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自古文人多悲秋“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是張繼筆下的秋天;“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是王維心目中的秋天;“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王勃眼中的秋天;“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是劉禹錫筆下的秋天;“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晏殊筆下的秋天。第一課時沁園春·長沙文體知識詞,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配樂歌唱,句式不齊,也稱“ ”。詞最初稱“ ”或稱“ ”,是配音樂的,后來詞也跟樂府一樣,逐漸跟音樂分離了,成為詩的別體,所以又稱“ ”。每首詞都有一個曲詞名稱,叫 。詞牌決定了這首詞的“ ”、“ ”和“ “。 詞的標題和詞牌有著嚴格的區別,標題是詞的內容的集中體現,它概括了詞的” “。詞長短句曲子曲子詞詩余詞牌字數句數平仄聲韻主要內容詞的分類:詞分為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90字)、長調(91字以上),這是依字數的多少來劃分的。詞的流派:( )。豪放派作品氣勢豪放,意境雄渾,充滿豪情壯志,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 )。婉約派作品清麗含蓄,感情婉轉纏綿,情調或輕松活潑,或婉約細膩,題材較狹窄,多寫個人遭遇,男女戀情,也有寫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詞人有( )等。文體知識詞豪放派和婉約派蘇軾、辛棄疾柳永、李清照詞牌名題目題解沁園春,又名“洞庭春色”“東仙”“念離群”等。相傳為東漢明帝女兒沁水公主之園,后來被外戚竇憲所奪,有人作詩詠其事,這個詞牌由此得名。作者簡介毛澤東,字潤之,湖南湘潭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拓者,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創作背景這首詞作于1925年。當時革命運動正蓬勃發展。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相繼爆發,湖南、廣東等地農民運動日益高漲。毛澤東直接領導了湖南的農民運動。同時,國共兩黨的統一戰線已經確立,國民革命政府已在廣州正式成立。這年深秋,毛澤東去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在長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寫下這首詞。請一位同學朗讀原文,然后聽范讀,糾正字音后全班齊聲朗讀整體感知正音沁:舸:悵:寥廓:gěchàngliáo kuòzhēng róngqiúè崢嶸:遒:遏:qìn誦讀全文沁園春·長沙毛澤東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賞析《沁園春·長沙》,請同學們認真思考每一個問題賞析上片開頭三句交代了什么?有何作用?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畫?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時間地點人物作者獨立寒秋,面對北去的湘江,描摹了一種先聲奪人、舍我其誰的英雄氣概,為全詩的抒情奠定了大氣磅礴、豪情奔放的感情基調。獨立寒秋圖詞的上片寫了哪些意象(景物)?哪個字統領景物描寫,這些意象組成了一副怎樣的圖景?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賞析上片山樹水船鷹魚萬物湘江秋景圖賞析上片作者在寫這些景的時候,是怎樣變換視角的,用了什么樣的寫景手法?山樹水船鷹魚遠眺近觀仰望俯瞰遠近結合俯仰結合動靜結合賞析上片作者筆下的景物有何特點?請賞析。山林(樹)江(水)舸(船)鷹魚舸(船)萬紅遍層漫百爭擊翔數量之多,范圍之廣,重重疊疊,表現出景物的壯美自然萬物昂揚奮進,生機勃勃,充滿生命活力賞析上片試比較“鷹飛長空”與“鷹擊長空”,“魚游淺底”與“魚翔淺底”,“都自由”與“競自由”的區別。“擊”字更能體現雄鷹搏擊長空的豪邁之情。“飛”字無此氣勢,比較平常。“翔”本用在鳥類,寫出魚的自由輕快。“游”字平淡無奇。“競”寫出了萬物奮發圖強、蓬勃發展的生機。“都”字體現不出競爭性。賞析上片面對以上的景物,詩人有什么樣的感想?為何會有此感想?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沁園春 長沙》作于1925年。當時的革命形勢日益高漲,工農運動蓬勃興起,農民運動勢如破竹,迅猛異常。隨著革命高潮的到來,各派政治勢力對革命領導權的爭奪更為激烈。國民黨的右派分子和共產黨的右傾分子之間的斗爭尤甚。這首詞正是作者要離開長沙去廣州前,重游橘子洲時所寫,而作者此行去廣州的任務正是要發動民眾,開辦講習所。由自然萬物的競爭聯想到人類社會的競爭全班齊讀《沁園春 長沙》上片,注意朗讀節奏并體會作者情感賞析上片完成《課時作業》《沁園春 長沙》所有內容今日作業第二課時沁園春·長沙賞析下片上節課回顧1、詞的上片描繪了哪幾幅圖畫?2、上片寫到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何特點?如何賞析?3、詞人寫景用到了哪些手法?4、全班齊聲朗讀上闋。賞析下片全班齊聲朗讀下闋并借助工具書完成翻譯,賞析下闋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賞析下片概括以下幾句所描繪的圖畫,圖中所寫的是一個怎樣的群體?表明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崢嶸歲月圖群體:情感:雄姿英發、青春年少、神采飛揚、才華橫溢、熱情奔放、評論國家大事、把權貴視為糞土的青年一代表明了作者以天下為己任,肩負國家興旺,充滿主宰國家命運的壯志豪情賞析下片最后三句又可以概括為一幅怎樣的圖?有何作用?并試著賞析。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中流擊水圖作用:賞析:“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巧妙地對“誰主沉浮”的問題作了回答,這樣,上下兩闕渾然一體,天衣無縫。運用了象征手法,大膽的夸張和神奇的想象表達了作者立誓振興中華的壯志豪情,表現了作者的英雄氣概,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賞析下片“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在全詩中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故地重游,自然引起下文對往昔生活的回憶。并且通過回憶,巧妙的回答了上片的疑問,可謂銜接巧妙,渾然天成。承上啟下,過渡自然文章主旨《沁園春 長沙》一詞,作者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斗爭生活的回憶,抒寫出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世界的豪情壯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