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0張PPT)在詩人李白的眼里,洞庭湖是“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而在劉禹錫的眼里,洞庭湖是“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面對美麗的洞庭湖,歷代文人墨客從不吝惜自己的筆墨。當歷史的腳步前進到了1160年的南宋,洞庭湖迎來了它的另一位知音,那就是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壹知人論世作者簡介張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國,號于湖居士,漢族,簡州(今屬四川)人,生于明州鄞縣。宋朝詞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詞》1卷。他才思敏捷,詞豪放爽朗,風格與蘇軾相近,孝祥“嘗慕東坡,每作為詩文,必問門人曰:‘比東坡如何?”他自幼資質過人,被視為天才兒童。公元1147年,張孝祥十六歲,通過了鄉試,走出了邁向仕途的第一步。十八歲,孝祥在建康從蔡清宇學,二十二歲時,“再舉冠里選”。紹興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張孝祥二十三歲,參加廷試。高宗親自將其擢為第一,居秦檜之上。授承事郎,鎮東京節度判官,主戰并上書為岳飛鳴冤,為秦檜一黨所忌,檜指使黨羽誣告其父張祁,張孝祥因此牽連受難,秦檜次年身死,張孝祥授秘書省正字。歷任書舍人、直學院士等職。此外還出任過撫州、平江、靜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長官。作者生平十幾年的官場生涯,張孝祥幾番起落,終究沒有能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最后黯然離開官場。但他為官期間,頗有治才,懷著“惻袒愛民之誠心”,政績卓著。最終在荊州任上,盡管不過短短數月,由于對朝廷失望他愈發沉郁,但仍盡忠職守,加強武備,整修軍塞,筑堤防洪,建倉儲糧,置萬盈倉以儲漕運。在第二故鄉蕪湖,他更是捐出自己的三百畝田地為湖,疏通水源,為蕪湖開通“水澤地脈”。1169年三月,張孝祥返還蕪湖。七月,得急病而逝。卒年三十八歲。英年早逝,讓人為之嘆息。作者生平張孝祥與張元干一起號稱南渡初期詞壇雙璧。他的詞上承蘇軾,下啟辛棄疾愛國詞派的先河,是南宋詞壇豪放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文學成就 體裁 內容 風格清婉而俊逸詞對故國的哀思長懷,對北伐中原的謳歌頌揚和對萎靡國事的感憤悲慨豪壯典麗忠憤悲慨詠懷詞高雅格調放曠、豁達寫景寄情、因事立意情詞深婉清麗情切意深寫景小詞清雅流麗描繪臨安景色對國事的憂懷,對民生疾苦的關懷以及羈旅感懷愛國詞佳作尤推思念情人李氏詩貳寫作背景乾道二年(1166),張孝祥又遭到毀謗而罷官,再次經歷了仕途的險惡。他七月由桂林北歸, 一路泛湘江,過衡陽,登衡山祝融峰,自長沙經湘陰,中秋之夜到洞庭湖畔。平湖秋月之夜,誘發了詞人的“勃然詩興”,使他揮筆寫下了這首詞。借洞庭夜月之景,抒發了作者的高潔忠貞和豪邁氣概。時年35歲。叁整體感知一、題解《念奴嬌·過洞庭》1.念奴嬌:詞牌名,得名于唐代天寶年間的一個名叫念奴的歌伎。2.洞庭:洞庭湖,古稱云夢。洞庭湖南納四水匯入,北與長江相連,位于相對“中原”的位置。古代文人游學、就任、流放、貶謫、漂泊多經過或逗留于此處,均留下詩詞文賦,為洞庭湖積淀了深層的文化內涵。這首詞是作者泛舟洞庭湖時的即景抒懷之作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發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浪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念奴嬌·過洞庭二、音頻三、譯讀洞庭湖與青草湖相連,在這個中秋將至的時候,沒有一絲風過的痕跡。是玉的世界,還是瓊的原野?三萬傾明鏡般的湖水,載著我一葉細小的扁舟。皎潔的明月和燦爛的銀河,在這浩瀚的玉鏡中映出她們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體會著萬物的空明,卻不知如何道出,與君分享。感懷這一輪孤光自照的明月啊,多少年徘徊于嶺海之間,胸襟仍像冰雪一樣透明。而此刻的我,正披著蕭瑟幽冷的須發和衣袂,平靜的泛舟在這廣闊浩淼的蒼溟之中。讓我捧盡西江清澈的江水,細細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請天地萬象統統來做我的賓客,我盡情的拍打著我的船舷,獨自的放聲高歌啊,怎能記得此時是何年!肆文本研讀這首詞把重點放在抒發內心情懷上。上闋下闋著重寫景,景中寓情著重抒情,意轉激昂肆文本研讀——上闋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上片告訴我們,作者到洞庭湖來,心情怎樣?用文中的字來概括。悠然一、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本句交代了什么內容 有什么作用 洞庭湖與青草湖相連,在這個中秋將至的時候,沒有一絲風過的痕跡。“洞庭青草”點出地點,照應題目《過洞庭》“近中秋”點出時間,秋天天高氣爽,為作者的抒情提供了時間背景“更無一點風色”——風平浪靜的環境縱觀洞庭湖總的印象:秋高氣爽、玉宇澄清的景色洞庭春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風色”二字值得注意,風有風向、強弱,從來沒有聽說過風有色彩,張孝祥用“風色”是有所指的,化用李白《廬山謠》“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說的是黃云萬里改變了風的色彩;張孝祥的“更無一點風色”說的是洞庭青草湖上,萬里無云,水波不興,不僅沒有風,而且連風的影子都沒有,這種表達方式富有新意,增添了一分詩意。靜二、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玉鑒:玉鏡瓊田:玉田形容湖水的明凈光潔(比喻)三萬頃一葉扁舟說明湖面的廣闊(對比、夸張)在一大一小的對比中,展示出洞庭的浩淼和開闊,也襯托出詞人豪邁的氣概。開闊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思考】“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堪稱千古名句,請分析這幾句在表達上的妙處。①該句意思是“明月光輝四射,銀河與明月一同映入湖水之中,上下全都清亮明潔。”從秋月寫到秋水。②雙關手法:詞人巧妙地將星月輝映,波光粼粼、潔凈清朗的洞庭月夜景色,與作者澄澈純凈的內心世界有機結合。③借景抒情:從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沒有一絲兒污濁,表現自己“肝肺皆冰雪”的高潔情懷。澄澈煉句類答題規范:①翻譯句子;②手法精妙+分析+手法效果;用詞精妙+分析+作用(動詞:生動形象);構思巧妙+分析+作用 (如沒有手法或構思就省略);③作用:效果+情感。月亮別稱:蟾宮、玉盤、銀鉤、嬋娟、桂宮;玉盤、玉輪、玉環、玉鉤、玉弓、玉鏡、天鏡”、明鏡、玉兔、嫦娥、蟾蜍。對月思親——引發離愁別緒,思鄉懷人古詩中的月亮是思鄉的代名詞。對月思人,望月思鄉異常感傷。詩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純客觀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詩人感情的意象了。明月蘊涵邊人的悲亢幽怨如:“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的悲壯雄渾。明月蘊涵情感的希冀和祝福如謝莊“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禱和祝福;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希冀和渴盼。明月蘊涵時空的永恒“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時間對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時間面前的無奈表現得淋漓盡致。肆文本研讀——下闋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發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浪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你讀出了一個{ }的張孝祥?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發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浪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詞人張孝祥,因遭饞毀而被罷官,北歸經過洞庭湖時寫下了這首詞。從詞中,我們可以讀出作者是個怎樣的人?哪些詞句能讀出作者的性格和心胸?思考一、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嶺海:指兩廣之地,北有五嶺,南有南海,故稱“嶺海”。嶺海一作“嶺表”“嶺南”一般是古代當官的被貶之地經年:年復一年,幾年。孤光:指月光。冰雪: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純潔。冰雪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如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以“冰心在玉壺”比喻個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冰心”高潔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壺冰”比喻一個人光明磊落的心性。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這句話運用了什么手法?①用典:“孤光”用了蘇軾《西江月》“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這一典故。②雙關:“孤光自照”,一方面指月亮在天宇中,只能自我孤獨地照耀著;另一方面詞人回憶起在嶺外一年左右的為官生涯中,自己不同流合污,始終保持高潔的情懷,有所感懷。“肝肺皆冰雪”與上闕的“表里俱澄澈”互為呼應,表明詞人胸襟坦白,如同冰雪一樣晶瑩,這也是詞人高潔人格的象征。二、短發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浪空闊短發:頭發稀少 蕭騷:蕭條冷落,這里指頭發稀疏滄浪:青蒼色的水。滄浪一作“滄溟”借代:“襟袖”借代手法,以部分代全體。雙關:①形容衣衫單薄;②謂兩袖清風,廉潔清貧。一語雙關,既是詞人從嶺表炎熱之地北來,衣衫單薄的客觀表述,也有官場人情冷暖,作者不同流合污,不免有蕭條冷落之感。穩泛滄浪空闊——現實中自己雖遭貶,變得蕭條冷落,但自己的心神無一絲動搖,仍沉穩地泛舟洞庭,顯得灑脫、豪邁,心胸開闊。三、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讓我捧盡西江清澈的江水,細細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請宇宙萬物統統來做我的賓客思考:“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一句是如何表現出作者什么樣的氣概?夾雜哪些感情?請簡要賞析。①選取“西江”“北斗”“萬象”等宏大的意象,凸顯豪放之氣。②這是全詞感情的高潮。三個比喻,想象奇特,氣魄宏大。詞人化身為萬物之神,把西江水作美酒,把北斗星作酒器,以天下萬物為賓客,體現出天人合一的超然境界。③一個被讒罷官的人,竟有這樣的氣派,須是多么的自信、氣概豪邁才能做到啊!同時也是詞人對構陷他的小人的有力回擊,充斥著自己平生孤憤,但豪放中,孤獨之感也共寓其中。四、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用典,最早出自《詩經·唐風·綢繆》:“今夕何夕,見此良人。”本來是男子在新婚之夜對美好的夜晚、美麗的妻子喜不自勝之詞。蘇軾在《念奴嬌·中秋》的成句:“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詞人借用此句表示對中秋之夜良辰美景的贊嘆。①“扣舷”與“獨嘯”的動作、聲音配合,傳神地勾勒出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作者此時已經完全沉醉在這湖光山色中,忘情地扣舷獨笑,達到了物我兩忘的境界,心情平靜。但孤獨之情也油然而生。 同時“扣弦獨嘯”也表達了自己對志向的堅守,人格的獨立。②“不知今夕何夕”結構上也呼應前面的“近中秋”。這兩句作全詞的結尾,余味無窮。通過詩句我們能讀出詩人怎樣的性格?1.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胸襟坦蕩,光明磊落,孤獨,高潔2.短發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浪空闊失意不失志,沉穩灑脫3.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自信、豪邁伍文本總結上片先寫洞庭湖月下的景色,突出寫洞庭湖的澄澈:通過描寫廣闊清靜、上下澄明的月色湖光美景,表現作者光明磊落,胸無點塵的高尚人格。下片著重抒情,寫自己內心的澄澈:抒發豪爽坦蕩的志士胸懷,表現了曠達胸襟和超脫的人生觀。1.上下片分別寫什么?2.現在我們把景物的特點和詩人的品性放一起,你們在看看,發現了什么?作者“悠然心會”了什么?心會詩人品性:↗↘景物特點:靜平靜 開闊心胸寬闊澄澈肝膽冰雪(外)(內)(天)(人)表里俱澄澈天人合一詞眼:澄澈1.(天空澄澈)秋高氣爽、玉宇澄清、視野開闊。2.(湖水澄澈)湖水眀凈,水波不興。3.(內心澄澈)物境與心境悠然相會,岒海經年依舊肝肺冰雪;雖襟袖冷卻穩泛滄浪空闊;以萬象為賓客;扣舷獨嘯沉浸其中。3.“難與君說”的“妙處”,到底有哪些內容 (1)景象清疏淡遠、湖水澄靜寬廣,月色皎潔,水天相印。這般猶如仙境,超凡物外的絕色之境是不能用言語完全形容出來的。(2)作者泛舟湖上,內心澄澈空明如洞庭一般,這種物我兩忘、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體驗是難以用言語表達的。(3)作者沉浮經歷與此情此景所產生的微妙孤獨之感也是難以言說的。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4.找到詩人孤獨的證據孤光自照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扣舷獨嘯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借酒來銷萬古愁以自然為友,而不是以人為友,無法被人理解的孤獨,無知己無人理解的孤獨這是中國古代詩人常用的逃避現實的法門:寄情山水,聊以慰藉自己的不得志。小結《念奴嬌 過洞庭》是南宋文學家張孝祥泛舟洞庭湖時即景抒懷之作,詞人借洞庭夜月之景,抒發了對洞庭湖景色的喜愛,為官高潔卻被讒落職的怨憤,隱隱透露出作者被貶謫的悲涼,同時也透露出超然物外、不戀官場的曠達。陸藝術賞析 一、物境與心境的融合這首詞,通篇景中見情,筆勢雄奇,境界空闊,表現了作者胸襟灑落、氣宇軒昂,顯示了作者的高尚品質。詞的上片側重描寫物境,下片側重描寫心境。但兩者并非分離為二,而是合二為一,物境與心境互相映射,達到了高度的融合。 二、天人合一的想象這首詞寫游覽洞庭湖,但幾乎沒有紀實的成分,給人的感覺是清虛而空靈,暗示了詞人精神上崇高、邈遠的追求。從而創造了獨特意境,體現了天人合一的理念。三、化用典故,翻陳出新在寫作技巧方面,這首詞也頗見功力,主要體現在化用前人詩文詞句意境,如從己出,不露痕跡。一是化用《詩經》成句。如“細斟北斗”,出自《詩經·小雅·大東》:“維北有斗,不可挹酒漿。”這本是極有想象力的詩句,這首詞中則反其意而用之,正適于表達詞人的豪縱氣概。又如“不知今夕何夕”,出自《詩經·唐風·綢繆》:“今夕何夕,見此良人。”本來是男子在新婚之夜對美好的夜晚、美麗的妻子喜不自勝之詞,詞人借用采表示對中秋之夜良辰美景的贊嘆。二是借鑒了蘇軾的《赤壁賦》的文辭意境。“著我扁舟一葉”句用蘇軾的“駕一葉之扁舟”,而《前赤壁賦》一文寫月夜之景、泛舟之樂、解脫之喜,其意境與心情,與這首詞頗有相通之處, “不知今夕何夕”化用蘇軾的《水調歌頭》里的“今夕是何年”。柒對比閱讀此詞與杜甫的《登岳陽樓》都寫到洞庭湖,詩人抒發的感情一樣嗎?請簡要分析。不一樣①杜詩作者由洞庭湖的壯闊恢宏,聯想到自身病老之悲,進而抒發了對國家安危和時局動蕩的憂思,有著心系天下的胸懷。②張詞通過“悠然”“妙處”抒發了詩人愉快的心情,而“肝肺皆冰雪”“穩泛”“獨嘯”則彰顯了他磊落的胸懷和豪邁氣概,以及雖受冷落卻依然曠達的氣度。捌情景默寫(1)“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不僅無風,連風的影子都沒有,表達富有新意。(2)“ , 。”兩句,寫詞人自己在清冷的月色中泛舟,心志堅定,絕不動搖。(3)《念奴嬌·過洞庭》中,以江為酒,對星細酌,萬物為友,用奇崛想象之語表達詞人愉悅的心境和豪邁的氣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念奴嬌·過洞庭》中,詞人描寫秋月秋水之美,美在澄澈,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沒有一絲一毫渾濁的詞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更無一點風色短發蕭騷襟袖冷 穩泛滄浪空闊明河共影 表里俱澄澈盡挹西江細斟北斗 萬象為賓客素月分輝(5)“ , 。”作為上片的結語,同時巧妙引出下片抒情,回顧嶺海一年。(6)《念奴嬌·過洞庭》中,“ , ,三句的景與“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的情交相呼應,交相融合。(7)“__________”一句,以西江水為酒,極盡夸張之能事,凸顯豪放之風。(8)蘇軾《前赤壁賦》有“扣舷而歌之”之語,張孝祥則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敲擊船沿、仰天長嘯,抒發出自己的滿腔豪情。悠然心會 妙處難與君說素月分輝 明河共影盡挹西江扣舷獨嘯 不知今夕何夕表里俱澄澈(9)《念奴嬌·過洞庭》中“ , , ”三句描繪了水月輝映,上下一片清亮明潔的畫面。(10)《念奴嬌·過洞庭》中,“ , ”兩句,描寫在三萬頃的湖面上,安置“我”的一葉扁舟,頗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襯托出詞人的豪邁氣概。(11)《念奴嬌·過洞庭》中,“ , ”兩句描寫已經臨近中秋,浩瀚的湖面水波不興的景色,是縱目洞庭總的印象。(12)《念奴嬌·過洞庭》中,“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的“景”與“ , ”的“情”交相呼應,交相融合。素月分輝 明河共影 表里俱澄澈玉鑒瓊田三萬頃 著我扁舟一葉近中秋 更無一點風色孤光自照 肝肺皆冰雪本課結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