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陸游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1、反復誦讀詩歌,感受詩人復雜的情感。2、鑒賞詩歌的表現手法,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學習目標陸游不僅是南宋一代詩壇領袖,而且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中國偉大的愛國詩人,為南宋四大詩人(陸游、楊萬里、范成大、尤袤)之一。 其《示兒》被譽為“史上最狂絕筆”。其詩的突出特點是“多豪麗語,言征伐恢復事”。其中許多詩篇抒寫了抗金殺敵的豪情和對敵人、賣國賊的仇恨,風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壯,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激情。作者簡介陸游的這首《臨安春雨初霽》寫于淳熙十三年(1186),此時他已六十二歲,在家鄉山陰(今浙江紹興)賦閑了五年。詩人少年時的意氣風發與壯年時的裘馬輕狂,都隨著歲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雖然他光復中原的壯志未衰,但對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軟弱與黑暗,是日益見得明白了。這一年春天,陸游又被起用為嚴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臨安(今浙江杭州)去覲見皇帝,住在西湖邊上的客棧里聽候召見,在百無聊賴中,寫下了這首廣泛傳誦的名作。裘馬輕狂:指生活富裕,放蕩不羈。寫作背景陸游,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出生于1125年(靖康之難前一年),民族矛盾尖銳、國勢危迫,在國難中誕生、成長直至逝世。作者介紹:宋欽宗靖康二年四月,金軍攻破汴京,金兵燒殺搶掠,汴京城中公私積蓄為之一空,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父子,以及大量趙氏皇族、后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國。靖康之恥直接導致了北宋的滅亡,深深刺痛了漢人的內心。是深刻在南宋文人心上的一個無法磨滅的恥辱。靖康之恥少年時,陸游就立下了“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志向。一生堅持抗金,主張懷著“鐵馬橫戈”“氣吞胡虜”的英雄氣概和“一身報國有萬死”的犧牲精神,決心“掃胡塵”、“靖國難”。在政治斗爭中,屢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擠、打擊,兩度因力主抗金而被罷職。可是,他始終堅持自己恢復中原的志向,至死不忘復國大業。嘉定二年(1210年),85歲的詩人,抱著“死前恨不見中原”的遺恨,離開人世,臨終作詩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復失地。“臨安”:南宋都城(點名地點),今浙江杭州。“春雨”:點明時節。“初霽”:天氣剛剛放晴。題目《臨安春雨初霽》告訴了我們哪些信息?解 題誦讀感知臨安春雨初霽陸游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hángzhāo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情感。“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世味是指世態人情。世味薄背后隱藏的是黑暗腐朽的政治背景:當時的南宋朝廷不圖恢復,得過且過,滿朝文武都是奸佞小人,茍且偷安,官場上的習氣一天比一天地壞下去。導致陸游三次被罷官的原因非常可笑:第一次,陸游開倉放糧,撫恤賑災,以申報不及時,“擅權”的罪名被罷;第二次,陸游建議北伐,恢復中原,愛國報國,又以喜論恢復的罪名被罷;第三次,陸游提醒玩物喪志的皇帝嚴于律己,鋤奸懲惡,以嘲詠風月的由頭被罷。宦海沉浮在告訴陸游,正直的處世態度卻行不通的,自己的愿望在這樣的朝廷根本無法實現,在這樣的環境里做官,注定無所作為,跟這樣的同僚共事,輔佐這樣的皇帝怎會不感到“世味涼薄”?“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京華——京城的美稱,繁華熱鬧臨安——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京,俘虜徽宗、欽宗兩個皇帝,中原國土全被金人侵占。皇子趙構逃到江南,在臨安即位,史稱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沒有接受北宋亡國的慘痛教訓而發憤圖強,當政者不思收復中原失地,只求茍且偏安,對外屈膝投降,對內殘酷迫害岳飛等愛國人士;政治上腐敗無能,達官顯貴一味縱情聲色,尋歡作樂。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題臨安邸》“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誰令”——詩人渴望建功立業,收復失地,既是重新起用,應是老驥伏櫪,為何有此語?諷喻——南宋朝廷不圖恢復,得過且過,官場上的習氣一天比一天地壞下去,在這樣的環境里做官,又有什么意思呢!因此詩人不提受職一事,而只說誰讓我到京城來做客呢!情感——表達了作者不平之氣、自問自悔的情感。首聯提挈全詩,奠定了抑郁惆悵的感情基調。世味(做官)薄——直道窮(正直的處世態度行不通)比喻首聯:提挈全詩,奠定抑郁惆悵的感情基調①詩人描繪了怎樣的江南春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選取典型的江南意象,用清新明快的語言,生動地描繪出一幅臨安春雨初晴時的春光圖。綿綿春雨后的賣花聲里,透露著明艷生動的春光,饒有情趣。“繪盡江南春的神魄”小樓深巷賣花聲,七字春愁隔夜生。(清·舒位《書劍南詩集序》)“小樓”一聯,從詩的意境看,有三個層次:身居小樓,一夜聽雨,是一詩境;春雨如絲,綿綿不斷,杏花開放,帶露艷麗,另一詩境;深巷賣花,聲聲入耳,又一詩境。(殷光熹《宋詩名篇賞析》)“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此句被譽為“繪盡江南春的神魄”。名家點評“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此處僅僅是刻畫明媚的春光嗎?虛實結合以樂襯哀國事家愁,一夜無眠——小樓:獨自登樓,客居他鄉,羈旅之愁春雨:綿綿春雨,如愁人思緒深巷:達官貴人多居深巷,忘卻亡國之危。賣杏花:點染了臨安城中的“太平盛世”氣象幽深狹窄的石板巷子,一棟一棟的精致小樓,被雨水洗過的城市彌漫著清新的味道,和杏花、春雨構成明媚的春光圖景。而明媚的春光與自己落寞的情懷構成了鮮明的對比。矮紙:短紙、小紙。斜行:傾斜的行列。晴窗:明亮的窗戶。細乳:茶中的精品。一說指烹茶時水面浮起的乳白色泡沫。分茶:宋元時烹茶之法。注湯后用箸攪茶乳,使湯水波紋幻變成種種形狀。在這明艷的春光中,詩人無事而作草書,晴窗下品著清茗,譯文:鋪開短紙從容地斜寫著草書。在小雨初晴的窗邊,細細地煮水、沏茶、撇沫,試品名茶。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頸聯運用什么手法?書法和分茶這兩件事背后反映出詩人怎樣的心境?表達了怎樣的感情?①暗用了張芝的典故。張芝擅長草書,但寫草書太花時間,所以很少寫。詩人身處京華,不去結交權貴,卻在那作草分茶,打發時光,表達了他對官場的厭倦。②細節描寫。閑作草,戲分茶這兩個細節表面上是極閑適恬靜的境界,然而在這背后,正藏著詩人無限的感慨與牢騷,含蓄表達了詩人報國無門、有志難伸,閑極無聊只能蹉跎歲月的無奈。“閑極無聊,蹉跎歲月”國家多事之秋——自己作書品茶消磨時光“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用典。陸機的《為顧彥先贈婦》詩中云:“京洛多風塵,素衣化為緇”,不僅指羈旅風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惡濁,久居為其所化的意思。尾聯運用什么手法?表達了詩人什么情感?情感:陸游這里反用其意,其實是表明心志與自我解嘲。詩人潔身自好,不受京城壞風氣的影響,更有對朝廷偏安一隅而己志難伸的不滿,與開頭呼應。回家本非詩人之愿,但因京中閑居無聊,志不得伸,故不如回鄉躬耕。偌大一個杭州城,竟然容不得詩人有所作為,悲憤之情見于言外。情感探討“閑”的背后是陸游____________的情感。閑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病起抒懷》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書憤》讀放翁詩,須深思其煉字煉句猛力爐錘之妙,方得其真面目。若以淺易求之,不啻去而萬里。——陳訐《劍南詩選題詞》1.《臨安春雨初霽》中“ , ”兩句采用一個獨具匠心的比喻,感嘆世態人情澆薄,同時詩人自問 為什么過 客居寂寞無聊的生活。2.陸游《臨安春雨初霽》的詩眼是“ , ”,歷來評此詩的人都認為這兩句細致貼切,描繪了一幅明艷生動的春光圖。世味年來薄似紗 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 深巷明朝賣杏花情景默寫3.《臨安春雨初霽》中“ , ”兩句,表面上看是寫詩人寫書品茗極閑適恬靜的生活,實際暗含詩人有志難為的無限的感慨和牢騷。4.《臨安春雨初霽》中用來描寫詩人因閑居無聊,志不得伸,故不如回鄉躬耕以自嘲的句子是“ , ”。矮紙斜行閑作草 晴窗細乳戲分茶素衣莫起風塵嘆 猶及清明可到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