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導入新課北宋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蘇軾由于作詩文諷喻新法——“烏臺詩案”,而被捕入獄。當年十二月被釋放,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但是“不得簽書公事”。于是四處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緒。正巧來到黃州城外的赤壁(鼻)磯,此處壯麗的風景使作者感觸良多,更是讓作者在追憶三國時期周瑜無限風光的同時也感嘆時光易逝,因此寫下了這首《念奴嬌·赤壁懷古》。學習目標1.通過朗讀了解蘇軾詞豪放的風格。2.了解詠史懷古詩詞的特點,掌握鑒賞詩詞的方法。3.通過對本詞的理解來感悟作者樂觀曠達的情懷。念奴嬌 赤壁懷古(地點)寫景 抒情(詞牌)(題目)懷古詩詞,懷古詩詞往往是作者由眼中所見之景,引起他對歷史人事的聯想,進而抒發自己的感慨或抒己之懷。*標志:標題中帶有古跡、古人名,或在其前加“詠”,或在其后加“懷古”“詠懷”。*結構:臨古地→思古人→憶其事→抒己志*手法:用典、雙關、對比、反襯、借古諷今、借景抒情、虛實結合。*情感:昔盛今衰,壯志難酬。詠史懷古詩詞蘇軾( 1036 一 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的文學家、詩畫家。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他的政治道路坎坷,一生都在“放逐”中度過, 他自己曾這樣評價他的一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蘇軾的文學作品代表了北宋文學創作的最高成就,散文方面,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詩歌方面,題材豐富,開創了豪放詞派,對后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代表作有《念奴嬌·赤壁懷古》、《江城子·密州出獵》、《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了解作者才華橫溢的蘇軾文----唐宋八大家: 韓愈 柳宗元 歐陽修 蘇洵 蘇軾 蘇轍 曾鞏 王安石詩----蘇黃:蘇軾 黃庭堅詞---- 蘇辛:蘇軾 辛棄疾書法---宋四家:蘇軾 蔡襄 黃庭堅 米芾2341鑒賞詠史詩三步驟:1.所描寫的古人、往事是怎樣的。(寫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2.為什么要寫這個古人這段往事 ,詩人在詩中表現出什么情感態度。(表了什么情感態度)3.這種情感態度用什么方法表達。(用了什么方法技巧)大江:指長江。 東:名詞作狀語,向東。 淘:沖洗 。風流人物:指英俊的、杰出的,對一個時代有很大影響的人物。故壘:過去軍隊營壘的遺跡。 雪:比喻浪花。 雄姿英發(fā):姿容雄偉,英氣勃發。 羽扇綸(guān)巾:(手持)羽扇,(頭戴)綸巾,這是儒者的裝束,形容周瑜有儒將風度。 檣櫓(qiánglǔ):代指曹操的戰船。灰、煙:名詞作狀語,像灰一樣、像煙一樣。 故國:指赤壁古戰場。 多情應笑我,早生華(huā)發:應笑我多愁善感,過早的長出花白的頭發。尊:同“樽”酒杯。 酹(lèi):將酒灑在地上,表示憑吊。大江/東去,浪/淘盡↘ ,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 ,驚濤/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 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 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詞上下兩闕分別寫了什么內容,請用簡單的語言概括?上闋:側重寫景,寫赤壁的美景,以引起對古代英雄人物的懷念。(詠赤壁)下闕:側重抒情,抒發懷古之情,借對周瑜的仰慕, 抒發自己功業未成的感慨。(發感慨)整首詞給大家一種什么樣的感覺?豪放、有氣勢、雄渾、壯闊滾滾長江水向東奔流而去,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波浪淘盡了無數英雄人物。思考:這一句只是在寫景嗎?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①詞一開篇,江山、歷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懷古思緒。②境界開闊,氣勢雄渾,奠定了全詞豪放的感情基調。③由江水的流逝想到歲月的無情,引發歷史的想象。④寫景和抒情結合自然,給人以強烈的感情沖擊。舊時營壘的西邊,有人說,那是三國時期周瑜(大破曹軍)的赤壁。思考:這幾句點明了什么內容?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明確:1.點明了懷古的地點、時間、人物、事件。2.詠史,借“故壘”“赤壁”點明題旨。3. “人道是”三字用得極為巧妙,點明此處赤壁并不一定是赤壁之戰的所在地(看課文注釋①)詩人只是借此抒發感情。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陡峭紛亂的石壁直插云霄,洶涌澎湃的巨浪拍打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千萬堆白雪。“亂”(巖石山崖雄奇險怪)“穿”(山崖高聳入云而陡峭)“驚”(江水的洶涌澎湃)“拍”(驚濤駭浪與江岸搏擊的力度之大)“卷”(波濤力量之浩大,強勁有力)“雪”(寫出了水色的潔白)雄偉壯觀描繪了山崖險峻、波瀾壯闊的赤壁之景,并暗寫下闕赤壁之戰驚心動魄的場面和英雄豪杰們的雄姿,表現了作者的豪邁奮發。亂石穿空 形 夸張驚濤拍岸 形、聲 擬人卷起千堆雪 形、色 比喻①為下闕所追懷的赤壁大戰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環境氣氛,為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的出場作了絕好的鋪墊。②同時也表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豪邁的氣概。③這也體現了作者作為豪放派代表的詞風。思考:這些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面對如此壯闊的大江奇景,詞人觸景生情,發出了怎樣深沉的感慨?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這一句承上啟下。“江山如畫”是從眼前景色得出的結論,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時的俊杰之士。這長江、這赤壁,豈能不引起人們的懷古之情?由寫景到寫人,總結上闋,引起下闕。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此句在全篇中起到什么作用?下闋豪壯之情表現在對周瑜這個英雄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且看周瑜形象: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蘇軾刻畫了周瑜什么樣的形象?稱呼:公瑾(稱字,而不是直呼名諱,有著對周瑜的尊敬,親切)小喬初嫁了——用美人襯托英雄,寫出了周瑜的年輕得志、風流倜儻、春風得意雄姿英發——寫出了周瑜的威武英俊、氣宇不凡羽扇綸巾——儒者裝束,手握羽扇,頭戴綸巾寫出了周瑜的儒雅斯文、風度翩翩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檣櫓”點出了水戰,“灰飛煙滅”點出了火攻的特點,精確地概括整個戰爭的勝利場面。用曹操水軍的慘敗來襯托周瑜的指揮若定、從容沉著、足智多謀突出地表現周瑜少年得志,建立功業的形象。抒一己之懷詞中,蘇軾此時是怎樣的一個形象?思考“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作者為何如此“多情”以至于“早生華發。”呢?思考人物 周瑜 蘇軾年齡 34歲:雄姿英發 47歲:早生華發生活 小喬初嫁,幸福美滿 待罪黃州職務 東吳都督(24歲) 團練副使際遇 功成名就 功業未成情感:作者追憶周瑜的非凡功業,表達了對古代英杰的羨慕以及對自己不被重用,功業無成的慨嘆。本詞是如何運用襯托這一藝術手法的?襯托指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類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別的事物作陪襯,這種“烘云托月”的修辭手法叫襯托。運用襯托手法,能突出主體或渲染主體,使之形象鮮明,給人以深刻的感受。包括正襯和反襯。1、用英雄來襯托英雄。用“千古風流人物”,“一時多少豪杰”來襯托周瑜,突出周瑜在詞人心中的重要地位。(正襯)2、用美人來襯托英雄。“小喬初嫁了”,用美貌的小喬來襯托出周瑜的英雄年少,才華橫溢。(正襯)3、用英雄來反襯自己。周瑜“雄姿英發”,少年得志,建功立業,而詞人自己卻功業未成,“早生華發”。(反襯)蘇軾面對這樣的惆悵,他選擇用什么樣的方式來疏解呢?“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他把它消解在了酒當中。人生如夢,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千古人物都被淘盡的大江之畔,即使周瑜這樣的風流人物不也是被“浪淘盡”了嗎?人生就如夢境一般,不必過于執著,而江月是千古不變的,蘇軾就把這杯酒敬給了千古不變的江月。他能迅速從惆悵失意中解脫出來,展現了蘇軾特有的曠達灑脫情懷。這真叫做人生短暫,江月永恒,壯志難酬,豪情長存。作者的情感是有變化的,由開始的激昂慷慨,到后來的惆悵失意,最后趨于平靜。《念奴嬌·赤壁懷古》的豪放表現在哪些方面?1、描繪壯麗之景。詞人運用夸張、比喻的修辭手法,采用縱橫馳騁、游刃有余的描寫,為讀者呈現出了一派廣闊的景致,顯示出宏大的氣魄。2、刻畫建功立業的英雄豪杰。詞人從婚姻美滿、風度儒雅、指揮才能卓越這三個方面,把周瑜叱咤風云的儒將風采寫的形象生動。3、抒發壯志豪情。生不逢時,空有一腔抱負,無法施展,只能仰望古人。不過“風流人物”也是要被歷史的長河淘盡的,不如在對著江月舉杯,詞人在失落中得到暫時的解脫。整體回顧念奴嬌·赤壁懷古寫景:詠赤壁詠史:懷周瑜抒情:嘆自己大江東去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江山如畫小喬初嫁雄姿英發羽扇綸巾檣櫓灰飛煙滅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描繪雄奇壯麗的景色,表達物是人非的感慨。緬懷英雄豪杰,仰慕風流周瑜。感慨壯志難酬,表達豁達灑脫。借景抒情懷古傷今雄渾蒼涼,大氣磅礴,筆力遒勁,境界宏闊,寫景、詠史、抒情融于一體,給人以撼魂蕩魄的藝術力量,被譽為“古今絕唱”。總結上闕詠赤壁,著重寫景,為描寫人物作烘托。前三句不僅寫出了大江的氣勢,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進來,表達了對英雄的向往之情。假借“人道是”以引出所詠的人物。“亂”“穿”“驚”“拍”“卷”等詞語的運用,精妙獨到地勾畫了古戰場的險要形勢,寫出了它的雄奇壯麗景象,從而為下片所追懷的赤壁大戰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環境氣氛。 下闕著重寫人,借對周瑜的仰慕,抒發自己功業無成的感慨。寫“小喬”在于烘托周瑜才華橫溢、意氣風發,突出人物的風姿,中間描寫周瑜的戰功意在反襯自己的年老無為。“多情”后幾句雖表達了傷感之情,但這種感情其實正是詞人不甘沉淪,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表現,仍不失英雄豪邁本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