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1張PPT)蜀相部編教材高中語文 選擇性必修(下冊) 第一單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712—770) 字______,自稱__________。他創作的許多詩歌,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_____”,是我國古代詩歌的 高峰。杜甫也被譽為“______”。在藝術上,他善于運用各種詩歌形式,風格__________;語言精練,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著有《________ 》。子美少陵野老詩史詩圣杜工部集沉郁頓挫現實主義時期經歷代表作品讀書與漫游期(35歲前)困守長安十年時期(35歲-44歲)陷賊與為官時期(44歲-48歲)漂泊西南時期(48歲-59歲)讀書、漫游、求官、交友。科舉再落選,理想碰壁,貼近底層民眾,感受政治黑暗。安史之亂,長安淪陷,逃難流亡。途中被俘,飽嘗國破家亡的憂患痛苦。依靠嚴武,在成都草堂安身。后嚴武逝世,他又漂泊西南。《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望岳》《兵車行》“三吏”“三別”杜甫生平寫作背景杜甫避亂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亂仍未平息, 唐王朝仍處于風雨飄搖之中;唐肅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這樣真正憂國憂民的文人。杜甫經歷了一系列仕途打擊,其“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徹底落空。詩人流落蜀地,寄人籬下,困厄窮途,家事、國事均憂心忡忡,苦悶彷徨。此詩作于唐肅宗上元元年(760)顛沛流離 安史之亂爆發帶著家人,顛沛流離。“國破山河在,感時花濺 恨別鳥驚心。城春草木深。”(《春望》)律 詩中國近體詩的一種。律詩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每首分別為五言、六言、七言句,簡稱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較少見。通常的律詩規定每首八句,每兩句成一聯,依次為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每首的二、三兩聯(即頷聯、頸聯)必須對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間。律詩一般前兩聯寫景,后兩聯抒情。詞一般上片寫景,下片抒情。《蜀相》Vs《諸葛祠》詩人在諸葛祠吊古,但題為《蜀相》而非《諸葛祠》,為什么?①詩人借祠寫人,而非諸葛祠這個地,寫祠也是為寫人,旨在歌頌諸葛亮的才智和功業,表達自己的敬仰和惋惜之情。②“蜀相”這個題目包含詩人杜甫的理想。杜甫一直想成為像諸葛亮一樣的賢相,一直都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存”的政治理想。“蜀相”寄托著杜甫的政治理想,而“諸葛祠”卻沒有這層意思。1.詩人欲寫武侯祠吊古,但題為《蜀相》而非《武侯祠》,有何深意?讀懂標題①詩人借祠寫人,而非武侯祠這個地,寫祠也是為寫人,旨在歌頌諸葛亮的才智和功業,表達自己的敬仰和惋惜之情。②“武侯”是諸葛亮的謚號,側重于死后的封號,主要體現其軍事方面的功績,相對來說沒有“蜀相”那樣全面體現諸葛亮在蜀漢政權中的核心地位和丞相這一重要政治身份,強調他肩負著輔佐君主、治理國家的重任。“蜀相”寄托著杜甫的政治理想。 中國傳統文學中最大的抒情主題,不是愛,不是死,而是懷古之情、興亡之嘆。——余秋雨詠史懷古詩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為題材,借登高望遠、詠嘆史實、懷念古跡來達到感慨興衰、寄托哀思、托古諷今等目的。《山坡羊·潼關懷古》《念奴嬌·赤壁懷古》《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懷古詠史詩結 構:臨古地—思古人—憶其事(描其景)—抒己情意 象: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遺跡內 容:古人——對比失落,同病相憐,個人失意,前人啟示。名地——昔盛今衰,世事變遷。國家——嘆惋國運衰微,總結歷史教訓。統治者——荒淫誤國,引以為戒。表現手法:用典,對比;觸景生情、借景抒情;詠史抒懷;即事議論、夾敘夾議。常見的主題情感對古人:仰慕先賢之敬意,先賢失意之痛惜對自己:(積極或消極):建功立業之渴望,壯志未酬之悵惘,懷才不遇之感傷,對國家對時代:(憂國傷時)昔盛今衰之感慨,國運衰微之擔憂,驕奢淫逸之諷擊,人民疾苦之同情對自然:(物是人非、世事變遷、自然永恒):物是人非之惆悵,滄海桑田之感慨,自然永恒之慨嘆。對其它:(一些哲理思考)詩歌鑒賞誦讀詩歌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結合課下注釋,在誦讀的基礎上,請在詩歌中找到最能直接體現作者情感的一個字。感知:誦讀本詩的感情基調是怎樣的 傷悲 嘆惋請細讀詩歌,結合文本內容,說說詩人都可能為了什么而悲傷流淚 景色悲故事悲自身悲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1.題目是“蜀相”,為何首聯用“丞相”?親切2.“尋”體現出詩人怎樣的情感?有目的的專程來訪,體現出杜甫對諸葛亮的敬仰和緬懷。3.對郁郁蔥蔥的翠柏的描寫有什么作用?①環境上:營造了莊嚴、肅穆的氛圍;②時間上:寫出武侯祠的歷史悠久;③情感上:用松柏的萬古長青襯托諸葛亮的偉大和不朽,表達詩人的崇敬之情。解讀意象:松柏乃挺拔之木,四季常青,偉岸蒼勁,這里用柏樹來象征諸葛亮的精神長存,“樹”沒有此意。涵泳字句柏樹為正氣、高尚、忠貞、不朽的象征,杜甫以此來襯托諸葛亮的形象,表達對諸葛亮的崇敬之情。杜甫在《蜀相》中第一次把古柏與諸葛亮聯系在一起,使蒼翠長青、正直堅強的古柏成為諸葛亮的人格品質的寫照。古柏從此受到文人雅士的吟贊,“柏森森”也成為成都武侯祠的一種象征,一個文化符號。①巧用動詞:“尋”字,即有目的的專程來訪,不是漫不經心地信步由之。表達對諸葛亮的強烈景仰和緬懷,顯示訪廟吊古心思的急切。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②精選意象:“柏樹”有特定的文化內涵,《論語》有云:“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王國維說:“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人間詞話》)參考此說,說說“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這一聯中,哪兩個字與此詩的境界關系最為密切,為什么。映照著臺階悅耳的聲音,這里指鳥鳴煉字/詩眼掩映臺階,碧草枉自盎然春色,深密樹葉,黃鸝空自婉囀鳴唱。揣摩語言 想象意境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寂寞和感傷寄寓冷清寂寥融情于景以樂襯哀自空——枉自——白白地,徒然意境青草自綠,無人光顧黃鸝好音,無人聆聽煉字型詩歌鑒賞方法景色悲(1)釋字義(2)繪景象(3)點手法、悟情感(析作用)。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①釋字意“自”是“枉自”的意思,“空”是“白白地”的意思;②繪景象臺階旁的綠草獨自蔥翠,昭示著春光的明媚,卻無人欣賞;葉下的黃鸝盡管叫聲悅耳,卻無人傾聽,是一幅冷寂、凄涼的春日圖。③明手法,點作用以樂景襯哀情,物是人非,先哲已去,表達出詩人對世事變遷的感慨和對武侯功業被人遺忘的惋惜。為下文感嘆諸葛亮的壯志未酬作鋪墊。《蜀相》頷聯中哪兩個字最為傳神?請簡要分析。枉自白白地涵泳字句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①“自”“空”二字 。自”的意思是獨自,“空”的意思是白白的,徒然的。②臺階旁的綠草獨自蔥翠,昭示著春光的明媚,卻無人欣賞;躲在葉下的黃鸝盡管叫聲悅耳,卻無人傾聽,是一幅冷寂、凄涼的春日圖。③作者寓情于景,以樂襯哀, 表現出詩人對美好春景的漠視和對武侯諸葛亮的敬仰。通過緬懷諸葛亮,表達了詩人自己功業未就的落寞與感傷,為下文感嘆諸葛亮的壯志未酬作鋪墊。“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這句話的詩眼是哪兩個字?試作簡要分析。釋字義繪景象/析句義點手法悟情感/析作用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李白《登金陵鳳凰臺》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唐]崔顥《黃鶴樓》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唐]岑參 《白雪歌》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鳴。——[唐] 李華《春行即興》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宋]陸游 《書憤》詩人用“自”“空”二字表達深沉感慨的例子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賞析詩歌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后兩聯歷數了諸葛亮生平的哪些事跡?概括諸葛亮的形象特點。故事悲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后兩聯歷數了諸葛亮生平的哪些事跡?事跡三顧:未出茅廬而知曉天下事,劉備三顧茅廬。兩朝開濟:開:幫助劉備開創帝業。濟:輔佐劉禪匡濟艱危。出師:諸葛亮為伐魏,六次北伐中原。后積勞成疾,病死軍中,葬于定軍山。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概括諸葛亮的形象特點。形象天下計:“隆中對策”,雄才大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老臣心:盡忠蜀國,不遺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先主病篤,謂亮曰:“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才智過人、忠心耿耿,卻沒能一統中原,偉業未竟。請細讀詩歌,結合文本內容,說說詩人都可能為了什么而悲傷流淚 故事悲“ 天下計”是諸葛亮“才”的體現。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了統一天下應走鼎足三分,聯吳抗曹的道路。突出諸葛亮的雄才大略。“老臣心”是諸葛亮“德”的體現。諸葛亮輔佐蜀先主劉備和后主劉禪兩代,幫助劉備開創基業,輔佐劉禪匡濟艱危。突出諸葛亮的赤膽忠心。請細讀詩歌,結合文本內容,說說詩人都可能為了什么而悲傷流淚 故事悲諸葛亮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他統率大軍,占據了五丈原與司馬懿隔著渭水相持一百多天。八月諸葛亮因積勞成疾,病死軍中,葬于定軍山。諸葛亮一生足智多謀,鞠躬盡瘁,但是最后任壯志未酬,“出師未捷”成了他一生的遺憾。同時反映了宏愿未竟而含恨辭世的英雄們的普遍心理。諸葛亮——詩圣杜甫心中的偶像 視頻時長1:32杜甫借諸葛亮之酒杯澆自己心中之塊壘請細讀詩歌,結合文本內容,說說詩人都可能為了什么而悲傷流淚 自身悲《蜀相》作于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的春天。759年,杜甫結束了在甘肅天水一帶顛沛流離的生活,暫時落腳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茅屋里。杜甫個人生活的艱難困苦自不必說,政治上那種“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更是完全破滅。此時“安史之亂”已經“亂”了五年,生靈涂炭,田園荒蕪,唐王朝處于風雨飄搖中。唐肅宗寵信宦官,猜忌如杜甫這樣真正憂國憂民的文人。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思考:這里的“英雄”是指怎樣的英雄?是成功的英雄還是失敗的英雄,是指成就了事業的英雄還是指壯志未酬的英雄?這里的英雄有沒有包括杜甫自己呢?①是指壯志未酬的英雄。這句詩寫出了歷史上一切事業未竟的英雄人物對其壯志未酬的深深遺憾和共鳴。②這英雄也包括著杜甫自己。杜甫是一位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有遠大抱負的詩人。杜甫從小立志干一番事業,他是想做宰相的,卻郁郁不得志,一生坎坷,但即便如此,他卻依然憂念國事,掛懷天下,所以他的內心是非常苦痛的。這兩句在敘事中抒情,寫得情真意摯,非常感人。有人說這兩句是全詩的點睛之筆,是詩眼。是自己壯志難酬的苦痛和對諸葛亮的仰慕、嘆惋之情熔鑄成的千古名句。千百年來,使多少志士仁人流下了眼淚。填寫下表,思考:作者塑造諸葛亮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諸葛亮杜甫時代理想付出結果不同戰爭頻繁,動蕩不安匡扶漢室,一統天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出師未捷身先死君臣關系融洽,魚水相得戰爭不斷, 安史之亂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即使顛沛流離,仍矢志不渝壯志未酬鬢已霜肅宗親小遠賢,有志難騁詩人借歌頌諸葛亮的過人才智和豐功偉績,惋惜諸葛亮的壯志未酬, 抒發了自己功業未就的深沉感慨。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英雄”指像諸葛亮有才智卻壯志未酬的英雄人物(失敗的英雄)詩人自己。“致君堯舜上”“志在匡國”,卻報國無門,郁郁不得志,一生坎坷。淚滿襟對諸葛亮的贊嘆對諸葛亮壯志未酬的惋惜自己濟世的理想未能實現的遺憾戰爭平定無期,百姓受苦受難的憂慮追羨之淚痛惜之淚傷己之淚憂民之淚思考:這一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比較杜甫和諸葛亮的異同后回答。諸葛亮 杜甫志向抱負境遇命運北定中原,興復漢室劉備三顧茅廬輔佐兩朝,六出祁山遇到明主,知遇之恩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早年仕途坎坷,晚年漂泊西南,疾病纏身,懷才不遇出師未捷身先死壯志未酬身先老①對諸葛亮的無限追慕敬仰;②對明君賢臣契合關系的艷羨,借此抒發自己孤寂落寞、報國無門的悲憤。課堂結語《蜀相》不是為詠史而詠史,為歌頌諸葛亮而歌頌諸葛亮,而是借諸葛亮的功業未成而身已先死,來慨嘆自己的壯志未酬而鬢已先斑。作者位卑未敢忘憂國,以饑寒之身而懷濟世之心,處窮迫之境而無厭世之想。胸懷祖國,心系百姓,他不是為了作詩而作詩,他是用生命在書寫人生。《蜀相》不是為詠史而詠史,為歌頌諸葛亮而歌頌諸葛亮,而是借諸葛亮的功業未成而身已先死,來慨嘆自己的壯志未酬而鬢已先斑。作者位卑未敢忘憂國,以饑寒之身而懷濟世之心,處窮迫之境而無厭世之想。胸懷祖國,心系百姓,他不是為了作詩而作詩,他是用生命在書寫人生。感 悟 情 感梳理脈絡自問自答 點明地點描述景象 凄涼冷落稱贊業績 表達仰慕壯志未酬 痛苦傷感起承轉合借景抒情借古喻己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臨古地思古人憶古事抒己志小結蜀 相(杜甫)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所 見所 聞所 感所 思臨古地↓思古人↓懷古事↓抒今情寫 景懷 古抒 情武侯祠諸葛亮英 雄情景默寫1.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兩句,詩人運用帶有詠嘆情調的自問自答句式,把一種追思緬想情意,作了極為深微的表達。奠定了全詩“沈摯悲壯”的風格基礎,并且洋溢著一種蘊借哀涼的氣氛。2.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對諸葛武侯的評價。上句看起來是說劉備,其實是從側面烘托諸葛亮的才智和抱負,也流露出詩人的一絲委屈和對肅宗的失望。丞相祠堂何處尋 錦官城外柏森森三顧頻煩天下計 兩朝開濟老臣心情景默寫3.杜甫《蜀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借對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寫,抒發憑吊情懷。這是因景抒情的千古名句。4.杜甫《蜀相》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兩句,寫對諸葛武侯的悼念。以諸葛之偉才,得先主托孤之重,后主言聽計從,本可以一統河山,建千秋偉業。無奈天不從人愿,諸葛亮正當盛年之時,即在五丈原病逝軍中,苦心經營的興復大業也付之東流。確實讓人痛惜不已。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映階碧草自春色 隔葉黃鸝空好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