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6全國版高考政治一輪必修4 哲學與文化第三課 把握世界的規律第2課時 世界是永恒發展的(發展觀)五年高考1.(辯證法(發展+矛盾)(2023湖南,9,3分)三湘巨變,時光為證。一秒鐘,“天河”新一代超級計算機可完成20億億次高精度運算。一分鐘,“瀟湘二號”衛星繞地球百分之一圈。一小時,湖南可下線12臺挖掘機。……每一秒,每一分,每一個日夜,構筑湖南“時間”,成就中國力量。這表明 ( )①三湘巨變凸顯出量的積累必然引起質變②三湘巨變蘊含著新事物取代舊事物的趨勢③湖南“時間”反映了世界的永恒變化和發展④湖南“時間”到中國力量是共性到個性的轉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辯證法(發展+矛盾)+認識論+價值觀)(2023廣東,11,3分)下面漫畫(作者:于冰)所蘊含的哲理是 ( )①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②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③事物的價值取決于人的選擇④正確的認識來自合理的判斷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辯證法(發展)+唯物論)(2022湖南,14,3分)人類歷史告訴我們,越是困難時刻,越要堅定信心。任何艱難曲折都不能阻擋歷史前進的車輪。面對重重挑戰,我們決不能喪失信心、猶疑退縮,而是要堅定信心、激流勇進。這表明( )①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要敢于超越事物發展的規律②面對挫折與考驗,我們要懂得冷靜思考、量力而行③設想世界歷史會一帆風順,是不辯證的、不科學的④我們要樹牢底線思維,勇敢面對前進道路上的挑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26年,福建省第一個中國共產黨黨支部在廈門大學囊螢樓成立,進步學生羅揚才擔任書記。1927年,羅揚才遭國民黨反動派逮捕,就義前留言:“為革命而死,我們覺得很光榮很快樂……不必為我悲傷,應踏著我們的血跡前進!”在中共廈大黨支部號召下,大批有志青年加入到反帝反封建的斗爭中。據此完成下題。4.(2021福建,11,3分)1926年,中共廈大黨支部成立,短短一個月就在廈門發展了18名黨員,僅一年時間就在閩西南地區發展了230名黨員,建立了28個黨支部,形成了“匯聚囊螢之光,漸成燎原之火”的良好革命形勢。從“囊螢之光”發展為“燎原之火”說明 ( )①新事物的出現就實現了社會制度的變革②新事物的實質是抓住時機促成新的質變③新事物的發展總要經歷從小到大的過程④新事物的生命力在于符合事物發展規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21浙江6月選考,29,2分)當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面臨點多面廣、涉農資金分散等問題。必須統籌整合涉農資金,在不忽視基本面的同時,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樣才能取得良好效果。這一工作思路 ( )①運用了量變質變辯證關系的原理②堅持了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③避免了發展過程中的曲折性和反復性④實現了自然觀、價值觀與方法論的融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2024浙江1月選考,26(1),4分]材料一 “千萬工程”是習近平同志任浙江省委書記時在深入調查研究基礎上啟動、各級黨委齊抓共管的重大工程。工程實施20年來,經歷了從部分鄉村到全省域鄉村的擴展,從鄉村環境治理到美麗鄉村建設再到努力實現共同富裕的變化,如今正向全面打造鄉村振興浙江樣板推進。工程的實施使浙江大地發生了美麗蝶變。材料二 A村黨支部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結合本村實際實施“千萬工程”,統一規劃開發,先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再引入高品質業態,盤活閑置資源。如今的A村已從“臟亂差”變成了“綠富美”,“賓客鬧盈盈、群眾喜盈盈、口袋滿盈盈”。結合材料,運用《哲學與文化》中的相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判斷“千萬工程”實施以來浙江鄉村是否發生了質變,并說明理由。(4分)7.[2020山東,20(1),8分]“新故相推,日生不滯。”70多年來,新中國不斷發展壯大,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與新事物一起成長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的歷史,是一部與新事物同行、和新事物一起成長的歷史。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到改革開放初期的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再到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革、民營企業的發展壯大;從產業扶貧中的“公司+合作社”,到城市共享經濟的“互聯網+”,再到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新事物層出不窮,一樁樁一件件,體現出發展不止、變革常新的社會發展規律,刻印下國家與新事物一起成長的深深足跡。結合材料,從唯物辯證法角度,闡明我們應該如何與新事物一起成長。(8分)三年模擬1.(2025屆云南民大附中等校聯考,11)微塑料流動性強且難以從自然界中清除,嚴重危害生態系統。2024年,我國主要竹產區各省深入落實國家出臺的《加快“以竹代塑”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助力減少塑料污染。“以竹代塑”( )①說明自然界是變化發展的②是對生態保護的感性認識③符合客觀規律,是新事物④體現了實踐是不斷發展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024山西呂梁三模,8)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發展,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等前沿技術方興未艾。發展新質生產力,不僅有利于加快產業升級步伐,提高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更有助于搶占全球產業變革和市場競爭的制高點,把握發展主動權,推動中國經濟向更高水平躍升。由此可見,新質生產力 ( )①作為后出現的事物,反映了生產力的發展方向和趨勢②發展前景光明,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要求③會推動傳統生產力升級,有利于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④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將會促進傳統產業的淘汰和退出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2025屆安徽合肥一六八中10月段考,15)下列與漫畫《山不辭石,故能成其高》蘊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 )①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②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無水小河干③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④七十二溪成一瀑,合流飛落玉淵長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4.(2024云南昆明“三診一模”教學質量檢測,8)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傳統”與“新興”相互促進、相互依存。“統籌推進”點明了“傳統”與“新興”產業間“守”與“創”的辯證發展思路。上述辯證發展思路蘊含的哲理是 ( )①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②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③用綜合思維的方法認識事物④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2025屆山東煙臺部分學校聯考,7)物理學上有個彈簧效應:在一定范圍內,給彈簧越大的壓力,彈簧向上的彈力就越強。人同樣如此,世上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也難有輕輕松松的捷徑。不拿出“十年磨一劍”的勇氣,哪能取得大的突破 只有“和自己較勁”,人的潛能才能得到進一步激發,才能把壓力轉化為實現自身價值、干事創業的動力。材料蘊含的道理有( )①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方向是前進的、上升的②事物發展都要經歷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的過程③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④事物質變體現并保存量變成果,并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25屆陜西西安鐵一中學月考三,17,改編)下面漫畫(作者:小林)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 )①要果斷抓住時機,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②事物總處在變化中,任何運動、變化都是發展③要發揮主觀能動性,突破主觀和客觀條件制約④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要勇敢面對挫折和挑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2024福建廈門雙十中學6月熱身,19)2023年是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10周年。10年來,我們推動“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從無到有,蓬勃發展,取得豐碩成果。“一帶一路”合作從亞歐大陸延伸到非洲和拉美,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成立了20多個專業領域多邊對話合作平臺。10年歷程證明,共建“一帶一路”站在了歷史正確一邊,符合時代進步的邏輯,走的是人間正道。據世界銀行測算,到2030年,共建“一帶一路”將使參與國貿易增長2.8%至9.7%、全球貿易增長1.7%至6.2%,每年將為全球產生1.6萬億美元收益,共建“一帶一路”相關投資有望使共建國家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 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堅持目標導向、行動導向,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張藍圖繪到底,我們就能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結合材料,運用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闡明為什么共建“一帶一路”能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8分)必修4 哲學與文化第三課 把握世界的規律第2課時 世界是永恒發展的(發展觀)五年高考1.(辯證法(發展+矛盾)(2023湖南,9,3分)三湘巨變,時光為證。一秒鐘,“天河”新一代超級計算機可完成20億億次高精度運算。一分鐘,“瀟湘二號”衛星繞地球百分之一圈。一小時,湖南可下線12臺挖掘機。……每一秒,每一分,每一個日夜,構筑湖南“時間”,成就中國力量。這表明 ( )①三湘巨變凸顯出量的積累必然引起質變②三湘巨變蘊含著新事物取代舊事物的趨勢③湖南“時間”反映了世界的永恒變化和發展④湖南“時間”到中國力量是共性到個性的轉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C 2.(辯證法(發展+矛盾)+認識論+價值觀)(2023廣東,11,3分)下面漫畫(作者:于冰)所蘊含的哲理是 ( )①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②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③事物的價值取決于人的選擇④正確的認識來自合理的判斷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A 3.(辯證法(發展)+唯物論)(2022湖南,14,3分)人類歷史告訴我們,越是困難時刻,越要堅定信心。任何艱難曲折都不能阻擋歷史前進的車輪。面對重重挑戰,我們決不能喪失信心、猶疑退縮,而是要堅定信心、激流勇進。這表明( )①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要敢于超越事物發展的規律②面對挫折與考驗,我們要懂得冷靜思考、量力而行③設想世界歷史會一帆風順,是不辯證的、不科學的④我們要樹牢底線思維,勇敢面對前進道路上的挑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D 1926年,福建省第一個中國共產黨黨支部在廈門大學囊螢樓成立,進步學生羅揚才擔任書記。1927年,羅揚才遭國民黨反動派逮捕,就義前留言:“為革命而死,我們覺得很光榮很快樂……不必為我悲傷,應踏著我們的血跡前進!”在中共廈大黨支部號召下,大批有志青年加入到反帝反封建的斗爭中。據此完成下題。4.(2021福建,11,3分)1926年,中共廈大黨支部成立,短短一個月就在廈門發展了18名黨員,僅一年時間就在閩西南地區發展了230名黨員,建立了28個黨支部,形成了“匯聚囊螢之光,漸成燎原之火”的良好革命形勢。從“囊螢之光”發展為“燎原之火”說明 ( )①新事物的出現就實現了社會制度的變革②新事物的實質是抓住時機促成新的質變③新事物的發展總要經歷從小到大的過程④新事物的生命力在于符合事物發展規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D 5.(2021浙江6月選考,29,2分)當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面臨點多面廣、涉農資金分散等問題。必須統籌整合涉農資金,在不忽視基本面的同時,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樣才能取得良好效果。這一工作思路 ( )①運用了量變質變辯證關系的原理②堅持了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③避免了發展過程中的曲折性和反復性④實現了自然觀、價值觀與方法論的融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A 6.[2024浙江1月選考,26(1),4分]材料一 “千萬工程”是習近平同志任浙江省委書記時在深入調查研究基礎上啟動、各級黨委齊抓共管的重大工程。工程實施20年來,經歷了從部分鄉村到全省域鄉村的擴展,從鄉村環境治理到美麗鄉村建設再到努力實現共同富裕的變化,如今正向全面打造鄉村振興浙江樣板推進。工程的實施使浙江大地發生了美麗蝶變。材料二 A村黨支部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結合本村實際實施“千萬工程”,統一規劃開發,先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再引入高品質業態,盤活閑置資源。如今的A村已從“臟亂差”變成了“綠富美”,“賓客鬧盈盈、群眾喜盈盈、口袋滿盈盈”。結合材料,運用《哲學與文化》中的相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判斷“千萬工程”實施以來浙江鄉村是否發生了質變,并說明理由。(4分)參考答案 答案一:是。質變是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1分)從美麗鄉村建設來看,“千萬工程”實施二十年后,浙江鄉村已完成環境整治,變成美麗鄉村,發生了質變。(3分)答案二:否。質變是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1分)從全面打造鄉村振興浙江樣板來看,“千萬工程”實施二十年后,浙江鄉村依然在向這一目標邁進,還處于量變過程。(3分)7.[2020山東,20(1),8分]“新故相推,日生不滯。”70多年來,新中國不斷發展壯大,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與新事物一起成長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的歷史,是一部與新事物同行、和新事物一起成長的歷史。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到改革開放初期的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再到國有企業的股份制改革、民營企業的發展壯大;從產業扶貧中的“公司+合作社”,到城市共享經濟的“互聯網+”,再到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新事物層出不窮,一樁樁一件件,體現出發展不止、變革常新的社會發展規律,刻印下國家與新事物一起成長的深深足跡。結合材料,從唯物辯證法角度,闡明我們應該如何與新事物一起成長。(8分)參考答案 新事物符合客觀規律、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前途;我們要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善于發現新事物并熱情支持其成長;保持開放包容的心態,接受新事物一時的不足,并克服困難促使新事物日臻完善;樹立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勇于開拓創新。三年模擬1.(2025屆云南民大附中等校聯考,11)微塑料流動性強且難以從自然界中清除,嚴重危害生態系統。2024年,我國主要竹產區各省深入落實國家出臺的《加快“以竹代塑”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助力減少塑料污染。“以竹代塑”( )①說明自然界是變化發展的②是對生態保護的感性認識③符合客觀規律,是新事物④體現了實踐是不斷發展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D 2.(2024山西呂梁三模,8)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發展,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等前沿技術方興未艾。發展新質生產力,不僅有利于加快產業升級步伐,提高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更有助于搶占全球產業變革和市場競爭的制高點,把握發展主動權,推動中國經濟向更高水平躍升。由此可見,新質生產力 ( )①作為后出現的事物,反映了生產力的發展方向和趨勢②發展前景光明,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要求③會推動傳統生產力升級,有利于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④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將會促進傳統產業的淘汰和退出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C 3.(2025屆安徽合肥一六八中10月段考,15)下列與漫畫《山不辭石,故能成其高》蘊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 )①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②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無水小河干③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④七十二溪成一瀑,合流飛落玉淵長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 C 4.(2024云南昆明“三診一模”教學質量檢測,8)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傳統”與“新興”相互促進、相互依存。“統籌推進”點明了“傳統”與“新興”產業間“守”與“創”的辯證發展思路。上述辯證發展思路蘊含的哲理是 ( )①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②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③用綜合思維的方法認識事物④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A 5.(2025屆山東煙臺部分學校聯考,7)物理學上有個彈簧效應:在一定范圍內,給彈簧越大的壓力,彈簧向上的彈力就越強。人同樣如此,世上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也難有輕輕松松的捷徑。不拿出“十年磨一劍”的勇氣,哪能取得大的突破 只有“和自己較勁”,人的潛能才能得到進一步激發,才能把壓力轉化為實現自身價值、干事創業的動力。材料蘊含的道理有( )①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方向是前進的、上升的②事物發展都要經歷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的過程③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④事物質變體現并保存量變成果,并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 A (2025屆陜西西安鐵一中學月考三,17,改編)下面漫畫(作者:小林)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 )①要果斷抓住時機,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②事物總處在變化中,任何運動、變化都是發展③要發揮主觀能動性,突破主觀和客觀條件制約④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要勇敢面對挫折和挑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 B 7.(2024福建廈門雙十中學6月熱身,19)2023年是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10周年。10年來,我們推動“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從無到有,蓬勃發展,取得豐碩成果。“一帶一路”合作從亞歐大陸延伸到非洲和拉美,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成立了20多個專業領域多邊對話合作平臺。10年歷程證明,共建“一帶一路”站在了歷史正確一邊,符合時代進步的邏輯,走的是人間正道。據世界銀行測算,到2030年,共建“一帶一路”將使參與國貿易增長2.8%至9.7%、全球貿易增長1.7%至6.2%,每年將為全球產生1.6萬億美元收益,共建“一帶一路”相關投資有望使共建國家76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 200萬人擺脫中度貧困。堅持目標導向、行動導向,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張藍圖繪到底,我們就能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結合材料,運用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闡明為什么共建“一帶一路”能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8分)答案 ①共建“一帶一路”是符合客觀規律、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發展前途的新事物。唯物辯證法認為,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共建“一帶一路”必將實現高質量發展。(3分)②共建“一帶一路”從無到有,經過十年積淀獲得的成果就是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引起的質變,然后在新質的基礎上,在新的十年,共建“一帶一路”開始新的量變,必將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2分)③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前進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新事物的發展總是要經歷一個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較完善的過程。因此,我們要對共建“一帶一路”的未來充滿信心,相信它一定能夠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3分)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