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0張PPT)鄧稼先作者:楊振寧鄧稼先楊振寧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因與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理論,共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2017年2月,楊振寧正式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作者介紹鄧稼先(1924—1986)中國科學院院士,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制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了重要貢獻。1999年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由于他對中國核科學事業做出了偉大貢獻,被稱為“‘兩彈’元勛”。鄧稼先簡介一個獲諾貝爾獎蜚聲世界半世紀你了解他們嗎 楊振寧(左)和鄧稼先(右)他們是同鄉、同學情同手足的好朋友一個為國造核彈隱姓埋名28載新中國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1964年10月16日中國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1967年6月17日中國爆炸了第一顆氫彈從爆炸第一顆原子彈到爆炸第一顆氫彈,中國只用了2年零2個月的時間,其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這些輝煌的時刻離不開國防科技專家們的無私奉獻,他們長年與親人分離,在荒漠中與機械為伍,與數據共眠,默默無聞,為國奉獻。他們是人民的英雄,國家的驕傲。今天就讓我們跟著作者的腳步一起去認識這位為祖國的強大而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鄧稼先。看視頻傳記是記述人物生平事跡的文學形式,既可為別人作傳,也可以寫“自傳”。傳記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歷史性傳記,以記敘翔實的史事為主;一類是傳記文學,多用形象化的手法記敘人物的生活經歷、精神品格等,以史實為依據,但可能會滲透作者的情感、想象或推斷。文學常識①真實性。真實是傳記的生命。傳記敘寫的是歷史或現實中存在的人物,有真名實姓、居住地點、活動范圍等。文學常識②文學性。傳記是寫人的,傳記作者在人物形象中傾注了愛憎的情感,并用藝術的手法加以表現,這使傳記帶有了文學性。傳記的文體特點一、初讀文本,把握文本結構與內容熱淚盈眶 鞠躬盡瘁 殷紅 殷切1. 注意劃線詞語的發音檢查預習kuàngjūcuìyānyīn鮮為人知 元勛 摯友 奠基xiǎnxūnzhìdiàn婦孺皆知 孕育 難堪 顫抖rúyùnkānchàn讀完文章,我們會發現這篇文章和以前學過的文章在結構形式上有什么不同?文章用了六個小標題。①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②“兩彈”元勛④民族感情?友情?③鄧稼先與奧本海默⑤“我不能走”⑥永恒的驕傲結合六個小標題,概括各部分的內容。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兩彈”元勛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在近一百多年來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的背景中推出鄧稼先,使讀者認識到:鄧稼先是一位對祖國、對民族的發展有巨大貢獻的杰出的科學家。簡單介紹鄧稼先的生平經歷和巨大貢獻,贊揚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光輝一生。把鄧稼先和奧本海默進行對比,鮮明突出鄧稼先受傳統文化影響的氣質、品格和奉獻精神,讓大家都相信他,揭示出他能領導大家作出歷史性貢獻的原因。民族感情?友情?“我不能走”永恒的驕傲作者為鄧稼先領導科研人員獨立設計“兩彈”獲得成功感到自豪與驕傲。寫鄧稼先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肩負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犧牲,勇于奉獻的精神。對鄧稼先總的評價,洋溢著作者對朋友的深情。全文六個部分之間有什么聯系?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小引”;第二部分介紹了鄧稼先的生平經歷和貢獻;第三部分突出表現鄧稼先的氣質、品格和奉獻精神,是第二部分的補充、延伸和擴展;第四部分從另一個角度寫鄧稼先貢獻之大,也可看作是第二部分的擴展。第五部分寫了鄧稼先的才能、意志、信念、精神,是第二部分的具體化。第六部分是全文的總結。總結:文章六個標題看似無聯系,事實上卻緊緊圍繞“獻身祖國”這樣一條情感線索來排列,將鄧稼先的生平事跡和杰出放在廣闊的社會文化背景中,多角度、多側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優秀品質,使人物形象顯得悲壯而豪邁,偉大而崇高,鮮明而豐富。二、梳理信息 把握偉人精神品格“‘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正好準確地描述了他的一生?!边@是作者對鄧稼先的評價。背景:鄧稼先研制“兩彈”遇到的困難國力衰弱自然環境惡劣科研條件落后政治環境不穩定課文寫了與鄧稼先有關的哪些事例?1.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后立即回國。2. 1958年奉命研究原子彈制造理論,并成功設計了兩彈。3.重病期間簽署核武器發展建議書。4.文革初期,說服兩派繼續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氫彈。5.1971年被四人幫批判圍攻,憑一己之力竟然能說服工宣隊、軍宣隊的隊員。6.親自去證實謠言并回信給作者說明情況。7.實驗出意外,他堅持不肯離開。結合這些事例,對人物氣質、品格進行深入了解:勾畫出文中對鄧稼先進行評價(議論)的語句,結合關鍵詞語和具體內容說說,文章表現了鄧稼先什么樣的精神品格?鄧稼先則是一個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談話幾分鐘,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實的人。他真誠坦白,從不驕人。他沒有小心眼兒,一生喜歡“純”字所代表的品格。“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正好準確地描述了他的一生。他是最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的人。人們知道他沒有私心,人們絕對信任他。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鄧稼先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鄧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識地前進的。沒有彷徨,沒有矛盾。稼先為人忠誠純正,是我最敬愛的摯友。他的無私的精神與巨大的貢獻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驕傲。精神品格:1.愛國奉獻、敬業擔當。2.信念堅定、全力以赴。3.為人低調、忠厚樸實。4.勇敢睿智、無私無畏。5.作風嚴謹、民族自尊。三、精細品讀 理解作者情感1、引出偉人:文章為了引出鄧稼先,先概括我國近現代一百多年的屈辱歷史,有何用意?這是1898年中日甲午戰爭中幾幅照片,那是任人宰割的時代,是有亡國滅種的危險的時代。(1)運用排比修辭,列舉1898年列強瓜分中國的系列罪行,表達對列強的憤慨和對祖國屈辱歷史的悲痛之情。(2)說明鄧稼先是對中華民族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這一巨大轉變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是對歷史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的歷史人物,增強了出場人物的使命感,更具有歷史意義;同時,這種對比也更能烘托出鄧稼先英勇無畏、無私奉獻的高大形象。(3)運用短句開頭,氣勢強、表現力強,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喚起讀者愛國情懷,為全文贊揚鄧稼先的奉獻精神和愛國品質奠定了情感基調。(4)與后面寫“五四”時代的歌曲形成呼應,使主題更深入。2.對比偉人:請概述兩人最本質的區別。為什么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通過對比得出了怎樣的結論?奧本海默鄧稼先他們最本質的區別在于性格和為人。奧本海默鋒芒畢露,而鄧稼先卻忠厚平實,從不驕傲。課文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對比著寫,突出了鄧稼先忠厚謙虛、真誠樸實的思想品格以及為了中華民族的崛起,身負重任、身先士卒的奉獻精神,自然而然地得出結論:“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是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br/>如何理解“事后我追想為什么會有那樣大的感情震蕩:是為了民族而自豪,還是為了稼先而感到驕傲?——我始終想不清楚”的含義?3.感悟偉人這一句作者運用兩個表選擇關系的設問句,充分表達了自己內心深處的感情震蕩。它含蓄地告訴讀者,作者既為中華民族感到自豪,更為鄧稼先領導國內學者和技術人員自力更生,成功研制出原子彈和氫彈而感到驕傲。顯示出作者對民族、對老朋友的深情。第五部分開頭引用《吊古戰場文》,有什么作用?3.感悟偉人(1)描述了古戰場荒涼凄愴的景象,揭示了戰爭的殘酷以及給人民造成的巨大痛苦,表現了自然環境的惡劣,渲染古羅布泊凄涼蕭索的氣氛;(2)把讀者引入中國歷史的深處,增加文章厚重感。(3)從側面暗示了鄧稼先工作環境的惡劣、艱苦;也含蓄地將研制兩彈比作一場艱苦的戰役。(4)襯托了以鄧稼先為代表的中國核科學家們堅強的意志和信念,表明中國核武器研究的成功是在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后才取得的,表現了鄧稼先不畏艱辛的奉獻精神。第五部分結尾處又引用兒時學到的“‘五四’時代的一首歌”,表達了怎樣的情感?3.感悟偉人結尾引用“五四”時代的一首歌,表達了當年中華優秀兒女熱愛祖國、振興民族的奮斗、獻身精神,也體現了鄧稼先是一個典型的中國男兒,贊揚了他為祖國研制原子彈而艱苦奮斗、獻身的崇高精神品質。第六部分:“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人生的話,他仍會走他已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與品質。”結合課文,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3.感悟偉人——稼先為人忠誠純正,是我最敬愛的摯友。他的無私的精神與巨大的貢獻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驕傲。——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個世紀的友情,我知道我將永遠珍惜這些記憶。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從長遠的歷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價值的。——鄧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識地前進的。沒有彷徨,沒有矛盾。——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選擇他的途徑的話,他仍會走他已走過的道路。這是他的性格與品質。能這樣估價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們應為稼先慶幸!3.感悟偉人為中華民族的崛起,為廣大人民的利益,奉獻自己的一生,這是鄧稼先的人生。走這樣的人生道路,是鄧稼先的性格與品質決定的。這兩句話總寫出了鄧稼先的偉大之處,是對鄧稼先的高度評價。鄧稼先是一位“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中國共產黨的理想黨員。他是一位敢為天下先,勇于克服困難,一心只為祖國的國防事業做出貢獻的科學家,更是一位不畏艱辛,具有奉獻精神的對中華民族貢獻大的愛國者。人物小結四、品味文章語言本文的語言很有特色,請同學們試著找出其中的精彩之處。提示:手法、句式等方面。(1)運用修辭手法①對比:如第三部分將鄧稼先與奧本海默性格和為人對比。②引用:第二部分描述鄧稼先的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第五部分引用《吊古戰場文》和《中國男兒歌》。③排比:第一部分2~5段,第五部分第3段,第六部分所引述的話。語言凝練,增加氣勢,給人以強烈的震撼。本文的語言很有特色,請同學們試著找出其中的精彩之處。(2)靈活多變的句式①句式十分整齊:第一部分列舉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個例子;第二部分以時間為序介紹鄧稼先簡歷和貢獻的句子;第五部分第3段等。②長短句交錯:第三部分第4段介紹奧本海默的性格與為人。選擇什么樣的句式,是根據思想感情的表達需要決定的。句式整齊,讀來瑯瑯上口;長短句交錯,形成參差錯落美。識記下列成語的意思檢查學習情況可歌可泣:鮮為人知:當之無愧:鋒芒畢露:婦孺皆知:家喻戶曉:馬革裹尸: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值得歌頌,使人感動得流淚。指悲壯的事跡使人非常感動??桑档谩?br/>很少被人知道。鮮,少。當得起某種榮譽或稱號,毫不慚愧。銳氣、才干全部無顯露出來。比喻人有傲氣,愛顯露自己才能。畢,全,完全。形容人人都知道。孺,小孩子。家每戶都知道。喻,明白;了解。用馬皮把尸體包裹起來,指軍人戰死于戰場。小心謹慎,貢獻除全部精力,到死為止。課后作業1.從課后習題中選??;2.完成練習冊本課時的習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