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修辭立其誠學習目標01020304深入理解作者觀點的社會現實意義,從中得出對自己的啟示。學習文中舉例、引用等論證方法,體會文章嚴謹準確、簡易樸實的語言特色。梳理文章論證思路,理解文本論述的嚴密邏輯性。梳理文章論證思路,理解文本論述的嚴密邏輯性,了解各段之間的緊密聯系。了解作者01張岱年(1909—2004)字季同,別號宇同,河北獻縣人,中國著名的哲學家,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兼職研究員、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等。張岱年1933年任清華大學助教,1936年寫成名著《中國哲學大綱》。1952年調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1978年起張岱年擔任中國哲學教研室主任。1979年中國哲學史學會成立,張岱年被推舉為會長。張岱年長期從事中國哲學史研究,著作等身,具有極高的造詣和廣泛的建樹。他又是一位誨人不倦的導師,桃李滿天下。02了解背景本文寫于1992年。當時,中國市場經濟蓬勃發展,然而人心浮躁,甚至一些學者文人也因生活所需,急功近利,言辭浮夸。有感于此,張岱年先生寫了《修辭立其誠》一文,呼吁作文、為人都要“立其誠”。本文深刻闡述了張岱年的治學宗旨,張岱年治學貫徹一個“誠”字。20世紀30年代,他提出哲學家須有尋求客觀真理之誠心。40年代,他把“求真之誠”作為哲學修養之基礎,他晚年自號“渠山拙叟”,并以“直道而行”,示其一生立身之則。 張岱年先生以“修辭立其誠”作為自己的治學之道。在學術研究中,張岱年先生無論在逆境還是在順境中,都能做到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修辭立其誠”出自《周易》:“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币馑际蔷又铝τ谂嘤返?,增進學業,以忠信來培養品德,以修飾言辭來建立誠信,這是操持自己事業的立足點。“修辭”本指注重文化修養,后指修飾詞句?!靶揶o立其誠”指文章修辭要服從于內容的真實。03題目解釋“修辭立其誠”出自《易傳·文言》“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br/>“修辭”就是修飾詞句,是寫作,發言、著論、寫文章、做人做事;“立其誠”即堅持真實性。名實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其中的關鍵概念是“誠”。作文、為人都要說真話、講實話,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04本課關聯知識點學術論文或是某種已知原理應用于實際取得新進展的科學總結,用于學術會議上宣讀、交流、討論或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是某一學術課題在實驗性、理論性或預測性上具有的新的科學研究成果或創新見解和知識的科學記錄或用作其他用途的書面文件。簡而言之,學術論文是對某個科學領域中的學術問題進行研究后表述科學研究成果的理論文章。分類及特點按研究的內容,可分為理論研究論文和應用研究論文;特點科學性、創造性、理論性、平易性、專業性、實踐性。按研究的學科,可分為自然科學論文和社會科學論文;按寫作的目的,可分為交流性論文和考核性論文。05走進文章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文章中心論點,概述“立其誠” 的含義。第二部分(第2-5段):具體闡述“立其誠”的三層含義: 名實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第三部分(第6-10段):從認識世界、端正學風、社會現 實三個角度闡述“修辭立其誠”的重要性。第四部分(第11段):闡述“修辭立其誠”是一個唯物主 義的原則。課文分層文章將“立其誠”的含義概括哪三點?應如何理解?作者認為,“立其誠”應包括“名實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三個方面?!懊麑嵰恢隆?,就是言辭或命題與客觀實際的一致;“言行一致”,也就是理論與實踐一致,思想與行動一致;“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說的與心中所想的應該一致。從文中看,應如何認識客觀世界?哲學與科學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追求對于世界的正確認識。首先,正確認識客觀世界應力求避免主觀因素的干擾;其次,發揮主體性,應以認識的客觀性為前提。引用這段話是為了說明認識外物要尊重其客觀性,力求避免主觀因素的干擾,盡量排除主觀因素對認識的影響。作者引用《心術上》中的名言主要是為了說明什么道理?文章倒數第三段引用《漢書 儒林傳》中的話,表明了作者怎樣的觀點?作者反對“曲學阿世”,指明這種做法違反了追求真理的學術宗旨,說明“修辭立其誠”應是端正學風的首要準則,號召大家要遵行這一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寫作特色思路清晰,說理透徹。文章思路清晰,總體按照提出問題一分析問題一解決問題的思路結構文章。分析問題時,則采用層進式的論證結構,層層深入地分析闡述。先闡述“立其誠”的三層含義,再闡述學術上“立其誠”的問題,闡述學術上的“立其誠”問題,又先從學術的目的談起。這樣就一步步引領讀者理解了文章的中心論點詳略得當,注重實錄。引證法是本文的一個顯著特點,顯示了作者廣博的學識。作者在引用古文獻之后,接著就對文獻加以解釋。如文章第7段引用了《心術上》的一段話:“因也者,無益無損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為法者也?!边@段話比較難理解,作者解釋說:“這是說,在認識外物的時候不要對于外物有所損益,力求認識外物的本來面目?!边@就讓讀者容易理解了“修辭立其誠”對我們有哪些方面的啟發 當今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能自由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或情感得,這就使得我們的一言一行在社會上的影響力被極度放大誠實的、符合道義的言行會給社會帶來正能量,相反,則會來負能量。這就要求我們要比以前任何時代都能夠注重自的品德修養,開口說話,先“立其誠”,做一個誠實的人,做傳播正能量的人。單擊此處可添加副標題文中作者引用了《心術上》中的名言主要是為了說明什么道理?引用的這段話是說,在認識外物的時候不要對于外物有所損益,力求外物的本來面目。換句話說,認識外物要尊重其客觀性,力求避免主觀的干擾,盡量排除主觀因素對認識的影響。文章倒數第三段引用《漢書·儒林傳》的話,其用意是什么?作者反對“曲學阿世”,批評這種做法違反了追求真理的學術宗旨,說明“修辭立其誠”應是端正學風的首要準則,號召大家要遵行這一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文中強調,把自己的真實見解表達出來,應是“修辭立其誠”的起碼要求。人們把自己的真實想法隱藏起來,主要是因為不正常的社會關系所造成的,這種不正確的人心扭曲必須改變,而改變的方法就是說真話、講實話。“修辭立其誠”的最起碼的要求是什么?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本文基于“誠”這個核心概念進行闡釋,就“立其誠”的三層含義,由修辭到為人,展開了深入的思考和闡述,進而運用唯物主義觀點,對“立其誠”方面存在的問題作了分析和批判,強調做人要“端正學風”、“說真話、講實話”,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教師總結下節課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