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天凈沙 秋思課前導入元曲四大家馬致遠關漢卿白樸鄭光祖作者簡介馬致遠,號東籬,大都(今北京)人,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并稱元代雜劇四大家。并寫有小令、散套二百余首,經后人輯入《東籬樂府》。他在元代散曲作家群中位居第一。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他風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凈沙·秋思》最為有名,元人周德清譽為“秋思之祖”。寫作背景馬致遠仕途不如意,曾任江浙行省務官,不久即跳出宦海,長期漂泊,足跡所到之處,總有與自己心上人聚散依依的哀婉,而這種哀婉又與他對國家的哀傷連接在一起。作者傾注筆端,用心苦吟,寫出許多“嘆世”之作。《天凈沙·秋思》就是一首令人蕩氣回腸的凄婉的曲子。文體知識元曲 是繼唐詩、宋詞之后興起的一種藝術形式,包括雜劇和散曲兩部分。“曲”是一種合樂歌唱的詩歌形式,是元代的新詩體。散曲 金元時期興起的一種配樂歌唱的長短句新詩體,用于寫景、敘事、抒情。包括小令和散套兩部分。小令是單個的曲子,跟現代的歌詞大致相近,是按曲調創作的,每個曲調都有自己的名稱。各個曲調的字數和句式都不相同。課文中所選的元曲,就屬于這種形式。詩文研讀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曲牌名干枯的藤、衰老的樹,樹上棲息著黃昏時將要回巢的烏鴉,小小的橋、潺潺的流水,近處坐落著幾處人家。古舊的道路、蕭瑟的秋風,走來一匹疲憊不堪的瘦馬。譯 文黃昏時將要回巢的烏鴉。題目“思”是題眼,暗含游子思鄉的愁緒。詩文研讀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夕陽已經朝西方落下,思家懷鄉的漂泊人還遠在天涯。譯 文天邊,指遠離家鄉的地方。形容悲傷到極點。整體感知1.這首小令前三句寫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樣的氛圍?運用了哪些寫作手法?枯藤、老樹、昏鴉蕭瑟、凄涼寧靜、溫馨疲憊、孤獨動靜結合以樂景襯哀情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對比映襯整體感知小令中的動景與靜景、天倫之樂與羈旅之苦,都形成鮮明的對比映襯,增強了視覺效果和感彩。①藤、樹、橋、人家、古道是靜景,鴉、水、風、馬、夕陽是動景,動靜結合。②昏鴉歸巢映襯了游子歸宿無處,小橋流水人家的天倫之樂映襯了羈旅生活的艱難凄苦,形成鮮明對比,以樂景襯哀情。整體感知2.小令的最后兩句“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有何作用?“夕陽西下”點明時間,照應前文的“昏”字。“斷腸人在天涯”點出主人公,直抒游子之悲。此句為全篇的主旨句。表達了飄零天涯的游子思念故鄉的凄苦愁楚之情。整體感知2.這首小令在寫法上還有什么特點?試舉例分析。②寓情于景。將“斷腸人”的情感寓于“枯藤、老樹、昏鴉、西風、瘦馬、夕陽”等景物中,充分表達了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①意象并列。用九種景物并列在一起,構成了一幅完整的畫面,沒有動詞、關聯詞,給讀者更大的想象空間,更多的想象自由。整體感知格式 結構 語言風格詞 詞牌、詞題 格律嚴格 字數限制文雅含蓄清新雋永曲 曲牌、曲題 相對自由大眾化口語化內容框架天凈沙·秋思寫景枯藤 老樹 昏鴉凄涼冷清羈旅之思思鄉之愁小橋 流水 人家古道 西風 瘦馬抒情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游子之悲主旨內容這首小令生動地描繪了一幅蒼茫悲涼的深秋晚景圖,表達了游子漂泊異鄉的孤寂、愁苦之情。課后小練一、填空:《天凈沙﹒秋思》的作者是__________,號_______,大都(今北京市)人。 “天凈沙”是_________,“秋思”是______,體裁為________。二、按要求填寫詩句:1、《天凈沙 秋思》表明游子飄泊在外思鄉心情(點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景物表現游子孤獨凄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曲中具有對比反襯意味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馬致遠在《天凈沙·秋思》中用富有特征的9個景物描繪了一幅秋原黃昏行施圖、這九個景物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馬致遠曲牌名東籬題目散曲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課后小練三、探究提高:1、《天凈沙 秋思》描繪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描繪由九鐘景物構成的蒼涼蕭瑟的秋景有什么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這首元曲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歸納主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這些都是凄清、悲涼、感傷之景。其用意是極力渲染悲涼氣氛,表達異鄉游子對家鄉的思念之情以及孤寂悲涼的心情。通過秋景的描寫,表達了漂泊在外的異鄉游子對家鄉的思念之情以及孤寂悲涼的心情。課后小練1.下列對這首小令的理解和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本小令前四句寫景,末句寫人,人是主體,景物是人活動的背景,用以烘托人物。B.“夕陽西下”一句,將前面九個獨立事物統一到一幅畫面中,有一種凄涼之美。C.“小橋流水人家”一句,呈現出一派幽雅、安適的景象,給游子帶來一絲撫慰。D.這首小令僅用二十八個字,表現出一個長期漂泊他鄉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CC項的景象并沒有給游子帶來一絲撫慰,而是使游子更添悲愁。課后小練2.下列畫線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A.滄海(cāng) 涌起(yōng) 枯藤(téng)B.蕭瑟(sè) 詠志(yǒng) 殘夜(cán)C.澹澹(zhān) 歸雁(yàn) 碣石(jié)D.竦峙(shì) 斷腸(cháng) 豐茂(mào)【解析】A.涌yǒng C.澹dàn D.峙zhìB課后小練3.對《天凈沙·秋思》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前三句18個字,寫了九種景物,有靜有動,有聲有色,而加在名詞前的定語則體現了詩人對那些景物的獨特感受。B.這首小令,寫景由近及遠,感情抒發由淺入深,開頭一句“枯藤老樹昏鴉”是詩的主旨句。C.這是一幅秋景圖,又是一幅絕妙的秋思圖。圖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經過作者精心選擇的,最能表現“秋思”。D.這首小令用極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極豐富的意象;人與物結合,情與景交融,有一種動人心魄的力量。B本詩的主旨句是“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課后小練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1.《次北固山下》這首詩的頷聯: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2.《觀滄海》實寫詩人所見之景的句子:3.《觀滄海》虛寫詩人想象之景的句子:課后小練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A.首句用“楊花”和“子規”兩個景物,點明暮春時令,烘托出凄涼悲惋的氛圍。B.第二句寫詩人得知摯友被貶偏遠之地,含蓄地表現了詩人的驚愕痛惜之情。C.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詩人因懷才不遇而生的“愁心”,給詩中意象涂上浪漫的色彩。D.詩人將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達人情的使者,有助于情感的表達,使詩味更加醇厚。下面對《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一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C天凈沙 秋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