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八年級下冊語文學習目標了解莊子的作品及思想主張;積累常用文言詞語,整體把握課文大意。(重點)欣賞莊子雄奇瑰麗的想象和機智巧妙的辯論,理解課文中兩則寓言闡述的道理。(難點)學習古人淡泊名利的思想,做一個志趣高雅的人。(素養(yǎng))作者介紹莊子(約前369—前286),戰(zhàn)國時期哲學家,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名周,宋國蒙(今河南商丘東北)人。與老子齊名,兩人并稱為“老莊”。莊子的哲學思想達到了很高的思維水平,對后世影響很大。著作有《莊子》一書。作品簡介《莊子》,莊子及其后學的著作,現存33篇,包括內篇7篇、外篇15篇、雜篇11篇。其文想象奇幻,構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筆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它不僅有很高的哲學成就,對后世文學的發(fā)展也有著深遠的影響。人們評價這本書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莊子思想莊子繼承和發(fā)展老子“道法自然”的觀點;但其思想包含樸素辯證法因素;主張通過“坐忘”達到“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的主觀精神境界,安時處順,逍遙自得。在美學上提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等見解來闡發(fā)美的起源與本質以及美感等問題。莊子的哲學思想達到了很高的思維水平,對后世影響很大。背景資料本文選自《莊子集釋》(中華書局1961年版)。本課第一則節(jié)選自內篇中的《逍遙游》,第二則節(jié)選自外篇中的《秋水》,題目是編者加的。莊子所處的年代,一方面社會經歷著劇烈的動蕩,戰(zhàn)爭頻發(fā),生靈涂炭;另一方面,正值百家爭鳴的黃金時代,文化成為一種強烈的需要,“士”這一階層的人數大量增加。這種社會與文化狀況對莊子思想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初讀正音北冥鯤徙摶mínɡ齊諧塵埃正色邪濠梁鰷魚循其本kūnxǐtuánxiéāiyéháotiáoxún劃分節(jié)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節(jié)奏和停頓。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鰷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疏通文意【譯文】莊子與惠子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說:“鰷魚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閑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惠子說:“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說:“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鰷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濠梁:濠水上的橋。濠,水名,在今安徽鳳陽。鰷魚:一種白色小魚。從容:悠閑自得。安:疑問代詞,怎么。【譯文】惠子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是完全可以肯定的!”莊子說:“請從我們最初的話題說起。你說‘你在哪里知道魚的快樂’的話,說明你已經知道我知道魚的快樂而問我,我是在濠水上知道的。”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固:固然。固:本來。全:完全,完備。循其本:追溯話題本源。循,追溯。安:疑問代詞,怎么。云者:助詞,用于句末,表停頓,引出下文。既已:已經。疏通文意莊子與惠子在濠梁之上圍繞什么問題展開了辯論?雙方各持怎樣的觀點?整體感知魚之樂莊子認為,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惠子認為,莊子無從得知魚的快樂。分角色朗讀課文,理清莊子與惠子你來我往的辯論邏輯,體會雙方語氣變化。整體感知辯論邏輯語氣莊子:鰷魚出游從容,魚之樂發(fā)出感嘆輕松愉悅惠子:子非魚,安知魚之樂首先發(fā)難質疑莊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反唇相譏針鋒相對惠子:我不知子,子不知魚,全矣邏輯推斷勝券在握莊子:循其本——知之濠上偷換概念從容讀完課文,分析莊子和惠子這對好友的性格差異。課文探究惠子好辯,重分析,對事物持認知心態(tài)。對于事物有一種尋根究底的認知態(tài)度,重在知識的探討。莊子智辯,重觀賞,對事物持藝術欣賞的心態(tài)。對于外界的認識,將主觀的情意發(fā)揮到外物上。移情于物,物我兩忘。如果說惠子帶有邏輯家的個性,那么莊子則具有藝術家的風貌。你認為在莊子和惠子的辯論中,誰是勝者?為什么?課文探究看法一:從故事的本身來看,莊子是勝者。在惠子巧妙地援引莊子的話反駁“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時,莊子卻采取轉移話題、偷換概念的方法,避重就輕,轉敗為勝。他把惠子說的“怎么知道”,故意理解成“在哪里知道”。最后惠子無話可說。你認為在莊子和惠子的辯論中,誰是勝者?為什么?課文探究看法二:跳出故事本身,從邏輯上看,惠子是勝者。莊子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爭論中得以維持自己最初的判斷,而這種做法顯然是有悖于邏輯判斷規(guī)則的,所以說,惠子才是勝者。概括主題《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通過莊子與惠子圍繞著“魚之樂”而展開的辯論,表現了莊子機智與巧妙的辯論風格,也表現了莊子的“萬物與我為一”的思想。寫作特色采用對話的形式本文通篇采用對話的形式,兩人一句接著一句,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將這場論辯深化,展現了精彩的詭辯藝術。寫作特色筆法輕松,充滿機智與幽默莊子是否知道“魚之樂”的論辯,本是深奧的邏輯問題,但文章卻用輕松、閑適的筆調描述論辯過程,二人語言不乏幽默,令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詩意,并深受感染。板書設計莊子:安知——偷換概念(勝)惠子:安知——發(fā)難、咄咄逼人機智巧妙輕松閑適八年級下冊語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