想,添加有助于 表現人物特點的內容;需關注 每個人物身上發生的主要事件, 但不必逐字逐句翻譯。>請同學們同桌結成 一 組,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然后用自己的話給對方復述這個故事。任務二:疏通文意 · 講講勸學故事初,權謂呂蒙曰: “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當初,孫權對呂蒙說: “你現在當權管事了,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多來推辭。副詞。“怎么,難道” 研究儒家經典 只,只是 粗略地閱讀 歷史權曰: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古時王侯的自稱 專管經學傳授的學官 通“耶”, “嗎” “罷了”,表限止語氣孫權說: “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嗎 只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孫權勸學 鼓勵,勸勉古代君對臣的愛稱 當道,當權 掌管政事任務二:疏通文意 ·講講勸學故事從 前 , 當初對……說推托事務任務二:疏通文意 ·講講勸學故事誰比得 “所字結構”。收獲(名詞) 于 是 , 從 就 事卿言多務,孰若孤 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學。你說事務繁多,誰比得上我(事務多) 我經常讀書,自己認為很有收獲。”呂 蒙于是開始學習。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到了魯肅經過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討論評議,十分驚奇地說: “以你現在的才干、謀略來看,你不再是原來那個吳地的阿蒙了! ”泛指吳地 呂蒙的小名才干和謀略討論評議到,等到不再是經過任務二:疏通文意 ·講講勸學故事有抱負的人 泛指多日 拭目相看 對朋友輩的敬稱 知曉事情 語氣詞,相當 于“呢”蒙曰: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呂蒙說: “和有抱負的人分開一段時間后,就要另外拭目相看,長兄怎么知曉事情這么晚呢!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魯肅于是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成朋友,然后分別了。連詞,表順承任務二:疏通文意 · 講講勸學故事復 述 示 例 :當初,孫權語重心長地對呂蒙說:“愛卿,你如今大權在握執掌軍中大事,不可以不學習啊!”呂蒙以軍中事務繁多來推辭孫權 懇切地說:“我并不是要你熟讀經史子集,成為學富五車的博士。你只 需要粗略地閱讀一些兵書,了解一些歷史就可以了。你說自己忙,難道 比得上我嗎 我都經常抽時間讀書,是因為我覺得讀書收益很大。”呂 蒙聽聞,不好意思再推脫,于是開始潛心學習。過了一段時間,魯肅經過 尋陽,與呂蒙討論軍國大事,震驚于他在才干和謀略方面的進步。呂蒙 自得地說:“常言道,土別三日,當刮目相看。我的兄長知道這個事情未 免也太晚了吧!”魯肅恭敬地叩拜了呂蒙的母親,還和自己原來不怎么 瞧得起的呂蒙結成了朋友。括文章主要內容。 權謂呂蒙曰: “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 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 孤常讀書,自 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 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 遂拜蒙母,結友而別。孫權勸學(詳)呂蒙就學(略)魯肅贊學(詳)主要內容 :呂蒙在孫權的勸說下“就學”,其才略長進令魯肅刮目相看并 與之結友。任務二:疏通文意 · 講講勸學故事> 請 同 學們根據對文意的理解,把文章分成三個部分,并用一句話概別1 陽 乃 毒1 言任務三:鏈接資料 ·認識文中人物乎肅遂拜蒙母結友孫權(182 — 252),字仲謀,吳郡富春 (今浙江富陽)三國時吳國的創建者。有雄才,善用兵,親賢士。對手曹操曾贊孫權“生子當如孫仲謀”。文中對話時28歲。魯 肅 ( 1 7 2 — 2 1 7 ) ,字子敬,臨淮東城(今安徽定遠)人, 東漢末孫權部將。能 文能武,“東吳第一謀 士”,周瑜贊為“忠 烈,臨事不茍”。文中對話時38歲。呂蒙(178 — 219),字子明,汝南富陂 (bēi)(今安徽阜南東南)人, 東漢末孫權部將。16歲 入軍營,以膽氣著稱,戰 功卓著,但頗為輕狂。 魯肅卒后,呂蒙代督其軍。文中對話時32歲。文中主要涉及的三個人物,孫權、呂蒙、魯肅,都是三國時期的風云人物,請同學們結合課下注釋說一說對這三個人物的了解。任務三:鏈接資料 ·認識文中人物資料鏈接:故事發生的背景● 公元208年,孫權、劉備聯軍在赤壁大破曹操大軍,奠定了三國鼎立 的雛形 。● 公元210年,周瑜去世,去世前寫了一封信給孫權。 一是分析了東吳 面臨的嚴峻形勢-“曹公在北,疆場未靜;劉備寄寓,有似養虎;天下 之事,未知始終”;二是推薦接班人魯肅。● 公元210年,孫權勸呂蒙學習。任務三:鏈接資料 · 認識文中人物別1 陽 乃 毒1 言任務四:精讀對話 · 賞析人物形象乎肅遂拜蒙母結友任務四:精讀對話 · 賞析人物形象>本文主要運用人物對話來塑造人物形象。請同學們畫出孫權“勸學”的語句,看孫權是怎樣勸服呂蒙的。欣賞其高超的勸說藝術。① 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首先,他明確了學的必要性。“不可不學”,用雙重否定表現出孫權認為呂蒙的不學已經嚴重影響到他當權掌事。學,勢在必行。這既是從君主的身份 出發,對臣子提出的嚴格要求,也是為著呂蒙提高自身修養打算。追問:聯系孫權的身份和說話的背景,你認為這處感嘆號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 不可不學,是雙重否定,表現出孫權認為呂蒙的不學已經嚴重影響到他當權掌事。學,已經是勢在必行。因此,這句話末尾的感嘆號,應該讀出果斷、 嚴肅的語氣。任務四:精讀對話 · 賞析人物形象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其次,他指出了學的可能性。在聽到呂蒙看似有理,而且態度堅決的推辭后,孫權一方面用強烈的反問“豈欲卿治經為博士”表達自己的 要求不可改變,來阻絕呂蒙的退路。> 追 問 :這句話中的"豈"表反問,句末的感嘆號可以改成問號嗎 不能改為問號。句末用感嘆號是對強烈反問語氣的強化。面對呂蒙以公務繁忙推脫,孫權既用降低學習標準打消他的顧慮,又用強烈的反 問語氣表達自己要求的不可改變。任務四:精讀對話 · 賞析人物形象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 再次,他又站在呂蒙作為武將的角度思考,用“但當涉獵,見往事 耳”一句降低了學習要求,并言辭懇切地指出學的方法及目的。> 追 問 :本句末尾的“耳”字包含著怎樣的意味 請結合文章談談你的理解。“耳”強調“除此之外,再無其他”,具體指我對你的學習的要求,除了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之外,再沒有其他。一個“耳”字,消除了呂蒙 的顧慮,舒緩了早前對話中的矛盾,體現出孫權作為統治者有著寬廣的心 胸、靈活的應變技能和高超的勸說技巧。任務四:精讀對話 · 賞析人物形象卿言多務,孰若孤 —— 接著,面對呂蒙的托詞“多務”,他用“孰若孤 ”這一反問句,指出呂蒙的理由并不成立。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最后,他現身說法,以自己政務繁忙尚且經常讀書,來使呂蒙相信學習時間是可以得到保證的,同時強調讀書讓自己大有所益,讓呂蒙看到 學的效果。任務四:精讀對話 · 賞析人物形象>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孫權是一個怎樣的人 (1)勸說技巧高超。 孫權的一番話邏輯嚴密,令人無可辯駁。同時, 他能充分考慮聽話者的感受,讓其心悅誠服。(2) 目光遠大,心胸寬廣。孫權勸說呂蒙學習,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 是國家發展的需要。當時三國鼎立局面初成,東形勢不穩,國家急需一批 能文能武的將領。二是呂蒙更好履職的需要。呂蒙長于帶兵打仗,但遜 于文治,而目前又“當涂掌事”,為使其更好履行職務, “不可不學”。 這些體現出孫權作為統治者的遠見卓識。同時,當呂蒙以“軍中多務” 推辭時,孫權并未惱怒,而是耐心勸導,體現出他的寬廣胸懷。任務四:精讀對話 · 賞析人物形象> 孫權勸學的效果如何 課文是怎樣表現呂蒙學識進步的 請圈畫具體語句分析。① (魯肅)大驚曰: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 用魯肅的神態及高度評價(語言)側面表現呂蒙學識進步。 “大驚” 神態描寫,非常吃驚, “非復吳下阿蒙!”,語言描寫,情不自 禁的贊嘆。能令魯肅這樣一位具有文韜武略的資深將領肯定學習上取得 的巨大進步,呂蒙的就學不可謂不成功。任務四:精讀對話 · 賞析人物形象追 問 :聯系上下文,揣摩分析這句話中“卿”和句末感嘆號 包含的意味。① (魯肅)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此處的“卿”是朋友間的愛稱,表示魯肅因呂蒙的巨大進步而將他引為朋友。句末感嘆號與魯肅說話時的神態“大驚” 高度吻合,表現出魯肅對呂蒙在才干和謀略方面的巨大進步的 驚訝和贊嘆,從側面反映出呂蒙就學的明顯效果。朗讀時,應該 讀出魯肅的這種驚嘆之情。任務四:精讀對話 · 賞析人物形象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用魯肅結友的舉動側面表現呂蒙學識進步。 呂蒙當時官居“偏將軍”,屬于中下級軍官,而魯肅是東吳的最高軍事長官。 魯肅主動結友,是因為被呂蒙的才略折服。而拜見長輩是古代 世交子弟才有的禮節,可見魯肅真心把呂蒙當兄弟。這些都能 從側面來表現呂蒙學識長進驚人。任務四:精讀對話 · 賞析人物形象③ 蒙曰: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用呂蒙和魯肅“論議”的非凡的談吐直接表現呂蒙學識進步。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足足的書卷氣,學習的效果。 “ 大兄”,對朋友輩的敬稱,很有禮貌, “大兄何見事之晚 乎! ”,在為自己的進步深感自豪的同時,又有調侃的口吻,并非針鋒相對的辯解,說明呂蒙很會聊天,學習的效果。任務四:精讀對話 · 賞析人物形象>有同學說,文言文語句末尾的語氣詞并沒有實在的含義,為了表達的精練,可以將之刪除。結合本句句末的"乎"字,談談你對這一說法的看法。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文言文句末的語氣詞承擔著極其重要的表達語氣的作用,不可缺少。從“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可以看出,面對當時名將魯肅的稱贊, 呂蒙頗為自得,欣然接受。“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則強化了呂蒙學有所 成的自豪感。同時,也有一點調侃口吻,并非針鋒相對的爭辯,表現了二 人良好的兄弟情誼。這里的“乎”字與前面的疑問詞“何”連用,強化 了呂蒙說話時的情味。任務四:精讀對話 · 賞析人物形象>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呂蒙又是一個怎樣的人 勇于接受意見,勤奮好學。 呂蒙推辭的理由“軍中多務”不無道理,但在孫權一番言辭懇切的勸說之后,“乃始就學”。并且,短期內學有所成。呂蒙就學帶來的巨大變化, 一是可以從魯肅的神態及高度評價中看出,如魯肅“大驚”,并稱贊呂蒙的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能令魯肅這樣一位具有文韜武略的資深將領肯定學習上取得的巨大進步,呂蒙就學 不可謂不成功。二是從呂蒙的答語可以看出,他用調侃,親昵的語氣表示 ,希望魯肅不要用老眼光評判自己,也表現出他對自己學習所取得的成 就頗為自得。任務四:精讀對話 · 賞析人物形象>在文中魯肅著墨不多,為什么也能給你留下深刻印象 胸懷寬廣,愛惜人才。魯肅是東吳大將,文武雙全。從“非復吳下阿蒙”一句可以看出,魯肅早前對呂蒙這一介武夫不無 輕視之意。但這次“論議”中,呂蒙非凡的談吐改變了他的看 法,他除了大為驚嘆之外,更以拜望呂蒙母親、與呂蒙結友等行 動表示自己對呂蒙的看重。別1 陽 乃 毒1 言任務五:比讀原著 ·體悟裁剪技巧乎肅遂拜蒙母結友>本文是根據《三國志 · 吳志 · 呂蒙傳》以及裴松之注引《江表傳》改寫面成的。在改寫過程中作者進行了巧妙的剪裁,僅選取呂蒙中年勤 學一事成文,是想借這個故事表達什么呢 比讀提示:1.對比閱讀本文和《三國志 · 吳志 · 呂蒙傳》《江表傳》片段,重點 關注作者在材料方面作了哪些處理,如增刪內容、組合嫁接、調換順 序、安排詳略等,思考作者這樣處理的妙處。2.孫權勸學一事,到“蒙乃始就學”就已經結束了。作者寫文章后半 部分內容的用意是什么 任務五:比讀原著 · 體悟裁剪技巧任務五:比讀原著 ·體悟裁剪技巧(一)裴松之注引《江表傳》初,權謂蒙及蔣欽曰:“卿今并當涂掌事,宜學問以自開益。”蒙曰:“在 軍中常苦多務,恐不容復讀書。”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但當令涉 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 孤少時歷《詩》《書》《禮記》《左傳》 《國語》,惟不讀《易》。至統事以來,省三史、諸家兵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譯文:起初,孫權對呂蒙和蔣欽說:“你們現在都身居要職,掌管事務,應該 通過學習來開闊自己的眼界,增益自己的智慧。”呂蒙回答說: “在軍中,我常常 苦于事務繁多,恐怕沒有時間再讀書了。”孫權說:“我難道是想讓你們去鉆研經 書成為學識淵博的學者嗎 只是希望你們能廣泛涉獵,了解歷史罷了!你說事務多, 哪里比得上我呢 我年少時就讀過《詩經》、 《尚書》、 《禮記》、 《左傳》、 《國語》,只是沒有讀過《周易》。自從掌管國事以來,又研讀了《史記》、《漢書》、《東觀漢記》以及各家兵法,我覺得這對我大有裨益。任務五:比讀原著 · 體悟裁剪技巧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學必得之,寧當不為乎 宜急讀《孫子》《六韜》《左傳》《國語》及三史。孔子言:‘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孟德亦自謂老而好學,卿何獨不自勉易 (xù) 邪!”蒙始就學,篤志不倦,其所覽見,舊儒不勝。譯文:像你們二人,天資聰穎,悟性又好,學習起來必定有所收獲,怎能不勉勵自己去做呢!你們應該趕緊去讀《孫子兵法》、《六韜》、《左傳》、《國語》以及三史(即《史記》、《漢書》、《東觀漢記》)。孔子曾說: ‘整天不吃飯,整夜不睡覺地去思考,這樣做是沒有什么益處的,還不如去學習。’光武帝在行軍 打仗的緊張時期,手也不離開書本。曹操也自稱是‘老而好學’的人。你們為什么 偏偏不能自我勉勵,奮發上進呢 ”呂蒙于是開始努力學習,專心致志,勤奮不懈。 他所讀過的書籍,連那些老儒生也自愧不如。任務五:比讀原著 ·體悟裁剪技巧 (二)陳壽《三國志 · 吳志 · 呂蒙傳》 魯肅代周瑜,當之陸口,過蒙屯下。肅意尚輕蒙,或說肅曰:“呂將軍功名日顯, 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顧之。”遂往詣蒙。酒酣,蒙問肅曰:“君受重任,與關羽為鄰, 將何計略,以備不虞 ”肅造次應曰:“臨時施宜。”蒙曰:“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 羽實虎熊也,計安可不豫定 ”因為肅劃五策。肅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呂子明, 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結友而別。譯文:魯肅取代周瑜(為水軍都督),當陸口駐屯,到達呂蒙所在的屯下。魯肅(當時)對呂 蒙還比較輕視。有人對魯肅說:“呂將軍的功名一天比一天顯著,不可以用舊眼光來看待,您應當 去拜訪他。”(魯肅)就去拜訪呂蒙。酒過三巡,呂蒙問魯肅:“您受到重任,與蜀漢的關羽作為 鄰 居 ,您將用什么辦法來防止不測的發生 ”魯肅輕率地回答:“事已至此怎么合適就怎么辦吧。” 呂蒙說:“現在長江東西雙方(指西蜀和東吳)雖然看上去很和睦,像一家人一樣,而關羽實際上 是像熊虎一樣有野心的人,怎么能不事先預訂好應急方案呢 ”呂蒙于是為魯肅籌劃了五個應急方 案,魯肅就站起來離開自己的坐席,靠近呂蒙拍著呂蒙的背說:“呂子明啊,我不知道您的才干, 謀略竟然已經達到了這樣的高度。”魯肅就拜望了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交為摯友后分別。任務五:比讀原著 ·體悟裁剪技巧本文與裴松之注引《江表傳》(節選)相比,作者省略了孫權的另一位勸說對象蔣欽、孫權自己的讀書內容、建議閱讀的內容、孔子名言、帝王將相善讀的故事、呂蒙的學習態度和效果以及與魯肅論議的經過 等內容。同時,組合接了《三國志 · 吳志 · 呂蒙傳》中的片段,并去其 冗余,只保留了主要情節。作者這樣進行改編,既是為了凸顯孫權作為統治者所具備的高超的 勸說技巧及深遠的謀略,同時也是想通過呂蒙就學頗有進益凸顯讀書學 習的重要性。孫權對呂蒙的評價由“有膽而已”變為“學問開益,籌略 奇至,可以次于公瑾”。并且,能文能武的資深名將魯肅對呂蒙也驚嘆 不已。這當中勤學的作用不可謂不大。這樣剪裁,使故事情節更加緊湊, 主人公形象更為飽滿,故事主題更加鮮明。宋神宗認為,《資治通鑒》 一書“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意思是可以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戒來加強統治。作者根 據為統治者治理國家提供借鑒這一寫作目的,對材料進行了巧 妙的取舍安排,可謂匠心獨運。課堂小結任務五:比讀原著 ·體悟裁剪技巧任務六:以古為鑒 ·獲得閱讀啟示1 陽 乃 毒1 言乎肅遂拜蒙母結友任務六:以古為鑒 ·獲得閱讀啟示>讀史,可以知古,亦可鑒今。讀了《孫權勸學》,你獲得了哪些啟示呢 請選擇你感觸最深的一點與大家交流。從孫權身上獲得的啟示:①作為團隊領導者要著眼長遠,盡早培養后備力量;②給人提建議、指方向時要充分尊重對方,要有換位思考意識, 站在對方角度考慮,才能說服對方;③為人要有肚量;處事要知變通。任務六:以古為鑒 ·獲得閱讀啟示從呂蒙身上獲得的啟示:①學習,能使人變得越來越完美;②要善于聽取別人正確合理的建議;③只要肯學習,任何時候都是不晚的。從魯肅身上獲得的啟示:①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②要善于發現別人的進步,及時肯定別人。③要尊重人才。請完成本課《分層作業》布置作業附:板書設計4孫權勸學就學呂蒙( 肯 學 )啟示:學必有所獲, 讀書有益于人的發展 與完善勸學孫權( 善 勸 )吳下阿蒙贊學魯肅( 愛 才 )刮目相待孤 博士古義:古時王侯的自稱;今義:單獨,孤單。古義: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今義:學位的最高一級。附:知識盤點一、古今異義1.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古義:另,另外;今義:程度副詞,更加。古義:了解;今義:看見,看到。2.但當涉獵,見往事耳3.即更刮目相待更見與蒙論議,大 驚曰 (副詞,表程度高或范圍廣,十分)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敬辭,用“大”作前綴,表示尊稱對方)(動詞,掌管,擔當)(動詞,應當,應該)附:知識盤點二、一詞多義卿今當涂掌事但當涉獵當 大(介詞,用)(與“為”連用認為)(了解)見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知曉)蒙辭以軍中多務自以 為大有所益見往事耳附:知識盤點以附:知識盤點三、文言句式省略句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 “結友”前省略“與蒙”。)(卿言多務,孰若孤(多務) )(狀語后置,正常語序應為“蒙以軍中多務辭”。)卿言多務,孰若孤 倒裝句蒙辭以軍中多務。附:知識盤點四、重點實詞(1)卿今當涂掌事(2)蒙辭以軍中多務(3)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4)但當涉獵(5)見往事(6)自以為大有所益當 涂 : 當道,當權辭: 推托務: 事務治: 研究博士: 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但: 只,只是涉 獵 : 粗略地閱讀往 事 : 指歷史益[F]: 益處,好處(7)及魯肅過尋陽 及: 過:到,等到經過(8)卿今者才略 今者: 才略:如今,現在才干和謀略(9)非復吳下阿蒙 非 復 :不再是(10)即更刮目相待 更: 刮:另,另外擦拭附:知識盤點介詞,用與“為”連用,譯為“認為”動詞,擔任動詞,以為,認為副詞,于是,就連詞,和,跟,同疑問代詞,怎么連詞,表順承(1)以 (2)為①蒙辭以軍中多務[ ②自以為大有所益①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② 自以為大有所益(3)蒙乃始就學(4)與蒙論議(5)大兄何見事之晚乎(6)結友而別附:知識盤點五、重點虛詞附:知識盤點六、句子翻譯1.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你現在當權管事了,不可不學習!2.蒙辭以軍中多務。呂蒙用軍中事務多來推托。3.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我難道想要你研究經書當博士嗎 只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4.卿言多務,孰若孤 你說事務多,比起我來怎么樣 5.蒙乃始就學。呂蒙于是開始學習。6.及魯肅過尋陽。等到魯肅經過尋陽。7.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以你現在的才干、謀略來看,你不再是原來那個吳下阿蒙了!8.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士別三日,就要另外拭目相看,長兄知道這件事怎么這么晚呢 !9.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魯肅于是叩拜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然后分別了。附:知識盤點七、文化常識1、《資治通鑒》,北宋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 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司馬光,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2、五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3、卿(qīng): 古代君對臣的愛稱。朋友、夫婦間也以“卿”為愛稱。4、孤:古時王侯的自稱。5、大兄:對朋友輩的敬稱。吳下阿蒙吳下:長江下游江東一帶,泛指吳地;阿 蒙:即呂蒙;吳下阿蒙:原指三國時吳國名將呂蒙, 泛指缺少學識才干的人,后比喻人學識尚 淺。多用于他人有了轉變,學識大進,地 位由低攀高,從貧窮到富有。附:知識盤點八、成語“吳下阿蒙”和"刮目相待”刮目相待刮 :擦拭 。刮目相待:擦亮眼睛,用新的 眼光看待, 也作“刮目相看”。指 別人有了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來 看待。附:課后思考 ·探究 ·積累一、朗讀課文,理解大意。說說孫權為什么要勸呂蒙學習,又是怎樣說服呂蒙的。孫權認為學習對執掌軍權的呂蒙來說,尤為重要。孫權勸說呂蒙,首先向呂蒙指出學習的必要性, “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當呂 蒙“以軍中多務”相推托時,孫權指出學習的目的和方法,而且現身 說法,以“卿言多務,孰若孤 ”回應了呂蒙的推托,并用自己的體 會強調學習的作用。最終,呂蒙無可推托, “乃始就學”。附:課后思考 · 探究 · 積累二、課文是怎樣表現呂蒙學識進步的 呂蒙的變化對你有什么啟示 課文主要是通過寫魯肅與呂蒙對話和“結友”,側面表現呂蒙學識進步的。魯肅與呂蒙論議,驚嘆呂蒙今昔的變化——“卿今者才略, 非復吳下阿蒙”。呂蒙以當之無愧的坦然態度,表明自己確實學識進 步很快、很大。魯肅為之折服,與其“結友”。啟示示例(言之有理即可):①讀書對人大有好處(開卷有益)。②一個人只要端正學習態度,肯努力,就一定能取得成功。③要虛心聽取別人的好建議。三、朗讀下列句子,體會加點詞所表示的語氣。1.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2.但當涉獵,見往事耳。3.大兄何見事之晚乎!1.邪:表示反問語氣,可譯為“嗎”。2.耳:表示限止語氣,可譯為“罷了”。3.乎:表示反問語氣,可譯為“呢”。附:課后思考 ·探究 ·積累四 、文言文中的稱謂語非常豐富,有自稱,有對他人的愛稱、敬稱等。 說說下列句中加點的稱謂語分別屬于哪種情況。課外再搜集一些。1.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2.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3.大兄何見事之晚乎!1.卿:古代君對臣的愛稱。朋友、夫婦間也以“卿”為愛稱。2.孤:古時王侯的自稱。3.大兄:對朋友輩的敬稱。補 充 :自稱:愚、臣、仆、孤、寡人、下官、小生、晚生、不才、老朽 ……他稱:圣上、大王、令尊、賢侄、尊上、仁兄、愛卿、泰山 ……附:課后思考 ·探究 ·積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