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屆高考語文復習:古詩題材分類鑒賞 課件(共47張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屆高考語文復習:古詩題材分類鑒賞 課件(共47張PPT)

資源簡介

(共47張PPT)
——便縱有千種風情,都是對牛說?!
題材——
《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
構成文學和藝術作品的材料,
即作品中具體描寫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現象。
古詩題材里有哪些生活現象呢?
看見別人在撒狗糧,而你的狗在天涯——
→ 愛情閨怨詩
于是你發個充滿哲思的朋友圈——
假如,我是說假如,你是古時候的一位詩人
→ 哲理思辨詩
寫完詩,你在朋友圈@了一下你的好朋狗——
→ 酬答唱和詩
然后你的好朋狗畫了一幅畫,叫你題個字——
→ 吟詠畫作詩
你確實害怕大雨,
于是你暗戳戳寫了一首詩給你的crush,希望ta能懂你的心——
→ 干謁言志詩
可是人家不理你,
你決定出去走走,看到花草樹木,蟲魚鳥獸,你心想——
這花怎如此純澈潔白,就像我一樣!
→ 詠物言志詩
你繼續游山玩水,這風景真巴適啊,愛了,想退學不干了——
→ 山水田園詩
你忽然想起還有一堆試卷沒寫,糟心,鬧心,痛心——
→ 即事(景)抒懷詩
繼續游,游到了一處古跡,你想著——
當年是誰在此談笑風生,如今只剩斷壁殘垣
→ 詠史懷古詩
繼續游,離家千里萬里,某天夜深人靜,你啃著索然無味的餅,看見了天上的月亮,你心想——
這月亮,總不似故鄉那般圓。
→ 羈旅思鄉詩
后來,你畢業了,和好朋狗說byebye
下次見是猴年馬月呢?
身旁只剩依依楊柳,沒有人能回答你。
→ 送別懷人詩
家,也許永遠回不去了。
那個人,也許再也看不見了。
后來,你參軍了,跟隨軍隊四處作戰,
戰場上刀劍無眼,九死一生
可是你又想,保家衛國,英雄本色,怕什么就是肝!
→ 邊塞征戰詩
了解一類詩,讀不懂也可順藤摸瓜,這就是關注題材的魅力!
古詩常見題材分類——
愛情閨怨詩、詠物言志詩、山水田園詩、即事(景)抒懷詩
詠史懷古詩、羈旅思鄉詩、送別懷人詩、邊塞征戰詩
酬答唱和詩、哲理思辨詩、吟詠畫作詩、干謁言志詩
近四年高考真題詩歌題材選用分布
年份 卷別 篇名 朝代 作者 體裁 題材
2024 新高考Ⅰ卷 宿千歲庵聽泉 宋 劉克莊 詩 即事抒懷詩
新高考Ⅱ卷 雨后為山亭獨臥 宋 葉夢得 詩 即事抒懷詩
全國甲卷 次韻錢遜叔泛舟虹橋 宋 呂本中 詩 酬和贈答詩
2023 新高考Ⅰ卷 答友人論學 宋 林希逸 詩 酬和贈答詩
新高考Ⅱ卷 湖上晚歸 宋 林逋 詩 山水田園詩
全國甲卷 臨江仙 宋 晁補之 詞 送別詩
全國乙卷 破陣子 宋 陸游 詞 即事抒懷詩
2022 新高考Ⅰ卷 《醉落魄·人日南山約應提刑懋之》 宋 魏了翁 詞 即事抒懷詩
新高考Ⅱ卷 《送別》 唐 李白 詩 送別懷人詩
全國甲卷 《畫眉鳥》《畫眉禽》 宋 歐陽修、文同 詩 托物言志詩、即事抒懷詩
全國乙卷 《白下驛餞唐少府》 唐 王勃 詩 送別懷人詩
2021 新高考Ⅰ卷 《寄江州白司馬》 唐 楊巨源 詩 酬和贈答詩
新高考Ⅱ卷 《示兒子》 宋 陸游 詩 即事抒懷詩
全國甲卷 《和南豐先生出山之作》 宋 陳師道 詩 酬和贈答詩
全國乙卷 《鵲橋仙·贈鷺鷥》 宋 辛棄疾 詞 詠物言志詩
一、送別懷人
請閱讀一輪復習資料書與分析以下詩句,整理思維導圖。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白居易《南浦別》
手法
情感
意象
標題
送別懷人
往往有“送”“別”“贈”“酬”等字眼
①依依惜別的不舍與傷感。②離別后的思念與牽掛。③對友人的安慰與勉勵。④借送別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⑤抒發對人生的感慨。
①修辭方面:主要有夸張、對比、互文、用典等。②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側面烘托、動作描寫、肖像描寫、細節描寫等手法。③意境的營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等手法
“柳”“酒”“月”“水” “長亭”“短亭”“陽關”“舟”“灞橋”楊柳、柳絮、楊花、孤帆、流水、寒蟬、船(舟)、夕陽、西風、美酒、春草、殘笛、煙波、浮云、鴻雁等。
【2022·全國乙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白下驛餞唐少府
王 勃
下驛窮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懷抱即依然。
浦樓低晚照,鄉路隔風煙。去去如何道?長安在日邊。
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首詩系餞行之作,送別的對象為唐少府,是詩人早年的知心好友。
B.詩人與唐少府都曾有過潦倒不得志的經歷,這也是他們友誼的基礎。
C.頸聯中的“低”“隔”,使得餞別場景的描寫有了高低遠近的層次感。
D.頷聯和尾聯中的問句,使語氣起伏,也增添了詩作的豪邁昂揚氣概。
答題:劃節奏讀懂+圈選項關鍵詞+對照詩句
答案:A
“是詩人早年知心好友”錯誤。此句中的“相知何用早”意思是“彼此相知,何必要早認識呢?”
白下驛餞唐少府
王 勃
下驛窮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懷抱即依然。
浦樓低晚照,鄉路隔風煙。去去如何道?長安在日邊。
答案: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過直抒胸臆的方法來排遣離愁。“海內”兩句直接表現了詩人廣闊的襟懷,而“無為在歧路”的“無為”既是對朋友的叮嚀,也是自己排遣離愁的情懷吐露,表現出詩人志向高遠、樂觀豁達的特點。②本詩通過借景抒情、虛實結合的方法來排遣離愁。頸聯的“浦樓”兩句實寫餞別時凄清的場景,夕陽西下,余暉照水邊酒樓,一路風煙;尾聯的“去去”兩句虛寫友人要去的地方在日邊,表達了對友人離去的不舍和擔憂之情。
本詩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別之作,但詩人排遣離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答題:審題(手法)+聯系詩句翻譯+情感
【2022·新高考Ⅱ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送 別
李 白
尋陽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勝境由來人共傳,君到南中自稱美。
送君別有八月秋,颯颯蘆花復益愁。云帆望遠不相見,日暮長江空自流。
本詩是如何表現離愁別緒的?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
答案:①寓情于景:通過寫秋天蕭瑟的蘆花,渲染悲涼的氣氛,強化離別的愁緒;②以景結情:末尾寫孤帆遠去,江水悠悠,正是詩人綿綿思緒的形象表現。
答題:審題(手法)+聯系詩句翻譯+情感
二、即事/景抒懷詩
鏈接教材:《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登快閣》、《短歌行》、《書憤》、《涉江采芙蓉》
常見標題 標題中往往有“即事”“即景”“抒懷”等字眼
常見意象 山月、河水、梅花、鳥鳴、風雨、草蟲、銅鏡、鬢發、夜雨、孤舟、雁鳴、落葉、花開等
常見感情 ①寄情山水,表達出對和平寧靜生活的熱愛。②表現作者向往悠閑舒適的隱居生活的情趣。③抒寫政治上的失意和對世事的感慨。④表達對現實的憤慨、不滿和壯志難酬及懷才不遇的惆悵之情。
常見 技法 (1)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2)敘事寫景的表現手法:①虛實結合;②襯托(以動襯靜、以樂襯哀等);③側面描寫;④白描與細節描寫;⑤對比(特別是這類詩中常出現貧苦大眾與豪門貴族生活的對比)
(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直抒胸臆;②展開想象,寄托情感;③借景抒情,委婉抒情
【2019·全國卷Ⅲ】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插田歌(節選)
劉禹錫
岡頭花草齊,燕子東西飛。田塍望如線,白水光參差。
農婦白纻裙,農父綠蓑衣。齊唱郢中歌,嚶嚀如《竹枝》。
與《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相比,這幾句詩的語言風格有什么不同?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答案:①《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對仗工整,用典精當,語言雅麗平整;②《插田歌》這幾句詩則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現手法描寫田野風光和勞動場景,語言通俗淺顯,清新流暢。
答題:審題(手法)+聯系詩句翻譯+情感
【2023·全國乙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后面的題目。
破陣子
陸 游
看破空花塵世,放輕昨夢浮名。蠟屐登山真率飲,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閑心太平。
料峭余寒猶力,廉纖細雨初晴。苔紙閑題溪上句,菱唱遙聞煙外聲。與君同醉醒。
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詞人以“空花”“昨夢”喻指過往的虛無,“看破”“放輕”宣示自己告別過去。
B.詞人著屐拄杖、登山穿林,一個遠離塵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隱逸形象躍然紙上。
C.細雨初晴的春日,依然會使人感覺到寒冷,但這并沒有影響詞人的輕松自得。
D.詞人在最后表示,希望遠方友人能與自己同飲共醉,表達了真摯的思念之情。
這首詞是如何表現詞人閑適心情的?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
答案:D
尾句“與君同醉醒”中的“君”為泛指,并非針對某人的實指,“醉”和“醒”也都是閑居中自由自在生活的表現,是對“真率飲”的呼應。詞作通篇與遠方友人和真摯思念無關。
破陣子
陸 游
看破空花塵世,放輕昨夢浮名。蠟屐登山真率飲,筇杖穿林自在行。身閑心太平。
料峭余寒猶力,廉纖細雨初晴。苔紙閑題溪上句,菱唱遙聞煙外聲。與君同醉醒。
這首詞是如何表現詞人閑適心情的?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
答案:①采取直抒胸臆的表現手法;②開篇即言志,表明自己看輕塵世浮名;③在描寫登山、穿林等生活場景時,也直白地表達出感受。
答題:審題(手法)+聯系詩句翻譯+情感
三、酬答唱和詩
古人以詩交友,以詩言志,因此常常把詩歌作為結識朋友的手段,朋友之間常常互相唱和,此為“酬唱”。
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白居易《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標題
內容
情感
手法
往往有“酬”“贈”“次韻”
“答”等字眼
①長輩對晚輩或上級對下級的題、贈。②同窗好友、親人之間互贈互題
①對酬和對象在詩中提到的話題進行相應的關切。②寄托勸勉鼓勵之情。③朋友間志趣的表達
直抒胸臆、比喻、想象等
和南豐先生出山之作①
陳師道
側徑籃舁兩眼明②,出山猶帶骨毛清③。白云笑我還多事,流水隨人合有情。
不及鳥飛渾自在,羨他僧住便平生。未能與世全無意,起為蒼生試一鳴。
【2021·全國甲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注】 ①南豐先生:即曾鞏,陳師道敬重仰慕的師長。②側徑:狹窄的路。籃舁:竹轎。
③骨毛清:謂超凡脫俗,具有神仙之姿。
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出山之初的曾鞏,展現出來的是一個明凈爽利、風骨秀異的高士形象。
B.頷聯兩句使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表現白云和流水對于曾鞏出山的態度。
C.住在山中的僧人雖然不能像飛鳥一樣自由自在,但其生活也令人羨慕。
D.陳師道在詩中書寫了曾鞏的人生志趣與處世情懷,筆端飽含敬佩之情。
在陳師道看來,曾鞏是如何處理“仕”與“隱”的關系的?請簡要分析。
答案:C
“不及鳥飛渾自在”是說曾鞏出山從政,不如飛鳥自在,而不是說僧人不如飛鳥自在。
和南豐先生出山之作①
陳師道
側徑籃舁兩眼明②,出山猶帶骨毛清③。白云笑我還多事,流水隨人合有情。
不及鳥飛渾自在,羨他僧住便平生。未能與世全無意,起為蒼生試一鳴。
答案:①在曾鞏那里,“仕”與“隱”并非截然對立,而是可以兼容于一身的;②曾鞏向往離世高蹈、超凡脫俗,但他又不能忘情于天下蒼生,愿意承擔社會責任,有深厚的濟世情懷。
【注】 ①南豐先生:即曾鞏,陳師道敬重仰慕的師長。②側徑:狹窄的路。籃舁:竹轎。
③骨毛清:謂超凡脫俗,具有神仙之姿。
在陳師道看來,曾鞏是如何處理“仕”與“隱”的關系的?請簡要分析。
四、哲理思辨詩
常見標題 標題中往往有“讀”“論”“說”“有感”等字眼
常見意象 這類詩歌,多以議論為主,意象的選用相對較少,有時根據內容的需要,也選用一定的意象。如盧梅坡《雪梅》中的“梅”
常見感情 表現詩人的哲學觀點、反映哲學道理
常見技法 這種詩內容深沉渾厚、含蓄雋永,多將哲學的抽象哲理含蘊于鮮明的藝術形象之中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示子聿》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登飛來峰》
示兒子
陸 游
祿食無功我自知,汝曹何以報明時?為農為士亦奚異,事國事親惟不欺。
道在六經寧有盡,躬耕百畝可無饑。最親切處今相付,熟讀周公七月詩[注]。
【2021·新高考Ⅱ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注】 七月詩:指《詩經·豳風·七月》,是一首描寫農民勞作和生活的農事詩。
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詩的首聯以問句領起全篇,自然引出下文詩人對兒子們的諄諄教誨。
B.詩人指出,不論是侍奉父母還是服務國家,“不欺”都是至關重要的。
C.詩人認為,生逢“明時”不必讀書求仕,“躬耕”才是一種理想狀態。
D.詩人在最后強調,自己傳授給兒子們的人生道理是最為真切、確實的。
詩人指出“道在六經寧有盡”,又讓兒子們“熟讀周公七月詩”,對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案:C
由頷聯可知,詩人認為無論是出仕朝廷,為官一方,還是成為平民百姓,躬耕隴畝,都要事國以忠,事親以孝,并沒有在兩種方式中作出比較選擇。
示兒子
陸 游
祿食無功我自知,汝曹何以報明時?為農為士亦奚異,事國事親惟不欺。
道在六經寧有盡,躬耕百畝可無饑。最親切處今相付,熟讀周公七月詩[注]。
【注】 七月詩:指《詩經·豳風·七月》,是一首描寫農民勞作和生活的農事詩。
詩人指出“道在六經寧有盡”,又讓兒子們“熟讀周公七月詩”,對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案:①希望兒子們明經窮理,努力讀書成才。②希望兒子們注重農事,懂得稼穡的艱難。③詩人希望兒子們無論“為農”還是“為士”都要盡心盡力,流露出詩人作為父親對兒子們的期冀。
五、詠物言志詩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 清·鄭燮《竹石》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 宋·鄭思肖《畫菊》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 明·于謙《石灰吟》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 宋·陸游《卜算子·詠梅》
“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 元·王冕《墨梅》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 清·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五》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 唐·羅隱《蜂》
標題
內容
情感
手法
“詠某物”“題某物”“某物吟”等
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負,或實現個人理想,或報效國家。②寄寓高尚的節操,或表達懷才不遇與命途多舛的傷感,或抒發年華易逝與理想破滅的哀愁。③托物諷世,或憂國憂民,或感時傷世,或憤世嫉俗,或針砭時弊,或冷嘲熱諷
著重對所詠之物的特征、功能進行刻畫,或者著重對所詠之物的某一內蘊、精神進行吟詠
①從描寫方法看,主要有正面描寫(繪形繪色)與側面烘托。②從表現手法看,主要有比喻(比況)、象征、擬人和對比。③從抒情方法看,主要有托物言志
苦 筍
陸 游
藜藿盤中忽眼明①,駢頭脫襁白玉嬰。極知耿介種性別,苦節乃與生俱生。
我見魏征殊媚嫵②,約束兒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養成,放使干霄戰風雨。
【2020·全國Ⅲ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飯菜。②唐太宗曾說,別人認為魏征言行無禮,我卻覺得他很嫵媚。
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人看到盤中擺放的一對剝去外皮的竹筍,潔白鮮嫩,不禁眼前一亮。
B.詩的三、四兩句既是對苦筍的直接描寫,又有所引申,使苦筍人格化。
C.詩人雖然喜愛苦筍,但畢竟吃起來口感苦澀,所以吩咐不要過多取食。
D.全詩以議論收尾,指出人才養成既需要發展空間,也要經受風雨磨煉。
詩人由苦筍聯想到了魏征,這兩者有何相似之處?請簡要分析。
答案:C
“吃起來口感苦澀,所以吩咐不要過多取食”分析錯誤。“我見魏征殊媚嫵,約束兒童勿多取”的意思是“我看到苦筍想到了魏征美好的品行,就管束兒童不要過多挖取苦筍”。
苦 筍
陸 游
藜藿盤中忽眼明①,駢頭脫襁白玉嬰。極知耿介種性別,苦節乃與生俱生。
我見魏征殊媚嫵②,約束兒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養成,放使干霄戰風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飯菜。②唐太宗曾說,別人認為魏征言行無禮,我卻覺得他很嫵媚。
詩人由苦筍聯想到了魏征,這兩者有何相似之處?請簡要分析。
答案:①歷史上的魏征以“犯顏直諫”著稱,其言行常常令人難以接受,好比苦筍的滋味并不適口;②苦筍與生俱來的“苦節”,象征耿介性格,與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應該得到認可。
解析:這是一首詠物言志詩,借歌詠苦筍告訴人們做人應高風亮節,剛正不阿。由物及人,找出苦筍、魏征兩者的相似點進行分析,組織語言作答即可。如:苦筍“苦節乃與生俱生”,口感苦澀,一些人不喜歡;魏征常常“犯顏直諫”,其言行常令人難以接受。“極知耿介種性別”的意思是“深知苦筍耿介的性格與別的品種不同”,苦筍象征耿介性格,魏征方正不阿,兩者相似。
六、山水田園詩
常見意象 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門、桑麻、南畝、五柳、明月、漁歌等
常見感情 ①寄情山水,贊美山河,熱愛自然。②借凄風苦雨,表達對自由的向往及厭倦官場的超脫之情。③憎惡黑暗,寄托恬淡靜雅的隱逸之樂。④以恬淡之心抒寫山水清幽,表達閑適淡泊、悠然自得之情。⑤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和懷才不遇的苦悶。
常見技法 (1)比喻、擬人、夸張、對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2)寫景的表現手法:①白描與工筆;②觀察角度高、低、俯、仰的變化與遠、近、高、低的順序;③光、影、色彩的渲染,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的運用;④虛實結合(眼前之景與想象之景);⑤動靜結合(以動襯靜、化動為靜與化靜為動)
(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②樂景襯哀情(反襯)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陶淵明《飲酒》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其二》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莊》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王維《鳥鳴澗》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王維《終南別業》
紀村事
韋 莊
綠蔓映雙扉,循墻一徑微。雨多庭果爛,稻熟渚禽肥。
釀酒迎新社,遙砧送暮暉。數聲牛上笛,何處餉田[注]歸。
【2020·天津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注】餉田:到田間送飯。
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首聯寫綠植光影映照門扉,墻邊小路在草木中若隱若現,顯得生機勃勃。
B.頷聯寫院中果子腐爛,水邊禽鳥肥美,營造出農閑時節慵懶閑散的寧靜氛圍。
C.全詩視聽結合,動靜相宜,虛實相生,用語平樸,意境優美,富有意趣。
D.本詩擷取若干鄉村景象,自然與人文融合,呈現出濃郁的田園生活氣息。
“釀酒迎新社,遙砧送暮暉”描寫了什么樣的鄉村場景?
答案:B
“營造出農閑時節慵懶閑散的寧靜氛圍”說法錯誤。根據頷聯中的“庭果爛”“稻熟”和尾聯中的到田間送飯可推知,這是收獲的農忙時節,而不是“農閑時節”,也自然沒有“慵懶閑散”之意。
紀村事
韋 莊
綠蔓映雙扉,循墻一徑微。雨多庭果爛,稻熟渚禽肥。
釀酒迎新社,遙砧送暮暉。數聲牛上笛,何處餉田[注]歸。
【注】餉田:到田間送飯。
“釀酒迎新社,遙砧送暮暉”描寫了什么樣的鄉村場景?
答案:①為準備祭祀、祈求豐收,農人在忙于釀酒。②暮色漸濃,遠處飄來搗衣的聲音。③描寫了忙碌而祥和的農村生活場景。
解析:頸聯前一句寫農人為準備社日的祭祀活動而忙于釀造美酒。“社”,人們祭祀土地神以祈求豐收。此句呈現出一派熱鬧、忙碌的景象。后一句寫遠處傳來的搗衣砧聲送走了落日余暉,顯現出傍晚農村祥和的氛圍。
七、吟詠畫作詩
常見標題 標題中往往有“題”“書”“畫”等字眼
常見意象 青山、野水、疏林、芳草、雪花、斜陽、晚風、牧童、殘竹等
常見感情 題畫詩或談論畫作的藝術造詣,或詠嘆畫面的意蘊以抒發自己的感情,表白自己的心志,寄托深沉的感慨,或是宣泄內心的不滿
常見技法 (1)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2)表現手法:①想象聯想;②化動為靜;③虛實結合;④借題發揮;⑤借物寫人
(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展開想象,寄托情感;②托物言志,委婉抒情
“畫中題詩,詩畫互補。”
題許道寧畫[注]
陳與義
滿眼長江水,蒼然何郡山?向來萬里意,今在一窗間。
眾木俱含晚,孤云遂不還。此中有佳句,吟斷不相關。
【2019·全國Ⅰ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注】許道寧:北宋畫家。
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首題畫詩寫景兼抒情,并未刻意進行雕琢,卻能夠于簡淡中見新奇。
B.山水是這幅畫的主要元素,特別是江水,占據了畫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詩人透過一扇小窗遠距離欣賞這幅畫作,領略其表現的遼闊萬里之勢。
D.頸聯具體寫到蒼茫暮色中的樹木與浮云,也蘊含了欣賞者的主觀感受。
詩的尾聯有什么含意?從中可以看出詩人對這幅畫有什么樣的評價?
答案:C
“向來萬里意,今在一窗間”的意思是,一向廣闊遼遠的萬里江山,如今盡入圖畫,濃縮于窗子大小的尺寸之間。并非“詩人透過一扇小窗遠距離欣賞這幅畫作”。
題許道寧畫[注]
陳與義
滿眼長江水,蒼然何郡山?向來萬里意,今在一窗間。
眾木俱含晚,孤云遂不還。此中有佳句,吟斷不相關。
【注】許道寧:北宋畫家。
詩的尾聯有什么含意?從中可以看出詩人對這幅畫有什么樣的評價?
答案:第一問:畫中蘊含著詩意,但無法用語言準確表達。
第二問:這幅畫意境深遠,韻致悠長,令人玩味不已。
解析:先答出尾聯的含意,再結合含意去分析詩人對這幅畫的評價。“此中有佳句,吟斷不相關”是說此畫蘊含佳句,縱然吟盡詩文,也沒有恰當的句子可以準確說出畫中之意。由此可以看出詩人認為這幅畫意境深遠,韻致悠長,令人玩味不已。
八、干謁言志詩
想抱大腿的意思!一些文人為求得進身機會(科舉登第、入仕、入幕等),十分含蓄地寫出一些詩歌,向達官貴人呈獻詩文,展示自己的才華與抱負,以求引薦。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閨意獻張水部
朱慶馀
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常見標題 標題中往往含有“奉呈”“贈”“投贈”“獻”“上”及顯貴的官名(姓)等字眼
常見意象 詩風不同,意象不定。如朱慶馀的溫婉含蓄,多生活類意象;孟浩然的懇切樸素,多闊大類意象……
常見感情 ①對自己才華的昂揚自信;②積極入仕的急切心情;③對推薦者的贊美;④瀟灑曠達,傲視權貴的態度;⑤貧賤驕人,悲憤難鳴的心情;⑥命運多舛、出身寒微、無所依托的苦悶
常見技法 ①比喻。登龍門、折桂比喻登第,落羽比喻落第,飛鳥、良馬比喻自己的種種情懷。②對比。孤鴻與燕雀相比,襯托高潔之志;鳳凰與螞蟻相比,顯示雙方地位懸殊。③雙關。干謁詩大都具有表里雙層意蘊,其表層意蘊常取自比喻性的意象或描述性的意象;而里層意蘊則取自象征性的意象。④借景抒情。借四海升平之景表達對顯貴的贊美
干謁言志詩
投長沙裴侍郎
杜荀鶴
此身雖賤道長存,非謁朱門謁孔門。只望至公將卷讀[注],不求朝士致書論。
垂綸雨結漁鄉思,吹木風傳雁夜魂。男子受恩須有地,平生不受等閑恩。
【2019·全國Ⅱ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注】至公:科舉時代對主考官的敬稱。
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人表示,雖然自己的社會地位低下,但對儒家思想的信奉堅定不移。
B.“朱門”“孔門”分別代指世俗的權勢與精神的歸依,形成鮮明的對比。
C.詩人希望自己能憑借真才實學通過正常渠道進身,而不愿去尋找捷徑。
D.詩人表達了自己對待恩惠的態度,不隨便接受別人的恩惠,受恩必報。
詩歌的頸聯描寫了兩個具體場景,與其他各聯直抒胸臆的寫法不同,這樣寫在情感表達和結構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
答案:D
“受恩必報”屬于無中生有。“男子受恩須有地,平生不受等閑恩”的意思是“男子接受人家的恩惠應當根據自己的能力情況,我平生就不隨便接受人家的恩惠”,這是對別人施加恩惠的態度,并無“受恩必報”之意。
投長沙裴侍郎
杜荀鶴
此身雖賤道長存,非謁朱門謁孔門。只望至公將卷讀[注],不求朝士致書論。
垂綸雨結漁鄉思,吹木風傳雁夜魂。男子受恩須有地,平生不受等閑恩。
【注】至公:科舉時代對主考官的敬稱。
詩歌的頸聯描寫了兩個具體場景,與其他各聯直抒胸臆的寫法不同,這樣寫在情感表達和結構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
答案:①情感表達:頸聯所寫場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懷的形象化表達,可使讀者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②結構安排:舒緩詩歌全篇的節奏,使整首詩歌有委婉從容之致。
解析:頸聯用典故“垂綸”來表達自己熱愛田園生活的情趣,用大雁夜半乘風來歸,表達渴望能收到好消息,即對取得功名的渴望。這兩句從情感表達角度來看,寫出了作者雖有求仕之心,但高潔耿介情懷沒有改變,使讀者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從結構安排來看,首聯、頷聯表達了求仕的心。尾聯表達接收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原則。頸聯起到過渡的作用,舒緩全篇的節奏,使整首詩歌有委婉從容之致。
九、羈旅思鄉詩
標題
意象
情感
手法
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憶”
“寄”“次”“行”“思”等詞語以及
元宵、中秋、重陽、除夕等節日名
客船、車鐸、孤帆、驛道、月亮、秋風、秋霜、杜鵑、猿啼、沙鷗、孤雁、飛蓬、浮云、梧桐、葉落、西樓、危樓、危欄、砧聲、油燈等
①天涯漂泊羈旅愁。敘寫客居他鄉的艱難,抒發漂泊無定的孤苦。②望盡天涯懷人愁。感念親情之深,表達對親人的思念。③羈旅他鄉的幽怨之情。或表達人生感嘆,流露年華易逝的苦悶;或抒發獨居他鄉、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孤獨寂寞、幽怨憤慨之情
①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②樂景襯哀情(或哀景寫樂情)。③側面落筆。作者在表現懷遠、思歸之情時,往往不是直接抒發思念之情,而是從對方著筆,想象對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作者的苦恨離情。④因夢寄情,虛實結合
曉行巴峽
王 維
際曉投巴峽,馀春憶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眾雞鳴。水國舟中市,山橋樹杪[注]行。
登高萬井出,眺迥二流明。人作殊方語,鶯為故國聲。賴多山水趣,稍解別離情。
【2017·北京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注】樹杪:樹梢。
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巴峽鄉邑旭日東升,眾雞鳴唱,晴朗的江邊一個女子在浣洗。
B.水國鄉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橋,行人走在橋上,如在樹顛。
C.詩人登高遠眺,萬畝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過,分外澄明。
D.詩人在暮春之際來到巴峽,山水之趣寬解著詩人的離愁別緒。
同樣是描繪山峽,《曉行巴峽》與下列詩句相比,在運用意象、抒發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酈道元《水經注》)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杜甫《秋興八首》)
答案:C
C項,“萬畝良田,井然有序”錯誤,“井”是“村落”的意思。“萬井”,引申為千家萬戶。巴峽地形以丘陵、山地居多,很難有“萬畝良田”出現,而且詩人登高遠眺,“萬畝良田”缺少“出”的立體感;在同一視野中,“二水”與村落更有層次感。
曉行巴峽
王 維
際曉投巴峽,馀春憶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眾雞鳴。水國舟中市,山橋樹杪[注]行。
登高萬井出,眺迥二流明。人作殊方語,鶯為故國聲。賴多山水趣,稍解別離情。
【注】樹杪:樹梢。
同樣是描繪山峽,《曉行巴峽》與下列詩句相比,在運用意象、抒發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酈道元《水經注》)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杜甫《秋興八首》)
答案:①《曉行巴峽》: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雞鳴”“水國”“萬井”等意象,顯示了巴峽水鄉的祥和,色調明麗,詩人置身其中,雖有淡淡的思鄉之情,情感卻并不悲苦。②對比詩句所用的“猿鳴”“玉露”“楓樹”等意象,顯示了巫峽的蕭瑟陰森,色調凄冷,情感悲苦。
十、邊塞征戰詩
靚崽,記得哪些邊塞征戰詩?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二首·其一》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飛《滿江紅·寫懷》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王維《使至塞上》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王翰《涼州詞二首·其一》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二首·其一》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范仲淹《漁家傲· 秋思》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李賀《馬詩二十三首·其五》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陳陶《隴西行》
邊塞征戰詩
《無衣》(《詩經·秦風》)、《出塞》(王昌齡)、《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燕歌行并序》(高適)
常見標題 標題中往往有“行”“軍”“征人”“塞”“戍”等與軍旅有關的字眼
常見意象 ①自然景物類:黃沙、秋月、大漠、孤城、雨雪、風沙等。②地理區域類:塞外、雁門關、玉門關、黃河、陰山、樓蘭、薊北等。③戰事器具類:金鼓、旌旗、烽火、戰馬等。④樂曲類:《梅花落》《折楊柳》《關山月》《陽關三疊》《渭城曲》等。⑤人物類:戍卒、將帥、胡人、單于等。
常見感情 ①保家衛國、建立功名的壯志豪情。②奮勇殺敵、英勇無畏的英雄氣概。③雄奇瑰麗、奇異獨特的邊塞風光。④征人思鄉、閨婦盼歸的兩地情愁。⑤凄苦哀怨的怨戰情緒,凄厲沉痛的反戰思考。⑥對和平安寧的邊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來的向往
常見技法 ①修辭方面:主要有夸張、對比、互文、用典等。②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側面烘托、動作描寫、肖像描寫、細節描寫等手法。③意境的營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虛實結合等手法
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①
岑 參
聞說輪臺路②,連年見雪飛。春風不曾到,漢使亦應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過武威。勤王敢道遠,私向夢中歸。
【2015·全國Ⅰ卷,改編】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注】①臨洮:在今甘肅臨潭西。北庭:唐六都護府之一,治所為庭州(今新疆吉木薩爾北)。
②輪臺:庭州屬縣,在今新疆烏魯木齊。
下列對本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由標題可以看出,作者此時從臨洮出發前往北庭,并作詩留別。
B.頷聯實寫了春風不度,漢使稀見的艱苦環境;頸聯則把眼前所見的白草連天,青山逶迤的自然風貌展現出來。
C.“漢使亦應稀”的“漢使”使用了“以漢喻唐”的表現手法,這在邊塞詩中是常見現象。
D.用“通”與“過”表現作者行速之疾,為了王事敢于到遙遠的地方戍邊。
詩的尾聯蘊含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答案:B
“實寫”錯誤,聯系前文“聞說”句,可知“春風不度,漢使稀見的艱苦環境”是作者在憑傳聞寫輪臺的寒冷與荒涼,并非實寫。
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①
岑 參
聞說輪臺路②,連年見雪飛。春風不曾到,漢使亦應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過武威。勤王敢道遠,私向夢中歸。
【注】①臨洮:在今甘肅臨潭西。北庭:唐六都護府之一,治所為庭州(今新疆吉木薩爾北)。
②輪臺:庭州屬縣,在今新疆烏魯木齊。
詩的尾聯蘊含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答案:①表達了作者忠君報國之志。“勤王”就是要竭盡全力報效祖國,為王事敢于到遙遠的地方去戍邊。②“私向夢中歸”表達了思念家鄉和親人。暗中在夢里回鄉與親人團聚,實則是在反襯自己以王事為先的決心。
十一、詠史懷古詩
《桂枝香·金陵懷古》、《蜀相》、《揚州慢》、《念奴嬌·赤壁懷古》、《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常見標題 標題中往往有詠史、懷古、登某古跡有懷、古跡、古人名等字眼
常見意象 ①歷代的都城:咸陽、長安、金陵、姑蘇、洛陽、汴京等。②發生重大事件的地點:驪山、赤壁、新亭、隋堤、馬嵬、華清宮、淮水等。③歷代帝王與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廟:烏衣巷、湘妃祠、烏江亭、陳琳墓、李白墳等。④特定的歷史朝代(時期):六朝、吳國、隋代、安史之亂、后蜀等。⑤其他:吳鉤、《后庭花》等
常見感情 ①針對歷史人物或事件,發表自己的觀點或看法。②緬懷前賢,表達敬仰或惋惜之情;類比古人,寄托傷感或哀思。③借論古之得失,托古諷今,憂國憂民
常見技法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②對比手法,描寫眼前衰敗、荒涼的景象,與歷史上的繁華興盛形成鮮明的對比。③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傷或對國事的諷喻。④襯托,作者往往臨古跡而抒懷,以悲景襯悲情
春日秦國懷古
周 樸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涇水縈紆③傍遠村。牛馬放多春草盡,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積雪蒼山晚,煙伴殘陽綠樹昏。數里黃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2011·新課標全國卷,改編】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注】①周樸(?—878):字太樸,吳興(今屬浙江)人。②消魂:這里形容極其哀愁。
③涇水:渭水支流,在今陜西省中部,古屬秦國。縈紆:旋繞曲折。
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句統攝全篇,點明作者的情感極其哀愁,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
B.原野上的田地沒有人耕種,只有秦朝時的古碑還在,還能證明這里曾經的興盛。
C.天色已晚,云彩與積雪一道圍繞在蒼山上,幾縷炊煙伴著殘陽,綠樹顯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盡是黃沙。景色曠遠蒼涼,令人神往。
D.看到這荒涼的景色,詩人勸諫統治者,如果不能愛民施行仁政,大唐的結果會和大秦帝國一樣。
你認為這首詩在寫作上是如何處理情景關系的?
答案:C
“令人神往”錯誤,看到這荒涼的景色,想當年秦國何等強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國勢日衰,眼前一片荒涼,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春日秦國懷古
周 樸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涇水縈紆③傍遠村。牛馬放多春草盡,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積雪蒼山晚,煙伴殘陽綠樹昏。數里黃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樸(?—878):字太樸,吳興(今屬浙江)人。②消魂:這里形容極其哀愁。
③涇水:渭水支流,在今陜西省中部,古屬秦國。縈紆:旋繞曲折。
你認為這首詩在寫作上是如何處理情景關系的?
答案:①觸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寫哀景抒哀情。詩人由眼前的“荒郊”“古碑”“積雪”“殘陽”“黃沙”頓生一種傷今哀情,將這種古盛今衰的慨嘆融入眼前的景物描寫之中。眼前破敗荒涼的景物被詩人寄托了一種深深的對現實的慨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布拖县| 高安市| 印江| 宜昌市| 甘德县| 盱眙县| 三门峡市| 广东省| 田林县| 新绛县| 丰宁| 巴南区| 丹阳市| 西畴县| 宁国市| 岱山县| 镇安县| 综艺| 专栏| 托里县| 天柱县| 米脂县| 甘泉县| 汾阳市| 丰镇市| 大港区| 阿拉善左旗| 巨野县| 东莞市| 浦江县| 左权县| 高尔夫| 民勤县| 临高县| 河间市| 都昌县| 中西区| 厦门市| 内黄县| 绥棱县| 乌兰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