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4張PPT)在這個地方,有這樣一副對聯:這副對聯陳述了誰的事跡? 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 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Yáo卦的符號2025-4-7臨河三中陳靜13學習目標1.了解杜甫和諸葛亮,了解寫作背景;2.理解詩歌內容, 賞析設問、反襯等手法,把握詩歌的景與情;3.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培養愛國情懷。感情基調——感傷 嘆惋“尋”字組詞,并說出詞的含義尋尋找——為了要見到或得到而采取行動目的 尋訪——訪求尋找(認識的人)性尋覓——搜尋,查找何人尋找尋找何人所尋結果為何而尋尋子美 少陵野老1.杜甫(712--770),字 ,自號世稱2.其詩顯示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被稱詩史 詩圣杜拾遺 , 杜工部。為 ,其人被冠以 的美稱。沉郁:情感深沉蘊藉;頓挫:語言剛勁、音調鏗鏘、章法多變。語不驚人死現實主3.評價杜詩的名句”4.中國詩歌史上三著吏名的三別詩人5.代表詩歌“”沉郁、頓“挫 ”。《杜工部集》6.詩作風格多樣,以為主,2025-4-7臨河三中陳靜貼近人民 《兵車行》長安十年安史五年 44-48歲35歲之前讀書游歷《望岳》人民疾苦《春望》三吏、三別漂泊西南49-59歲《秋興八首》《登高》“武侯”是諸葛亮的謚號,主要體現其軍事方面的功績,“蜀相”體現諸葛亮在蜀漢政權中的核心地位和丞相這一重要政治身份,寄托著杜甫的政治理想。(1)交代寫作對象:蜀 相,指諸葛亮,封為武鄉侯。(2)表達敬佩緬懷之情:為何題為《 蜀相》 而非《 武侯祠》 ?(3)點明題材:詠史懷古詩詩中借諸葛亮的豐功偉績,抒發了詩人自己功業未就的感慨。( 主旨)221年,劉備成都稱帝國號蜀,諸葛亮為丞相。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輔佐劉備振興漢室,建立了蜀漢政權,形成了與曹魏、孫吳三足鼎立的局面。劉備去世后,諸葛亮又輔佐他的兒子劉禪,多次興師北伐中原,因身心交瘁,積勞成疾,死于軍中,實現了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鏗鏘誓言,也贏得了后世的景仰。諸葛亮——三顧茅廬,諸葛亮在南陽隱居時,劉備三次登門拜訪。多次幫助劉備開 輔佐劉禪創基業匡濟艱危 寫劉備,側面烘托諸葛亮的才智抱負頸聯側面烘托。精——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了統一天下應走鼎足三分,聯吳抗曹的道路,也稱“隆中對策”用典仰慕之情羨慕之情 忠誠有為的政治家形象。——盡忠蜀國,不遺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先主病篤,謂亮曰:“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三國志· 蜀書· 諸葛亮傳》蜀相起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自問自答 點明地點杜甫游武侯祠的所見所感承寫武侯祠描述景象 凄涼冷落轉稱贊業績 表達仰慕概括諸葛亮的功業合壯志未酬 痛苦傷感長使英雄淚滿襟。2025-4-7臨河三中陳靜14首聯設問,寫前往武侯祠途中之景。祠堂何處 ?錦官城外柏森 丞相——扣題,親切 尋——專程來訪,敬仰緬懷諸葛 柏森森作用——(析意象)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1、營造莊嚴肅穆氛圍,寫出武侯三顧頻煩天下計,兩祠歷史悠久和寂寞荒涼;朝開濟老臣心。 2、襯托諸葛亮形象,表達詩人的崇敬之情。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武侯祠前有大柏樹,相傳是諸葛亮親手栽種。15頷聯對仗煉字,寫武侯祠中所見錦所聞(祠中之景)。 1.述句意,描圖景:青草自綠,獨自無人光顧;黃鸝好音,無人傾聽。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 音。 2.點手法:以樂景襯哀情 3.悟感情,析作用:表現出詩人感慨世事變遷和惋惜感傷武侯功業被人遺忘之情。白白地三顧頻煩天下計,長為下文感嘆諸葛亮的壯志未酬作鋪墊。臨河三中陳靜16詩人用“自”“空”二字表達深沉感慨的例子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李白《登金陵鳳凰臺》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唐]崔顥《黃鶴樓》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唐]岑參 《白雪歌》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鳴。——[唐] 李華《春行即興》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宋]陸游 《書憤》王國維說:“‘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參考此說,此聯里哪兩個字跟境界的關系最為密切,為什么?第一步 :釋字意。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或指出這個字特殊的語法現象或修辭手法,如詞類活用、擬人、通感、化靜為動等。第二步:繪景象。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第三步:點作用。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表達了怎樣的感情,或有什么藝術效果。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主旨句比較異同, 尾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贊豐功偉績,惜壯志未酬,諸葛亮時代才情理想戰爭頻繁 三國鼎立 動蕩抒生不逢時、功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 詩業未就苦痛。匡 扶 漢 室 , 一 統 天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付出 鞠躬盡瘁,下死而后已 顛沛流離,矢志不移命運出 師 未 捷 身 先遇到明主,死知遇之恩君臣關系融洽,魚水相得壯 志 未 酬 鬢 已仕途坎坷霜,疾病纏身肅宗親小遠賢,懷才不遇不同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① 像諸葛亮有才智卻壯志未酬的英雄人物(失敗的英雄)四十多年后,中唐時革新派首領王叔文在“永貞革新”失敗時就曾吟誦這兩句詩抒懷;幾百年后,南宋抗金名將宗澤,臨終時也是吟誦這兩句詩,三呼“渡河”而逝② 詩人自己。尾聯:敘事兼抒情。卒章顯志對諸葛亮的贊對諸葛亮壯志自己理想未能追羨之淚淚滿襟痛惜之淚傷己之淚戰爭平定無期,百姓受憂民之淚每逢國家動蕩之秋或偏安之時,總有一些詩人們將諸葛亮形諸筆墨,通過熱切地呼喚英靈來寄寓自己希望當代英豪站出來平定天下的理想。有關諸葛亮的詩歌八陣圖 唐·杜甫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詠懷古跡 唐·杜甫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福移漢祚難恢復,志決身殲軍務勞。書憤 宋·陸游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有感 宋·文天祥平生心事付悠悠,風雨燕南老楚囚。 故舊相思空萬里,妻孥不見滿三秋。絕憐諸葛隆中意,羸得子長天下游。 一死皎然無復恨,忠魂多少暗荒丘。一、 閱讀《 蜀相》 , 做下面1—2題 1.對本詩中詞句的解釋,不恰當的一項是: A.“蜀相”是蜀漢丞相諸葛亮。“錦官城”是成都的別稱。“柏森森”即柏樹茂盛的地方。 B.“映階”二句是說祠堂內碧草空有春色,黃鸝徒有好音,卻沒有多少人去欣賞。 C.“頻煩”即頻繁,連續。“天下計”指統一中國、興復漢室。“兩朝”指東漢和蜀漢。“開”指開創基業,“濟”是渡過難關。 D.“出師”指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諸葛亮和千古以來為國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詩人自己。2025-4-7臨河三中陳靜23 2.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首聯以設問引起,開門見山。一個“尋”字表達了詩人對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 B.頷聯由遠及近,以草綠鶯啼的美景襯托諸葛亮人格的清高。 C.頸聯高度概括了諸葛亮一生功業。“天下計”見匡時雄略,“老臣心”、“身先死”顯報國忠誠 D.詩的前四句寫祠堂之景,后四句寫丞相之事。全詩通過對歷史人物的緬懷和贊頌,寄托了詩人憂心憂國、痛感濟世無人的哀傷。2025-4-7臨河三中陳靜24丞相祠堂何處尋 錦官城外柏森森1.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兩句自問自答, 通過對翠柏的描寫, 寫出武侯祠的歷史悠久和寂寞荒涼,來襯托諸葛亮的形象,從而表達了詩人對諸葛亮的崇敬之情。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2.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對諸葛武侯的評價。上句看起來是說劉備,其實是從側面烘托諸葛亮的才智和抱負,也流露出詩人的一絲委屈和對肅宗的失望。映階碧草自春色 隔葉黃鸝空好音3.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借描寫祠堂庭宇的景色,抒發憑吊情懷。是因景抒情的千古名句。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4.杜甫《蜀相》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兩句寫對諸葛武侯的悼念。寄托了杜甫“致君堯舜上”的理想難得實現的悲哀。武侯廟佚名對《武侯廟》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是寫眼前實景,這兩個極富典型意義的地點暗示了諸葛亮的功績和死亡。劍江春水綠沄沄,五丈原頭日又曛。舊業未能歸后主,大星先已落前軍。南陽祠宇空秋草,西蜀關山隔暮云。正統不慚傳萬古,B.頷聯表達對諸葛亮壯志未酬的惋惜和哀傷,看似平淡的敘述,卻包含濃厚的情感。C.頸聯的景物描寫烘托了作者的哀傷和痛惜,表達了對諸葛亮由衷的悼念之情。D. 尾聯客觀公允地評價了諸葛亮的一生,莫將成敗論三分。表達了詩人對諸葛亮的敬仰之情。A 首聯是作者的想象。臨河三中陳靜26中國傳統文學中最大的抒情主題,不是愛,不是死, 而是懷古之情、興亡之嘆。——余秋雨詠史懷古詩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為題材,借登高望遠、詠嘆史實、懷念古跡來達到感慨興衰、寄托哀思、托古諷今等目的。《山坡羊· 潼關懷古》 《念奴嬌· 赤壁懷古》《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懷古詠史詩結構:臨古地—思古人—憶其事(描其景)—抒己情意象: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遺跡內容:名地——昔盛今衰,世事變遷。古人——對比失落,同病相憐,個人失意,前人啟示。國家——嘆惋國運衰微,總結歷史教訓。統治者——荒淫誤國,引以為戒。表現手法:用典,對比;觸景生情、借景抒情;詠史抒懷;即事議論、夾敘夾議。常見的主題情感對古人:仰慕先賢,痛惜先賢失意對自己:(積極或消極):渴望建功立業,悵惘壯志未酬,感傷懷才不遇,對國家對時代:(憂國傷時)感慨昔盛今衰,擔憂國運衰微,諷擊驕奢淫逸,同情人民疾苦對自然:(物是人非、世事變遷、自然永恒):物是人非之惆悵,滄海桑田之感慨,自然永恒之慨嘆。對其它:(一些哲理思考)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起承轉自問自答 點明地點臨古地描述景象 凄涼冷落思古人稱贊業績 表達仰慕憶古事合壯志未酬 痛苦傷感抒己志 【課外拓展】 1猜歇后語 諸葛亮吊孝—— 諸葛亮焚香彈琴——諸葛亮唱空城計——諸葛亮草船借箭——諸葛亮當軍師——諸葛亮隆中對—— 2 關于諸葛亮的對聯 定三分、燒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朽;氣周瑜、屏司馬、擒孟獲,古今流傳。——張煥然題河南省南陽臥龍崗武侯祠 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羅貫中《三國演義》中賦于諸葛草廬的門聯經天緯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計。——羅貫中《三國演義》中再以徐庶之口賦詠諸葛亮臨河三中 陳靜312025-4-7臨河三中陳靜 4作文素材 ——“失街亭”可以論述以下四個論點 觀點1、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引述角度:孔明錯用馬謖。 孔明一向深謀遠慮,知人善任,任人唯賢,但是街亭一戰中,卻置先帝遺囑 若罔聞,明知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卻仍委之以重任,致使街亭失守,北定計劃落空,可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觀點2、人不可剛愎自用。引述角度:馬謖不聽忠言。 我們什么時候都不應該自視太高,草率從事,遇事要多聽別人的意見。蜀軍北伐,街亭要地也,孔明視之如命脈,馬謖卻等閑視之。盡管孔明囑咐再三,且有王平進諫,馬謖剛愎自用,自以為是,致使街亭失守,北伐失敗,丞相心血又一次付之東流,這對我們很有借 鑒意義。 觀點3、馬謖也有可貴之處。引述角度:馬謖臨危受命,敢于擔當。 馬謖剛愎自用,失守街亭,罪不可恕,但馬謖仍有可貴之處,馬謖在危急時刻沒有畏縮,而是勇敢地站出來,臨危受命,接受任務,并立下軍令狀,可謂國而忘家,這一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街亭失守后,他敢于擔當,毫不推卸,也不推諉,甘受死罪,實在是感人,也算是一位失敗的英雄。如今一些人,尤其是一些領導干部犯罪后,互相推諉,死不認罪,甚至逃往國外。兩項相比,馬謖也算難能可貴。 觀點4、正確處理法和情的關系。引述角度: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法者天下之公器,惟善持法者,親疏如一”,然而,在人們的社會生活和交往中,人情起著很大得作用,國人一向強調“人情”,凡事講究從“情”入手,做到以“情”感人。但是,當“法”和“情”相遇時,我們應該如何處理二者的關系呢?“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為我們做出很好的詮釋。諸葛亮命馬謖鎮守街亭,馬謖妄自尊大,剛愎自用,結果失守街亭。為了嚴肅軍紀,為了蜀國大業,諸葛亮不得不下令將馬謖斬首示眾,但當馬謖被斬后,諸葛亮卻大哭不已,宛惜痛失智囊好友,并上表后主自貶三級,又視馬母為己母,奉養終身,既沒有因“情”廢“法”,也沒有因“法”失“情”,而是因“法”惜“情”,因“情”顯“法”,做到了“法”和“情”的高度統一。臨河三中 陳靜322025-4-7臨河三中陳靜32諸葛亮——詩圣杜甫心中的偶像 視頻時長1:32 《蜀相》作于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杜甫避亂成都,安史之亂仍未平息,百姓涂炭,田園荒蕪,但唐肅宗寵信宦官,排斥功臣。詩人滿懷時事興衰之感和對三國時諸葛武侯開創基業、挽救時局的景仰之情,只身前往“錦官城”(成都)西北郊武候祠瞻仰憑吊,面對年久失修,頹圮破敗的祠堂,追念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可貴精神和赫赫業績,觸景生情,熱淚滿襟,于是寫下了這樣一首流傳千古的七律。2025-4-7臨河三中陳靜3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