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5張PPT)課前導入同學們,你們印象中的冬天是什么樣子的?寒氣逼人?冰天雪地?那么在作家老舍先生的眼里又是什么樣子的呢?濟南的冬天會有什么不同嗎?今天,就讓我們隨著老舍先生一起來欣賞一下濟南的冬天!素養目標1.了解作者及相關文學常識,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體會濟南的冬天的美。(難點)2.欣賞用詞的精當、生動;體會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作用。(重點)3.感受作者對濟南的熱愛和贊美之情,激發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素養)作者簡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滿族,著名作家,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他是語言大師,被譽為“人民藝術家”。代表作有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茶館》《龍須溝》等。話劇《茶館》被西方人譽為“東方舞臺上的奇跡”。創作風格:多以市民階層的生活為題材,語言幽默風趣、詼諧輕松“京味”十足,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和強烈的生活氣息。代表作品長篇小說 《老張的哲學》《四世同堂》《正紅旗下》《趙子曰》《離婚》《駱駝祥子》《鼓書藝人》《二馬》《牛天賜傳》《火葬》《馬》《我死在火葬》 《偷化石》《惶惑》 《貓城記》中篇小說 《月牙兒》《陽光》《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集 《趕集》《櫻海集》《蛤藻集》《火車集》《貧血集》《斷魂槍》《微神》《柳家大院》劇本 《龍須溝》《茶館》《桃李春風》《殘霧》《大地龍蛇》《神拳》《方珍珠》散文集 《福星集》《我愛新北京》《養花》其他合集 《老舍劇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詩選》《老舍文集》寫作背景《濟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所寫的。老舍1924年只身應聘去英國倫敦東方學院教中文。他身居異國,飽嘗了寄人籬下的孤獨之苦。他在另一篇文章中寫過這樣的話:“假使讓我‘家住巴黎’,我一定會和沒有家一樣的感到寂苦。”英國倫敦(1924)新加坡(1929)上海(1930)濟南(1930夏)由于這樣的經歷,老舍回到祖國,看到祖國的大好河山,便抑制不住強烈的愛國之情,寫下了《濟南的冬天》。文體知識散文散文是與詩歌、戲劇、小說并列的一種文學體裁,分為敘事散文、寫景抒情散文、議論散文,其特點是“形散神不散”。“形散”是指散文取材廣泛自由,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其表現手法不拘一格,可以敘述事件,可以描述景物,也可以發表議論。“神不散”是指散文所表達的主題必須明確而集中,無論內容多么廣泛,手法多么靈活,都是為主題服務的。寫景抒情散文寫景散文是以描繪景物為主的散文。這類文章多是在描繪景物的同時抒發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間或時間等的變換順序,運用移步換景的方法,把觀察到的景物的變化作為全文的脈絡。生動的景物描繪,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氣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地表現主題。字音字形讀一讀濟倫鑲跡敞看貯藻澄髻南敦上護蓄清兒jǐdūnxiāngjìchǎngkānzhùzǎochéngjì奇寬水字音字形多音字( )濟南( )救濟( )澄清( )澄沙( )露水( )露著濟澄jǐjìchénɡdènɡ露lùlòu語境記憶法:在澄(chéng)清的小河邊,我吃著澄( dèng )沙餡的月餅。字音字形多音字字音巧記:父親為了孩子的工作,費盡心思想著(zhāo)數,看著(zhe)孩子工作有著(zhuó)落后才不著(zháo)急。( )著落( )著數( )著急( )看著著zhuózhāozháozhe詞語解釋詞語解釋【響晴】【溫晴】【設若】【著落】【鑲】晴朗無云。溫暖晴朗。假若。下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來源。把物體嵌入另一物體內或圍在另一物體的邊緣。詞語解釋詞語解釋【秀氣】【水墨畫】【水藻】【澄清】【藍汪汪】清秀,文中形容山秀美小巧。純用水墨不著彩色的國畫。生長在水里的藻類植物的統稱。文中指水清澈見底。形容藍得發亮。層次劃分請按描寫的不同景物,理清文章的結構。第一部分(第1段):總寫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第二部分(第2—6段):寫濟南冬天的山、水景色。第三部分(第7段):點題,寫作者總的觀感。課文研讀①對于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風,便覺得是奇跡;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沒有風聲”說明濟南冬天的風并不猛烈,是柔和的。]對于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見日光,便覺得是怪事;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將倫敦的冬天和濟南的冬天作比較,突出濟南冬天的響晴。]自然,在熱帶的地方,日光是永遠那么毒,響亮的天氣,反有點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溫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小結:以自己的親身感受把濟南的冬天與北平的冬天、倫敦的冬天、熱帶的天氣進行比較,寫濟南的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突出它的“溫晴”,通過對比,得出“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的結論。既寫出了自己的獨特感受,又顯得情真意切。第一部分(1):總寫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課文研讀倫敦的冬天北平的冬天熱帶的地方【1】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寫出濟南冬天的總體特點的,文題為《濟南的冬天》,作者為什么要寫北平、倫敦、熱帶地區冬天的氣候 通過與北平、倫敦、熱帶地區的氣候進行對比,寫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的“奇跡”“怪事”,突出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贊美它是個“寶地”,為下文寫濟南的山、水做鋪墊。溫晴與北平相比無風聲與倫敦相比無濃霧與熱帶相比無毒日寶地對比課文研讀過渡段,以“有山有水”引領,下文轉入對濟南冬天山水的描寫。②設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過渡,由冬日陽光轉到對濟南冬天山水的描寫。) 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 (“睡”“喚醒”用擬人的手法,一“曬”、一“睡”、一“醒’,將老城人格化,把山水當作人,具有人一樣的狀態,增添了趣味性。幾個句子組合起來,創造出一種安適、溫馨的優美意境,表達出作者的贊美之情。)課文研讀【2】第②段末尾,將“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換成“這就是個理想的境界”可以嗎 為什么 明確:不可以。“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 ”是問句,表示商量的口吻,好像在面對面地征求意見,使人感到非常親切;實際上答案早已寓于作者用細膩的筆調所描繪的溫馨圖景之中。改成肯定句就變成作者一人在“自說自話”,沒有感染力,也就無法引領讀者隨作者的描述一起進入想象境地。所以,不能改。課文研讀③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只有北邊缺著點口兒。(交代濟南地理環境的特征,也是“溫晴”的原因。)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它們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把濟南比作小搖籃,形象生動地說明了溫暖的原因是濟南像小搖籃一樣的特殊地形,賦予山以人的動作,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還會說話,像母親一樣慈愛、溫存、體貼。這是對濟南的山作想象性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濟南的熱愛之情。)課文研讀明確:這句話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作者把濟南比作嬰兒,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比作“小搖籃”,形象生動地說明了濟南冬天溫暖的原因是濟南有像小搖籃--樣的特殊地形,再現了這一“理想境界”明凈、溫暖和舒適的特點;又寫小山說話,將一圈小山寫得如慈母般溫存、體貼、慈祥,字里行間蘊含著感人的脈脈溫情。【3】第③段“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這兒準保暖和”有什么表達效果 課文研讀③真的,濟南的人們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著落,有了依靠。(“含笑”“著落”“依靠”,表現了濟南人對“慈善”的冬天的真切留戀,也洋溢著作者對濟南冬天的無限喜愛之情。)他們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覺地想起:“明天也許就是春天了吧 這樣的溫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 ”就是這點幻想不能一時實現,他們也并不著急,因為有這樣慈善的冬天,干啥還希望別的呢!(用擬人的修辭表明了濟南冬天給人的感覺,洋溢著人們對濟南的冬天的喜愛之情。)第三段段意:寫陽光朗照下的濟南冬天的山景,突出其“溫晴”的特點。第3段陽光朗照下的山課文研讀寫濟南人在冬天“面上含笑”的表情,“有了著落”“有了依靠”“并不著急”的心理,正好印證了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也洋溢著作者對濟南冬天的無限喜愛之情。【3】第③段在寫山時,為什么還寫了濟南人的表現 課文研讀④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妙”字用得準確、恰當,起統領全段的作用。)看吧,山上的矮松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運用比喻的修辭,將“矮松”比成“看護婦”,展示了矮松白頂的姿態,體現了矮松積雪的秀美,飽含喜愛之情。)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一道銀邊”,照應前文“小山整把濟南圍了個圈兒”一句,再次突出了濟南小山圍城的地理環境特點。]課文研讀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山的肌膚”運用擬人、比喻的修辭,生動形象地描繪出草色和雪色相間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濟南雪后小山的無比喜愛之情。寫法為虛實結合]。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寫雪后余暉。“害了羞”的情態,“粉色”的容顏,把“薄雪”當作人,生動形象地寫出夕陽斜射下,薄雪害羞的情態美,表達了作者對濟南冬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進一步點出了“妙”字。)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太秀氣”,寫小雪下的小山,與“妙”相照應,寫出了作者的喜愛和贊美之情。]課文研讀解析:作者在寫景時,按從高到低,即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間順序層層鋪寫,將各個細部雪的光、色、態一一展現出來,并且講究用詞的凝練,寫樹尖之雪用“頂”,山尖之雪用“鑲”,山坡之雪用“穿”,這就把一山之景寫得層次清晰,色彩斑駁,然后水到渠成地把這種色彩斑駁的景象比為“一件帶水紋的花衣”,更見其秀美動人。段末寫傍晚的山景則按時間的順序,從白天寫到晚上,拉長了時空的縱深感,更加說明濟南冬天無時無刻不是美的。【4】第④段作者運用什么順序描寫小雪后的山景 這樣寫有什么效果 課文研讀⑤古老的濟南,城里那么狹窄,城外又那么寬敞,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對,這是張小水墨畫,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運用比喻的修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雪后城外遠山等景物素淡雅致的特點。)課文研讀明確:“臥”宇運用擬人手法賦予小村莊、雪以生命和感情,表現出濟南冬天安閑舒適的意境,既與前邊第②段中的“暖和安詳地睡著”相照應,前后呼應,使文章結構更加嚴謹。又傳神地寫出了小村莊小雪后的姿態,烘托出一種恬靜安逸的氣氛。【5】第⑤段作者用了兩個“臥”字,有什么表達效果 試探究一下“臥”字在文中的作用。課后小練作者描繪的濟南山美、水美,借此想要抒發什么情感?材料鏈接:老舍1930年7月來到山東,先后在濟南齊魯大學和青島山東大學任教多年,對山東產生了深厚的感情,稱山東為他的“第二故鄉”。本文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濟南齊魯大學任教時寫成的。據老舍夫人回憶,老舍生前“常常懷念的是……在山東讀過的那幾年。”文章主旨:作者圍繞濟南冬天“溫晴”這一特點,描繪濟南的山和水,呈現給讀者了一幅山清水秀、天藍地暖的動人冬景圖,抒發了作者對濟南的喜愛和贊美之情。整體感知本文在寫法上與《春》有什么相同之處?①都通過幾幅具體生動的畫面來表現景物特征。②都運用比喻、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描繪美景抒發喜愛、贊美之情。③都采用借景抒情的寫法,將情感融入景物描寫中。結構梳理總寫總寫喜愛、贊美真得算個寶地——溫晴這就是冬天的濟南分寫陽光朗照下的山——溫暖、可愛薄雪覆蓋下的山——秀氣城外的遠山——淡雅山水暖、綠、清主旨歸納這篇寫景抒情散文,緊緊圍繞濟南的冬天“溫晴”這一特點,描繪濟南的山、水、天,呈現給讀者一幅山清水秀、天藍地暖的濟南特有的動人冬景圖,抒發了作者對濟南的贊美與熱愛之情。課后小練1.下列字形及劃線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看護(kàn) 暖和(huo) 貯蓄(zhù) 峽窄(zhǎi)B.輪敦(dūn) 著落(zháo) 鑲邊(xiāng) 水藻(zǎo)C.害羞(xiū) 更換(gēng) 發髻(jī) 安適(shì)D.薄雪(báo) 慈善(cí) 寬敞(chang) 著急(zháo)1.答案:D解析:A.看kān,峽→狹。B.輪→倫,著zhuó。C.髻jì。課后小練2.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肌膚 依靠 響晴 垂柳B.曬著 綠蘋 貯蓄 橫臥C.園圈 秀氣 水紋 怪事D.搖藍 地毯 稍微 水藻2.答案:A解析:B.“綠蘋”應為“綠萍”;C.“園圈”應為“圓圈”;D.“搖藍”應為“搖籃”。課后小練3.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老舍紀念館是一家在豐富胡同19號的普通的一座四合院。B.溫晴的濟南,使濟南人民帶來了歡樂。C.雪后的濟南即使很寒冷,但絕對讓人感到溫馨。D.會不會用心觀察,能不能用上寫景技巧,是能否寫好景物的關鍵。3.答案:D解析:A.語序不當,應該把“在豐富胡同19號的”與“普通的”位置互換。B.用詞不當,把“使”改換成“給”。C.關聯詞語搭配不當,將“即使”改為“雖然”。D.正確。故選D。課后小練4.下列能概括本文主要內容的一項是( )A.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B.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C.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溫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D.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藍天下很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他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4.答案: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