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把握邏輯要義 同步練習一、選擇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企業的誠信經營關系到企業成敗。這一判斷( )A.犯了“兩不可”的錯誤,違反了排中律B.是合乎邏輯的,正確地反映了客觀事物C.是自相矛盾的,違反了思維一致性要求D.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未保持自身同一性2.某博物館就如何提升知名度召開會議。甲:“甘肅博物館麻辣燙玩具出圈,杭州博物館釉里紅高足杯冰箱貼走紅,所以,只有開發出網紅文創,才能提升博物館的知名度。”乙:“我不同意,博物館的知名度或可以通過開發文創產品提升,或通過策展能力提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得出的結論沒有正確揭示前后件之間的條件關系B.甲所運用的不完全歸納推理,不可能得出真結論C.乙的選言判斷形式結構正確,所以該判斷為真D.乙的發言違反了邏輯思維排中律的要求3.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中國產業起步時,美國批評技術落后、政策不合理,人為設置技術障礙;中國崛起領先時,美國又以“不公平競爭”為由加征關稅,限制中國的投資,態度反復。美國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態度( )①違背了排中律,在“是”與“非”之間騎墻居中②是出于主觀偏見的錯誤認識,沒有以客觀事實為依據③違反了矛盾律,前后觀點自相矛盾,思維缺乏一致性④堅持了美國國家利益至上的原則作出正確判斷和選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某哲學家曾提出一個著名的對話:“你沒有失掉的東西,就是你有的東西,對不對 ”當對方同意后,他又說:“你沒有失掉頭上的角,那你就是頭上有角的人了。”從邏輯的角度看,哲學家的觀點( )①違反了邏輯思維確定性的要求②違反了邏輯思維一致性的要求③違背了排中律,犯了“兩不可”的錯誤④違背了同一律,犯了“偷換概念”的錯誤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書法課上,老師講解楷書“永字八法”時強調,“逆鋒起筆需藏而不露,中鋒行筆須骨力內含,回鋒收筆須沉穩含蓄。”某學員提出質疑,“若逆鋒起筆必須藏鋒,為何楷書中部分起筆筆畫露鋒 從邏輯思維角度看,該學員的質疑( )①遵循排中律,同一筆畫不能既藏鋒又露鋒②違反同一律,討論對象前后不一③體現思維的能動性,不是對事物的機械反映④體現思維的概括性,把握一類事物的共同本質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邏輯思維是我們學習和生活中常用的語詞,也是一個多義詞”,下列命題中加下劃線的“邏輯”的含義相同的是( )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②邏輯混亂的文章別人看不懂,不講邏輯的人,別人懶得理③正義終將戰勝邪惡,這是社會發展的邏輯④鮑威爾當面撒謊,將洗衣粉說成化學武器,這就是美國人的邏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奧古斯丁曾說“邏輯學是一種無論在哪個時代都具有價值的學問,因為它使得人們能夠更好地更理智地思考。”邏輯學作為一門學問,在當今時代仍發揮著重要價值。下列關于邏輯學說法錯誤的是( )①邏輯學將“規律”和“思維方法”意義上的邏輯作為研究對象②把握從真前提推導出真結論的規律與規則是形式邏輯的核心任務③形式邏輯認為從真前提推出真結論,主要取決于思想的具體內容④只有遵循形式邏輯基本規律的思維,才能可能成為科學的思維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開學初,某校高三(10)班的學生圍繞2024年巴黎奧運會展開了討論。下列說法中違背邏輯思維一致性要求的是( )①小畫:奧運會乒乓球男單決賽太緊張刺激了,但不知不覺就過去了②小驊:小花,你覺得這屆奧運會的開幕式好看嗎?小花:我沒看這屆奧運會的開幕式③小華:奧運賽場上有輸贏,但人生沒有輸贏④小花:潘展樂和鄭欽文是我最喜歡的運動員,沒有之一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9.長期以來,美國自詡“人權燈塔”和“人權衛士”,但對本國不斷惡化的人權狀況和在世界制造的一系列人權慘案只字不提。從邏輯角度看,美國在人權問題上的“雙標”做派( )A.犯了變換論題的錯誤,違背了思維的一致性的要求B.犯了自相矛盾的錯誤,違背了思維的一致性的要求C.犯了騎墻居中的錯誤,同時否定兩個相互矛盾的判斷D.犯了“兩不可”的錯誤,同時肯定了兩個相互矛盾的判斷10.某個周末,小張和小王去電影院看了一部電影。看完出來后,小張說:“這部電影不好看。”小王說:“這部電影很好看。”從邏輯思維的角度看,小張和小王的說法( )①違反矛盾律 ②違反同一律 ③是相反的論斷 ④反映了思維的差異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有的博物館講解員將考古與盜墓混為一談,說“考古和盜墓都是一樣的”;有的博物館講解員大談秘聞、傳說、野史,未經考證的內容張口就說。對此,國家博物館發布關于規范館內講解秩序的通知,要求確因工作需要在館內開展講解活動的單位,須報備講解內容、講解人員等材料。從邏輯角度看,國家博物館此舉預期目標是督促講解員講解文物時( )①避免思維不融貫一致 ②符合思維確定性要求③如實地反映客觀事物 ④不得改變邏輯推理結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這架飛機上的乘客并非都是美國人,但這架飛機上的乘客湯姆并非不是美國人。”這段論述( )A.違反了同一律的要求 B.違反了矛盾律的要求C.違反了排中律的要求 D.不違反邏輯思維的要求13.早在1971年,美國就向中國表明,美方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無意執行“兩個中國”或“一中一臺”政策,但近年來美國卻又聲稱美方的“一中”政策與中方的“一中”原則不同,雙方有權自行界定“一中”政策框架,再度鼓吹“臺灣地位未定”,宣稱支持臺灣“有意義地參與聯合國體系”。美國上述行為( )①偷換概念、混淆視聽,違反同一律的要求②騎墻居中、模棱兩可,違反排中律的要求③自相矛盾、前后不一,違反思維的一致性要求④偷換論題,變更判斷,違反思維的明確性要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遵循形式邏輯的規律與規則,是正確思維的必要條件。下列表述與其所犯邏輯錯誤關聯正確的是( )① 甲:我能用藍筆寫出紅字,你信嗎?乙:我不信。 甲提筆在紙上寫了一個“紅”字 違反了同一律的要求②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犯了自相矛盾的邏輯錯誤③ 這個時間我不同意讀書,也不同意不讀書 犯了“兩不可”的邏輯錯誤④ 采納他的建議,或不采納他的建議,我都贊成 違背了排中律的要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針對自媒體時代的輿情,某網民借助某事例表示“一邊倒的網絡輿論背后是事實的真相”,又列舉另一事例表示“一邊倒的網絡輿論背后并非是事實的真相”。該網民的觀點( )A.違反同一律要求 B.違反矛盾律要求C.違反排中律要求 D.不違反邏輯思維要求16.以下說法違反了同一個邏輯思維基本要求的是( )①甲國60%的男人抽煙,30%的女人抽煙,所以甲國是世界上抽煙人數最多的國家②我贊成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但我認為馬克思主義也是檢驗真理的標準③房屋外部空間是公共空間,公共空間是公眾享有的,我是公眾所以我可以享有④穩定供應鏈才能穩定當前的全球經濟形勢,供應鏈遭沖擊,全球經濟形勢必惡化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7.為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精神。某班擬前往南昌八一紀念館或南昌艦主題園開展紅色研學活動,班長組織同學們投票選擇研學地點,最終全班同學去了投票數較高的一個地方開展研學活動。下列關于研學地點的判斷中,僅有一個判斷為真,據此可以推斷,集體研學活動( )甲:投票數較高的研學地點是南昌八一紀念館。 乙:投票數較高的研學地點是南昌艦主題園。 丙:班長去了南昌艦主題園。①去了南昌八一紀念館 ②去了南昌艦主題園。③沒去南昌八一紀念館 ④沒去南昌艦主題園。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8.“邏輯與思維”中所說的“思維”是從狹義角度來講的,專指( )①認識過程中的高級階段 ②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③認識過程中的初級階段 ④認識過程的理性認識階段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9.亞里士多德曾經列舉過古希臘詭辯派的一個詭辯實例:“你有一條狗,他是有女兒的;因此這條狗是父親。因此,你有一個父親,她的女兒是狗;因此,你本身是那些狗的一個兄弟,并且本身是一條狗。”在這一實例中,其錯誤在于( )A.騎墻居中 B.自相矛盾 C.偷換概念 D.偷換命題20.有一節自習課可以做作業,同學甲、乙兩人討論這節課準備做什么作業。甲一會兒說應該做政治作業,一會兒又說不做政治作業。對此,乙說:“你的兩種意見,我都不同意。”對甲乙兩人的表述評價正確的是( )①甲違反了同一律要求,思維過程存在不確定性②甲違反了矛盾律要求,犯了“自相矛盾”錯誤③乙違反了排中律要求,存在“兩不可”的錯誤④乙沒有違反邏輯規律,遵循了邏輯思維的要求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簡答題:本題共4題,共40分。2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某市舉行馬拉松賽后,組委會接到舉報稱“男子組冠軍身份存疑”。經調查,冠軍就在甲、乙、丙、丁四名選手中,四人陳述如下:甲:“冠軍不是我。”乙:“冠軍是丁。”丙:“冠軍是乙。”丁:“我不是冠軍。”結合材料,運用《邏輯與思維》中“邏輯思維基本要求”的知識回答:(1)若四人中只有一人說真話,真正的冠軍是誰?說明理由。(2)若四人中只有一人說假話,真正的冠軍又是誰?誰說了假話?說明理由。2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常某委托程某對其小吃店進行裝飾裝修,雙方未簽訂書面合同。施工中,雙方通過社交軟件或電話溝通施工、付款事宜。2023年6月,程某對該小吃店一樓施工的部分施工工藝、工序等向常某作出說明,并主張該部分合計價款為22800元,常某予以確認。幾日后,雙方再次通過社交軟件對空調及廚房灶臺的施工工序和價款進行了明確,同時確認整個工程的總價款為26500元。后程某多次催告常某支付裝修款,常某分幾次支付程某裝修款共計14500元,并承諾余款后續付清。2023年7月,稅某再次電話聯系常某催款,常某卻辯稱程某索要的款項高于審價,要求進行調整,并拒絕支付剩余款項。某同學看到本案后認為,常某的言行前后不一致,違背了矛盾律的基本要求。運用《邏輯與思維》的知識評析該觀點。2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路人甲騎電動自行車闖紅燈通過十字路口,為躲避車輛將正常通過人行橫道的路人乙撞倒,路人乙胳膊嚴重擦傷。路人甲起身要走,被路人乙攔住,要求賠償,路人甲說:“若是我故意撞倒人,我一定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我是過失,不是故意的,不應該承擔民事賠償責任。”路人乙說:“故意撞人是過錯,過失撞人也是過錯,所以,過失撞人就是故意撞人。”二人爭執不下。結合材料,請你運用“遵循邏輯思維規則”的知識,對二人的觀點進行評析。2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國無信則衰。重合同、守信用是全社會的共識。交易活動的順利進行,除了依靠誠實守信等道德約束,還需要合同法律制度的保障。勞動法施行后,我國普遍實行勞動合同制度,但是一些企業仍然存在不簽勞動合同的現象。當被問及為什么不簽訂勞動合同時,主要有以下三種觀點。觀點一:合同有什么用 簽不簽合同都不好。觀點二:簽了合同,想走也走不了啦。觀點三:逆向思維告訴我,越叫我簽我越不簽。運用《邏輯與思維》知識,分析材料中三種觀點存在哪些思維方面的錯誤。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A C B C A A D B D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D B B D C B B C C1.C【詳解】C: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維。要避免思維出現不融貫一致的邏輯錯誤,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矛盾律要求人們: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斷定它們都成立。違反矛盾律要求的邏輯錯誤叫作“自相矛盾”。企業的誠信經營不能同時關系到企業的成功,又關系到企業的失敗,C正確。A:排中律要求在兩個相互矛盾的命題中,必須有一個為真,不能同時否定兩者。題干中的判斷并沒有涉及兩個相互矛盾的命題,沒有違反排中律,A不符合題意。B:這一判斷犯了“自相矛盾”邏輯錯誤,B排除。D: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概念或判斷的含義必須保持一致。題干中的判斷“企業的誠信經營關系到企業成敗”在邏輯上是連貫的,沒有出現概念混淆或判斷不一致的情況,這一判斷沒有違反同一律,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2.A【詳解】A:掌握假言判斷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況之間的條件關系,是我們正確運用假言判斷的前提,開發網紅文創,不是提升博物館的知名度的必要條件,甲得出的結論沒有正確揭示前后件之間的條件關系,A說法正確。B:不完全歸納推理結果不保真,但“不可能得出真結論”太絕對,B說法錯誤。C:選言判斷為真,不僅要求形式正確,而且還要求內容也真實,不能僅由形式正確就斷定判斷為真,C說法錯誤。D:違反了邏輯思維排中律的要求會犯“兩不可”的錯誤,但是甲的觀點只是一種,乙并沒有不同意兩種相反觀點,D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3.C【詳解】①:排中律是指在兩個互相矛盾的思想之間不能騎墻居中,而題干主要體現的是矛盾律,①不符合題意。②③:美國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起步時和崛起領先時態度不同,前后觀點自相矛盾,違反了矛盾律,思維缺乏一致性,是出于主觀偏見的錯誤認識,沒有以客觀事實為依據,②③正確。④:美國的做法是為了維護其霸權等不合理利益,不是作出正確判斷和選擇,④錯誤。本題故選 C。4.B【詳解】①④:同一律要求人們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每一思想必須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轉移論題。故意違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邏輯錯誤叫作“偷換概念”或“偷換論題”。題中哲學家的詭辯錯誤在于,前一個“沒有失掉”指的是你原來就有的東西仍然存在,后一個“沒有失掉”指的是你根本沒有的東西也仍然存在,“沒有失掉”前后表達的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違背了同一律,犯了“偷換概念”的錯誤,違反了邏輯思維確定性的要求,①④符合題意。②③:材料中哲學家的邏輯沒有違反邏輯思維一致性的要求,沒有違背排中律的要求,②③不選。故本題選B。5.C【詳解】②:老師強調“逆鋒起筆”必須藏鋒,而學員質疑時提到的“起筆”可能包含了其他類型的起筆(如順鋒起筆),而非特指“逆鋒起筆”。這導致討論對象不一致,違反了邏輯思維中的同一律,②正確。③:學員沒有被動接受老師觀點,而是結合實際觀察提出疑問,體現了思維主動分析問題的能動性,③正確。①:因學員未涉及“同一筆畫既藏鋒又露鋒”的矛盾,排中律不適用,①排除。④:概括性強調總結共同本質,而學員質疑的是具體規則與例外的矛盾,未涉及概括性,④排除。故本題選C。6.A【詳解】①③:“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社會發展的邏輯”中的“邏輯”指的都是“規律”,①③符合題意。②:“不講邏輯的人”中的“邏輯”指的是“邏輯規律與規則”,②排除。④:“這就是美國人的邏輯”中的“邏輯”指的是“思維方法”,④排除。故本題選A。7.A【詳解】本題是逆向選擇題。①:“規律”意義上的“邏輯”是所有科學的研究對象。“邏輯規律與規則”,以及“思維方法”意義上的“邏輯”才是邏輯學的研究對象,①錯誤,入選。②:形式邏輯的核心任務是要把握從真前提推導出真結論的規律和規則,②正確,不能入選。③:形式邏輯認為從真前提推出真結論,不取決于思想的具體內容,而是取決于思想的形式結構,③錯誤,入選。④:實踐證明,只有遵循形式邏輯基本規律的思維,才有可能成為科學的思維,而違背形式邏輯基本規律的思維,不可能是科學的思維。④正確,不能入選。故本題選A。8.D【詳解】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維,要避免思維出現不融貫一致的邏輯錯誤, 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在同一時間、同一方面、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它的否 定論斷“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①:“太緊張刺激了”與“不知不覺”前后矛盾,違背了邏輯思維的一致性要求,①符合題意。②:小花的回答偷換了論題,違背同一律,但沒有違背矛盾律,②不符合題意。③:“奧運賽場上有輸贏,但人生沒有輸贏”中的“輸嬴”說明的是不同的對象,因而沒有違背一致性要求,③不符合題意。④:“最喜歡的運動員,沒有之一”,說明是唯一的一個,這與“潘展樂和鄭欽文”兩個人矛盾,違背了邏輯思維的一致性要求,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9.B【詳解】A:美國在人權問題的“雙標”做派,都是針對人權問題的,沒有變換論題,且變換論題的錯誤違背的是思維的確定性要求,A不選。B:思維的一致性要求人們: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斷定它們都成立,而美國在人權問題上既自詡“人權燈塔”和“人權衛士”,而又對本國不斷惡化的人權狀況和在世界制造的一系列人權慘案只字不提,這種“雙標”犯了自相矛盾的錯誤,違背了思維的一致性的要求,B符合題意。C:排中律要求人們: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斷定它們都不成立,美國的“雙標”做派,沒有同時否定兩個相互矛盾的判斷,沒有犯騎墻居中的錯誤,C不符合題意。D:兩不可的錯誤是同時否定兩個相互矛盾的判斷,D錯誤。故本題選B。10.D【詳解】①: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對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的論斷,并不是自相矛盾的,小張和小王的說法沒有違背矛盾律,①不選。②:同一律是要求人們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每一思想必須保持自身同一性,小張和小王是不同的人,他們各自有不同的觀點,不違背同一律,②不選。③④:對同一部電影,小張和小王有不同的觀點,他們的論斷是相反的,反映了思維的差異性,③④入選。故本題選D。11.C【詳解】①:思維不融貫一致違反矛盾律,材料中講解員的講解并非自相矛盾,而是沒有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違背了同一律,①不符合題意。②③:考古和盜墓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講解時要遵循同一律,如實地反映客觀事物,博物館發布關于規范館內講解秩序的通知符合思維確定性要求,②③符合題意。④:國家博物館規范館內講解秩序不涉及邏輯推理結構,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12.D【詳解】D:這架飛機上的乘客并非都是美國人,這意味著這架飛機上的乘客有的不是美國人;這架飛機上的乘客湯姆并非不是美國人,意味著這架飛機上的乘客湯姆是美國人。這段論述并未違反邏輯思維的要求,D符合題意。ABC:材料中的論述并未違反矛盾律、排中律和同一律的要求,ABC不合題意。故本題選D。13.B【詳解】①:同一律要求在統一的思維過程中,每一思想必須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一中”政策與"一中”原則,核心都是指 一個中國,而美國卻認為“一中"政策與“一中”原則不同,偷換概念,混淆視聽,①正確。③: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維,這就要遵循矛盾律,美國一方面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不會支持“臺獨”,另一方面卻鼓吹“臺灣地位未定”,宣稱支持臺灣“有意義地參與聯合國體系”,自相矛盾,③正確。②:排中律指從同一時間、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A”和“非A”,不能斷定它們都假,必有一真,材料并未體現,②排除。④:轉移論題,變更判斷,違反了同一律的要求,④錯誤。故本題選B。14.B【詳解】①:第一個紅代表顏色,第二個紅代表“紅”這個字,屬于偷換概念,違背了同一律,①說法正確。②:躁是蟬的聲音躁,靜是樹林的幽靜,以蟬的叫聲反襯出蟬不叫時樹林的幽靜,不是對同一對象做出的論斷,因此沒有自相矛盾,②說法錯誤。③:“這個時間我不同意讀書,也不同意不讀書”,同時否定了兩個相反的判斷,犯了“兩不可”的邏輯錯誤,③說法正確。④:“采納他的建議,或不采納他的建議,我都贊成”,同時肯定了兩個相反的判斷,違反了矛盾律,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15.D【詳解】A: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每一思想必須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轉移論題。因此,該網民的觀點不違反同一律,A不符合題意;B: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兩個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時為真,必有一假。但這里的兩個觀點并不是在同一個具體情境或事例下給出的,而是分別基于不同的事例得出的結論。所以它們之間并沒有直接的矛盾關系,即不是同一個命題的正反兩面,B不符合題意;C:排中律要求對于任何一個命題而言,它或者為真,或者為假,二者必居其一。但在這里,兩個觀點是基于不同的觀察或經驗得出的,它們各自在其所依據的事例中可能是正確的,這并不違反排中律,因為排中律討論的是單個命題的真假性,而不是多個命題之間的比較,C不符合題意;D:由于這兩個觀點是基于不同的事例得出的,并且沒有直接否定對方的有效性,因此它們不違反邏輯思維要求,D正確。故本題選D。16.C【詳解】①:同一律是就是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必須在同一意義上使用概念和判斷,不能在不同意義上使用概念和判斷。該選項中,前面論述的是抽煙的比例,后面論述的是抽煙的人數,違反了同一律,①入選。②:矛盾律要求人們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斷定他們都成立,該選項認為實踐和馬克思主義都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違反了矛盾律,②不入選。③: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每一思想必須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轉移論題。故意違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邏 輯錯誤叫作“偷換概念”或“偷換論題”,該選項偷換了兩個“公眾”的概念,違反了同一律要求,③入選。④:“穩定供應鏈才能穩定全球經濟”屬于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由必要條件假言判斷構成的必要條件假言推理中,若否定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前件,結論就要否定其后件,題肢中否定了其前件“供應鏈遭沖擊”,其后件“全球經濟勢必惡化”也否定了,觀點推理正確,④不入選。故本題選C。17.B【詳解】①④:關于研學地點的判斷中,僅有一個判斷為真,而甲乙的說法相反,根據排中律,其中必有一真,則丙的說法錯誤,則沒有去南昌主題公園。某班擬前往南昌八一紀念館或南昌艦主題園開展紅色研學活動為相容選言判斷,根據相容選言判斷的有效推理否定肯定式,則可推出去了南昌八一紀念館,①④正確。②③:根據推理得知,沒有去南昌艦主題園,去了南昌八一紀念館,②③錯誤。故本題選B。18.B【詳解】①③④:“邏輯與思維”中所說的“思維”是從狹義角度來講的,專指認識過程中的高級階段,是關于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的認識,而關于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的認識是理性認識,③不符合題意,①④符合題意。②:“邏輯與思維”中所說的“思維”是從狹義角度來講的,“思維”是對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的認識,并不僅僅局限于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②錯誤。故本題選B。19.C【詳解】A:實例的錯誤是違反同一律的邏輯錯誤,沒有在是與非之間騎墻居中,A不符合題意。B:矛盾律要求人們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斷定他們都成立。違反矛盾律要求的邏輯錯誤叫作自相矛盾。實例的錯誤是違反同一律的邏輯錯誤,沒有違反矛盾律,B不符合題意。C:在這里詭辯者使用的是偷換概念的手法,把一條作為小狗父親的狗,偷換成辯論對方的父親,C符合題意。D:詭辯者沒有偷換命題,D錯誤。故本題選C。20.C【詳解】①:同一律要求人們: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每一思想必須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轉移論題。故意違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邏輯錯誤叫作“偷換概念”或“偷換論題”。甲沒有違反同一律要求,①不符合題意。②:矛盾律要求人們: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斷定它們都成立。違反矛盾律要求的邏輯錯誤叫作“自相矛盾”。甲一會兒說應該做政治作業,一會兒又說不做政治作業。甲違反了矛盾律要求,犯了“自相矛盾”錯誤,②正確。③:排中律要求人們: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斷定它們都不成立。也就是說 不能同時否認“A”,又否認“非A”,對“是”與“非”各打五十 大板。違反排中律要求的邏輯錯誤叫作“兩不可”。乙說:“你的兩種意見,我都不同意。”乙違反了排中律要求,存在“兩不可”的錯誤,③正確。④:乙違反了邏輯規律,沒有遵循邏輯思維的要求,④錯誤。故本題選C。21.(1)若四人中只有一人說真話:根據排中律,相互矛盾的乙和丁的陳述必有一真。因為只有一人說真話,所以甲和丙說的都是假話。甲說 “冠軍不是我” 是假話,那么其矛盾命題為真,即冠軍是甲。(2)若四人中只有一人說假話:根據矛盾律,相互矛盾的乙和丁的陳述必有一假。因為只有一人說假話,所以甲和丙說的都是真話。丙說 “冠軍是乙。” 為真,則乙是冠軍。 又因為乙、丁二人必有一人說假話。假設乙說假話,那么“冠軍就不是丁”,與丁說的“我不是冠軍。”一致。故乙說了假話。假設丁說假話,那么丁是冠軍,前面得出冠軍是乙相矛盾,故丁說假話不成立。【分析】背景素材:2024年某市舉行馬拉松賽考點考查:排中律和矛盾律能力考查: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核心素養:科學精神【詳解】(1)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要求考生分析若四人中只有一人說真話,真正的冠軍是誰,考生可以根據材料信息和設問信息,用排中律的知識分析即可。第二步:審材料,通過標點符號、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根據設問信息“若四人中只有一人說真話”→可運用排中律的知識分析相互矛盾的乙和丁的陳述必有一真,然后分析甲和丙說的都是假話,得出結論,甲是冠軍。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時政信息等相結合。(2)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要求考生分析若四人中只有一人說假話,真正的冠軍是誰,考生可以根據材料信息和設問信息,用矛盾律的知識分析即可。第二步:審材料,通過標點符號、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根據設問信息“若四人中只有一人說假話”→可運用矛盾律的知識分析相互矛盾的乙和丁的陳述必有一假,然后分析甲和丙說的都是真話,得出結論,乙是冠軍,然后分析乙說了假話。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時政信息等相結合。22.根據邏輯思維矛盾律的要求,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它的否定論斷“非A”,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在本案中,常某對程某關于案涉工程價款的計算明細及總價款并無異議,并承諾將會分期給付相應款項,但后來,卻辯稱程某索要的款項過分高于市價,因此常某的言行前后矛盾,違背了矛盾律的基本要求。【分析】背景素材:常某與程某的合同糾紛考點考查:矛盾律的基本要求能力考查: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是評析類主觀題,可從矛盾律的基本要求的角度進行評析。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正誤判斷:科學。論據:2023年6月,程某對該小吃店一樓施工的部分施工工藝、工序等向常某作出說明,并主張該部分合計價款為22800元,常某予以確認。幾日后,雙方再次通過社交軟件對空調及廚房灶臺的施工工序和價款進行了明確,同時確認整個工程的總價款為26500元。2023年7月,稅某再次電話聯系常某催款,常某卻辯稱程某索要的款項高于審價,要求進行調整,并拒絕支付剩余款項→可聯系堅持矛盾律的要求,說明常某的言行前后矛盾,違背了矛盾律的基本要求,以此證明觀點是科學的。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23.①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每一思想必須保持自身同一性。撞人受傷就應當賠償,甲認為只有故意撞倒人才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過失撞人就不應該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犯了“偷換概念”或“偷換論題”的錯誤。②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每一思想必須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路人乙認為“故意撞人是過錯,過失撞人也是過錯,所以,過失撞人就是故意撞人。”混淆了故意撞人和過失撞人的概念。(原卷無答案,此答案僅供參考)【分析】背景素材:因騎電動自行車闖紅燈撞人引發的糾紛考點考查:遵循邏輯思維規則能力考查: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核心素養: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要求結合材料,請你運用“遵循邏輯思維規則”的知識,對二人的觀點進行評析。屬于評析類主觀題,知識限定明確,考生可根據材料內容和設問要求調動教材知識加以評析。第二步:審材料,通過標點符號、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路人甲說:“若是我故意撞倒人,我一定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我是過失,不是故意的,不應該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可從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每一思想必須保持自身同一性角度,說明撞人受傷就應當賠償,甲犯了“偷換概念”或“偷換論題”的錯誤。有效信息②:路人乙說:“故意撞人是過錯,過失撞人也是過錯,所以,過失撞人就是故意撞人。”→可從同一律要求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每一思想必須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角度,說明路人乙混淆了故意撞人和過失撞人的概念。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解答本題,考生可根據設問要求,運用遵循邏輯思維規則相關知識,結合材料加以分析說明。24.①觀點一,把“簽”“不簽”同時否定了,違反了排中律,犯了“兩不可”的邏輯錯誤。②觀點二,只看到合同對勞動者的制約,沒有看到對勞動者的保護,看問題片面化,違反了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的辯證思維要求。③觀點三,把逆反心理當作逆向思維,違反同一律,犯了“偷換概念”的邏輯錯誤,更背離了創新思維的本質,把違規當成創新。【分析】背景素材:一些企業仍然存在不簽勞動合同的現象考點考查:邏輯思維的基本要求、辯證思維的含義與特征能力考查: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述事物核心素養:政治認同、科學精神【詳解】第一步:審設問,明確主體、作答范圍、問題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題屬于分析說明類主觀題,需調用邏輯思維的基本要求、辯證思維的含義與特征的相關知識,結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第二步:審材料,提取關鍵詞,鏈接教材知識。關鍵詞①:合同有什么用 簽不簽合同都不好→從排中律的角度分析:把“簽”“不簽”同時否定了,犯了“兩不可”的邏輯錯誤。關鍵詞②:簽了合同,想走也走不了啦→從辯證思維的角度分析:只看到合同對勞動者的制約,沒有看到對勞動者的保護,看問題片面化。關鍵詞③:逆向思維告訴我,越叫我簽我越不簽→從同一律的角度分析:把逆反心理當作逆向思維,犯了“偷換概念”的邏輯錯誤,沒有把握創新思維的本質。第三步:整合信息,組織答案。注意設問限定以及教材知識與材料、時政信息等相結合。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